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在我们村有个叫小阳的孩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就把他留在奶奶身边。

这小阳啊,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个小刺猬,浑身是刺,不太好接近。

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村里的小学。

那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别的孩子课间都在嬉笑打闹,他就低着头,自己在本子上乱画。

有一次,学校组织活动,大家都组队玩游戏,可没人愿意跟小阳一组。

我就凑过去问他想不想跟我一组,他眼睛里满是怀疑,小声嘟囔着:“你为啥要跟我一组?”那小阳说话的时候啊,都不敢看我,眼神躲躲闪闪的。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小阳心里特别自卑。

他觉得自己就像个没人要的小可怜,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疼,自己只有奶奶,而且奶奶年纪大了,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理解他那些小想法。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找小阳玩。

我会给他带一些从城里带回来的小零食,像那种带卡通图案的小饼干,他一开始还不好意思接呢。

我就故意逗他说:“你要是不吃,这小饼干可就哭鼻子喽,它专门从城里跑来想被你吃呢。

”他听了这话,“噗嗤”一声笑了,这才慢慢接过饼干。

我还给他讲外面世界的趣事,什么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像巨人一样,还有会在马路上跑的“大铁盒子”(汽车)。

小阳听得眼睛放光,他特别好奇,总是缠着我问这问那。

我发现这孩子其实特别聪明,就是缺乏关注和引导。

有一次,我带他去山上放风筝。

那风筝是我专门给他买的,上面画着超级英雄。

小阳拿着风筝,在山坡上跑啊跑,那小脸蛋跑得红扑扑的。

风筝飞起来的时候,他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喊着:“看,我的超级英雄飞起来啦!”那一刻,我看到他眼里有了自信的光彩。

慢慢地,小阳变了。

他在学校开始主动和同学们说话了,也不再是那个总是低着头的小可怜。

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好,老师都夸他像换了个人似的。

有一次他还跟我说:“叔叔/阿姨,你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我以后也要像你给我讲的那些人一样,做个厉害的人。

”你看,其实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啊,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多陪陪他们,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被人爱着、关注着的,就像小阳这样,一颗封闭的心也能重新打开,充满阳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一、个案基本情况王某,男孩,9岁,现就读三年级。

该生上学期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品质优良。

但在下学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学习成绩有倒退,而且性格也一反常态。

不仅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而且做作业也很懒惰,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不交。

下课后还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严重违反行为规范。

他的行为引起了同学的极大反感。

二、家庭走访探究过家访得知:王某的父母离婚,父亲在外面打工。

现在是由76岁的奶奶照顾。

与其交谈,奶奶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

自从今年春节,他的爸爸一个人回来后,不知咋的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现在也很少做作业了,每次叫他做作业,不是说老师没有布置,就是说在学校已经做了。

三、个案原因分析根据王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客观上,缺少关爱,缺乏自信。

主观上,他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因为父亲长期在外打工。

尤其是他偷听到爸爸与奶奶的谈话,知道爸爸这次之所以是一个人回来,是因为妈妈跟另一个男人跑了的消息后,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才使他精神一蹶不振,不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且沾染了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这一切又直接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所致。

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

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

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

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该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在
农村成长,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亲情疏离、心理健康问题等困扰。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到改善他们教
育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描述:
小明(化名)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


学校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低于同龄人,缺乏自信心,经常遭受同学的欺负
和孤立,心理状况较差。

二、问题分析:
1.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
关怀和教育指导,难以形成健康的成长环境。

2.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和教材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成绩差。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亲情疏离和孤独感容易导致小明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自信心、抑郁等表现明显。

三、解决方案: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引进志愿者组织、社会资源等,为小
明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鼓励小明参加各类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心理健康关注: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
导与培训,帮助小明排解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效果评估:
2.学习成绩提高:定期考核小明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与其他留守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的差异,评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措施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改善: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和小明自述情况的记录,评估心理辅导和培训的有效性,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024)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024)
21
家访制度在关爱中作用
了解家庭情况
通过家访,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成长 环境,为后续关爱工作提供依据。
沟通教育理念
与家长沟通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 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校合作共育
通过家访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关注 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
2024/1/27
2024/1/27
20
职业规划和升学指导服务
职业规划课程
学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 ,引导留守儿童了解不 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 业观念。
2024/1/27
个性化升学的升学指导服务, 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升 学路径。
实习实践机会
学校积极联系企业和社 会组织,为留守儿童提 供实习实践机会,增强 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 力。
2024/1/27
16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校企合作
与当地企业合作,为留守儿童提 供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
社会捐赠
接受社会各界善款捐助,改善学 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
志愿服务
鼓励大学生、社会志愿者等力量 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提供课 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2024/1/27
17
04 精选案例三:贵 州某高中经验分 享
22
05 总结反思与未来 展望
2024/1/27
23
当前留守儿童教育成果回顾
2024/1/27
教育资源投入增加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教育资源 投入逐年增加,包括学校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 面的改善。
心理健康关注度提升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组织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开展心理辅导和关爱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心 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7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7

一、基本情况本案例分析的是我在接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的学生陈强,男,8岁,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常年与爷爷相依为命。

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为班级倒数,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情绪偏激,时常会顶撞老师,也时常不回家吃饭、缺课。

二、个案分析通过询问同学、家访以及对其本人的简单交流,了解到郑裕国是一个很“可怜”的留守孩子。

从出生开始便没有妈妈的呵护,父亲学年在外务工并且从不关心他的成长,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也不曾有经济帮助家庭,家中仅靠爷爷的“五保户”收入与社会救助来维持生活。

爷爷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学业与行为等各方面从来不过问,也无从管教,甚至于孙子没有没回家吃饭与就寝都不得知道。

一年四季不管天寒地暖都只有一双鞋子,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王老师时常看不过去会把他的衣服、鞋子等洗一洗,这就算是“母爱”了。

他是同学们眼中的“贯偷”,同学们时常反映他有“偷”的不良习惯,以至于只要班上有某个同学的东西找不到了,便会一同指向他。

社会上也有类似的声音,当地一家小超市,经常发现他会在夜间去超市“偷吃偷睡”,有一回是睡去了第二天才被发现。

每当我问他是不是有“偷”他人的东西时,总是低头不说话,时常落下眼泪。

在老师眼中,他又是一个蛮灵光的孩子,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热爱劳动,是班级里的劳动积极分子。

每次单元考试有进步了老师给予表扬时总能露出那少有的甜美的笑脸。

三、心理问题诊断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资料与咨询相关权威心理专家等。

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于缺少关爱,没有家庭温暖而引起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个案。

在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中,“偷”东西是平时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

在多次家访中得知,回到家中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情,而爷爷总是说“我已经尽力了”,如此贫困的家庭背景促使他养成诸如“偷”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习惯,更让自卑心理充满他的内心。

而在班级里他又很爱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一旦得到肯定时,会让自己觉得很成功,很有成就感。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我站在这个小小的乡村学校的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纯真又带着些迷茫的眼睛,心里一阵酸楚。

这些孩子啊,就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去远方打工,只留下他们在这熟悉又有些孤单的村子里。

今天,我要给孩子们讲讲心理健康这码事儿。

我清了清嗓子,笑着问:“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感觉有时候心里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呀?”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几个胆大的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咱们的心也需要好好照顾呢。

你们想啊,那些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就像在远方飞翔的大雁,他们心里肯定也时刻牵挂着你们这小窝里头的雏雁。

可是距离让他们不能时刻在身边。

这时候,你们可不能让自己的心像没水浇灌的花儿一样枯萎。

”有个小女孩举起了手,小声地说:“叔叔,我有时候晚上睡觉会想爸爸妈妈想得哭,我是不是心里不健康呀?”我赶紧摇摇头说:“小宝贝,这可不是。

这就好比你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一样正常。

想爸爸妈妈是因为你爱他们,心里装着他们。

不过呢,要是这种想念让你每天都特别难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就像火车偏离了轨道,得调整调整啦。

”我开始跟孩子们讲一些小办法。

“孩子们,当你们心里难受的时候,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这时候可以找身边的小伙伴玩呀。

小伙伴就像一阵清风,能把乌云吹散。

你们一起玩闹的时候,那些不开心就像小水珠,在阳光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时候,一个小男孩大声说:“可有些小伙伴也会欺负人呢!”我笑了笑说:“是呀,这世上啥人都有。

要是碰到这样的小伙伴,就像在路上碰到了小刺球,咱们得躲开。

如果躲不开,那也别怕,就像勇敢的小战士一样,去告诉老师或者爷爷奶奶,让他们来帮你们把这刺球弄走。

”我又告诉孩子们:“你们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气。

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我很棒’。

这就像给心里的小花园种上了美丽的花朵。

你们看,那些在艰苦环境里还能茁壮成长的小草,咱们也得像它们一样坚强。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因无人照料而长期留在家乡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属照料,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农村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

小明,14岁,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

小明的父母外出务工,他和弟弟由年迈的外婆照顾。

外婆身体不好,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小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怀,性格内向,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小芳,12岁,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

小芳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由奶奶照顾。

由于奶奶年纪大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差,小芳经常感到饥饿和寒冷。

她渴望父母的关爱,但只能通过电话和偶尔的回家探望来缓解思念之情。

小芳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缺乏自信和动力。

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

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心理疏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父母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希望留守儿童们能早日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裙体——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育和陪伴,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多个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一)情感缺失严重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大大减少,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温暖。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失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冷漠等不良情绪。

这种情感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二)学习压力较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成绩容易下滑。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环境相对较差,进一步增加了学习压力。

这些学习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疏导,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三)行为问题突出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任性、叛逆、打架斗殴、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历了较多的挫折和困难,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观念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们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篇一、问题表现: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

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

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

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

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

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

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

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这冲击波及了校园,波及了家庭,自然也波及到了儿童,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日趋尖锐。

其中存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已占了不小比例。

我校注重辅导、关爱留守学生,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谈谈我在辅导中的一些体会。

一、案例:刘某某,男,11岁,六年级学生。

性格上冷漠,孤傲,无谓,懒散,自尊心极强;人聪明,但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老师提问也表现得不乐意回答;作业马虎,写字潦草,爱顶撞老师。

二、分析:在刘某某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多在外打工,俩兄弟独立生活。

就是因为长期的父母的爱的缺失,使得他内心很孤独、脆弱、敏感,人际关系冷漠。

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和协助,促使他改掉傲气,忘却孤独,增强爱心,友善的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动心理素质持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

三、辅导过程1、心灵沟通,感受爱。

对于刘某某这种聪明却自尊心极强的学生,他在很多事情的是非是分的清楚的,他的心理表现的孤傲、冷漠、无谓、懒散都源于对现存的人际关系中感受不到爱,使得他有点厌恶这个群体,甚至自己。

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刘某某的内心缺乏爱就像内心黑暗似的,对什么事情也不在乎。

所以,我们采取了和他心灵沟通,让他慢慢感受到爱,以至于他爱自己,爱这个群体。

根据他家离学校较近,我们经常到他家家访,而且每次的家访都主要是问他在家的生活情况,并和他哥哥沟通他在学校表现好的方面,鼓励哥哥多表扬他,并把好的消息多向他爸爸汇报,让刘某某多和爸爸电话联系。

在学校,对于他的缺点,考虑他的自尊心,我都不会当众批评他,总是利用单独谈心的方式迂回的指出。

课堂上往往利用其他同学的热心、阳光、关心班集体的闪光点,扩大化暗示这种的行为是非常令大家喜欢的,特别是老师。

教育基础案例分析(2篇)

教育基础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的孩子。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某农村小学为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农村小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学校共有学生5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占70%以上。

学校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和监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 案例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教育和监护,导致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在学习上,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在学校中可能表现出自卑、胆怯、沉默寡言等心理特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学业成绩下滑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方面普遍较差。

一方面,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购买学习资料,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4)安全意识薄弱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例如,由于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他们在上学、放学途中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户外活动时,由于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容易发生溺水、触电等意外事故。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2)建立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帮助。

2.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1)建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描述王超;单亲家庭;从小奶奶带大;教育不足;溺爱有加..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案例分析童年生活:从小父母就离异;由奶奶带他..奶奶没有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是空白..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奶奶对王超却很宠爱..奶奶的宠爱让王超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二、案例辅导策略1、了解情况;寻找突破口了解王超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2、开启心扉、倾吐心声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3、加强联系、树立信心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4、有的放矢、促进沟通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三、案例辅导成果老师的关爱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他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张振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张振勇

题目: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活动目标】1,让留守儿童体会国家好的教育政策方针。

2,改变留守儿童不健康的心理。

3,使留守儿童在校园内健康,快乐的学习,感受到处处有爱。

【活动准备】配合班主任深入留守儿童各家各户等方式,把所有班级中家庭极度贫困,性格孤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集中到一个班级进行主题活动课。

【活动对象】由于我县拉面经济的影响,我们学校3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活动对象是在这些当中比较特殊的30人。

【活动过程】讨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留守儿童(一)学生自我介绍1,王小明同学:我的父亲撇下妈妈,姐姐,和我,跟别的女人去了南方不知去向。

妈妈为了供我们上学去新疆摘棉花,现在和生病的奶奶生活,迫于无奈姐姐没有上高中,经常哭。

现在只要同学敢说我,我就会打他。

2,马有德同学:父亲因为玩枪在我很小的时候自己打死了自己,母亲改嫁,现在我住在姑姑家,姑姑很疼我。

因为我经常偷东西,姑父老打我。

等我小学毕业,我去内地饭馆打工。

3,韩秀清同学:爸爸妈妈都去内地开饭馆,爸爸让我辍学到饭馆做帮手,在我多次央求爷爷的情况下,爸爸才勉强答应让我上一年的学。

……(二)学生一一回答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留守儿童所有同学一致回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老师:就这些吗?学生:沉默教师:有同学不小心洒水溅到你身上呢?王小明你来回答。

王小明同学:我饶不了他。

教师:大家说王小明做法对吗?你们该怎么做?韩晓红同学:不对,我想他不是故意的,倘若是故意的,我会找老师,让老师来处理。

老师:韩晓红说的很好。

以后遇到类似的事就该这样处理。

你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倘若你奶奶生病了,没有给你做早饭,你们该怎么办?(你们按真实的想法回答,做诚实的孩子,不能说谎,老师不怪你们)马小明同学:如果奶奶生病了,我不起床,不上学,奶奶也不知道。

老师:马小明说的很好,很真实,老师喜欢你。

有谁来回答一下,马小明做的对吗?应该怎么做?多杰吉:他说的不对!奶奶病了,应该叫车给奶奶看病,向老师请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地区的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大部分。

在这个庞大的农村人口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在外务工而被迫留守在家。

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

他们与城市里的孩子不同,他们没有父母和亲人的陪伴,也没有接受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因此,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二、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12岁的男孩,他生活在广西省某个偏远的山村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偶尔回家探亲。

小明从小就跟随奶奶生活,她虽然对小明很好,但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并不能给小明提供足够的教育和指导。

同时,在学校里,小明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交流。

最近几个月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下,小明逐渐地打开了心扉,向大家诉说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他说自己常常感到孤独、无助,有时会偷偷地哭泣,甚至想过要离开这个世界。

老师和同学们非常关心小明的情况,并积极寻求帮助。

三、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学校联系小明的父母和其他留守儿童的父母,敦促他们回家照顾孩子,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家庭教育。

学校还组织了一些家长会和亲子活动,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来给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还配备了专门负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并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孩子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3.提供多种活动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多种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和玩耍。

同时,学校还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其他留守儿童也逐渐打开了心扉,表达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接受了专业的帮助。

五、结论与建议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存在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包括孤独感、恐惧感和情感失落等。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被广泛应用于留守儿童身上。

本文将以“李明”为例,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分析其心理变化及教育对策。

李明是一名留守儿童,早年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自从上小学起,李明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儿童不同,家中没有亲父亲母来疼爱他,身边的伙伴也因此与他隔阂重重。

李明的家庭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的身份给了他超常的期望压力。

他对待学业过于紧张,在考试发挥不佳时,屡屡出现哭闹和自责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为帮助李明摆脱心理困扰,学校选派专业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首先与李明进行心理咨询,听取其内心的价值观和感受。

由于李明缺乏安全感和感情联结,老师注重建立与他的情感连接,以促进其信任感和自尊心的建立。

老师用一些关心的语言来照顾他的情感需求,并用积极的反馈来增加他的自信和努力的动力。

其次,老师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来促进李明的情感交流和自我表达。

通过游戏模拟和角色扮演,李明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缓解紧张的情绪,并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方式交往和表达。

此外,老师还帮助李明了解他内心的痛苦,指导他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来带给李明正能量和信任感。

例如,老师鼓励他与同学交往,给他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并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诉求。

这些努力逐渐改善了李明的心理状态,使他变得安全、自信、创造性和乐观。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既关心儿童的心理问题,又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

教育者在教学中的用心和态度,多方面帮助了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减轻他们的沉重负担,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关注和探讨,同时也看到心理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案例一、单选题。

A. 自信满满,积极乐观。

B. 孤独、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

C. 毫无情绪波动,非常冷静。

D. 对周围事物充满极大兴趣,好奇心强。

答案:B。

解析: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与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不同,进而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与亲人的关系等产生焦虑情绪等。

而A选项自信满满、积极乐观不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C选项毫无情绪波动、非常冷静不符合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他们往往因为家庭情况内心有较多情绪;D选项对周围事物充满极大兴趣、好奇心强也不是留守儿童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A. 叛逆。

B. 社交障碍。

C. 学习困难。

D. 多动症。

答案:B。

解析:小明很少主动和同学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这表明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可能有社交障碍。

叛逆通常表现为故意违背他人意愿等行为,题干未体现;学习困难主要是指在学习知识、完成学业任务方面有问题,这里没有涉及;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与题干描述不符。

A.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更多关注。

B. 完全忽视其特殊情况,让他自己适应。

C. 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D. 联系其父母,让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答案:B。

解析:留守儿童本身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存在心理健康风险。

A选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给予更多关注,可以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温暖和支持;C选项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有助于直接解决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D选项联系父母,让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能从根源上给予孩子情感支持。

而B选项完全忽视其特殊情况,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只会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可能更加严重。

二、多选题。

A. 家庭环境。

B. 学校教育。

C. 社会支持。

D. 自身性格特点。

答案:ABCD。

解析:A选项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如缺乏父母关爱等;B选项学校教育如果不关注留守儿童特殊情况,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而积极的学校教育也能改善其状况;C选项社会支持,例如社区是否有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等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加重;D选项自身性格特点也会影响,内向、敏感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受到父母不在身边的影响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案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一般资料:
陆某,男,十二周岁,六年级学生,身高体重匀称,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母亲在他十岁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把他和妹妹留给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照料。

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陆某成绩不好,可以说是班内成绩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不是发呆就是睡觉。

班内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而且老是被比较强势的同学欺负。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妈妈和爸爸经常吵架,有时妈妈生气了就会走个一两天,然后爸爸再去把妈妈接回来,可是,这次……我到现在都不愿相信我妈妈会不吭一声地丢下我和妹妹,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想:妈妈应该在家正做饭吧;每次睡觉前,我都告诉自己,明天醒来妈妈就会回来了吧;这么久了,妈妈怎么还没消气呢我和妹妹这么想她,她难道不想我们吗每天,这些问题就在我的脑子里转呀转个不停……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陆某看起来不是很有精神,虽然他一直低着头说话,但能感受到他心里承受着痛苦。

叙述中他暂停了几次,好像是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压抑着不让自己哭出来。

据陆某同学和家人反映:陆某以前虽然成绩不很好,但也能保持在班级的中游,他酷爱运动,乒乓球在四年级时还获过奖,学校运动会的跑道上也经常
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现在的他,不爱说话,喜欢发呆,不像以前那么爱玩了。

平时总是闷头闷脑的,你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

四、评估与诊断
评估与诊断:创伤后的适应不良
创伤后的适应不良:人类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后,很容易导致社会适应不良问题。

一般创伤性事件可以划分为四类: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暴力,其他生活事件。

有些生活事件,虽然没有超出人类经历的正常范围,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压倒性的和可怕的,这些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无助感。

比如失业、被解雇、长期伙伴关系的结束或离婚、审判不供货期人的意外死亡等。

遭受创伤后,可能会在行为、情绪、认知、生理等发面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比如抑郁、悲伤、消极的认知、疏远外界、不思学习等。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相关人员及求助者的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不良认知从认识上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变故,从而正常适应社会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1、与辅导对象签订保密协议和康复协议,让辅导对象倾诉
在开始正式辅导之前,与陆某签订保密协议,鼓励他倾诉自己的创伤,耐心、真诚的一步步引导他诉说,一边诉说,我一边记录:了解他的重大心理创伤,他现在有什么不良心理反应,他有没有改变现在心理状态的意愿……
并且告诉他,创伤后这种心理反应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同时,要求陆某回家后每天回答下面五个问题,并记录结果:
2、着重解决辅导对象的各种创伤反应
创伤事件发生后,这些事情总是萦绕于怀,而无法停止去想它,试图忘记它反而使自己想得更多,这种状态属于强迫创伤反应,即让自己不断重历创伤,持续这种反应不利于辅导对象的恢复。

所以,在询问了陆某的情况后,我建议他尝试用下面定位技巧来应付:①转移法②定位气体法③定位物体法
3、引导辅导对象做生命线练习
在辅导对象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生理反应后,可以进一步引导辅导对象做生命线的练习,帮助他们回顾自己,重拾生活的目的感和信心。

在做完生命线的练习后,我告诉陆某,既然前面能成功的应对这么多的挫折,这次创伤事件也一定可以克服。

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时间,积极的面对生活,不要因为创伤而让自己停滞不前。

4、帮助辅导对象了解创伤事件
让辅导对象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后,鼓励辅导对象与事件做一个心理了结。

根据陆某的实际情况,我建议他采取了写信法和生命之河法,与过去了结。

5、帮助辅导对象恢复正常的生活与人际交往
让辅导对象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后,辅导人员可以尝试帮助辅导对象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

在这过程中,我给陆某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每天晨跑,坚持打几场乒乓球;②每天向三个人微笑并问候他们;③为自己的努力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和鼓励;④每天写下自己的心情日记,看是否一天比一天好转。

6、进一步帮助辅导对象改变认知,积极面对将来
7、对付到对象进行跟踪、反馈、直至其完全恢复。

辅导员要不定期地对辅导对象进行追踪了解,看看他们的创伤问题是否得到基本恢复,并对他们作业的实施给予必要的监督与指导。

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现在陆某的精神状态已经有了改观,看起来也积极活跃了很多,心理健康辅导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辅导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