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传输层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传输层协议分析

实验四、传输层协议分析【实验目的】1. 通过捕获TCP 包并进行分析,了解传输层协议的工作过程,加深对TCP 及面向连接的服务的工作原理的理解与掌握,2. 观察简单的TCP 流传输,理解其首部各字段的变化。
3. 理解UDP 数据报的传输特点。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1、查看分析TCP 链路管理(1)、在PC2(192.168.2.24)中安装有FTP 服务端程序。
(2)、在PC1 中开启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包抓包。
(3)、在PC1 中的协议分析软件中利用工具栏中的TCP 连接工具对PC2 发起连接,如下图所示。
PC1 主动打开连接请求确认PC2 被动打开确认确认SYN ,SEQ = xACK,SEQ = x+1,ACK = y +1SYN,ACK,SEQ = y , ACK = x+1图 4-12 TCP连接工具在IP地址中填入PC2地址192.168.2.24,端口填入FTP服务端口21,然后点击连接。
分析捕获到的三次握手报文。
图 4-13 三次握手第一次连接查看上图TCP报文中的报头部分:源端口:3241,由于发起连接的是客户端,因此源端口为TCP程序随机出的短暂端口,在此连接中是3241。
目的端口:21,由于是向FTP服务发起连接,因此目的端口为FTP服务的熟知端口,为21。
序列号:0X732020CD,此序列号为TCP程序随机出的字节编号。
确认序号:0X00000000,第一个发出的连接请求中,确认号为0。
TCP首部长度:7,TCP首部长度包括TCP报头长度和数据长度,这个字段表示TCP报头长度,其中20字节为标准TCP报头长度,另有8字节选项字段长度,选项字段中和服务器端协商了最大报文段长度。
标识位:SYN位置1,只有TCP连接中三次握手第一次连接的报文段中SYN位置1。
窗口大小:65535,默认大小。
校验和:0X5D64,校验和是对TCP报头、数据和伪首部进行计算得出的校验和。
实验五 应用层协议分析报告

一、实验目的1、学习CMailServer邮件服务软件和Outlook Express客户端软件的基本配置与使用,分析SMTP及POP3协议报文格式和SMTP及POP3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工具软件简介为了观察到邮件发送的全部过程,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配置邮件服务器和客户代理。
在这里我们使用CMailServer服务器软件配置本地邮件服务器,使用Windows XP自带的Outlook Express作为客户代理。
(1)CMailServerCMailServer于2000年8月问世,是安全易用的全功能的邮件服务器软件,基于Windows 平台,支持通用邮件客户端软件Outlook Express、Microsoft Outlook、Foxmail等收发邮件。
CMailServer设置简单,容易使用,非常适合实验使用。
(2)Outlook ExpressOutlook Express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功能强大,支持多用户,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新闻组,Outlook Express都是有力的重要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仍然采取两人一组实验方式,分别为PC1和PC2.1、电子邮件相关协议分析实验(1)CMailServer邮件服务器配置(2)在初次进入CMailServer后,系统只提供Admin系统管理帐户,需要配置后才能使用。
就本次实验而言,我们只要完成服务器设置和帐户设置,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首先,选择菜单:工具-服务器设置,打开图5.52所示对话框,完成如下设置:●服务:选择为局域网邮件服务器;●取消允许ESMTP、邮件代理和作为NT服务运行的选择;●邮箱域名设置为:单域名,并指定。
由于实验网络并没有接入外部网络,因此这里可以由学生自己定义,例如。
而后,选择菜单:账号-新建账号打开图5.53所示对话框,完成新账号设置。
●账号指定为:test1;密码设置为:111;姓名指定为:Test;在完成上述配置后,PC1就可以提供实验所需的电子邮件服务了,新建的账号邮箱为:test1@。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基础,各种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为了深入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协议分析实验。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协议分析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实验一:TCP协议分析我们首先选择了TCP协议作为实验对象,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在互联网中被广泛应用。
我们通过Wireshark工具对TCP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抓取和分析。
通过观察数据包的头部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TCP协议的各个字段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TCP协议的连接建立过程、数据传输过程以及连接释放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UDP协议分析接着,我们选择了UDP协议进行分析。
与TCP协议不同,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在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我们通过对UDP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抓取和分析,了解了UDP协议的头部格式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UDP协议的优缺点,以及与TCP协议相比的适用场景。
实验三:HTTP协议分析HTTP协议是万维网中最为重要的协议之一,它负责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文档。
我们通过对HTTP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抓取和分析,了解了HTTP协议的请求和响应的格式,以及常见的状态码的含义。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HTT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HTTP协议。
实验四:DNS协议分析DNS协议是域名解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我们通过对DNS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抓取和分析,了解了DNS协议的查询和响应的格式,以及常见的域名解析过程。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DNS协议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一些常见的DNS攻击方式和防范措施。
实验五:SSL/TLS协议分析SSL/TLS协议是一种用于保护网络通信安全的协议,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场景。
我们通过对SSL/TLS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抓取和分析,了解了SSL/TLS协议的握手过程、密钥交换过程以及数据传输过程。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Transport Layer Protocol)是网络中的一种协议,它负责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传输层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将数据拆分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将它们传输到目的地。
传输层协议将数据包组装成完整的数据,以便上层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传输层协议可分为两种类型: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UDP协议不提供数据包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它只负责将数据包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因此,UDP 协议被广泛应用于流媒体、在线游戏、域名系统等对速度要求高、对数据包可靠性要求低的应用中。
传输控制协议(TCP)则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
TCP协议将数据拆分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将它们传输到目的地。
接收方会确认已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告知发送方需要再次发送丢失的数据包。
TCP协议通过这种机制保证了数据包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对数据包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中。
传输层协议还可以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以确保网络不会过载或出现拥塞。
流量控制机制可以确保发送方不会发送过多的数据包,从而导致接收方无法处理。
拥塞控制机制可以确保网络中的数据包数量不会过多,从而导致网络拥塞和延迟。
总之,传输层协议是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
整性。
UDP协议主要用于速度要求高、对数据包可靠性要求低的应用,而TCP协议主要用于数据包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
同时,传输层协议还可以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传输协议gbn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输协议gbn篇一: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bn 编程实验报告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实验五、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bn编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编程实现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gbn协议,模拟可靠数据传输2、理解tcp协议可靠传输的差错检测、重传、累计确认、定时器的可靠传输策略。
二、实验指导:参考教材。
三、实验要求:编程实现一个gbn传输协议,采用编程语言不限,要求能将发送――接收流程以及处理方法表现出来.附源代码及四、实验总结1.通过看代码了解了编程实现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gbn 协议,模拟可靠数据传输2.要理解tcp协议可靠传输的差错检测、重传、累计确认、定时器的可靠传输策略。
3.packet是pkt结构体类型.调用此函数将此分组发送到网络中,前往另一个实体。
篇二:计网实验五-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bn编程实验报告实验五、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bn编程实验报告序号:姓名:学号:成绩一、实验目的:1、编程实现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gbn协议,模拟可靠数据传输2、理解tcp协议可靠传输的差错检测、重传、累计确认、定时器的可靠传输策略。
二、实验指导:参考教材。
三、实验要求:编程实现一个gbn传输协议,采用编程语言不限,要求能将发送――接收流程以及处理方法表现出来.附源代码及程序流程图如下:实验截图如下: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gbn传输协议的相关知识。
实验代码通过查阅资料很容易理解,但是怎么实现这个程序对我来说是个问题。
后来我把程序分了3部分,一个头文件和两个源文件,通过visualstudio可以良好的运行。
篇三:gbn和sR的优劣比较gbn和sR的优劣比较摘要:gbn和sR协议是tcp协议中重要的两种解决流水线的差错恢复的方法,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在不同的数据传输条件下,人们将会有不同的选择。
让大家了解两种方法的优劣本文做了简单的叙述。
关键字:gbn(go-back-n)sR(selectiverepeat)gbn概念:gbn是go-back-n协议的缩写。
实验五、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 IP 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机制,通过实际的抓包分析,掌握 IP 数据包的格式、IP 地址的分类与分配、子网掩码的作用以及路由选择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抓包工具:Wireshark三、实验原理1、 IP 协议概述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 TCP/IP 协议簇中最为核心的协议之一,它负责为网络中的设备提供逻辑地址(即 IP 地址),并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2、 IP 数据包格式IP 数据包由头部和数据部分组成。
头部包含了源 IP 地址、目的 IP地址、协议类型、生存时间(TTL)等重要信息。
3、 IP 地址分类IP 地址分为 A、B、C、D、E 五类,其中 A、B、C 类为常用的单播地址,D 类用于组播,E 类为保留地址。
4、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确定 IP 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从而实现子网划分。
5、路由选择路由器根据 IP 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和路由表,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
四、实验步骤1、打开 Wireshark 软件,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一些常见的网络操作,如访问网页、发送邮件等,以获取 IP 数据包。
3、停止抓包,并对抓取到的数据包进行筛选,只显示 IP 协议的数据包。
4、逐个分析 IP 数据包的头部信息,包括源 IP 地址、目的 IP 地址、协议类型、TTL 等。
5、观察不同类型的 IP 地址,并分析其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6、研究子网掩码在数据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子网掩码确定子网范围。
7、分析路由选择过程,观察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转发路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IP 数据包格式分析通过对抓取到的 IP 数据包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头部格式如下:版本(Version):通常为 4,表示 IPv4 协议。
头部长度(Header Length):以 4 字节为单位,指示头部的长度。
传输层TCP协议分析

传输层TCP协议分析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链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也是当今互联网中最常用的运输层协议,它是
一种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在网络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定义
TCP是由网络模型(OSI)中属于传输层(Layer 4)的协议,它定义
了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的方式,比如网络应用与操作系统如何把数
据传输到网络,然后再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如何把数据传输到目的地,以及
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流量控制等。
2、作用
1)可靠的传输:TCP协议为传输提供可靠的连接。
它通过在每个数据
块中加入校验和,检查正确收到数据,在发现错误的数据块时要求重发,
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流量控制:TCP协议提供了流量控制机制,使得接收方能够确保接
收的数据不会超过发送方所能发送的数据;
3)拥塞控制:TCP协议提供了拥塞控制机制,使得在网络中流动的
数据不会过多,从而保证网络的可用和稳定性;
4)可靠的网络服务:TCP协议可以提供可靠的网络服务,比如它可
以确保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就可以保证
用户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传输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传输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传输层协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掌握传输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理解网络通信的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传输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端到端通信的协议,常用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则提供无连接的通信服务,数据传输速度快但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TCP协议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UDP协议的分析。
1.TCP协议分析首先,我们通过抓包工具Wireshark,捕获一段TCP协议的通信数据。
然后,我们观察捕获到的数据包,分析TCP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的过程。
在连接建立阶段,我们可以看到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即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SYN报文段,服务器回复SYN+ACK报文段,客户端再次回复ACK报文段。
通过这个过程,建立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可靠连接。
在数据传输阶段,我们可以看到TCP协议通过序号和确认号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发送方将数据划分为若干个报文段,并为每个报文段分配一个序号。
接收方在接收到报文段后,通过确认号告知发送方已接收到数据,并通过序号保证数据的顺序。
在连接释放阶段,我们可以看到TCP连接的四次挥手过程,即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FIN报文段,接收方回复ACK报文段,然后接收方再向发送方发送FIN报文段,发送方回复ACK报文段。
通过这个过程,断开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根据抓包分析的结果,我们对TCP协议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UDP协议分析接下来,我们捕获一段UDP协议的通信数据,并通过Wireshark进行分析。
与TCP不同,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数据传输快速但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姓名周宝
学号 20144330103 专业物联网
任课教师谭邦
日期 2016年5月21日
成绩
南华大学
实验五、传输层协议分析
5.1. 实验目的
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作用。
5.2 实验内容
应用TCP应用程序传输文件,截取TCP报文,分析TCP报文首部信息,TCP连接的建立过程,TCP数据的编号和确认机制。
5.3 实验原理
TC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的简称,工作在网络层协议之上,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端到端的传输层协议。
1.TCP的报文格式
TCP报文段分为头部和数据两部分,如图1:
图1 TCP报文段的总体结构
TCP报文段首部又分为固定部分和选项部分,固定部分为20B,如图2所示,这些字段的组合实现了TCP的所有功能。
图2 TCP报文段的首部
TCP采用传输输连接的方式传送TCP报文,传输连接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2.TCP连接的建立
TCP连接建立采用“3次握手”方式。
首先,主机A的TCP向主机B的TCP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应置1,同时选择一个序号X,表明在后面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1,如图3所示:
主动打开被动打开连接请求
确认
确认
图3 TCP连接建立的3次握手过程
然后,主机B的TCP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若同意,则发回确认。
在确认报文段中应将SYN和ACK都置1,确认号应为X+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一个序号Y。
最后,主机A的TCP收到B的确认后,要向B发回确认,其ACK置1,确认号为Y+1,而自己的序号为X+1。
TCP的标准规定,SYN置1的报文段都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同时,运行客户进程的主机A的TCP通知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
当主机A向B发送第一个数据报文段时,其序号仍为X+1,因为前一个确认报文段并不消耗序号。
当运行服务器进程的主机B的TCP收到主机A的确认后,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
另外,在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中,还利用TCP报文段首部的选项字段进行双方最大报文段长度MSS协商,确定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
双方都将自己能够支持的MSS写入选项字段,比较之后,取较小的值赋给MSS,并应用于数据传送阶段。
3. TCP数据的传送
为了保证TCP传输的可靠性,TCP采用面向字节的方式,将报文段的数据部分进行编号,每个字节对应一个序号。
并在连接建立时,双方商定初始序号。
在报文段首部中,序号字段和数据部分长度可以确定发送方传送数据的每一个字节的序号,确认号字段则表示接收方希望下次收到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即表示这个序号之前的数据字节均已收到。
这样既做到了可靠传输,又做到了全双工通信。
当然,数据传送阶段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和情况,如流量控制、拥塞控制、重传机制等,本次实验不探究。
4.TCP连接的释放
在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出释放连接的请求。
TCP连接的释放采用“4次握手”。
如图
应用进
放连接A不再发送报文
放连接确认
B不再发送报文
A
图4 TCP 连接释放的4次握手过程
首先,设图4中主机A 的应用进程先向其TCP 发出释放连接的请求,并且不再发送数据。
TCP 通知对方要释放从A 到B 这个方向的连接,将发往主机B 的TCP 报文段首部的中止位置1,其序号X 等于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
主机B 的TCP 收到释放连接通知后即发出确认,其序号为Y ,确认号为X+1,同时通知高层应用进程,如图中的箭头①。
这样从A 到B 的连接就被释放了,连接处于半关闭状态,相当于主机A 对主机B 说“我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
但是如果你还有数据要发送,我仍然接收。
”
此后,主机B 不再接收A 发来的数据。
但若主机B 还有一些数据要发给A ,则可以继续发送(这种情况很少)。
主机A 只要正确收到数据,仍然向B 发送确认。
若主机B 不再向主机A 发送数据,其应用进程就通知TCP 释放连接,如图中的箭头②。
主机B 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必须将中止位FIN 和确认位ACK 置1,并使其序号仍为Y (因为签名发送的确认报文段不消耗序号),但是还必须重复上次已经发送过的ACK =X+1。
主机A 必须对此发出确认,将ACK 置1,ACK=Y+1,而自己的序号仍然是X+1,因为根据TCP 标准,前面发送过的FIN 报文段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这样就把B 到A 的反方向的连接释放掉。
主机A 的TCP 再向其应用进程报告,整个连接已经全部释放。
5.4 实验步骤
步骤1 在sniffer 中设置过滤条件,协议为TCP HTTP ,地址为本机->any ,并开始截获报文
步骤2 打开 ,完成后,分析捕获的报文。
这里,TCP 的连接和建立采用的是: 三次握手 方式,本机是 我的电脑 ,远端主机是 广西大学官网 。
步骤3 分析TCP 连接建立过程的前3个报文,填写下表1:
步骤4 分析截获报文中数据发送部分的第一条TCP报文及其确认报文,将报文中的字段值填写在表格2中。
步骤5 TCP连接建立时,其报文首部与其它TCP报文不同,有一个option字段,它的作用是什么?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分析此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步骤6 分析TCP数据传送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表3:
5.5 试验总结
在实验中,通过分析截获的TCP报文首部信息,可以看到首部中的序号、确认号等字段是TCP可靠连接的基础。
分析TCP头部信息,分析“3次握手”过程。
通过对数据传送阶段报文的初步分析,了解数据的编码和确认机制。
总之,TCP协议中的各项设置都是为了在数据传输时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