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PPT课件

• 扶正祛邪 •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
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 •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
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2、调摄精神情志 3、 动静相宜 •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 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 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13
第13页/共44页
• “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 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 护的方法亦各异。以感冒为例,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之邪 (暑多挟湿),护理应采用一些祛暑化湿的方法。如室内注意 通风凉爽,饮食可给清热利湿之品,如西瓜、绿豆汤、番茄、 苦瓜等,忌生冷、油腻和辛辣等助湿化热之物。如果是冬令时 节感冒,宜采用中药温热服,给生姜红糖葱白汤等热饮料以助 药力,服药后覆盖衣被,使 其周身微微汗出,而达汗出表解之 功效。
19
第19页/共44页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 护理人员除了以自身的热情、亲情的服务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外, 还要注意协调家庭、单位、社会及周围理环境所有人与患者的 关系,尽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心平气和地善待各种 事情,尽量不发怒或少发怒。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 身体健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种将脏腑病变、情志病变、 社会因素、环境因素视为一体,有针对性、综合性的主动护理 手段,也是中医护理的一大特色。
• 均与现代生活模式有关。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说,现在某些疾 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很难取效的,还得依靠心理、运动或环境等方法来进行调治,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大 程度上的预防与护理。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影响也非常大,这些,仅靠药物来减少发病和死亡率,是很 难解决根本问题的。

中医护理教学课件ppt

中医护理教学课件ppt
中医护理教学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 中医护理技能培训 • 中医护理临床实践 • 中医护理教学研究 • 中医护理发展前景
01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理论体系
总结词
中医护理理论体系是中医护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阴 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
详细描述
感谢观看
包括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掌握中医护理技能。
03 拓展课程
包括中医养生、中医康复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医 在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方法
01 理论教学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理论知识。
02 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实训、临床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 践中掌握中医护理技能。
中医护理教学研究的成果和应用
成果形式
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 等。
成果应用
中医护理教学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医 护理教育政策制定、教学实践改革 、课程设置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 指导。
成果评价
对中医护理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以衡量其科学性、实用性和价值 ,促进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05
中医护理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哲学思想和长期医疗实 践基础上的,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注重预防保健 和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总结词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是中医护理实践的指导思想 ,包括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 护等原则。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强调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以达到调和阴 阳、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二)辨证施护
病、症、证 辨证与辨病
第一章 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一、阴阳 ~概念: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同
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阳--阴---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可转化----(二)~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统一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胃--------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以降为
和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胃为后天之本 2、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得小便以实大便’
大肠----------功能:传导糟粕 与肺、胃的功能关连
膀胱-----------功能:贮尿与排尿 肾的气化作用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
肾阴与肾阳
肾主水: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 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 调节作用。
肾主纳气:肾有攝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 调节呼吸的作用。
二、六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
特点:通、降 实而不能满
胆--------又属奇恒之腑 贮存和排泄胆汁,与肝、脾的关系。
• 新中国: 人才建设 中医专业学术会 内、外、妇、儿护理学等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的完整
统一。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生理方面 (2)病理方面 (3)诊断方面 (4)治疗与护理方面
2、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天人相应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人与社会相关
肝主疏泄:1调畅气机。2促进脾 胃消化。3调畅情志。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2023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中医护理学概述•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学的常用技术目录•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医护理学的优势和局限性•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01中医护理学概述中医护理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方法进行护理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情志护理、强调个体化、注重预防和康复。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医护理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现状现代中医护理学在继承发扬传统护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为核心的现代中医护理学体系。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整体护理、辩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观察和护理。

同时根据不同疾病和证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达到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02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藏象学说描述了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以及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念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强调了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以及脏腑功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核心内容藏象学说概念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组织器官的通道。

核心内容经络学说描述了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的关联,是中医护理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概念体质是指在个体遗传基础上,在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个体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

核心内容体质学说强调了因人施护的重要性,根据个体的体质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体质学说五行养生法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运用五音、五味、五谷等调理机体平衡状态的一种养生方法。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医护理学 的国际化发展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 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 服务。
06
中医护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伤寒杂病论》中的护理思想研究
疾病预防与调理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强调 疾病的预防和调理,认为护理工 作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整体观念
该理论主张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 稳定,认为护理应该从整体观念出 发,综合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状况。
人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学术交流
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许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在中医护理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和合作,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人才培养
中医护理学国际化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许多高校 和医疗机构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护理人才方面加学涵盖了术后护理、疼痛护理 、伤口护理等方面,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护理 技术,如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达到促进
康复的目的。
妇科护理
总结词
中医妇科护理学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调理月经、孕前调理、产后护 理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中医妇科护理学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方法,结合女性不同生理时期的护理需求, 提供个体化的饮食调理、情志调护及养生保健指导。
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医疗机构 引进了中医护理技术和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有 效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的前景展望
疾病预防与控制
人才培养与科研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护 理学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将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中医养生保健、 慢性病管理等。
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和需求,未来 将有更多的高校和医疗机构加大中医 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的投入力度,推 动中医护理学的持续发展。

中医护理知识ppt课件

中医护理知识ppt课件
强调预防保健
在疾病产生初期,中医护理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针灸、推拿、中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
早期干预
中医护理重视愈后调护,通过调理身体、指点患者生活起居等方面,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
重视愈后调护
04
中医护理的应用
护理效果
中医内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良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总结词:中医儿科护理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防治儿科疾病为重点,重视调理脾胃、肺系等方面的护理。详细描述:中医儿科护理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肺炎等儿科常见疾病,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护理方法,以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等作用缓解症状。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促进营养吸取和生长发育。护理方法:中医儿科护理重视公道喂养、饮食调理和日常保健。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如新生儿期重视保暖和喂养,幼儿期重视安全和卫生。护理效果:中医儿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儿科疾病症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预防疾病。
总结词
中医情志护理提倡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中医也强调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详细描述
03
中医护理的特色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针对不同个体制定护理方案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效果。
灵活调整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重视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视察患者症状改良情况、自身认知情况等方面,对个体化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原则与一般护理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原则与一般护理 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针灸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通过针刺和艾灸刺激人体穴位,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护理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特 点,对于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推拿护理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达到 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详细描述
推拿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 肉疲劳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 的效果。推拿护理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对于多 种肌肉疲劳和疼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进行熏烤或温熨体表特定部位,以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艾灸护理具有温热刺激的作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疲劳和疼痛,对于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 调理和治疗作用。
中药护理
总结词
根据中医理论,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和调 理身体的一种护理方法。
VS
保持清洁
定期清洁病室环境,保持卫生,减少 感染风险。
情志护理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 、焦虑等情绪。
鼓励积极心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战 胜疾病的信心。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高患者的 依从性。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制定食谱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 计划。
控制饮食量
合理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进食 或饥饿状态。
02
例如感冒,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的护理方法不同,前者宜温覆以 助散寒,后者宜凉覆以助散热。
异病同护
不同的疾病,如果病因、病机、病位 相同或相似,可以采取相同的护理方 法。
例如咳嗽和哮喘,虽然发病机制不同 ,但均可采用润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护 理。

中医护理教学课件ppt

中医护理教学课件ppt

总结词:拔罐操作需谨慎 ,注意事项需牢记
对于患有心脏病、血液病 、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 用拔罐。
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的 部位,避免骨骼突出和毛 发较多的区域。
拔罐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 和湿度,避免烫伤皮肤。
艾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总结词:艾灸操作需细 心,注意事项需谨记
01
对于患有发热、炎症等 患者,应慎用艾灸。
中医护理教学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 中医护理临床应用 • 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 中医护理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目录
CONTENTS
01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03
艾灸后应避免受寒,以 免影响效果。
05
艾灸时应选择适当的穴 位,避免误灸导致不适

02
艾灸时应保持适当的距 离和时间,避免烫伤皮
肤。
04
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推拿按摩时应选择 适当的力度和手法 ,避免过度用力导 致不适。
推拿按摩时应保持 清洁卫生,避免交 叉感染。
总结词:推拿按摩 需轻柔,注意事项 需谨记
养老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中医护理在养老护理领域 将发挥重要作用,满足老 年人的健康需求。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护理将进一步加强国 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健 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刮痧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是中 医护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刮痧可以缓解身体疲劳,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2024版】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2024版】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6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汉唐 时期
华佗“五 禽戏”
葛洪 《肘后备 急方》
开创了我国保育保健的先河。 (注:模仿虎、鹿、熊、猿、 鸟(鹤)五种动物动作,以保
健强身的导引方法。)
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 病人的复苏术。等
孙思邈 《备急千 金方》
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 如漱口、啄齿、摩眼、挽发、
及食后摩腹等。
李时珍 《本草 纲目》
8
※《黄帝内经》可分为: 《灵枢》《素问》 ※《伤寒杂病论》 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刘元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 李东恒→李杲→脾胃论→补脾派 朱丹溪→朱震亨→相火论→滋阴派
9
(3)理论的突破: 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 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
28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
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的主要特性: (1)木:生长、柔和、能曲能直 (2)火: 温热、上升 (3)土:生化、承载、受纳 (4)金:沉降、肃杀、收敛 (5)水: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 冒的不同,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 风热感冒当辛凉解表)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 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 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17
@ 同样的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
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不同或患者机体的反 应性不同,或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 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所谓“异病同护”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 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式不 同的疾病,但都表现为中气下陷的证候, 都可采用补中升提的护理原则与方法。)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汇报人:XXX
汇理学的基本原则 •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与技术 • 中医护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 中医护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独特的护理学科,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 化护理,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
护病求本
护病求本是中医护理学的根本原则之一,强调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抓住疾病的本质和根本原因。在 护理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护病求本的原则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本质和根本原因 ,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治疗和 护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特色之一,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体质状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手段。辩证施护要 求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辨别病证类型,确定护理 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辩证施护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同时,还要根据患 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护理手段,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 求。
详细描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学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中医护理学注重个体 化护理和整体调节,能够有效地补充和配合现代医学的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此外,中医护理 学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相 互关联,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改善 身体状况。

《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

夏 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春 阴消阳长
秋 阳消阴长

二、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指植物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具有生 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火曰炎上 灼热、向上 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 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木曰曲直指植物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火曰炎上灼热向上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土爰稼穑可供人类种植和收获的活动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金曰从革对矿物质冶炼顺从去革去除杂质从而纯净过程引申为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水曰润下保持滋润而不干燥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
(四)大肠 概述: 生理功能:传化糟粕 进一步吸收部分水液。
将食物残渣化生为粪便 排泄。
(五)膀胱
概述: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
概述: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以下为下焦
膈以上为上焦 膈至脐为中焦 脐
生理功能六腑之一的三焦 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
三、奇恒之腑 (一)脑
概述: “脑为髓之海”。 生理功能: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 (二)女子胞 概述: 生理功能: 1、主月经:“女子二七,肾气旺,天癸至;七七
(2)朝百脉:百脉入心汇于肺。
(3)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宣发—呼+布精。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来自肃降 —吸+布精。
(4)通调水道:
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定穴 施灸 观察 灸毕 整理 记录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 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 风等
遵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及施灸 方法
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 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 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
协助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灸法
灸法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 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护 理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别连接在两根针柄上。打开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慢慢调至所需电流 量(有酸麻感,局部肌肉抽动)。
④ 通电时间一般为5~20分钟。 ⑤ 需强刺激时,应由小到大调节电流量,切勿突然增强。行针过程中 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⑥ 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至“0”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 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⑦ 协助病人衣着,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1、艾条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操作方法: ①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 感烧灼为度。 ②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 ③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
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 到艾灸的目的。
2、艾柱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 ①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① 适应范围 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同毫针刺法,临床常用于: ◆ 各种痛证、痹证。 ◆ 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 ◆ 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 ◆ 针刺麻醉。 ② 物品准备 治疗盘:电针仪、毫针盒、无菌持物镊、棉签、棉球、皮肤消毒液、弯 盘、浴巾、屏风。
电针法
操作程序 ①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② 核对医嘱,选好穴位,皮肤消毒,按毫针刺法进针。 ③ 得气后,将电针仪输出电位器调至“0”,再将电针仪的两根导线分
境的统一性。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按照中医的理论,通过四诊、入纲对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 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证型、 进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中医的护理原则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基础上的,有扶正 祛邪、正护、反护、急者护标、缓者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三因制宜、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护理原则。
患者耐受程度,导线有否脱落, 有无晕、弯、折针等情况
整理床单位,协助衣着,舒适 卧位,清理物品
根据医嘱的要求,详细记录电 针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电针法
电针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 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代替人做长时间的 持续运针,节省人力,控制刺激量。电针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可止痛、镇 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灸法
3、隔姜灸、隔蒜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
0.2~0.3cm厘米薄,直径约2cm的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 取0.3cm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2)操作方法: ①暴露应灸部位。 ②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 ④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 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护理 (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 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 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行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 烫伤。 (3)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须处理或涂龙胆紫,较大水泡应消素后用无菌针头 刺破,涂上龙胆紫或金万红软膏。 (4)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之艾条套入玻璃试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 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 (5)艾灸毕应为病人盖好衣被,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凡颜面、五官区域、大血管、粘膜处及热证,一般不宜艾灸。
电针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电针 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 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松开 衣着,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 暴露针刺部位,保暖
局部皮肤消毒
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为“得气”
选择小型,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 调节输出电流至所需量值(患者有麻 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动),留针
电位仪拨回至“0”位,关闭电源, 拆除导线,将毫针慢慢提至皮 下,迅速拔出,无菌干棉球按 压针孔片刻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选穴 消毒皮扶 选针进针
行针 接电源 通电 观察 针毕起针 整理
记录
电针仪、治疗盘、针盒、 镊子、皮肤消毒液、棉签、 干棉球、弯盘、浴巾、屏风等
遵医嘱选择穴位
同意针刺法
调输出电电位至“0”,接输出导 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 根针柄(身)上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院
1 中医护理概论 2 中医护理技能运用
3 中医与养身保健
中医护理概论
一、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理论为基础、整体观念为原则、辨证施护为特 点的专业性较施护
◆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体的各个脏腑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3、人本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 总之,中医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又重视人体和外界环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艾条 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 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 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施灸部 位,注意保暖
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 施灸穴位,使患者感到温热但 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 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使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艾条 灸法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