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留守儿童服务案例
留守儿童服务案例留守儿童是指某些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而长期离家,导致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中国广泛存在,特别是农村地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如教育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等。
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许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了留守儿童服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有关留守儿童服务的案例:案例一:河北省某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这个关爱中心成立于2010年,旨在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帮助给留守儿童。
中心设有图书室、学习辅导室、音乐室和活动室等设施,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和娱乐活动。
此外,中心还开设了心理辅导班,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通过这个关爱中心的服务,许多留守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案例二:上海市留守儿童之家上海市留守儿童之家于2007年创办,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服务。
除了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外,该机构还设有教室、图书馆和活动室,致力于提供全面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此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常驻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
通过这个机构的帮助,许多留守儿童获得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支持,他们更加健康、积极地成长。
案例三:山西省某留守儿童教育培训基地这个培训基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文化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
基地设有教室、实训场地以及岗位模拟训练室等教育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
这个基地致力于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发展机会。
通过参加培训,许多留守儿童学会了一门手艺,获得了职业技能的认证,增加了他们就业的机会。
这些案例代表了留守儿童服务的一部分,通过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和职业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留守儿童克服了一系列困境。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来完善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保护他们的权益,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享受到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一宽容播种美丽赏识创造奇迹陈明远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班的一个孩子——小丽,这个孩子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她是个整天头发乱蓬蓬,满身脏兮兮的女孩。
她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做作业、书写差、爱乱写乱画等,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都不会写,每次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
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对这孩子早就不寄希望,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萌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上次知心姐姐的讲座记录,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是的,我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
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
小丽,一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却拥有班里孩子少有的闪光点——爱举手回答问题。
我紧紧抓住这线曙光,给她机会,让她成为学习的主人。
每节课上,都有她第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每个问题里,都留下她自信的笑脸;每一次,我都会把她作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榜样。
可是每一次她的回答都与我的提问相隔十万八千里,教室里留下的常常是一片哄堂大笑。
慢慢地,慢慢地,这线曙光黯淡了。
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交流孔子是怎样拜师的?问题刚提出,小丽又是第一个举起了手,陆续地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此时我想:如果叫她,太耽搁时间了,还是请别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吧。
小丽见我没请她,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不叫我。
”说完,就把头伏在手臂上,一直情绪低落。
当时我并不很在意,继续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假如你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你会这么辛苦去拜师吗?”我组织了一个拓展性的练习。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在
农村成长,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亲情疏离、心理健康问题等困扰。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到改善他们教
育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描述:
小明(化名)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
在
学校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低于同龄人,缺乏自信心,经常遭受同学的欺负
和孤立,心理状况较差。
二、问题分析:
1.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
关怀和教育指导,难以形成健康的成长环境。
2.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和教材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成绩差。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亲情疏离和孤独感容易导致小明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自信心、抑郁等表现明显。
三、解决方案: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引进志愿者组织、社会资源等,为小
明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鼓励小明参加各类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心理健康关注: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
导与培训,帮助小明排解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效果评估:
2.学习成绩提高:定期考核小明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与其他留守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的差异,评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措施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改善: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和小明自述情况的记录,评估心理辅导和培训的有效性,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024)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与自卑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 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孤 独感和自卑感。
情绪不稳定
由于缺乏有效的情绪疏导 和调节机制,留守儿童容 易出现情绪波动和不稳定。
行为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可能出现攻 击性行为、逃学、偷窃等 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缺失影响
学习习惯差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部 分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 惯。
关注心理健康
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 和辅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校企合作
与当地企业合作,为留守儿童提 供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
社会捐赠
接受社会各界善款捐助,改善学 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
全教育等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如音乐、美术、体育等,促进留
守儿童全面发展。
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不同 留守儿童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探讨
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定期 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留 守儿童成长。
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 教育意识和能力。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 教学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 好氛围。
家校合作机制建立
通过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沟 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教育资源投入增加,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教育资源仍然匮乏。应进一步完善 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确保所有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
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
嘿,咱今天来讲一个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事儿。
你知道吗,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个叫明明的小朋友。
他呀,才四五岁,爸爸妈妈就都出去打工了,把他留给了爷爷奶奶。
有一天,明明在幼儿园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来接他们,他就忍不住问奶奶:“奶奶,我的爸爸妈妈啥时候回来呀?”奶奶心疼地说:“快了快了,宝贝。
”!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能照顾明明的生活,但在教育上,有时候真的力不从心啊!明明调皮起来,爷爷奶奶也不知道该怎么管。
这像不像一只没头苍蝇到处乱撞呀!
有一次,明明在村子里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
爷爷知道后,那叫一个着急呀,可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才好。
爷爷就问明明:“你为啥打架呀?”明明撅着嘴说:“他抢我玩具!”爷爷叹口气说:“那也不能动手呀!”话说回来,留守儿童的教育可真是个难题呀,不是吗?
而爸爸妈妈呢,虽然经常打电话回来,可那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陪伴呀!明明经常对着电话喊:“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吧!”
我觉得吧,学前留守儿童真的太需要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了。
不能因
为父母不在身边,就让孩子的成长出现缺失呀!我们应该多关注这些孩子,给他们更多的爱和帮助,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七篇
二、成因分析
阿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阿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案例描述: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乡村小学,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很渴望学到知识。我现在担任二年级所有科目的教教学,和孩子已经相处快两年了,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叫周星(化名),平时听课非常不认真,课后作业经常完不成,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很糟糕,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只考了十多分,平时数学测试,平均只有十几分,基本上都是全班的倒数第一,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也不能放弃他,于是课后经常给他开小灶,效果也是不理想,于是我逐渐产生任由他发展的想法,很少去关注他。
可是由于她对照的时间比较长,在区域活动中吴琳娇没有能完成。
第三次游戏:
这次来玩中国地图拼图的时胡思琦和褚安娜。胡思琦这次好像是有备而来的,他拿出了拼图,先看了墙面的大中国地图,然后再拼图中找出了比较大块的拼块,先把比较明显的拼块拼好再拼一些小的,同时把台湾和海南岛放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再一块地尝试,但是拼的速度快了不少,看来他是准备过了。安娜在看到胡思琦很有信心地拼了不少后,她也加入到拼拼图的行列中来了,两个人一个找一个拼在区域活动结束前把拼图完成了。
第5篇: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
一、案例介绍:
何xx,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今年接手这个班。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最新]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案例】安徽太湖一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自缢前深情吻别陪伴自己的爷爷。
2008年2月25日是(安徽)太湖县晋熙镇天台联合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也是该校五年级学生章杨宇爸妈出门打工的第十天。
然而,就在这一天,章杨宇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在人迹罕至的村祠堂后面一间小屋,他自缢在一根横梁上,裤子口袋里留下一封给父母的遗书。
遗书中,他留下了让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事发:少年亲吻爷爷后自缢2008年2月25日,天台联合小学校园里非常热闹,同学们都领到了崭新的课本。
当天下午三点多钟,12岁男孩章杨宇跟其他同学都一起放学回家。
不过章杨宇却显得有点异样,他回家时书包空空的,所有新书都放在教室座位的抽屉中。
“爷爷,我可以亲你一下么?”放学后的章杨宇回到家里,看见爷爷正围坐在桌前打麻将,就上前对爷爷轻声说道。
爷爷听到这句话心里还直乐,可他不知道这竟是自己与孙子见的最后一面。
当天晚上,姑父曾与章杨宇约好了要孩子到他家里去住。
可等了好久没等到章杨宇,姑父赶紧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得知也不在家里。
又去电学校询问,被告知学校已经放学了,章杨宇也不在学校里。
大家顿时慌了。
家人发动邻居在屋前屋后展开了大搜索,最后在人迹罕至的祠堂后面发现了他。
被发现时,他吊在祠堂后一间小屋子伸出来的横梁上,已经没了气息。
记者调查:自缢少年口袋留下遗书当天下午,记者赶到太湖县章杨宇的家中。
章杨宇自缢的那间屋子在一座祠堂后面。
这座祠堂傍山而建,后面是很陡的山体。
据当晚发现尸体的一位邻居介绍,章杨宇被发现时吊在绳子上,绳子就系在祠堂后面这间房子伸出来的一根横梁上。
记者看到祠堂后这间房子其实是间土砌房,已经很破烂了,伸出来的横梁也朽坏了很多。
据村民介绍,这座祠堂是祭祀祖宗的场所,平时很少有人到这里来。
章杨宇的尸体被发现后,人们在他裤子右边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遗书写在当天发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封皮的背面。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因无人照料而长期留在家乡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属照料,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农村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
小明,14岁,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
小明的父母外出务工,他和弟弟由年迈的外婆照顾。
外婆身体不好,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小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怀,性格内向,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小芳,12岁,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
小芳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由奶奶照顾。
由于奶奶年纪大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差,小芳经常感到饥饿和寒冷。
她渴望父母的关爱,但只能通过电话和偶尔的回家探望来缓解思念之情。
小芳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缺乏自信和动力。
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
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心理疏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父母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希望留守儿童们能早日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长期不在家,留守在农村或城市的儿童。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下面是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案例。
小明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
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但由于祖父母年纪大,无法给予他充分的关爱和教育。
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在学校也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为了解决小明的教育问题,学校与社区合作,组织父母陪读活动。
学校安排了每月一次的家长会,邀请父母回家与孩子共度时间。
在会上,学校提供了一系列的学习辅导资料,帮助父母更好地辅导小明。
同时,学校还与社区协商成立了一个资源库,提供志愿者辅导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的学习。
小明的父母参加了每次的家长会,并在每次会议结束后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他们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每周请一位志愿者辅导小明的学习。
这位志愿者是一名大学生,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解答问题、完成作业。
在家庭教育方面,小明的父母也积极参与。
他们与小明制定了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对他的学习进行日常督促。
他们定期给小明寄送信件,表达对他的关心和鼓励。
同时,他们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小明保持良好的沟通,听取他的心声和困惑,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
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帮助以及父母的积极参与,小明的学习和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成绩逐渐提高,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他在与志愿者的互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小明的家庭教育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展示了留守儿童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获得良好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只有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问题,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才能为农村长期的稳定与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刘俊熙性别:男年龄:十岁班级:三年级二班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不认真。
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
自制力差,责任感淡薄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刘俊熙同学今年十岁了。
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
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臵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针对刘俊熙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
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留守儿童典型案例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篇一奇迹在爱心与呵护中诞生——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个案表现: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朱永杰,是一名十二岁的男孩。
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四年级时,其父亲外出务工,该生随母亲在家中,在其就读五年级时,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原因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1篇一、案例.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班里二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小颜,“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颜的父母在小颜两岁时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小颜交给他奶奶看管.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小颜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二、措施.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她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或者聊qq,把小颜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颜要多鼓励,少批评.有一次,小颜在作文中写到:“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呆在我身边.”我知道他想念妈妈了,我特意带他到家里跟他父母视频聊天,看着他们激动地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连我都感动了.2.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一件他喜欢的小礼物,还请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过生日.这一天,他流着泪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吃蛋糕,今天我也能吃到蛋糕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知道我的努力没白费.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颜,快来呀!”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小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2篇我们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才上七年级就开始吸烟,所以我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学前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案例
学前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案例示例文章篇一:《学前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案例》我叫小明,在我们村子里呀,有好多小朋友都是学前留守儿童呢。
今天我就想给大家讲讲我身边关于学前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的事儿。
我们村头的小花,她爸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
小花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她爷爷奶奶可疼她了,啥好吃的都留给她。
可是呢,这教育方面就有点让人担心啦。
小花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爷爷奶奶就想着,幼儿园能学啥呀,还不如在家呢,省钱又能照顾着。
这就像啊,本来一只小鹰应该到天空去学飞翔的,可他们却把小鹰关在了小窝里。
有一回呀,我去小花家找她玩。
我就问她:“小花,你咋不去幼儿园呢?幼儿园可好玩啦,有好多小朋友,还有好多好玩的玩具呢。
”小花低着头说:“爷爷奶奶说不用去。
”我当时就很奇怪,我就跑去跟小花的奶奶说:“奶奶,幼儿园可好了,能学唱歌、跳舞,还能学画画呢。
”奶奶却说:“我们家小花呀,在家我也能教她唱歌画画呀,去幼儿园还得花钱。
”我就觉得,奶奶这想法可不对啦。
这就好比种一棵小树苗,要是不给它合适的土壤和阳光,它怎么能茁壮成长呢?幼儿园就像是那片肥沃的土壤,能让小花学到好多东西呢。
再说说村子中间的小刚吧。
小刚的爸爸妈妈也不在家,他跟着外公外婆住。
小刚的外公以前是个小学老师,这可就不一样啦。
外公知道学前教育有多重要。
他每天都会给小刚讲好多故事呢。
什么《三只小猪》呀,《小红帽》呀,小刚都能倒背如流了。
我有次去小刚家,就听到外公在给小刚讲《狼和小羊》的故事。
外公讲得绘声绘色的,小刚眼睛都不眨地听着。
讲完了,外公就问小刚:“小刚呀,你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啥呀?”小刚奶声奶气地说:“不能欺负别人,要做个善良的人。
”你看,这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外公就像一个智慧的老船长,带着小刚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呢。
还有一次,我和小刚在外面玩泥巴。
小刚就跟我说:“我以后也要像外公一样,知道好多好多故事。
”我就说:“那你可得好好学呢。
”小刚说:“我会的,外公每天都教我认字呢。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就要也是重中之重。
你想知道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吧!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吴会会性别:女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二、个案分析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
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
她的身材比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
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
不过,吴会会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
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
她的脾气很犟。
今年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
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
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
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
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吴会会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
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
从此以后,吴会会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
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吴会会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
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
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
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
”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学习的未成年人。
这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情感缺失、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留守儿童的案例,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小华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而他则留在农村的祖父母家中。
小华今年10岁,正在上小学四年级。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华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和被忽视,这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学校,小华的成绩中等,但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他的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提升缓慢。
在情感支持方面,小华的祖父母虽然给予了他基本的生活照顾,但因为代沟和教育观念的差异,他们无法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教育引导。
小华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教育资源方面,小华所在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
这使得小华在学习上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难以跟上课程进度,也缺乏拓展知识和兴趣的机会。
心理健康方面,由于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学习压力,小华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倾向。
他经常感到孤独,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这种情绪状态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小华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他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环境:1. 增强家庭联系: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定期与小华沟通,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
2. 提供教育资源:政府和社会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素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生活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5.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父母就近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小学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
在学校里,小明刚开始
适应不良,经常缺席和迟到,成绩也很差。
学校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措施帮助小明逐渐
改善了情况。
首先,学校与小明的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困境,与家
长共同制定了学习和生活规划。
其次,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小组,由班主任、心
理辅导员和志愿者组成,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活动。
同时,学校教师对小明进行
个别辅导,将学习内容分解细化,并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小明提高学习兴趣和
自信心。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缺勤和迟到情况显
著减少,并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绩进步。
典型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她由奶奶独自照顾。
开始时,小红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学校通过多方面的教育
手段帮助她改善了状况。
首先,学校加强了对小红的关爱和照顾,班主任和同学经常
与她交流、关心她的生活情况和学习进展。
其次,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小组,为小红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她缓解情绪压力和困惑。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文
体活动,加强了小红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她的社交能力。
在学校和家庭
的共同努力下,小红逐渐变得开朗活泼,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
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当前受改革开放城市化建设进程影响,农村及偏远县城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滞留在农村,于是教育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心教育,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偏激,而我县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
这些学生在校表现有可能不尽如人意,让班主任头痛不已。
我也遇到过这些学生,我总是告诉自己先静下心来,身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母亲和班主任的我,经常这样想,假如我是这个孩子,我希望老师怎样教育我呢?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怎样教育呢?对于留守问题学生,如果放弃,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母亲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学校把最重要班主任工作交给我们,家长把家中唯一的希望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的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啊!因此,我认为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教师要勇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以赏识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由此激发学生自身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克服自己的缺点,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以自己的真实案例来阐述我的教育理念,表达我的教育思想,并说明赏识教育在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自从踏上教师工作岗位至今,十几个春秋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许多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一位叫李博的学生,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记得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了李博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他经常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要么睡觉,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不完整;有时干脆不交作业,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都担心他影响自己学习,他爱扔垃圾,直接塞在桌框里或扔在地上,值日生对此怨声载道,他还喜欢捉弄胆小的女生,和男孩子爱打闹,甚至打架,他的情绪也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还喜欢破坏同学的文具书本等。
为了让他能够有所转变,我决定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同学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教育案例隐性留守儿童(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这一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隐性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长期陪伴在身边的儿童。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育案例,探讨隐性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0岁,来自我国一个偏远的农村地区。
他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为了生计,每年只能回家一次。
小明从小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在性格、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性格问题: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缺乏自信。
在与同龄人交往时,常常表现出自卑和退缩,害怕与人接触。
2. 心理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小明内心充满孤独和焦虑。
他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但现实却让他倍感无助。
3. 行为问题: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他经常在课堂上捣乱,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出现逃学、打架等现象。
三、教育困境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隐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在性格、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
2. 学校教育不足: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对隐性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够,难以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
3. 社会关爱缺失:社会对隐性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足,缺乏相应的关爱和支持,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诸多困境。
四、对策建议1. 家庭教育方面:(1)鼓励父母尽量抽出时间回家陪伴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2)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教会孩子独立生活,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2. 学校教育方面:(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隐性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3)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 社会关爱方面:(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隐性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事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事关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一
宽容播种美丽赏识创造奇迹陈明远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班的一个孩子——小丽,这个孩子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她是个整天头发乱蓬蓬,满身脏兮兮的女孩。
她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做作业、书写差、爱乱写乱画等,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都不会写,每次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
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对这孩子早就不寄希望,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萌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上次知心姐姐的讲座记录,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
更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是的,我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
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
小丽,一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却拥有班里孩子少有的闪光点——爱举手回答问题。
我紧紧抓住这线曙光,给她机会,让她成为学习的主人。
每节课上,都有她第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每个问题里,都留下她自信的笑脸;每一次,我都会把她作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榜样。
可是每一次她的回答都与我的提问相隔十万八千里,教室里留下的常常是一片哄堂大笑。
慢慢地,慢慢地,这线曙光黯淡了。
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交流孔子是怎样拜师的?问题刚提出,小丽又是第一个举起了手,陆续地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此时我想:如果叫她,太耽搁时间了,还是请别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吧。
小丽见我没请她,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不叫我。
”说完,就把头伏在手臂上,一直情绪低落。
当时我并不很在意,继续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假如你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你会这么辛苦去拜师吗?”我组织了一个拓展性的练习。
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又出现了一次齐刷刷举手的情景,小丽那双小手特别的高,她竟激动得站上了板凳,一边跺着小脚一边挥舞着
自己的小手,自然地她的小手特别地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当时真有点怒火中烧。
“宽容那些有缺点的孩子,并用你的一腔真情去感化他们,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耳旁回荡的这句温馨提示压住了我心中的怒火。
我立即用手示意她赶快从板凳上下来,她看了手势很不乐意地跳了下来。
本想让她第一个表现一下,可她的回答……想到这,我把目光转向了别的同学。
突
然,教室里传来了笔乱画和撕东西的响声,我循声望去,看到小丽嘟着嘴、耷拉着脑袋、一眼埋怨地看着我,毋庸置疑,肯定是这位令我伤透了脑筋的学困生。
我们的眼光相遇了,可我看到她没有一丝悔意,左手又拿起语文书重重地摔了一下说:“每次都不喊我。
”哎呀,这孩子的脾气可真不得了呀,我教书快十五年了,可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遇上这么难搅难缠的学生,而且还是个女孩子。
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
“小丽,你给我站起来。
”我开始把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脸上的浅笑早已消失得无了踪影,板起了面孔、瞪圆了眼睛。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下课后到办公室说清楚。
”后面的十几分钟,就在一种比以往缺少些融洽、激情的氛围中草草收场了。
此时这唯一的一线曙光在我心中熄灭了。
我怒气冲冲回到办公室,正好师德本上的小诗呈现在我眼前“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教
师宽容了学生,拥有了美丽。
”是呀,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常常会犯错误,况且是小丽这样的留守儿童呢。
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岁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
小丽耷拉着脑袋出现在我面前,等待暴风雨似的批评。
我拉着她的手真诚地说“孩子,老师错了,老师为刚才的事给你道歉,你是让老师最骄傲的举手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孩子……”“老师,我错了……”
她哭了,她错了,她也变了,她的坏习惯逐渐改了。
记得一次教研课上,她是唯一一个进入朗诵角色的孩子,这真是宽容的收获,赏识创造的奇迹啊!现在,这孩子的情况虽然反反复复,但我一定会继续赏识她,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懂得去赏识,它就会越来越亮,甚至光芒四射。
老师们,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真心筑起友情,用关心凝成团结,一起为我校留守儿童的发展进步而奋斗吧!让我们用宽容去播种美丽,用赏识去创造奇迹吧!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二
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情况
姓名:徐焕鑫
性别:女
年龄:8岁
小学二年级(2)班学生
二、案例分析
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级时,徐焕鑫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只是觉得这个女生,平时与同学交往不多,话语较少,性格较为内向。
后来,在一次与同事聊天中了解到,徐焕鑫很小的时候就做过一次大型手术,直到现在身体也不是很好,但她学习上很用功,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于是,我开始关注起这个女生,我发现她是个头脑比较灵活的女生,在学习上的确比较努力,但对自己的要求很宽,惰性较大,缺乏自觉性,作业比较马虎,字迹潦草。
在与她多次的谈话中了解到,父亲是个无业游民,母亲在镇做保姆,收入不多,有时会出现“断粮”的现象,时常向邻居借钱度日。
由于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父亲又时常不在家,所以,被寄住在外婆家。
外婆对她可说是宠爱有加,可疏于管教,关心不当。
在谈话中了解到,她从不在晚自习结束后将书本带回家,而回到家,洗漱完毕后所做的事就是看电视。
偶尔,做作业到9点时分时,外婆总会催促她早点上床睡觉,而她看电视至深夜11点,外婆却从不曾催促一次。
她自己也认为此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可自己因缺少管束而改不了“陋习”。
她内心很矛盾,缺乏安全感,心里话无处倾诉,希望母亲能陪伴在自己身边,督促自己。
她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