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传输层协议与传输层软件编程方法(练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5章传输层

计算机网络第5章传输层

1、基于TCP/IP的因特网服务中,IP协议提供主机之间的哪种分组传输服务?A.可靠的面向连接的B.不可靠的无连接的C.可靠的无连接的D.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2、关于传输层端口,下列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A.端口是传输层和网络层通信的服务访问点B.利用传输端口可以识别通信的进程C.端口地址用16比特的端口号来标识D.TCP/IP将端口分为保留端口和自由端口两类3、UDP提供面向什么的传输服务?A.端口B.地址C.连接D.无连接4、下列关于UD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哪一个?A.给出数据的按序投递B.不允许多路复用C.运行主机的流控机制D.是面向无连接的5、关于UDP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A.UDP是面向连接的B.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C.UDP使用拥塞控制,不适合多媒体通信D.UDP首部开销较大6、关于TCP协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个?A.TC P是面向连接的B.TC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C.TC P使用拥塞控制,不适合多媒体通信D.TC P首部开销较大7、以下哪项不是UDP协议的特性A.提供可靠服务B.提供无连接服务C.提供端到端服务D.提供全双工服务8、连续ARQ方式中,当传输中出现差错时,需要做什么?A.从0号帧开始全部重发B.仅重发出错的帧C.发端等待出错帧超时重发D.从出错的帧开始全部重发9、流量控制功能实质上是由下列哪一方控制执行的?A.发送方B.接收方C.发送方和接收方D.发送方和接收方间的中间节点10、TCP协议进行流量控制的是下列哪一种方法?A.检错码B.纠错码C.滑动窗口D.字符填充11、滑动窗口协议用于下列哪一种管理控制协议?A.差错控制B.流量控制C.拥塞控制D.链路管理12、TCP报文段中序号字段指的是下面什么?A.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B.数据部分最后一个字节C.报文首部第一个字节D.报文最后一个字节13、TCP报文中,确认号指的是什么?A.已收到的最后一个数据序号B.期望收到的第一个字节序号C.出现错误的数据序号D.请求重传的数据序号14、TCP报文中,确认号为1000表示为什么?A.已收到999字节B.已收到1000字节C.报文段999已收到D.报文段1000已收到15、TCP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机制来保证连接的可靠建立?A.三次握手法B.窗口控制机制C.自动重发机制D.端口机制16、“三次握手”机制是用于解决哪一问题的?A.网络中出现重复请求报文B.网络中无请求报文C.网络中出现重复确认报文D.网络中无确认报文17、TCP连接报文中,当SYN=1,ACK=0时,表示该报文是什么报文?A.释放连接B.接受连接C.连接请求D.持续连接18、TCP连接建立时,发起连接一方序号为x,则接收方确认的序号为什么?A.y B.x C.x+1D.x-119、TCP释放连接有下列哪一方发起?A.收发任何一方均可B.服务器端vvC.客户端D.连接建立一方20、TCP释放连接时,需要将下面哪一个比特置1?A.SYN B.END C.FIN D.STOP1、TCP/IP运输层中的两个协议分别是【UDP】和TCP。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第5章 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第5章 习题答案

1.广义的网络互连可以在那几个层次上实现?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网络互连设备?答:广义的网络互连包括:物理层的互连、数据链路层互连、网络层互连、高层互连。

1)物理层的互连是在不同的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

物理层的连接设备主要是中继器。

2)数据链路层互连是在网络之间存储转发数据帧。

互连的主要设备是网桥。

3)网络层互连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转发分组。

互连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

4)传输层及以上各层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

实现高层互连的设备是网关。

2.为什么说因特网可以在不可靠的网络层上实现可靠的传输服务?答:因为因特网的网络层使用数据报通信,没有应答,重传等保证机制,所以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服务;因特网的可靠传输服务主要由TCP协议来完成,TCP协议不仅保证可靠传输,还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服务,这样TCP与IP协议的结合就可以完成可靠的网络传输服务。

3.有人说,既然局域网接入因特网需要使用路由器,而路由器已经能完成本地网络与因特网之间的连接问题,何必还要使用NAT或PAT?请你对这个疑问做出合理的解答。

答:(略)4.因特网中存在三种地址和两种地址转换机制,这两种机制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这三种地址存在的意义何在?答:因特网上普遍存在的三种地址分别是主机域名,IP地址和局域网卡上的MAC地址,两种地址转换机制分别是DNS(用于完成主机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应用)和ARP(完成局域网内主机IP到MAC地址的转换,是一种局部性的应用)。

存在的意义是主机域名可以帮助人们记忆网络主机地址,因为它是用英文拼写,IP地址则是完成TCP/IP网络通信所必须,是用IP地址可以唯一性的确定通信所需的网络主机或路由器,所有域名也必须转换成IP地址之后才能用于网络通信。

MAC地址是网卡的物理地址,它由48位二进制数表示。

MAC地址是网卡的物理地址。

每块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虽然此地址没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软件的方法欺骗系统。

第05章 C#高级编程TCP应用编程习题解答

第05章 C#高级编程TCP应用编程习题解答

第5章TCP应用编程习题05 参考解答1.TCP有哪些主要特点?【解答】TCP最主要的特点是:(1)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2)每个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而且只能一对一通信,不能一点对多点直接通信;(3)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能保证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地准确到达接收方,并且保证各数据到达的顺序与数据发出的顺序相同;(4)数据以字节流的方式传输;(5)传输的数据无消息边界。

2.简要回答编写基于TCP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程序的一般步骤。

【解答】使用对套接字封装后的类,编写基于TCP的服务器端程序的一般步骤为:(1)创建一个TcpListener对象,然后调用该对象的Start方法在指定的端口进行监听。

(2)在单独的线程中,循环调用AcceptTcpClient方法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根据该方法的返回的结果得到与该客户端对应的TcpClient对象。

(3)每得到一个新的TcpClient对象,就创建一个与该客户对应的线程,在线程中与对应的客户进行通信。

(4)根据传送信息的情况确定是否关闭与客户的连接。

使用对套接字封装后的类,编写基于TCP的客户端程序的一般步骤如下:(1)利用TcpClient的构造函数创建一个TcpClient对象。

(2)使用Connect方法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3)利用TcpClient对象的GetStream方法得到网络流,然后利用该网络流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4)创建一个线程监听指定的端口,循环接收并处理服务器发送过来的信息。

(5)完成工作后,向服务器发送关闭信息,并关闭与服务器的连接。

3.解决TCP的无消息边界问题有哪些常用的方法?【解答】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发送固定长度的消息。

适用于信息长度固定的场合。

(2)将消息长度与消息一起发送。

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场合。

(3)使用特殊标记分隔消息。

适用于消息本身不包含特殊标记的场合。

4.简述异步编程的两种模式。

【解答】(1)基于事件的异步设计模式该模式用事件驱动模型实现异步方法。

计算机网络第五章运输层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章运输层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章运输层习题及答案问题5-1: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但TCP使用的IP协议却是无连接的。

这两种协议都有哪些主要的区别?答:这个问题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

TCP是面向连接的,但TCP所使用的网络则可以是面向连接的(如X.25网络),但也可以是无连接的(如现在大量使用的IP网络)。

选择无连接网络就使得整个的系统非常灵活,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下面是TCP和显然,TCP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要比IP所能提供的多得多。

这是因为TCP使用了诸如确认、窗口通知、计时器等机制,因而可以检测出有差错的报文、重复的报文和失序的报文。

问题5-2:从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来比较,TCP和IP的不同点是什么?答:用下面的图就可说明。

进程A和进程B的通信是使用面向连接的TCP提供的可靠的传输。

主机X和主机Y的通信是使用无连接的IP提供的不可靠的传输。

请注意:对TCP来说,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是运输层上面的两个套接字(socket),而应用层的应用进程正是通过应用层和运输层之间的套接字来使用TCP提供的服务。

TCP协议根据报文段首部中的端口号找到目的端口,将报文段交付给目的进程。

请注意:套接字是由IP地址和端口号决定的,套接字也可称为“插口”。

对IP来说,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是连接在网络上的两个主机。

IP 协议根据数据报首部中的目的IP地址找到目的主机,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

请注意可靠传输的范围和不可靠传输的范围是不同的。

我们还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在两个套接字之间的通信是面向连接的,但IP数据报在下面的网络中传输时是独立地选择路由,而不是沿着某一条固定的路径传输。

然而在上面的端口看来,TCP 报文段好像都是从一个虚拟的、可靠的通信管道中传输到对方的端口。

问题5-3:端口(port)和套接字(socket)的区别是什么?答:从本书经常使用的套接字定义来看,套接字包含了端口,因为套接字=(IP地址,端口号)。

套接字是TCP连接的端点。

浙大远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第5、6章离线作业和答案

浙大远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第5、6章离线作业和答案

第5章运输层作业五一.填空题: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在TCP/IP模型中向其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的协议层称为_运输_层。

2.传输层使用了___网络层__提供的服务,并通过执行_传输层协议_,针对最高层屏蔽__通信子网_在技术、设计上的差异与服务不足,向_更高层(或写应用层)_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完善的通信服务。

3.TCP协议可以为其用户提供_可靠_、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4.UDP协议可以为其用户提供不可靠、__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5.人们把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块称为报文,在运输层直接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进行封装的协议是_ UDP _。

6.在运输层,TCP协议传递给网络层I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_报文段_。

7.TCP/IP的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它们是TCP和UDP,其中文名分别叫做传输控制协议和_用户数据报协议__。

前者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后者则属于无连接协议。

使用UDP协议,系统资源开销小,UDP报文段的首部只有_8_字节。

而对于TCP来说,其报文段的首部至少有_20_字节,传输开销比较大,TCP开销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占有CPU的处理时间。

因此,在应用层开发中运输层使用哪个协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诸如“万维网、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服务在运输层使用_ TCP_协议封装,而“域名转换协议DNS和IP电话”服务在运输层使用_ UDP协议封装。

8.熟知端口即系统端口号是IANA指派的。

FTP服务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21_,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25_,邮局协议POP3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110_。

9.在TCP/IP网络中,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的Socket连接是由4个数字确定的,包括双方的IP地址和双方的__端口号__。

10.主机A向主机B发送TCP报文段,首部中的源端口是m而目的端口是n。

当B向A发送回信时,其TCP报文段的首部中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_ n 和m __。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传输层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传输层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传输层第五章传输层一、习题1.在TCP协议中,采用(A)来区分不同的应用进程。

A.端口号B.IP地址C.协议类型D.MAC地址2.下面信息中(B)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

A.目标端口号B.序号C.源端口号D.校验号3.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络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C)。

A.点到点连接B.操作链接C.端到端连接D.控制连接4.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B)。

A.1-255B.0-1023C.1-1024D.1-655355.假设某应用程序每秒产生一个60B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封装在一个TCP报文中,然后在封装到一个IP数据报中。

那么最后每个数据报所含有的应用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是(注意:TCP报文和IP数据报的首部没有附加字段。

)(C)A.20%B.40%C.60%D.80%6.如果用户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那么(D)层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

A.数据链路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7.有一条TCP连接,它的最大报文段长度2KB,TCP拥塞窗口为24KB,这时候发生了超时事件,那么该拥塞窗口变成了(B)。

A.1KBB.2KBC.5KBD.7KB8.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连接的功能是(1)__A____的;采用(2)___C____技术来实现可靠数据流的传送。

为了提高效率,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协议规定重传(3)____B___的报文段,这种报文段的数量最多可以(4)___D_____;TCP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可以实现(5)____A___。

(1)A.全双工B.单工C.半双工D.单方向(2)A.超时重传B.肯定确认C.超时重传和肯定确认D.丢失重传和否定性确认(3)A.未被确认及至窗口首端的所有报文段B.在计时器到时前未被确认的所有报文段C.未被确认及至退回N值的所有报文段D.未被确认的报文段(4)A.是任意的B.1个C.大于发送窗口的大小D.等于发送窗口的大小(5)A.端到端的流量控制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网络的拥塞控制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9.OSI7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C)。

第5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第5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Slowly Fetch quickly)也称为快取慢充协议,快取即节点向它的邻居节点 快速索取数据,慢充即等到所有的数据接收完整后再发送给它的下一跳节 点。
(1)基本思想
PSFQ协议要求:用户节点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报文传输,每个报文被单独 当做一个分组,每个报文包含一些基本的消息,如剩余跳数TTL(TimeTo-live)、报告位、当前报文序号、文件所在报文的序号等。每一个用个 节点按照报文分割后的顺序,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广播一个新的报文分组, 直到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出去为止。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关键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分类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格体系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概述
➢传输层是是最靠近用户数据的一层,主要负责在源和 目标之间提供可靠的、性价比合理的数据传输功能。为 了实现传输层对上层透明,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传输 层主要研究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拥塞的避免,保证数据 能够有效无差错地传输到目的节点。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ESRT的ES局R限T性:
ESRT要求Sink节点通信范围必须能够覆盖整个网络,对Sink节点 的硬件要求非常高,对于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实现比 较困难。
Sink节点没有考虑到各个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对所有节点采取统 一的调配方案,假设节点在某个局部地区任务突然增加,ESRT 就不适用了。
➢检测下一跳节点拥塞度是为了使分流之后形成的链路不会形成新的拥 塞,从而浪费时间和能量。检测下一跳节点的剩余能量值是为了避免新 链路形成以后节点因为能量耗尽而导致链路失效的情况发生。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第5章TCPIP协议

第5章TCPIP协议
不可流控业务:大多数是对时间敏感的业务,如多 媒体实时通信,当网络发生拥挤时,则按照数据报 优先级对数据报进行丢弃处理来疏导网络交通,其 优先级值从8到15。
26.01.2021
第5章 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
19
ARP协议和RARP协议
在网际层,提供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映像服务 的协议是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提供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 映射服务的协议是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ARP),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称为 地址解析。
31
A类 0
网络号
主机号
B类 1 0
网络号
主机号
C类 1 1 0
网络号
主机号
D类 1 1 1 0
多目广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址
E类 1 1 1 1 0
暂时保留
26.01.2021
第5章 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
10
IP地址
在IP地址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①当32位的IP地址为全0时,表示该主机,但只允许在
主机启动时使用,以后不允许再使用。 ②当32位的IP地址为全1时,表示在该网的广播地址,
5
TCP/IP协议族
TCP协议从上层实体接收任意长度的报文,并为上层用户提供面 向连接的、可靠的全双工数据传输服务。
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层协议,它既可 作为单独通信子网中的网络层协议,也可作为由多个通信子网互 连组成的网际网的网络层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此协议将网络地址映射到硬件地址,属于网络层 协议;
26.01.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传输层协议与传输层软件编程方法(练习) 【例1】以下关于应用进程、传输层接口与套接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应用进程是在应用程序开发者控制下工作的,它不依赖于主机操作系统
B)传输层的TCP或UDP协议是在主机操作系统控制下工作的
C)一个IP地址与一个进程标识叫做一个“套接字”或“套接字地址”
D)套接字也叫做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设计该例题的目的是加深读者对应用进程、传输层接口与套接字的理解。

【例2】以下关于网络环境中应用进程标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IANA定义的端口号有: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临时端口号
B)客户程序使用的临时端口号的数值范围在49 152~65 535
C)服务器程序分配的熟知端口号值的范围在0~1023
D)所有的传输层协议都使用了统一的熟知端口号和临时端口号
设计该例题的目的是加深读者对网络环境中应用进程标识的理解。

【例3】以下关于TCP与UDP协议特点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TCP面向连接,UDP无连接
B)TCP基于字节流,UDP基于报文
C)TCP提供可靠的报文传输,UDP提供的是尽力而为地交付
D)TCP传输速率高于UDP传输速率
设计该例题的目的是加深读者对TCP与UDP协议特点的理解。

【例4】假设IJDP报头的十六进制数为06 32 00 45 00 1C E2 17。

求:
1)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2)用户数据长度。

3)这个数据报是客户端发出还是服务器端发出的?
4)使用UDP协议的服务器是哪种类型?
设计该例题的目的是检查读者对UDP协议报头结构,以及UDP协议熟知端口号的理解。

【例5】以下关于UDP协议适用范围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系统对性能的要求高于对数据安全性的要求
B)需要“简短快捷”的数据交换
C)需要多播和广播的应用
D)适用于实时语音与视频传输的传输层协议
设计该例题的目的是加深读者对UDP协议适用范围的理解。

【例6】以下关于TCP协议主要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支持面向连接与并发的TCP奎接
B)支持字节流传输,自动确定接收端应用程序数据字节的起始与终结位置
C)允许通信双方的应用程序在任何时候发送数据
D)使用确认机制来检查数据是否安全和完整到达
设计该例题的目的是加深读者对TCP协议的主要特点的理解。

【例7】一个TCP奎接要发送5200字节的数据。

第一个字节的编号为10010。

如果前4个报文段各携带1000个字节的数据,请写出每一个报文段的序号范围。

设计本例题的目的是检查读者对于TCP协议字节流的传输特点以及报文段序号的编号规则的理解。

【例8】已知TCP头部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为:05320017 00000001 00000000 500207FF 0000000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源端口号是多少?
2)目的端口号是多少?
3)序号是多少?
4)确认号是多少?
5)头部长度是多少?
6)报文段的类型是什么?
7)窗口值是多少?
设计本例题的目的是加深读者对于TCP协议报头结构以及每个字段意义的理解。

【例9】设TCP使用的最大窗口为64KB,报文段平均往返时间为20ms。

假设传输的带宽没有限制,那么TCP连接最大的吞吐量是多少?
设计该例题的目的是加深读者对TCP窗口、报文段平均往返时间与吞吐量关系的理解。

【例10】已知:通信信道带宽为1Gbps,端一端延时为10ms,TCP发送窗口为65 535B。

求:
该TCP连接可能达到的最大吞吐率以及信道利用率。

这是一个从TCP发送窗口、往返时间、信道带宽反推出一个TCP连接可以达到的最大吞吐率、信道利用率的综合性题目。

从表面看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可以检查读者对TCP协议工作原理理解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