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感官帮助我》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感官帮助我》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感官帮助我》教学设计课题:《感官帮助我》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冀人版(2024)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学特点本节课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感官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强调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感官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地位本节课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助手》中的重要内容,承上启下,在学生认识了感觉器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感官如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课文为后续学习科学观察方法和培养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1. 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感官去探索和发现。

但他们对感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感官去获取信息。

2.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互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2. 强调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活动,感受感官的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联系生活实际,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感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知道感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通过感官获得的信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科学》教学反思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科学》教学反思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科学》教学反思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科学》是冀人版(2024)新教材的课文内容,旨在通过有趣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材内容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做科学》通常会按照主题划分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每个课时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活动指导。

2. 内容编排: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涵盖自然现象、物理原理、生物特性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 教学方法: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知识掌握评价,还注重学生参与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和创新。

学生情况:1. 学生年龄:一年级学生通常年龄在6-7岁之间,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2. 学习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进行学习。

3. 学习需求: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接触科学,逐步培养科学兴趣和基本的科学素养。

4. 教学适应性:教材设计需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提供适宜的难度和丰富的互动环节,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做科学》教材通过观察蜗牛和做科学游戏,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一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成功之处1、激发兴趣,引导参与(1)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科学家做实验的视频,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们纷纷表示想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观察蜗牛和做科学游戏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教材分析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一年级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科学素养,寻求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主要以“特征与性质”这一统一概念统整学科间知识体系,整体上从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开始,第一课“走近科学”首先展示给学生包括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科学和技术世界的概况,第二课“为的感官”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身体的感官观察世界,“放大镜”一课则引导学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物体等,结尾“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进行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

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使他们通过自己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调动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科学理论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一)我们爱科学1.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能说出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作用。

3.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植物1.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特征。

3.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三)动物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感知环境。

(四)物体1.能说出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3.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走近科学【教学目标】1.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2.提出关于科学兴趣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培养提问题的意识2.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2.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3.雨是怎样形成的?4.气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5.火车怎样跑的更快?二、达标检测1.向两片纸中间吹起会发生什么现象?2.纸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3.科学课是什么?4.你喜欢科学吗?5.通过牛顿的故事,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我的感官【教学目标】1.了解眼、耳、鼻、舌的作用。

2.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准确描述观察的结果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2.耳朵能够帮助我们什么?3.鼻子能够帮助我们什么?4.舌头有什么作用?5.皮肤有什么作用?二、达标检测1.感官器官有哪些?2.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3.为什么要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4.未知的物体为什么不要随便闻或尝?5.利用感官器官观察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后记】放大镜【教学目标】1.说出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用途。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2.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物体【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什么物体?2.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小花吗?3.生活中,当我们想看清更小的物体时,我们应该怎么办?4.放大镜有什么作用?5.你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细微的东西?二、达标检测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报纸的字有什么变化?2.总结放大镜的特点。

3.简述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4.使用放大镜有哪些注意事项?5.你最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为什么?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探究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2024年(新)冀人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新)冀人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XX小学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2024年新冀人版)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通常在15-20分钟左右。

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在讲解新知识的前半段时间能够认真听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注意力会逐渐分散。

他们对直观、生动、色彩鲜艳的事物更感兴趣,如精美的图片、有趣的动画等,这些都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他们对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但容易受到挫折的影响。

当取得进步时,他们会表现得非常高兴和自信;而遇到困难时,可能会产生沮丧情绪。

他们喜欢被表扬和鼓励,积极的评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他们也开始形成对自然世界和科学的初步认识和价值观。

一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学习习惯与自我管理能力、个体差异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和探究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一年级新教材围绕"结构与功能 "等跨学科概念,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整课标中的6个学科核心概念,10个学习内容、13个内容要求(知识点)包括三个单元和科技擂台——生涯链接、整理收纳大比拼, 共11个课题。

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本单元以探究实践为主线,围绕走进科学这一主题,按照科学探究和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思路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指导学生体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观察、得出结论、交流分享等科学探究过程;二是通过制作、展示等方式,指导学生体验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模型建构、模型理解、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树立实事求是、合作分享的态度责任。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设计、制作、交流、评价” 等环节; 渗透科学课具有开放性,很多 内容是需要课内外结合。
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是否给学生解释说明科学课学习的内容 包括四个方面?
2 学生提问纸片向中间靠拢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解释?
3 折纸飞机在什么时间完成? 4 ……?
教学建议(1)
12 给物体分类
通过给物体分类,培养学生利用感官观 察物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研究物体的兴趣; 养成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的 科学态度。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本课以分类为主线,安排教材内容。
认识物体
情境与问题 探究与发现 拓展与应用
明确与性质
10.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17.4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7.3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 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知道植物是生物。
保护感觉器官的健康教育
3 放大镜
1)引领学生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方法; 2)初步感受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可以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3)“应用与拓展”环节,通过自制放大镜,加 深学生对放大镜的理解。
这是一个讨论活动,目 的是进一步了解放大镜 的用途。
这是一个制作放大镜的活 动,目的是培养了学生动 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 兴趣,体现科学与技术、 工程的整合。
该课通过对小狗、小猫、螃蟹三种动物 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的需要食物 、能运动、会呼吸等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分析归纳能力。
可能遇到的问题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教材分析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一年级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科学素养,寻求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主要以“特征与性质”这一统一概念统整学科间知识体系,整体上从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开始,第一课“走近科学”首先展示给学生包括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科学和技术世界的概况,第二课“为的感官”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身体的感官观察世界,“放大镜”一课则引导学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物体等,结尾“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进行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

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使他们通过自己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调动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科学理论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一)我们爱科学1.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能说出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作用。

3.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植物1.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特征。

3.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三)动物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感知环境。

(四)物体1.能说出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3.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四、教学措施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使待进生很快尝到成功的甜头。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 学科学》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 学科学》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 学科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学科学》是冀人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开篇内容,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程的起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它开启了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二)教材内容教材主要围绕“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怎样学科学”等方面展开。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科学现象和实例,如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四季变化、简单的物理现象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去探索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例如,教材中可能会有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活动,让学生记录植物的变化,从而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选取的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注重探究强调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方法。

3. 图文并茂配有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说明,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周围的世界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感知。

他们可能知道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太阳升起落下、天气变化等,但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不清楚。

(二)认知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善于观察具体的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体验和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科学概念时,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新教材】冀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教材】冀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教材内容分析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一年级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科学素养,寻求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主要以“特征与性质”这一统一概念统整学科间知识体系,整体上从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开始,第一课“走近科学”首先展示给学生包括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科学和技术世界的概况,第二课“为的感官”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身体的感官观察世界,“放大镜”一课则引导学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物体等,结尾“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进行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

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使他们通过自己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调动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科学理论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期教学目标(一)我们爱科学1.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能说出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作用。

3.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植物1.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特征。

3.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三)动物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感知环境。

(四)物体1.能说出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了兴趣。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活动,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和内容,如植物、动物、我们的身体、身边的材料等。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观察能力、提问能力、思考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器官的功能。

认识身边常见的材料,知道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2.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能够提出简单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3. 科学态度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观察和探索。

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尊重他人的观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尝试和创新。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不过于复杂。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故事、活动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8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8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8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8 认识物体》是冀人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一)教材地位本课时在科学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的地位。

它是学生接触科学观察和分类方法的开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二)教材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物体,如积木、球、铅笔、杯子等,并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特征。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活动,如分类游戏、观察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选取的物体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且熟悉的,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认同感。

2. 注重观察强调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来认识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物示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3. 启发思维通过分类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进行分类和归纳。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物体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物体的特征和性质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系统的观察和分类方法。

(二)认知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善于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具体的操作来学习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欲望,喜欢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教育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学习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提出问题,并且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因此,一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必须要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段,并且必须要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对一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评估。

其次,我们将讨论教材中使用的教学方法。

最后,我们将讨论教材的可持续发展性。

教材内容评估一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内容包括了动植物、食物链、身体结构和机器等多个领域。

这些内容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因为这些内容与他们生活的经验和观察息息相关。

例如,教材通过展示不同的食物链,让学生了解食物在生物链中的位置和依赖关系,并且帮助他们认识到食物的重要性和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根据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进行分类,并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描述事物的特征。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教材采用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观察和实地调查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探索环境、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例如,教材通过实验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动植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了解身边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并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探索彼此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可持续发展性教材提供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例如,教材中通过介绍自然界中生物的依存关系、能源的保存和再利用以及包装的设计和生命长度等问题,向学生传递了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倡导绿色生活的理念。

此外,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环保实践,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保护植物等,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环境着手,为可持续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论总的来说,一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既内容丰富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做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做科学》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第三课。

这一课则是在学生对科学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观察小动物,通过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进行观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二是做科学游戏“吹乒乓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空气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趣味性强,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初步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知道空气是存在的且具有力量。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经历观察蜗牛和做科学游戏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空气的力量,感受科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科学描述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在游戏中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小动物,对科学实验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科学课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科学课上要观察、思考和实验,但对于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探究还不太清楚。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课题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课程内容,例如“认识身边的植物”(这里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单元选取合适课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身边植物的名称,像校园里的杨树、家里养的绿萝等。

了解这些植物的基本特征,比如绿萝是绿色的,叶子是心形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植物的不同之处,像杨树很高,绿萝比较矮小。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简单描述所看到的植物。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植物的喜爱之情,让他们觉得植物是很有趣的东西。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想要去了解更多植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记住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记住一些比较复杂的植物名字和特征是不容易的,比如要区分杨树和柳树的叶子形状。

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植物,从植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植物的特征。

一年级的孩子词汇量有限,可能描述得不够准确,比如可能只会说“叶子大大的”,而不能说出更具体的像“叶子是椭圆形的,很大”。

如何让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有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的理解,例如植物是有生命的。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可以带一些植物到课堂上,像绿萝盆栽、杨树的树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让学生直接观察。

这样他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植物的样子,摸一摸叶子的质地,闻一闻植物的气味等。

2. 游戏教学法玩植物名称猜猜看的游戏。

老师先描述一种植物的特征,比如“这种植物的叶子是长长的,像针一样,而且是绿色的,经常长在山上”,让学生猜是什么植物(答案是松树)。

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问答教学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例如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家里养的绿色植物叫什么名字呀?”然后请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进行引导和补充。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爱科学 1 走进科学》_0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爱科学 1 走进科学》_0

《走近科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这节课与前面的《冷水和热水》及后面的《保温与散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

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充分认识到,科学课教学不只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更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方便。

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

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欲望。

三、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

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思路1.教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沿着热传递的主线,设计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加之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让学生亲历科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多维度,课堂教学高效能。

3.加强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习惯培养。

自主选材、各尽所能、满足喜好、团结协作。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2.过程与方法:能设计实验解决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走进科学》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走进科学》

走近科学教案科学知识: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科学探究:1、能提出关于科学兴趣的问题2、能对吹纸片的结果进行假设3、能对语言进行描述的结果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提问的意识,训练提问的方法难点能对语言进行描述的结果教学准备:课件,纸条,彩纸两张,剪刀一把,直尺一把教学过程:一、老师讲述苹果落下的故事。

教师:我们要向牛顿那样,不明白的事物要问为什么,然后探究事物的真相,这就是科学。

我们就一起走近科学。

(板书:走近科学)二、学习新课1、通过观察身边事物,会提科学问题。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花,雨,气球,火车图片)教师:小朋友们,看到这几幅图片,你能像牛顿那样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交流你的想法)学生:教师:孩子们提的问题非常棒,那么这些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着解答呢学生:教师:孩子们回答的真棒,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那么他们回答的到底对不对呢,今后我们会逐步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会思考并提出为什么,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老师不用给出正确答案。

2、体验科学探究实验,深入了解科学。

师:孩子们,我们除了会问为什么,还要会通过实验探究一些科学道理。

下边我们就做一个小实验吧~(课件展示吹纸片图,老师强调方法)实验: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猜测)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两张纸条,比较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纸片不是分开而是靠拢,(鼓励学生提问)(评: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激发孩子的探究意识,使孩子明白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动手操作:折纸飞机师:实际上两张纸片为什么向中间靠拢,是与大气,也就是空气的流动有关。

那么谁还与空气有关呢。

(出示飞机图片)那么下边我们就折一只纸飞机吧(老师课件展示折纸飞机的方法步骤,并且边演示边折)设计意图:通过折纸飞机,让给孩子们明白耳穴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爱科学。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4 感官帮助我》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4 感官帮助我》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4 感官帮助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4 感官帮助我》是冀人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关于感觉器官应用的重要一课。

它承接了前一课对感觉器官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探讨感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感知世界以及解决问题。

(一)教材地位本课时在科学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过渡和应用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感觉器官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培养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它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是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关键环节。

(二)教材内容教材主要围绕感官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展开,包括观察物体、辨别环境、感受生活等方面。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眼睛能看物体的特征,耳朵能听声音,鼻子能闻气味,舌头能尝味道,皮肤能感受触觉等。

同时,强调了感官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我们的感官。

(三)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现象,如看风景、听音乐、闻花香、尝美食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实践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游戏体验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感官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启发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感官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五种感觉器官的名称和基本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感官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综合运用感官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二)认知能力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善于通过直观的体验来学习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参与意识,喜欢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他们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来积极参与学习。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科学》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科学》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科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感官》《观察身边的物体》《给物体分类》三课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1.《认识自己的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认识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感官,了解它们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2.《观察身边的物体》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观察身边的各种物体,描述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给物体分类》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做科学”为主题,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探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给物体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自己的感官,了解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的作用。

(2)学会运用感官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物体的特征。

(3)了解物体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学会给物体分类,能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在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科学态度目标(1)对科学探究充满兴趣,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2)在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1.认识自己的感官,了解它们的作用。

2.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体,描述物体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个讨论活动,目 的是进一步了解放大镜 的用途。
这是一个制作放大镜的活 动,目的是培养了学生动 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 兴趣,体现科学与技术、 工程的整合。
本课以放大镜为线索来设计教材内容。
放大镜
情境与问题 探究与发现
提出问题
使用方法 用途
方法 观察 交流
应用与拓展
任务 方法 制作
教学建议
第1单元 我们爱科学
小学《科学》: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以活动体验为手段; 以形成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为目的。
主要科学概念(与科学课程标准对应)
10.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17.4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1 走进科学
目的:了解科学课的内涵及外延。
科学课研究的内容 科学课研究的方法 科学课研究的过程
“小学科学课的内涵及外延”
研究的对象
走进科学 (学什么)
体验科学探究 (怎样学)
体验工程技术 (真有趣)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工程与技术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搜集证据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技术设计 工程实践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知道植物 是生物。
4 身边的植物
1)观察周围的植物; 2)认识到身边有许多植物, 3)体会自然界中的植物的多样性。
身边的植物
提出问题 制订计划 观察记录 得出结论 交流评价
可能遇到的问题
怎样安排寻找植物的活动? 校园里没有教材中的植物? 植物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1.1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粗糙程度、形 状等特征。
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8.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 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 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使用放大镜”教学过程:
问题 方法 观察
交流
评价
“制作放大镜”教学过程:
任务 方法 制作
交流
改进
评价
第2单元 植物
1)知道植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认识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植物的特点; 3)培养自主学习观察植物的能力; 4)爱护植物,激发探究植物的兴趣;
主要科学概念
7.3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 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 存在个体差异。
情境与问题 创设情境 (感官是什么) 形成问题
观察橘子 探究与现象
(感官的作用)
观察游戏
拓展与应用
(保护感官)
保护眼睛 保护耳朵
掌握方法 观察橘子 交流汇报 得出结果
活动任务 活动方法 活动过程 得出结果 交流评价
感官是什么? 引领学生提出该课探究的 问题?
任务
设计
引导学生分别用眼、鼻、舌、手 等感官观察橘子
2 学生提问纸片向中间靠拢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解释?
3 折纸飞机在什么时间完成? 4 ……?
教学建议(1)
利用图片录像等资料,指导学生了解 科学课研究的内容。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 探究的基本环节。
让学生亲历工程技术的过程,体验工 程技术的基本环节,体会到科学课是非 常有趣的。
教学建议(2)
吹纸片教学过程:
问题 猜想 实验
结论
交流
评价
纸飞机教学过程:
任务 方法 制作
交流
改进
评价
教学资源1
2 我的感官
通过“观察橘子”和“盒子里有什么” 等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感觉器官来认识 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
培养学生利用感官观察事物能力。
本课以我的感官为线索来设计教材内容
我的感官
教学建议
可以选择当地最典型、最容易找到的植物 进行教学;
用图记录观察的结果,不要求学生画得蒲 公英多么准确、多么漂亮。只要把植物各 个器官的位置画清楚。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知道植物是生物。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 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9.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
5 认识植物
1)引领学生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 认识植物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科学 态度。
5 认识植物
情境与问题
认识 植物
探究与发现 拓展与应用
掌握方法 观察植物 整理信息 得出结论
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1和活动2是什么关系? 怎样设计教学过程? 如何理解“花生”、“国槐”、“葡萄”的特点 ?
教学建议
课前指导学生按组准备观察材料。 根据当地情况,可以用其他植物替代教 材中的观察材料。
6 观察蒲公英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继续训
练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植物方法。 学生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知道蒲 公英有什么特点。
情境与问题
蒲公英 探究与发现
拓展与应用
制定计划 观察特征 绘画记录 表达交流 得出结论
冀人版小学科学 一(上)教材培训
河北人民出版社《科学》编写组
1年级:特征与性质
10.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17.4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7.3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 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 “问题-猜想-实验-结论-交 流”等环节; 体会到科学课是非常有趣的; 渗透探究式学习是科学课学习 的主要方法之一。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设计、制作、交流、评价” 等环节; 渗透科学课具有开放性,很多 内容是需要课内外结合。
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是否给学生解释说明科学课学习的内容 包括四个方面?
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感官观察事物
实施
渗透观察物体一般顺序是:
结论
“一看、二闻、三尝”
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判 断物体 不仅要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还要说出判断的依据? 哪些感官帮了你?
保护感觉器官的健康教育
3 放大镜
1)引领学生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方法; 2)初步感受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可以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3)“应用与拓展”环节,通过自制放大镜,加 深学生对放大镜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