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人大信管培养方案
人大信管培养方案基本信息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的培养方案。
该专业隶属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管理学院下设的重点专业之一。
专业概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既掌握管理科学与实践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理解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和趋势并掌握信息技术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信息化思维,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与社会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信息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担任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系统规划、开发、实施、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在管理领域从事信息系统与科技的前沿理论研究、应用与发展工作。
•具备良好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素质、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优良的人文素养和全球化视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程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一和大二分别学习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学科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基础该部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信息管理课程打下基础,其中包括《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等。
信息系统基础该部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运营与营销该部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信息化和营销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包括《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等。
数据分析该部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决策分析》等。
专业实践信息管理专业在大三和大四分别设有实习和毕业实践两个阶段,要求学生实地到企业、政府或公益机构等单位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济信管培养方案
同济信管培养方案前言同济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是一门具有较高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档旨在介绍同济大学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
专业概述同济大学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期间,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等相关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同济大学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信息管理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具备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测试等工作。
3.具备信息系统运维和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5.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创新环境的挑战。
课程设置同济大学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操作系统专业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信息系统运维与管理•企业信息化与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管理学相关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学原理•项目管理实践环节同济大学信管专业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主要的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实践:在相关课程中,学生将通过实践项目,完成真实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任务,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
合肥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例文
合肥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例文一、专业背景及培养目标1.专业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运而生。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1)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能力;(3)具备一定的管理科学、经济学知识,能从事信息管理工作;(5)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1.通识教育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2)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3)体育课程:体育(一)、体育(二)、体育(三)、体育(四)等;(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等。
2.专业教育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信息管理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2)专业核心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预测等;(3)专业选修课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等。
3.实践教学环节(1)课程实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软件工程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等;(2)实习实训:企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训、社会实践等;(3)毕业论文(设计):结合实际课题,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
三、实践教学体系1.实践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嘿,各位准大学生们,准备迎接一场全新的知识冒险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这个专业可是信息时代的小甜甜,前景一片光明哦!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咱们得明确一下专业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和组织的信息资源,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那么,我们的培养目标呢?很简单,就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信息管理理论基础、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这些课程让你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有个全面的认识。
3.专业核心课程这可是重头戏!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你掌握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和方法。
4.实践课程实践出真知!这部分课程包括计算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通过这些课程,你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能力培养1.技术能力这个专业最看重的就是技术能力,包括编程、数据库设计、网络应用、项目管理等。
这些技能可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一定要掌握牢固。
2.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仅要会技术,还要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你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决策能力等。
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这个专业里,团队合作可是家常便饭。
要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四、就业前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可是相当广阔。
可以从事IT行业、金融、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
信用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信用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银行及企业从事信用政策的制定、资信调查与评估、信用风险控制决策和在高等院校从事信用管理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信用管理专门人才。
二、业务基本要求1、具有坚实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较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以及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和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信用风险识别、评价能力。
5、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运筹学、经济统计学、会计学、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评级、信用管理法规、信用经济学、公司财务分析、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等。
四、专业特色信用管理专业是我国短缺而急需的专业,本专业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类中的一个新专业。
本专业强化数量分析和经济分析能力,本专业设立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研究方向,从事相关的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设立企业信用管理研究方向,为企业单位从事资信调查、风险控制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五、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总学分及各环节所要求的18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62学分,实践教学21学分)。
信用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信用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信用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信用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学院负责人签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 建设目标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1)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2)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3)具备较高的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够协作完成复杂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设计工作;(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3. 培养任务(1)突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色,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大实验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与改进,保证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4)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各种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5)培养学生优秀的科研素质,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激发。
4. 主要课程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管理学本门课程主要介绍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系统分析与设计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包括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系统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3)数据库技术主要介绍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和管理方法,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数据模型、查询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论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经济、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系统和设计方法、信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理论和知识;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方法及实现技术;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三、学制、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1、学制:四年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3、相近专业:管理科学、电子商务四、课程设置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2、主要课程: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运筹学、概率统计、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军事训练、两课实践、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或学年设计、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
4、主要专业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C++程序设计实验、网络技术实验、可视化编程实验、ERP软件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等五、毕业规定本专业学生应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2.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中独立进行研究与开发工作;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信息管理基础课程:包括信息学、信息经济学、信息管理学等,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正确的认识,为后期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信息系统基础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网络技术等,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3.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等,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信息技术与创新课程:包括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5.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等,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6.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三、培养模式和方法1.培养模式: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借鉴真实案例、模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践训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实践操作能力;4.导师制度: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定期进行学术指导和生活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5.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实验和研究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实施与质量保障1.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保持与时俱进;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4.加强学生评价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学生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加强与同行高校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共享资源等活动,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人大信管培养方案
人大信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人大信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信息科技应用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具备坚实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知识,能够在信息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等领域进行综合运用;•具备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参与信息管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实施;•具有开放、创新的精神,能够在社会、工作、学习中灵活应变,面向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担任信息与管理领域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专业设置人大信管专业设置了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
本科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和管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还有面向实践和应用的专业课程。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更加深入,包括高级信息管理和系统开发技术等课程。
培养方案本科生培养方案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部分。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言、数学、文化、自然科学等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知识。
专业教育课程则着重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包括:•计算机科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企业信息化与管理•信息与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网络安全与风险管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实践性教学和科研性实践。
例如,组织实践性课程、参与实习和企业项目,以及参与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等。
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课程。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还要求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践和学术讲座等活动。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是面向信息管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的深入研究。
学生需要自主选修学术课程和参与科研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等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的要求更高,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掌握独立思考、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2024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1.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包括:(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
(3)具备一定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具备较强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工具,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相关工作。
(5)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学科交叉应用能力,能够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1)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2)物理(包括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等)(3)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4)管理学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等)2.专业核心课程(1)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4)数据库管理与应用(5)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3.选修课程(1)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2)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3)在线营销与社交媒体(4)企业资源计划(5)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管理三、实践教学环节1.实习实训安排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包括企业实习、实验室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合工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合工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合工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以及信息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信息组织、检索、处理和分析的基本能力,以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3. 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主要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管理学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信息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主要包括系统开发工具与程序设计等。
4. 实践环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
课程实验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实验、专业课程实验等;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等;专业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
5.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也可以在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创业,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总的来说,合工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码: 110209w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管理基础,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善于管理和经营,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具备开拓与沟通、应变与决策能力,熟悉国内竞争与合作环境的复合型IT行业高级管理人才,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信息技术规划、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英语、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具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综合运用信息管理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3)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1)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运营管理、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开发工具、Web技术与应用。
五、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习(运筹学与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软件工具开发MIS)、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多媒体及web技术设计、C++与实用系统开发、数据库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其中每门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一般安排13~14周。
六、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1. 学术研究型2.应用技术型七、课程框架及学分要求八、毕业条件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及实践课程,成绩合格,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不少于165学分,同时素质拓展学分获得不少于10学分方可毕业;符合河海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够在企业、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等各种组织中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管理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处理和交流。
4.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
三、课程设置1. 信息学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等。
2. 管理学基础: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等。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数据库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4. 应用实践:包括信息系统案例分析、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
2. 建立学生研究型学习模式,推行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倡导表现主义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际项目,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五、考核标准1. 课堂教学成绩: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作业成绩等。
2. 实践教学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实习报告等。
3. 毕业设计:包括论文题目选择、研究方案撰写、中期汇报、实施计划、论文撰写和答辩等。
六、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开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具备全面的道德素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管理人才。
具备现代管理学基础、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基础及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管理理论,具有广泛的通信技术及业务知识,经过严格的系统分析员训练。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积极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企业、科研及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培养成为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专业能力(A):A1掌握基本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初步的利用数学、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2.掌握计算机应用与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能力;A3.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方面的知识,具备应用规范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A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面的知识,了解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信息系统类型及其作用,具备应用先进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能力;A5.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面的知识,了解开发组织中常用系统所需的基本技术,具备开发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综合素质(B):B1.思想政治方面,了解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82 .军事体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83 .心理素质方面,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84 .职业道德方面,具备基本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所属学院: 学科门类: 专业门类: 管理学院 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标准学制:专业代码:授予学位:四年 120102 管理学学士品质,具备从事对应职业的基本素质;85.人文与信息素养方面,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具备基本的语言文化、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素养;8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并且具备基本的科技论文写作技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5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5篇)第一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医药卫生行业、医药软件研发企业、国家各级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医药卫生管理事业。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较强的法律意识。
3.具有积极创新、勇于批判的科学精神。
4.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奋工作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5.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二)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相应知识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医院信息管理知识;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5.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三)技能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追求卓越。
3.达到国家《大学英语》教学规定的“较高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科技文献资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4.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试标准。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学制 4 年。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累计修业时间不低于 3年、不超过 6 年。
四、专业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医学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组织与检索、医院信息系统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成为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专业特色:本专业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与特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信息的获取、加工、检索、控制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三、毕业要求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至少获得16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09学分,选修课程36学分,见习2学分,实习6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独立实践其余学分6学分,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
四、授予学位要求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重庆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要求,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分配表六、课程设置表(一)通识课程( 39学分)1.通识必修课程( 36 学分)2.通识选修课程( 3学分)(二)学科基础课程(必修:27学分,选修3学分)(三)专业主干课程(必修:46 学分)(四)专业方向课程(选修:30 学分)(五)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必修:20学分;选修学分)七、关于本培养方案的其他说明1、本专业方案要求限招理科生,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英语水平。
2、选择学习本专业方案的学生原则上应拥有自己的电脑设备,否则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学习。
3、通识课《计算机文化基础II》本专业不修,以学科基础课《C程序设计》代替,要求学生参加重庆市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其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的成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及培养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针对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而设立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各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该专业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
该专业培养目标为: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
2.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能够开展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等工作。
3.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维、网络安全等能力,能够负责企业级信息系统的运维和安全工作。
4.具备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业务流程优化与创新的能力,能够参与企业信息化改造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工作。
5.具备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项目。
二、主要课程和教学方法1.主要课程包括信息管理原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网络安全与风险管理等。
2.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如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实践、网络安全实验等。
3.采用案例教学和团队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1.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和提高专业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比赛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了解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情况。
四、实践教育和科研创新1.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教育活动,例如参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了解实际运作情况。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设立科研实验室,提供科研条件和平台,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五、就业与发展该专业的毕业生广泛适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可以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安全、数据分析、业务流程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02)
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备鲜明信息通信行业特色,融合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强调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企业管理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尤其是信息通信行业及IT软件企业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及维护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7、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
三、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
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管理学学士。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带“★”的为核心课程)表一、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注:●表示在假期进行
表五、B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相关说明:
1.“入学教育(包括爱校、学籍、奖惩、专业教育等)”入学第一学期结合班会进行。
(学生处负责)
2.军训(含军事理论课)安排在第一学年末进行,为期三周;“军事理论课”在军训期间结合场地训练进行安排。
(武装部负责)
3.“行知模块”安排在相关假期进行。
(团委负责)
4.“发展模块”主要通过“课堂+讨论+实践”进行,课堂讲授原则上不超过6学时。
(学生处负责)
5.“提升模块”学生通过各种自选的形式取得学分,由学生所在的学院认定报送教务处;相关管理规定文件由团委负责制订。
表六、本专业各学期学分/学时分配情况及各类学分比例
制表人:杜茂康、李昌兵、曹慧英教学院长:卢安文教务处处长:王汝言主管校长:杜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