冀美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现代雕塑》探讨

合集下载

现代雕塑课件

现代雕塑课件
现代雕塑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现代雕塑概述 • 现代雕塑的材料与技术 • 现代雕塑的流派与风格 • 现代雕塑的创作与思考 • 现代雕塑的欣赏与评价 • 现代雕塑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现代雕塑概述
现代雕塑的定义
现代雕塑是指20世纪以来,随着艺 术观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突 破传统雕塑形式和材料限制,追求创 新和个性化的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的区别
01
02
03
创作观念
传统雕塑注重形体的写实 和技艺的精湛,而现代雕 塑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创 新尝试。
表现形式
传统雕塑多以静态、单一 的形式呈现,而现代雕塑 则更加注重动态、交互和 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社会功能
传统雕塑多用于装饰和美 化环境,而现代雕塑更加 注重对社会问题和文化现 象的反思与探讨。
环境艺术
总结词
强调作品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融合
详细描述
环境艺术雕塑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形态和美感,更强调作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这种流派的作品通常 采用自然材料或与环境相协调的材质,以营造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效果。
装置艺术
总结词
通过多维度的空间和媒介展示观念和思想
详细描述
装置艺术雕塑利用多种媒介和空间来展示观念和思想,突破 传统雕塑的展示方式和观赏体验。这种流派的作品常常呈现 出多维度、立体化的特点,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 感知和思考。
04
现代雕塑的创作与思考
创作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构思阶段
艺术家首先会对雕塑的主题、形式和 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寻找灵感来源。
材料选择
根据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金属 、木材、石材等,考虑其质感、色彩 和加工难度。

外国雕塑欣赏《现代雕塑》教案

外国雕塑欣赏《现代雕塑》教案

《现代雕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和感受现代雕塑的形式美;了解现代雕塑的造型特征;体会现代雕塑在环境中的应用关系和象征性。

能力目标:运用插接等各种手法进行纸雕塑造型,表现自己心中的现代雕塑。

情意目标:体验造型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培养创新思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与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1、欣赏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特征与象征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用插接等手法进行现代雕塑立体造型尝试。

【教学难点】: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特征与象征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赏析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和近代雕塑作品。

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20世纪,西方雕塑艺术呈现出多元局面,它的时代特征不再是以某个大师的雕塑为典型标志,而是形成了风格多样、构思新奇、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风貌。

我们把这一时期的雕塑称为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1.现代派美术的介绍A.西方现代派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现在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美术流派的总称。

它的流派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流派呈现出种种复杂而又光怪陆离的现象,这就使西方雕塑艺术呈现出多元的局面。

B.它的时代特征不再是以某个大师的雕塑为典范标志,而是风格各样、观念繁复、手法新奇。

C.雕塑家的艺术心态与思想观念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以新的审美理想重新思考传统雕塑的价值与意义,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和语言。

特别是在造型观念、新材料和综合媒体的开拓以及对现代科技的利用上,都有巨大的突破与进展,从而出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现象。

2.介绍几位雕塑家的作品(结合幻灯欣赏)A.国王与王后——亨利-摩尔a 作品介绍:这是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代表作品。

这件现代雕塑,以其夸张、变形而又近乎于抽象的造型语言,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

摩尔摈弃虚假的浮饰与赘语,抽取客观物象最为本真的内在精神。

他还利用镂空的艺术手法处理了眼睛和腹部,使得实体结构与内在空间融合穿插,概括了物象存在的本质。

现代雕塑教学反思

现代雕塑教学反思

现代雕塑教学反思引言现代雕塑教学是一门复杂而又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学科。

雕塑作为一种三维艺术形式,通过塑造材料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艺术印象。

然而,在现代雕塑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现代雕塑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问题一:缺乏创新思维在现代雕塑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雕塑技法和风格上,缺乏创新思维的引导。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创作作品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因此,雕塑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创作任务,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从中获得灵感,并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当代雕塑艺术展览,了解当前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二:缺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现代雕塑教学中,往往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雕塑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雕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上,无法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将雕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引入实际的雕塑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雕塑实践项目,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问题三: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现代雕塑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过于依赖作品外表的美感,忽视了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思考能力。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追求表面的艺术效果,而忽略了艺术作品背后的创造思维和个人表达。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雕塑作品。

除了外观美感,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表达能力、艺术构思等方面的表现。

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作品欣赏导读》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作品欣赏导读》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作品欣赏导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著名美术家的作品及其风格,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其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教学活动将涉及以下几种美术作品:•中国画:仇英《富春山居图》•西洋画:梵高《星夜》•建筑与设计: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基督教青年会会所》3.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展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采用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解读、欣赏美术作品。

适当运用影音资料,以图像、介绍、回答问题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

4. 教学过程本课程将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学生预习本课所讲解的美术作品。

2.课堂展示美术作品。

教师在屏幕上出现美术作品后,对作品的主题、形式和内容进行讲解介绍,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欣赏美术作品。

3.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感受和意见。

分组进行活动,每个小组分析讨论美术作品,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4.探究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和艺术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5.分享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在整个课程的最后,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触、感受和体验。

5. 教学评估教师将运用以下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向同学展示学习成果;•设计关于美术作品的问题和练习;•以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和欣赏著名美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和引导学生发言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背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特别强调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触和想法,帮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思考和发言。

本次教学反思的主要收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着重讲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学生通常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现代雕塑美术知识点总结

现代雕塑美术知识点总结

现代雕塑美术知识点总结一、现代雕塑的概念现代雕塑是指20世纪初至今的雕塑艺术,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雕刻技法和材料,而是包括了各种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以及多种形式和风格的表现。

现代雕塑的风格多样,题材广泛,体现了雕塑艺术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二、现代雕塑的特点1. 多样的材料:现代雕塑使用的材料广泛,包括了传统的石、木、铜等材料,也有塑料、玻璃、金属、纸张等非传统材料的应用。

2. 技术的革新:现代雕塑采用了更加先进的雕塑技术,如3D打印、数控雕刻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3. 自由的表现形式:现代雕塑风格多样,有写实主义的作品、抽象主义的作品,也有装置艺术、环境艺术等不同形式的作品,艺术家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4. 多样的题材:现代雕塑作品的题材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现代雕塑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现代雕塑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艺术家们通过简化、变形、夸张等手法来表现抽象的艺术观念。

代表作品包括了洛杰·德布雷顿的《科罗拉多风景》,康斯坦丁·布兰库西的《主日》等作品。

2. 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建立与表现,注重几何形状和空间的使用。

代表作品包括了邓肯·弗雷戴的《雕塑托盘》、维克多·帕萨莫的《空间环境》等作品。

3. 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一种集雕塑、建筑、景观和自然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创造具有特定主题或信息的环境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代表作品包括了克里斯蒂安·博尔的《悬浮岛》、迪亚·苏尔托的《田园之歌》等作品。

四、现代雕塑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1. 亨利·摩尔(Henry Moore):亨利·摩尔是20世纪著名的雕塑家,其作品以抽象主义为主,注重形状和结构的建立与表现。

代表作品包括了《无题(两人)》、《家庭组合》等作品。

新的探索-现代雕塑

新的探索-现代雕塑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未来趋势,以期能够更好地 理解和欣赏现代雕塑艺术,同时为现代雕塑的创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现代雕塑概述
定义
现代雕塑是指在现代艺术思潮影 响下,运用各种材质和创作手法, 以三维空间形式表达艺术家思想
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发展历程
现代雕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 初的现代艺术运动,经历了立体 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多个流派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
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鼓励创新和实验
加强艺术教育和普及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了推动现代雕塑艺术的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鼓励艺术家们进行创新和实 验,尝试新的创作手法、材料和主题 。同时,也应该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多 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以促进艺术创作 的繁荣。
提高公众对现代雕塑艺术的认知和理 解水平,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艺术教育和普及 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现代雕 塑艺术。
作品解读
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时,需关注作品 的创意、表现形式、材质和工艺等 方面,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和思想内涵。
作品三
《水之韵》- 以水为创作灵感,艺 术家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柔和的形态, 表现了水的柔美与力量。
08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现代雕塑艺术的多元性
通过对现代雕塑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其表现形式、材料运用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这极大地丰富了雕塑艺术的语言和内涵。
抽象与具象结合
现代雕塑在表现手法上 既有抽象的表达,也有 具象的呈现,通过抽象 与具象的结合展现作品 的内涵和意境。
动态与静态交融
现代雕塑在作品中融入 动态元素,使作品在静 态中呈现出动感和生命 力,增强观众的视觉体 验。

初中美术感受雕塑艺术的空间美(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感受雕塑艺术的空间美(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感受雕塑艺术的空间美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感受雕塑艺术的空间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雕塑艺术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雕塑艺术以其独特的空间美感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能够在触摸和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空间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导入:雕塑艺术的定义与分类在教学之初,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雕塑艺术的定义和分类,以便他们能够对雕塑艺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雕塑艺术是指通过雕、刻、塑等手段,在空间中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品。

根据材质和创作手法,雕塑艺术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雕等。

二、感受雕塑艺术的空间美雕塑艺术的空间美主要体现在其立体感、线条感和节奏感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雕塑艺术的空间美:1. 立体感立体感是雕塑艺术空间美的基础。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雕塑作品的立体结构,如比例、形态、层次等。

例如,在教授罗丹的《思想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立体感,让学生认识到雕塑家如何通过立体感的塑造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考。

2. 线条感线条是塑造雕塑艺术空间美的重要元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雕塑作品的线条变化,如轮廓线、结构线、装饰线等。

通过分析线条的曲直、粗细、长短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雕塑作品的空间美感。

例如,在教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线条处理,使学生认识到线条在塑造空间美中的重要作用。

3. 节奏感节奏感是雕塑艺术空间美的灵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雕塑作品的节奏变化,如凹凸、起伏、阴阳等。

通过分析节奏感,学生可以感受到雕塑作品的生命力和动态美。

例如,在教授杨振宁的《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节奏处理,使学生认识到节奏感在塑造空间美中的关键作用。

三、实践与创作:塑造雕塑艺术的空间美在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空间美有了深入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与创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塑造雕塑艺术的空间美的过程。

《多彩多姿的现代雕塑》教案 (3)

《多彩多姿的现代雕塑》教案 (3)

初中美术:《现代雕塑》教案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现代雕塑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雕塑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
雕塑发展到近现代,与古代雕塑相比较,在内容、观念、风格、形式以及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型材料的诞生,没有崭新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这样名目繁多的各类雕塑艺术。

1、现代雕塑流派
20世纪,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雕刻外,相继产生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的雕刻,同时还出现了抽象派雕刻、装配雕塑。

另外,活动雕塑、软雕塑以及植物雕塑等等也随之产生。

因此,用“缤纷缭乱“来形容现代雕刻艺术流派是再恰当不过了。

2、作品欣赏(投影)
(1)《朱颜》实物拼装达利西班牙画家
(2)《狒狒母子》金属和石膏毕加索西班牙画家
(3)现代公园雕塑中国
(4)现代街头雕塑法国
(5)现代广场雕塑美国
3、谈谈自已欣赏后的真实感受:哪些作品看懂了或没有看懂,欣赏或不欣赏哪些作品,为什么?
4、对家乡、学校的雕塑作品提出自已的意见。

5、用纸或黏土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来美化家乡、社区或者学校。

6、作业评价。

河北美术出版社九年级(初三)美术下册: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

河北美术出版社九年级(初三)美术下册: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
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
现代雕塑的概述
1.现代雕塑的概念与特征
雕塑是用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织等手段制三 维空间形象的艺术。广义的雕塑包括了所有装置在内的三维 空间的造型艺术方式。
现代雕塑主要是指在对广义的雕塑的理解之下,注重与环 境空间协调,强调环境关系的环境雕塑。也通常二十世纪以 来的雕塑,它不仅是个时间概念,它所表明的是对雕塑所持 有的观点与其他历史上的时代不同。在雕塑创作表现中具有 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圆雕:
所谓圆雕是指独立于空间。可从多方位、各个角度 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的表现手法与形式多种多样 可写实、可装饰.也可具体.也可抽象。题材、内容与材质 也丰富多样、千变万化。圆雕作为雕塑的主要造型手法 应用范围极广,是人们常见的雕塑形式。
铲 (圆雕 铜 涂色 ) 1971 克现代雕塑,感受发生的新变化。
东方之光 2001 陈逸飞艺术总监 仲松设计制作
双重阶梯 (铝合金 涂色) 20世纪 位于美国洛杉矶阿尔科广场。基本造型是双向螺旋形楼梯,外涂鲜红的色彩, 目的是醒目并与他后面的黑色高楼形成明显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特征
1.现代雕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追求表现的“异化” 视觉效果。 2.现代雕塑注重抽象性表现与形体的动感特征。 3.现代雕塑具有强烈的环境空间意识。
佛罗里达州的顾客(玻璃钢 着装) 1976 杜安·汉森 (美国)
拳击手 (废弃物) 20世纪 里奥·希威尔
这是各种废弃物组合成的雕塑,其 造型并不像作品名称所说的“拳击手”, 但从其废弃物利用的角度来说,不失为 一种带有诙谐的创意。
作业要求:
欣赏教材提供的雕塑作品, 谈谈你对现代雕塑的看法。
一把普通的铲子放大后,变成了 一件大型雕塑,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流行的“波普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冀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

冀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

《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一、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进入初中,美术课程学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雕塑这门课程呈现在了学生的眼前,但小学阶段美术课程开设良莠不齐,只有少数同学接触过陶艺,多数同学没有泥塑的经验,更不用说对人物进行立体造型。

但九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15岁左右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已接近成人,在该阶段进行泥塑的感知和尝试,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空间思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于人物的形象和动态有比较明确的概念,了解动态对于人物造型的重要性,初步理解全身人物泥塑的方法与步骤。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感悟和造型能力,能够制作出具有一定动态特点的人物雕塑作品。

能鉴别不同的雕塑形式,对学生制作出的人物动态能进行基本的评价。

3、情感目标:让学生开阔眼界,感受雕塑的独特魅力,提升概括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

培养学生脑,眼,手的协调能力,感受制作中的乐趣,并通过作品的完成,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清楚并掌握泥塑人物的基本步骤。

难点:人物动态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教师作品2、学具:雕塑泥、泥塑台、工具刀、支架、铁丝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请你们认真回忆一下有没有见过印象特别深刻的雕塑作品呢?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吸引你的?学生反应……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小泥人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小泥人的表情和动态,做简单评述。

导入课本内容,学习雕塑的相关知识。

(一)雕塑造型特征:创作时,雕塑家总是力求抓住对象在生活中最生动、最富有表现力的神情动态,塑造出富有激情和内在活力的作品。

1、体积感与空间感。

(一件作品,它的形体与它形体的空间变化构成了它独特的意味。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要求学生对比找差距。

提问并尝试让学生做出某人物雕塑作品的姿势,如:东汉的《说唱俑》,接着课件展示东汉的《说唱俑》雕塑作品,叫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神态。

《现代雕塑》说课稿

《现代雕塑》说课稿

《现代雕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现代雕塑》。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版的美术书《美术鉴赏》第8课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属欣赏课类型,教学内容是按中国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雕塑的含义,雕塑的总类,以及给同学们介绍欣赏中国现代雕塑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其中主要是对新中国成立后两座有代表意义的雕塑做一个系统性的学习。

《艰苦岁月》《收租院》做一个系统的学习。

使学生在相对应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

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对雕塑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对雕塑种类表现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理解能力,学生们已有一定的鉴赏基础,能运用生活中简单的有柔软性的材料进行创作。

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乐于尝试各种材料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形式,在活动中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

因此,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雕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融入美术专业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高中生经历、知识面的差异不同,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一系列幻灯片的放映,从而丰富学生对雕塑的知识,知道雕塑作为艺术的独特感知力。

了解大型艺术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4.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4.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4. 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雕塑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学习现代雕塑的材料和工艺;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现代雕塑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现代雕塑是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抽象化:现代雕塑追求形式的简化和精练,强调形态和轮廓的简洁性,不再强调细节和皮肉的表现。

2.空间感:现代雕塑强调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空间的相互作用,追求形式与空间的统一和自然。

3.条件化:现代雕塑强调材料和工艺的表现力,尝试使用新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创作。

2. 现代雕塑的材料和工艺现代雕塑材料的使用已经远离了传统的石材、青铜和黄铜等。

现代雕塑常使用的材料包括“钢条、铁丝、木头、电子线路、家居用品、化肥罐、废旧汽车零配件以及限量或成批生产的工业制品”。

现代雕塑工艺的发展也是非常快速的。

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的多样,使得雕塑家们的创作空间更为广阔,工艺也日益创新,常见的现代雕塑工艺有“焊接、折弯、剪裁、拼接、悬挂、焊接、点焊、电泳、喷漆、表面处理等”。

3. 现代雕塑的艺术欣赏在现代雕塑的艺术欣赏中,我们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留意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抽象思维。

在欣赏现代雕塑时,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情感来理解作品,同时应该注重表面下的抽象思维。

2.注重整体感和雕塑的视觉效果。

客观地欣赏现代雕塑的整体性和雕塑在三维空间中的视觉效果,体验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和美感。

3.通过欣赏经典作品加深对现代雕塑的理解。

学生可以参考一些著名的现代雕塑作品,以拓展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4. 创作现代雕塑在创作现代雕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

学生应该充分了解不同材料和工艺所带来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2.注重形式和表现手法。

现代雕塑尤其注重形式和表现手法的简洁性和精练性,不应该追求细节和皮肉的表现。

新的探索-现代雕塑 (2)

新的探索-现代雕塑 (2)
软材料
如橡胶、硅胶、PVC等,可塑性强,适合创作抽象、 动态的作品。
新型金属材料
如不锈钢、铝合金等,具有现代感,易于加工和呈现 雕塑的细节。
现代雕塑的成型技术
01
02
03
数控加工
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精 确地切割和加工材料,实 现复杂和精细的雕塑造型。
3D打印
利用粉末、塑料等材料逐 层堆积制造出三维实体, 适用于个性化和小批量生 产。
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生活品质。
传播文化价值观
02
通过雕塑作品传达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意义,引导人们思考和
认识社会现象和问题。
促进公共交流与互动
03
现代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公众之间的交流和
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
05
现代雕塑的挑战与机遇
现代雕塑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快速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雕塑材料的种类和加工 方式不断增多,对雕塑家的技术要求也相 应提高。
铸造技术
通过模具铸造,将金属或 其它材料制成雕塑,具有 高还原度和精细度。
现代雕塑的表面处理技术
喷涂
使用涂料、金属粉末等对 雕塑表面进行涂装,以达 到所需的色彩和质感。
电镀
在雕塑表面覆盖一层金属 膜,增强雕塑的质感和耐 久性。
热处理
通过加热、淬火等手段改 变雕塑表面的质地和颜色, 使其更具艺术效果。
新材料的应用
新材料的出现为雕塑创作提供了更多 的可能性,使得雕塑作品的形式和质 感更加丰富多样。
跨学科的融合
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的交叉融合, 为现代雕塑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 现手法。
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与碰撞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与碰撞为现代雕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和灵感来源。科 Nhomakorabea与艺术的结合

现代雕塑研究论文

现代雕塑研究论文

现代雕塑研究论文前言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雕塑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探究。

在当今社会,现代雕塑早已经从传统的石、木、铜等材质中挣脱出来,而是采用了更加多元化的手段与表现形式。

本文将对现代雕塑的发展、特点以及与传统雕塑的区别进行分析与探讨。

现代雕塑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艺术思潮的涌现,现代雕塑也经历了不少的变革与发展。

在20世纪以来,现代雕塑开始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材质,如玻璃、塑胶、水泥等,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奇特、独特的作品。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雕塑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不再限于三维空间内创造物体的作品,更多采用了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创作,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现代雕塑的特点现代雕塑在形式与表现上都不同于传统雕塑,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 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现代雕塑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设计,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打印技术等。

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操作方法,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他们的作品。

2. 材质的多样化与传统雕塑只使用大理石、青铜、石膏等有限的材质不同,现代雕塑采用的材质更加多样化,有金属、树脂、玻璃、塑料、布料等许多不同的材质,使得作品的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3. 技法的创新现代雕塑技法相对于传统雕塑也有了很大的变革。

现代雕塑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三维物体(如石膏、泥塑等)的扫描、修整、设计和打印等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手工创作时间,也提高了作品制作的精度和细节。

4. 融入社会文化环境现代雕塑不仅追求艺术性和美感、形式新颖,更融入社会文化环境,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作者对社会问题的认同与探索。

这种融合也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的区别与传统雕塑形态单一、材质较少等特征不同,现代雕塑充分利用了新技术、新材料的优势,作品形态、造型等更为多元、自由。

传统雕塑通常偏重于建筑与公共雕塑等传统领域,而现代雕塑则更加注重艺术性与创新性,关注人类社会与个体生命的关系、文化内涵等方面,更具有现代价值与文化意义。

现代雕塑创作

现代雕塑创作

现代雕塑创作在当代艺术的广阔天地中,现代雕塑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了艺术创作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承载着艺术家对于形态、空间和材质的探索,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现代雕塑创作的几个关键方面。

材质与技术的革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雕塑家们有了更多样化的材料选择和技术手段。

除了传统的铜、石、木等材料,现代雕塑创作中也广泛使用了玻璃、塑料、金属合金、光纤甚至数字媒体等新型材料。

这些新材料不仅拓宽了雕塑的表现范围,也为作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

技术方面,数控雕刻、3D打印和激光切割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雕塑作品的制作更加精细和高效。

艺术家能够通过这些技术实现更加复杂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传统手工技艺难以达到的作品形态。

主题与内涵的深化现代雕塑不再局限于对人物或动物的写实描绘,它更多地关注于抽象概念的表达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许多作品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形式,传达出时间、空间、生命、人与自然关系等深层次的主题。

此外,现代雕塑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社会批判和文化反思的元素。

艺术家利用雕塑作品提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如环境保护、人权问题、身份认同等,使得雕塑作品不仅是审美的对象,更是思想交流和社会对话的平台。

空间关系的重塑现代雕塑创作强调作品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艺术家在创作时会考虑作品如何与周围空间对话,如何影响观众的空间感知。

这种对空间的敏感性使得现代雕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与观众进行多维度的交流。

公共艺术项目中的雕塑作品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它们往往被置于公园、广场、桥梁等公共场所,与城市景观和公众生活紧密结合,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

结论现代雕塑创作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它反映了艺术家对于材料、技术、主题和空间的新理解和新尝试。

在这个多元和开放的时代,现代雕塑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觉经验,也激发了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雕塑将继续以其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人类文化的宝库增添更多璀璨的瑰宝。

九年级美术下册1美术作品欣赏导读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素材冀美版

九年级美术下册1美术作品欣赏导读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素材冀美版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人这样说,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中学美术教学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具有重大作用。

通过美术课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美术课中的欣赏课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欣赏课最终不仅是要丰富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视野,而且还要使他们懂得怎样靠自己的双眼,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发现美欣赏美。

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我总结点教学方法:1 用启发式的提问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我认为美术欣赏课,除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就不能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不能像导游一样津津乐道于向周围人讲述我预先知道的对事物的固定模式感受,而是要逐一向每位学生询问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第一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艺术感悟。

始终把握以诱导的提问作为教学前提,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知,然后再讲解。

比方在讲?蒙娜丽莎?一画时,幻灯一放出影像时,我就询问:你们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各种感受都可以表达〕?跟这幅画有关的东西你都了解多少?大家一看到这么熟悉的作品,兴致马上提起来了,都争着答复。

接着又问“这幅画美不美、美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会统一了。

有的说人物长得美、面部表情美、双手及身体姿势美、画面整体美……通过以上的问答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诠释能力,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他们的参与分析实际上已经试欣赏课到达了理想的效果和目标,即全面掌握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

然后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蒙娜。

丽莎当时刚刚失去幼子,所以心情非常抑郁,画家为了在画她肖像的时候能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方法,让欢乐的气氛帮她展现笑容。

此时的笑容是微弱的,也是古代妇女矜持美的体现,这也反响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雕塑在中国的发展至今不过20余年,今天,在很多大中型城市都能见到一些标志性的抽象雕塑矗立在非常醒目的位置。

但说句实话,绝大多数作品的艺术水准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根本的还是对抽象雕塑的理解存在偏差,这既包括创作者也包括接受者。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存在着抽象、表现主义和幻想三种主要的倾向或趋势。

其中,抽象的倾向最为突出,它不仅在绘画中有着充分体现,在雕塑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抽象雕塑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们体现的是雕塑家在创作中对雕塑语言的回归。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对雕塑语言的探索明显滞后于绘画。

由于受到自身材质的限制,传统雕塑家的创作主要依赖于政府、宗教和民间团体以及富有的赞助者的委托,创作者的创作观念更多地受制于委托者的意愿,难以自由地发挥。

因此,自意大利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以降,雕塑逐渐沦为在绘画之下的次等艺术门类。

直到19世纪末,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的出现才使雕塑重又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经过20世纪艺术家的共同努力,雕塑终于得以与绘画并列成为主流艺术门类。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画家对现代雕塑所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雕塑家。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被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而西方现代雕塑则是从罗丹开始的。

但是,罗丹不像塞尚那样是位新风格的开创者,他所致力的是要复兴中世纪的教堂艺术,渴望创作出米开朗基罗般的具有雄浑力度的作品。

因此,他和他的追随者,如布德尔(Antoine Bourdell)、马约尔(Aristide Maillol)等人,虽然都是伟大的雕塑家,但是他们对现代雕塑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倒是继承了塞尚艺术理念的立体主义者为现代雕塑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英国美术史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指出,在现代雕塑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继承罗丹提出的“以深度造型”为主导的传统,比如亨利·摩尔(Henry Moore)雕塑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仍然停留在与米开朗基罗同样的形式传统之中;另一种则是对完全不同的“纯粹形式”的绝对价值的追求,也就是走向抽象的追求,如构成主义雕塑家瑙姆·嘉博(Naum Gabo)等人就与摩尔的理想完全不同1。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后一种倾向。

1890年8月,年仅19岁的法国画家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在《艺术与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传统主义解说》的文章,提出了几乎所有人在试图解释现代艺术时都要采用的著名定义:“记住,一幅画在成为一匹战马,一个裸女,或某些轶事之前,实质上是用各种色彩按一定的秩序覆盖的一个平面。

”2在这段话里,德尼指出了绘画的基本要素即色彩和平面性,当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秩序”加以组合的时候就成为绘画,而这是比绘画的叙事性更为重要的。

事实上,现代绘画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渐排除其中的文学性和叙事性的过程,通过对自身语言的纯化最终走向抽象。

雕塑的语言或者说基本的要素就是体积、空间以及三维特性,如果套用德尼的定义,雕塑就是空间中各种体积按照一定秩序组合而成的三维作品,至于它所表现的主题则退居其次。

在毕加索之前,也很多画家都在曾尝试过雕塑创作,比如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马蒂斯是将雕塑作为一种整理自己思想的辅助手段来进行的。

他认为罗丹过于专注对逼真细节的表现而忽略了整体,因为整体并不是各个细节相加之和。

他在1909至1929年创作了四件女人体背部浮雕,从最初的关注人体关节的动态和肌肉起伏的表现,逐渐简化细节,最终女人体完成了向抽象构成的转换,成为几个概括的几何形的组合(图1)。

这种简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雕塑语言逐渐走向纯化的探索。

相比之下,毕加索对抽象雕塑的贡献是决定性的。

毕加索第一件真正的立体主义雕刻是1909年至1910年创作的青铜《女子头像》(图2)。

这件作品可以看作是其分析的立体主义绘画的三维表现。

他将对象的结构打散之后加以重新组合,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传统雕塑无法获得的动态效果。

而雅克·利普希茨(Jacques Lipchitz)的作品就是在毕加索开创的风格上的努力,他用更加概括的几何形组成人体,与其说是塑造出来的不如说是堆砌构造而成。

毕加索在1912至1913年间创作的雕塑已经非常接近抽象了。

而且,从这个时期起,他开始关注表面的肌理效果,并将一些随手找到的废物,如油毡、木块、绳子等用到自己的雕塑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创作的《吉他》(1912)和《苦艾酒杯》(1914)等,它们成为后来现成品雕塑的源头。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毕加索完成《吉他》的第二年,创作了《自行车轮》(1913),他将一个自行车的前轮倒插在一张画室的凳子上,并将其作为艺术品展出。

杜尚的做法改变了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但是他对现代雕塑的影响应该是破坏性的,而非建设性的。

他对艺术所采取的反讽态度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找到了共鸣,但是这种以机锋为噱头的“艺术”只能让艺术加速走向终结。

毕加索的艺术从未走那么远。

他的作品永远带有某种神秘、机智或幽默的特点,让人看了不禁莞尔,比如他创作的《牛头》(1943)和《狒狒母子》(1951)。

在20世纪30年代,毕加索着迷于铁片和铁丝的结构,这属于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他的创造预示了后来现代主义雕塑的发展趋势,即以“构成”而非塑造的方法进行雕塑创作。

棍状雕塑也是毕加索在这个时期的发明,15年后,贾赫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也采用了表面相似的手法。

当然,毕加索对现代雕塑的贡献在于他为后人推开了通往全新领域的大门,毕竟他还是以绘画创作为主。

在雕塑领域的更大成就最终还是由雕塑家们完成的。

罗马尼亚出生的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的早期作品如《沉睡的缪斯》(1908),带有明显的新艺术运动的痕迹,但是他非常重视作品整体的和谐和材料的真实。

正是通过布朗库西形成了现代雕塑的重要特色,即尊重材料的特性,《空间中的鸟》就是这种特征的代表。

1926年,这件作品赴美国展出时被美国海关人员当作工业制品而课税(图3)。

约勒尔·基诺(Ionel Jianou)评价他的雕塑时这样写道:“材料的选择决定于内容。

大理石适宜让人们去思索生命的起源,而木材易于表现喧闹的生活矛盾。

布朗库西对材料规律性和结构的熟悉了解,使他能够取得形式和内容的完美和谐。

”3而材料的特性与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对材料的重视,使雕塑家更加关注工业文明的产品,很多新材料逐渐被雕塑家所采用。

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艺术家是最早开始歌颂工业文明的,但他们感兴趣的是机械带来的速度与力量。

深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的俄罗斯构成主义者则对机械的产品充满了热情,他们试图将工程技术应用到雕塑构成上。

1931年,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见到了毕加索,并深受毕加索发明的铁片、木头等构成雕塑的影响。

但塔特林的作品里没有任何可见物体的痕迹,完全是抽象的构成。

《第三国际纪念碑》(1920)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瑙姆·嘉博在艺术理念上与塔特林不同,他并不主张艺术要为某种社会理想服务。

他的抽象作品《立柱》(1923)则采用了玻璃、木材和金属等多种材料,完全成为一种几何形体的组合(图4)。

在他和佩夫斯纳(Anton Pevsner)、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等人眼里,雕塑就是要研究空间、体积和色彩等基本要素,目的是为了发现“这些材料的美学的、物质的和功能的能量”。

随着20世纪20年代大部分构成主义者纷纷离开苏联,他们也将构成主义的理想传到了欧洲各国,使抽象雕塑逐渐成为现代雕塑的主要形态。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欧洲人的苦难,使当时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着忧虑和幻灭的情绪,对自然界自鸣得意的表现已经无法表达理智的公众的情绪了。

这也成为欧洲抽象艺术得以发展的精神基础。

抽象雕塑在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

一些前卫雕塑家来到那里执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和约翰尼斯·伊藤(Johannes Itten)等人。

莫霍利-纳吉最关注的是对形式与空间之间关系的探索,并最终将他引向了活动雕塑。

《光与空间调节器》(1922-23)由玻璃、金属、木头和电动马达构成,当马达启动后,转动的结构将光线打乱成支离破碎的闪光,融入周围的空间,这是一件典型的反映工业时代文明的艺术作品(图5)。

伊藤的作品则更接近立体构成,碎散的块面和线条使雕塑与周围的空间相互穿插,不再是一个三维的实体。

这些抽象的形式已经完全抛开了与自然对象的联系,成为艺术家探索雕塑语言和想象力的完美体现。

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也进行了活动雕塑的尝试。

在形式上,他继承了从毕加索开始的对铁片和铁丝的运用。

他的《罗慕路斯和罗姆斯》(1928)就是用铁丝制成,整个作品很类似于一幅线描。

随后,他开始创作出不靠马达驱动,完全借助空气流动而产生动感的雕塑。

《捕虾网和鱼尾》(1939)是悬挂在建筑物之上的动态雕塑,当气流流动时,雕塑会缓缓地转动。

在中世纪,欧洲曾经出现过一些肢体能够活动的木雕,可以根据仪式的需要摆成不同的姿势,但是与活动雕塑的整体动态并非一个概念。

因此,活动雕塑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传统雕塑观念和形态的一个重要突破,极大地丰富了雕塑的表现语言。

两次大战期间,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流派就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者沉迷于对梦境和魔幻效果的表达,这使他们的雕塑从未完全摆脱形象,比如贾赫梅蒂的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让·阿尔普(Jean Arp)在超现实主义时期创作的被他称为“凝结物”的有机形态则走到了抽象的边缘。

他是通过那些使人联想到真实生命体的形体来暗示梦幻效果的,《云牧人》(1953)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让·阿尔普参加了一个活动于巴黎的抽象团体——抽象-创造(Abstraction-Creation),这是一个国际画家和雕塑家团体,成立于1931年2月,一直活动到1936年。

其宗旨就是要推动抽象艺术的发展。

抽象-创造的全称是“抽象-创造:非具象艺术”。

尽管这个团体是向所有抽象艺术家开放的,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以乔治·万同格洛(Georges Vantongerloo)为首的与荷兰风格派有关的艺术家,总体风格以几何抽象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