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一)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有: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摇管法、液体培养基分离法、单细胞分离法、选择培养分离法等。

其中前三种方法最为常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分离纯化效果好, 现分别简述如下1. 稀释混合倒平板法平板是指经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冷却凝固而成的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

该法是先将待分离的含菌样品, 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常用十倍稀释法, 稀释倍数要适当), 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0.5-1.0ml)于无菌培养皿中, 倾入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 迅速旋摇, 充分混匀。

待琼脂凝固后, 即成为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

于恒温箱中倒置培养一定时间后, 在琼脂平板表面或培养基中即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

每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细胞繁殖形成的。

挑取单一个菌落, 一般再重复该法1-2次, 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便可得到真正的纯培养物。

若样品稀释时能充分混匀,取样量和稀释倍数准确,则该法还可用于活菌数测定。

图4 混合倒平板操作法示意图图5 涂布平板操作法示意图2. 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上述稀释混合倒平板法有两个缺点,一是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溶氧而生长受影响,形成的菌落微小难于挑取;一是在倾入熔化琼脂培养基时,若温度控制过高,易烫死某些热敏感菌,过低则会引起琼脂太快凝固, 不能充分混匀。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 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该法是将已熔化并冷却至约50℃(减少冷凝水)的琼脂培养基, 先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制成无菌平板。

待充分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约0.1 ml)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 再用三角形无菌玻璃涂棒涂布,使菌液均匀分散在整个平板表面, 倒置温箱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另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涂布平板法, 可省去含菌样品悬液的稀释, 直接吸取经振荡分散的样品悬浮液l滴加入1号琼脂平板上, 用一支三角形无菌玻璃涂棒均匀涂布, 用此涂棒再连续涂布2号、3号、4号平板(连续涂布起逐渐稀释作用,涂布平板数视样品浓度而定), 翻转此涂棒再涂布5号、6号平板, 经适温倒置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原理及步骤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原理及步骤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简易单细胞挑取法;平板分离法。

本实验采用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包括两个方面
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等要求或者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
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来完成的。

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

实验器材:
1.菌种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

2.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查氏琼脂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 10%酚,盛9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4%水琼脂。

4.仪器或者其他用具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链霉素和土样,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微生物的分离、纯化1、目的要求1.1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1.2掌握常用的纯化分离微生物的方法2、基本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本实验采用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pH值、温度和溶解氧等要求,或者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来完成。

而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

本实验将在混合有几种微生物菌液中分离纯化出两种微生物来。

3、实验材料3.1培养基肉汤培养基(固体)。

3.2溶液或试剂盛4.5ml无菌水的试管,其中有一只盛有玻璃珠。

3.3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涂布器等。

4流程倒平板制备梯度稀释液涂布(或划线法)培养挑单菌落保存。

5、步骤5.1平板划线分离法5.1.1倒平板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塞或瓶塞轻轻地拔出,试管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置于桌面上,待凝固后即成平板(教材p367图13-14)。

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菌液编号和试验日期。

5.1.2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挑取菌悬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教材p367图13-15)。

划线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之形成单个菌落。

食品微生物8 微生物分离、纯化与保藏技术

食品微生物8  微生物分离、纯化与保藏技术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 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二)菌种保藏依据:
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低温、干燥、 缺氧、缺乏营养条件,使菌种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处 于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保藏菌种的选取:选取优良的纯菌种,最好是用其分生孢 子或芽孢等休眠体,在其休眠和停止生长的条件下保藏。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三)菌种保藏方法:
沙土管保藏流程:
菌种 斜面产孢 孢子悬浮液(≥106/ml ) 减压干燥
加入沙土管( 0.3~0.5ml/管) 密封 4℃低温保藏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三)菌种保藏方法:
砂土管保藏法的特点
包藏初期,菌死亡率高,后逐渐减慢,存活下来的孢子在以后 保存期间稳定性较好。 适用于产孢子的微生物及形成芽孢的细菌 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二)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对于寄生性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多角体病毒 等,由于长期使用,其毒力下降,导致杀虫效率降低及 衰退现象。 可以用菌种去感染菜青虫幼虫等,然后从致死的虫体上 重新分离,经过几次重复感染与分离,就可以逐步恢复 和提高毒力。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1.斜线法 2.曲线法 3.方格法 4.放射法 5.四格法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分离法

菌种分离法

菌种分离法菌种分离法是一种将混合的微生物菌种分离出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实验室设备。

在微生物学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菌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分离和纯化出的菌种才能进行详细的研究和确定其性质、生命活动及应用价值等。

买提江•买买提教授把菌种分离法分为三类: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本文将就这三类方法作一介绍。

(一)物理方法1.离心法离心法是利用离心机将微生物沉淀到离心管的底部,从而将其中的细菌或其他微生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可以根据微生物大小和密度的不同,调整不同的离心机转速,离心时间和离心管容量以将细菌分离出来。

经离心分离后,可以直接在离心管中观察和研究分离后的细菌。

2.筛分法筛分法是利用筛子将微生物按照其大小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细胞大小相对较大的微生物比较实用,比如真菌、酵母等,但对于细胞大小相似的细菌来说,则难以使用。

3.超声波分离法超声波分离法是通过将微生物暴露在高频率的超声波中,使其发生震动、振荡等变化,从而使不同微生物在密度、大小等方面有所不同,通过利用不同的物理性质来分离细菌。

(二)化学方法1.差凝聚法差凝聚法是利用介于酸和碱之间的缓冲液制备好不同浓度和PH值的悬浮液,使细菌在这样的介质中发生电性上的区别,进而可以形成不同尺寸的胶体,即细菌能被分离出来。

2.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微生物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使不同的离子通过分离液阶跃的过程中被分离出。

当细菌与树脂结合时,其大小、形状、电荷等因素会改变,从而使细菌得到了分离。

单菌分离法是通过微生物最小生长单位,比如说说细菌营养琼脂或含有特定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在细菌营养琼脂或含有特定抗生素的平板上进行制备,使不同的菌型在不同的营养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由此可以通过不同特征的形态、生理、代谢等特点来分离出不同的细菌群体。

2.厌氧培养法细菌有些可以生长,有些不能生长,其中许多细菌性质分别是厌氧和兼性厌氧。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实验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实验

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2.学习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

3.学习微生物的保藏及鉴定方法。

4.熟悉革兰氏染二、实验原理多管发酵法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

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

1.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2.平板分离初发酵管24至48小时内产酸产气的均需在复红亚硫酸钠琼脂(远藤氏培养基)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菌落。

3.复发酵试验以上大肠菌群阳性菌落,经涂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通过此试验再进一步证实。

原理与初发酵试验相同,经24小时培养产酸产气的,最后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1.水样污水样本2、培养基及试剂:二甲苯、苯酚、琼脂粉、香柏油、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EMB)、营养琼脂培养基、革兰氏一液、革兰氏二液、革兰氏三液、革兰氏四液。

3、器材及耗材: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干燥箱、洁净工作台、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灭菌手推车、接种环、试管、酒精灯、滤纸、擦镜纸、载玻片、打火机、棉花、滴瓶、长塑料篓、纱布、吸耳球、产气管、培养皿、移液管等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第一天实验前的准备1)配制3支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每支10mL,并加入产气管。

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灌装进2支试管中,配置200mL伊红美兰培养基150mL,于121℃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后放进恒温干燥箱。

2)包扎5套培养皿,包扎6根1mL、1根10mL移液管和3支滴管。

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

3)称取一定量的液体石蜡,约为锥形瓶的三分之一。

于121℃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经过分离和纯化后,得到单一纯种菌液。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方法。

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微生物的研究和生产中,首先需要得到单一纯种菌液,因为纯种菌液才能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和可靠的测定。

微生物分离的方法一般包括增殖法、培养法、过滤法、离心法等。

而纯化的方法则一般有染色法、板块法、过筛法等多种方法。

本实验中的分离和纯化工作采用了增殖法和染色法。

增殖法是指利用菌落增殖的现象来分离单一纯种菌,而染色法则是指通过不同的着色方法,将微生物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而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革兰染色这一经典的染色方法。

实验步骤:1、制备分离培养基配制分离液,以波尔多液、胰蛋白胨、葡萄糖制成培养基,并加入20ug/ml氯霉素。

2、分离样品取所需数量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比如切碎、摇匀等,制备样板。

3、制备菌液将样品加入分离培养基中,然后在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24小时,形成单一菌种的细菌培养液。

4、革兰染色将接种在玻璃片上的菌液进行革兰染色。

a、在玻璃片上制作菌液薄膜。

b、将薄膜上的细菌经过固定,用碘液水洗,以去色。

c、淋加革兰染色溶液,使之染色。

d、过水洗、双氧水漂洗,洗去多余革兰染色剂和已触及的碘素。

e、使用显微镜观察。

5、单一菌种分离通过以上实验过程,我们可已得到单一纯种菌液,而且还可以将它们放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便于观察和下一步实验。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增殖法和染色法对样品菌液进行分离和纯化。

在增殖法中,我们使用的是增殖液,经过24小时的培养,得到了单一的菌种培养液。

而在染色法中,我们使用的是革兰染色法,可以准确地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革兰染色能够很好地区分出不同种类的细菌,同时,在细菌分离和纯化过程中,采用增殖法和染色法的方法,能够快速地得到单一纯种菌液,为微生物的研究和鉴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目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目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判断正误
(1)采用划线的方法接种时,每划一条线前都要用接种环蘸取菌液( × ) (2)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时,接种环已灭菌,整个划线过程中不再灭菌( × ) (3)用浸泡在75%酒精中的涂布器直接涂布( × ) (4)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更容易得到单菌落( √ )
核心探讨
突破重难 强化素养
D.图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除第一次划线外)
解析 平板划线法中多次划线的目的是降低菌种浓度,经过连续划线才 有可能得到由单一的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这种菌落才符合要求,C错 误。
二、活动: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
教材梳理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1.目的要求
(1)用 平板划线 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酵母菌。
③多次连续平行划线:划线分 3~4 次进行。将培养皿旋转一定角度后, 不需再次蘸取菌种,只需在上一次划线的 末端区域 直接开始划线即可。 (2)培养结果 经过培养,在划线的 尾部 就能得到单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法 (1)涂布方法 先将菌液进行 梯度稀释,并在培养皿侧面或底面做好标记后,将稀释度 不同菌液各取 0.1 mL ,加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然后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 地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 (2)涂布结果 在稀释度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能得到单菌落。
第1课时 目标微生物的分离 和纯化
学习目标 1.概述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尝试分离和纯化酵母菌。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识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分离 和纯化微生物的重要方法。
2.科学探究:学会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内容索引
一、采用划线或涂布的接种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 分离和纯化
4.判断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酵母菌成功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和对照组相比,培养基变浑浊。 5.平板倒置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防止水分过快挥发,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微生物纯化方法,了解常用的分离培养基和微生物培养条件。

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是微生物学中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把混合菌落使之分离成单一菌落,并将分离出的单一菌落进行种类鉴定。

微生物纯化是指从混合菌落中将目标微生物菌种分离出来并纯化到原核培养物中。

实验步骤:
1. 原始样品的处理
将样品取一定量于无菌 Erlenmeyer瓶内,加入相应容积的生理盐水,均匀搅拌,并制成1:10、1:100、1:1000等稀释液。

2. 稀释液接种分离培养基
将稀释液通过平板涂布法、斜面培养法或混悬液播种法接种于相应的分离培养基中。

3.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分别观察不同菌液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并根据菌落特征确定是否为单一菌种。

4. 分离纯化单一菌落
通过稀释、涂片和感染小白鼠等方法,将菌落分离纯化并制备鉴定鉴定纯菌株。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出多种微生物,并用分离纯化方法分离出了单一的微生物菌种。

结论:
通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成功分离出单一菌种并加以鉴定。

这对于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其它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

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

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以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及其步骤。

菌种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分离和纯化菌株,可以获得单一的菌种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一、菌种分离的基本原理菌种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将混合的微生物菌群分离成单一的菌株。

菌种分离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单菌落分离法、稀释涂布法、稀释液滴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微生物菌株的生长特性和培养条件的不同,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培养基,使目标菌株能够单独生长并形成可见的菌落。

二、菌种分离纯化的步骤1. 样品采集:首先需要从环境中采集到含有目标菌株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土壤、水样、食品、动植物组织等,根据研究目的和样品特点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2. 制备培养基:根据目标菌株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并进行消毒和制备。

培养基的选择应考虑到菌株的营养需求、生长条件和特殊要求。

3. 稀释涂布法:取少量样品加入到培养基中,经过适当的稀释后,用移液管或铁环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布,使菌落能够单独生长。

4. 单菌落分离法: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选择单一的菌落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

可以使用鉴别培养基或显微镜观察菌落的特征,以确保分离的菌株纯度。

5. 重复分离:为了确保分离得到的菌株的纯度,可以进行多次的分离操作。

将单一菌落进行二次分离或多次传代培养,直到得到纯种的菌株。

6. 菌种保存:分离纯化后的菌种可以进行保存,常用的保存方法有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保存。

冷冻保存需要将菌种在液氮中冷冻保存,冷冻干燥保存则是将菌种在低温下干燥保存。

三、菌种分离纯化的注意事项1. 采集样品时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外源菌的污染。

2. 制备培养基时要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无菌性。

3. 分离过程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使用无菌操作和无菌工具。

4. 分离后的菌株要进行鉴定和鉴别,确保其为目标菌株。

5. 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要进行保存,以备后续使用。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平板分离法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平板分离法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平板分离法基本原理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

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即用接种环将菌种接至平板培养基上,或用移液管、滴管将一定体积的菌液移至平板培养基上,然后培养。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土壤由于具备了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空气和水分,是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

本实验采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和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操作步骤采样:选取校园内或校园附近地点,用无菌药匙,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约30g,装入事先准备好的无菌瓶内并盖好。

编号并记录地点、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

一般样品取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

制备土壤稀释液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建议稀释到10-即可)无菌操作1.取三只无菌培养皿,在皿底用记号笔写上稀释度、组别观察分离出的真菌菌落形态。

稀释混合平板法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倒平板的无菌操作将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以手背能忍受的温度为准),在酒精灯火焰旁,右手掌心握住三角瓶的底部,左手拿平皿并松动试管塞或瓶塞,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拔出,灼烧瓶口。

用左手的大拇子将皿盖掀开一缝,至瓶口刚好伸入,向皿内注入培养基(约15 mL,铺满皿底),迅速盖好皿盖。

左手持培养皿稍加旋转摇动,使培养基均匀分布于整个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水平位置,待凝后即为平板。

也可将平皿放在火焰附近的桌面上,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管塞并打开培养皿,再注入培养基,摇匀后制成平板。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

所谓平板,即培养平板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

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

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

这种由Kock建立的采用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

1。

1 稀释倒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

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1。

2 涂布平板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图1)。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实验材料 菌源:土样10g;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实验仪器与用具
1)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酒精灯 2)1000ul及100ul移液枪、1000ul及100ul枪头、无菌
1.5ml的离心管、离心管架 3)无菌平皿、涂布棒、接种环 实验试剂:无菌水;
实验内容
1、采土样:
选择肥沃土壤,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土壤数10g, 装入已灭菌的牛皮纸袋,封好袋口,带回实验室。
所有菌落数均不在30~300间 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6、挑菌划线分离
挑取单个菌落(细菌菌落),分别在平板上做分区和 连续划线。
370C培养48h检查菌落是否单纯。
划线方法:详见实验指导书P72、P237
无菌操作( 近火焰处操作): 接种环 Nhomakorabea烧灭菌、冷却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应用:分离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优良菌 种及纯化被污染的菌种等。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混杂着大量的微生物,从中分离可得到只含有 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稀释分离法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时或混合菌悬 液常用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
要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详见实验指导书P67 表格。细菌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30-37℃ 温度下培养1-2天。
平板菌落计数——活菌计数
0.1ml
0.1ml
0.1ml
0.1ml
00..11ml
0.1ml
0.1ml
0.1ml
0.9ml
0.9
分离纯化 基本流程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将含有目标微生物的混合物分离出来,并通过一系列的层层提纯和检测,得到高纯度的微生物菌株或纯化的代表性产品。

这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也是农业、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

一、微生物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微生物的分离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平板法、涂布法和过滤法。

平板法即是将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均匀涂布于富培养基的平板上,使其在培养箱中进行生长。

过滤法即是利用微孔膜过滤掉无关的物质,得到含有目标微生物的滤液。

在这些分离方法的基础上,近年来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分离技术,如细胞激活涂布法和微流体技术等。

细胞激活涂布法是一种可以准确分离微生物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平均涂抹于一张滤纸,再将滤纸与细胞激活液混合后进行涂布。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直接涂布法的分离效率更高,也更加适用于一些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样品中。

微流体技术是目前微生物分离领域探索的新热点技术之一。

该技术利用微流体通道的优异性能,可以将含微生物样品的混合物分离得更加纯净,同时也可以提高分离速度和精度。

二、微生物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离出的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纯化,才能得到高质量和高纯度的细胞和代表性产品。

目前微生物纯化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纯化效率和降低纯化成本。

离心法、层析法、膜分离法和冷冻干燥法等是常用的微生物纯化方法。

其中离心法常用于纯化细胞,而层析法则偏向于利用不同组分的不同特性,将微生物的目标物分离出来。

膜分离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它可以将微生物的混合物分离得更加纯净,同时,膜分离也能够控制分离过程中的各种条件,从而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冷冻干燥是一种基于冰晶的水分移动机理,通过冷冻干燥将初步分离和提纯过程中的微生物制备成为一种干粉。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微生物的鲜活性,使微生物的存储和运输变得简单、方便。

三、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不仅是实验室中的必需技术,也是很多领域中产业化的需求。

从自然界中提取菌种的原理

从自然界中提取菌种的原理

从自然界中提取菌种的原理
提取菌种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选择样本:从自然界中选择合适的样本,例如土壤、水体、植物、动物等,这些样本可能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2. 分离菌种:将样本进行分离,即将微生物从样本中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菌落。

这一步通常采用稀释平板法、滤膜法、液体培养等方法进行。

3. 纯化菌种:从分离出的菌落中挑选出纯净的单个菌种。

这一步通常通过多次传代培养,确保只获得单一种群的菌落。

4. 鉴定菌种:对纯化的菌种进行鉴定和分类。

这一步可以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进行。

5. 保存菌种:将已经鉴定的菌种进行保存,以备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保存方式可以包括冻存法、低温保存、干燥保存等。

整个提取菌种的过程需要采用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实验室技术,确保分离得到的菌种是单一的、纯净的并且可重复培养的。

纯化菌种依据的原理

纯化菌种依据的原理

纯化菌种依据的原理
纯化菌种是指将环境中的多个不同微生物菌种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纯菌种的过程。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离技术:纯化菌种依赖于分离技术,通常采用单菌培养、稀释平板法、负压吸灯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将菌落分开放置于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条件或培养温度等环境中,使得不同菌种能够根据其生长特性进行分离。

2. 形态学特征:不同菌种在形态学上会有明显差异,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纯化菌种可以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等特征,选择具有相似特征的菌落进行分离。

3. 生理生化特性:不同菌种在生理生化反应上也会有差异,例如对碳源利用、氮源利用、酸碱度耐受性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通过对菌落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测试,可以判断不同菌种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离纯化。

4. 分子生物学特征: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纯化菌种的工作中,如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

通过测序和比对不同菌株的16S rRNA 序列,可以确定其属于哪个种或属,并辅助纯化菌种的工作。

综上所述,纯化菌种的原理是基于对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进行观察和鉴定,以达到分离并纯化不同微生物菌种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1
有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便成称为菌落。

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可以成为菌苔。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鉴定的重要依据。

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所谓平板,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

即培养平板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

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

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

建立的采用Kock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

这种由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

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 稀释倒平板法1.1
),然后分别取不、1:100001:1000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如果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稀释得当,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

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涂布平板法1.2
且采用稀释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因此在微生物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

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图1供参
考.
涂布平板法1 图平板划线法1.3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即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微
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2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图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逐步分散开来,其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落。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划线的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平板划线法图2
稀释摇管法1.4
供参考.
可以采用如果该微生物暴露于空气中不立即死亡,用固体培养基分离严格厌氧菌有特殊性,物理或生容器中的氧气可采用化学、通常的方法制备平板,然后置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培养,纯培养的分离则可采用稀释摇管对于那些对氧气更为敏感的厌氧性微生物,物的方法清除。

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它是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

培养法进行,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将培养基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速摇动均匀,冷凝后,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只灭和空气隔开。

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

石蜡盖取出,再用一只毛细管插入琼脂和管壁之间,吹入无菌无氧气体,--菌针将液体石蜡将琼脂柱吸出,置放在培养皿中,用无菌刀将琼脂柱切成薄片进行观察和菌落的移植。

、用液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2
因为它们的大多数种类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用平板法分离通常是满意的,例如一些细胞大的细得很好。

然而迄今为止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这些微生物仍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分离来获得纯培养。

以得到高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稀释法是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

如果经稀释后的大多数试管中没有微生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度稀释的效果,如果经稀释后的试管中那么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到的培养物可能就是纯培养物。

物生长,采用稀释法进行液因此,有微生物生长的比例提高了,得到纯培养物的机率就会急剧下降。

)表现为不生长。

必须在同一个稀释度的许多平行试管中,体分离,大多数(一般应超过95%
、单细胞(孢子)分离3
很多在自然界,只能分离出混杂微生物群体中占数量优势的种类是稀释法的一个重要缺点。

可以
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微生物在混杂群体中都是少数。

这时,单细胞分离法的难度分离法。

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称为单细胞(或单孢子)个体很小的细菌则较较大的微生物如藻类、原生动物较容易,与细胞或个体的大小成反比,难。

供参考.
除去并在大量的灭菌培养基中转移清洗几次,较大的微生物,可采用毛细管提取单个个体,对于个体相对较小的如解剖显微镜下进行。

较小微生物的污染。

这项操作可在低倍显微镜,环等挑取单个微生物细胞微生物,需采用显微操作仪,在显微镜下用毛细管或显微针、钩、也可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进行单细或孢子以获得纯培养。

在没有显微操作仪时,选取只含一个细胞的液胞分离,例如将经适当稀释后的样品制备成小液滴在显微镜下观察,多限于高度专业化的体来进行纯培养物的分离。

单细胞分离法对操作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科学研究中采用。

、选择培养分离4
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一切微生物生长的需要,也可以设计特定环境使之适合这种如果某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是已知的,基都是选择性的。

尽管在混杂的因而能够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把这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出来,微生物的生长,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微生物群体中这种微生物可能只占少数。

为选择培养分离,特别适用于从自然界中分离、寻找有用的微生物。

自然界中,在大多数场尤其当合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从中分离出所需的特定微生物是十分困难的,单采用一般的平板稀释法几乎是不某一种微生物所存在的数量与其它微生物相比非常少时,可能的。

要分离这种微生物,必须根据该微生物的特点,包括营养、生理、生长条件等,采用选择培养分离的方法。

或抑制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或造成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再通过平板稀释等方法对它进行纯培养分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使该菌在群落中的数量上升,离。

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4.1
根据待分离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

例如要分离高温菌,可在加有抗菌素的平板上进行分离;要分离某种抗菌素抗性菌株,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培养;可以利用它们的滑粘细菌、蓝细菌等能在琼脂平板表面或里面滑行,有些微生物如螺旋体、可将微生物群因为滑行能使它们自己和其它不能移动的微生物分开。

动特点进行分离纯化,落点种到平板上,让微生物滑行,从滑行前沿挑取接种物接种,反复进行,得到纯培养物。

富集培养4.2
供参考.
制定特定的环境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富集培养法原理和方法非常简单,很容易地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条件,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等许多方面。

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最后富集的菌株很容易在固体培养基上在相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经过多次重复移种,长出单菌落。

如果要分离一些专性寄生菌,就必须把样品接种到相应敏感宿主细胞群体中,使其大量生长。

通过多次重复移种便可以得到纯的寄生菌。

、二元培养物5
但可用二元培养物在有些情况下这是很难做到的。

分离的目的通常是要得到纯培养。

然而,而如果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以上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混合培养物,作为纯化培养的替代物。

例如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称为二元培养物。

含有二种微生物,有一些因为病毒是细胞生物的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

二元培养物是保存病毒的最有效途径,对于这些生物,具有细胞的微生物也是严格的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寄生物,或特殊的共生关系。

猎食细小二元培养物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接近于纯培养的培养方法。

另外,培养物由原生动物和它猎食的微生微生物的原生动物也很容易用二元培养法在实验室培养,物二者组成。

例如,纤毛虫、变形虫和粘菌。

微生物在固体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在以上介绍的几
种方法中,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通常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值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因此,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得指出的是,有些微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

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