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
调音师影评赏析
![调音师影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3410f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f.png)
调音师影评赏析《调音师》讲述了阿德里安是一个钢琴天才,后改做钢琴调音,他假装自己是盲人,以便亲近顾客。
本文为调音师影评赏析,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此片之所以惊悚,是因为它高明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许多人看完影片不禁要说男主角真傻,自己身强力壮,对手只是一介妇人,反抗相拼,胜算极大,他却还继续装瞎,直至被逼绝境,任人宰割!这正是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他的选择其实恰恰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隐忍:先观望下再说,见机行事,结果机是见了,也没了,最后难以行事,或无法行事。
我给你剖析下男主角那时的心态:死者是谁?怎么死的?我要不要反抗?反抗一定能胜吗?这是她家,我什么状况都不知道,能赢吗?算了,先看看情况,等等再说。
她以为我是瞎子,什么也看不到,她是不会杀我的,只要我没被她识破。
糟了,衣服里有行程表,她会看到吗,希望不会。
有动静!我该说点什么?不要转头,我是盲人,什么都看不到……直至妇人已经端着钉枪,对准他的后脑勺。
这样的情况我们并不少见。
往大的说,一个小国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说你要小心了这样公然叫嚣挑衅的话,除了有靠山有人撑腰,狐假虎威外,不也是之前一再隐忍,畏手畏却的结果?往小的看,施暴者当着你的面强奸你的老婆,你还不敢声张,硬把愤怒往肚里咽,这算什么?有人在宿舍里吸烟,你想算了吧,偶尔吸下二手烟也没事,结果他三番四次来久了,把你这当了吸烟室;有个小偷在摸人钱包,你看到了,你想关自己什么事,自己又没损失!有人偶尔戏弄你,你想算了吧,忍忍,于是他便天天玩你,你会忍嘛……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国人的隐忍态度有时候会让人欲哭无泪。
今瞧见一条微博大意这样:中国最可怕的不是有这样那样冷酷无情的事,而是许多人已经对此免疫习惯了,甚至你周围会有很多人这样对你说:忍忍吧,这个社会就是这样。
如果有人拿着刀要刺你,你肯定会躲开,会反击,但是如果他是每天赤手空拳的扇你个耳光,给你一拳,你或许便会忍,忍忍嘛,死不了,不然哪来那些饱受家暴的人?我们隐忍时,自以为有底限,心想他要是那么做我会怎样怎样,结果别人那么做了,咱又降低了底限,要是他再敢如此这般那么……许多时候我们的底限被改成只要不危及我生命便好,然而这算是底限么?历代的皇帝正是吃透这点,繁重的苛捐杂税一加再加,慢慢的蚕食你,偶尔宽松下,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歌颂了。
《调音师》观后感
![《调音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57c93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2.png)
《调音师》观后感电影《调音师》是一部令人惊叹的悬疑剧,以独特的视角和情节展开了一场关于人性、命运和真相的探讨。
影片讲述了一名假装盲人的钢琴调音师意外卷入一起谋杀案,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离奇事件的故事。
通过这部电影,我得到了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启示。
首先,电影通过调音师这个角色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一方面,调音师装盲的行为表现出了人性的虚伪和狡诈,他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但另一方面,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调音师展现出了勇敢和机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
这种复杂的人性描绘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是一个多面体,既有善良和美好,也有阴暗和丑陋。
其次,电影中的情节设置充满了意外和反转,让人惊叹于编剧的巧妙构思。
每一次情节的转折都让人重新审视之前的信息,从而引导观众深入思考真相。
这种悬疑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也引发了我对真相和事实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不断求证,我们才能接近真相。
此外,《调音师》还让我对命运和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调音师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的谋杀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被迫卷入了一系列离奇事件中。
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这让我意识到,命运并非完全不可抗拒,我们的选择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选择权,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
最后,《调音师》也让我认识到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意外性。
尽管我们努力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我们的计划,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适应变化,从中找到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总之,《调音师》是一部充满哲理和启示的电影。
它不仅给我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更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味和思考。
《调音师》观后感
![《调音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328fa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2.png)
《调音师》观后感在欣赏完电影《调音师》后,我深感震撼。
这部影片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影片围绕着女主的经历展开,能确认的事实包括:女主祝贺男主应西米老公之邀到家里演奏;她与男主发生了性关系;她发现男主与西米上床;她看了两次电视新闻,分别是西米老公被杀和西米“自杀”;她在巴黎与男主相遇。
然而,其他情节都可能存在虚假,因为编造与事实不符的故事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西米和西米丈夫的死涉及刑事重案。
当巴黎女服务员将兔头拐杖递给男主时,男主甚至都没有触摸就回答“嗯,是我的”。
镜头给了女主四秒钟的表情特写:诧异、歪头看了男主一眼、接着翻白眼。
女主拒绝了男主音乐会的邀请,并问了一句不符合她人品的话:“你应该摘掉西卡的眼。
”接着男主楞了一下。
为什么反差会如此之大?刚刚不是还希望男主回到她身边吗?这表明男主在最后关头还是被识破了。
然而,被识破装瞎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关键在于两条命案该如何解释?他还能逃到哪里去?影片的第一重主旨是“什么是 life(生命),取决于 liver(肝脏)”。
这也是男主谎言的核心,他围绕肝脏编造了最重要的谎言他不是瞎子。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男主没有瞎,他生气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的谎言被识破了,而他编造这个谎言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他杀害西米老公的事实。
同时,这也印证了影片的第二重主旨:“什么是life(生命),取决于 liver(活着的人)”。
这里的“活着的人”指的是男主,表明男主可以编造不存在的人。
从男主生气打飞易拉罐这一情节开始反推,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男主是否瞎了?他为什么生气?他是否曾被毒瞎过?为什么要欺骗女主?为什么到巴黎不回去找女主?他为什么要杀西米?那么,西米老公又是谁杀的呢?需要注意的是,女主经历以外的所有人都可以编造,但必须围绕着女主的经历来撒谎。
一旦任何一个谎言被揭穿,都会指向男主为何要说谎,以及西米老公的死。
这部影片成功地欺骗了大部分观众,因为他们只反推到男主在那棵树(像肝脏)才开始说谎,这说明男主的谎言也成功地欺骗了观众。
微电影调音师影评
![微电影调音师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e59975d250e2524de5187e95.png)
微电影《调音师》或许一部好的悬疑作品,有时并不需要很多血腥的场面,以及暴力和那虚张声势的表面造势。
《调音师》就是其中的典型短短十三分钟的电影却足以给与极大的震撼与内心惊悚的体验。
一位被看作是天才的钢琴家,在波恩斯坦钢琴大赛上由于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
他失败了,万念俱灰,似乎跌入了谷底。
但是他又活了过来,成了一名钢琴调音师,假装盲人成了成了他亲近顾客,赢得口碑的手段。
可是在一次调音工作中,却被卷入了一场谋杀案。
影片所讲述的大概如此,浓缩的13分钟可以说尽显世间百态。
泰姬陵的故事也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失败的钢琴家说不定是成功的调音师;表面微笑的服务员或许疲于应付内心肮脏无比;带着面具的人类在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备;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高明。
影片中有许多令我感触很多的言语,譬如那泰姬陵的故事:你知道泰姬陵为什么那么美吗?皇帝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妃子,他找来全国最好的建筑师,问他:你结婚了吗?结了,陛下。
很好,你爱你的妻子吗?陛下,我爱她。
她是我的一切,我的命。
很好,那我就把她处死,这样你就知道我有多痛苦,就能为我妻子建立起最壮丽的陵墓。
人们总认为失去会让人更敏感。
这位在钢琴家道路上失败的男子,因此装成盲人,开始走家走户为钢琴调音。
大家都把他当成盲人,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可是细细琢磨,这个被用来说服别人的原因其实与调音师本人的意图并不一致。
建筑师失去自己的妻子,却要为夺取自己妻子的暴君修建他的爱人的陵墓,而调音师自己失去视力,却能够让自己在无边的音乐世界和人类交往中获得解脱。
其实,调音师是想通过装盲来躲避这些繁杂的正常应酬,感受到一个被人照顾,被人安抚同时被人信任的世界。
更譬如影片最后,调音师不断地说服自己:别回头,你是瞎子,没有任何理由回头,说点什么,说点什么,说的。
调音师影评
![调音师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56d23b1610a6f524ccbf8543.png)
微电影《调音师》影评2014级双语播音三班邱子敏《调音师》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自己,不同的人每天都在面对不同的生活。
当遇到挫折时你该如何面对。
影片没有脱离一般的电影架构,黑白的色调,钢琴曲的缓缓进入。
继而的黑色转场,就像是一个新发起点。
电影主角是一个有才华的钢琴师,甚至有人称他为天才。
而多年的努力,为了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但是他失败了。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同黑白格子的跳跃,他躺在黑白键的枕头上。
顷刻间万念俱灰,他的人生也由此跌入一个谷底。
像被关在鱼缸里的金鱼,一蹶不振。
而重新活过来的他,却只能用一个新的身份去掩饰他的内心。
他变成了一个“盲人”,他甚至于享受自己新的身份,用一个看似是瞎子的身份去当一名调琴师,并且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新的身份赋予了他新的生命,也给予了他的重生的机会。
但同时却助长了他偷窥别人和自傲的心理。
他认为自己站在别人的高处,骄傲的姿态对待他人。
然而命运是有轮回的,字字珠玑。
当他敲响那扇门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就开始旋转起来。
他和往常一样,叩响了客人的门,拒之门外以后,他却将自己亲手送入了危险之中。
再次叩响门,进入了房间,昏暗无光。
他走在女主人之前,意外跌到了逆转命运的沙发上。
沙发上有一个满血的男人尸体。
由此,主角开始他生命最后的命运序曲。
一个13分钟的短片,需要讲述一个不乏张力的悬疑故事,是需要相当的构思的。
影片的开头其实是故事的结尾,导演大玩近景,角度。
把主角身后的人设置为悬念。
故事真正的开始其实是从主角在比赛中的失利开始的,来到咖啡厅和他老板之间对话是本片画龙点睛的部分。
老板劝他不要把糖当饭吃,然而他却一笑而过,侧面说明主角并不是一个懂得适可而止的人。
谈话进入正题的时候,主角坚持去说泰姬陵的故事。
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这个故事,后来才知道反应的是一个大众的心理,国王处死了建筑师的妻子,是希望他从失去中而更加敏感,人们通常会认为一个瞎子的听力一定也会比普通人敏锐。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https://img.taocdn.com/s3/m/ada4bcdeaf45b307e97197c9.png)
36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s Review微电影《调音师》海报奥利维耶·特雷内导演的《调音师》曾荣获2011年卢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同时也被观众称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绝不可谓空穴来风,短片通过讲述男主角作为一个在钢琴演奏道路上失意的天才,后成为调音师,发现以盲人的身份更能亲近顾客,获得更多,却意外卷入一桩谋杀案的故事。
一、 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调音师》的主要人物毫无疑问是男主角——一个天才却看似不够天才的钢琴师。
在故事的开头,便讲述了他参加钢琴比赛,可他会成功吗?短片通过种种细节刻画预示了答案的否定。
“去年,我被看作是天才。
我自己也认为我前途无量”“15年来的努力,只为了一个目标”简短的话语,配合他始终颤抖的手擦拭着琴键,以及之后特写镜头的满头大汗,不难看出他的心态不够好,他把这一切都看得太重。
在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许多大事,也许大到能左右人生的走向,可是更多时候,决定人生走向的不一定是外在表现,而是自己的心态,如果不摆正心态,有可能会毁了一生。
在餐厅里戴着一副墨镜,从容地与上司在对话,对于上司给自己看的照片仿佛视而不见,男主角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真正的盲人调音师了。
他得意地侃侃而谈作为盲人调音师的好处,讲泰姬陵得以造成的故事告诉上司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了显示他的成功,故意抱怨服务员少给一张钱,来刁难服务员。
导演把一个失意后又重新焕发生机,得意洋洋的调音师塑造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同时也为之后发生的一切作了铺垫。
由于比赛的受挫,调音师不再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感兴趣,他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蹶不振,借调音师浅析微电影《调音师》戴云武 廖卫华【作者简介】戴云武,男,江西樟树人,赣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廖卫华,男,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影视传媒研究。
37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5期的职业,装成盲人博取他人的同情,成了一个偷窥顾客隐私的偷窥狂,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
2019《调音师》观后感影评精选3篇
![2019《调音师》观后感影评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cf386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a.png)
2019《调音师》观后感影评精选3篇阿卡什在历经那场变故后还是从前的自己吗,我们无从知晓,只是寂静的街头,被他敲飞的饮料罐声音好突兀啊,除了能感受到一丝怒气,一定有还什么被他一起推远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关于2019《调音师》观后感影评精选3篇,欢迎借鉴参考。
《调音师》观后感《调音师》是由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故事灵感来自于2010年的同名法国短片,讲述了一个假扮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卡什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案的“目击证人”后,所遭遇的种种出其不意的经历的故事。
导演在短片的基础上又做出了许多独特又突破脑洞的扩充。
在片中每一个可能很不起眼的一个人,很不起眼的一件事或者物品都对整部电影有所影响,此片有多达50余处的反转,无时无刻不在扣动你的心弦,你不仔细去看不仔细去观察,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部电影在看完确实是让人回味无穷,在电影院里看着的时候也真的扣人心弦,仔细回想其中的细节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这部电影一开头的一句话: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
这句话也贯穿了整部电影,从开头这句话的出现到结尾也没有离开“肝脏”生活是什么,这取决于生活者本身。
这句话确实是这部电影的关键,电影里面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很自私的,配角的自私让人看着瞠目结舌,但是主人公也同样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只不过都表现在很多细节当中而已,主人公在开始说是为了艺术而装成盲人,但是最后结尾兔头权杖的特写以及踢开易拉罐的这些细节,也可以知道主人公最后还是参与在肝脏的交易当中,并且拿走了眼角膜,变成了一个道德上的盲人。
其实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能发现,主人公就是那一类用谎言来营造自己是个很善良的人,其实也只是会为自己着想。
苏菲就是爱心泛滥的傻白甜,不能说她不善良,她只是不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只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对听到或者看到的表象深信不疑,而从不在意真相是什么。
当她明白为人所骗后情绪失控,却又轻易地相信了新的谎言。
男孩则代表了揭人隐私为乐和唯利是图的狗仔,只关心偷拍视频卖钱,而在看到男主被毒瞎了之后却冷漠地离去,所以他的结局是偷拍的视频被西米删掉却没有挣到一分钱。
《调音师》观后感
![《调音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d67fb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4.png)
《调音师》观后感《调音师》是一部引人入胜、充满悬疑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调音师的故事,让观众在真假难辨中体验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影片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对男主的行为和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影片中的男主阿卡什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调音师,他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假装失明。
这个设定为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猜测他的真实意图。
在目睹了两场凶杀案后,阿卡什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得不继续伪装下去,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电影的前半段,阿卡什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单纯、乐观且有些小聪明的大男孩。
他与女朋友的恋爱场景让人感到温馨,而他目击凶杀案时的逗比反应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元素。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人性的黑暗逐渐浮出水面,阿卡什的行为也变得越发复杂。
我一直在男主“真瞎”和“装瞎”之间切换,试图找到答案。
看到后半段医生和男主一起开车时,我曾推测男主可能在之前就已恢复视力,但为了某种原因仍保持装瞎的状态。
在送女主去酋长私人飞机的路上,医生原本要了结女主,但被反杀。
通过后视镜看到这一切的男主瞬间改变策略,这时女主回到车上,男主继续装瞎,故意说一些正义的话以博取同情,女主这才放他走。
但后来女主后悔,开车去撞他。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我的猜测。
如果男主当时是装瞎的,那么他应该能够躲开车子,但如果他是真瞎,那么在那么快的车速下,兔子撞了后车子却失速翻车,这似乎有些不合理。
所以,男主应该是在撒谎。
此外,他在欧洲的地下演奏场景也令人印象深刻。
当别人与他握手表示祝贺时,他却能在瞬间说出前女友苏菲的名字,这似乎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
还有最后那幕点睛之笔打飞易拉罐,这才让我 100%确定男主是装瞎的,并且可能会永远失明。
从电影开始时的单纯男孩,到后来逐渐展现出的人性黑暗,男主的形象在观众心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关于男主的选择,我认为他在经历了这些事情后,人性受到了考验,最终选择了与医生分赃并换了女主的眼角膜,过上了新生活。
《调音师》影评
![《调音师》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0635310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0.png)
《调音师》影评“说来话长,要喝杯咖啡吗?”影片以这句台词开场,导演的操纵人心之感油然而生。
朋友看完后心潮澎湃地约我二刷,想找找有没有细节惊喜。
的确,这部电影基本五分钟一个反转,让人不敢有尿点,错过一点可能就错过一个重要剧情。
阿卡什是一个可爱的幸运儿,作为一名假装盲人的钢琴师,他亲眼目睹了一起谋杀,更神奇的是,他还目睹了同一个人实施的两次谋杀。
这不得不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在雇主家,他本应被吓死,但他没有。
他用他那双完美的手,不流汗也不发抖地演奏完了整首曲子,为自己的生命争取了一线生机。
电影中的这个细节也很有趣,买彩票的大妈说盲人运气好,让阿卡什买了一张彩票,结果这张彩票中了一万卢布。
这运气,真是让人羡慕啊!在电影中,还有一些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致敬的地方。
比如,医生被西米干掉后,西米开车想要撞死阿卡什,却被猎人的枪声惊吓,导致车子翻覆。
这一情节与《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越狱时的情景有些相似,都是利用枪声作为掩护。
此外,结尾处阿卡什在苏菲面前表演,歌词煽情地唱着他遇到的一个姑娘,这让我想起了《爱乐之城》的结尾,男女主重新会面,或是叙旧分开。
但导演不按套路出牌,在苏菲说“你还不如拿走西米的眼角膜治好自己的眼睛”时,阿卡什没有表示什么,而之后的兔头拐杖则成为了一个亮点。
为什么是兔子?它救过阿卡什的命,但阿卡什必须看得见才能知道,所以这一击是他看得见之后的果断之举。
从现实角度来说,阿卡什的眼睛确实是看得见的,那么如果不是中途自己好的,那就需要一笔钱去治疗,而卖西米肝脏的分赃款就是他的经济来源。
这样看来,这个电影的故事既真实又充满疑点,让观众永远无法确定真正的答案。
阿卡什这一生,真可谓跌宕起伏。
他亲眼目睹了谋杀,差点被割过肾,还差点被杀死。
相比之下,我还是做个平凡人吧,这样的生活我可能过不了五分钟。
就像朴树唱的:“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9c1b1831126edb6f1a10bb.png)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一、影片开头设计精巧;舒缓的钢琴曲慢慢奏起,轻柔中带着谨慎和克制,是舒曼的《诗人之恋》。
只有侧面的老人虽然身体僵硬,但是我们看不到他另一面的伤口。
三角钢琴的俯拍,只穿袜子和内裤的男主眼神空洞地弹奏着。
机位巧妙地只露出妇人站在男主身后,隐藏了手中的钉枪。
气氛诡异却使人想不到血腥。
男主内心独白道:“我很少在公众面前演出。
”暗示了男主的内心世界一直是怯懦的。
“我不是为那个那人演奏的,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我是个盲人,我为我身后的女人演奏。
”显然自相矛盾的话语将环境继续推向诡异。
琴声舒缓地进行,一个急促的声音响,琴声戛然而止,黑底白字写着“调音师”。
很多人将这个声音归结为妇人扣动了钉枪,其实“那是射灯打开的声音。
”虽然琴声在开头停止,在最后却一直弹到了终结。
我理解只是作为一种突兀的声响,使剧情进入顺叙状态。
二、男主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失利的处理也十分巧妙;这种处理体现在对声音处理的举重若轻之上。
登台、落座、擦琴的声音被寂静的环境刻意凸显,沉重渐进的鼓点和男主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都对男主紧张怯懦的形象进行了烘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男主此时额头上布满汗滴,正中间半胸照的构图也和他为老妇人弹琴的时候的机位暗合,面临同样的紧张。
鼓点继续逼近,男主颤抖地将双手放在琴键上,只有一个琴键发出轻微的声音。
镜头硬切,男主躺在床上,两个枕头都是钢琴琴键的图案,独白:“我失败了。
”跳过了失败的拍摄,只是将开始和结局拼凑在一起,隐含了男主的信心瞬间跌入谷底。
沉郁的钢琴间奏响起,男主的女友收拾好行李离开了他,床头柜上摆着很多药,可想而知应该是安眠药或是缓解神经压抑的药物。
男主无神地望着床头柜上小鱼缸中的金鱼,关门声与独白。
多种细节共同烘托了失败的脆弱心理。
细节的衬托处理一直都是本片为人乐道的地方。
三、借助男主独白进行转折;“不过我挺过来了,成为了一名钢琴调音师。
”镜头顺势切换到了男主与老板在咖啡厅用餐的场景,音乐也自然而止。
《调音师》影评
![《调音师》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170e08e102020740bf1e9b09.png)
《调音师》影评“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影片调音师是导演于2012年播出的作品,一经播出影片的口碑就一路飙升,同时也斩获多项奖项,影片在十三分钟时长里讲述了一位钢琴家转换为一位“调音师”的故事。
影片运用闪回的镜头以结局作为开头用噩梦的场景捕捉观众的好奇心,接着每一段都用闪回镜头引出下一个镜头,直至女舞者出现影片在“美”中达到高潮后又快速的跌入谷底,最后结束在开始的噩梦中。
调音师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失败者及偷窥狂,他在影片中只是一种符号,代表的是现实中的多数人,正如鸵鸟选择把头埋在沙子里,调音师由于心理素质差比赛受挫,导致他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丧失兴趣,他放弃人生如行尸走肉,甚至面对女友的离去也只是淡淡然,某天他决定开始装作盲人,他便可以一窥人们在阳光下的赤裸面目,从使自己平庸的生活得到变态的快乐满足感,此时的他就如同自己所讲述的泰姬陵的故事中的国王一样,用他人的痛苦来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构建自己的“泰姬陵”,同时他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同情与帮助,没有阻碍毫无顾忌助长了他的胆大妄为,使他在音乐中重新获得乐趣。
女舞者,导演在这一段运用了外景深入的手法巧妙地将我们放入了阿德里安(男主角以下会用名字统称)的偷窥视角内,我们处在与阿德里安同样的不安的视角内从房间的大镜子里隐约瞥见一个年轻女孩美妙的裸体,但却不敢用目光跟随着她,否则就会被揭穿。
一旦我们意识到了这种精神上的贪欲,我们就成为了“偷窥者”的同谋,变得与阿德里安一样骚动不安。
而在这段导演安排了阿德里弹奏了巴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巴赫的琴曲以激情著称,正好与阿德里形成了相得益彰但又不甚融洽的效果,一个在自己人生大赛上都仅仅只是弹出一个音符的人,却在此刻,偷窥的时刻,彷如手指如飞,人琴合一,导演把这样的曲子安排在偷窥时刻演奏,旨在想要反射人们在挖掘他人隐私时的扭曲的变态的快感与刺激。
阿德里的老板是个关键人物,他在片中代表了人性的底线,但最终还是被突破了。
他默许了阿德里的欺骗行为,因为阿德里反复强调提高了生产力,并不止一次的反问“你要炒掉我吗?”,这次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贪婪和追逐既定利益时是可以放弃人类的道德底线的,在贪心与利益面前对于操守的坚持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https://img.taocdn.com/s3/m/b38309ea6f1aff00bed51ec7.png)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作者:戴云武廖卫华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15期奥利维耶·特雷内导演的《调音师》曾荣获2011年卢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同时也被观众称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绝不可谓空穴来风,短片通过讲述男主角作为一个在钢琴演奏道路上失意的天才,后成为调音师,发现以盲人的身份更能亲近顾客,获得更多,却意外卷入一桩谋杀案的故事。
一、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调音师》的主要人物毫无疑问是男主角——一个天才却看似不够天才的钢琴师。
在故事的开头,便讲述了他参加钢琴比赛,可他会成功吗?短片通过种种细节刻画预示了答案的否定。
“去年,我被看作是天才。
我自己也认为我前途无量”“15年来的努力,只为了一个目标”简短的话语,配合他始终颤抖的手擦拭着琴键,以及之后特写镜头的满头大汗,不难看出他的心态不够好,他把这一切都看得太重。
在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许多大事,也许大到能左右人生的走向,可是更多时候,决定人生走向的不一定是外在表现,而是自己的心态,如果不摆正心态,有可能会毁了一生。
在餐厅里戴着一副墨镜,从容地与上司在对话,对于上司给自己看的照片仿佛视而不见,男主角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真正的盲人调音师了。
他得意地侃侃而谈作为盲人调音师的好处,讲泰姬陵得以造成的故事告诉上司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了显示他的成功,故意抱怨服务员少给一张钱,来刁难服务员。
导演把一个失意后又重新焕发生机,得意洋洋的调音师塑造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同时也为之后发生的一切作了铺垫。
由于比赛的受挫,调音师不再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感兴趣,他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蹶不振,借调音师的职业,装成盲人博取他人的同情,成了一个偷窥顾客隐私的偷窥狂,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
同时,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当调琴师进入老妇人的房门时,随着关闭房门时的短暂定格镜头,短片进入高潮。
《调音师》观后感
![《调音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52a35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0.png)
《调音师》观后感影片《调音师》讲述了一个假扮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卡什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案的目击证人后,所遭遇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情节紧凑,反转不断,引人入胜。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产生了一些推测和脑洞,也对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于男主和前女友说的那个结局,我认为是半真半假。
医生确实发现出轨女的血型配上了酋长女儿的血型,可以大赚一笔,也确实在当时心存感激,没有想杀男主,甚至表达过要帮男主恢复视力的意思。
但是男主已经没办法再相信医生了,对他来说不管车上坐着的是出轨女还是医生,他的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毕竟医生虽然表露出感激,但没人能确定这个感激会持续多久,会不会突然间意识到男主的存在对自己是个威胁,从而再次对男主下杀手。
而男主受了那么严重的刺激,他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下车、跑掉、活命,而不是相信医生还会帮助他。
基于以上推测,我认为男主拒绝跟医生分赃,求医生放自己下车。
医生出于感激,放男主下了车,而后带着出轨女离开。
男主搭车去了孟买,找到朋友家人。
最后去了欧洲。
那么男主做手术的钱哪里来的呢?可能是跟朋友借的,后面弹琴赚钱慢慢还;也可能是坑蒙拐骗,或者敲诈勒索,或者把知道的情报添油加醋卖给新闻媒体等。
只要他人离开了,保证了自身安全,以他的能力和掌握的信息,弄到这笔钱也不是很难。
至于医生是不是顺利把出轨女的器官给卖了,他俩最终下场如何,就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想探讨一下男主为什么不肯说真话。
在影片中,男主为了凑钱而骗人或者敲诈,为了活命,任由医生把出轨女带走而自己永远吞下真相。
这些行为都违背了他的良知,导致他心里有个过不去的坎,使他不想面对那一部分昧了良心的自己,所以编造了一个兔子的故事来骗人骗己。
如果男主只是单纯地跟医生同谋,把出轨女的眼角膜拿过来自己用,我觉得他可能更能“过得去”一些。
说到底,那是出轨女“欠”他的,还给他的话也算圆满。
所以我倾向于,男主在找回视力的过程中,又牺牲掉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辜负和伤害了一些无辜的人,而那些事情,就真的如同他的视力一样,再也“看不见”了。
影评《调音师》
![影评《调音师》](https://img.taocdn.com/s3/m/828afb7d9e31433238689382.png)
调琴弦数调,论世间百态——浅评短片《调音师》的主题与技法看完影片,内心有点波动,短短的十多分钟的片子,带给人很大的思考,很多的震撼。
《调音师》给观众带来的主题思想的深蕴,艺术技法的巧妙运用都是我想要思索的。
一、深思的主题思想。
《调音师》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调音师的故事,而是透过这个调音师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体悟人的内心,感悟社会众生的生活百态。
他不单单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透过故事把血淋淋的人间搬到舞台,你会发现在你都不得不承认他或者她的身上就是在演绎你的状态,带有你的影子。
影片在我看来是讲述男主角因为决定人生的比赛失败,为了能够让自己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需要选择自己的方式去生存,装作盲人不再追求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他认为通过这个可以从看到别人的诸多不幸与不雅换取更多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和更多的快乐,无论说是暂时的快感还是生存所需要的利益,这都是如此,调音师的人生一步步的毁灭,调戏服务员,窥视少女,调戏老年人,这样人生一步步的扭曲,他调了再多的钢琴,也调不了自己的人性了。
二、精湛的艺术技法。
(一)巧妙的音乐运用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结局安排在开头,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响起了钢琴声,营造一种诡异的氛围。
当男主角备战这的音乐,结果却在决定人生成败的大赛中失利,仅仅弹奏出一个音符。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音乐牵连着男主角的人生,他慢慢的开始自己偷窥的生涯,一边注视着只穿内衣翩翩起舞的少女,一边弹奏着钢琴曲,内心的激情已将在骚动着他,他似乎享受着这种偷窥的快感,纵情于这窥窃别人隐私满足自己利益的眉飞色舞和内心的扭曲。
后来在女主人家中被气枪指着,却依旧坚持着弹奏这个曲子,与画面完全不协调,也象征着他扭曲的人生。
(二)大量的特写镜头影评《调音师》就这样导演安排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大量的特写也就促使这个仅仅只有十多分钟的影片中的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清晰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无论是在男主角参加比赛的紧张,还是在观看少女的激情,还是在被气枪指着的故作冷静都能把这个一个扮演不真实自己的角色呈现于观众。
《调音师》电影影评
![《调音师》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6ae7aa6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4.png)
《调音师》电影影评在电影的世界中,有那么一些作品,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人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调琴师》,无疑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不到最后 1 秒,你永远猜不到真相,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魔力所在。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假装盲人的琴师阿卡什在目睹一场凶杀案后的求生故事。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阿卡什是一位钢琴师,他假装是盲人,据他自己称是为了追求艺术,想要更集中在听力之上。
然而,这个行为却为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他因此收获了爱情。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阿卡什并不是一个坏人,他有自己的底线。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阿卡什的生活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他的邻居对他格外关照,残疾人协会为他提供租金低廉的房子,他在演奏时也会多收很多小费。
这一切,都让我们对他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
而当他被卷入一场凶杀案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他的生活充满了谎言和欺骗。
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西米,她是一位漂亮迷人的女演员,为了实现自己的明星梦,她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她还有一位情人。
当她的丈夫发现了她的奸情后,几人争执之下擦枪走火,丈夫中弹身亡。
西米为了摆脱嫌疑,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丈夫。
而阿卡什,因为目睹了这一切,成为了西米的下一个目标。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阿卡什与西米和她的情人之间的斗智斗勇。
在这一部分,剧情多次反转,让观众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
阿卡什能否逃脱西米的追杀?西米和她的情人又会有怎样的结局?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观众的心头,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
除了精彩的剧情,影片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
饰演阿卡什的演员本身就会弹钢琴,为了演好盲人,他提前 3 个月进行了特训,他在装瞎和正常两种情形下来回切换,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笑点。
而饰演西米的演员塔布,更是一位实力派演员,她将西米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调琴师》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它不仅有着扣人心弦的剧情,还有着出色的演员阵容和深刻的主题。
《调音师》影评
![《调音师》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6f94a5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4.png)
《调音师》影评影片的主人公阿卡什是一位伪装成盲人的钢琴调音师。
他的伪装不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卷入了一场谋杀案,并成为了唯一的目击者。
从此,他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威胁和挑战。
影片的剧情发展紧凑,充满了转折和惊喜。
观众随着阿卡什的视角,逐渐揭开了事件的真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恶交织。
阿卡什在面对危险时,展现出了懦弱和自私的一面,但他也有善良和正义的一面。
他的内心挣扎和转变,让观众对他的评价产生了变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感和真实感。
电影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动机。
阿卡什的邻居、医生、警察等角色,都在故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尤其是警察局长,他的狡猾和残忍,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
悠扬的钢琴曲与紧张的剧情相得益彰,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音乐在影片中不仅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还与剧情紧密结合,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关于影片的结局,存在着多种解读。
有人认为阿卡什最终黑化,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坏人;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一只瞎了的兔子,仍然保持着善良的本质。
我更倾向于后者的观点。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隐喻和象征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例如,调音师的职业象征着他对生活的伪装和对真相的探索;而影片中的兔子,则代表着弱者和无辜者。
这些隐喻和象征为影片增添了深度和内涵。
此外,影片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一定的反映。
警方的无能、管理的混乱以及贩卖器官的猖獗,都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这些问题的呈现,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丑恶。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DOC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DOC](https://img.taocdn.com/s3/m/4f73b2de71fe910ef12df87d.png)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假装失去,不会让你变得坚强你知道泰姬陵为什么那么美吗?皇帝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妃子,他找来全国最好的建筑师,问他:你结婚了吗?结了陛下。
很好,你爱你的妻子吗?陛下,我爱她。
她是我的一切,我的命。
很好,那我就把她处死,这样你就知道我有多痛苦,就能为我妻子建立起最壮丽的陵墓。
人们认为失去会让人更敏感。
这位在钢琴家道路上失败的男子,因此装成盲人,开始走家走户为钢琴调音。
大家都把他当成盲人,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这部电影有屏息的张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那个泰姬陵的故事是真的,那我以后再看见泰姬陵,我将不止感受到爱情的伤痛,我还会感受到那位无辜失去妻子的建筑师的仇恨和愤懑。
他必须足够坚强,才能够面对爱妻被人处死的打击,才能义无反顾建起泰姬陵。
除却爱情,他必然怀满撕心裂肺的仇恨和悲怆。
因为调音师并没有真正的失去视力。
他希望获得的是照顾,而建筑师除却悲痛、仇恨、愤懑和名声之外,一无所有调音师死之谜调音师肯定是被杀死了(因为开头字幕出来的声音)他相信自己的演技完美无瑕,那是因为之前他并没遇到真正要挑战他演技的人。
跳舞的少女也许本身就是个暴露狂,餐厅的服务员(钱是对的,调音师故意找茬)对于调音师到底是不是个盲人并不感兴趣,因为这跟他没有利益冲突。
主人公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去学怎么做一个盲人,他的演技应付之前的角色都是绰绰有余了,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调音师到底犯了几个错误让女主人从刚开始有保留的信任到怀疑再到最后的识破?总共有五个失误(以下是按照失误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的):1.调音师最后一下按门铃的时候女主人很可能在门后看着,而他按门铃的动作很迅速,如果是盲人应该是摸索着去按的2.调音师踩到油漆摔倒的同时看到了尸体,(地上的是油漆,是女主人为了掩盖血腥味故意泼在地上的,女主人家确实在装修,8分16秒门的左边有梯子和一些工具,门的右边有油漆桶)他看到了尸体以后表现出了惊慌这引起了女主人的怀疑。
《调音师》影评
![《调音师》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3859e233fc4ffe473368ab5b.png)
《调音师》影评《调音师》影评电影快结束时苏菲和阿卡什之间没有结局的感情曾让我有小小的惆怅,但最后一个镜头,阿卡什一拐杖打飞饮料罐的同时,把我上面那点小情绪也打散了,我想我应该是误读了什么。
影片呈开放式结尾,怎么解读,最关键的点公路边两次出现在镜头里的那棵树。
最终阿卡什和医生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大家还是自己在影院里随着他体验一遍比较中肯。
正片开始是清新阳光的风格,飞扬的小美女,患有眼疾但年轻帅气的钢琴师,息壤的街头两人因意外相识,而且这么巧还有合适的环境制造浪漫。
如果剧情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应该是一个类似《向左走向右走》的爱情小品。
但翻转来得猝不及防。
男主阿卡什在剧中是一个没有出处的人设。
家在哪里,都有什么亲人朋友,经历过什么,来到这里伪装成盲人之前靠什么生活,完全是模糊的。
他对身世的介绍只有一小段14岁时的经历,后来看也并不真实。
他展现出的是一个积极阳光正直的形象:怀材不遇,正在为梦想努力拼搏,与一只猫相依为命,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其实这一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过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就像性命攸关之际他为自己做的辩解:身为艺术家,只是在做一项关于如何更专注演奏的实验,以便能更有效地提高技艺。
我们都知道艺术家的脑子里经常会有些疯狂的想法。
阿卡什顺理成章地和小美女苏菲坠入爱河,直到他意外地接到一个演奏的活儿,幸福的时光开始崩坏。
西米一出场是似水的大美人:含情的眼睛,波浪一样的头发,配暖色调长裙。
所有表象都在烘托出她的无害。
但她出神入化的演技在早餐这一小会儿功夫就成功骗过与之生活多年的丈夫,天真的她和疯狂的她哪个才真实?这也是导演最初的暗示吧。
所以后面一系列的事件说是失控,不如说是西米本性的释放。
年轻貌美的西米选择嫁给这个年过半百的过气男星目的性很强,这场婚姻对于她是交易的一部分,后来西米哭诉说自己和丈夫的感情有多好他们有多相爱,也只是她习惯性的表演。
好熟悉的桥断,看来这种操作适合全世界的物质人类,多金又苍老的男人难道都不会察觉吗,他们也只是懒得戳破这个虚假的泡泡而已。
《调音师》影评观后感
![《调音师》影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c4dcaa2910ef12d2bf9e729.png)
《调音师》影评观后感《调音师》影评观后感15分钟的好影片,很久没为影片写过什么了,好东西不能独吞是吧?喜欢看片儿的速速点开,挺不错的,不用谢哈,看完了再讨论怎样谢我这事儿。
按照观影时的心理变化顺序来谈谈这部影片吧。
那天我看到一份名单,名单列举了9部值得一看的短片。
我随便挑选了一部,短短十几分钟,看完后觉得影片只能算一般,故事新奇内容紧凑,可是阐述的主题很普通,就是讲人与人交际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对他人隐私和利益造成威胁的弱者,更容易获得信赖与亲近。
主题就这么普通么?我正打算失望的时候突然心里有种奇妙的不甘,这是第一次,觉得某部作品很有意思,却又不满足于自己所看到的那层“意思”。
于是我想到我在观影的时候,身边刚好有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在打扰我,可能因此分心并导致我错过了什么?所以没看懂?不行,我心里放不下,我得再看一次。
于是叫那人给我闭嘴十五分钟,我又从头看了一遍。
第二遍刚看到钢琴大赛那里我便立马按了暂停键,瞬间脑子里所有画面终于串联起来了。
茅塞顿开!这部影片的主题应该是得到与失去,讨论的对象是人类的“主动得到”与“被动失去”这两种情况作用于人时,对人本身的鞭策力度、对人潜能发掘深度的对比。
主人公是位音乐天才,实力满满,准备了15年却很遗憾的没能获奖。
他上台的时候呼吸急促,满头大汗充满着紧张和恐惧,心理素质差成这样,比赛失败是必然的,我们没听到他的琴声,因为此时有没有琴声已经不重要了,心理素质已决定了比赛的失败。
然后再来看结尾,他光着身子,脸上面无表情的弹琴,生死关头却异常镇定,心中很理智的分析目前的情形,我们听到了他的琴声,干净利落,没有任何紧张与恐惧,就像他那平静如海的双眼。
何为得到?在开头,他准备了15年的目标就是伯恩斯坦大赛,比赛成功就是他的期望中的“得到”。
何谓失去?在结尾自己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生死攸关之际,死亡就是“失去”。
人类有个共性,就是对“失去”的恐惧远远激烈于对“得到”的欲望,自己本身有的东西,平时不怎么在意,可真的一旦要失去,我们才万分不能接受,比如生命;平时没有的东西,得到了固然好,没得到好像也没什么损失,只是遗憾或不甘心罢了,比如钢琴比赛,哪怕这次比赛是他15年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
假装失去,不会让你变得坚强
你知道泰姬陵为什么那么美吗?皇帝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妃子,他找来全国最好的建筑师,问他:你结婚了吗?结了陛下。
很好,你爱你的妻子吗?陛下,我爱她。
她是我的一切,我的命。
很好,那我就把她处死,这样你就知道我有多痛苦,就能为我妻子建立起最壮丽的陵墓。
人们认为失去会让人更敏感。
这位在钢琴家道路上失败的男子,因此装成盲人,开始走家走户为钢琴调音。
大家都把他当成盲人,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这部电影有屏息的张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那个泰姬陵的故事是真的,那我以后再看见泰姬陵,我将不止感受到爱情的伤痛,我还会感受到那位无辜失去妻子的建筑师的仇恨和愤懑。
他必须足够坚强,才能够面对爱妻被人处死的打击,才能义无反顾建起泰姬陵。
除却爱情,他必然怀满撕心裂肺的仇恨和悲怆。
因为调音师并没有真正的失去视力。
他希望获得的是照顾,而建筑师除却悲痛、仇恨、愤懑和名声之外,一无所有
调音师死之谜
调音师肯定是被杀死了(因为开头字幕出来的声音)他相信自己的演技完美无瑕,那是因为之前他并没遇到真正要挑战他演技的人。
跳舞的少女也许本身就是个暴露狂,餐厅的服务员(钱是对的,调音师故意找茬)对于调音师到底是不是个盲人并不感兴趣,因为这跟他没有利益冲突。
主人公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去学怎
么做一个盲人,他的演技应付之前的角色都是绰绰有余了,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调音师到底犯了几个错误让女主人从刚开始有保留的信任到怀疑再到最后的识破?
总共有五个失误(以下是按照失误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的):
1.调音师最后一下按门铃的时候女主人很可能在门后看着,而他按门铃的动作很迅速,如果是盲人应该是摸索着去按的
2.调音师踩到油漆摔倒的同时看到了尸体,(地上的是油漆,是女主人为了掩盖血腥味故意泼在地上的,女主人家确实在装修,8分16秒门的左边有梯子和一些工具,门的右边有油漆桶)他看到了尸体以后表现出了惊慌这引起了女主人的怀疑。
为什么女主人会这么快就怀疑,因为女主人本来就只是有保留的信任。
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调音师进门以后女主人把门反锁了,反锁的时候可以听到三到四下声音,而之前女主人开门的时候是直接开的,并没有听到解锁的声音,这说明之前门没有反锁。
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门反锁,就是怕调音师不是盲人,看到尸
体后夺门而逃
3.女主人开始怀疑调音师,于是做了一个测试,很遗憾,这个测试调音师没能通过:8分40秒,调音师要坐下的时候女主人故意推了他一下,调音师本能的用手撑在钢琴上,而这个钢琴,他之前碰都没有碰到过,盲人怎么会知道没有碰到过的钢琴的位置呢?于是女主人更加怀疑调音师不是盲人。
4.女主人取下调音师的墨镜,她想看看调音师的眼睛,因为有些盲人的眼睛和正常人的眼睛不一样,(比如谢逊的一看就知道是个瞎子)如果是这样,女主人
就可以打消自己的怀疑。
于是女主人端详了调音师的眼睛好一会,她看到了什么?隐形眼镜(影片之前的细节:调音师为了伪装盲人带着隐形眼镜)
5.日程本,这个失误是最明显的,正如调音师自己想的:盲人要什么日程本。
他不该把衣服给女主人。
其他细节:
调音师的上司说了一句话: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
女主人的对门邻居就在门眼后面偷窥了调音师,直接识破了调音师假扮盲人,所以她才会满脸疑惑的开门。
而调音师并没看到邻居的满脸疑惑,女主人却看到了,女主人以为是自己说丈夫不在家的谎言引起了邻居的疑惑,所以她才迫不得已让调音师进去。
也正是邻居这个举动,间接的将调音师推向了地狱。
影片刚开始调音师就是因为紧张过度在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失败,说明调音师的心理素质并不好,这也为后面买下伏笔:调音师看到尸体以后非常紧张,演技也大打折扣,失误不断。
女主人的丈夫(死在沙发上的老头)的死状过于平静,他在临死前也没发觉有人用钉枪指着他的太阳穴?这是因为他是个真正的盲人。
这也同时说明女主人对盲人非常了解,识破调音师假扮盲人更加容易。
为什么邻居识破了调音师却没有揭穿他,这是因为她发现女主人也在扯谎。
女主人的丈夫是盲人,还一把年纪,照理说不会单独出门的,但是女主人之前说他丈夫不在家,这也引起了邻居的怀疑,所以邻居开门时的困惑表情是来自于两个人的,邻居发现两个人都在扯谎,所以她不知道说什么。
很多人对老头死在地上还是沙发上有争论,为什么我觉得老头是死在沙发上的而不是死在地上的,因为我想不到一个理由凶手把老头杀死在地上还扶到沙发上坐好,血迹会弄脏沙发和枕头,会加大处理尸体和血迹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