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的政治举措
曹操的政治举措佳木斯市第二十中学 2019级21班一、“挟天子以令诸侯”,明智的政治举措曹操本是一个“赘阉遗丑”,地位卑微,在封建时代想要掌权治国是非常困难的。
曹操之所以能够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就是因为他具有超凡的目光和胆识。
当汉末中央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曹操大胆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中央政权。
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
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这时曹操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也曾有手下对他提出“行王霸之事”,然而他考虑到“朝廷肱股尚多”。
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
曹操除了成功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外,在作战指挥上始终注意集中优势兵力,在一段时间内只打一个敌人,显示了高超的统筹全局、指挥作战的革新能力。
晋人王沈在《魏书》中称赞曹操“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三国志》作者陈寿也认为曹操“运筹演谋”“明略最优”,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二、“唯才是举”,改革用人制度曹操带兵三十年,扫灭北方群雄,统一北方,推究原因,说他靠的是“天时”,并不准确,除了应该归功于屯田外,更应归功于他不拘一格的革新用人举措。
曹操对人才的罗致和使用,贯穿终生,从未改变。
他知人善任,因事择人,避短取长。
早在赤壁大战以前,曹操麾下,已是人才济济,文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等,武有许褚、张辽、于禁、乐进等。
曹操用人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唯才是举。
任人唯能,不分贵贱,不计门第履历,不必“廉士”,只求“能进取”。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释义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释义枭雄曹操是很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关于他的荒唐故事有很多,其中就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下面是分享的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一起来看看吧。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
《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三国志-武帝传》:“建安(196-220)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
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出处原文《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齐侯(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
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实征之,以夹(音挟)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践履之界),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求问也)。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故里)。
齐侯陈诸侯之师。
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获也)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英文读法to have the emperor in one's power and order the dukes about in his name; to usurp power by holding the emperor as a hostage and acting in his nameand (With the emperor as feudal order)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近义词挟天子而令天下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曹操挟:挟制;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浅析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小析夏浅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却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脱颖而出,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建安元年,他利用袁绍的失误 ,抢先奉迎汉献帝于许昌 ,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从此逐鹿中原,强势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神来之笔,便是“天时”与“人谋”的突出体现,可谓众所瞩目,至关重要。
对于此事,前贤多持肯定态度,我却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把双刃剑,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其势力的发展与强大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体现在曹操利用皇帝这一王牌“以致英俊”。
他奉天子于许都,名正言顺,地方才俊,相时而动,纷纷归附。
如王朗、华歆,他们本在江东为官,孙策占有江东后,他们退而不出,曹操以汉帝名义征召他们,他们才前来归附;而后,曹操每平定一个地方,都以汉帝名义征召当地人才,如荆州之韩嵩、邓义;还有不少人,因为曹操代表中央政府,而主动归附,如赵俨、杜袭等。
这些地方士人,实际上都是冲着“天子”名号而来的,而其拥有者曹操则是名利双收、势资兼得,以致手下谋士过百、战将千员,最终傲视群雄、一统北方!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给了曹操“奉辞伐罪”的机会,使得他在各军阀中合纵连横、排除异己。
建安元年,奉天子以许都后,就以天子名义接收了洛阳附近和豫州的不少无人区,在短时间内缩小了与袁绍的差距;曹操用天子实行纵横术更是不胜枚举,在他弱小的时候,首先把汉最高的官位大将军封给袁绍,同袁绍保持友好关系,然后消灭周边小势力,逐渐强大后,发天子诏讨伐袁绍。
这一战略也曾对马腾、韩遂、吕布等使用,屡试不爽;他还利用天子招牌对中小军阀产生的强烈影响力,许官招降地方势力,如庐江太守刘勋率众归降,封列侯。
封陈登为广陵太守,使其归降,成为徐州内应。
就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敌处于不义境地,再行征伐,从而曹操立于不败之地!另外,“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也是曹操能得到当时世家大族支持的关键。
挟天子以令诸侯读后感
挟天子以令诸侯读后感
《三国演义》"挟天子曹操令诸侯"读后感:曹操到洛阳护驾后,吸取了董卓失败的教训,接纳了荀彧“奉天子以从众望”的建议,将汉献帝迎奉入自己的军中。
这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步。
董昭作为皇帝的使者来见曹操,曹操以礼相待。
董昭劝曹操奉天子迁都许昌。
曹操早已有此意图,如今听董昭一提起,立即就同意了。
原因是,曹操在许昌有深厚的基础,而在洛阳、长安却没有多少根基,将朝廷搬到自己的地盘上来,可以加强控制。
再加上洛阳被董卓焚毁,从外表看,迁都倒也名正言顺。
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二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曹操在当时已经在许昌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护驾洛阳只是一次军事行动。
如果曹操想有大的发展,从政治和经济而言,移驾许都是十分正确的。
这体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体现了择地任势的智慧才能。
可见,曹操的政治天才,表现在他迎奉天子迁都许昌的措施上,这样做,既可以维护天下的统一象征的皇帝,又有助于铲除导致国家分裂的诸侯,还能趁机消灭异己。
正如曹操诗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三国演义第三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第三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演义第三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有一个章节被称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本章节描绘了曹操利用刘备的势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曹操的机智和权谋手段,同时也揭示了权势之间的博弈和相互制衡。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读这一章节。
首先,在这一章节中,曹操利用挟持皇帝刘协来运筹帷幄,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手段。
曹操知道刘备对刘协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决定通过控制刘协来控制刘备。
这种挟持的手段,堪称巧妙。
曹操趁虚而入,依仗刘备的忠诚和孝心,成功地获得了对刘备的影响力。
这一手段也展示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智慧和胆识。
其次,曹操的举动不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政治利益,更是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物,他希望能够统一整个国家,实现大一统的中国梦。
因此,他利用挟持刘协的手法,既是为了削弱刘备的势力,也是为了达到统一的政治目的。
在这一章节中,曹操的行动也暴露出他的霸道和独裁倾向。
曹操以掌握皇帝的权力为借口,对周围的诸侯展开了无情的压迫和威逼。
他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其他势力,并试图通过威胁来迫使他们臣服。
这种行为,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被认为是正常的,但也反映出曹操权力欲望的冷酷和无情。
然而,曹操的挟持行动也让其他势力察觉到了他的野心和威胁。
面对曹操的威胁,刘备、孙权以及其他诸侯开始展开反抗。
他们意识到曹操的行动违背了礼义廉耻之道,威胁到了他们各自的利益和尊严。
因此,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抗衡曹操的力量。
这一反抗的态势为后来的英雄豪杰们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和斗争。
通过对《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章节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政治手段和权谋智慧,同时也展示了统一中国和个人野心之间的较量。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的独裁和霸道倾向也暴露无遗,激起了其他势力的反抗。
整个故事通过曹操和其他势力的对抗,展示了历史上的各种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汉献帝刘协,挟持“天子”的人是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东汉末年各方势力纷纷崛起,曹操为与袁绍、袁术等人抗衡,于是挟持了汉献帝刘协,以汉献帝的名义对袁绍、袁术等人发号施令。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是:以上级的名义指使他人。
关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小说第1回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起义,一统天下。
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第37回刘备“一顾茅庐”时遇到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崔又谈论了汉朝四百年的“治乱”。
而小说《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演绎了汉末“由乱入治”的天下大势。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一个很有名的历史故事,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东汉的朝代。
那时候天下乱得很,到处都在打仗。
有个叫曹操的人,他可聪明、可厉害了。
当时的皇帝叫汉献帝,年纪还小,也没什么权力。
曹操就把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盘。
这就好像你有一个很厉害的玩具,别的小朋友都得听你的。
曹操有了皇帝在身边,就对其他的诸侯说:“这是皇帝让你们这么做的!”那些诸侯没办法,只能听曹操的。
比如说,有个诸侯本来不想给曹操粮食,曹操就对他说:“皇帝说了,你得给我粮食,不然就是违抗皇帝的命令。
”那个诸侯害怕了,只好乖乖地给了粮食。
曹操就这样,靠着皇帝的名义,让很多人都听他的话,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大。
但是呢,也有一些人不喜欢曹操这样做,觉得他是在欺负皇帝。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曹操这样做对不对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是关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很久很久以前呀,国家乱得不行。
皇帝呢,就是汉献帝,他可可怜啦,年纪小小的,啥也管不了。
这时候曹操出现啦!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他把汉献帝接到了自己住的地方。
这就好比你在玩游戏,你手里有了最厉害的王牌。
曹操有了皇帝,就对其他的人发号施令。
比如说,有个地方的将军不想听曹操的,曹操就说:“这是皇帝让你听我的,你不听就是大坏蛋!”那个将军害怕皇帝怪罪,就只能听曹操的啦。
曹操靠着皇帝的威风,让很多人都不敢不听他的话。
他的队伍越来越强大,占领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不过呀,也有人觉得曹操这样不太好,说他是借着皇帝来欺负别人。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是你们,会像曹操这样做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个时候天下乱成了一团麻。
这时候有个叫汉献帝的小皇帝,他呀,根本没办法管住这个乱乱的天下。
这时候,曹操站出来啦!他把小皇帝接到了自己那里。
三国演义第八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第八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第八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该小说中的一章,描写了曹操力压天下,以权谋之计夺取汉献帝位的故事。
本文将以故事内容为基础,谈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和影响。
三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曹操作为权谋高手,一直以来都以智勇双全而闻名于世。
在第八回中,曹操利用了汉献帝刘协的身份,实施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
首先,曹操以尊重汉室的名义,将刘协迁往自己的领地,确保了对他的控制。
通过掌握汉献帝的权力,曹操牢牢地掌握了天下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控制权。
这一策略不仅凸显了曹操的政治智慧,也使得他能够更加方便地处理其他势力,引导天下的走向。
其次,曹操善于利用汉献帝的名义来让其他诸侯服从他的统治。
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诏令,要求各地的诸侯归降,并安排诸侯子孙到自己的身边作为人质,以确保他们的忠诚和服从。
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使得曹操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天下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曹操还利用了汉室的象征意义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设立了太尉、侍中等官职,使得自己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更加显著。
同时,曹操还加强了对刘备等威胁势力的监控和控制,确保统治的稳定。
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既体现了曹操的强势和权谋手腕,也展示了他对政治实力和形象的高超把控。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这种策略强化了曹操的统治地位,使得他在政治上处于强势地位。
另一方面,这种手段也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动荡,使得其他势力对曹操的统治心存不满。
这种不满催生了后来的联合抗曹,诸侯争霸的局面加剧了战争的频繁爆发。
总结起来,在三国演义第八回中,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是他权谋之中的一环,展现了他政治智慧和手腕。
这种策略对于曹操的统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也随之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这一章节的情节生动地展示了曹操的才能和权谋手段,也深刻地揭示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挟君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挟君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咱来说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哈。
这事儿的主角呢,就是曹操。
那时候东汉末年,天下乱得像一锅粥似的。
皇帝呢,就像个没了壳的蜗牛,可怜巴巴的。
汉献帝刘协被那些个乱臣贼子搞得东奔西跑,连个安稳地方都没有。
曹操这时候可就聪明啦。
他瞅准了机会,把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盘许昌。
这就好比把个宝贝招牌挂到了自己家门口。
曹操就对外说:“我这可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办事呢!”其他那些诸侯一听,心里就有点犯嘀咕了。
曹操呢,借着皇帝的名义到处发号施令。
比如说,他想打哪个诸侯,就会说:“皇帝说了,你这小子不老实,我得代表皇帝来收拾你。
”那些诸侯啊,要是不听吧,就好像是在跟皇帝作对,在那个讲究名分的年代,这可是个大罪名。
可要是听了呢,又觉得曹操这是在狐假虎威。
有一次,袁绍就不服气。
曹操给袁绍下命令,袁绍心里想:“哼,你曹操不就是仗着皇帝在你那儿嘛。
”可是又不好直接违抗,毕竟皇帝这个名头还是很有威力的。
曹操就这么靠着“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诸侯混战里占了不少便宜,势力越来越大,慢慢地就成了一方霸主的模样。
这曹操啊,就像拿着一张王牌,把那些诸侯耍得团团转,你说他是不是很狡猾呢?不过这也算是他在乱世里的一种生存和壮大的手段啦。
三国演义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市亳州区)。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以其睿智勇猛的形象深入人心。
曹操年轻时就展示出非凡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
在他领导下,一度统一了中原地区,并尽力消灭了其他战国势力。
曹操善于用兵,善于运筹帷幄。
他以“用兵如神”而闻名于世。
曹操将军事思想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用之指导自己的军事行动。
他强调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和国家,而不是为了无谓的血腥战斗。
曹操与刘备、孙权并列被称为“三国之鼎立”,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错综复杂。
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自己的政治手腕和智谋,使得当时的皇帝刘协陷入他的掌控之中。
他通过与刘备的联姻,迫使刘备在困难时期与自己保持友好关系。
然而,尽管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表现出色,但他的身世却始终成为他的软肋。
曹操的家族出身并不显赫,父亲曹嵩只是一个小官员。
而在刘备、孙权等人面前,曹操一直受到他们瞧不起的歧视。
尽管他多次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忠诚,但他仍然被视为没有资格统一中国的人。
这对曹操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挫折。
然而,正是曹操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使他始终保持着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地位。
曹操在政治上善于利用权谋,通过与各方势力的博弈,稳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他对待人才慷慨大方,吸引了众多的人才为其效力。
他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为后来的政治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曹操的军事才能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他善于组织和指挥大规模战役,懂得运用兵器和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
他在使用骑兵方面表现出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敌人,使敌人猝不及防。
他对战术、战略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都异常出色,使他在战场上始终保持了应对变局的优势。
曹操的一生中有很多荣誉和成就,但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
三国演义之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三国演义之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是《三国演义》中一段引人注目的故事。
这一事件揭示了曹操内心阴谋诡计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他极具智谋和政治手腕的一面。
本文将围绕这个故事展开,探讨曹操如何运用天子的身份来巩固自身权力,以及此举对整个三国格局的影响。
在故事中,曹操身居要职,掌握着实际的政治权力。
他深知天子是统治者的象征,拥有天子的支持可以增加自己的合法性和统治力。
因此,曹操精心设计了一场策略,以挟天子令诸侯。
首先,曹操与汉献帝建立密切的关系。
他明白只有获得皇帝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在外交和军事上获得盟友的支持。
曹操献上丰厚的礼物,亲自到洛阳拜见献帝,以此展示他对皇帝的忠诚。
通过巧妙的手段,曹操获得了献帝的信任和依赖,使自己成为天子身边的重要人物。
其次,曹操运用了威武军队的力量来牢牢控制皇帝。
他将洛阳的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任命自己的心腹为献帝的护卫。
这样一来,曹操使得身边的人始终对献帝产生威胁,献帝只能依赖曹操来保护自己。
这种情况下,曹操就能够通过操控献帝的身份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另外,曹操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其他诸侯纳入掌控之中。
他通过威胁和利诱,迫使其他诸侯向他效忠。
曹操巧妙地利用皇帝的身份,向诸侯发出“天子令”的命令,要求他们遵守自己的意愿。
对于违抗者,曹操常常利用军事手段,镇压其反抗。
这样一来,曹操巩固了自己在三国时期的主导地位,形成了鲜明的统治局面。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行为对整个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曹操的统治模式成为后来的政治家们学习的对象。
他巧妙地利用天子身份来增加自己的权威和合法性,为后来的政治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
其次,曹操的统一行动稳定了中央政权,缓解了社会动荡。
虽然曹操遭受不少反对势力的抵抗,但他的统治局面依然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故事展示了他过人的智谋和政治手腕。
通过与皇帝的密切关系、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及对诸侯的控制,曹操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对整个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
谋之士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章讲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的历史事件。
在汉末战乱时期,曹操势力日益壮大,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并寻
求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其中,他最具争议的策略之一,就是挟天子以
令诸侯。
曹操在操纵政治力量方面有着出色的天赋和某种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他意识到只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就可以掌控天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皇帝作为他政治力量的象征。
曹操利用周旋于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从而控制皇帝。
他用特殊的
手段,让皇帝产生对他的怀疑和幻灭感,和曹操拉近了距离。
曹操还
利用他的关系和势力来控制其他势力,越来越接近掌控天下的目标。
然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也有其风险。
他的政治对手经常
试图在其内部制造分裂和矛盾,从而削弱其控制力。
此外,任何政府
向皇帝或一小群人施加太多权力都有潜在的问题,可能会引起其他势
力的不满、反弹或反对。
事实上,仅仅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能真正实现绝对的权力掌控,曹操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
后来,有很多其他
政治经济的效应,最终导致曹操力量的衰落和三国混战的持续进行。
在历史事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虽然被批评者指责过度
保持权力,但对后来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政
治体系中,人们常常回顾历史中不同国家和政党的战略选择和后果,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和经济挑战时做出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三国演义第十二章描述了曹操如何利用汉献帝来控制其他势力。
这一章侧重介绍曹操的政治手段以及他如何成为权力的核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做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称谓,也让其在国内文化中拥有了特殊的地位。
以下将进一步探讨这一常用的历史典故。
首先,曹操控制天子的做法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来,它是基于中国古代天子绝对权力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
在那个年代,天子拥有的是超过常人的权力,他们不仅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而且还是天命之人,被认为是无所不能、千古一帝的存在。
汉献帝正是当时的天子,而曹操完全懂得如何利用这个权力来巩固他的权力。
其次,曹操利用天子控制诸侯的经过也很值得探讨。
据史书记载,曹操利用汉献帝来控制诸侯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经过了数年的思考和努力,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才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当时最高权力。
这一过程充分说明了曹操毕竟不是一个一时冲动的的权力野心家,而是一个思虑周全、计谋过人的谋士。
最后,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故事中,权谋之士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他们帮助曹操分析各种情况,给出建议并将他的计谋付诸实践。
在这些权谋之士中,对曹操影响最大的当属荀彧、程昱和荀攸。
这三个人一方面是曹操的谋士,另一方面也是具有独立见解的政治家。
他们的合作,既能让曹操在权力之路上不断前行,也能让他时刻清醒地思考自己的政治路线和目标。
综上所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典故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中极为重要的一段历史。
它警示我们,在权力之争和政治斗争中需要有深刻的思考和计谋,同时也需要有善意的合作和建议。
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兼顾的情况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掌控着命运的主导权。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曹操自汉献帝刘协受封为魏王后,权谋之士纷纷向其效忠。
第六十六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描绘了曹操巧妙利用刘协的权力,并对权谋之士起到了巨大的吸引力,使得众多智勇之士纷纷投效曹操,为他的统一天下之事增添了强大的助力。
这一章开头,就以残酷的手段展示了曹操的威势和手腕:曹操以挟天子之势,将刘协置于死地,强迫他听命于魏王。
作为东汉皇帝的刘协,此时已完全沦为曹操的傀儡,曹操以巧妙的手段牢牢掌握着刘协的命运,展示了他独特的权谋智慧。
这一章中,诸侯无不心生畏惧,纷纷向曹操投降。
虽然他们是兵权鼎盛的割据势力,但面对曹操的灭天下之势,他们无法抗拒曹操的强大势力。
曹操巧妙利用权谋,展现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吸引了众多诸侯,使其向他效忠。
在这个时候,各种权谋之士纷纷登场,对曹操的智慧赞叹不已。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司马懿。
作为曹操麾下的智囊,司马懿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赏,他巧妙地用计对付了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展现了他出众的智慧。
曹操深知司马懿的才能,因此对他极为器重,将他视作自己最得力的谋士之一。
在这一章中,曹操巧妙地运用权术,说服了众多权谋之士,使他们投效于魏王,为他的统一天下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这些权谋之士,以其聪明才智成为曹操的左右手,他们的智谋确保了曹操在乱世中占据了上风。
总的来说,第六十六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生动地描绘了曹操运用权术的过程,展现了他巧妙地利用刘协的威势并吸引了众多权谋之士的情景。
这一章的故事情节紧凑,悬念迭起,使人不禁为曹操的聪明才智和权谋手段叹为观止。
通过这一章的描述,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到了曹操的才智和权谋手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乱世中权谋之士为争夺权力所展现出的智慧和胆识。
在这一章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景象,以及权谋之士对曹操的敬佩和信任,为整个三国演义的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悬念和戏剧性。
这一章是三国演义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章,通过描述曹操掌握刘协的命运和权谋之士的加入,展现了乱世中智勇之士为夺取权力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同时也启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运用智慧来取得成功。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被于下邳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被于下邳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被困于下邳《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内容围绕着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展开,讲述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势力之间的故事。
第四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被困于下邳》是该小说中一个扣人心弦的章节,本文将对此回发生的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第四回开始时,曹操已经攻下了青州,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和威望,他决定借刘备的名义征讨吕布。
曹操将吕布困在下邳,同时煽动其他势力对吕布进行围攻,张辽等人发现吕布面临困境后,他们决定离开吕布,投靠了曹操。
在下邳城内,吕布一方面面对着曹操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着自己手下的叛徒。
城内食物短缺,士兵们饥饿交迫,吕布的妻子貂蝉勇敢地站出来,带领士兵们抵抗曹操的进攻。
然而,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吕布的军队渐渐溃败,吕布被迫和貂蝉一起逃离下邳。
吕布和貂蝉的逃亡并没有持续很久,他们被曹操的追兵追上,吕布被俘并被押送到曹操的大营。
曹操对于吕布的勇猛和战略才能赞赏有加,他决定重用吕布,并将其安置在自己身边。
通过这一回合,作者通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吕布被困于下邳的情节,透露出了曹操的强大实力和政治手腕。
面对吕布的困境,曹操利用政治手段和煽动势力的手法,成功将吕布困在城中,并最终俘虏了吕布。
这一事件也体现了曹操的智勇和政治才能,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被于下邳》这一章节,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紧凑的情节展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操巧妙地利用吕布的困境,展示了他的智谋和能力;而吕布则在绝境中表现出了坚毅和勇敢的一面。
这一回合的情节发展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期待着下一回的发展。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具有浓厚历史背景的小说,在传承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了许多人物的英勇和机智,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
虽然本文以三国演义第四回为题材,但在写作过程中并未采用合同或作文的格式。
三国演义第八十九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
三国演义第八十九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第八十九章中描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们在这种形势下斗智斗勇的情景。
这一章中曹操尽显智计和权谋,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下面将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在这一章中他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智谋。
作为一方诸侯,曹操迅速参加朝廷选拔人才并得到重用,最终掌握了皇帝的命脉。
曹操巧妙地将天子与自己联合,通过挟制天子以令诸侯,使得其他势力无法轻易反抗他的统治。
这种权谋之举展示了曹操出色的智慧和权谋手段。
在这一章中,权谋之士们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才智。
他们纷纷献策,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他巩固统治。
其中,程昱、荀彧、程普等人以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曹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他们联合起来,共同为曹操的事业贡献力量,使其成为政治局势中不可忽视的一方势力。
在这一章的情节中,曹操即将迎来关键的政治局势。
他深知自己的势力还不足以与其他势力等量齐观,需要通过儿子曹丕的加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曹操运用智慧,利用皇帝的威望来提升自己的声威,这一计谋成为曹操政治生涯中的里程碑。
在这一章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不仅得到了权谋之士们的认可,还赢得了许多势力的忠诚。
在这一章的结尾,曹操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利用权术和智谋,成功挟制天子,使其他势力无法轻易反抗,自己的势力也得到了增强。
曹操的智慧和勇气为他赢得了成功,展现出了一个真正的权谋之士的形象。
综上所述,第八十九章描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谋之士们通过斗智斗勇的情景。
曹操通过巧妙地利用政治局势,达到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
而与曹操合作的权谋之士们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才智和智慧。
这一章展示了曹操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智慧和勇气。
三国演义注释原文与解析
三国演义注释原文与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描绘三国时期历史的长篇小说,它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本文将通过对三国演义原文的注释和解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作品。
1.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意为曹操利用皇帝的权威来对其他诸侯进行命令和控制。
曹操作为权力至高的领导者,利用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对周围的诸侯进行操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关羽斩华雄,勇猛无敌关羽是刘备的忠诚将领,他在战斗中以勇猛无敌的英勇表现而闻名。
他斩华雄的事迹更是成为了后世英雄的象征,强调了忠诚、勇敢和荣誉等核心价值观。
3. 赤壁之战,水火交融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是以水为主要战场,火为辅助手段,因此被称为“水火交融”。
赤壁之战不仅体现了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也展现了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的意志和力量。
4. 孔明草船借箭,智取东南刘备的谋士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计谋,在草船借箭一事中取得了成功。
他以借箭为名,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东南地区其他势力的支持和合作。
这一行动展示了诸葛亮聪明绝顶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张飞五关斩六将,威震四方张飞是刘备的另一位将领,他以实力和威武著称。
他在五关斩六将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所向披靡,威震四方。
这一战绩进一步彰显了刘备势力的实力和张飞的英勇无敌。
通过以上对三国演义中一些关键场景和角色的注释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所表达的历史、智慧和带有哲理的故事。
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人生智慧的导引书,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总结以上是对三国演义原文的注释和解析。
通过这些注释和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引导人们思考人性、命运和团结力量的经典之作。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和欣赏三国演义有所帮助。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提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们自然会想到曹操。
自曹操迁汉献帝于许到他死去的20多年里,曹操一直奉行这条原则,但是最早提出这个主张的并不是他本人。
兴平二年(195年),大臣董承等人拥汉献帝自长安前往残破不堪的洛阳,君臣一行如同丧家之犬,急于谋求安身之所。
这时,谋士沮授向占据冀州的袁绍提出,应该乘机迎献帝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冀州的治所),这样便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可袁绍手下其他谋士不赞成,说皇帝现在只是个摆设,把他迎到这里来没什么意义。
袁绍也怕会受汉献帝的约束限制,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
'早在三年前曹操占据兖州时,谋士毛玢也向他提出类似的建议,叫做“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觉得是个好主意,时时记在心里。
如今机会来了,袁绍不肯这样做,善于捕捉机遇的曹操则不会轻易放过。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祖父曹腾是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任过司隶校尉、大司农等高级官职。
曹操自幼勤奋好学,聪明机警。
名士许劭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尉桥玄也说他是“命世之才”。
曹操20岁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从此步入仕途。
黄巾起义爆发后,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颍川黄巾军,因功升任济南相。
后来又被任命为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
当时,宦臣专政,外戚横恣,曹操不愿违心迎合他们,但得罪他们又怕家族受累,于是托病不赴任。
他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打猎,等待机会,施展才能。
后来,汉灵帝为加强京师禁军力量,组建西园新军,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担任了典军校尉,成为东汉皇室卫军的武装将领之一。
董卓作乱的时候,关东州郡纷纷起兵讨伐他,曹操到了陈留(今河南陈留),组建了一支由宗族、宾客、部曲组成的5000人的军队,加入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行列。
当时,青州黄巾军和河北黑山军发展迅速,袁绍派曹操带兵入东郡进攻黑山军,且任其为东郡太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了避免迎帝中出现的一些阻力,曹操特意给杨奉将军写了一封信说:将军可以在内主持朝政,我为外援。
现在我有粮食,将军有兵,大家可以有无相通,取长补短。
表示他是非常愿意与杨奉合作。
杨奉觉得,真的与曹操打起来,自己一定不是曹操的对手,就让献帝授建德将军给曹操,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
这时,争夺徐州的刘备和袁术因遭到吕布的袭击,也转向投奔曹操。
刘备被任命为豫州牧,驻屯小沛来防止吕布。
将一切布置好之后,曹操就赶到洛阳,朝见献帝。
曹操进言道: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今李傕、郭汜二贼,罪恶贯盈;臣有精兵二十余万。
以顺讨逆,无不克捷。
陛下善保龙体,以社稷为重。
于是,汉献帝任命曹操为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还说:曹将军真社稷臣也!
曹操虽然被汉献帝授予了要职,但要想巩固在中央政权中的地位,还是有很多阻力的。
有一次曹操和董昭进行交谈时,曹操问袁绍自己到了洛阳之后,首先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董昭认为曹操起兵,就是为了消灭暴乱。
现在又来洛阳掌握中央政权,这可是王霸之功。
恐怕朝廷百官都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会服从。
在洛阳很可能会引起很多的麻烦,应该先把皇帝迁到许昌去。
曹操听了之后,异常的高兴,因为这也正是他的想法。
但是,杨奉军队驻屯之地梁县是洛阳到许昌的必经之路,为了避免杨奉的阻挠,曹操派人与杨奉说:洛阳已成为一片焦土,没有粮食,他决定先把献帝接到鲁阳去。
杨奉没有起一点疑心,于是曹操先将献帝接到鲁阳,很快就转移到了许昌,之后就将年号改为建安,那年是公元1%年。
从此,曹操就以汉献帝的名义进行统一战争,并任命荀或为侍中、守尚书令,任命程昱为尚书。
之后又任命荀或的侄子荀攸也担任尚书职,率军出征时,又
任命为军师。
此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渐渐地一些中小地主、知识分子都来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