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施肥原理
施肥原理与技术
最小养分随条件而变化的示意图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
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三、限制因子律
四、报酬递减律和米采列希学说
(一)报酬递减律:18世纪经济学家提出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 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随 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 增加却逐渐减少。
评价: ❖ 1、养分要归还,不是取走的都归还,
不缺的可不归还。 ❖ 2、归还的数量,不是取多少归还多
少,而是归还多于取走。因为肥 料利用率低,地力要提高。
二、最小养分律
要点:①作物
产量的高低受 土壤中相对含 量最低的养分 所制约。也就 是说,决定作 物产量的是土 壤中相对含量 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 随条件变化而变 化,如果增施不 含最小养分的肥 料,不但难以增 产,还会降低施 肥的效益。
定义: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 那段时间。
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 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 将非常显著。
出现时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如氮素——水 稻在分蘖期;油菜在花期;玉米在喇叭口至抽雄初 期;棉花在花铃期。对于甘薯来说,块根膨大期是 磷、钾肥料的最大效率期。
施肥基本原理
最小养 分律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 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养 分。
报酬递 减律
在灌溉、品种、耕作等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作 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限 度后,增加施肥量,反而还会造成作物减产。
生长
缺乏
适宜
中毒
养分供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因子综 合作用
律
作物产量是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 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 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因子的制约。
合理施肥技术
—— 施肥基本知识
春风化雨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促进和改善土壤-植物-动物系统 中营养元素的平衡、交换与循环
促进作物生长, 保证农业增产增 收,提高农户收 益
改善农副产品品
施肥的重要作用 质,保护人体健
康
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能够永续使 用,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目前 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需的
营养元素有 16 种。它们是碳、氢、氧、
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 锌、B Fe
Cu
Zn
Ni
H
Mg
Ca
K
P
O
二、施肥的主要基本原理
养分归 还学说
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带走养分,使土壤中的 养分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 须向土壤施加养分。
※ 合理施肥的指标和要诀
高产指标
优质指标
5项指标
高效指标
环保指标
培肥指标
农作物种植的精准施肥技术
农作物种植的精准施肥技术随着农业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改进。
其中,精准施肥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精准施肥技术旨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种植的精准施肥技术,包括其原理、应用和效果。
一、精准施肥技术的原理精准施肥技术是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以及土壤的营养状况,通过科学手段和方法精确计算所需施肥量。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土壤测试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决定施肥的种类和用量,确保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养分。
2.作物需求量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
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特点,合理配置施肥量,确保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获得充足的营养。
3.施肥方式创新:传统的施肥方式通常是将化肥均匀撒布在土壤表面,容易造成养分的浪费和土壤养分的不均匀分布。
现在,农业专家通过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诸如滴灌、叶面喷肥、根际施肥等新的施肥方式,使施肥更加精确和高效。
二、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农作物种植领域。
下面以主要农作物为例,说明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情况:1.水稻种植:针对水稻的特殊需求,采用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法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阶段,科学施放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2.玉米种植:根据玉米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的变化,精确控制氮肥的施放时间和用量,避免施肥过多或不足造成的生长不良和产量下降。
3.果树种植:根据果树的品种、年龄和生长状况,进行定量施肥。
通过滴灌等方式,将化肥直接送到果树的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的丢失。
4.蔬菜种植:以蔬菜自身的特点为依据,结合土壤测试结果,确定蔬菜施肥量和施肥次数。
同时,可以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通过叶片吸收养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合理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地选择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充分了解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施肥量和时机,以及合理施用有机肥料。
首先,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充分了解土壤和作物需求。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根据其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而定的。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土壤养分的供给情况也需要了解,包括土壤的养分含量、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通过了解土壤和作物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其次,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肥料种类主要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的有机物质,如粪肥、秸秆等,其特点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
无机肥是指化学合成的肥料,如氮磷钾肥料等,其特点是营养成分含量高,作用迅速,可以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
在选择施肥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土壤性质、作物特性和施肥需要等因素。
常见的施肥方法有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
基肥是在作物种植前进行的施肥,用于提供作物在整个生长期所需的基本养分。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的施肥,以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
叶面喷施是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的叶面上,通过叶片吸收,可以快速增加作物的养分供应。
第三,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施肥量和时机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土壤养分状况的评价可以通过土壤测试和植物营养诊断等方法来进行。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生长状况,可以合理地调整施肥量和时机。
当土壤养分不足时,可以增加施肥量和频次,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当土壤养分过多时,应适当减少施肥量,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有机肥料是一种天然肥料,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
施肥原理
施肥原理之一——矿质营养学说1840年,德国学者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在伦敦英国有机化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的著名论文,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并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
他指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之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这就是矿质营养学说的主要论点。
施肥原理之二——养分归还学说1840年,李比希在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之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将导致土壤贫瘠。
养分来源在植物的16种必需营养元素中,碳、氢、氧源于空气和水,其余13种元素则依赖于土壤供给。
人类从事植物生产,在从土地上移出植物产品的同时,也移出了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
土壤中各种养分元素的含量是有限的,如果只是移出而不予以归还,土壤中的养分势必将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地力衰减,植物产量下降。
因此,为了保持地力,稳定植物产量,就必须将随植物产品移出的养分以肥料的形式归还给土壤,使土壤的养分亏损和返还之间保持平衡。
如欲提高地力,增加植物产量,则需加大施肥量,使养分输入大于移出。
养分归还学说框定了土壤养分移出需要归还的大原则,但并不需要同时归还全部移出养分。
原因是各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不同,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亦差别很大。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的养分归还策略不是全部归还,而是有重点地部分归还。
养分移出养分归还施肥原理之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一般植物鲜体含有65%~95%的水分和5%~35%的干物质。
干物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灰分元素组成,它们在植物体内依次约占干重的45%、42%、6.5%、1.5%和5.0%。
在5.0%的灰分中含有几十种元素,但其中只有一部分是植物所必需的。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合理施肥是指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其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施肥品种和用量,达到高产、高效、高质的目的。
下面将从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施肥原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首先,土壤肥力是合理施肥的基础。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供给能力。
不同类型的土壤肥力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施肥品种和用量。
一般来说,肥力较高的土壤可以减少肥料的使用量,而肥力较低的土壤则需要增加肥料的施用量。
此外,土壤肥力还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在施肥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肥力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
其次,作物需求是合理施肥的依据。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
一般来说,作物在生长初期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量较大,而在生长后期对养分的需求量逐渐减小。
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选择施肥品种和用量,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施肥原则是合理施肥的保障。
施肥原则是指在施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施肥、适时施肥、分季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等。
科学施肥是指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施肥品种和用量。
适时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施用肥料,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分季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施用不同的肥料,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用有机肥是指在施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
综上所述,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施肥品种和用量,遵循施肥原则,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施肥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合理施肥的目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0绪论一、名词解释1.合理浇水:合理浇水就是同时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关键措施。
必须努力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水体富营养化就是指营养物质的天然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就是一种自然过程。
二、简答论述题1、论述为什么要提倡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与不合理施肥分别会产生哪些效应?合理浇水产生的较好效应:①浇水的减产效应;②浇水能够改进土壤和提升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浇水引发的不当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减少及由此增添的养分非常大溶解损失、外流,有毒元素在土壤的累积可以引致土壤质量上升;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发大气污染,还可以引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2、施肥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浇水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浇水理论研究;②浇水效应研究;③浇水技术研究。
浇水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数据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一、简答论述题1、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氏学说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在生产上如何运用?分后交还学说:李比希英国【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斩获,必然必须从土壤中偷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斩获次数的减少,土壤中养分含量可以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交还作物从土壤中丧失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上升而且产量可以越来越低3、为了维持元素均衡和提高产量必须向土壤施入肥料【对指导浇水的意义:就是浇水的基本原理,就是维持土壤固有水平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肥力【生产上的应用领域:指导浇水推动化肥工业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产量。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旨在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作物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需求与平衡: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科学确定施肥方案。
施肥应当考虑到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平衡,以及次要和微量元素的供应。
2.土壤分析与调查:在制定施肥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土壤分析和调查,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pH 值等指标。
土壤分析可指导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施肥量,以及调整土壤pH值。
3.主要营养元素的施肥:一般而言,氮、磷、钾是作物需求量最大的主要营养元素。
o氮肥(N):适量的氮肥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叶绿素合成,但过量使用会导致氮过度积累和环境污染。
在施氮肥时,通常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氮素含量来决定氮肥的配制和施用时间。
o磷肥(P):磷肥主要用于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加作物的生殖器官。
磷肥通常在作物的种植季节前施用,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o钾肥(K):钾肥对植物的坚强性和抗性有重要影响,并能提高果实的品质。
钾肥通常在作物的生长全程中适量施用。
4.次要和微量元素的施肥: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作物还需要次要和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这些包括硫、镁、铁、锌、铜等。
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土壤调查和作物叶片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施用这些元素。
5.施肥方法和技术:施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底肥、追肥、间套施肥、水肥一体化等。
施肥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作物的生长习性、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农民的生产能力等因素。
6.施肥管理和调整:作物生长过程中,施肥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及时的施肥管理包括施肥量的适时适量调整、肥料的选配和施用方式的改进等。
作物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施肥应根据地方条件和作物特性制定,并结合合理的管理实施。
施肥原理
三、养分归还学说的不足之 处及其发展
1.完全归还的见解是片面的
正确的方法是要根据土壤养分状 况、作物需肥特点、养分归还率高 低而归还,重点归还与作物产量和品 质关系密切的,作物需要量大而土 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低,归还率低的 养分。
。
2.他认为作物可通过大气和降水获获 得足够数量的氮素来满足植物的需要, 不必向土壤归还氮素的观点是错误的。
2.米氏学说实质(Mitscherlich theory) (1)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 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2)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 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3.米氏学说的意义
首次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达了 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开创了由经 验施肥发展到定量施肥的施肥科学新 纪元。
由费佛尔(Pfeiffer)提出。
第四节 因子综合作用律
一、综合因子的分类
(一)对农作物产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因子 即缺少某一种因子作物就不能完成生活
周期,如,水分、养分、空气、温度、光照 等。
(二)对农作物产量并非不可缺少,但对 产量影响很大。即属于不可预测的因子,如, 冰雹、台风、暴雨、冻害和病虫害等。
三、最小养分律的实践意义
(1)施肥中一方面要注意根据生产 的发展不断发现和补充最小养分
(2)要注意不同肥料之间的合理配 合。
四、最小养分律的不足及发展
瓦格纳尔(Wagner)和阿道夫·迈耶(Adolf Mayer)
(一)施肥与产量之间呈直线相关是有 条件的,它只适合于土壤非常贫瘠和作 物产量水平很低的情况。在土壤肥力水 平和作物产量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施肥 的增产效果不是直线关系,而呈曲线关 系,否则将会得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肥越多越增产的错 误结论。
合理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合理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合理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施肥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合理施肥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其健康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反之,不合理的施肥则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对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一、合理施肥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原理土壤中的养分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营养元素,例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
合理施肥就是根据农作物的需求规律,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量、采用合适的施肥方式为农作物补充营养。
氮肥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关键肥料之一。
氮元素是构成植物蛋白质、叶绿素等重要物质的基本成分。
充足的氮肥供应可以使农作物的叶片更加翠绿、肥大,增强光合作用。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例如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在分蘖期和拔节期适量施用氮肥,能够促进分蘖的增加和茎秆的健壮生长,为后期的穗粒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磷肥对于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开花结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磷元素参与植物体内能量代谢、核酸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在作物的幼苗期,磷肥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使根系更加发达,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在果树的生长中,花期合理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期施用磷肥有助于果实品质的提升。
钾肥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
钾元素可以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压,使植物在干旱、盐碱等不良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水分平衡。
钾肥还能促进农作物茎秆的坚韧,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像水稻这种容易倒伏的作物,合理施用钾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水稻的孕穗期施用钾肥,可以使稻株茎秆强壮,减少因倒伏而造成的产量损失。
二、不合理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危害如果施肥过量,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过量的氮肥会导致农作物徒长,茎秆细弱,叶片肥大但较薄,容易倒伏。
而且徒长的农作物会将大量的营养用于茎叶生长,而减少了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导致开花结果减少,果实发育不良。
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 在光照不足时,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避免发生氨中毒。
• 过酸、过碱、吸湿性强、含有毒副成分的肥料均不宜作种肥。
• 氮肥以硫酸铵作种肥效果最好,磷肥以过磷酸钙作种肥为宜。 微量元素肥料中的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铵等一般都可以作种 肥,但要严格控制用量;硼酸、硼砂均不宜作种肥。
• 主要的施用方法主要有拌种,浸种,沾秧根,穴施等。
• (三)追肥的施用技术
• 1、追肥的重要性
2、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特殊性
• 有一些作物除了需要的16种元素外,还需要其他 的有益元素,如:
• 硅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水稻需要 硅肥;钠对糖用甜菜及某些蔬菜的生长有良好的促 进作用;钴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所必需的;喜酸性 土壤的茶树体中含有较多的铝,土壤中活性铝低时
茶树生长不良。
•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比例也不同。如:块茎 块根类作物需要较多的钾;豆科植物对磷、钾的 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同时也是喜钙作物;叶用 蔬菜、茶、桑等叶用作物需要较多的氮;棉、麻 等纤维作物则需要较多的氯;油菜、甜菜需要较 多的硼;而马铃薯、烟草、葡萄、柑橘等忌氯作 物则不应施含氯化肥。
• 3、降水
• 降水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是化肥溶解和有机 肥矿化的必要条件,土壤水分必须依靠水分通过扩散 和质流的方式向根表迁移并被作物吸收利用。
• 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要采取保墒措施,加强根部对 养分的吸收。雨天和雨季则不宜多施肥料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一、施肥原理作物施肥是为了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施肥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分供应:作物需要不同的养分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主要元素(氮、磷、钾)、次要元素(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锌、铜、锰等)。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满足作物的需求。
2.养分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不同养分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释放特性不同,因此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养分转运:施肥后,养分需要通过植物体内的转运系统被输送到需要的部位。
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通过根系、茎、叶等组织间的转运来满足作物的需求。
二、施肥技术作物施肥技术是指根据施肥原理,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施肥技术:1.基础施肥:在播种或栽植前,将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施入土壤中,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基础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追肥:在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可以补充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追肥的方法有根际追肥、叶面追肥等。
3.深层施肥:对于根系生长较深的作物,可以采用深层施肥的方法。
深层施肥可以使养分更好地被根系吸收,增加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定向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分配比和施肥方法,进行定向施肥。
定向施肥可以充分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减少养分的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5.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具有互补的优点,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化肥可以提供快速有效的养分供应。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施肥效果。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为了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引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作物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施肥,能够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作物施肥的原理和相应的施肥技术,帮助农民合理施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作物施肥的原理作物施肥的原理是基于对作物营养需求的理解。
作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其中主要有氮、磷、钾等宏量元素和铁、锌、铜等微量元素。
这些养分参与到作物的各个生理过程中,如光合作用、物质代谢等,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营养需求进行施肥。
施肥技术土壤检测与土壤改良在施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
通过土壤检测可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如果土壤的养分含量较低,还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
工业化肥和有机肥的选择在施肥时,可以选择使用工业化肥和/或有机肥。
工业化肥中含有高浓度的养分,可以迅速为作物提供所需养分。
而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
因此,合理使用工业化肥和有机肥的组合可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施肥方法常见的施肥方法有根际施肥、喷施肥料和追施肥料等。
根际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施加到作物根系附近,以便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喷施肥料则是通过喷洒器将肥料溶液均匀喷洒在作物叶片上,使作物通过叶片吸收养分。
追施肥料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适时追加肥料,确保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
施肥的时间和量施肥的时间和量也会影响施肥效果。
在施肥时间上,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在适宜的生育阶段进行施肥。
而施肥的量则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来确定,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
施肥注意事项在进行作物施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施肥应避免过量,以免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第一部分:1、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
田间试验是研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果最具体有效的方法;盆栽试验是研究作物施肥理论的重要方法,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法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2、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
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提高。
3、养分平衡施肥法: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是施肥量确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4、营养诊断施肥法:是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
5、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以饱和水时浓度为基准,植物体吸收养分的难易程度。
6、边际产量:指减产单位量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
7、等产线:在肥料效应曲面上,产量相同的各个点的连线在底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即为等产线。
8、肥料效应函数:反映施肥量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数学函数表示,此函数即为肥料效应函数。
9、经济最佳施肥量:指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总增产值—总成本)的施肥量。
10、米氏学说:土壤中某种养分的含量越低,施入某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越显著。
实质:(1)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极限;(2)增势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一最高产量。
11、养分归还学说:利比希提出的,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以恢复土壤肥力,保持元素平衡。
12、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施肥原则
少量归还
中度归还
重点归还
(2)他认为作物可通过大气和降水获得足够数量的氮 素来满足植物的需要,不必向土壤归还氮素的观 点是错误的。
正确的认识是作物不但需要补充磷钾等矿质养分, 而且还需补充氮素等养分。
(3) 李比希还低估了厩肥中氮的作用和腐殖质的改土作用, 忽视了有机肥、料对提供氮素的重要作用,而过分强调 了矿质肥料提供灰分元素的重要性。
2 .最小养分律孤立地看待各个养分,忽视了养分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 约的一面。
最小养分律又延伸出了最适因子律和限制因子律
1.最适因子律:1895年由德国学者李勃夏(LieberCher)提出。
(1)中心意思 植物生长受许多条件的影响,生活条件变化的范围很广,植物
适应的能力有限,只有影响生产的因子处于中间地位,最适于植物 生长,产量才能达到最高,因子处于最高或最低的时候,不适于植 物生长,产量可能等于零。 (2)实践意义 生产实践中对养分或其它生态因子的调节应适度。
(三)最小养分律的实践意义
施肥中一方面要注意根据生产的发展不断发现和补充最 小养分。
要注意不同肥料之间的合理配合。
(四)最小养分律的不足及发展
瓦格纳尔(Wagner)和阿道夫·迈耶(Adolf Mayer)
1 .施肥与产量之间呈直线相关是有条件的,它只适合于土壤非常贫瘠和 作物产量水平很低的情况。在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水平较高的 情况下,施肥的增产效果不是直线关系,而呈曲线关系,否则将会 得出施肥越多越增产的错误结论。
2.内涵
(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 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 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 来越少。
猎物少了?
(2)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 渐降低,而且作物产量也会越来越低。
施肥的基本原理
报酬递减律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 的前提下,随施肥量的增 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产 量却呈递减的趋势。
5. 综合因子作用律
1. 作物丰产是光照、温、水、养分、空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利用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是因子综合作用律的特点;
第四节 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 2. 最小养分律 3. 报酬递减律 4. 因子综合作用律
矿物质营养学说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
① 理论上,A. 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 的本质; B. 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 C. 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 坚实的基础 ② 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学说 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 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 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的 学说。
Justus Liebig
归还程度 低度归还 中度归还 高度归还
不同植物的营养元素归还比例
归还比例/% <10
需要归还的营养元素 氮、磷、钾
10~30
钙、镁、硫、硅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施肥只是综合因子中起重要作用的一项技术措施; 把任一因子孤立起来是不对的;施肥与灌溉结合、施肥与 良种结合以及营养元素的配合等已成为不增加施肥量也能 增产的有效途径
铁、锰
补充要求
重点补充 依土壤和植物
而定
不必要归还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养分归还方式: 有机肥料;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则可 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优化施肥的原理
优化施肥的原理施肥是农田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向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优化施肥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需求的了解:不同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对某些元素的需求量较大,而对其他元素的需求较小。
了解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可以在施肥过程中提供适当的营养元素,以满足植物所需。
2. 土壤分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状况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通过对土壤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各个养分的含量,从而有针对性地施肥。
土壤分析还可以帮助判断土壤的酸碱度和盐碱度,从而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
3. 肥料选择:选择适合的肥料也是优化施肥的关键一步。
常见的肥料有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两种。
化学肥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迅速供给植物所需,但长期使用可能对土壤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有机肥料则较为天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对土壤有改良作用,但其营养释放较慢。
因此,在选择肥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4. 施肥时间:合适的施肥时间也是优化施肥的重要因素。
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植物的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氮肥促进叶片的生长,而在花芽分化期需要较多的磷肥促进花芽发育。
因此,合理把握施肥时间,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有针对性地供给营养元素,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5. 施肥方式:合理的施肥方式也是优化施肥的关键之一。
常见的施肥方式有根施、叶施、穴施等。
根施是将肥料埋入土壤中,供植物的根系吸收,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叶施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叶面喷雾的方式施用,可以迅速供给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穴施是将肥料直接投放到植物根际的坑中,可提供及时、集中的营养供给。
根据作物的具体情况和施肥目的,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6. 施肥管理:施肥后的管理也是优化施肥的重要环节。
及时的灌溉和松土可以促进肥料的溶解和吸收,避免养分的流失。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合理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充分了解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选择施肥品种、合理施肥量和时机、注意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等方面。
首先,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不同的土壤肥力状况决定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也决定了施肥的品种和施肥量。
通过土壤测试,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避免盲目施肥导致养分的浪费和土壤污染。
其次,科学选择施肥品种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施肥品种。
比如,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养分,但不同作物对这些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施肥品种。
再次,合理施肥量和时机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施肥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因此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量来科学确定施肥量。
同时,施肥的时机也非常重要,需要结合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和气候条件来确定施肥的时机,避免施肥浪费和养分流失。
最后,注意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土壤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比如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
同时,施肥技术也需要注意,避免施肥不均匀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或者养分流失。
综上所述,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充分了解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选择施肥品种、合理施肥量和时机、注意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等方面。
只有在充分了解土壤和作物的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施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作物施肥原理全世界的人口,年年增加,为使人类免陷於肌饿,并能进一步改善生活,农业必需增产。
施用肥料为达到作物增产目的最有效而迅速的方法。
不过达到施肥增产的目的,必需农民因施肥而获利,才愿投资施用。
为达到农民获利的目的,在技术上施肥必须合理;在经济上肥料价格应低廉,以及农产品价格应该稳定。
合理的施肥应考虑作物种类、肥料种类、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
这四项之考虑并非各自独立,而有相互的关系存在。
施肥量可因供应的肥料不同而改变;肥料用量与肥料种类的不同,施肥方法亦有所不同;作物种类不同其施用种类、用量及方法都需调整。
一、化学肥料贮运要点秋季是果农大量用肥的季节。
化肥贮运中若不能妥善保管,常会造成肥效降低,人的身体健康受损,乃至不应有的事故发生。
因此,化肥贮运中要注意防止以下十点:(一)防露天堆放化肥不能露天堆放,如碳酸铵露天放置在20℃气温下,氨损失率是l天%,5天48%,10天损失达74%。
因此,化肥应放在屋内的阴凉乾燥处。
(二)防潮湿硝酸汰氮肥、过磷酸钙受潮会结成硬块难溶。
因此,化肥应用塑胶或油毛毡包严,最好架空不接触湿源而防潮。
(三防受热温度愈高,化肥的潮解挥发和结块愈严重(稳定性愈差),因此要适时调节贮存房屋的温度,保持在30℃以下。
(四)防挥发碳酸铵稳定性差,易分解挥发,当气温高於20℃时,它会分解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而流失。
因此,要检查包装是否破损,轻搬轻放,用多少拿多少。
(五)防火灾硝酸铵、硝酸钾等有助燃性,贮存时不能和易燃物如煤油、汽油、槁秆、木屑等堆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火灾。
(六)防爆炸硝酸铵、硝酸钾等容易爆炸,若与铜、铁等金属粉末混在一起,一旦摩擦撞击,就易引起爆炸事故。
所以这些化肥结块硬化後,不要用金属物猛击,要用重物碾碎。
(七)防腐蚀过磷酸钙中含有游离酸,对贮存器具和人体皮肤都有腐蚀作用,贮存时尽量不要直接接触,或裸露放置於金属容器内,也不能和作物种子及衣物等放在一起,以免影响发芽率及腐蚀物品。
(八)防混放化肥有酸性和硷性,有一般化肥和茵肥之分等,这些都应分门别类,按産地、种类、性质分别放置和保管,以免降低肥效。
(九)防中毒在搬运有毒和腐蚀性化肥时,如碳酸铵有明显刺激气味,会挥发一种有毒物质?氰氨化物,最好戴上口罩、手套、护目镜以防中毒,搬运後应洗乾净裸露皮肤。
(十)防误用肥料不能和农药、人畜药品、食用物品(如白糖、食盐)等混放,以免误用。
特别要防止小孩在贮藏场所玩耍误食等,以免造成不应有的事故。
二、化学肥料施用禁忌(一)忌氮肥浅施氮肥施用在浅层,受太阳光照射後,很容易使氮素分解挥发,其中碳酸氢铵的挥发性尤为突出。
因此,要改变表层撒施的习惯,采取开沟深埋的方式,以防氮素的挥发。
(二)忌单施一种化肥单施一种化肥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质地变硬,引起土壤变酸或变硷,严重破坏其理化性质。
而且单施一种化肥还会影响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活动,降低土壤活性。
(三)忌温室内施用氨水或碳酸氢铵温室环境处在高温状态和封闭环境下,氨水和碳酸氢铵在高温条件下极易挥发,温度越高,“氨”挥发越快,挥发量越多,这样会使氨气熏伤植株,妨碍正常生长。
(四)忌一次多量施用高浓度化肥不论是氮化肥还是有机化肥都不要一次施用过量,如尿素含氮量高达46%,若一次大量施用,浓度过高,会使作物根系出现脱水现象,致使根受到损伤,出现烂根死亡。
(五)忌不顾肥料性质,乱配混施两种肥料如铵态氮类肥料,忌与草木灰、石灰、磷肥等硷性肥料混合施用,否则,酸硷中和,不仅加速了氮素挥发,而且其生成物会使土壤板结。
(六)忌在豆科类作物上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大豆、花生、绿豆等豆科作物,其根部可着生根瘤,若氮素化肥施用过多过猛,就会直接损伤根瘤菌的固氮活性能力,降低固氮能力。
若种植豆科作物的土壤里极度缺氮肥,可与磷肥配合施用少量氮肥,可收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七)忌含氯化肥过多施用於敏感作物如烟草、柑桔、薯类、葡萄等作物,对含氯化肥十分敏感,切忌一次大量对这类作物施用过多氯肥。
(八)忌撒施磷素化肥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撒施使磷肥停留於表面,不能到达土壤深层,作物根系无法吸收,因而大大降低施磷的肥效。
(九)忌夏秋晴天中午进行叶面喷肥夏秋晴天中午气温高,若在此时进行叶面喷肥,不仅肥分蒸发快,而且附着幼嫩枝叶上的肥料易灼伤作物,既浪费肥料,又妨碍作物正常生长。
最佳喷肥时间,应在早晨或傍晚。
(十)忌大雨之前施肥暴雨或降雨来临前施肥,极易被冲走,特别是水溶性强的尿素、过磷酸钙等氮、磷肥更不要在大暴雨前施用。
三、肥料的选择选择肥料必需考虑下面几项因数:价格、主成分、副成分、施用方法,以及作物需求特性。
(一)价格施用肥料的目的是为获利,因此肥料价格必需便宜。
肥料价格系指某单位要素而言。
常用肥料之成分及市售价格如表47及48。
以尿素和硫酸铵为例,提供1公斤氮素的价格分别为及元,可见尿素较硫酸铵便宜。
现今制造肥料均以制造纯度高者,因为纯度愈高,无论运输、包装以及贮藏等费用均相对降低。
有机肥料之所以贵的原因即因其单价与化学肥料无大差异,但成分含量百分率低很多,致运输成本太高,不易大规模推广。
(二)主成分的效应主成分的意义即主要要素的化合态或性质,如硫酸铵中的主成分是氮,其为铵态,硝酸钙中的主成分亦是氮,然其为硝酸态。
过磷酸钙的主成分是磷的化合物,其为水溶性。
效应的意义为在一定时间内被作物吸收的量。
施於土壤的肥料,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未被吸收的养分可能遗留在土壤中,亦可能流失。
氮、钾肥容易流失,磷肥则否,所以磷肥的效应仅迟速的问题。
一般而论在酸性土壤中,水溶性与可溶性磷肥无多大区别;在中性以上土壤则水溶性优於可溶性。
氮肥为作物吸收时不是铵态氮就是硝酸态氮,故无论施用任何氮肥若非上述化合态时,必转变为该种离子後才能被作物吸收,故肥效有缓速的不同。
(三)副成分肥料种类主成分含量包装价格*价格*N-P2O5-K2O-CaO-MgO kg/包元/包元/公斤尿素46- 0- 040221粒状过磷酸钙 0-18- 040148粉状过磷酸钙 0-18- 040136氯化钾 0- 0-6040192硫酸钾 0- 0-5040342硫酸铵21- 0- 040184硝酸钙20- 0- 040220硝酸钾 0- 0-3340104026硝酸铵钙20-0-040203苦土石灰 0- 0- 0-48- 840268台肥 1号20-5-1040264台肥 2号11-9-1840248台肥 4号40256台肥 5号16-8-1240260台肥39号12-18-1240331台肥42号23-5-540264台肥43号15-15-15-440399黄豆饼黄豆粕状元肥0-10-20-21-32040020海贼肥腐植酸20 L6000300根宝20 L米糠鸡粪牛粪一色肥13-0-44-26三井有机肥6-6-6-14骨粉4-20-02036018鱼精0-10-10-330海草精-300麻粕年作者查访。
肥料中主成分以外的成分称为副成分,如硫酸铵的副成分为硫酸根,硝酸钠为钠。
这些副成分对土壤及作物均有影响,尤其同种肥料长期间连续施用可改变土壤性质,如用硫酸铵由於铵被吸收而遗留酸根,可使土壤逐渐变为酸性;用硝酸钠,由於硝酸根被吸收而使土壤趋硷,并且由於钠离子的絮散作用,导致土壤构造变坏排水变差。
对作物的影响最宜用钾肥为例,以氯化钾及硫酸钾供应钾肥,以主成分效应而论,根本无任何区别,但是於菸草、凤梨及块根类作物,氯化钾的副成分氯对其品质不利,增加纤维的含量,而使菸草的耐燃时间较短(表49),凤梨及块根类作物之纤维增多,口感变差,故应使用硫酸钾。
然而对纤维作物琼麻等而言,氯可使纤维增多,因此,施用氯化钾效果较佳。
表49 硫酸钾与氯化钾对菸草耐燃时间(秒)之比较肥料钾肥施用量 (lb/acre)种类2448168硫酸钾氯化钾(四)施用便利性因肥料性质不同,施用有方便与否之别,与施用性有关之性质主要有吸湿性与毒性。
硝酸态氮肥料及尿素等具吸湿性,贮藏期间与其他肥料混合时有结块之虑,影响将来施用之不便,因此必需有良好的包装袋,以阻绝与大气接触。
尿素、氰氨基化钙等浓度高时对作物会造成氨的毒害,施用时必需适量,否则非但肥效差,可能尚对作物有害。
如选用肥料将配成溶液施於叶面或灌注於土壤,则必需选用溶解度大的肥料。
几种肥料混合施用可以省工并顾及均匀性,但必需注意是否容易造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的沈淀或形成气态挥失。
例如硫酸镁(MgSO4·7H2O)与氯化钾(KCl)混合施用,於配成液体施用极易有K2SO4的沈淀产生,於配成固体施用,容易产生MgCl2潮解性大的化合物,因此,肥料施用必须注意其混合施用後所造成的便利性及肥效的改变。
图19为一些常用肥料能否混合施用的指示图。
MgSO4·7H2O +2KCl → K2SO4+ MgCl2+ 7H2O溶解度低有潮解性根据图19将肥料不能混合的规则,条列如下:1.铵态氮不能与硷性肥料混合,因易形成氨的挥失,而降低氮肥的有效性。
2.硝酸态氮不能与过磷酸钙混合,因易产生无水硝酸而挥失。
3.硝酸态氮不能与未腐熟堆肥混合,因硝酸还原菌的活性因碳源的增加而增进,致使硝酸还原成氮氧化物或氮素而脱氮损失。
4.过磷酸钙不能与硷性肥料混合,因将形成磷酸三钙而降低磷肥的溶解度及磷肥效应。
(五)作物需求特性作物生育期短者,如蔬菜、豆科作物,应以施用速效性肥料为主,生育期长者,如多年生果树、草坪,宜速效与持久肥料并重。
深根性作物所施肥料尽可能达根系伸展深度,氮肥宜用硝酸态氮,磷钾肥尽量深施;浅根性作物以铵态氮为佳,磷肥宜浅施。
图19 常用肥料能否混合施用的指示图四、肥料量(一)决定肥料用量的方法(养分缺乏的诊断技术)1.肥料试验决定施用量的最正确方法为举办当地田间肥料试验,但每地举行田间试验,事实上人力物力花费太大,并无法如愿。
因此,只有借用土壤调查的结果,藉以了解各地土壤特性,再同时举办土壤测定及盆栽肥料试验。
盆栽试验可粗略定量需肥量及测知养分的交感效应。
盆栽培育的过成中可控制土壤环境与气候条件,使其变异变小,以利较复杂的试验设计,同时在较短的期间便有结果。
不过盆栽试验无法完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且无底土的影响,因此,试验数据仅能做为参考标准。
2.目视诊断法此法较为粗放,且必需有相当经验者方能胜任,否则极易判断错误。
并且植物在外表未呈现养分缺乏的症状前,施肥就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发生效用,所以仅靠症状呈现来断定植物养分是否不足,往往错失最佳时机,尤其是对生长期短者,当徵状发生时再施肥,为时已晚;但对多年生果树则非常实用,可由经验施肥及目视诊断,经多年修正,可有良好效果。
因此,农民的经验分享相当重要。
3.土壤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按种植作物种类的需要而补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