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厥阴俞穴
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主治心悸、心痛等
症。
内关穴
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 ,主治心悸、心痛、失眠等症
。
神门穴
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 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悸
、失眠等症。
针灸治疗胸痹的手法与注意事项
手法
采用毫针刺法,根据病情选择补泻手法,如提插、捻转等。
注意事项
避免在胸痹发作时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加重病情;针灸治疗时应选择专业医师操作,避 免误伤经络。
03
中药治疗胸痹的方法
气滞血瘀型胸痹的治疗
总结词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详细描述
针对气滞血瘀型胸痹,中药治疗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药物包括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等,以疏 肝理气、活血化瘀。
痰浊闭阻型胸痹的治疗
总结词
豁痰开窍,宣痹通阳
详细描述
针对痰浊闭阻型胸痹,中药治疗以豁痰开窍、宣痹通阳为原则,常用药物包括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 汤等,以祛痰化浊、宣痹通阳。
针灸治疗胸痹的疗效评估
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心悸、心痛等症 状的缓解程度来评估疗效。
心电图改善情况
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改善程 度来评估疗效。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通过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 况来评估疗效。
复发率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来 评估疗效。
05
其他疗法在胸痹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在胸痹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通过手法按摩患者的身体,可以 缓解胸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 停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病情监测
环境与气候
《中医内科学》胸痹 ppt课件
整个胸 部
胸 痹
悬
病症鉴别
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诊 查 要 点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胃脘痛
胸 痹
胸 病 变脏 腑 疼痛部 位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诊 查 要 点
心
痹 胃 脘 痛
左胸部, 闷痛;突发、 受寒、 心系 向左肩臂 历时短暂;休息 饱餐、激 病症内侧放射 或用药后可缓解 动、劳累 心悸气 短 胀痛为主,局 与饮食 部有压痛;持续 相关 时间较长 胃部 病症泛酸嘈 杂
气滞血瘀 炼液为痰 寒痰凝络
胸 痹
胸痹
概 病 述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概 述
胸 痹
Hale Waihona Puke 诊断依据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诊 查 要 点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胸 痹
部
主 要 症 状
位: 膻中及心前区,并向左肩臂放射 质: 闷痛、隐痛、刺痛、窒息感
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胸 痹
特
主症:胸痛、胸闷 性质:闷痛、隐痛、窒息感等 程度:轻---胸闷、短气、隐痛; 中---明显胸痛;
点
放射感 诱因 向左肩背、 劳累、 左上臂内 饱餐、 侧放射 受寒、 激动
概 述
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时间:阵发性、短暂、反复发作。
胸 痹
文 献 摘 要
胃
胃脘部
胸 痹
悬
病症鉴别
饮
诊 查 要 点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进一步发展的 危重病症。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心脉痹阻
病因小结
寒邪内侵
病 因 病 机
饮食失调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情志失节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胸
痹
病 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因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病 机
相兼为病。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
胸 痹
辨 证 论 治
概 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辨 证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 辨标本虚实 标实:气滞、痰浊、血瘀、寒凝 本虚:阴、阳、气、血亏虚。
★辨病情轻重
分型
症状
气滞 标 痰浊
闷重痛轻,兼胁胀,善太息,脉弦 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辨 证 论 治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诊 查 要 点
诱发因素: 发病年龄: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中年以上
诊 查 要 点
相关检查
心电图(ECG)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静息ECG、发作ECG、负 荷试验、动态监测。
心 脏 超声 心脏 X 线
冠 脉 造影
诊 查 要 点
病症鉴别
悬 饮
痰饮之一,胸膈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 卧。——饮流胁下
胸 痹
胸痹
概 病 述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定
义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概 述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胸痹
ppt课件
1
目录
一.概述 二.病因机制 三.常见证候要点 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六.健康指导 七.护理难点 八.护理效果评价
ppt课件
2
一、胸痹定义
部位+病机命名
痹:通“闭”,闭阻不通之意,病机实 质即各种病因所致心脉闭阻,而表现 “不通则痛”
胸:病位在于心胸,通常是膻中周围、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 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
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
脉弦滑
ppt课件
9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 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 苔白,脉弦
ppt课件
7
三、症候要点
1.心痛发作期
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 腻,脉滑涩 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 暗、苔白,脉弦滑
ppt课件
8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 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 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胸骨后;及非典型部位
ppt课件
左肩、背部、上
肢内侧、直至左手小
指端、咽喉部、下
颌、胃脘部等
3
胸痹定义
定义: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实际临床及“国标、行标”中“胸痹”:特指 “冠心病、心绞痛”
ppt课件
ppt课件
1
目录
一.概述 二.病因机制 三.常见证候要点 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六.健康指导 七.护理难点 八.护理效果评价
ppt课件
2
一、胸痹定义
部位+病机命名
痹:通“闭”,闭阻不通之意,病机实 质即各种病因所致心脉闭阻,而表现 “不通则痛”
胸:病位在于心胸,通常是膻中周围、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 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
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
脉弦滑
ppt课件
9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 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 苔白,脉弦
ppt课件
7
三、症候要点
1.心痛发作期
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 腻,脉滑涩 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 暗、苔白,脉弦滑
ppt课件
8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 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 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胸骨后;及非典型部位
ppt课件
左肩、背部、上
肢内侧、直至左手小
指端、咽喉部、下
颌、胃脘部等
3
胸痹定义
定义: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实际临床及“国标、行标”中“胸痹”:特指 “冠心病、心绞痛”
ppt课件
胸痹护理方案ppt课件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治 疗胸痹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04
胸痹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训练
01
02
03
呼吸锻炼
教授患者深呼吸、慢呼吸 等呼吸锻炼,以增加肺活 量,改善呼吸功能。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如散 步、太极拳等,增强患者 体质和免疫力。
• 案例一:针对气滞血瘀型的胸痹患者,我们采用了活血化瘀的中药疗法,并配 以心理疏导,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缓解。
• 患者李先生,45岁,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导致胸痹发作。我们根据中 医辨证,为其制定了活血化瘀的中药方案,并辅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 绪。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李先生的症状显著减轻。
胸痹护理方案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胸痹概述 • 胸痹的常规护理 • 胸痹的中医护理 • 胸痹的康复与预防 • 护理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胸痹概述
胸痹的定义与病因
定义:胸痹是中医学的一个病症名,主要指的是胸部闷痛 、呼吸不畅等症状。
病因
外邪侵袭:如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体内,导致气血运 不畅。
案例讨论:对分享的案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 讨论点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胸痹患者,如何合理运用中医护理方案? • 在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
中医护理方案。同时,我们还分享了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 ,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为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 讨论点二:在胸痹护理过程中,如何结合现代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 我们认为在运用中医护理方案的同时,也应积极借鉴现代护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如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通过讨论,我们 进一步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提升胸痹护理质量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方法。
04
胸痹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训练
01
02
03
呼吸锻炼
教授患者深呼吸、慢呼吸 等呼吸锻炼,以增加肺活 量,改善呼吸功能。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如散 步、太极拳等,增强患者 体质和免疫力。
• 案例一:针对气滞血瘀型的胸痹患者,我们采用了活血化瘀的中药疗法,并配 以心理疏导,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缓解。
• 患者李先生,45岁,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导致胸痹发作。我们根据中 医辨证,为其制定了活血化瘀的中药方案,并辅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 绪。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李先生的症状显著减轻。
胸痹护理方案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胸痹概述 • 胸痹的常规护理 • 胸痹的中医护理 • 胸痹的康复与预防 • 护理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胸痹概述
胸痹的定义与病因
定义:胸痹是中医学的一个病症名,主要指的是胸部闷痛 、呼吸不畅等症状。
病因
外邪侵袭:如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体内,导致气血运 不畅。
案例讨论:对分享的案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 讨论点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胸痹患者,如何合理运用中医护理方案? • 在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
中医护理方案。同时,我们还分享了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 ,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为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 讨论点二:在胸痹护理过程中,如何结合现代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 我们认为在运用中医护理方案的同时,也应积极借鉴现代护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如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通过讨论,我们 进一步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提升胸痹护理质量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全
★常 用 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
炙甘草、茯苓;柏子仁、枣仁、五味子、
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加 减:酸枣仁汤;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
琥珀、黄连阿胶汤;左归饮。
心肾阳虚证
★证 候: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神倦怯寒;舌
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迟。
辨 证
★病机概要:阳气虚衰,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
持续时间: 阵发性、时间短、反复发作
兼 症: 心悸、气短、自汗,甚喘促
胸
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诊
查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要 点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诊 查
相关检查
要
点 心电图(ECG)
心 脏 超声 心脏 X 线 冠 脉 造影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静息ECG、发作ECG、负 荷试验、动态监测。
因 病 机
缓
日频 。
急 急 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遇诱因猝然而发心痛。
危 心胸卒然大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心痛)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气不足 阴阳
机 实 并损
转致
化 虚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病
因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心阳不振
病
机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悬饮
痰饮之一,胸膈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
卧。——饮流胁下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悬饮
病变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脏腑
诊胸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查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症-心
要痹
内侧放射 用药后可缓解 劳累
悸气短
点悬
胀痛;持续不解;无明显诱 肺系病
肺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饮
重
症-咳 嗽咯痰
24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胃脘痛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病
因 病 机
饮食失调 情志失节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胸痹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因
病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机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相兼为病。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
轻 胸中气塞,短气。
★常 用 药: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
山萸 肉、仙灵脾、补骨脂。
★加 减:真武汤加黄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
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注射液。
43
证治分类
证型
症状 舌脉 治法
方药
辨
心血瘀阻证
证
气滞心胸证
论
痰浊闭阻证
治
寒凝心脉证
气阴两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肾阳虚证
44
胸痹
辨
证 概病诊辨预结临
论 治
述因查证防语证
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郁久化火 灼津成痰 气滞痰阻
心脉痹阻
劳倦内伤
中医胸痹PPT精品医学课件
5
病因病机
• 总的病理机制:
胸痹• 年老体虚
• 饮食不当 • 情志失调 病 • 劳倦内伤 因 • 寒邪内侵 病 机
正气亏虚 痰浊、气滞、寒凝、血瘀
心脉痹阻不畅
胸痹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一、病 因
胸 痹
➢ 寒邪内侵
➢ 饮食失调
病
➢ 情志失节
因 病
➢ 劳倦内伤
机
➢ 年迈体虚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一)寒邪内侵
胸 痹
居处寒冷 严寒气候
气温骤冷
冷水洗浴
寒凝气滞
阻遏胸阳 血行瘀滞
病 《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 因 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病 《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 机 故阴得乘之。”
《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
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精选ppt课件最新
或饱食厚味后诱发疼痛,治疗时要心胃同治 (经络相连),常加入砂仁、寇仁、陈皮等 行脾通络。
治 疗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 (4)高度警惕真心痛 胸 • 胸痹失治、误治→瘀血、痰浊闭塞心脉→ 痹 真心痛
• 若胸气短、汗出、
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等症,有可能发生厥
8
(二)饮食失调
胸
妨碍血行
痹
痰瘀交阻
肥甘厚味
痰浊内生 阻遏胸阳
伤脾
病 烟酒过度
气虚推动无力 血行不畅
因 病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机 淫精于脉” 。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三)情志失节
胸 痹 忧思伤脾
气结
胸痹病人的中医护理查房ppt
外邪侵袭
年迈体虚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不足,导致胸痹。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聚湿生痰,痰瘀互结,导致胸痹。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胸痹。
临床表现
胸部疼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胸痹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原则
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评估
穴位按摩的操作流程
评估、准备、操作、观察、整理
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及对按摩的耐受程度,询问是否有按摩禁忌症。
准备按摩用物(按摩床、按摩膏、按摩巾等)及必要的记录物品。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按照穴位及按摩手法要求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要保持力度适中,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按摩时间约为15~20分钟。
中医护理对胸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护理在胸痹病人康复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化。例如,针对胸痹病人的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标准等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以提高中医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不断完善和规范化
加强学术交流和培训是推动中医护理在胸痹病人康复中应用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形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提高其在胸痹病人康复中的中医护理能力。
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特点
02
胸痹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避免情绪波动,预防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情志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多沟通交流,增强信心与勇气面对疾病。
增加互动与沟通
控制热量摄入
年迈体虚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不足,导致胸痹。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聚湿生痰,痰瘀互结,导致胸痹。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胸痹。
临床表现
胸部疼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胸痹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原则
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评估
穴位按摩的操作流程
评估、准备、操作、观察、整理
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及对按摩的耐受程度,询问是否有按摩禁忌症。
准备按摩用物(按摩床、按摩膏、按摩巾等)及必要的记录物品。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按照穴位及按摩手法要求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要保持力度适中,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按摩时间约为15~20分钟。
中医护理对胸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护理在胸痹病人康复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化。例如,针对胸痹病人的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标准等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以提高中医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不断完善和规范化
加强学术交流和培训是推动中医护理在胸痹病人康复中应用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形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提高其在胸痹病人康复中的中医护理能力。
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特点
02
胸痹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避免情绪波动,预防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情志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多沟通交流,增强信心与勇气面对疾病。
增加互动与沟通
控制热量摄入
胸痹护理方案课件
胸痹护理案例分享
06
案例一:胸痹患者的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原则
根据胸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的 原则,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灸推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护理 技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的证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如寒凝 心脉型患者宜食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食物,如 生姜、桂皮等;痰浊闭塞型患者宜食健脾化痰、 活血化瘀的食物,如萝卜、陈皮等。
等,制定合适的针灸方案。
针灸治疗中的护理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协助患者保 持舒适体位,密切观察患者的反 应和表现,及时调整针灸方案或
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针灸治疗后的护理
在针灸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和反应,保持局部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
和运动指导等。
03
胸痹的康复护理
04
康复锻炼
运动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锻炼方案,如散步、慢跑 、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关节活动
鼓励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特别是受影响区域的关节,以预防关节 僵硬和肌肉萎缩。
姿势矫正
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因姿势不良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呼吸功能训练
1 2
心理疏导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胸痹的预防与控制
05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 全谷类和低脂肪食品的摄入,减少饱 和脂肪和糖类的摄入。
01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骨后;及非典型部位
-
左肩、背部、上
肢内侧、直至左手小
指端、咽喉部、下
颌、胃脘部等
3
胸痹定义
➢定义: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实际临床及“国标、行标”中“胸痹”:特指 “冠心病、心绞痛”
-
4
胸痹是如何 形成的
-
5
二、病因病机
病因
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 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
15
(三)便秘
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 次
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 阙穴
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 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 分钟内分次频饮
穴位按摩
耳穴贴压
特色技术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泡洗
艾灸
-
20
六、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 感染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
3.起居有常,发作时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 如快步走、打太极拳等,以不感疲劳为度。
-
21
(二)饮食指导
1.寒凝血瘀者,宜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之品,如龙眼肉、 羊肉、韭菜、荔枝、山楂、桃仁、薤白、干姜、大蒜等;少 食苦瓜等生冷、寒凉之品。食疗方:薤白粥等。
-
18
(二)注射给药
➢ 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 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注意观 察有无不良反应。
➢ 2.使用活血化瘀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常用药物有丹 参、丹红、红景天、血栓通、参芎、舒血宁、红花、 灯盏细辛、苦碟子等注射液。
-
19
(三)特色技术
穴位贴敷
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
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
16
五、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1
2
3
内服中药 注射给药 特色技术
-
17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 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 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3.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4.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 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 等。 6.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
13
中医 技术
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 肾等穴位
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 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 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
7
三、症候要点
1.心痛发作期
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 腻,脉滑涩 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 暗、苔白,脉弦滑
-
8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 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 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二)心悸、气短
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 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 溜等穴位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 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 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2.气滞血瘀者,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药、山楂、桃仁、 木耳、白萝卜等;少食红薯、豆浆等壅阻气机之品。食疗方: 陈皮桃仁粥等。
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 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 脉弦滑或滑数
-
10
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常见症状 有哪些?
-
11
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胸闷、胸痛 心悸、气短
便秘
-
12
(一)胸闷、胸痛
• • •
•
密 绝 舌 甘 中➢➢➢➢➢➢下切对油医压 濒 仅 或 烧 少含观卧技➢➢➢➢榨死有仅灼有通很可若服察床术样感胸乏感尖常少一大麝胸休:-、闷力锐为超日于香痛 息憋疼窒 不 不 疼➢➢➢➢数 过 数3保的 ,闷疼0痛膻 左 颈 上息 适 适分 次3分心必五、➢➢➢➢0痛疼中 肩 、 腹性感钟 或分 钟丸要要停 休 药 去➢➢➢➢➢压或 、 咽 胃愤 紧持痛缓质体 情 寒 饱 吸数钟 通时素 、疼止 息 物 除迫心 背 、 脘怒 张续部解力 绪 冷 餐 烟日常给及速活 诱痛、前 、 下时位-劳一考予方生效动 因紧诱兴区 上 颌焦动次虑氧命救间式缩因奋肢急其气体心感他征丸疾或病硝酸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 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
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
脉弦滑
-
9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 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 苔白,脉弦
胸痹
-
1
目录
一.概述 二.病因机制 三.常见证候要点 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六.健康指导 七.护理难点 八.护理效果评价
-
2
一、胸痹定义
➢部位+病机命名
➢痹:通“闭”,闭阻不通之意,病机实 质即各种病因所致心脉闭阻,而表现 “不通则痛”
➢胸:病位在于心胸,通常是膻中周围、
病位
心,肝脾肾相关
病性
虚实两端,常相兼为病
病邪
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气虚、阴亏、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
6
二、病因病机
病机
不通则痛-实,不荣则痛-虚;病机转化
转归预后
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ຫໍສະໝຸດ 发病缓急:有缓作与急发之分
预后:治疗及时得当病情缓解;
反复发作→病情较为顽固; 失治或失于调理→真心痛/心悸/心衰/脱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