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微电影解析
调音师微电影观后感
![调音师微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ada7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9.png)
调音师微电影观后感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最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调音师》的微电影。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对电影制作和音频技术的思考。
《调音师》是一部关于音频后期制作的微电影,它以讲述一个调音师的故事为主线。
故事发生在一个寂静的录音棚中,调音师每天都在那里工作,尽力将原始音频改造成高质量的音频。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镜头展示了调音师的辛勤努力和细致入微的工作过程。
首先,电影通过对调音师的描写,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和专业技能。
调音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耳朵。
他需要准确地识别出音频中的不足之处,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修正。
电影中的调音师显得孤寂而专注,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音频对话,不断追求完美的音质。
这个角色展示了一个行业内部并不被大众所了解的职业,让观众们对音频的处理过程更加了解。
其次,电影通过对调音师工作环境的描绘,勾勒了一个神秘而具有魅力的世界。
录音棚内部幽暗而寂静,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电缆和设备。
调音师就像是一个魔术师,在这个神秘的空间里操作着各种专业设备,通过合成器、均衡器和压缩器等工具,改善音频的品质。
电影通过对这些机器的特写,凸显了调音师的技艺和热情,并让观众对音频后期制作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电影通过配乐和音效,为观众们带来强烈的听觉体验。
调音师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精心调整每一个音频元素,使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观众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音频元素带来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通过调音师的努力,电影中每一个细微的音效都变得更加真实而有力,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观影体验。
最后,电影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结束,让观众在思考之余也感到满意。
整部电影通过展示调音师的工作和他对音频的追求,传递了一种对专业技能的敬意和对艺术的热爱。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被引导着思考,什么是完美的音频,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观影体验,以及背后的音频制作过程是否被人们所重视。
调音师影视分析
![调音师影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e212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6.png)
他的极
度自信以及,迫不及待的表演也表
现出他的自以为是。
• 假装盲人后他的人生变了样,找回了久违的快乐,但这样的快乐是畸形的。他和老板吃饭的 片段很重要,服务员先后两次把菜单和价格单摔到桌子上。卡莱尔说过,没有人在生活中能 完全避免与别人碰撞,他不得以各种方式挤过人群,冒犯别人的同时也忍受着别人的冒犯。 导演在这里用扔菜单的方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缺乏最基本的尊重,我们彼此粗暴相待,即便 这本应该是你的职责。结账时调音师故意刁难服务员并扬言要找经理,但走出饭店时脸上洋 溢的分明是笑容,为了表现得意的心情,导演让他适时的调侃了那位过马路的老太太,我想 我们习惯了相互折磨但还乐在其中,并且丧失了基本的自知之明。
观众的心理变化 •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结局放在了开头,昏暗灰黄的房间里,和缓优美的琴
声,泰然演奏的男人,还有两个看似全神贯注的听众。一副文艺清新的模样。 在主角跌倒在血泊之前,影片的气氛一直处在诡异而清新的平静中,甚至于到 了阐述扮盲的好处的场景,还有了兴高采烈的味道。当观众以为故事要将如此 平缓而浪漫的基调延续向剧终的时候,导演来了个大转弯,情节急转直下。调 音师因为对自己扮盲的好处过于坚信而让自己身陷险境。当他跌坐在凶案现场, 风衣上沾染上红色的血迹,观影的我们瞬间从清新文艺剧的气氛穿越进惊悚悬 疑剧的环境,我们的眼神和影片中的他一样惊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管是 什么事,一定是可怕的事。片中,凶手的枪支直抵调音师,他只是继续装盲, 希望凶手心生怜悯放其一条生路。忽然镜头一转,我们看不见他们了,只听见 一声闷哼。就在我们着急确认调音师生死的时候,影片戛然而止。这一停止好 像也要终止我们的心跳一般。即使屏幕已黑,心中的恐惧却久久不能散去。因 为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我们从主角视角出发,感叹于谎言的力量,并同主角 一样以为此举将继续使人获益,没料到,原来“人算不如天算”。卞之琳的 《断章》曾告诉我们,有些事物的十全十美是被幻想美化过的美好,比如影片 中的装盲,现实比想象残酷。谎言与逃避终不是上上之策。
微电影调音师影评
![微电影调音师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e59975d250e2524de5187e95.png)
微电影《调音师》或许一部好的悬疑作品,有时并不需要很多血腥的场面,以及暴力和那虚张声势的表面造势。
《调音师》就是其中的典型短短十三分钟的电影却足以给与极大的震撼与内心惊悚的体验。
一位被看作是天才的钢琴家,在波恩斯坦钢琴大赛上由于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
他失败了,万念俱灰,似乎跌入了谷底。
但是他又活了过来,成了一名钢琴调音师,假装盲人成了成了他亲近顾客,赢得口碑的手段。
可是在一次调音工作中,却被卷入了一场谋杀案。
影片所讲述的大概如此,浓缩的13分钟可以说尽显世间百态。
泰姬陵的故事也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失败的钢琴家说不定是成功的调音师;表面微笑的服务员或许疲于应付内心肮脏无比;带着面具的人类在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备;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高明。
影片中有许多令我感触很多的言语,譬如那泰姬陵的故事:你知道泰姬陵为什么那么美吗?皇帝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妃子,他找来全国最好的建筑师,问他:你结婚了吗?结了,陛下。
很好,你爱你的妻子吗?陛下,我爱她。
她是我的一切,我的命。
很好,那我就把她处死,这样你就知道我有多痛苦,就能为我妻子建立起最壮丽的陵墓。
人们总认为失去会让人更敏感。
这位在钢琴家道路上失败的男子,因此装成盲人,开始走家走户为钢琴调音。
大家都把他当成盲人,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可是细细琢磨,这个被用来说服别人的原因其实与调音师本人的意图并不一致。
建筑师失去自己的妻子,却要为夺取自己妻子的暴君修建他的爱人的陵墓,而调音师自己失去视力,却能够让自己在无边的音乐世界和人类交往中获得解脱。
其实,调音师是想通过装盲来躲避这些繁杂的正常应酬,感受到一个被人照顾,被人安抚同时被人信任的世界。
更譬如影片最后,调音师不断地说服自己:别回头,你是瞎子,没有任何理由回头,说点什么,说点什么,说的。
调音师影评
![调音师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56d23b1610a6f524ccbf8543.png)
微电影《调音师》影评2014级双语播音三班邱子敏《调音师》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自己,不同的人每天都在面对不同的生活。
当遇到挫折时你该如何面对。
影片没有脱离一般的电影架构,黑白的色调,钢琴曲的缓缓进入。
继而的黑色转场,就像是一个新发起点。
电影主角是一个有才华的钢琴师,甚至有人称他为天才。
而多年的努力,为了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但是他失败了。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同黑白格子的跳跃,他躺在黑白键的枕头上。
顷刻间万念俱灰,他的人生也由此跌入一个谷底。
像被关在鱼缸里的金鱼,一蹶不振。
而重新活过来的他,却只能用一个新的身份去掩饰他的内心。
他变成了一个“盲人”,他甚至于享受自己新的身份,用一个看似是瞎子的身份去当一名调琴师,并且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新的身份赋予了他新的生命,也给予了他的重生的机会。
但同时却助长了他偷窥别人和自傲的心理。
他认为自己站在别人的高处,骄傲的姿态对待他人。
然而命运是有轮回的,字字珠玑。
当他敲响那扇门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就开始旋转起来。
他和往常一样,叩响了客人的门,拒之门外以后,他却将自己亲手送入了危险之中。
再次叩响门,进入了房间,昏暗无光。
他走在女主人之前,意外跌到了逆转命运的沙发上。
沙发上有一个满血的男人尸体。
由此,主角开始他生命最后的命运序曲。
一个13分钟的短片,需要讲述一个不乏张力的悬疑故事,是需要相当的构思的。
影片的开头其实是故事的结尾,导演大玩近景,角度。
把主角身后的人设置为悬念。
故事真正的开始其实是从主角在比赛中的失利开始的,来到咖啡厅和他老板之间对话是本片画龙点睛的部分。
老板劝他不要把糖当饭吃,然而他却一笑而过,侧面说明主角并不是一个懂得适可而止的人。
谈话进入正题的时候,主角坚持去说泰姬陵的故事。
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这个故事,后来才知道反应的是一个大众的心理,国王处死了建筑师的妻子,是希望他从失去中而更加敏感,人们通常会认为一个瞎子的听力一定也会比普通人敏锐。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https://img.taocdn.com/s3/m/ada4bcdeaf45b307e97197c9.png)
36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s Review微电影《调音师》海报奥利维耶·特雷内导演的《调音师》曾荣获2011年卢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同时也被观众称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绝不可谓空穴来风,短片通过讲述男主角作为一个在钢琴演奏道路上失意的天才,后成为调音师,发现以盲人的身份更能亲近顾客,获得更多,却意外卷入一桩谋杀案的故事。
一、 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调音师》的主要人物毫无疑问是男主角——一个天才却看似不够天才的钢琴师。
在故事的开头,便讲述了他参加钢琴比赛,可他会成功吗?短片通过种种细节刻画预示了答案的否定。
“去年,我被看作是天才。
我自己也认为我前途无量”“15年来的努力,只为了一个目标”简短的话语,配合他始终颤抖的手擦拭着琴键,以及之后特写镜头的满头大汗,不难看出他的心态不够好,他把这一切都看得太重。
在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许多大事,也许大到能左右人生的走向,可是更多时候,决定人生走向的不一定是外在表现,而是自己的心态,如果不摆正心态,有可能会毁了一生。
在餐厅里戴着一副墨镜,从容地与上司在对话,对于上司给自己看的照片仿佛视而不见,男主角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真正的盲人调音师了。
他得意地侃侃而谈作为盲人调音师的好处,讲泰姬陵得以造成的故事告诉上司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了显示他的成功,故意抱怨服务员少给一张钱,来刁难服务员。
导演把一个失意后又重新焕发生机,得意洋洋的调音师塑造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同时也为之后发生的一切作了铺垫。
由于比赛的受挫,调音师不再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感兴趣,他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蹶不振,借调音师浅析微电影《调音师》戴云武 廖卫华【作者简介】戴云武,男,江西樟树人,赣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廖卫华,男,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影视传媒研究。
37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5期的职业,装成盲人博取他人的同情,成了一个偷窥顾客隐私的偷窥狂,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
调音师观后感
![调音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10c509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0.png)
调音师观后感调音师观后感1影片开头主人公自己交代自己是个天才,但是不擅长在众人面前演出,他的不安使得他最初演出失败,于是只好作为调音师。
但是他却伪装成盲人,主人自己说过:人们对于盲人会有更多的同情和可怜,他不仅会有小费。
更重要的事,由于他是盲人,认为失会令人更敏感,他的耳朵一定无与伦比,所以其实人们对于他的调音技巧的好坏就不会很在意(同情心理会让人无意识产生这样的心理:盲人能当调音师都已经很不错了,就不要在苛求了),他不必在意得失,他就能放松心态没有压力的调音,于是能调得能使自我满意,发挥自己正常水平。
而如果是正常的人,人们就会在于他调音的技巧,主人公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于是扮成了盲人,他非常巧妙得逃避了在人面前弹琴的压力,但这毕竟是逃避,但是问题一直存在,前几次他很顺利,包括过马路,面对性感的跳舞女人,但是当最后一次生命受到威胁时,加上了日程本拉了,他在意了要伪装的像,虽然他不断告诉自己就是盲人调音师,但是潜在内心的久违的不安情绪再次浮现,因为他一直在逃避这种感觉,并没有真正的面对和试图克服,当这次不得不面对的时候,虽然他作的很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里还有一个可能的现象,男主人公其实完全可以和女主人大打出手,女主人只不过是个老太婆,男主人公其实不必非要装盲人,只不过男主人公由于被意外的凶杀案给震到了,此时他的“逃避”性格再次显露,他宁愿放弃和女主人搏斗但有更大概率不死的选择,也要选择伪装成盲人调音师,“逃避”的性格,让上天决定,他没有细想过在这种压力下他的演技是否真能过关,其实我觉得他能够想明白自己这种情况下他多半会失败,明智的选择是应该和女主搏斗,但是他没敢这么细想,没敢承认自己多半会失败,把命运交给上天,实属掩耳盗铃,“逃避”的性格再次显露,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他依然还在逃避。
等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才面对,那时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吧,克服长时间养成的心理情绪的条件反射的惯性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主人公应该是挂了,电影开篇一个场景“屏幕一黑,一声响”,可以感觉男主人公挂了。
调音师微电影观后感
![调音师微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5f4fb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b.png)
调音师微电影观后感《调音师》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个调音师面对心理阴影与内心挣扎的故事。
通过电影中真实而犀利的场景和情绪表达,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本文将就该微电影的剧情、情感表达以及主题意义展开探讨。
影片的剧情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当下的场景切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音乐与心理困境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优秀的调音师,他擅长处理各种音乐素材,为电影和音乐录音作出贡献。
然而,一次意外事故改变了他的生活。
在一场重大演出中,他的误操作导致了应该无比美妙的音乐表演变成了一场噩梦,现场观众的惊讶和嘲笑成为了他心理阴影的源头。
从此之后,主人公进入了心理的黑暗世界,在音乐创作中失去了自信。
他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再面对音乐的殿堂。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会放过对音乐有着执着的他。
他面临了一位年轻歌手的邀请,需要为她的演出调音。
这位歌手希望通过主人公的帮助找回自己的声音,于是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在与年轻歌手的接触中,主人公逐渐找回了对音乐的热爱。
他们一起探索音乐的真谛,通过合作逐渐克服了主人公内心的困扰。
通过音乐,主人公渐渐摆脱了自身的心理阴影,恢复了自信,并重新对音乐有了新的理解。
该微电影在情感表达方面极富表现力。
通过凝炼的画面语言和无需言语的情感交流,影片成功地传达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例如,主人公在回忆中看到观众的嘲笑和不以为然的眼神,那种被压抑的情绪和自责在视觉上被巧妙地传达出来。
此外,影片还运用了细腻的音乐和音效,更加强调了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变化。
整个电影中用非常独特的方式表达了音乐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使观众在情绪上被深深触动。
通过对《调音师》微电影的观看,我觉得该片在表达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果。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触动人心、传达情感。
电影通过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与年轻歌手的互动,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们都需要给予信任和支持,因为信任和支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9c1b1831126edb6f1a10bb.png)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一、影片开头设计精巧;舒缓的钢琴曲慢慢奏起,轻柔中带着谨慎和克制,是舒曼的《诗人之恋》。
只有侧面的老人虽然身体僵硬,但是我们看不到他另一面的伤口。
三角钢琴的俯拍,只穿袜子和内裤的男主眼神空洞地弹奏着。
机位巧妙地只露出妇人站在男主身后,隐藏了手中的钉枪。
气氛诡异却使人想不到血腥。
男主内心独白道:“我很少在公众面前演出。
”暗示了男主的内心世界一直是怯懦的。
“我不是为那个那人演奏的,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我是个盲人,我为我身后的女人演奏。
”显然自相矛盾的话语将环境继续推向诡异。
琴声舒缓地进行,一个急促的声音响,琴声戛然而止,黑底白字写着“调音师”。
很多人将这个声音归结为妇人扣动了钉枪,其实“那是射灯打开的声音。
”虽然琴声在开头停止,在最后却一直弹到了终结。
我理解只是作为一种突兀的声响,使剧情进入顺叙状态。
二、男主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失利的处理也十分巧妙;这种处理体现在对声音处理的举重若轻之上。
登台、落座、擦琴的声音被寂静的环境刻意凸显,沉重渐进的鼓点和男主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都对男主紧张怯懦的形象进行了烘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男主此时额头上布满汗滴,正中间半胸照的构图也和他为老妇人弹琴的时候的机位暗合,面临同样的紧张。
鼓点继续逼近,男主颤抖地将双手放在琴键上,只有一个琴键发出轻微的声音。
镜头硬切,男主躺在床上,两个枕头都是钢琴琴键的图案,独白:“我失败了。
”跳过了失败的拍摄,只是将开始和结局拼凑在一起,隐含了男主的信心瞬间跌入谷底。
沉郁的钢琴间奏响起,男主的女友收拾好行李离开了他,床头柜上摆着很多药,可想而知应该是安眠药或是缓解神经压抑的药物。
男主无神地望着床头柜上小鱼缸中的金鱼,关门声与独白。
多种细节共同烘托了失败的脆弱心理。
细节的衬托处理一直都是本片为人乐道的地方。
三、借助男主独白进行转折;“不过我挺过来了,成为了一名钢琴调音师。
”镜头顺势切换到了男主与老板在咖啡厅用餐的场景,音乐也自然而止。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https://img.taocdn.com/s3/m/b38309ea6f1aff00bed51ec7.png)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作者:戴云武廖卫华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15期奥利维耶·特雷内导演的《调音师》曾荣获2011年卢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同时也被观众称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绝不可谓空穴来风,短片通过讲述男主角作为一个在钢琴演奏道路上失意的天才,后成为调音师,发现以盲人的身份更能亲近顾客,获得更多,却意外卷入一桩谋杀案的故事。
一、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调音师》的主要人物毫无疑问是男主角——一个天才却看似不够天才的钢琴师。
在故事的开头,便讲述了他参加钢琴比赛,可他会成功吗?短片通过种种细节刻画预示了答案的否定。
“去年,我被看作是天才。
我自己也认为我前途无量”“15年来的努力,只为了一个目标”简短的话语,配合他始终颤抖的手擦拭着琴键,以及之后特写镜头的满头大汗,不难看出他的心态不够好,他把这一切都看得太重。
在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许多大事,也许大到能左右人生的走向,可是更多时候,决定人生走向的不一定是外在表现,而是自己的心态,如果不摆正心态,有可能会毁了一生。
在餐厅里戴着一副墨镜,从容地与上司在对话,对于上司给自己看的照片仿佛视而不见,男主角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真正的盲人调音师了。
他得意地侃侃而谈作为盲人调音师的好处,讲泰姬陵得以造成的故事告诉上司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了显示他的成功,故意抱怨服务员少给一张钱,来刁难服务员。
导演把一个失意后又重新焕发生机,得意洋洋的调音师塑造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同时也为之后发生的一切作了铺垫。
由于比赛的受挫,调音师不再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感兴趣,他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蹶不振,借调音师的职业,装成盲人博取他人的同情,成了一个偷窥顾客隐私的偷窥狂,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
同时,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当调琴师进入老妇人的房门时,随着关闭房门时的短暂定格镜头,短片进入高潮。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8ec5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1.png)
微电影《调音师》人物分析
《调音师》是一部充满感动的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调音师完成自己责任的故事,让我们领略到了调音师艰苦工作的可贵和重要性。
在这部电影里,有几个角色的表现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
首先是调音师,他就是电影的主要人物,他充满激情,做任何工作都执着地去完成。
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回报,但他从不放弃,不计报酬尽心尽责完成作品。
虽然他处处受到压力,但他仍然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热情,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另一个人物就是作曲家,他才艺非凡,无时无刻不想着创作出自己的音乐。
他以不懈的努力改进作品,不断完善创作技巧,为影片谱写出完美的配乐,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此外,有一位编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配乐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他就坚持完成影片编辑的工作,选取准确的镜头,贴片,剪辑,拼接,完成影片的梗概,使得影片使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三个人物自身就是很完整的角色,而这三者更是共同讲述这部电影的背景,调音师、作曲家与编辑,三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了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从整部电影中可以看出,建立团队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一个小的团队,也要做出优秀的成果。
三者相辅相成,携手一起完成一部优秀的影片,这就是伟大的团队合作的力量。
《调音师》正是以这样的故事和人物,把团队精神展示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支小小的电影制作团队可以能做出多好的成果。
总之,《调音师》让我们看到了调音师热情、作曲家创作力和编辑精湛的技术能力,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放弃,勇于创新,保持对知识和创新的渴望,保持对工作成果的责任感。
这也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警示和励志。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定稿版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d863d0cc22bcd126ff0c94.png)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假装失去,不会让你变得坚强你知道泰姬陵为什么那么美吗?皇帝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妃子,他找来全国最好的建筑师,问他:你结婚了吗?结了陛下。
很好,你爱你的妻子吗?陛下,我爱她。
她是我的一切,我的命。
很好,那我就把她处死,这样你就知道我有多痛苦,就能为我妻子建立起最壮丽的陵墓。
人们认为失去会让人更敏感。
这位在钢琴家道路上失败的男子,因此装成盲人,开始走家走户为钢琴调音。
大家都把他当成盲人,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这部电影有屏息的张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那个泰姬陵的故事是真的,那我以后再看见泰姬陵,我将不止感受到爱情的伤痛,我还会感受到那位无辜失去妻子的建筑师的仇恨和愤懑。
他必须足够坚强,才能够面对爱妻被人处死的打击,才能义无反顾建起泰姬陵。
除却爱情,他必然怀满撕心裂肺的仇恨和悲怆。
因为调音师并没有真正的失去视力。
他希望获得的是照顾,而建筑师除却悲痛、仇恨、愤懑和名声之外,一无所有调音师死之谜调音师肯定是被杀死了(因为开头字幕出来的声音)他相信自己的演技完美无瑕,那是因为之前他并没遇到真正要挑战他演技的人。
跳舞的少女也许本身就是个暴露狂,餐厅的服务员(钱是对的,调音师故意找茬)对于调音师到底是不是个盲人并不感兴趣,因为这跟他没有利益冲突。
主人公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去学怎么做一个盲人,他的演技应付之前的角色都是绰绰有余了,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调音师到底犯了几个错误让女主人从刚开始有保留的信任到怀疑再到最后的识破?总共有五个失误(以下是按照失误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的):1.调音师最后一下按门铃的时候女主人很可能在门后看着,而他按门铃的动作很迅速,如果是盲人应该是摸索着去按的2.调音师踩到油漆摔倒的同时看到了尸体,(地上的是油漆,是女主人为了掩盖血腥味故意泼在地上的,女主人家确实在装修,8分16秒门的左边有梯子和一些工具,门的右边有油漆桶)他看到了尸体以后表现出了惊慌这引起了女主人的怀疑。
调音的钢琴师——评微电影《调音师》
![调音的钢琴师——评微电影《调音师》](https://img.taocdn.com/s3/m/10b88cc6a1c7aa00b52acbd4.png)
去,主人公开始讲述自己的过去,悬疑过后理想的失意伴着大提 琴的配乐慢慢压抑而来;本片中多次出现以标准镜头和长焦端镜 头为主的动作镜头,动作镜头主要表现人物的表情、对话、反 映。较多的动作镜头会让影片更具真实性并呈现出纪实风格。阿 德里安在上台时的俯瞰标准镜头在视野中只有主人公和钢琴,周 边空旷的黄色地板使得整个画面中男主角有种被包围的压抑感, 唯一陪伴的也只有那架钢琴,接下来的脸部近景也暴露了他的心 情,而琴键的特写和不和谐的音节很直接的让我们得出了结果: 比赛失败。在下一个镜别中男主角的安静与鱼缸中鱼的急促形成 对比,这里的对比与现状让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鱼是阿德里安心 理活动的代指,而这一景别中女友的离开则是带着另一个使命, 引出一道有转折作用的关门声,既是关门声也是扣合了老板出现 时开门的声音,但也同时是电影的答案所在,解释男主人公的命 运,这里是第二个音阶,但是在下一个语境闪回时并没有之前的 音阶出现作为分割,这使人们的节拍同时一空,也彰显出中间那 一声转折音阶的独特,这一节点内,阿德里安在讲述泰姬陵故事 时,摄像师使用了一个微小的镜头推进细节,使得主人公的形象 瞬间变得突出,同时也与主人公的声音一起将人物细微的心理变 化表现了出来。之后在于老板的谈话后,他通过买单的过程来表 现自己的演技,这里镜头切换到了室外的街道上,阿德里安一边 行走,一边微笑,表情与欢愉中的语调相互扣合,导演这种错位 的表现在突出了前面的转折音阶后变化了转折的方式,不再是干 脆利落的关门声和扣动扳机声而是渐变到了与现实的接轨,这 时,路口的红灯和黄灯在《A Chloris》的音乐中闪烁,让人们 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危险,仿佛在警示阿德里安,但又被随后的 调侃和音乐学院学生的轻吻盖过,于是主人公开始了最后一程r 在老太太家中的镜头中拍摄者使用了一个“移”镜头,依次是钢 琴、阿德里安、射钉枪、老太太、台灯、镜中全景,一个镜头将 屋里即将发生的一切都表现了出来,然后,画面变成了黑幕,但 是此时的音乐却让人开始心跳,尤其是在音乐的结尾处那带有激 动的起伏感让人们心中绷着的弦顿时绷得更紧。 本片中舒曼的《诗人之恋之十:我听见有人在唱》贯穿始 终,这首作于1840年的g小调,取义于海涅诗集《歌集》中的 《抒情节奏曲》,是~首回忆失去的爱情的歌曲。细腻的gd,调 让人感觉那浓烈的悲伤已经渐渐淡去,仿佛淬火后的余温,此曲 从诞生以来就以其珠玉般的温润在整部音乐集中备受瞩目。钢琴 的前奏在影响阿德里安的心情,也在影响观众的心情,那声音中 混杂着向往与疼痛,带着观众的心沿着歌声走下去。在结尾部 分,阿德里安在女主入站在其背后时弹起了这首曲子,阿德里安 在这种情况下回忆起自己的过去,现实让他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 己此时对人生的不满,这加速了他生命的终结。 小结 调音师,钢琴的医生,可是当音乐成为肮脏欲望的平台, 音乐也会反击,片中当爱情与事业的符号性终结音响起,那么一 个没有理想没有爱的人结局就是恶劣人性的引火自焚,人生的终
《调音师》观后感
![《调音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2200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f.png)
《调音师》观后感《调音师》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短片,虽然仅有十几分钟,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围绕一位钢琴家展开,他在一次钢琴比赛中失利,为了逃避失败带来的嘲笑,他伪装成盲人,成为一名“调音师”。
通过失明的身份,他博取了人们更多的同情。
然而,他的伪装却让他看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逐渐地,他沉迷于这种优越感中……当他再次来到一户人家调音时,意外地置身于一场凶杀案现场,尽管凶手识破了他的伪装,但他仍继续伪装下去,直到凶手用枪指着他的头……影片以盲人调音师为线索,开篇运用特写镜头和顶光色调营造出严肃的氛围,给人留下了悬念,也暗示了主角的命运。
而影片以钢琴乐开头,又以钢琴乐结尾,这两次钢琴声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前者是主角尚未戴上“面具”时的状态,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挣扎;后者则是主角与“面具”融为一体,无法自拔,对生存心怀侥幸和得意,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影片的后续发展中,主角向老板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他认为只有放弃最珍贵的东西,才能获得最好的东西。
这表明他享受盲人的感觉,甚至沉迷其中,这也为下文他执意要到女主人家中调音埋下了伏笔。
在餐厅的情节中,服务员对主角的态度与后来他在马路上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暗示。
主角以盲人身份为借口与服务员争执,声称“你不要欺负一个盲人”,而在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时,他却以正常人的身份展现出善良和热心。
这暗示了无论他如何伪装,总会有破绽暴露的一天,这也直接导致了女主人识破他并指向枪口的结局……影片的结尾,女主人识破了主角的伪装,而主角仍然难以脱下面具,他的心理不断祈祷,始终将自己定位为盲人,但他始终没有脱去伪装并奋起反抗,直到女主人用枪指着他,此时,钢琴声响起,琴声停止后,也预示着主角生命的终结……主角在影片中不断伪装自己,即使在知道自己可能已经被识破的最后一刻,他仍然不愿脱去伪装,盲人的面具始终无法摘下,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每个人在失败后都会将内心深处的一面隐藏起来,但如果沉迷其中,就会失去真实的自我,也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调音师 微电影
![调音师 微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1e58bf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d.png)
调音师微电影1. 简介《调音师》是一部微电影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
作为调音师,主人公通过调整声音的细微差别,让观众们更好地体验音乐。
这部微电影将带领观众们走进调音师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热情与才华。
2. 故事梗概主人公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调音师,他对音乐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独到的见解。
故事开始,主人公被雇佣去调音一部正在制作中的音乐微电影。
他通过调整音乐的节奏、音量、和声和音色等细节,将原本平淡的音乐变得更加动听。
他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做音频处理,更是在动态和节奏的掌控中呈现出音乐的灵魂。
在软件的操作界面中,主人公犹如一个合成音乐的大师,将音乐素材重新组合、调音,赋予其新的生命。
随着微电影的制作进展,主人公与导演、音乐制作人之间的合作变得紧密而有趣。
他们一起讨论和争论,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音乐氛围醇厚的微电影。
主人公通过音频处理软件的技术手段,完成了声音的修复、混音、去噪等工作。
在电影的高潮时刻,主人公与导演一起参与了音乐的创作和制作过程。
他们亲自录制了一些乐器的声音,并将其与已有的音乐素材进行拼贴,使整个音乐更加动感和有力。
主人公展示了自己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创新的调音技巧,让观众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 当前调音师职业的现状随着音乐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调音师这个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视。
在音乐制作中,调音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调整声音的细微差别,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无论是录音室的音频处理,还是现场音乐表演的声音平衡,调音师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调音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首先,他们需要对音乐理论、乐器演奏和音频处理技术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他们需要具备耳朵细腻的能力,可以听出音乐中的细微差别,并对其进行调整。
此外,他们还需要熟悉各种音频处理软件和设备,能够熟练操作和调试。
调音师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音乐制作公司、录音室、电影制作公司等都需要专业的调音师来提升作品的质量。
影评《调音师》
![影评《调音师》](https://img.taocdn.com/s3/m/828afb7d9e31433238689382.png)
调琴弦数调,论世间百态——浅评短片《调音师》的主题与技法看完影片,内心有点波动,短短的十多分钟的片子,带给人很大的思考,很多的震撼。
《调音师》给观众带来的主题思想的深蕴,艺术技法的巧妙运用都是我想要思索的。
一、深思的主题思想。
《调音师》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调音师的故事,而是透过这个调音师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体悟人的内心,感悟社会众生的生活百态。
他不单单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透过故事把血淋淋的人间搬到舞台,你会发现在你都不得不承认他或者她的身上就是在演绎你的状态,带有你的影子。
影片在我看来是讲述男主角因为决定人生的比赛失败,为了能够让自己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需要选择自己的方式去生存,装作盲人不再追求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他认为通过这个可以从看到别人的诸多不幸与不雅换取更多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和更多的快乐,无论说是暂时的快感还是生存所需要的利益,这都是如此,调音师的人生一步步的毁灭,调戏服务员,窥视少女,调戏老年人,这样人生一步步的扭曲,他调了再多的钢琴,也调不了自己的人性了。
二、精湛的艺术技法。
(一)巧妙的音乐运用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结局安排在开头,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响起了钢琴声,营造一种诡异的氛围。
当男主角备战这的音乐,结果却在决定人生成败的大赛中失利,仅仅弹奏出一个音符。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音乐牵连着男主角的人生,他慢慢的开始自己偷窥的生涯,一边注视着只穿内衣翩翩起舞的少女,一边弹奏着钢琴曲,内心的激情已将在骚动着他,他似乎享受着这种偷窥的快感,纵情于这窥窃别人隐私满足自己利益的眉飞色舞和内心的扭曲。
后来在女主人家中被气枪指着,却依旧坚持着弹奏这个曲子,与画面完全不协调,也象征着他扭曲的人生。
(二)大量的特写镜头影评《调音师》就这样导演安排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大量的特写也就促使这个仅仅只有十多分钟的影片中的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清晰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无论是在男主角参加比赛的紧张,还是在观看少女的激情,还是在被气枪指着的故作冷静都能把这个一个扮演不真实自己的角色呈现于观众。
微电影《调音师》艺术手法浅析[权威资料]
![微电影《调音师》艺术手法浅析[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6681d65bed5b9f3f90f1cd2.png)
微电影《调音师》艺术手法浅析[权威资料] 微电影《调音师》艺术手法浅析摘要:主人公参加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却因为自己的发挥失常功败垂成,不再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感兴趣,他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蹶不振,后在朋友帮助下进入一家乐器行当钢琴调音师,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盲人,他利用这种挖掘他人痛苦的方式来实现自己久违的快乐,就如同那个泰姬陵的故事一样。
但是当他去某位顾客家中调琴时,碰巧遇到了凶杀案,他的“盲人”身份被识破,性命则是未知数。
关键词:调音师艺术手法蒙太奇本片的镜头语言十分犀利,同期声的配合也十分巧妙,主人公走上演出台,整个演出场回荡着他的脚步声,镜头切换,以一个俯拍的视角望向演出台,台下有四盏台灯,灯下坐着斯文看不见身影的评委,台灯投射出惨淡的、令人恐怖的白光,圆珠笔滚动欧尼,弹簧发出轻微是摩擦声,这幕严肃、冰冷的比赛现场,给观众不仅仅是比赛的紧张气氛,更给观众的是一种冷漠、无情的空荡的社会情感。
当主人坐着钢琴前,导演用了一个特写在钢琴键盘上,键盘上是主人公紧张发抖的手,配上主人公心跳过快的“砰砰”的同期声,接着又是一个特写对准了主人公,他的脸上挂满了汗珠,当第一个音符跳出来后,场景变换。
主人公躺在大床上,他是头枕着印有钢琴键盘的枕头上,双眼目光呆滞,他辗转翻向另一侧;床头柜上放着镇定剂,闹钟指针指向六点,一条小金鱼在小型鱼缸中游来游去,镜头里的主人公脸色挂着一种淡漠的表情。
这一系列的画面,给观众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失败者内心崩塌的世界。
他的女友在他背后急匆匆走过,空荡、没有生机的小家只有重重的脚步声回荡,画面闪回。
这一系列画面给观众的是一个死亡的主人公。
没错,那个失落的主人公死了,一个新的主人公勉强的“活”了下来,成为一个钢琴调音师。
在茶餐厅,一切都是温柔祥和,四周坐满了小声交谈的绅士和女士,意大利热巧克力从壶中缓缓流出来,两个干净的碟子被服务生粗暴的放在桌子上,主人公用不温不火的语气说到:“瞧瞧这个服务生,多可爱啊”。
微电影调音师影片分析
![微电影调音师影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5ce1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a.png)
微电影调音师影片分析微电影是指以短片形式展现的电影作品,其时长一般在数分钟至二十分钟之间。
调音师在微电影制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对音频的处理和调整,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本文将对微电影调音师在影片制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首先,调音师在微电影播放过程中负责音频的处理和调整。
音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感受和理解。
调音师通过对影片中的对话、音效和配乐等元素进行剪辑、混音和编排,使得音频的整体效果更加清晰、自然和动听。
例如,在微电影中,人物对话的清晰度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调音师通过合理调整音量和音质,使得对话声音能够清晰地传达给观众,避免了因音频质量问题造成的信息传递错误。
此外,调音师还通过处理音效和配乐,为影片增添各种氛围和情绪。
通过调音师的处理,微电影中的音效能够更加真实,配乐能够更好地配合情节,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去。
其次,调音师在微电影中通过音频的处理来传达影片的主题和情绪。
音频具有情感共鸣的特点,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绪上的波动。
调音师通过音频的调整,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在微电影中,如果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一种紧张和恐惧的氛围,调音师可以通过增加音效的音量和频率、调整配乐的和弦和节奏来增强观众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此外,在微电影中,调音师还可以通过音频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人物感到悲伤和孤独时,调音师可以降低配乐的音量和节奏,增加环境音效的混音,加入柔和的音效元素,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最后,调音师在微电影中通过音频的处理来强调影片的关键场景和情节。
通过对音频进行剪辑和调整,调音师能够使得影片中更加紧张、精彩的场景得到强调。
例如,在微电影中,当出现一场追逐戏或者激烈的打斗场面时,调音师可以通过增加音效元素的音量和频率、调整配乐的节奏和和弦,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投入到场景中去,从而增加观看的紧张感和刺激感。
印度电影《调音师》中“盲”的隐喻叙事解码
![印度电影《调音师》中“盲”的隐喻叙事解码](https://img.taocdn.com/s3/m/b4ad6f7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6.png)
电影批评F F MC R m Q S M印度电影《调音师》中“盲”的隐喻叙事解码®李明娟徐玉梅印度电影《调音师》于2019年4月3日在国内上映以来,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调音师》讲述的是穷困潦倒的钢琴师阿卡什为了凑足20万卢比去伦敦参加比赛,通过假扮盲人来获得尊重与机会。
岂料这种行为 给他带来的是危机四伏的困境,甚至生命的危险。
这部 电影因循了同名法国微电影的核心创意点------桩被无意撞见的谋杀案。
这种互文性,引发了观众对作品和 先在作品之间关系的解读兴趣。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文艺观念,互文性强调在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挖掘作品的意义。
如果说微电 影《调音师》只是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电影《调音师》则是在此基础上挖掘了人性的种种可能。
“盲”作 为电影中的疾病意向,具有强烈的隐喻性,也是文本的叙事线索,是创作者表达意义的载体。
正如苏珊•桑塔 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所说:“任何一种病因不明、医治 无效的重疾,都充斥着意义。
” M 《调音师》以“盲”作为引发叙事的关键点和探索人性的手段,挖掘电影文 本的内在深度,思考叙事主体的叙事动机,引领观众关注叙事表层背后的深层社会心理。
一、一条危机四伏的个体求生路《调音师》的故事设置悬念层层,险象环生。
整个影片最和谐的场景是在一开始的部分。
在阿 卡什的钢琴弹奏声中,灵活的猫爬上楼梯。
阿卡什与猫呈现出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
窗外的光影打在他的脸 上,阿卡什显得安静祥和。
戴着墨镜的阿卡什拿着盲杖 下楼,与楼下小男孩周旋、去理发店刮胡子、在乐器行谈论关于去伦敦参加比赛的理想、到餐厅吃饭也不忘 模拟弹琴动作。
行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力量,人只有行动才能向他人展示自己是谁。
表面看上去,阿卡什是一个主动的行 动者。
在现代汉语中,行动有三层含义:行走,走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行为,举动严阿卡 什这种追求自我的行为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与欺骗性。
如 果将“装瞎”这一行为从整个电影故事中分解出来,我 们会发现创作者对于阿卡什所赋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