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讨论结束后,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包括:
1.判断题:关于眼睛结构和视物原理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关于近视、远视成因和眼镜矫正的选择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实践题: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
(五)总结归纳
(二)讲授新知
1.眼睛的结构与视物原理:首先,我会详细讲解人眼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等部分,并解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完成视物过程。接着,我会阐述近视、远视的成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视力。
2.眼镜的矫正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讲解它们在眼镜中的应用。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明白眼镜是如何帮助我们纠正视力,恢复正常视力的。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作为导入点,引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好奇心。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视力怎么样吗?为什么有些人需要戴眼镜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眼睛的工作原理以及眼镜的作用。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即眼睛的结构、视物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
2.教学过程:
-导入:以生活中的视力问题为例,引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兴趣。
-新课:介绍人眼的结构和视物原理,引导学生认识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实验:设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眼镜的矫正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眼镜的结构,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
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成因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讨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课标分析了解人眼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有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搜索、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展示才华的机会多给与他们。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矫正视力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保健教育3.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学习重点:人眼成像的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水透镜探究近(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突破措施: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六、教学资源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PPT课件等七、教学过程新课教学(25分钟)认识眼睛1.人眼的结构出示人眼结构图片,对照图片请同学们说出眼睛的主要结构?教师强调: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人眼成像的原理: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一)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1.提出问题: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教师图片展示2.实验探究探究内容:利用水透镜体验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
观察投影说出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睫状体、晶状体、瞳孔、视网膜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交流展示答案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及对实物感知,养成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五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难点:1.近视眼及其矫正2.远视眼及其矫正【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近视镜、远视镜学生:搜集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用眼卫生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信息,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患有近视和远视的人要佩戴的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眼睛和眼镜》。
二、进行新课(一)眼睛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照相机”,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
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观察眼球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
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_____,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___。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2.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吗?像有何特点?3.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在学生说出内容基础上通过播放课件讲述: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向学生了解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现象学生回答: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教师补充: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眼。
2.如何使远处的光成在视网膜上呢?学生用简单器材做探究实验3.近视眼的矫正:汇报实验结果:必须加一个光学元件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透镜4.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呢?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平时保护视力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吗?它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眼睛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它让我们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今天我们将学习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
3.通过这个导入环节,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身边同学的眼镜使用情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b.介绍眼镜的度数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眼镜度数与视力之间的关系。
c.展示不同类型的眼镜,讲解其性能及适用范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眼睛的构造有哪些部分?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
b.为什么近视眼和远视眼需要佩戴不同类型的眼镜?
c.如何正确使用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
(二)讲授新知
1.眼睛的构造与视物原理
a.教师通过PPT展示眼睛的构造图,讲解各个部分的功能。
b.结合眼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在视物过程中的作用。
c.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视物特点。
2.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a.教师讲解近视、远视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掌握矫正方法。
4.增强学生的自主保护意识,使其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
教案: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5章的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眼睛,注意眼睛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眼球模型、眼镜模型。
学具:课本、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和一张模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视觉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讲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的各个部位,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然后传递给大脑。
(3)讲解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课堂互动:(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眼球模型,讲解眼睛的各个部位及其功能。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眼睛的剖面图,并标注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调查身边同学的视力状况,分析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的成因,提出改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2. 拓展延伸:邀请眼科医生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眼睛健康知识。
组织一次视力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视力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一、眼睛的基本构造:1. 角膜:角膜是眼球的前部透明层,负责折射进入眼球的光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5.4 眼睛和眼镜教案(2)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眼睛和眼镜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教学难点1、近视眼及其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
解决办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动手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方法与手段)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一、复习导入(5分)二、研读目标(2分)三、自主学习(10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信息,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患有近视和远视的人要佩戴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1、问题: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是如何看物体的呢?眼睛的构造是怎样的呢?在学生说出内容基础上通过播放课件讲述: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向学生了解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现象回答: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师补充: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眼。
2、如何使远处的光成在视网膜上呢?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观察和理解能力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四、合作探究(15分)五、当堂检测(5分)六、小组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学生用简单器材做探究实验3、近视眼的矫正:汇报实验结果:必须加一个光学元件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透镜4、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呢?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平时保护视力的方法。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4《眼睛和眼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4《眼睛和课题名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和远视是怎样形成的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对眼镜保护的健康意识,关注他人与自己的视力问题教学重点1眼镜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教学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感知近视与远视的形成。
2.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蜡烛凸透镜火柴光屏凹透镜课件学生准备:课本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的主要作用2照相机成像有什么特点3眼球的主要结构【学生回顾思考,有利于使学生更快进入今天的课堂】4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简单复习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画面,同学配戴眼镜和老人配戴眼镜画面【利用生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讲解提问:在我们身边,很多同学患有近视,那么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从用眼卫生,生活习惯,读书写字等角度回答】[设计意图]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引入新课题,提升学生兴趣。
教师讲解:不良习惯会患上近视眼,戴眼镜可以矫正,但无法从跟本上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从养成良好习惯,保护好眼睛的角度来学习---眼睛和眼镜二传授新知探究点一眼睛的视物原理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图片展示】【设问题,让学生思考】1眼球的主要结构【利用眼球结构图片,让学生清楚眼球的结构,个自的功能】2眼睛的视物原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学会看图,分析图片】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眼睛与照相机成像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分析相似之处,重点比较分析晶状体和视网膜作用】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晶状体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倒立,缩小,实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教案5.4眼睛与眼镜-教案
5.4眼睛与眼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简单结构和视物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模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2)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及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二、重点:知道如何矫正视力以及用实验解决问题难点:对近视眼、远视眼进行矫正的探究过程三、教具:1. 演示教具:气球眼睛结构图三块蒙眼布2. 学生实验:眼睛模型①:直径为7cm的烧瓶(相当于眼睛的玻璃体)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焦距为5cm)白纸(相当于视网膜)眼睛模型②:直径为7cm的烧瓶(相当于眼睛的玻璃体)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焦距为10cm)白纸(相当于视网膜)一个凸透镜(焦距为30cm)一个凹透镜蜡烛火柴四、学习方法:实验模拟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理念: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眼睛与眼镜》实验报告一、探究目的:如何矫正近视眼、远视眼二、实验器材:眼睛模型A(烧瓶直径7cm,凸透镜焦距10cm)、眼睛模型B(烧瓶直径7cm,凸透镜焦距5cm )、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蜡烛、火柴三、观察实验器材并判断:1、当蜡烛距离凸透镜(晶状体)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2、烧瓶A中的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离凸透镜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而烧瓶的直径是7cm,此时像成在白纸(晶状体)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因此烧瓶A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模型。
3、烧瓶B中的凸透镜焦距是5cm,当蜡烛距离凸透镜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而烧瓶的直径是7cm,此时像成在白纸(晶状体)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因此烧瓶B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模型。
四、实验探究:1 选择___(填“凸”或“凹”)透镜,能使远视眼所成的像更清晰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5.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或眼镜店,了解眼睛保健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2)邀请眼科医生或眼镜配制师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眼睛和眼镜的专业知识。
(3)鼓励学生开展课后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究眼睛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五、课后作业
1.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眼睛保护的海报。
2.调查身边的同学、家人、朋友是否患有近视或远视,了解他们的矫正方法,撰写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1.眼睛的构造与视物原理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3.眼镜的构造、度数含义及适用人群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眼睛和眼镜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够意识到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可能会对以下内容产生兴趣:眼睛的调节机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c.运用眼镜度数计算方法,计算并解释给定度数眼镜的适用人群。
2.设计一份关于眼睛保护的海报,内容包括正确用眼习惯、预防近视和远视的方法等,要求图文并茂,具有宣传和警示作用。
3.家庭实验:观察家人的眼睛,了解他们的视力状况,尝试分析可能的视力问题及成因,并讨论如何改善视力。
4.撰写一篇关于眼睛和眼镜的科学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可以选择以下话题: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片、多媒体播放设备、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教育网站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7. 学习任务单: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结果的应用
1. 分析评价结果:通过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制定改进措施:针对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增加讲解时间、加强实验操作指导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反馈给学生: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眼睛和眼镜的基本原理。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解答: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短,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远视眼。矫正远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式。
4. 例题四:眼睛的卫生与保健
题目: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
解答: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正确的读书姿势、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视力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避免眼睛受到外伤或感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2)
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3.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知道用眼常识,并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4.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交流评估→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从光学角度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三、分析学情及实施策略学生在七年级生物课上就已经学习了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所以对眼睛的结构,如何看到物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偏前偏后一点都不陌生,都有直观的印象,但对于如何从光学角度分析眼睛成像,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如何矫正却没有更多的了解或思考。
他们只是知道结果而已。
针对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力求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
所以我自制了教具,水凸透镜,由于它的薄厚可调,所以模拟晶状体进行一系列的成像研究,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些,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
本课将通过“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和分析交流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四、教学用具课件、蜡烛、水凸透镜、光屏、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废液烧杯、火柴。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中应以生为本,不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有机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加强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巩固。
3.设计一项关于眼睛保护的活动方案,如“爱护眼睛,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眼保健操比赛等,提高同学们对眼睛健康的关注。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收集关于眼睛和眼镜的科普知识,进行课堂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组织学生参观眼镜店或邀请眼镜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眼镜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在眼镜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人体哪个重要的器官吗?它有什么作用?”
b.选择题: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近视?(选项:A.长时间看书;B.长时间看电脑屏幕;C.经常进行户外活动;D.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答案:A、B)
c.填空题:眼镜的度数表示______。(答案:晶状体的屈光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眼睛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谁能来总结一下?”
2.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3.讲解近视、远视、散光等眼睛问题的成因和纠正方法,提醒学生注意预防眼睛疾病。
4.介绍眼镜的种类和功能,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散光眼镜、太阳镜等,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镜片和镜架。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
课题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单位授课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2.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材分析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性格、心理上都开始有所成熟,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是一个好的基础。
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前面已经学过,这为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形成了铺垫;另外照相机成像原理也已学过,而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的眼睛,是怎样看到美丽的世界的?为什么近视学生进创设情景,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了的同学需要戴眼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4节眼睛和眼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健康.【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知识点一眼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0,完成以下问题: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3.正常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合作探究】探究一眼睛1.结合眼睛的模型和照相机的成像图,观察眼睛的结构.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答: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答: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答:眼睛瞳孔的作用是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答: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就好像照相机的底片.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答: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立、缩小的像,但我们看见的都是正立的物像,是因为大脑调节作用的影响.【教师点拨】1.外界的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的像,而人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像,是由于大脑中的视觉神经的自动调整作用所致.2.利用凸透镜成像模拟眼睛成像从而来理解眼睛成像及调节特点的方法,在物理上运用得非常广泛,称为模型法.3.在凸透镜像距一定时,调节焦距,也可以使不同物距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跟进训练】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知识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0-101,完成以下问题: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3.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镜片.【合作探究】演示小游戏:三字经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活动中发现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答:由于长期不注意适度用眼,使晶状体变凸,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探究二实验:近视眼的矫正1.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答:凹透镜能使光发散,应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2.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1)所需器材有哪些?答:凸透镜、蜡烛、光屏、近视眼镜一副、火柴等.(2)实验探究的过程是怎样的?答: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处,使光屏上呈现烛焰像.②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③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眼所看到的景象.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3)由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答: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教师点拨】1.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眼睛的前方戴一个凹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如果戴的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没有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也就不能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因此,近视患者要配戴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不是随便找个凹透镜就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2.现在还有一种矫正近视眼视力的方法,就是将角膜中间凸出的部分削薄一点,减小角膜的曲度,从而减小角膜的折光能力,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跟进训练】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C)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知识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完成以下问题:1.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3.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镜片.【合作探究】探究三 远视眼1.远视眼的成因是?答: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2.根据远视眼的成因猜想一下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知识拓展 眼睛的度数1.什么是透镜焦度?答: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2.透镜焦度用公式如何表示?答:Φ=1f(f 为透镜焦距).单位:Φ—— m -1,f —— m. 3.眼镜片的度数如何求得?答: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就是眼镜片的度数,即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度数表示有何区别?答: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教师点拨】1.判断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关键看光的会聚点是在视网膜前还是在视网膜后.2.将近视眼与远视眼对比起来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且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特征理解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因此对比法是学习同类型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跟进训练】如图所示a 、b 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 图中他拿的眼镜( B )abA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眼睛的工作原理(1)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2)调节:改变焦距.(3)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 cm处.2.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会聚点提前):凹透镜矫正.(2)远视眼(会聚点置后):凸透镜矫正.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五章教案第4节 眼睛和眼镜-2
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以及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学生虽然对眼睛和眼镜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然缺少从物理光学的角度对眼睛和眼镜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学习内容
分析
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眼睛怎么看到世界,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本节内容涉及到物理科学知识,还涉及到生物学科的知识,在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及探究凸透镜成相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概念,同时也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科学发展理念的体现。
思考并回答:
近视眼的典型症状:
看远处的物体模糊
远视眼的典型症状:
看近处的物体模糊
学生观察,并说出结构特点;
回答:
凸透镜:
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
凹透镜:
能使会聚官衔延缓会聚;
做出猜测。
回答问题:
佩戴能使光线延缓会聚的凹透镜矫正。
回答问题:
佩戴能使光线提前会聚的凸透镜矫正。
利用凸透镜知识,结合课件的动画效果,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眼睛的调节作用讲透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多媒体,了解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把课本相关知识点画出来,并总结如下:
①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机。
②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③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要求。
借助学校的美丽景色作为引入的,是从学生身边找素材,让学生倍感亲切,并且起到了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4节 眼睛和眼镜(2)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稍神.3.创设思考、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难点:1.近视眼及其矫正.2.远视眼及其矫正.【教学准备】教师:眼球模型、能伸缩镜头的调焦照相机、充气气球、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内含眼球模型图、教材中图5.4-2,5.4-3,5.4-4的动画形式、问题讨论题目、眼保健操乐曲).学生: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5cm、10cm、15cm),用透明薄塑料袋做的水透镜(或用无色透明的软胶瓶装满清水,学生事先准备好)等.┃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4节眼睛和眼镜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猜想二、实验研究1.人眼看物体的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2.人眼看远处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3.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戴凹透镜.4.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戴凸透镜.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A.同一种物质,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B.同一种物质,密度跟体积成反比C.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D.不同物质,体积跟密度成反比2.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剪去一半后,不变的物理量是A.电阻B.质量C.体积D.密度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 30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 15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mB.4mC.6mD.5m6.如图列出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D.桥在水中的倒影7.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作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沸点B.熔点C.温度D.凝固点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 0℃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15 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二、填空题11.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 V 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 m,画出 m-v 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g/cm31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 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_____.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_____是折射光线,界面的_____侧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14.把﹣10℃的冰放在手心里,冰_____(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2)
第4节眼睛和眼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因及矫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所示,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书或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小强的眼睛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呢?小强的眼睛怎么了?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眼睛自主阅读教材P10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所示为眼睛的结构图,其中①是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视网膜;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①和②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识板块二 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自主阅读教材P 100~10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3.在图中,甲(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选填“凸”或“凹”)透镜。
8【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这些东西(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这是什么?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拿着不同东西,让学生们摸.[师]为什么不用眼睛,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生]因为我们有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能摸出来是触觉的作用.[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其实这些东西的特点,除了用手摸,用眼睛一下就看出来了.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上节课我布置收集关于眼睛的资料,来说给大家听.二、新课教学[放投影片,课本图 5.4—1,眼球的结构,让同学们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生甲]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生乙]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生丙]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丁]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生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师]大家鼓掌,对他们精彩的讲解进行鼓励,谁还有不明的问题,请提出来.[生甲]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生乙]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生丙]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生丁]视网膜起什么作用?[生戊]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师]请从你们收集到的资料中来解决这些问题.[生甲]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生乙]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生丙]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生丁]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生戊]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在课下做了不少工作,说明准备得很充分,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一)眼睛(板书)主要构造:()()⎪⎪⎩⎪⎪⎨⎧瞳孔底片视网膜凸透镜晶状体角膜眼睛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生甲]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生乙]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生丙]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生丁]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师]那么怎么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看投影.(课本图3.4—3、图3.4—4)[生甲]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生乙]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请继续提问.[生甲]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生乙]老花眼是怎么形成的?[生丙]怎么预防近视眼?[生丁]眼镜的度数是怎么来的?[生戊]什么是假性近视?什么是真性近视?[师]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找出答案.[生甲]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生乙]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生丁]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生戊]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生己]老花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变差,调节能力减弱的缘故.是生理性变化引起的,看远物不需要晶状体的调节,但在看近物时,需要配戴凸透镜.[生庚]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1Φ=f如果远视很严重,所戴花镜(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 m-1,它的焦距是1 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了,但如何预防?如何矫正?(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三)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三、小结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组成.2.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3.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四、布置作业P102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五、板书设计近视眼:凹透镜远视眼:凸透镜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4节 眼睛和眼镜(2)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稍神.3.创设思考、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难点:1.近视眼及其矫正.2.远视眼及其矫正.【教学准备】教师:眼球模型、能伸缩镜头的调焦照相机、充气气球、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内含眼球模型图、教材中图5.4-2,5.4-3,5.4-4的动画形式、问题讨论题目、眼保健操乐曲).学生: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5cm、10cm、15cm),用透明薄塑料袋做的水透镜(或用无色透明的软胶瓶装满清水,学生事先准备好)等.┃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4节眼睛和眼镜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猜想二、实验研究1.人眼看物体的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2.人眼看远处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3.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戴凹透镜.4.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戴凸透镜.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为了测量醋的密度,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m0;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m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光屏、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二、课题引入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板书:第七节神奇的“眼睛”三、新课教学1.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
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
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
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2.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生:不能,用显微镜。
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
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
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
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
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还有吗?生丙:还有超声显微镜。
这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声学显微镜,又简称声镜。
原理是利用物体声学特性的差异来显示物体,所谓物体声学特性指的是声阻抗率和声衰减,它们与物质的弹性和黏性有关。
超声显微镜给出的是物体的声学像或弹性像。
超声显微镜不需透光,对样本片不需染色,不要损坏样品表面即可进行内层观察,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检验等。
生丁:我还知道场离子显微镜。
一种分辨率极高(2—3nm),能直接用于观察金属表面原子的分析装置,简称FIM。
FIM是一种点投影的显微镜,它与通常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不同,它成像时不使用磁或静电透镜,是由所谓成像气体的“场电离”过程来完成的。
师:以上几位同学讲得很好,大家以掌声鼓励。
下面请大家看课件播放的动画及配文。
画面一:显微镜构造成像过程配文:显微镜是增大观察微小物体视角的。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f物短,目镜的焦距f目较长。
物体放在物镜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物镜所成的实像在目像的焦平面上,目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较大的放大率,镜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来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镜可以更接近物体,因此进入镜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到清楚一些。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要大于物镜的焦距,但不可过大,因为焦距过大将降低显微镜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较长的镜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画面二: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配文:电子显微镜一般是利用电子透镜聚焦电子束,形成放大倍数很高的物体图像的设备,属于电子光学仪器。
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披长比光波要低几个量级,所以有高分辨成像的能力。
一种透镜式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到0.3nm。
为解决纳米级检测与加工等问题,美国IBM公司的G. Binnig等人于1982年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于1986年又相继制出可用于绝缘材料检测的原子力显微镜(AFM)。
两镜均可达到原子级的分辨率(十分之一纳米),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金。
扫描电子隧道显微镜的基础是量子力学揭示的隧道效应。
继后,又有人研制出磁力显微镜(MFM)与静电力显微镜(EFM)等等,形成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族。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在此后的发展是由表面几何形体的检测到表面微观物理量的检测,从表面检测又发展到对表面进行原子级的加工和修整。
在探针上施加一定的偏压,它可以从工作表面“浮获”一个原子,然后将其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再予以释放。
因此,就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原子操作,或分子组装。
有人曾以STM针尖移动被吸附在Ni原子表面的Xe原子,组成“IBM”三个字,每个字母的长度仅为4nm。
我国科学家在隧道显微镜下,成功地将24个铜原子在铁厚子表面围成一圈。
纳术技术就是在隧道显微技术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3.望远镜。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组实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远处物体被放大了。
师:远处的物体真的被放大了吗?课件演示动画: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过程。
配文: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师:有疑问吗?生: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你们还知道哪些望远镜?生甲:哈勃望远镜。
生乙:射电望远镜。
板书:3.望远镜4.照相机和投影仪。
让学生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师:你能说说照相机的构造吗?生:镜头、机壳、调焦装置、取景窗、快门按钮……师:照相机的“像”是怎么形成的?生: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亡,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讲得很好,下面请看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照相机的构造、成像过程。
师:照相机的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你知道有哪些照相机吗?生:傻瓜机、数码照相机……板书:4.照相机和投影仪教师向学生介绍投影仪,并用课件演示投影仪的构造和成像过程。
师:投影仪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发言,特别是积极查资料,这种习惯要保持,可以大大扩大你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5.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用途。
以及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师:讲得很全面又简练。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课后练习1.课本P74作业1、2、3、4、5、6。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2.显微镜。
3.望远镜。
4.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成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工作原理: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
课后反思谢谢你.....................................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为大家节约时间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