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讽谏”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言文的韵味,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课文讲解,分析课文的重难点,如特殊句式、人物形象等。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道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生对于成语、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有较高的兴趣,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
2.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于长句、难句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3.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可能对人物形象、论证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于忠诚、正直等品德有较高的认同感,但可能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践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道理。
5.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所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内容概括: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分析邹忌是如何运用讽谏的艺术,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弄清全文结构。

2、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教学手段:引导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

2、复述__大意(邹忌比美齐王纳谏皆朝于齐)。

二、课文分析1、从第一自然段知道实际上徐公比邹忌美,那么为什么邹忌的妻、妾、客都说邹忌美呢?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于我也。

2、徐公美于邹忌,那么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与事实不相符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了?被蒙蔽了。

3、从比美这样一件生活小事邹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结论?齐王同邹忌情况一样即: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结论:齐王受蔽更甚。

4、邹忌入朝讽谏齐王,当邹忌说到齐王受蔽时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想指出齐王受蔽这个事实?不是,他是想让齐王纳谏。

5、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劝谏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并收到什么效果?课文第三、四段。

6、邹忌劝谏非常成功,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设喻说理。

7、从文中看,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邹忌:设喻说理,以小见大,以家事喻国事。

齐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虚怀纳谏,从谏如流,勇于改革。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方法,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劝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通过学习这篇__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1、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3、采用设喻说理方法规劝别人)。

四、作业以“朋友,我想对您说”为题运用今天所学说理方法,说服朋友改正缺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设喻和类比推理)和讽谏成功的原因;3、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锁定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的1,教学难点是教学目标的2。

教学方法:情境法、设疑法、探究法、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激情导语,创情境课堂我国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文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第六单元有《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经>两首》这五篇古代诗文,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这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借鉴意义。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1段写邹忌进谏的依据;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成效。

从全文看,第1段的叙事是第2段设喻说理的前提,第2段是设喻说理的本身,第3段则是第2段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三段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首先,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避免了直接批评、触犯龙颜引起的杀身之祸,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易于接受。

他之所以成功,全在于他善用设喻说理的“讽谏”艺术。

其次,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

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听到他们的赞誉后,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说明他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尤其能“暮寝而思之”,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说明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于是入朝见威王”又显现他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之能和安邦治国的深谋远虑。

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鲜明地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

再次,语言简练、生动。

简练: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而用语极为简洁。

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

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作者分享了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完成板书忌齐王妻----------宫妇左右妾----------朝廷之臣客---------四境之内四、关于进谏很多时候,由于一篇《邵公谏厉王止谤》,《邹忌讽齐王纳谏》很自然的成为一篇成功的进谏范本。

臧克家在《纳谏与止谤》一文中对这一点作过精彩的论述。

而在历史上各名家也差不多是众口一辞地肯定了邹忌的讽谏艺术,甚至于拔高了这种艺术。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__,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叙事为主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__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__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__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设计导学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当面,名词作状语)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使……闻)⑤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⑦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⑧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责)(3)翻译下列句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它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婉辞劝说齐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叙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重点:1、文言常识。

2、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难点: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中探究,探究中竞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文学习跨越千古,纵横千里,这不,我们刚刚离开春秋的战场,很快就进入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不听曹刿论战争;我们要陪同邹忌一起去劝谏威王,学学他的劝人方法。

二、我问你答——读通文字(多媒体展示)闯关一:必答-检查预习。

1、赛读。

(能反串得1分,每出现一处读错的地方扣1分)2、释词。

(给对方组出5个你认为能难住对方的词语,1个1分)3、译句。

(老师抽查)4、《战国策》常识知多少?(老师抽查)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未年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其体例为,全书共策,着重记录了。

明确:刘向国别体12 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三、我们探究——读懂文意:(多媒体展示题目)闯关二:(抢答:言之有理就得分,有理有据得2分)201、解释文题: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课文在写法上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你能用“三”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讨论板书)3、分析人物形象:(1)、说说“邹忌”:(多媒体出示:人物参考: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

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

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的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具准备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把握课文的大意;(3)分析课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形象美;(3)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3)领会课文中邹忌讽谏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邹忌讽谏技巧的把握;3. 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交流对邹忌讽谏技巧的认识;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进行角色扮演或写作练习;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 收集有关邹忌和齐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背景的了解;3. 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中纳谏与讽谏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邹忌的讽谏技巧;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美感;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一、教学设计1.预设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2)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说明:预设目标是相对于课堂生成目标而言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预设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教学目标并不矛盾,关键是要给学生预留思维空间。

另外从阅读对话的角度来看,对话要有话题,预设目标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四者对话的共同话题。

)2.设计思路文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好处,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原先该文被编在高中教材中,现教材编者多将它编入初二或初三的语文课本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吧。

学情分析:初二、初三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

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构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研究古代文化打基础。

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如果这一步不首先解决,其他教学目标就难以到达。

课标参照:7~9年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资料。

”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推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潜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盼、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说明:我们认为“文本特点”“学生特征”“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把握这三个基本要素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语文的自身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基本理念。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2、了解讽谏(讽喻)的方法;3、学习对话技巧和详略安排;4、掌握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设计】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一、自学定向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

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

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

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

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

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二、自读查疑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疏通文意;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3、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三、讨论释疑1、齐读段一:比美离题否?有何作用?《古文观止》有评语: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勘察,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评得好。

2、段一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人物间的什么关系)?提示: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板书: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喂怯客→有求:逢迎敷衍3、(齐读段二)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讽谏?4、(齐读段三、四)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确实受了蒙蔽?(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何以见得?)三、延伸迁移(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提示:善揣摩国君的心理。

对于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提示:哪些意见,如何来朝。

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学习本文通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和齐王纳谏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进谏和善于进谏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到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2)理解邹忌讽谏的艺术和齐王纳谏的意义。

2、教学难点(1)体会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说理的方法和类比推理的思维。

(2)引导学生对古代劝谏文化进行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理解文意。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古代大臣进谏的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在古代,大臣向君主进谏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出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2、小组内交流讨论疑难问题,互相答疑解惑。

3、教师抽查学生的翻译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强调。

(四)整体感知1、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和齐王纳谏的结果。

(五)精读课文1、分析邹忌的人物形象(1)邹忌是如何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的?(2)邹忌在与妻、妾、客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3)从邹忌的自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探究邹忌讽谏的艺术(1)邹忌以什么为喻来讽谏齐王?(2)邹忌是如何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的?(3)这种讽谏方式有什么好处?3、分析齐王的人物形象(1)齐王听了邹忌的讽谏后,有怎样的反应?(2)齐王采取了哪些纳谏的措施?(3)从齐王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君主?(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想要给别人提出建议时,应该如何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文本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学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它以人物对话为主,文字较浅显,故事性强,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它的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融文言文基础知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为一体。

文章从主人公邹忌对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与城北徐公比美说起,问妻、问妾、问客,他们都出于私心恭维他,引起了有自知之明的邹忌的思考,自己尚且受到身边人的蒙蔽,何况高高在上、位高权重的国君呢?于是他通过“三比”——妻与宫妇左右之“私”、妾与朝廷之臣之“畏”、客与四境百姓之“有求”,现身说法点醒国君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推行“三赏”政策,刮起举国上下谏言之风,国君也以人为镜得以明得失,先后发生“三变”,最后齐国不战而胜,在政治上使各国臣服。

学习本文,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经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可以自行翻译,故在翻译课文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导演”,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人物对话为主,文字较浅显,故事性强,篇幅短小,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可以自行翻译。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导演”,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因此,我为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朗读通大意—分角色朗读—重点突破—评价人物—简要小结。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2、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进谏的精神;3、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实录】(一)导入激趣:师:我国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有利于行,但这种忠言人们很不喜欢啊!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效果也很好,叫什么?生:“糖衣片”。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文本的深层意义和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智慧和优秀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勇于进谏、敢于直言的品质,以及为国家、集体利益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重点词汇、句式结构和论证方法。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比较,特别是邹忌的智慧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限。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避免表面化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智者的故事或成语,引起学生对古代智慧和文化的兴趣。

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注不懂的词句,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标注的问题,分享对文章的理解。

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形象,探讨他的智慧和策略。

分析齐王的态度变化,理解纳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讨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举例等,并感受其效果。

拓展延伸学生角色扮演,模拟邹忌和齐王的对话,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纳谏的效果。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纳谏的智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堂上完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Zou Ji satirizing Qi Wang Najian" (1)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
广东深圳荔香中学王芳若
教学设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

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

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的
1.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 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1. 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

易读错的字有: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2. 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明确: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

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

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

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

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 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 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 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三时:令初下中赏数月之后下赏期年之后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四、学生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
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

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

朗读时应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心理读出相应的语调。

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简单的课本剧。

为下节课的分角色表演做准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分小组讨论、指导修改剧本
明确:1. 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2. 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3. 语言(学习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

(体会语言)邹忌思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4. 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
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等等。

三、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剧本,上台表演
四、可组织几个学生评委,当场评出表演最优秀的一个小组
五、作业
1. 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 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