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分析法
以哲学角度分析
以哲学角度分析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生、宇宙和世界等最基本问题的学科,它试图通过理性思考来理解现实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本文将以哲学角度分析人生的意义、自由意志和道德等问题,旨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哲学中,有多种观点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对此,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个体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要通过自由意志来决定自己的道路。
康德主义哲学强调道德行为对于人生意义的重要性,认为人通过道德行为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意义。
另外,生命的存在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人生的意义,一些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通过直面存在的无常和无意义,人们可以以更深刻的方式体验生命。
二、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影响自由意志是指个体通过理性思考和选择来决定行为的能力。
在哲学中存在对自由意志的不同观点。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物质的原因和因果关系所决定的,没有真正的自由意志。
相反,理性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类具备自由意志,通过理性决策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自由意志是否真实存在,它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
自由意志使人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赋予了道德行为的可能性。
此外,自由意志还是创造力和创新的源泉,人们通过自由意志的发挥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道德与伦理行为道德是指人类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和原则。
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对自己行为的判断。
哲学通过伦理学来研究道德行为的原则和价值。
伦理学分为不同的学派,如功利主义、德性伦理学和伦理关怀等。
功利主义强调追求最大的幸福和最小的痛苦,将道德行为的价值归结于其带来的后果。
德性伦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品德和道德规范,认为道德的核心是良好的品质和美德。
伦理关怀强调人际关系和关怀他人的重要性,强调建立互相扶持和关爱的社会。
四、个体与社会关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哲学思考的重要议题。
个体和社会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哲学试图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存在的意义。
康德“人为自身立法”的道德哲学逻辑分析---作为道德主体的人
康德“人为自身立法”的道德哲学逻辑分析——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摘要:人处在主导位置,为理性的行动者,人绝非被单单作为手段,而是合乎目的的实体;能够为本身的存在进行合理性的立法,人是自由的,自由即自律;上帝是假设的存在,在立法上并不能代替人。
关键词:道德主体自身立法自由实践理性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阐述了“自由”这一根本出发点。
既然人应该对“道德法律的敬畏和无条件服从”,那么,人的尊严、价值和主体性自由该如何表达呢?上帝的出现是否让人的“自由”和自身立法呈现出徒劳呢?人能否作为道德主体给自身立法呢?本人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一、人之自由人之自由是人的理智异于其他自然存在所展现出的尊严之重要体现。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对自由的留存是对人类理智加以限定之后的,自由在这一刻是“知识先验的理念,是可以与自然因果性不相矛盾地说明世界的一种假设”。
它之所以存在“乃在于使我们能够不矛盾的‘思想’自由”1,以达到人类自理论理性转为实践理性。
先验自由,是道德法则存在的重要前提条件,从而有了合理的实践。
先验自由的存在让人类无法解释客观的“自由”,这样康德就希望借助于道德法则论证客观的“自由”。
康德的道德法则这样描述,我们并非用理性或理智当作意志的唯一动机,道德法则于我们来说,仅仅表述为“应该”做的“命令”,只有“定言命令”才符合道德律。
道德律在实践层面一定单独存在于自然规律之外,以对理性发号施令。
“当人类理性道德法则行事之时,决不能掺杂任何经验的、感性的因素,而必须完全彻底地纯粹出于法则而行动,这样的道德法则亦即定言命令显然必须以自由而且是先验的自由作为其存在的条件。
因为当且仅当人类理性具有相对于一切经验因素和自然作用的独立自主性之时,其自身才有可能具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然法则的道德法则,它才有可能不受经验的、自然地作用的影响而完全遵从这种道德法则而行动。
”2这样,道德法则,其形式作为内在的必然性,这样才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律。
罗素的分析哲学
罗素的分析哲学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分析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析哲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哲学领域的影响。
一、逻辑原子主义罗素是逻辑原子主义的倡导者之一。
逻辑原子主义认为,语言和思维可以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来解释。
逻辑原子是最基本的概念,不能再分解。
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可以构建出复杂的概念和命题。
罗素认为,通过逻辑原子主义可以解决哲学中的一些难题,如语言的意义和真理的问题。
二、逻辑与数学的关系罗素认为,逻辑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
他通过逻辑的研究,发展了数理逻辑,并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是一个自指的命题,它引发了对集合论的深入思考。
罗素通过逻辑的分析,揭示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分析哲学与科学罗素认为,分析哲学与科学是紧密相关的。
他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科学方法可以解决哲学问题。
罗素的分析哲学对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科学哲学的兴起。
四、逻辑与语言罗素认为,逻辑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他通过逻辑分析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提出了逻辑语义学的概念。
逻辑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真理条件,对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道德哲学罗素对道德哲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的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基于人类的理性和共同利益的。
罗素的道德观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对哲学的影响罗素的分析哲学对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些难题,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罗素的思想对逻辑学、语言学、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罗素的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他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些难题,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罗素的思想对逻辑学、语言学、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德概念的哲学史维度-最新年文档
道德概念的哲学史维度①这里并非指的是语言学上的把握,而是哲学思维进路上的把握。
②此种“有限性”不仅仅源于篇幅之有限,更关乎于“思考深度”之宏旨。
徐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40。
当我们在使用“道德”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真的对它的含义有着准确的把握么①?或者说,在日常语言中被使用的“道德”概念与在哲学思考中被思考的“道德”概念究竟有何差别?如果我们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那么思考就必须是我们即将直面的事情。
我们或许应认为,有怎样的思考者,就有怎样的“道德”概念。
而对这些思考者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那将是本文之力所难及之事。
不过,我们确然可以通过考察在人类思维史上那些耀眼的明星,来对“道德”概念进行有限却准确的描绘。
之所以将这种描绘称之为“有限”的②,是因为它不可能在有限的篇幅中言尽所有关于道德的哲学知识;之所以将这种描绘称之为“准确”的,是因为这种分析必将具有某种代表性――这种代表性能敞亮我们认识“道德”概念的哲学进路,并为未来的道德思考埋下伏笔。
力求准确明晰地说明种种哲学见解间对“道德”一词的不同看法,是本文所追求的。
这种追求又将沿着哲学历史的时间维度进行,并毫无疑问地带有某种思辨性质。
诚然,这样的追问不能带给我们关于“道德”的“全体”知识,但就其本身的有益性而言,它却是值得我们为之行事的。
把握了思想者之进路,就把握了“道德”在智慧之河中变迁的轨迹。
一、来自于“逻各斯”的“道德”概念“上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
虽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
要注意在后代心灵深处所混杂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
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
康德“人为自身立法”的道德哲学逻辑分析---人的自律和义务
康德“人为自身立法”的道德哲学逻辑分析——人的自律和义务摘要:自律和义务的概念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康德借助自律展开了对非理性的批判而提倡理性;同时批判了外在性的他律,道德法则是人类通过理性而进行的自我立法;义务诠释了人是有限的存在者,自身具有二重性,那些通过理性而自我立法的人,正是可以于理性和私欲的相较之中有所坚持而尽到义务之人。
关键词:道德立法自律义务在康德哲学中,对道德的含义与人是道德主体的问题上可谓独辟蹊径。
现在,在诸多对其道德哲学的论述和解读中,使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康德哲学。
本文就人的“义务”与“自律”来论述其道德哲学的批判与发展,进而明确人为自身立法的逻辑内涵。
一、人的道德取决于自律康德认为在道德上,成年人多数能拥有自决能力,以达到“自律”。
它的内涵包括:任何的外部的权威都不足以形成人类的道德必然性,任何人都可以决定自己的实践,根本不用其他人来命令或引导,道德性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自身约束;同时,当人类在做出决定时,人类对自身是自由掌握的,而对自身的义务也不去关心任何外在的情况,但人类总有着源源不断的力量去完成本身应完成的实践。
这样来看,人类不需要其他动力为自身立法,从而可以掌握自己的行为实践。
1“自律”在康德哲学中既有社会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
任何一个有着理性的实践者都拥有自律,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面对社会环境的千变万化,人类很容易抛弃理性,抛弃自我决断,只遵从本身的欲望,或者干脆以外在的他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在康德看来,自律所需的道德要求和外部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无法融合,所谓道德,并非他人指引我们去行动,也非外部权威的命令,亦非政府制定的法条律令和上帝的忠告等。
人类是自律的,任何人都必须生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我们也必须通过这个环境去自由实践,这里说的“自由”并非哪个社会阶层所特有,要体现出普遍的与平等的道德能力。
自律有着社会和政治含义,这在康德哲学中受到很大重视。
康德在《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的文章中告诫人类,无论任何人都要摆脱其他人的监管,任何人都可以摆脱“一部能够替我有理解的书, 一个能够替我有良心的牧师”,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思索,而产生自己的决定。
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关系的法哲学分析———“技术中立说”与“技术修饰说”之批判与重构
交大法学SJTULawReviewNo.2(2017)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关系的法哲学分析———“技术中立说”与“技术修饰说”之批判与重构王 琳目次一、技术中立说及其批判二、技术修饰说及其批判三、法律技术与道德立场关系的理论重构 (一)实践权威正当化一般原理 (二)服务型法律观 (三)法律技术服务说之提倡 (四)法律技术服务说与之前理论的比较四、回到泸州遗赠案的相关争论 (一)公序良俗原则如何具体化? (二)法律原则何时适用?五、余论摘要 由疑难案件所引发的关于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之关系的讨论,可以区分为“技术中立说”与“技术修饰说”两种立场。
这两种立场都包含部分正确性:技术中立说强调法律价值的独立性和法律技术对法官道德判断的约束作用;而技术修饰说则正确地提醒我们关注法律实践的合理性。
但两种学说也都存在重要缺陷:技术中立说忽视了法律技术适用上的争议性;而技术修饰说则消解了独立的法治价值的存在,使法律技术无法独立担当证立裁判结论的角色,却沦为对法官独断的道德立场的话语修饰。
我们需要基于裁判何以能够拥有正当性的法哲学思考,对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之关系进行理论重构。
重构之后的技术服务说不反对法官在裁判时进行道德判断,同时对法官如何进行道德判断提供了实质性的方法论指引与约束。
关键词 道德立场 法律技术 正当权威 服务型权威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19· 十余年过去了,一度引起公众关注和学界热议的泸州遗赠案〔1〕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相关社会舆论与学术争论中广泛存在的分歧表明,我们在该案所涉及的裁判方法问题上还远未达成共识。
这也恰恰说明该案蕴藏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继续对相关深层次法哲学难题发起追问。
本文以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的关系问题为切入点,对该案引发的学术讨论做出观察。
在该问题上,我国法学界有两种代表性主张。
“技术中立说”认为,法官在裁判时不应当进行道德判断,而应当单纯运用法律技术解决案件;“技术修饰说”认为,法官不应当放弃道德判断,法官应基于自己认为正确的道德立场来选择一种法律解释技术。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法哲学思考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法哲学思考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法哲学界关注的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法律问题以及与道德有关的问题。
尽管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可以看作是相互独立的,但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关联的复杂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和道德。
法律是由国家或地区颁布、执行的规则,旨在规范个人和机构的行为,同时保护弱势群体,维持社会秩序和安全。
道德则是道德规范的一部分,是一种行为准则,旨在指导人们一个正确且社会负责任的行为。
道德规范通常是通过文化、传统、宗教或个人信仰来确立的。
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和分离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对于法哲学和伦理学来说一直是一个挑战。
起初,它们被认为是不同的概念,法律只关注社会秩序,而道德关注人类的价值。
但是,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这种差异逐渐变得模糊。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以很好地反映道德标准。
例如,在很多国家,杀人是非法的,这也符合我们的共同道德准则。
在其他情况下,法律和道德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国家的法律允许女性遭受歧视,这与普遍的道德价值观相违背。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人们是否在做一件事情时真正自愿地遵守规则。
法律是通过强制力来规范行为的,而道德则是通过人们的内在意愿来规范行为的。
人们可能不愿意遵守某些规定,但如果违反了法律,就会面临处罚。
然而,道德行为是源于人们内在的道德准则,让人们自愿地遵守。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
法律往往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
法律的目的是通过规制行为来保护社会秩序和安全,而这样的目的是通过道德来实现的。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法律规定是基于道德标准的。
另一方面,道德不一定需要法律的支持。
道德规范通常源于文化和传统,而不是法律制度。
这些道德规范可以在社会中传承下来,但不必通过法律来强制执行,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内在的道德意义。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概念1. 哲学定义:对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基本问题的探讨。
2. 哲学分支:- 形而上学:研究现实的本质和构成。
- 认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起源、范围和合理性。
- 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的本质和道德判断的标准。
- 美学:研究美和艺术的本质。
- 逻辑学:研究有效推理的原则和方法。
二、西方哲学流派1. 古希腊哲学:- 柏拉图:理念论,主张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 亚里士多德: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和观察。
2. 中世纪哲学:- 托马斯·阿奎那:结合基督教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
3. 现代哲学:-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强调怀疑和理性。
- 洛克:经验主义,认为所有知识来源于经验。
- 康德:批判哲学,提出先验综合判断,区分现象界和物自身。
4. 当代哲学:- 分析哲学:注重逻辑分析和语言清晰度。
- 现象学:研究意识体验的结构。
-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责任。
三、中国哲学流派1. 儒家哲学:- 孔子:仁、礼的道德观念,重视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 孟子: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
- 荀子: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需要教化。
2. 道家哲学:- 老子:道的概念,主张无为而治。
- 庄子:相对主义和自然主义。
3. 法家哲学:- 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四、逻辑与思维1. 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自身的同一性。
- 矛盾律:同一事物不能同时具有和不具有某种属性。
- 排中律:事物的某种属性要么具有要么不具有,不存在中间状态。
2. 论证:-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
- 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 类比推理:通过相似性进行推理。
五、伦理学基础1. 道德理论:- 德性伦理学:强调个人品德和性格。
- 义务伦理学:强调行为的道德规则和义务。
- 结果主义:以行为的后果为评价标准。
2. 伦理问题:- 正义:公平和权利的问题。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道德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学科,涉及广泛的主题和观点,其研究方法也十分多样。
本文将介绍伦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析方法、经验方法、概念方法和哲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1.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伦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伦理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辨析出各种伦理观点的优缺点,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这种方法强调逻辑的严密性,注重概念和原则的推导和定义。
比如,对于一个伦理问题,通过对权利、责任、公正等概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有理性和合理性的结论。
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准确把握伦理问题中细微的差别,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伦理观点的内涵和外延。
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候可能显得过于理论化和抽象,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它也容易被个人主观意见所左右,缺乏客观性。
2. 经验方法经验方法是伦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它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探讨伦理问题。
例如,通过考察不同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或者通过实验研究来探讨人们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
这种方法强调对实际情况的准确观察和数据收集。
经验方法的优点在于它更加接近实际生活,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提供有关道德行为的客观数据。
然而,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道德行为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和信念,很难通过实验等手段完全呈现出来。
此外,伦理学研究中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并不适合通过实证研究来解决。
3. 概念方法概念方法是通过对概念的思辨和探索,从而理解伦理问题和解决伦理困境。
这种方法强调对伦理观念的深入理解和反思,通过直观感知和思维分析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通过对权利、尊严、公正等概念的思考,从而解决伦理问题。
概念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让人们从理性和情感两个层面对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人们深刻理解伦理问题的本质。
然而,该方法也容易陷入主观臆断和讨论的境地,缺乏客观性。
4. 哲学方法哲学方法是伦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哲学思考和辩证分析,从而揭示出人类行为背后的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1)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
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
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
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
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初中思想品德哲学思辨知识点梳理
初中思想品德哲学思辨知识点梳理思想品德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思想品德的培养尤为重要。
而哲学思辨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引导他们正确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思想品德哲学思辨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
1. 什么是哲学思辨?哲学思辨是一种对事物本质、存在形式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方法。
它强调对问题提出疑问、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可能解决办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逻辑和背后的价值考量。
2. 哲学思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哲学思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哲学思辨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社会问题和人生困惑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哲学思辨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方式和方法(1)提问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人为什么要追求幸福?”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并引导他们思考幸福的定义和实现方式。
(2)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哲学思辨,分析具体问题的本质和解决办法。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道德困境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思辨来判断和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3)辩论演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与他人的辩论来拓宽自己的思维,理解不同声音和观点的价值。
(4)文本解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哲学文本的阅读和解析,理解哲学思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并将其应用于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和判断中。
4. 哲学思辨与思想品德的关系哲学思辨与思想品德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思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道德规范的存在和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解决道德困境。
法哲学原理道德篇
故意与责任的关系
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行为(action)的直 接性中主观意志的有限性直接包含在这样的事实 中:意志的行为预先假定存在着外部对象以及相 关联的环境。行动(deed)对特定的存在造成某种变 化,就这些变化的东西带有我的东西的抽象规定, 所以意志应该为其行为负责。”(§115)但是,法律 上负责与道德上负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应该 为我的行动造成的伤害负责,但如果这种伤害不 是出于故意,就不应该归罪于他,但是,如果这 种伤害与自己有关,即使不是出于故意,仍然需 要为它的结果负责。(§115-116)
责任是主观认知的法
人的行为的动机是主观的,但是行为结果中包含着 主观无法主宰的偶然性,人不应该为行为的一切后果负 责,只因为可以意识到的后果负责。责任作为意志的法 是有限度的。“意志的法,在意志行动中仅仅以意志在它 的目的中所知道的这些假定以及包含在故意中的东西为 限,承认是它的行为,而应对这一行为负责。行动只有 作为意志的过错才能归责于我。这是认识的法。”(It can be made accountable for a deed only if my will was responsible for it-the right of knowledge)§117“按照意志 的法,意志只对最初的后果负责,只有这最初的后果是 包含在它的故意之中。”§118 “人只能以我知道的东西 归责于我。”(121页)
道德观点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限性
作为与自在存在的意志相区别的自为意志,道德自 由是抽象的、局限的和形式的。道德出现在单个意 志之中,它尚未与意志概念的同一,它只是一种应 然的观点。同时,由于它把自己作为与外部世界对 立的存在,这种观点是有限的、现象的观点。这一 有限性与无限性、主观性与客观性、自我与世界的 同一,只有在伦理阶段才能实现。道德的观点具有 不确定性。(108节)
从哲学视角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从哲学视角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从哲学视角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从经典案例电车难题说起电车难题是哲学史上一个颇具争议和思想论战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许多法学家的思考,其大致内容是:一辆有轨电车失去了控制,司机看到前方轨道上有五个人,司机若任凭电车继续前行就会撞死五个人,司机也可以将电车转向,开到另一条岔道上,而这样就会撞死另一个人。
①对于这个问题,从道德角角度和法学角度的评价会大大相径庭,究竟采取哪种价价值判断似乎都有理论基础础,追本溯源,对同一个案案例分析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原因便在于评价角度不同。
在这里,笔者想到另外一一个取材于中国古代名著《《水浒传》的故事鲁智深拳拳打镇关西,从民众所谓的的真理、正义角度来分析,,这种行为值得鼓励、认可可甚至弘扬,从法学来分析析,这种行为必然会得到否否定性评价。
这又再次回到到哲学发展史上诸多学者不不断争论的问题,即法律与与道德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二、苏格拉底之死———自然法学派“恶法非法””观点的提出古希腊哲学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论和言论自由,被雅典贵族族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项罪名送上法庭,被最终经经过投票表决,判处其服毒毒自杀。
在执行死刑之前,,苏格拉底的朋友和学生们们买通了狱卒,希望苏格拉拉底逃到国外,但是被苏格格拉底严词拒绝,当着弟子子们的面他从容服下毒药。
苏格拉底在临死前表达了了自己不选择逃亡的原因::不管判决我死刑的法律是是否是公正的法律,无论我我的死刑判决是否是正义的的判决,最为一个雅典公民民,我都必须遵守。
也许法法律会一时枉正错直,甚至至出现错误,但是只有每一一个人都在内心遵守法律,,只有在每个公民都实际服服从法律的基础上,法治才才有了保障,这样才能称得得算是文明的法治国家。
苏苏格拉底认为,从这个角度度上来说,自己的死是城邦邦法律的遵守,是对法庭判判决的尊重。
苏格拉底对对于法律的陈述,对于法律律的尊重很值得后世敬仰和和学习。
但是他对于法律的的理解也存在着遗憾。
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
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引言:伦理道德是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伦理道德的状况及其背后的精神哲学价值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当前中国的伦理道德状况,并从精神哲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伦理道德状况的观察1.伦理道德的缺失当前中国的伦理道德状况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人存在道德缺失的现象。
例如,社会诚信问题普遍存在,造假行为频繁发生,许多人不顾道德底线追求个人利益。
此外,道德规范的失效也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各类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与安全。
2.伦理道德观念的淡化当前,一些人对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伦理行为缺乏自觉性。
以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逐渐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导致道德观念的淡化。
此外,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关系的疏离,使得人们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大打折扣。
3.伦理道德教育的薄弱伦理道德教育在当前的中国社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教育系统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伦理道德教育的问题尚未解决。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子女伦理道德的培养,导致了年轻一代对道德观念的无知。
此外,社会伦理道德宣传的力度也不够,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与渠道。
二、精神哲学分析1.伦理道德的基础意义伦理道德是社会秩序良好运行的基础。
它代表着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伦理道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约束的纽带,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自我完善与实现的前提。
2.伦理道德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包含了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爱心关怀、责任担当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要求个体在行为上倡导,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互动。
例如,尊重他人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公正公平体现了社会正义。
3.伦理道德与个体精神成长的关系伦理道德对个体精神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面对不同的道德选择,个体需要进行伦理道德抉择。
道德哲学概念阐释
道德哲学概念阐释立轴搅拌机摘要道德哲学概念只有在道德概念出现之后才有可能。
“道德”是在人的主观自由的精神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绝对的、权威的、直接的伦理习俗的反思而建立起来的不同于传统伦理习俗的“伦理”。
这种“伦理”已经不是传统的未经反思的直接的“伦理”,而是取得了主观思维形式的新的“伦理”——“道德”。
在本质上,道德的哲学本性在于它的反思建构性,与反思相结合的伦理就是道德。
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是第一个道德哲学形态。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也是一种“道德哲学”形态,与前康德道德哲学形态不同,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是先验纯粹的“道德哲学”形态。
关键词伦理道德道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任何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研究都避免不了对“伦理”与“道德”、“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作基本的概念分析。
“伦理”一词源自于希腊文的“ethos”,它的本意是指共同体成员“居留”或“居住”的地方。
它仅仅意指一个有人群长期居住的共同地域,本身不表示任何规则或行为价值尺度。
在一个人群共居地,一个共同体成员如果长期居住或生活在一个地域,为了生存的缘故,他总免不了要与他自身之外的其他成员和事物打交道,他在与人和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就会慢慢积累或熟悉这个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居住在一个地域的共同体成员的意识中就会呈现出一种相对固定的习惯或风俗。
“‘持久生存地’之所以需要伦理,根源于人的世界中的一对矛盾:个体自由的意识和行为的交往性质——个体在意识中追求自由,但行动却具有相互性。
这一矛盾导致行为期待的不确定性,进而产生对行为可靠性的期待。
”这样,习惯或风俗就成为了“伦理”(ethos)一词的引申意义。
亚里士多德用“ethike”一词来意指关于“ethos”的学问。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伦理学深思人的居留,那么把存在的真理作为一个生存着的人的原始的基本成分来思的那个思本身就已经是原始的伦理学”。
这就是“伦理”(ethos)和“伦理学”(ethike)概念的来源。
道德哲学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与社会价值观分析
道德哲学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与社会价值观分析道德哲学是研究道德的本质、意义、价值和规范的学问。
在现代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分析道德哲学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并探讨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伦理道德规范伦理道德规范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行为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可以是由社会传承下来的习惯、文化、道德观念,也可以是由伦理道德学所提出的理性原则。
伦理道德规范从历史上看,它们的来源多种多样,人们总结出来的一些标准。
在各种文化和伦理学中,伦理道德规范通常表现为一些行为准则,如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的奉献、对人权的维护、对权利义务的平衡等。
这些准则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指导,给我们的行为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和约束。
道德哲学里对伦理道德规范的探讨主要分为两个领域,一是伦理行动主义、二是德行伦理学。
伦理行动主义强调行动的后果决定行为的好坏,行动应该以社会利益为导向。
德行伦理学强调的是人的品德,行为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行动的后果,也取决于行为的动机和人的品质。
这些都是伦理道德规范中的一些核心内容。
二、社会价值观念社会价值观念是指社会共同认可的、普遍遵循的观念。
它们是对人类性质、生存、活动和目的的理解,是规范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
社会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规范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社会价值观念更注重倡导人的价值观念,体现的是一种根据某种思想体系、文化传统和历史地位的统一观念。
社会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人的尊重和自由,是普遍尊敬、重视的价值观念。
同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在中国,尊重长辈、重视家庭、认同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等,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三、伦理道德规范与社会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他们为社会行为提供指导和约束,促进了秩序和稳定。
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社会公正和安宁就会受到破坏。
哲学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思想分析
哲学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思想分析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是哲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探讨了人类行为背后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观念。
本文将对哲学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对比,以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共性和区别。
一. 哲学伦理学的思想分析哲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行为及其价值的学科,它包括了对道德行为的原则、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伦理学关注人类行为的伦理范畴以及道德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下面将从伦理学的三个主要思想派别来进行分析。
1. 伦理的功利主义思想伦理的功利主义思想强调行动的结果以及对社会的整体幸福感的影响。
它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其能够导致最大的幸福感。
根据这一观点,道德行为应该追求最大化的幸福感,而非个人的利益。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英国哲学家贝索。
2. 伦理的义务论思想伦理的义务论思想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以及行为本身的特点。
它认为道德行为的特点是其固有的价值,独立于其结果。
这一思想强调人们应该根据道德规范行事,而不是根据行为结果来判断其道德价值。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义务论思想的代表。
3. 伦理的美德伦理思想伦理的美德伦理思想关注的是个体的道德行为所体现的品德和美德。
它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应该反映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这一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素质的培养,通过美德来实现道德行为的价值。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美德伦理思想的代表。
二. 道德哲学的思想分析道德哲学是探讨人类行为和伦理规范的哲学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道德的普遍原则和规则。
下面将从道德哲学的两个主要思想派别来进行分析。
1. 后果主义思想后果主义思想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结果。
它强调人们应该根据行为结果来评价其道德价值。
后果主义关注行为的实际效果和后果,重视行为对整体利益和社会幸福的影响。
这一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和效益最大化。
对于后果主义而言,一个行为只要能够达到最大化的利益,就是道德的。
2. 义务论思想义务论思想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以及执行行为的义务是其道德性的根本。
《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分析
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分析引言《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作者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老子。
这部经典以简练、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人类存在与生活的本质和道路。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理解和塑造个体与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道和无为1. 道的概念道是《道德经》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它不是具体可见的东西,而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无形存在。
道在宇宙万物中运行着,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2. 无为而治《道德经》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它主张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不做强求、不逆天而行。
通过顺应大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可以实现事物自身的完善和平衡。
二、柔弱胜刚强1. 柔弱即刚强《道德经》认为“柔弱胜刚强”,表明了柔弱者却具有无比的力量。
柔弱不是软弱,而是在面对外部压迫时能够保持坚韧和灵活。
2. 掌握相互依存的关系《道德经》还讲述了事物相互依存的观点。
它指出,万物生长于道,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只有和谐处理这种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
三、反思权力和财富1. 反思权力《道德经》中对权力进行了深入反思。
它提醒人们要谦逊、谨慎地行使权力,并遵循道义规范。
2. 反思财富《道德经》对财富也提出了质疑。
它认为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应该从内心去追求平衡与满足。
结论《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以其独特之处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人们能够获得新的启发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Traditional CriticismHistorical-Biographical ApproachesMoral-Philosophical Approaches两分法the myth of eternal return永恒性(permanence)与变革(change)巴门尼德(Parmenides):“存在,存在着;非存在,不能存在。
”巴门尼德因而把时间和变化归诸幻想的世界。
他认为,时间与变革不真实。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实在如同河流,你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
传统基督教神学受希腊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上帝起初创造的世界是完善极致的。
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处在原初公义之中。
伊甸园的生活是人类理想的黄金时代。
可是由于夏娃受蛇引诱,误吃了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人类世世代代相沿弗替地继承了原罪,汗流浃背地辛勤耕耘,吃尽苦头。
所谓得救,无非是重新回到乐园,进入家乡,与上帝复和。
历史是从人的堕落并被驱逐出伊甸园开始的。
什么是拯救?拯救就是回到乐园。
历史是失落园,拯救是复得园。
这种历史便是向下的历史,其中充满罪恶。
它不是向着完美进化,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坏。
只有在历史结束时自上而下超然拯救才可以使人类和万物进入完善。
千僖年(millennium):根据基督教《圣经·启示录》所载,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基督将复活并亲自为王治理世界一千年。
千僖年也称千年王国,可用于表示太平盛世或黄金时代。
“永恒回归”的迷思的影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有著名改革运动都在“回归”(re-)的标志下发动,如文艺复兴(renaissance)、宗教改革(reformation)、革命(revolution)、复兴(revival)、更新(renewal)、恢复(restoration)。
傅立叶:恢复部落状态(retribalization)随着现代社会的开始,人类第一次自觉意识到未来。
他们用“新奇”(Novum)的范畴代替古老的回归(re-)的范畴。
德国新教神学家莫尔特曼(Jurgen Moltmann)的末世论(eschatology):当前的世界将通过上帝的重新创造得到改造和变革,但它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重新创造。
因而这个新的创造不是恢复旧观,而是使起初的创造更加圆满。
正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
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其他生命体系的独立性与主观性。
发现社会之旅(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前言导论社会与幻象第一部分 19世纪理性主义的兴衰第一章巴黎的预言者:圣西门与孔德第二章地下社会学:卡尔·马克思第三章最后的绅士: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第四章尼采的疯狂第五章空想社会改良家、进化论者和种族主义者第二部分伟大的突破第六章得雷福斯的帝国:爱弥尔·涂尔干和乔治·索雷尔第七章马克斯韦伯:世界的除魅第八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非理性的征服者第九章发现不可见世界:齐美尔、库利和米德第三部分 20世纪迈向学术娴熟的曲折之途第十章发现日常世界:托马斯、帕克和芝加哥学派第十一章非洲裔美国人社会学的兴起:杜波伊斯、弗雷泽、德雷克和凯顿第十二章社会系统的构建:帕累托和帕森斯第十三章希特勒的阴影:米歇尔斯、曼海姆和米尔斯第十四章欧文戈夫曼和社会交往的剧场第十五章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当代社会学理论第十六章 20世纪后期妇女对社会学的冲击译后记作者简介: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他著述甚丰,其中包括《冲突社会学》(1975)、《社会学三大传统》(1985)、《互动仪式链》(1986)及《哲学社会学》(1988)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社会冲突等。
他的一些著作和文章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自从有了哲学第一章荣耀归于希腊水是最好的:泰勒斯(Thales)/3哲学始祖古希腊的知识经济泰勒斯的本原论万物有灵泰勒斯答客问万物都是数: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9爱智慧毕达哥拉斯的数理哲学和谐观念灵魂转世勾股定理与哲学的崩塌毕达哥拉斯学派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16哲学家的蔑视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逻各斯克拉底鲁的诡辩晦涩的《论自然》没有弟子的传承原子与虚空: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23阿布德拉的“白痴”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哲学什么是原子自然哲学的终结哲学斗争的开端永远的“牛虻”:苏格拉底(socrates)/29最丑的哲学家精神助产术街头的辩论苏格拉底的德性论苏格拉底论爱情与婚姻至圣先师的殉难洞穴中的理念:柏拉图(Plato)/36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学园柏拉图的理念论洞穴之喻《理想国》不朽的柏拉图三段论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43 读书的亚里士多德逍遥的帝师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工具论》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千年后的复兴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伊壁鸠鲁(Epicurus)/50 花园学派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快乐哲学简朴的快乐生活关于死亡卢克莱修和《物性论》犬儒哲学返归自然:第欧根尼(Diogenses)/57 住在桶里的世界公民第欧根尼的犬儒主义哲学“重铸货币”亚历山大来访犬儒主义的末路飞毛腿败给乌龟:芝诺(Zenon)/63圆柱大厅中的从容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斯多葛学派在罗马存在哲学的辩护芝诺悖论破解芝诺悖论第三章务实的英国哲学知识就是力量: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15批判形式主义不称职的“哲人王”好奇心害死哲学家培根的实用主义哲学《新工具》,1620年培根一莎士比亚?追随培根的人们终结永无止境的争斗:托马斯·霍布斯(Thaomas Hobbes)/123 流亡中的哲学家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利维坦》,1651年知觉与语词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呢?霍布斯身后事心灵是一块白板:约翰·洛克(John Locke)/130革命与流浪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人类理解力论》,1689年洛克与莱布尼茨洛克论教育英国哲学的传统明天太阳从何方升起? 大卫·休谟(David Hume)/137休谟的哲学梦休谟问题与归纳法休谟的不可知论《人性论》,1739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决不减肥!追求最大的幸福: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44功利原理的第一次萌芽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道德和立法原则导论》,1789年监狱、企业与学校自体圣像艺术方盒不是圆的:艾尔弗雷德·怀特海(Alfred Whitelaead)/150 出身于数学爱因斯坦的知音从科学转向思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过程与实在》,1929年怀特海论教育灵感来自东方逻辑原子: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57哲学贵族老师与学生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数学原理》,1910年两个悖论中国讲学和平运动世界就是所发生的—切: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ngenestin)/164 永恒的哲学思考哲学家的拨火棍维特根斯坦的两种哲学《逻辑哲学论》,1919年《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与罗素最有创意的哲学家第四章思辨的德国预定的和谐:哥特弗里德·冯·莱布尼茨(Gotffriendvon Leibniz)/173追求统一与和谐莱布尼茨的中国情结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莱布尼茨的驴《人类理解力新论》微积分:莱布尼茨与牛顿莱布尼茨的身后事世界有没有开端: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81简单生活哥尼斯堡的报时者康德的批判哲学“三大批判”康德的“二律背反”哥白尼式的革命形而上学的巅峰:格奥尔格·黑格尔(Georg Hegel)/188哲学的国王黑格尔的逻辑学否定性辩证法《精神现象学》,1806年黑格尔的哲学史形而上学的终结黑格尔主义的“复兴”世界是我的表象: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95告诉我,我是谁?与世界很难和谐相处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年与黑格尔的争斗人生就是痛苦苦难的解脱上帝的谋杀者: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Irich Nietzsehe)/202酒神的诞生尼采已死尼采的强力意志论超人哲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91年悲伤的爱情之旅被误解与被超越的人是自然直接的产物: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lz FetJerbach)/209 失望与批判与黑格尔的决裂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费尔巴哈论幸福启蒙马克思主义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215一生为了改变世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资本论》,1867年~189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现象的还原:爱德蒙·胡塞尔(Edmland Husserl)/222瞌睡虫的职业选择超越心理学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逻辑研究》,1900年现象学还原桃李遍天下第五章法兰西的浪漫与革命我思故我在: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231我的床就是我的城堡改变世界的三个梦致命的仰慕笛卡尔的怀疑论哲学《方法谈》,1637年万物皆法:查理·德·孟德斯鸠(Charles de Montesquieu)/239别人规划的道路孟德斯鸠的自然神论《波斯人信札》,1721年卖官鬻爵,游历四方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似是而非的地理决定论启蒙愚昧的世界:伏尔泰(Voltaire)/246讽刺诗的文字狱伏尔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通信》,1734年启蒙运动的旗帜卡拉的恩人先贤辞世挣脱枷锁: 让一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253 性情中人的浪漫生活贵妇与朋友卢梭的感觉主义经验论《社会契约论》,1762年卢梭论教育浪漫主义先驱最伟大的主编:丹尼斯·狄德罗(Denis Diderot)/260喊叫着的狄德罗狄德罗的唯物主义哲学《百科全书》,1772年一场投机生意达朗贝尔与百科全书派狄德罗效应爱、进步与秩序: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267 一生的情与爱与圣西门的“七年之痒”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实证哲学教程》,1830年社会学之父失败的教主永恒流动的生命: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274讲座明星柏格森诺贝尔奖的致敬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生命之流《创造性进化》,1907年理性主义者的反击哲学之流的绵延存在即自由: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tre)/281 金子般的脑袋萨特与波伏娃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与虚无》,1943年行动者拒绝诺贝尔奖拆穿知识的面纱: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288体验生命的极限恶之花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1975年用非常规的方式思考第六章夜空中繁星闪烁神学界之王: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297百折不挠的信仰天使博士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神学大全》,1273年证明上帝之存在经院哲学发展史大自然不可侵犯:本尼迪克特·德·斯宾诺莎(BeBdiade Spinoza)/3O3 从信徒到异端磨镜片的人恩师与爱情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伦理学》,1675年斯宾诺莎的追随者存在就是被感知: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310自信的天才教长生涯与“百慕大计划”贝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贝克莱的批判《人类知识原理》,1710年有没有那么一块石头?绝望的一跃:索伦·克尔皑郭尔(Sorer KierkeRaarcl)/317“那个个人”两个愿望克尔恺郭尔的存在哲学《恐惧和颤栗》,1843年天才之死做比说好:约翰·杜威(John Dewey)/323在陈腐的教育中成长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论《经验与自然》,1925年什么是实用主义?杜威论教育杜威的中国行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330 童年的思考归纳法批判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研究的逻辑》,1934年音乐人生卓越而速朽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