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解决的含义 .doc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问题解决-西师大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问题解决-西师大

代数问题练习
01
题目2:一个数的(1/4)加上它的(1/6)等于 7,求这个数。
03
02
题目1: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的5倍少18, 求这个数。
04
代数问题答案
题目1答案:9
05
06
题目2答案:24
几何问题练习与答案
几何问题练习
01
题目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30厘米,长是a厘米,宽是多
少厘米?
02
题目2: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问题解决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技巧
步骤
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 方案、实施解决方案、评估解决 方案。
技巧
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 法、类比法等。
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
01Biblioteka 0203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购物时计算找零、计算家 庭收支、安排日程表等。
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
工作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财务分析、市 场调研等。
02
问题解决策略
代数问题解决策略
代数方程求解
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步 骤,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 元二次方程,并求解。
合实际问题进行案例解析。
函数关系
分析函数关系式的建立,探讨函 数图像的绘制方法,理解函数的
增减性、极值等基本性质。
几何问题案例分析
图形性质
通过实例探讨图形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圆等的基本性质和判定定理。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一、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当代著名数学家P.R.Halmos)。

问题解决亦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其不同的意义。

自80年代始,问题解决已成为世界性数学教育的热点及核心问题。

美国、英国、日本均已把“问题解决”看作当前数学教育的主流及中心任务。

“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学的新趋势,已为国内外教育同行所认同。

许多数学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正在对问题解决进行大量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问题解决”的含义是什么?归纳起来有五种基本看法:(1)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

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

(2)问题解决是过程。

“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

“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可以看做是教或学的类型,可以考虑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问题解决是目的。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

(5)问题解决是能力。

把数学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

上述各种解释,在形式上似乎并不一致,但是我们应看到它们所强调的共同的东西,即“问题解决”不应仅仅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它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中,应该是数学教育所体现的一条主线。

二、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问题解决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

关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各种心理学观点对其有不同的解释: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是连结的激起,而格式塔理论则认为是知觉的重组,现代认知心理学则将其看做是一个“探求的过程”,是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运动过程,这个活动包含着一系列指向目标的认知成分的操作。

如吉尔福特(Guilford)的智力活动结构说,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初始信息的分类、归类信息的储存和材料的转换三个阶段。

总之,“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心理操作,其中包括两个部分:①领会与同化。

数学问题解决简述

数学问题解决简述

摘要:“问题解决”做为数学教育中的口号的提出是近二十年的事情,一份名曰《行动纲领》的文件,正式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观点。

数学问题解决开始做为中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下文我们将从什么是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特征以及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关键字: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解决波利亚匈菲尔德一、什么是数学问题对于“问题”,科学家或者是教育学家们纷纷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1988年的第六届数学教育大会将数学问题界定为“一个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场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未解决的情境”,具有挑战、待解和情境的特征。

鲍尔和皮格弗德认为,所谓问题,是指个人或团体接受某项具有挑战性任务的一种情境,而这项任务没有立即明显的解决办法。

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现实认为,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不能依靠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使一种情景,隐含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来提出、解决;问题应具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问题并不一定要具有终极答案,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给出不同层次的答案等。

虽然对问题解决的描述不同,但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对于问题解决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一种基本技能或者是一种教学方式。

问题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问题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标准题和练习题常用语概念的理解及规则与程序的掌握,我们中小学生很多提醒都是练习题和标准题,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提醒的训练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功能,为学生们精心的安排习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一个好的问题,好的问题具有哪些标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道尔顿指出的好问题的标准:(1)问题要简单,使学生能认识并解决它(2)依靠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得出多种解法(3)能引导学生转向类似的问题(4)包含的数据能够被理解、分类、列成表格和分析(5)能够通过模型和简图解决(6)能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7)通过学生现有知识或将要学到的知识能将解法一般化(8)能用一种再认的方式解决(9)答案要有意思美国著名的数学问题解决专家匈菲尔德给出了“好问题”的五条什么原则:(1)问题是容易接受的(2)有多种解题方法(3)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4)不故意设陷阱(5)可以进一步开展和一般化二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与特征数学问题解决做为被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多年来形成了多种问题解决过程模型,如桑代克的试误说、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说、信息加工论模式等。

333教育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333教育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333教育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流体智力●一、提出者●卡特尔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二、含义●流体智力是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这种智力首先天遗传因素影响比较大,达到顶峰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如反应速度、记忆力、注意力等●流体智力一般是先天的,不太依赖后天学习●三、与晶体智力关系●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投入流体智力而发展晶体智力●生活中的许多任务,如数学推理,同时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2.多元智能理论●一、代表人物●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二、观点我与汪苏泷一起玩耍●1、智力的含义●智力应该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2、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我-教师+数学+自然科学泷-音乐+建筑+舞蹈+哲学我俩认识成为好朋友-人际●语言智能●指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指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指辨别生物及对自然世界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音乐智能●指对音律节奏的欣赏和表达的能力●空间智能●指凭借直觉辨别距离、判断方向的能力●肢体-动觉智能●指支配肢体以及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内省智能●指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人际智能●指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3、各种智能的关系●这八种智能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在人的身上不同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智力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高低●三、评价突破神话直击特长●1、多元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能的理念,并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学评价等的思考●2、理论具有说服力,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的作用●3、教学要以学生的智能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特长智能3.成功智力理论●一、代表人物●斯腾伯格●二、成功智力的含义是敢选●成功智力是指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所在群体或文化的目标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选择环境的心理能力●三、理论基础分析创建●1、分析智能●用于解决思维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2、创造智能●帮助个体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想法和问题●3、实践智能●将思想和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四、对教学的启示人生+教师●1、人生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这三种能力,还要在三种能力之间取得平衡●2、教师需要关注每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能的三个方面的作用●3、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五、评价●1、成功智能理论批判了传统智力测试中,只关注分数,不关注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2、成功智能理论强调智力不仅指向学业,更应指向现实世界的成功4.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解决是个体在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二、问题解决的特点●1、新问题●所解决的是新的问题,也就是初次遇到的问题●2、一系列运算(认知成分)●在问题解决中,个体要把所掌握的规则重新组合成高级规则,以适用于当前的问题●3、解决后能力增长●问题一旦解决,个体的能力或倾向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第二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二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概述
•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来精 选、设计例题与练习。既要训练学生解决 有结构的问题,也要训练学生解决无结构 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 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一、问题解决概述
• 4.情绪与动机 • 积极的情绪和较强的动机有助于问题的解 决。 • 5.原型启发 • 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 的途径和方法。 • 如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用茅草的锯齿想 到发明锯子,这种现象就属于原型启发。
一、问题解决概述
•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这属于 软知识,主要考简答题或论述题) •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 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 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 路,进行显性教学
第二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本章是重点考察的章节,今年尤其要注 意创造性及其培养。 2.2010年考简答题,5分。(思维过程中影 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 与创造性
问题解决的 影响因素、 过程、特点
创造性特点、 影响因素、培养
本章需要注意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一、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 1.问题的概念: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 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 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 问题分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 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 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即 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无结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 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不易找出解 答线索的问题。(理解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可能考选择题)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含义
创 造 力 一 词 是 由 拉 丁 语 “c r e a r e ” 派 生 而 来 的 。 “c r e a r e ” 的 大 意 是 创 造 、 创 建 、 生 产 、 造 成 。 它 与 另 一 个 拉 丁 词 “c r e s c e r e ” ( 成长)的词义相近。从词源上看,创造力的大意是在原先一无所有的 情况下创造出新的东西。
(6)洞察性
一、创造力的含义与特征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二)创造力的特征
1. 吉尔福特的观点 (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 地给出多种反应或答案。 (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 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四、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五)情绪状态与动机
对活动的态度、认识、兴趣等,会影响到问题解决过程的效 果。紧张、惶恐、烦躁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 量,而乐观、平静等积极的情绪则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另外,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 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 降。
四、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二)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 题的心理倾向,通俗地讲就是“思维惯性”。思维定式 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在情境不变的条件 下,定式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 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则会束缚人的思维,妨碍创造力的 发挥。
一、创造力的含义与特征
(一)创造力的含义
在心理学上,创造力的含义历来争议不断。

第十讲中学数学教学相关问题概述

第十讲中学数学教学相关问题概述

第十讲:中学数学教学相关问题概述第一节:中学数学问题解决与教学自从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于1980年明确提出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学的核心以来,“问题解决”一直是数学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作为国际数学教育的核心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及特征1.问题的含义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给出问题的明确含义,并从数学角度对问题作了分类.他指出,所谓“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寻找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标.《牛津大词典》对“问题”的解释是:指那些并非可以立即求解或较困难的问题,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那种需要积极思维活动的问题.在1988年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问题解决、模型化及应用”课题组提交的课题报告中,对“问题”给出了更为明确而富有启发意义的界定,指出一个问题是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问题情境.该课题组主席奈斯还进一步把“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常规的数学问题;另一类是数学应用问题.这种界定现己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2.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许多学者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l)问题解决是一种过程美国的((21世纪的数学纲要》中提出:“问题解决是学生应用以前获得的知识投入到新的或不熟悉的情境中的一个过程.”美国的雷布朗斯认为:“个体已经形成的有关过程的认识结构被用来处理个体所面临的问题.”此种解释,可以使一个人使用原先所掌握的知识、技巧以及对问题的理解来适应一种不熟悉状况所需要的这样一种手段,它着重考虑学生用以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猜想.(2)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目的美国的贝格教授认为,“教授数学的真正理由是因为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授数学要有利于解决各种问题”,“学习怎样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自的”.(3)问题解决是一种能力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问题解决的能力正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其他基本能力的组合和发展.因此,1982年英国的Cockcroft报告就把问题解决看成是“数学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4)问题解决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数学活动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教授认为,问题解决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对学生来讲就是学习活动,依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的观点,学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因此,问题解决的学习就是一类最重要的数学活动,它包含一种或几种基本的数学活动,如运算、推理及建立模型等活动.(5)问题解决是教学形式英国的Cockcroft报告认为,“应在教学形式中增加讨论、研究、问题解决和探索等形式”,同时还指出在英国,教师们还远远没有把“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作为教学的类型.(6)问题解决是一种基本技能美国教育咨询委员会(NACOME)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数学基本技能,他们对如何定义和评价这项技能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当“问题解决”被视为一个基本技能时,它远非一个单一的技巧,而是由若干个技巧组成的整体,需要人们从具体内容、问题的形式、构造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综合以上各种观点,我们认为对“问题解决”的理解不应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或技能,而应把它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之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因而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3.数学问题解决的特征尽管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多种多样,并且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数学问题解决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⑴目的的指向性目的指向性是指所有的数学问题解决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数学问题解决进程中,问题解决者必须朝向某一心理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目标认识.这一目标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终结状态.张奠宙教授指出:“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其目的倒不是单纯为了尽量多、尽量好地解决新问题,而是为了学习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是不确定的世界里生存的本领.”⑵操作序列性操作序列性是指数学问题解决必须由重要的认知操作来进行.没有重要的认知操作的参与,就无所谓数学问题解决.与此同时,数学问题解决必须包括心理过程的序列性.也就是说,数学问题解决中包括一系列的认知操作阶段,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激活阶段、寻求阶段、评价阶段和重组阶段.这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操作指导.(3)整合性在数学问题解决中,问题解决者必须重新组织已知的规则或原理,以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并用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规则是概念的组合或概念的关系,新的高级规则是若干规则的一个组合.所以说,原先学习的简单规则,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素材,但一般不能简单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必须进行规则的优化组合、合理建构,其核心特征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⑷迁移性在数学问题解决中,产生的高级规则以及相应的思维策略,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宝库”和智慧技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所习得的高级规则和思维策略可以应用到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在迁移过程中体现着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机制,这种机制使高级规则和策略能更好地在以后的应用场合得以广泛应用.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许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对数学问题解决作过深人的研究,提出了各种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在此,主要介绍国外影响较大的三种模式和我国学者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一般模式.1.波利亚模式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怎样解题表”,将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四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预测与推断
鼓励学生预测问题的可能 结果,并推断出可能的原 因和解决方案。
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信息整理
教导学生如何整理和分析 问题相关的信息,从中提 取关键要素和关系。
逻辑推理
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 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 理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不盲目接受现有观点。
培养问题解决策略
启发式策略
教授学生使用启发式策略,如分治策 略、逆向思维等,来寻找问题的解决 方案。
创新性思维
实践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将所学 问题解决策略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 的解决方案,不受传统思维限制。
04 创造力在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集 体讨论、交流,激发彼此的灵感
和创意,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 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培养其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创新教育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特性,给予积 极的反馈和指导。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宽松的环境
创造一个鼓励自由思考、开放交流和 自主探索的环境,有助于激发个体的 创造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
通过训练个体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 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 创造力。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鼓励个体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积 极探究和尝试新事物,有助于培养创 造力。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

人类的文明史,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

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1.什么是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地去解决它们。

要详细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首先应了解到底什么是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其实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疑难情境。

也就是难题。

事实上,任何问题都必然含有四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目的,即在某种情境下想要干什么。

一种情境可能有许多目的,也可能只有一种目的;目的可能很明确,也可能很模糊。

教学情境中的大多数问题目的是相当明确的。

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这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一开始就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三是存在的障碍,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

四是解决的方法,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方法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能力、知识、工具等。

另外,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是问题,对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者则未必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两类。

(1)有结构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只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就呵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关于问题解决的解读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关于问题解决的解读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关于问题解决的解读自2022年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成为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问题解决”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含义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问题解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而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了分析问题、推理、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实践、反思等多项能力和过程。

因此,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并不仅限于某个学科的知识或实践技能,而是贯穿于各个学科和各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以及强化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更倾向于鼓励学生具有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解决环境,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在实践中,问题解决教育有很多具体的做法。

例如,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进行实验、观察、调查、分析等方式,结合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而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不再是一个零散的教育要素,而是一个贯穿于各个领域的重要内容。

因此,学生在课堂中需要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形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而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有价值的教学体验。

解决的名词解释

解决的名词解释

解决的名词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解决”这个词。

但是,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和内涵呢?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解决”的定义与涵义。

一、解决的定义解决是一个动词,常用于描述解决问题、困难或争议。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解决可以指“找出问题的答案或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也可以指“结束纠纷、争端,使局面安定下来”。

简而言之,解决就是找到问题的解答,或达成共识、稳定局面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思考、努力和合作,以实现某种形式的结果。

二、解决的重要性解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我们应对问题和挑战的关键。

无论是个人生活、社会文化还是国家发展,解决都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个人而言,解决问题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当我们面临挫折、困惑或挑战时,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方法,以解决困境并取得成功。

这个过程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使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对于社会文化而言,解决问题是改善社会和促进和谐发展的基石。

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合作。

只有通过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国家发展而言,解决是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进步的关键因素。

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解决问题,国家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和和谐稳定。

三、解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需要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1. 分析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准确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通过仔细分析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2. 寻找信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见解,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3. 制定计划:解决问题需要一个明确的计划。

我们需要设定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时间表。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我们的行动。

4. 寻求帮助:有时候,解决问题可能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

解决在词典的意思

解决在词典的意思

解决在词典的意思
"解决"这个词语在汉语中的意思通常指的是处理并结束一个问题、困难或纠纷,使之不再存在。

它涵盖了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找到并实施有效方法以消除问题的过程。

在词典中,"解决"的解释可能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处理并完成(问题、任务等):例如,解决数学难题、解决工作中的矛盾。

2. 通过协商或裁决消除(争端、冲突等):例如,解决两国间的边界争议、解决劳资纠纷。

3. 解答或揭示(谜团、秘密等):例如,解开历史之谜、揭示事件的真相。

4. 使(疾病、症状等)消失或减轻:例如,治疗解决了他的健康问题。

"解决"一词强调的是问题的终结和答案的明确,它通常带有积极的含义,意味着通过努力和智慧找到了问题的出路。

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创造性思维、逻辑分析和适当的行动。

解决问题说课稿

解决问题说课稿

解决问题说课稿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问题解决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素养之一。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成为了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因此,本次说课主题为《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问题解决是指在面临困难、障碍或挑战时,通过思考、分析和行动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果,还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解决问题不仅仅是针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也可以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中。

在学习上,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升学习成绩。

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各种困扰我们的难题,提升生活质量。

三、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1. 定义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明确问题的范围和边界。

清晰的问题定义能够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问题。

2. 收集信息:收集问题相关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广泛的信息搜集,我们可以了解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各种解决方案。

3. 提出解决方案: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4. 实施解决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后,进行实施并评估效果。

如果解决方案不完全有效,可以对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选择其他方案。

5. 总结和反思: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总结和反思,可以从中学习到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问题解决式”教学的解读

“问题解决式”教学的解读

“问题解决式”教学的解读在一次教学展现活动中,我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要紧内容是教材第55—5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2题。

要紧过程如下:第一环节: 出示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投影1:在1—60依次排列的60个数中,每次算出连续4个数的和,一共能够得到多少不同的和?)1.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方法。

2.如何来研究那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能够化难为易,启发学生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寻求规律,再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投影2:能够把数的总个数少写些,每次算出连续数的和的个数也少些,看看有什么规律?)第二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后,合作交流,初步发觉规律。

(投影3:写出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确定每次算出连续数的和,看看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1.把学生反馈的情形填写在表中。

2.引导学生发觉数的总个数、每次几个连续数的和与共得到几个不同数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师生共同验证所发觉的规律,并寻求明白得所发觉的规律。

1.教师列出1—15,假如每次求出两个连续数的和,让学生先依照所发觉的规律想想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然后与学生一起验证。

2.再回到1—60个数中的问题,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和?3.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

(投影4:碰到复杂问题——转化成较简单问题——找到一定的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第四环节: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完成56页练一练和练习十第1、2两题。

2.拓展练习。

(投影5:1、2、3、4、5……n,每次算出2个连续数的和,能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和)第五环节:变式练习,评判小结。

教学成效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认可,一位资深教学专家认为这节课专门好地运用了“问题解决”教学理论,专门值得研究,这进一步激发了我对“问题解决式”教学的研究爱好。

一、“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含义“问题解决式”教学,即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制造性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去解决学习中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获得进展与提高的一种心理活动和学习方式”。

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

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

(二)问题的分类
1、关系性问题与过程性问题(关注焦点)
关系性问题:关注事物或现象的结果、事物或现象之间 的异同以及相互关联。如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过程性问题:关注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变化。 如探究学习方法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 2、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和预测性问题(探究的深度) 描述性问题: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其变化过程。如空气的 污染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
例如要治理城市空气污染 ,其中,涉及到大量普通市民,他们希望能有 最清新的空气;涉及到交通车辆用户、车辆制造商以及造成空气污染的 工厂等,他们也希望治理污染 ,但又不希望有太多的额外开支 ;其中也 涉及到政府,它既要保护环境 ,又要保证经济发展?
(三)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在确定了各种不同的立场和理解方式之后 ,解决者就可以 分别从这些立场和理解方式出发 ,看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方 法。对问题情境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解法和思路。
第八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
人类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人类文明史 ,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的历史。问题解决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
用,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 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 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创造性思维作 为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有时,学生会按照常规问题的解决模式来解决生活中的 真实问题。
“这里有26只山羊,10只绵羊,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 “这里有羊25只,狗5只,问牧羊人的年龄有多大?”
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就是对已经习得的概念、原理和规则进行一定的 组合,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 段或途径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教案范文

解决问题的教案范文

解决问题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含义与意义2. 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3. 常见问题解决策略与技巧4.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5.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题解决的含义、步骤、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问题解决策略。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问题解决的相关概念、步骤、方法、案例等。

2. 实践材料: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问题解决的含义、步骤、方法与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问题解决策略。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问题解决的经验与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问题解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跟进: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和热情。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运用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问题解决的困惑和疑问。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需要被克服的障碍的刺激情境。

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定含糊的问题。

(2)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3)序列性
2.问题解决的过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3.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创造性及其特征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其必要条件。

(3)个性
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7.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