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合集下载

有关曹操的经典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经典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经典历史典故篇1:孟德献刀公元一八九年夏天,汉灵帝病死,向进立太子刘辩做了皇帝。

董卓以剿除宦官司为名,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洛阳。

董卓又收骁勇无比的吕布做干儿子,把刘辩废掉,立九岁刘协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他自己独揽朝廷大权。

董卓非常荒淫残暴。

为了宠络人心,封曹操提升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并且全身取义,刺杀董卓。

一天,曹操配刀来到丞相府,见董卓坐在床上,董卓见曹操进来,问道:孟德,今天怎么来晚了曹操说:我的马太瘦弱,跑不快。

董卓为了拉扰曹操,就叫吕布挑了一匹西凉送来的好马,送给曹操。

吕布领令出去了。

不一会,董卓感到困乏便朝里在床上倒下了。

曹操一见,这可是好机会,急忙掣出宝刀,哪知,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在拔刀,忙翻身问道:孟德干什么这时,吕布已牵马来到。

曹操惊慌间,把刀举起,跪下说:我有一口宝刀,特带来献给恩相。

董卓接过来一看,这刀有一尺多长,柄上镶嵌着珠宝,刀刃极为锋利,果真是一口宝刀,便递给吕布收下了。

曹操又从身上把刀鞘解下来,交给吕布。

随后,董卓领曹操出来看马。

曹操拜谢说:我想骑上试试。

董卓叫人给马备上鞍辔。

曹操牵马出了相府,狠打几鞭,往东南方向飞也似地逃跑了。

篇2:误杀吕伯奢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

董卓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告示,到处设下捉拿曹操的罗网,情势十分险恶。

曹操和救他脱险的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

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出去买酒。

曹操坐在前堂,忽然听见后面有磨刀声,顿时起了疑心。

悄悄走到后院,听里面说:绑起来,杀吧!立即大惊失色,没等再认真观察,就决定先下手。

于是提剑闯入内宅,见一人杀一人,老少八口全倒在血泊之中,杀到厨房,看见一只猪刚刚被困上司蹄待宰。

这才明白是因为误会而错杀了真诚待客的主人一家。

曹操和陈宫时又匆匆逃离吕家。

但是在半路上又和兴冲冲、喜滋滋买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陈宫满面愧疚,抬不起头。

曹操却在两马相错之机,一挥剑,又把慈祥的老翁杀死了!陈宫大惊:前面杀人,是由于误会,现在明知是恩人,却还要杀害,太不像话了!曹操道:吕伯奢到家,一见被杀之人,必定告官,追杀我们!你这样做,也太不仁义了!陈宫道。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精选13篇)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精选13篇)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精选13篇)我们中国的历史很厚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历史名人,他们留给整个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篇1横槊赋诗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篇2分香卖履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

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

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

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篇3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

”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篇4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2023年曹操的历史典故

2023年曹操的历史典故

2023年曹操的历史典故2023年曹操的历史典故1曹操焚牍曹操讨伐袁绍时,曾被陈琳一纸檄文骂得狗血淋头,辱及祖宗。

但是,他爱惜陈琳的才华,事后不但不杀,反而委以重任。

打败袁绍后,曹操的手下在整理缴获的文书时发现了一些曹操部下和袁绍暗通的书信。

有人劝曹操把这些人都杀了,曹操却说:“尚绍之强,孤亦不能果,况他人乎?”意思是说:正当袁绍强大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结果将会怎样,更何况别人呢?于是,曹操下令焚毁这些书信,对当事人概不追究。

素材解读:不管历史对曹操做出怎样的评价,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人才的怜惜、对下属的宽容都说明他这一军之帅、一方霸主是当之无愧的!在此,我们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来进一步分析他的作为。

在许多时候,我们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那么,别人的过错可能有许多都是情有可原的。

原谅产生宽容,宽容比处罚更能震撼人心!所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成大事者,往往都有宽广的气度,称得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在这里还可以把“宽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对一个领导人来说,气度是领导素质的重要内容。

只有拥有包容属下过失的气度,领导才能够得到属下的真心拥戴。

2023年曹操的历史典故2绝妙好辞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

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

”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

”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

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

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盛纳)五辛的器具)。

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介绍战国中期,秦国因为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而逐渐强大起来,便开始谋求开疆扩土。

那么,先攻打哪里最好呢?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18年),大臣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就此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

张仪说:“我们先跟魏国和楚国搞好关系,然后出兵三川(今河南洛阳一带,因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川,而称为“三川”之地),堵住韩国的要塞,再让魏、楚两国配合我们,就可以攻占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和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逼近东西二周的城郊,讨伐周王。

周王自知没有人能救他,必然会献出象征天下王权的九鼎宝器。

我们九鼎在手,地图、户籍在握,挟持天子然后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这就是王业啊!那小小的蜀地,不过是僻远之土,夷狄居住的地方。

俗话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三川和周室就是天下的‘朝’和‘市’。

我们放着这样的好地方不去,却偏偏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去占领蜀地那个穷乡僻壤,这不是离大王的霸业越来越远吗?”司马错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事情不会像你说的那样简单。

”说着,他把脸转向惠王,伸出三个手指说:“大王,下臣听说,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富国,二是强兵,三是要天下人响应。

要想富国,就要想办法开疆扩土;要想强兵,就要使百姓丰衣足食;要想让天下人响应,就要广施德政。

这三个条件具备了,大王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就完成了。

现在大王您地少人稀,下臣觉得还是应从容易的地方入手。

蜀地地域偏远,是戎狄之邦,首领暴虐,国内混乱不堪。

我们秦兵一到,就如同猛虎进了羊群,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占领蜀地。

我们有了那里的土地,扩大了疆土,从那里得到的财物可以使我们的百姓生活得更好。

我们的军队不受损失,蜀地的百姓也不受伤害,而我们还获得了除暴安良的好名声,岂不是名利双收吗?”司马错说到这里,转头对张仪说:“你说要攻韩、劫持天子。

携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携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携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左传》。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为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典故: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大臣派李傕等人到长安大臣那里求饶。

当时当权的司徒王允为人刚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

准备解散,逃回自己的村庄。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军中任职,为了自保,出来阻止他们。

贾诩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

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意思是“听说长安中正在商议想把凉州人全部诛杀,而你们抛弃属众单独行动,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捆缚起来。

你们还不如率领着兵众向西行去,在所经过的地方收编兵卒,来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能有幸把事办成,就遵奉朝廷来征讨天下,如果没有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


这个计划被大家采纳了。

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系西凉军将领,日夜带兵,跑到长安,打败吕布,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汉献帝刘协,挟持“天子”的人是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东汉末年各方势力纷纷崛起,曹操为与袁绍、袁术等人抗衡,于是挟持了汉献帝刘协,以汉献帝的名义对袁绍、袁术等人发号施令。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是:以上级的名义指使他人。

关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小说第1回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起义,一统天下。

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第37回刘备“一顾茅庐”时遇到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崔又谈论了汉朝四百年的“治乱”。

而小说《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演绎了汉末“由乱入治”的天下大势。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提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们自然会想到曹操。

自曹操迁汉献帝于许到他死去的0多年里,曹操一直奉行这条原则,但是最早提出这个主张的并不是他本人。

兴平二年(95年),大臣董承等人拥汉献帝自长安前往残破不堪的洛阳,君臣一行如同丧家之犬,急于谋求安身之所。

这时,谋士沮授向占据冀州的袁绍提出,应该乘机迎献帝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冀州的治所),这样便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可袁绍手下其他谋士不赞成,说皇帝现在只是个摆设,把他迎到这里来没什么意义。

袁绍也怕会受汉献帝的约束限制,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

'早在三年前曹操占据兖州时,谋士毛玢也向他提出类似的建议,叫做“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觉得是个好主意,时时记在心里。

如今机会来了,袁绍不肯这样做,善于捕捉机遇的曹操则不会轻易放过。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祖父曹腾是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任过司隶校尉、大司农等高级官职。

曹操自幼勤奋好学,聪明机警。

名士许劭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尉桥玄也说他是“命世之才”。

曹操0岁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从此步入仕途。

黄巾起义爆发后,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颍川黄巾军,因功升任济南相。

后来又被任命为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

当时,宦臣专政,外戚横恣,曹操不愿违心迎合他们,但得罪他们又怕家族受累,于是托病不赴任。

他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打猎,等待机会,施展才能。

后来,汉灵帝为加强京师禁军力量,组建西园新军,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担任了典军校尉,成为东汉皇室卫军的武装将领之一。

董卓作乱的时候,关东州郡纷纷起兵讨伐他,曹操到了陈留(今河南陈留),组建了一支由宗族、宾客、部曲组成的5000人的军队,加入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行列。

当时,青州黄巾军和河北黑山军发展迅速,袁绍派曹操带兵入东郡进攻黑山军,且任其为东郡太守。

扫清黑山军以后,曹操继续向兖州进军,被兖州地方官吏推举为兖州牧。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
曹操是一位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属性的人物,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呢?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曹操的经典历史典故,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公元一八九年夏天,汉灵帝病死,向进立太子刘辩做了皇帝。

董卓以剿除宦官司为名,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洛阳。

董卓又收骁勇无比的吕布做干儿子,把刘辩废掉,立九岁刘协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他自己独揽朝廷大权。

董卓非常荒淫残暴。

为了宠络人心,封曹操提升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并且全身取义,刺杀董卓。

一天,曹操配刀来到丞相府,见董卓坐在床上,董卓见曹操进来,问道:“孟德,今天怎么来晚了?”曹操说:“我的马太瘦弱,跑不快。

”董卓为了拉扰曹操,就叫吕布挑了一匹西凉送来的好马,送给曹操。

吕布领令出去了。

不一会,董卓感到困乏便朝里在床上倒下了。

曹操一见,这可是好机会,急忙掣出宝刀,哪知,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在拔刀,忙翻身问道:“孟德干什么?”这时,吕布已牵马来到。

曹操惊慌间,把刀举起,跪下说:“我有一口宝刀,特带来献给恩相。

”董卓接过来一看,这刀有一尺多长,柄上。

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精选」

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精选」

曹操的历史典故「」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精选」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1、“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sì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

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就是说虽然曹操是来护驾的,但是正因为曹操及时护驾,却从此实现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是比李郭二人更险恶的devil。

所以这句话有时候可以带有贬义。

”2、“望梅止渴”: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ju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绕过这个山丘),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可以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一个充当正面角色,另一个充当反面角色。

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同台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关羽和曹操,以脸谱化作比喻形容两个对立的.人或处事方式。

4、“老骥伏枥”: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wū huán],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后以此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5、挟天子而令诸侯:《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挟:挟制,用强力逼迫就范。

20个历史典故

20个历史典故

20个历史典故20个历史典故【典故】: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文丑也于乱军中被斩,形成了官渡对峙。

袁绍谋士许攸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2、华佗汉末著名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

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

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3、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4、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欲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

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以上故事来自《三国演义》,非正史。

5、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

刘备丧偶,周瑜生计,用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州。

刘备协同赵云如约而至,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20个历史典故

20个历史典故

20个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20个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历史典故你们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个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20个历史典故【典故】: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文丑也于乱军中被斩,形成了官渡对峙。

袁绍谋士许攸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2、华佗汉末著名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

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

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3、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4、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欲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

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以上故事来自《三国演义》,非正史。

5、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篇: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和方式。

我们应该明白,只有通过和诸侯进行良好的合作,并且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够使得国家更加稳定和强大。

首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局面的不稳定。

因为诸侯们也有自己的利益和权力,如果我们作为天子的代表去对诸侯进行打压和威慑,这样只会导致诸侯们的反感,并且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和动荡。

其次,如果我们一味地依赖天子的权威和力量,可能会导致我们的领导者变得过于自信和独断。

这样的领导者可能会开始忽视大家的需求和意见,而只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人们对国家的信任减弱,并且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因此呢,我们应该反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而是应该在诸侯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和信任。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使得国家变得更加稳定和繁荣。

第二篇:古代挟天子以令诸侯,现代是否依然适用呢?
古代中国的时候,天子的地位和权威是非常高的,因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种非常常见和有效的做法。

而现代社会呢,是否还有这样的方式呢?
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通过依赖一个人的权威来解决问题。

因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现代并不适用。

现代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和博弈,需要的是各方之间的合作和谦卑。

只有通过建立信任和共识,才能够达成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实现和谐和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从古代的做法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过来。

只有通过创新和进步,才能够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和用法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和用法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和用法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事儿。

你说这“挟天子以令诸侯”啊,就好比你手里有个超级大宝贝,能让其他人都得听你的。

就好像小时候咱玩过家家,有个小朋友拿着最好玩的玩具,那其他小朋友不就得围着他转,听他指挥嘛。

这天子就像是那个最厉害的玩具,谁拿着谁就有了话语权。

咱想想历史上那些事儿啊,曹操不就是个典型嘛!他把汉献帝捏在手里,嘿,这下好了,他说啥别人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这就跟打牌似的,曹操手里握着王牌呢!他可以借着天子的名义发布命令,那些诸侯们就算心里不情愿,也不敢公然违抗啊,不然不就成叛逆了嘛。

这一招可真是高啊,曹操就靠着这个在乱世中占了很大的便宜呢。

你再想想,在现实生活中,这不也有类似的情况嘛。

比如说在一个公司里,有的人可能就仗着和老板关系好,或者掌握了一些关键资源,就可以对其他人指手画脚的。

虽然不是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也有点那个意思啦。

又或者在一个群体中,有个特别有影响力的人,他说的话大家都比较重视,这不也有点像嘛。

别人都得考虑考虑他的意见,不敢轻易得罪他呀。

再往大了说,国家之间不也有这样的情况嘛。

有些大国可能就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呢。

不过啊,这“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是万能的呀。

要是用得不好,反而可能会惹来麻烦呢。

就像曹操,他虽然靠着这一招得了不少好处,但也招来了很多骂名啊。

而且其他诸侯也不是吃素的,时间长了也会想办法反抗呀。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你要是老拿自己的那点优势压别人,别人可能表面上听你的,但心里说不定怎么恨你呢。

时间久了,可能朋友都没得做啦。

所以说啊,这一招可得慎用。

不能光想着靠这个占便宜,还得考虑考虑后果呢。

咱可不能学曹操,光想着自己威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咱得学会和别人好好相处,互相尊重,这样才能长久呀。

总之呢,“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事儿啊,既有它的厉害之处,也有它的局限性。

咱得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可别乱用一气哟!。

成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出处

成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出处

成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出处成语的使用已经融入了汉语言文化的血脉中,它们精练而富有意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成语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它形象地揭示了权力者通过利用职位和资源来控制其他亲属或势力的行为的现象。

那么,这个成语到底出自哪里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出处,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闻名遐迩的故事——《战国策·鲁策二》中的鲁平公与管仲的故事。

故事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鲁国国君平公嗣位后,国内出现了一些贵族势力进行权力争夺的局面。

鲁国内,有一个名叫管仲的贤臣,他深知“天子”(国君)的重要性,决定利用国君的权威来约束其他贵族势力,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于是,他先通过智谋使得平公得以君主之位,进而成为鲁国君主的亲信。

有一天,鲁国国君平公正赏赐群臣时,管仲特意主动站在平公的身旁,像是他的亲密顾问一样,并以此展示着他与君主的亲近和亲信的地位。

这一行为让其他贵族势力大感不满和嫉妒。

不久后,另一鲁国贵族势力的首领陈恢趁机向管仲进言,试图拉拢他,但被管仲拒绝了。

这时,陈恢怀恨在心,便利用大臣的身份,向国君平公提议对管仲进行惩罚。

平公欲对管仲实施惩罚,但他对管仲的信任始终未变。

面对这一局面,管仲不想失去这个机会来巩固自己和国君的地位,于是他主动请罪,并提议向平公提供一个权宜之计。

管仲建议平公在执行惩罚之前,先向陈恢移交君主的印信,即让陈恢得到与君主相同的权力和地位。

当君主的权利被剥夺后,陈恢拿到印信后实施政令,但引来其他贵族势力的不满,他们支持管仲而不是陈恢。

面对其他贵族势力的反对,陈恢不得不将印信交还给国君平公。

于是,陈恢失去了实施政令的权力,君主的地位也重新被巩固。

这个局面让陈恢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只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的权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出处即源自于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陈恢试图通过获取君主的权力来操控其他贵族势力,但最终失败了。

这个故事生动地揭示了权力的虚幻和限制,也警示着人们不应恃才傲物,要有敬畏之心。

三国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谁

三国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谁

三国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谁原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因为当时是后汉,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名协的天子即(刘协)去命令别人。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三国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谁,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介绍汉献帝刘协从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

但汉献帝刘协毕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汉献帝刘协,谁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其汉献帝刘协地方割据政权发号施令。

曹操挟持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是谁?这个道理虽然简单,真正明白的人却不多,袁绍就不懂。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汉献帝刘协,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到没有谁“能御之”的功效。

袁绍偏偏不听,觉得献帝是个废物,把汉献帝刘协弄来还得养着,怪麻烦的。

可见袁绍根本不是个政治家,虽然空有雄兵猛将,却不懂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工具,最后难免失败。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识。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从事毛玠向汉献帝刘协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汉献帝刘协觉得是说到了点子上。

献帝东迁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

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汉献帝刘协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2箱。

献帝都许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汉献帝刘协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

汉献帝刘协最初提起此议时,只有荀彧赞同,并极力说明迎献帝的迫切性和对今后斗争的有利性,说这是一件“大顺”、“大略”、“大德”的事。

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拦并未如愿。

后来董承为抵抗韩暹的势力暗召曹操到洛阳。

部下董昭又提醒汉献帝刘协只有把献帝迎到汉献帝刘协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

挟天子令诸侯【六字成语】释义出处近义词示例

挟天子令诸侯【六字成语】释义出处近义词示例

挟天子令诸侯【六字成语】释义|出处|近义词|示例
汉语拼音: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

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

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成语简拼:XTZLZH
成语注音:ㄒ一ㄝˊ ㄊ一ㄢㄗˇ ㄌ一ㄥˋ ㄓㄨㄏㄡ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六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挟天子令诸侯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政治要挟。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挟天子而令诸侯、挟天子以令天下
成语例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此言岂不羞乎?天下岂不知你挟天子令诸侯?”
英语翻译:force the emperor to submit to one's will so as to order the princes about in his name。

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意思

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意思

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意思
挟天子以令天下,是指一种政治策略,其中一方利用自己的天子身份和影响力,以命令和控制天下其他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曹操、孙权等政治家都曾使用这个策略。

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主要含义是,利用自己的天子身份来发布命令和指示,以此控制和支配天下的政治和经济事务。

这种做法虽然在当时被认为是合法和合理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被越来越多的人批评为滥用权力和不道德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挟天子以令天下这个词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些领导人或政治势力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强制推行自己的意愿,无视法律和人民的意见,从而引发公众的不满和反感。

除了在历史上的应用外,挟天子以令天下这个词语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不同的涵义和用法。

例如,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些企业或个人通过掌握天子资源和影响力,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或者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政治势力通过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来进行政治干预和操控。

挟天子以令天下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语。

它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用法和含义,但都涉及到权力、利益和道德等问题,需要谨慎使用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本文是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感谢您的阅读!
挟天子以令诸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出处
《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齐侯(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

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实征之,以夹(音挟)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践履之界),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求问也)。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故里)。

齐侯陈诸侯之师。

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获也)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典故
其实三国正史中最早出现的说法是“毒士”贾诩向凉州军后期首领李傕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
其部将李傕等人便遣使诣长安求赦。

当时掌权的司徒王允为人刚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军中任职,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

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此计为众人采纳。

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军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后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

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向袁绍献计,让其“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

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

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汉灵帝末,曹操升任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及董卓入洛阳,废少帝立汉献帝刘协,曹操拒受骁骑校尉之职,隐姓埋名逃回家乡,散家财,纠合一支5000人的武装。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加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牧守讨伐董卓的联军。

董卓挟汉献帝西奔长安,关东牧守各图发展。

这时,袁绍向昔日好友曹操表示自己将“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并问曹操的打算。

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
曹操奉袁绍之命,击败河北农民起义军黑山军白绕部于濮阳(今河南濮阳南),就任东郡太守。

次年,兖州(治今山东鄄城东北)刺史刘岱被青州(治今山东临淄)黄巾军击杀,兖州官吏推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随即击败青州黄巾军,俘获兵士30多万,男女100多万口,将其中精锐组建为“青州兵”,力量大增。

就在此时,日后成为曹操重要谋士的兖州治中从事毛玠,向曹操提出在群雄纷争之际自存并求发展的重要策略:“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当时汉献帝西迁,王纲不振,但统治全国数百年的汉室仍具号召力,作为以皇权为依托的宦官的后裔,曹操无疑也知道汉天子在政治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他极赏识毛玠的建议,当即派使辗转到长安,以示忠于汉朝廷,并利用黄巾军余众,在许县(今河南许昌市西)附近开展屯田,聚集粮食,招纳军队,获颍川(治今河南许昌市西)名士荀彧为谋主。

其后三年多时间,曹操将据有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市)的袁术逐至淮北,两次进攻徐州(治今江苏邳县南),败徐州牧陶谦,并消除内乱,将一度袭据兖州的吕布逐至徐州。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兖州牧,黄河南边这块地方,成为日后曹操消灭北方割据群雄的势力基础。

兴平二年春,凉州军阀李傕击杀另一凉州将樊稠,焚毁长安宫殿,将汉献帝挟持到自己的军营中,郭汜则将汉室公卿扣作人质,相互攻杀。

李傕部将杨奉叛离,于同年八月拥汉献帝东奔洛阳,他联合河东
(治今山西夏县西北)白波军首领韩暹等,摆脱李傕、郭汜的围追堵截,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抵达洛阳。

当时洛阳残破不堪,百官自己采集野草籽果腹,甚至饿死于残檐断壁间。

荀彧趁机向曹操建议:“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

”曹操于是致信杨奉,表示自己粮食充足,可以接济。

八月,曹操率兵入洛阳,反对接纳曹操的韩暹望风逃走,汉献帝以曹操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参预朝政。

九月,曹操接受董昭的意见,以求粮为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自任大将军,从而摆脱杨奉等对汉朝廷的控制,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

建安元年九月,汉献帝下诏给当时已据有青、冀(治今河北冀县)、幽(治今北京市)、并(治今山西太原市南)四州之地的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这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第一个政治行动。

随后,汉献帝又下诏给吕布,称赞他诛杀董卓的功绩,令其与曹操共辅朝廷。

献帝东迁后,关中出现权力真空,数十名大小军阀各拥兵自保,曹操任命侍中钟繇为守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中诸军,凉州将马腾、韩遂分别送子到许昌为人质,曹操又通过汉天子将关中暂时置于自己的号令之下。

次年,曹操又遣使任命当时已据有江东的孙策为骑都尉,继承其父孙坚乌程侯爵,领会稽太守,令其与徐州的吕布等发兵讨伐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的袁术。

吕布虽事实上据有徐州,却不得不派人求曹操,希望朝廷正式
任命自己为徐州牧。

荆州(治今湖北襄樊市)牧刘表据地自保,名义上仍臣服于曹操控制的汉朝廷,贡献不绝。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正月,渔阳(治今河北密云西南)太守鲜于辅因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终能定天下”,“率其众以奉王命”,被任命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曹操于是在袁绍后方安下一个楔子。

后来曹操与袁绍决战,双方谋士估量战局,无不将曹操奉天子有义战之名作为曹操政治上居于优势的重要砝码。

而且,随曹操奉汉献帝迁都许昌,他不仅获得了董昭、钟繇等原汉室臣僚,而且赢得了大批士人的归心。

经荀彧推荐,荀攸从荆州、郭嘉从袁绍处投到曹操麾下,避乱江南的杜袭、赵俨也于次年返归许昌,“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

他们从各方面为曹操出谋出力,使曹操能“任天下之智力”,最终平定北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