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技巧—轻声、儿化、变调
普通话培训课程变调、轻声、儿化
对话练习,注意“啊”的读音。 甲:这是什么啊? 乙:吃的东西啊!面包啊,香肠啊,饮料啊,
西瓜啊,瓜子啊,应有尽有啊! 甲:今天我们要大吃一顿啊! 乙:是啊,给你好好庆贺庆贺啊! 甲:给我庆贺什么啊? 乙: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你怎么忘了? 甲:啊,对啊!今天是我的生日啊,我怎么忘
了呢?
你在哪里住啊(zhùwa)? 他人挺好啊(hǎowa)! 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
3.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 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 多好的人啊(rénna)! 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
4.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ɡ的,读作“啊” (nɡa)。
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ɡ nɡa)!
注:上声音节在轻声前的变调情况要根据轻声音节的情况而定。
1)当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时,前面的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两种情 况,一是变读为阳平,调值时35;二是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 例如: 阳平:等等 讲讲 想起 半上;嫂子 碾子 姐姐
2)当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前面的上声音节变读为半上,调 值是21。例如: 阴平: 打听 眼睛 比方 阳平: 本钱 老婆 老爷 去声: 脑袋 寡妇 本事
(7)在它看来,这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8)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 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种爱的总支和力量。
(9)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 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10)“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 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11)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 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二) “不”字有两种变调情况:
1.“不”在去声音节前调值由51变为35,跟 阳平的调值一样。 例如:
汉字的音变
音变汉字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要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词语或者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连在一起的字在声、韵、调等方面互相影响,使一些字的读音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音变。
汉语普通话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三种:轻声、儿化和变调。
一、轻声:当一个音节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念得又轻又短,这就叫轻声。
常见的轻声情况有以下几种:(1)名词性词缀“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
例如:沙子的子,舌头的头,我们的们(2)用在句末的语气助词“啊、吗、吧、呀、呢、哇”等。
例如:行吧、好吗、谁呀(3)用在句中的结构助词“了、的、得、地、着、过”等。
例如:走了、美丽的花儿、走过、大得很(4)一些口语中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例如:地方、口袋、点心、部分(5)双音节动词(第二个字本身是轻声的),重叠后的第二、第四个音节读轻声。
例如:比试比试、比划比划、休息休息(6)人称的第二个重叠字。
例如:妈妈、爸爸、伯伯、爷爷二、儿化:儿化后的词在词义、词性、情感色彩方面都有变化。
(1)区别词义,例如:灯笼(工艺品)——灯笼儿(中药材)(2)区别词性,例如:盖(动词)——盖儿(名词)(3)表示亲切或者喜爱的感情,例如:小球儿、花儿、小猫儿(4)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例如:雪花儿、米粒儿、药片儿三、变调(1)“一”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尾句末或者表示序数时,读第一声。
例如:一、二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时要读第四声。
例如:一群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时,读第二声。
例如:一样夹在词语中间要读轻声。
例如:读一读(2)“不”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语末尾时,读第四声。
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字时,读第四声。
例如:不能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读第二声。
例如:不对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例如:行不行(与“一”的变调类似)。
普通话变调的五种情况
普通话变调的五种情况普通话变调的五种情况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是最低值,5,是最高值。
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一声阴平高平调,调值55;二声阳平中升调,调值35;三声上声降升调,调值214;四声去声全降调,调值51。
——(注意哦,普通话调值部分是很难的。
大学的播音主持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们面对这些内容都是要费很多很多时间的,但是都还不一定真正搞得明白,读得准。
另外,我“一声阴平高平调”等类似的缀述,你千万不要看成是赘述哦。
明白其中的道理不?不明白的,你慢慢会明白的。
它要是换了马甲,你也要一眼讲得出名字来,才对的。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五种情况:一、上声,即三声变调;二、“一”“不”变调;三、轻声变调;四、儿化音变调;五、“啊”等助词变调。
一、我们现在就来说第一种,上声,即三声变调的问题:普通话上声音节在①单念或处于②句尾以及在③句中停顿并没后音节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 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
(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
(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
(4)、上声+轻声。
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
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终身敏感、鼓舞、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
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银边包括:轻声、儿化、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一.轻声: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句子,叫做轻声。
轻声的规律大致有以下几种:1.发音规则:特点:当一个字读作轻声时,比它单念不轻读时要短得多。
听感上“轻短模糊”,有一种堵塞感和音乐节拍的符点感,只要在词语发音行将结束时捎带一下即可。
原来的调值随前一个定的声调而改变。
轻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属音位的“重位”;长短主要由音长特征构成,属音位的“时位”2.轻声音节没有固定的音高,它的音高跟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密切学习中,除掌握正确发音之外,还要记住哪些词应该读轻声。
轻声词大致归为四类:2.具有区别词性、词义功能的轻声:有的字词本身有非轻声和轻饭前——饭钱酒菜——韭菜服气——福气笔试——比试不分——部分近来——进来面巾——面筋人家——人家行礼——行李地下——地下老子——老子莲子——链子火烧——火烧笔画——比划电子——垫子蛇头——舌头3.习惯上必读的轻声,这类轻声词范围广而规律性不强,也无区别词的作用,但按习惯必读轻声。
要注意识别、熟读和记忆。
4.少数可轻可不轻的词语,原调依稀可辨,但不稳定。
前一定音节读重音,后一音节读次轻音。
注音时,后一音节要标出声调,并在前面加圆点。
如:娇气、毛巾等。
5.一些特殊的语法成分总是读轻声,有的只是北京人口语的习惯,没有区别语义的作用,但它是北京语言韵律中不可缺少的,少了就不是北京语音的滋味了,这一类的轻声在朗读中也要说好。
还有些可轻声也可重读的字,宁可念成重读,如“上海”、“北京”第二个音节要重读,轻读了反而不像普通话。
如:麻烦,下巴,长处,别扭,困难,漂亮,朋友,豆腐,咳嗽,会计,教训,核桃,态度练习:轻重对立词练习兄弟——兄弟本事——本事包头——包头不分——部分裁缝——裁缝地道——地道地理——地里大意——大意大方——大方东西——东西对头——对头服气——福气干事——干事结识——结实靠山——靠山莲子——帘子老子——老子利器——力气粒子——栗子利害——厉害马头——码头面巾——面筋蛇头——舌头拉手——拉手买卖——买卖包含——包涵笔试——比试把手——把手地下——地下等等——等等大爷——大爷东家——东家电子——垫子犯人——犯人过年——过年好些——好些加火——家伙近来——进来冷战——冷颤被面儿——背面儿龙头——笼头门道——门道实在——实在团员——团圆3.读准带轻声字的双音节词语刀子车子孙子丫头后头胳膊抽屉姑娘师傅苍蝇哆嗦他们朋友时候黄瓜记得心思知识扎实软和那边在乎老婆模糊月亮洒脱似的亲家簸箕进项便宜别扭拨弄直溜硬朗二.儿化儿化音变普通话里有一些词带着辅助成分:“儿尾”,如:“花儿”、“鸟儿”等等。
学习普通话的技巧
学习普通话的技巧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
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对原文的理解,甚至会闹笑话。
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
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
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
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
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
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
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
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
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普通话轻声、儿化、变调和轻重
普通话的轻声、儿化、变调和轻重一。
轻声轻声是指在普通话的词和句子中,有些音节因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从而变成了一种软而轻的调子。
例如:爸爸(bà·ba)、点心(diǎn·xin)等,这类词中第二个音节的声调在实际读音中变得轻软模糊,便属于轻声。
轻声在普通话中具有区分词性和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ōng·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指哥俩”。
利害(lì·hai),指“厉害”、“程度很深”,是形容词或副词,如“疼得很厉害”;利害(lìhài),指益处或害处,是名词,如“你应该明白这件事的利害所在”。
轻声是由于音节读音弱化,在音高、音长等方面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可视为特殊的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
但是,轻声音节除了调值明显改变、音长变短而外,音强亦有所减弱,往往还引起了音色的某些改变,如韵母的发音变得比较含混,主要元音的舌位向舌面、央、中方向移动,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浊化等。
如“哥哥”(g ē·ge)一词中,第二个音节念作轻声,其声母由清塞音变成了相对应的浊塞音,韵母由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变成了舌面、央、中、中圆唇元音。
轻声的读法,一般来说是在阴平、阳平、去声后面读的调子比前一个音节要低,其调值可大致描述为短促的低降调;上声后面的轻声比前面的音节要高一些,其调值大致可描述为短促的半高平调。
需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了发轻声而发生“吃字”、“吞字”现象。
如:非上声+轻声胳膊残疾葫芦八哥相声疟疾先生地下上声+轻声打扮买卖喇叭枕头哑巴姐姐舌头1.大部分念轻声的音节与其语法意义及词汇相关,比如语气词“啊、吧、呢、吗”等,名词、代词后缀“子、儿、头、的、们”等,方位词“上、下、里、头、边、面”等,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等,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
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
下列重叠式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单字调都不是阴平, 变调后必须变成阴平,调值是55,用汉语拼音拼写时, 要标变调后的阴平调55。
白晃晃 白蒙蒙 黄澄澄 慢腾腾 热晃晃 软绵绵 湿漉漉 笑吟吟
沉甸甸 黑蒙蒙 金煌煌 毛茸茸 懒洋洋 乌油油 水淋淋 血淋淋
骨碌碌 红彤彤 乱腾腾 明晃晃 亮堂堂 羞答答 雾茫茫 绿茸茸
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轻声;“不”夹在动词中 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时,读轻声。如: 走一走 遛一遛 买不买 来不来 输不起 上不来
注:也有一些教材把夹在动词补语中的“不”的读音
(三)去声变调
两个去声音节相连,前面的去声变调为“半去” 调值,不降到底,并且,有时会影响到后面的去声起 点比第一个去声略低。
汗淋淋 黑油油 闹嚷嚷 蓝盈盈 热辣辣 清凌凌 直瞪瞪 绿莹莹
黑洞洞 黑黝黝 乱蓬蓬 文绉绉 热腾腾 湿淋淋 碧油油 绿油油
下列ABB式形容词的后缀一般不变调,用汉语拼 音拼写要标原调。
白茫茫 白皑皑 赤裸裸 赤条条 红艳艳 灰沉沉 金灿灿 空洞洞 金闪闪 空荡荡 平展展 暖洋洋 明闪闪 乐陶陶 气昂昂 喜洋洋 香馥馥 圆滚滚 阴沉沉 黑沉沉
引起“轻声衰颓”的原因是许多方面的,概 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轻声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 有些轻声的存在是完全没必要的。如“支撑、周到、 底细、残疾” 等。 2.地域方言的影响。 如:广东、上海“普通话”。 3.性别的影响。 据调查,女性在两可轻声词的选读过程中更倾向于 读非轻声。 4.文化程度的提高。 “轻读的类推作用对文化程度的人的影响不如对文 化程度低的人影响大,文化程度越高原来的轻声词不轻 读或两读的比例越高”。
3.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即AABB式,第二个音节
学习普通话轻声儿化变调训练
a
3
2、ABB词语中BB变阴平。 例如:
(1)“黄澄澄”的注音是huánɡ dēnɡ dēnɡ
(2)“文绉绉”的注音是 wén zhōu zhōu 对这类词语,应当按照该词典的注音, 一律读变调,也就是说BB要变读阴平。
a
4
A号BB内中说的明B口B读语本中调变,读同一时声在。注例音如后:面的括 (后3)面“括亮号堂内堂说”“的口注语音中是也l读iànliɡàntɡántɡāntɡánɡ ,
学习普通话系列微课
学习普通话——训—轻练—声叠、词儿的化变、调变调
临川三小 华志玉
笃志践行——临川三小吴丽华小语工作室
a
1
•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指的是
在重叠式后加儿化尾和形容词后 置词重叠以及出现轻读情况时的 调值变化情况。
a
2
1、例如: 好好儿的 大大儿的 慢慢儿的
这种加儿化尾情况,重叠式 的第二个音节变调为阴平调。
tānɡ”。 (后4)面括“号热内腾说腾“”口的语注中音也是读rèrtèétnēɡntɡétnēɡn,ɡ”。
对这类词语,教学中宜采用词语后的 注音,如“亮堂堂”读liànɡ tánɡ tánɡ。 但是,如果学生读或注音为变调,也不算 错。
a
5
BB只读本调。例如:
(5)“赤裸裸”的注音是chìluǒluǒ。 (6)“金灿灿”的注音是jīn càn càn。
对这类词语教学中宜采用本调读法, 如果学生读或注音为变调,则宜算错。
总之,ABB式形容词的BB连读变调, 是从普通话朗读实践中总结出来,不是பைடு நூலகம்人为规定的,而是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形 成的。
a
6
3、AABB词语: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 (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énggà ([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 ([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ì (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
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说话时不可能一个个音节按原有的声音发出来,因为在语流中,音节相连时相互之间会受到影响,产生一些语音的变化,这就是普通话语音的音变。
常见的音变现象有音节的连音变化和声调的变化。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变调普通话中的音变涉及声韵调各个方面,其中声调的变化最多。
(一)上声的变调上声本调为降升调,曲折变化。
在语流中上声会发生两种变化,变读规则如下:1、在词语末尾和单念时,读本调上声,调值214。
如:逃跑推广认可白纸跳舞2、在上声前变“类阳平”,调值34。
即:上声+上声=类阳平+上声友好起码处理赶早捧场洗脸3、在非上声前变“半上”,调值211。
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友谊起来处分赶上捧杯洗衣4、三个上声连读时,根据词语内部结构的不同发生变化。
有两种情况:(1)单双格ABB式:纸老虎(半/阳)(2)双单格AAB式:洗脸水(阳/阳)(二)“一”的变调1、在词句末尾和做序数及单念时,读本调阴平。
如:唯一第一专一单一2、在去声前,变读阳平。
如:一样一块一面一惯一路一夜3、在非去声前,变读去声。
如:一生一些一起一场一头一波4、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读轻声。
如:走一走看一看数一数放一放说一说(三)“不”的变调1、在非去声前和单念时,读本调去声。
如:不屈不通不同不行不久不好不管2、在去声前,变读阳平。
如:不去不会不对不在不信不放不过3、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读轻声。
如:去不去走不走行不行好不好对不对(四)形容词重叠的变调在语言中,形容词有时会重叠以增强某种色彩。
形容词重叠后,有时会发生音变。
有3种情况。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式),重叠部分变读阴平,并且多伴随儿化;如果不儿化,有时可不变读。
如:轻轻儿圆圆儿好好儿远远儿慢慢儿2、带叠音后缀的单音节形容词(ABB式),后缀(BB)大都变读阴平。
如:乱糟糟亮堂堂闹嚷嚷黑洞洞明晃晃3、双音节形容词(AB式)重叠为AABB式,第二个音节变读轻声;BB的变读有两种情况:(1)原AB中B为轻声的,BB变读阴平,有时也伴随儿化。
汉语拼音的轻声 儿化和变调
汉语拼音的轻声、儿化和变调一、轻声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兄弟xiōng 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对头duì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
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
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a不放过,没有Aa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二、儿化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如“花儿”写成huār。
普通话技巧—轻声儿化变调
普通话技巧—轻声儿化变调普通话作为中国的标准语言,准确地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而轻声儿化变调是普通话中一个重要的发音规律。
轻声儿化的变调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将轻声变成了儿化音。
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掌握轻声儿化变调技巧,可以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轻声儿化变调,以及如何准确地运用这一技巧。
一、轻声儿化变调的定义轻声儿化变调是普通话中的一种发音规律。
在普通话中,有些字在轻声的情况下,会出现音调上的变化,即变成儿化音。
儿化音即以“儿”音结尾的音节。
例如,“什”字在轻声时变为“shenr”;“谁”字在轻声时变为“shuir”。
轻声儿化变调不仅是普通话纯正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道口语的体现。
二、轻声儿化变调的原因轻声儿化变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普通话中的音变规律。
在普通话中,有些字在特定的音节组合下,由于受到周边音节的影响,轻声会发生变调。
这种变调现象在实际语言中普遍存在,也是普通话与地方口音的一个重要区别。
三、轻声儿化变调的技巧要准确运用轻声儿化变调技巧,首先需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变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况:1. 儿化音节前后的情况:在普通话中,如果轻声音节前后包含儿化音节,那么该轻声音节就会变成儿化音。
例如,“这儿”发音为“zher”,“那儿”发音为“nar”。
2. 轻声前有特定音节的情况:在一些特定的音节组合下,轻声也会发生儿化变调。
例如,“什么”发音为“shenme”,“谁说的”发音为“shuo de”。
3. 词语组合中的情况:在一些常用的词语组合中,轻声也会发生儿化变调。
例如,“的话”发音为“dehua”,“一点儿”发音为“yidianr”。
在学习轻声儿化变调的技巧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特别注意轻声儿化的发音。
要通过多次模仿和练习,加深对这种变调的理解和掌握。
2. 学习轻声儿化变调时,要注意把握好重音和轻声的关系。
轻声儿化变调是在轻声的基础上发生的变化,因此重音和轻声的区别非常重要。
普通话--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在语流(句子)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上声变调、去声变调和“一”、“不”、“啊”的变调)。
一、轻声在句子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如“妈妈”、“能耐”、“你们”等。
但是,重叠名词绝不能读轻声,如:家家户户。
普通话中的轻声往往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如:东西(xī)——方位词,东边和西边的意思。
东西(xi)——名词,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还特指老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巴掌把子(上声)把子(去声)爸爸白净班子板子帮手梆子膀子棒槌棒子包袱包涵包子豹子杯子被子本事本子鼻子比方鞭子扁担鞭子别扭饼子拨弄脖子簸箕补丁步子部分财主裁缝苍蝇差事柴火肠子厂子场子畜生车子称呼池子尺子虫子绸子除了锄头凑合窗户窗子锤子刺猬凑合耷拉答应打扮打点打发打量打算打听多么大方大爷大夫袋子带子耽搁耽误单子胆子担子刀子道士稻子灯笼凳子提防笛子底子地道地方弟弟弟兄点心调子钉子东家东西动静动弹豆腐豆子嘟囔肚子肚子(上声)段子蛾子儿子耳朵屋子贩子房子废物份子风筝疯子福气斧子袖子盖子甘蔗杆子杆子(上声)干事杠子高粱果子膏药稿子告诉疙瘩哥哥胳膊鸽子格子个子根子跟头工夫弓子公公功夫钩子姑姑姑娘谷子骨头故事寡妇褂子怪物关系官司罐头罐子规矩闺女鬼子柜子棍子锅子果子靴子蛤蟆孩子含糊汉字行当合同和尚核桃伙计盒子红火猴子后头厚道狐狸胡琴糊涂护士皇上幌子活泼火候胡萝卜学生学问小伙子机灵脊梁记号记性夹子家伙架势架子卷子嫁妆尖子茧子剪子见识毯子讲究交情饺子叫唤轿子结实街坊姐夫姐姐戒指精子精神精神舅舅镜子橘子句子咳嗽客气空子口袋口子扣子窟窿裤子阔气快活筷子筐子困难喇叭喇嘛篮子懒得浪头老婆老实老爷骡子老子姥姥累赘篱笆里头力气厉害利落利索例子栗子痢疾连累帘子凉快粮食料子林子领子翎子溜达聋子笼子炉子路子轮子萝卜妈妈麻烦麻利麻子马虎码头买卖麦子木头馒头忙活冒失眉毛媒人妹妹门道眯缝迷糊面子苗条苗头名堂明白蘑菇模糊木匠木头哪么奶奶难为脑袋脑子能耐你们念叨痢疾念头娘家镊子奴才女婿暖和痢疾拍子牌子盘算盘子胖子狍子盆子朋友铺盖棚子脾气皮子痞子屁股片子便宜骗子漂亮瓶子婆家欺负旗子前头钳子茄子亲戚勤快清楚裙子亲家曲子圈子拳头热闹人家人们认识日子塞子嗓子嫂子扫帚沙子傻子扇子商量孙子晌午上司上头烧饼勺子少爷哨子舌头身子什么婶子生意牲口绳子师父师傅虱子狮子石匠石榴石头时候实在使唤世故似的事情柿子收成收拾首饰叔叔梳子舒服舒坦疏忽他们它们她们台子太太摊子坛子毯子唾沫桃子特务梯子蹄子挑剔挑子条子跳蚤铁匠亭子头发头子兔子妥当位置位子稳当我们挖苦娃娃袜子晚上尾巴委屈为了蚊子屋子稀罕席子媳妇喜欢瞎子匣子下巴吓唬谢谢先生乡下箱子相声消息小气小子笑话谢谢心思星星猩猩行李性子兄弟休息秀才秀气丫头鸭子衙门哑巴胭脂烟筒眼镜燕子叶子秧歌养活样子吆喝妖精钥匙椰子爷爷椰子衣服衣裳椅子意思银子影子应酬柚子冤枉院子月饼月亮云彩运气一辈子在乎咋们早上怎么扎实眨巴栅栏宅子折腾寨子张罗丈夫帐篷丈人帐子招呼招牌珠子这个这么枕头镇子芝麻知识侄子种子状元支架(上声或阴平) 指头(上声或阳平)主意(上声或阳平)竹子主子柱子瓜子转悠庄稼庄子装饰琢磨锥子桌子字号自在粽子祖宗嘴巴作坊二、儿化韵儿化韵起着修饰语言色彩的作用。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一、上声变调
上声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唯一的降升调,调值为214。
当上声字单独念时,是降升调214。
但当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时,第一个字会变成阳平调35,即变调为35214。
例如:“好米”(214-214)变调为“好美”(35-214)。
二、轻声变调
轻声是一种失去原有声调,读得既轻又短的调子。
例如:“哥哥”(g ēgē)变调为“哥哥”(gēgēgē)。
三、儿化变调
儿化是普通话中的一个音变现象,常在词语末尾加上“儿”,如“小鱼儿”、“小狗儿”等。
儿化的声调是依附于词尾“儿”上的,所以读的时候,“儿”不读为独立的音节,而使前面一个字的韵调扬起后鼻音韵尾,形成一个新的音节和调值。
例如:“小鱼儿”(21-55-214)变调为“小鱼儿”(21-35-214)。
四、“一”、“不”变调
“一”字在词尾时读中降调214,例如:“一同去”(21-21-4);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一天”(35-21)。
“不”字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不是”(35-21);在非去声前读中降调214,例如:“不要”(21-214)。
五、“啊”的变调
“啊”字在句末时,由于语气和音节的不同,读音会发生改变。
一般
有五种读法:
1. 啊(a),用在句末表示赞叹或肯定,例如:“太好了啊!”
2. 啊(á),表示疑问或反问,例如:“你真的要去吗?”
3. 啊(ǎ),表示惊讶或不理解,例如:“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啊?”
4. 啊(à),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和强调,例如:“就是这样啊!”
5. 啊(ā),用在句末表示应答或同意,例如:“好的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表示某些附加意义 A表细小、轻微 细丝儿 门缝儿 针尖儿 眼儿 碴儿 针鼻儿 心眼儿 核儿 B表亲切或喜爱 小孩儿 金鱼儿 鲜花儿 小马儿
办事儿
小狗儿 大婶儿 苹果脸儿 说说话儿 来玩儿
C表轻蔑和鄙视 小偷儿 芝麻官儿 瘪三儿 光棍儿 光杆儿 红眼儿病 冒牌儿 找茬儿 邪门儿
3.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儿化韵”是普通话语音的一个特点,方言区的 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发音的障碍在于有些韵母或韵 母的韵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变化规律 (书写形式不改)。 (1)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e、u的,就 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一个卷舌动作,如: 那儿 nàr 鲜花儿 xiānhuār 山坡儿 shānpōr 干活儿 gànhuór 这儿 zhâr 秧歌儿 yānggēr 台阶儿 táijiēr 叶儿 yâr 水珠儿 shuǐzhūr 小狗儿 xiǎogŏur
阴平字+轻声字 跟头 杆子 阳平字+轻声字 石头 桃子 上声字+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 里头 李子 去声字+轻声字 木头 柿子
金的
银的 铁的
木的
2.轻声的规律 在普通话里哪些音节必须读轻声有一定的规律,一般 来说它们和词汇、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
(1)名词的后缀“子、头、巴”以及“么”读轻声,如: 桌子 木头 尾巴 什么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们”读轻声,如: 俅的 轻轻地 好得很 站着 去了 来过 (3)语气词“啊、吗、呢、吧”读轻声,例如 是啊 走吗 做什么呢 去吧
(3)韵母i、ü因舌位靠前,开口度小,不便于卷舌,: 小米儿xiǎomǐr 读作xiǎomiěr 米粒儿mǐlìr 读作mǐliâr 小鸡儿xiǎojīr 读作xiǎojiēr 眼皮儿yǎnpí r 读作yǎnpiãr 金鱼儿jīnyúr 读作jīnyuãr 有趣儿yŏuqùr 读作yŏuquâr 小雨儿xiǎoyúr 读作xiǎoyuãr
(9)与人身体相关的必读轻声词语
耳朵 眼睛 眉毛 指甲 巴掌 胳膊 脑袋 屁股 疙瘩
(10)与人的称谓相关的必读轻声词语 师父 帮手 朋友 和尚 喇嘛 特务 财主 妖精 状元
亲戚 闺女 姑娘 老婆 女婿 弟兄 兄弟
(11) 与建筑、器具用品相关的必读轻声词语
篱笆 栅栏 窗户 烟筒 钥匙 牌楼 帐篷 衙门 窟窿
不儿化 原调 红红 hónghóng 矮矮 ǎiǎi
粗粗 cūcū
2.ABB 阴平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 什么调值,都念成阴平55。例如:
白生生 冷飕飕 亮堂堂 软绵绵 明晃晃 直挺挺 黑洞洞 沉甸甸
shēngshēng sōusōu tángtáng miánmián huǎnghuǎng tǐngtǐng dòngdòng diàndiàn
(4)重叠形式的动词、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例如: 看看 试试 宝宝 星星 (5)动词后边表示趋问的“来、去”读轻声,例如: 进来 出去 上来 下去 (6)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读轻声,例如: 床上 家里 地下 门外 (7)量词“个”读轻声,例如: 一个人 这个 五个 (8)有些双音节口语常用词习惯上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例如: 萝卜 葡萄 玻璃 东西 明白 先生 大夫 告诉 窗户 商量
(2)区别词性 人家rãnjiā(名词,住户) 人家rãnjiɑ(代词,指别人或自己)
摆设bǎishâ(动词) 摆设bǎishe(名词) 练习liànxí(名词) 练习liànxi(动词) 生气shēngqì (动词) 生气shēngqi(名词)
二、儿化
1.什么是儿化 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 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 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叫“儿化韵”。“儿 化韵”是普通话语音现象的一个特点。 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 同时韵母就产生了卷舌动作,它们是紧密结合的一个 音节,如: “花儿huār中的“花”和“儿”结合成一 个音节,两个汉字只有一个音节。有的儿化韵在书面 上也不写“儿”字,但读时却要读儿化。
联想记忆“轻声词”
书本P87
3.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义 东西dōngxī(东方和西方) 东西dōngxi (物品) 地道dì dào 地道dì dɑo 虾子xiāzǐ 瞎子xiāzi (地下坑道) (真正的) (虾卵) (眼瞎的人)
龙头lóngtóu (龙的头) 笼头lóngtou (套在骡、马等头上的御具)
(一)上声的变调 1.单念和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上声的调值不变, 都念214,例如: 好 看报纸 听不懂 开火 2.上上相连前变阳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上声 变得像阳平,调值由214变为35。例如: 美好 水果 领导 演讲 海水 永久 语法 浅显 在由上声改读轻声的音节前,有的变阳平35,有的 变半上21。例如: 主意 等等 讲讲 想起(214+轻 35+轻) 嫂子 姐姐 毯子 你的(214+轻 21+轻)
3.三个上声连读时,应根据词语内部结构的不 同进行变读。 单双格的读作半上、阳平和全上,调值变为 21+35 +214。如: 小/老虎 好/领导 很/勇敢 马/厂长 武/馆长 双单格的读作阳平、阳平和全上,调值变为 35 +35 +214。如: 洗脸/水 选举/法 草稿/纸 两把/锁 展览/馆
4.多个上声相连时,先按结构分组,再按2、3条规律 变调。如: 我 卖 // 五 百 / 匹 // 好/母 马。 35 214 35 35 214 21 35 214 5.上后非上前半上 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上声的调 值由214变为21。在由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 情况也相同。例如: 首都 北京 海关 反思(在阴平前) 取材 祖国 海洋 语言(在阳平前) 土地 解放 有效 鼓励(在去声前) 起来 宝贝 暖和 耳朵(在轻声前)
(四)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AA或+儿化 阴平 单音节的形容词重叠并儿化时,第二个音节 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阴平55。后一个音节 不儿化,则不变调。例如: 儿化 阴平 高高儿 gāogāor gāogāor 慢慢儿 mànmànr mànmānr 好好儿 hǎohǎor hǎohāor 快快儿 kuàikuàir kuàikuāir
(5)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ng,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 时出气,形成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作为元音鼻 化记号),同时卷舌。如: 蛋黄儿dànhuángr 读作dànhuãr 小虫儿xiǎochóngr 读作xiǎochõr 信封儿xìnfēngr 读作xìnfer 药方儿yàofāngr 读作yàofã r
shēngshēng sōusōu tāngtāng miānmiān huānghuāng tīngtīng dōngdōng diāndiān
3.ABAB 音节1原调+音节2轻声+音节 3、4阴平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 轻声,第三、四个音节变阴平55。例如: 认认真真 rènrèn-zhēnzhēn rènren-zhēnzhēn 老老实实 lǎolǎo-shí shí lǎolɑo-shīshī 清清楚楚 qīngqīng-chǔchǔ qīngqing-chūchū 干干净净 gāngān-jì ngjì ng gāngɑn-jīngjīng
2.儿化的作用 儿化韵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和词汇、语 法、修辞都有关系。它有区别词义、区别词性和 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头 (脑袋) 头儿(领头的)
笑话 (耻笑) 笑话儿(可笑的故事)
半天 (很久的时间) 半天儿(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 信 (书信) 信儿(口信、消息)
(2)区分同音词 开伙 (办伙食) 开火儿(交战) (3)区别词性 亮 (形容词) 亮儿(名词) 画 (动词、名词) 画儿(名词) 盖 (动词) 盖儿(名词) 堆 (动词) 一堆儿(量词) 拉练(野营训练) 拉链儿(拉锁)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 “一”变去声51,“不”仍读去声。例如: yī yì 、: 一般 一年 一手 一边 一咸 一早 一帆风顺 一头白发 一笔勾销 bù: 不吃 不同 不管 不开 不许 不想
4.“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或 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例如: yī- yi: 听一听 bù- bu: 开不开 甜不甜 快不快
儿化训练 书本P91
三、变调 汉语的音节都有它固定的声调,但 是在语流中由于一个个音节是连续地发 出来,音节和音节互相影响,调值就会 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变调。例如 “土”“改”连着念,听起来像是“涂 改”。变调出现在口语的实际中,《汉 语拼音方案》规定书写时一律按原声调 符号标注。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 下列几种:
(4)韵母是-i[ ɿ ]、-i[ ʅ ]的,丢掉这个韵母, 改成央元音[a],然后卷舌。如: 鱼刺儿yúcìr 喜字儿xǐzìr 细丝儿xìsīr 锯齿儿jùchǐr 果汁儿guŏzhīr 没事儿mãishìr 读作yúcâr 读作xǐzâr 读作xìsēr 读作jùchěr 读作guŏzhēr 读作mãishâr
(二)“一、不”的变调 1.“一、不”单念和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 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不” 念去声。例如: yī: 一、二、三厂 第一 统一 划一 惟一 表里如一 始终如一 bù: 不 偏不! 2.在去声前一律变阳平(35)。例如: yī yí :一样 一向 一定 一块儿 一望无际 一切顺利 一步登天 bù bú:不怕 不够 不看 不像 不信鬼神 不必客气 不露声色
(2)韵母有韵尾i或n的,不便于卷舌,丢掉韵尾,在 发韵腹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 小孩儿xiǎoháir 读作xiǎohár 香味儿xiāngwâir 读作xiāngwâr 一块儿yí kuàir 读作yí kuàr 刀背儿dāobâir 读作dāobâr 树根儿shùgēnr 读作shùgēr 饭馆儿fànguǎnr 读作fànguǎr 冰棍儿bīnggùnr 读作bīngguâr 一点儿yīdiǎnr 读作yīdi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