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探究中国茶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

从五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

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明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

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二、茶文化的作用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

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有哪些?为此由店铺为大家分享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欢迎参阅。

中国茶文化也称为茶道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

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

”饮茶不只是一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

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儒与道、佛合掺互补,是古代士人精神上的生态平衡学。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支配其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

而道、佛两家所宣传的、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像闲云野鹤一般自然恬淡、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和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理境界,对士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他们以老庄和禅宗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求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通过品茗、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方法加深涵养,以克制、忍让求得内心世界的平衡,保持感情与心理的和谐稳定。

内在心性上的澄澈虚静。

清心寡欲,就会表现为外在风度上的雍容大度,宽厚谦和,与人无争,怡然自乐,汰尽浮燥,归复天然。

茶适应了中国士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

中国茶道的概念什么是

中国茶道的概念什么是

中国茶道的概念什么是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涵蕴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概念,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概念饮茶之道和修茶之道茶道,无非就是藉饮茶而修道。

当然,茶道中的饮茶与日常生活中的大众化饮茶有所不同,它包含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的一系列程序和技艺。

茶道中的饮茶本质上是艺术性的饮茶,是一种饮茶艺术,这种饮茶艺术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饮茶之道”。

修习茶道的目的在于养生修心,以提高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求善、求美、求真,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饮茶修道”。

因此,可以为茶道下个定义: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简言之,茶道即饮茶修道。

中华茶道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饮茶修道,其结果在于悟道、证道、得道。

悟道、证道、得道后的境界,表现为一切现成,饮茶即道。

饮茶即道是茶道的最高境界,茶人的终极追求。

因此,中华茶道涵蕴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

(一)饮茶之道饮茶之道即饮茶的艺术,也就是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茶艺,道在此作方式、方法、技艺。

中国历史上先后形成四类饮茶之道——茶艺,即煮茶茶艺,以陆羽《茶经》为代表的煎茶茶艺,以蔡襄《茶录》和赵佶《大观茶论》为代表的点茶茶艺,以张源《茶录》和许次纾《茶疏》为代表的泡茶茶艺。

煮茶茶艺可谓源远流长,自汉至今,绵延不绝;煎茶茶艺萌芽于西晋,形成于盛唐,流行于中晚唐,衰于五代,至南宋而亡;点茶茶艺萌芽于晚唐,形成于五代,流行于两宋,衰于元,至明朝后期而亡;泡茶茶艺萌芽于南宋,形成于明朝中期,流行于明朝后期至清朝中期,近现代一度衰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复兴。

(二)饮茶修道饮茶修道是借助饮茶活动以修行证道、体道悟道,此道指道德、规律、真理、本源、生命本体、终极实在等。

壶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

”壶居士又称壶公,传说是道教的真人之一,认为人长久饮茶可以得道而羽化飞升。

捧一盏香茗-品百味人生——茶文化

捧一盏香茗-品百味人生——茶文化

捧一盏香茗-品百味人生——茶文化课题研究捧一盏香茗,品百味人生关键词:茶制作品鉴文化人格修养内容提要:中、外茶文化、茶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及茶对我国文人人格修养的影响小组成员:指导教师:书上曾经读到过“押一口香茗,在月光如水的榻上享受这份静谧”之类的句子,总觉得不过是喝杯茶而已,太过附庸风雅。

后来才慢慢明白,关于茶,还有许多渊远的历史需要我们细细斟酌。

阖眼微香临,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起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与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茶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性情。

君子如茶。

一、中国茶的历史与发展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

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已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以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

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

宋徽宗皇帝赵舍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

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

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也国门传至海内外。

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第一篇:浅谈中国茶文化浅谈中国茶文化摘要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首。

茶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茶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指的是人文科学,即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键字起源;发展;茶艺;品饮正文茶的起源关于茶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多数人认为茶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这是一则关于茶的传说,可信性有多大,尚不可知。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里,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和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从上面的话中我们知道,茶最早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药用功能是解毒。

第二篇:感悟中国茶文化感悟中国茶文化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茶解之”的说法作证。

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日本茶道是于我国唐代传入日本,而现在提起茶道,人们却只知日本茶道,不禁使我们不得不做些什么以弘扬中华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呼吁:中国人喝中国茶,发扬传统文化,再造民族雄风。

我国是茶的故乡,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

从此,茶从我国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茶文化调查报告4篇

茶文化调查报告4篇

茶文化调查报告4篇【第1篇】暑期茶文化调查报告在这炎炎夏日,烈日当头,正激起了我要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面对社会,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来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体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认可,同时也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团队主要调查的是对雅安市名山县的茶企业,茶叶销售商以及茶农这三方面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有同学们的欢笑,有同学们的汗水,有同学们的喜怒,也有同学们的哀乐。

所有的一切犹如人生路上一串串闪亮的珍珠,让人倍感珍惜。

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对茶文化的调查,第一天我们在雅安市滨江路对茶叶消费者进行了问卷,在问卷过程中,同学们受到了人们的拒绝和难堪但是我们依然顶住压力,将两百分问卷如是填写完毕,在这次调查中,效果显著,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第二天,我们一大早来到了名山县,们来到名山我们并没有休息,而是先到茶叶局报到,下午我们开始下乡实践,我们在镇政府的推荐下来到了几家茶厂进行调查,我们对茶厂负责人进行了问卷,队员们认真听取负责人的讲解,记下了重要信息,今天下午我们一共走了几家茶厂,取得了重要收获。

随后的几天,我们分别对茶销商和茶农进行了调查,值得高兴的是,茶销商和茶农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是相当的配合,想到这里我心里不惊一悦: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大人了,不再是天真不懂事的小孩。

对此。

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在对茶农的调查中,我们受益颇多,当天可谓是烈日炎炎,我们一大早就从名山出发来到了茶叶产区,对于没有经验的我们,一开始调查就碰壁,起初我们还以为在农户家里问答,可是这并不现实,因为在这个时候茶农大多都在地里采茶,要想完成今天的两百份问卷,我们必须走到地里和茶农面对面交谈,在对茶农的问答中,茶农们都很欣然的接受了我们的调查。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0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0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叶的原产地在中国。

我国的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

饮茶在我国,不仅是•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

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

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

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

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日本有茶道,其实它起源于中国。

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

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

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服务员为宾客倒水、续水时,须先敲门,经同意后才能进入客房、会客室或会议室。

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归向把手一边,左手带小毛巾。

往高杯中倒水、续水,应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水倒入杯中。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

除了仪表整洁外,还要求举止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客人在主人请自己选茶、赏茶或主人敬茶时,应在座位上略欠身,并说“谢谢“。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唐代茶文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茶文化界的一大学术热点,那么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一起来看看。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⑴对茶叶功效的认识有所提高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句话既道出了喝茶的方式,也说明了每喝下一杯茶水的功效。

唐代茶叶消费的发展与茶叶本身所具有的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正如谚语所云:“饮茶有百益,消食又解腻。

”茶叶中所含成分很多,有近400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多种维生素等,尤其是各种维生素含量高。

古人对饮茶益处的认识因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不够准确、丰富,但通过长期饮茶,他们对茶叶的许多作用是有十分直观而正确的认识的。

早在唐代以前,人们便认识到吃茶有兴奋神经的作用。

《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①《博物志》卷四云:“饮真茶,令人少眠。

”②入唐以后,唐人苏恭在《唐本草》中对茶的药用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茗,苦茶。

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

……苦茶主下气消宿食。

”③唐人孟诜在《食疗本草》中亦有类似见解:“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

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

”④指出茶叶不仅可以提神,还可以用来治疗曲鳝瘴一类的疾病。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

唐代陈藏就曾强调过: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茶叶因为具有的提神益思、驱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的功效,在佛寺中受到僧人的极大欢迎。

中国茶道精神“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国茶道精神“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国茶道精神“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茶道精神概述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什么是茶道?茶道属于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尽管“茶道”这个次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那么,什么是茶道呢?日本对茶道的解释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

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到时间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

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

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

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给茶道下定义,可难为了日本学者。

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

谈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谈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谈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值得我们弘扬与发展,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茶叶有抗衰老作用,茶叶有益于人体健康,其抗衰延老作用,这一作用中国的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很早就有知晓,并早已有记述.《神农食经》曾记载“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杂录》也曾记载“苦茶轻身换骨”。

现代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化学成分,含有对某些疾病确具有疗效的物质.每天饮茶摄入量虽少,但经常补充这些物质,对人体能起到营养和保健作用.故茶叶称之为天然保健饮料是名符其实的。

十大名茶,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相关的历史传说,这也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

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

中国茶文化特点与特性

中国茶文化特点与特性

中国茶文化特点与特性从书中记载茶文化源起于神农时代,历史的发展中体现出中国茶文化具有社会性、广泛性、民族性、区域性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特点与特性,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特点与特性一、中国茶文化具有社会性饮茶是人类一种美好的物质享受与为精神陶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生活的各层面.刘贞亮茶之“十德”反映了古代对茶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二、中国茶文化具有广泛性茶文化是一种范围广泛、雅俗共赏、受者众多的大众文化。

三、中国茶文化具有民族性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无论属于农耕文化或草原文化的民族,几乎都有饮茶的习惯。

并在长期的生活中,每个民族都形成各自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

如藏族-酥油茶“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客家擂茶—三生汤生茶生米仁生姜,纳西族—龙虎斗茶加白酒,武夷山-三道茶(迎客茶红茶,留客茶岩茶,祝福茶红茶+桂茶+金桔)P6四、中国茶文化具有区域性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风情的影响,中华茶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如福建广东台湾啜乌龙,南方人喜欢饮绿茶(品龙井),北方人崇尚花茶(喝大碗茶,饮花茶),边疆地区饮砖茶。

饮茶方式有清饮、调饮,如欧美和大洋洲国家钟情加有奶、糖的红茶,西非和北非的人喝加有薄荷或柠檬的绿茶。

中华茶文化礼仪的基本特点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待客用茶应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

在华北、东北,老年人来访,宜沏一杯浓醇芬芳的优质茉莉花茶,并选用加盖瓷杯;如来客是南方的中年妇女,宜冲一杯茶味淡雅的绿茶,如龙井、毛尖、碧螺春等,并选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盖;如来访者嗜好浓茶,您不妨适当加大茶量,并拼以少量茶末,可做到茶汤味浓,经久耐泡,饮之过瘾;如来客喜啜乌龙茶,则用小壶小杯,选用“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招呼贵客;如家中只有低级粗茶或茶末,那最好用茶壶泡茶,只闻茶香,只品茶味,不见茶形。

茶文化与儒佛道的关系是什么

茶文化与儒佛道的关系是什么

茶文化与儒佛道的关系是什么茶文化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儒佛道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儒家的关系儒家的道德观念与茶道精神是一致的。

唐末刘贞亮概括了饮茶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祛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中国的茶道能成为一种极其广泛和普遍的社会文明,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与它能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次有很大关系,如宫廷的茶宴、士大夫的茶会、市民层的茶饮、乡间的茶俗,还有僧侣的茶禅、隐逸者的茶趣。

前四个层次都和儒教茶文化及其思想有极大关系,它们基本上是以儒教观念为指导的,所以说茶道与儒家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说在漫长的茶文化历史中,中庸之道及廉耻中和的精神一直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某种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

茶是一种中正平和之物,通过煮茶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茶的审美境界能消除人的烦恼,因而,茶得到讲求和谐的中国国民的特别喜爱。

唐人裴汶对茶性的体验:"其性精清,其味淡沽,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即饮茶能平和人的心情,并能"至其冲淡,简洁、高尚、雅清之韵致。

可见,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怡情、修性的重要手段,而茶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

得志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

通过饮茶,营造一个强化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的空间。

儒家是入世的,然而又是以一种平和、儒雅、谦恭的形象入世的,而茶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却比其他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更能具体而实在地造就这种精神和形象。

儒教茶文化真正能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以“和”为最高境界,亦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和谐或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那么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一)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文化总是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但有更多的内容产生和发展。

它不但使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而且由低级走向高级,得到升华,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

茶文化的个性,亦可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结合”方面茶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茶作为一种文化,又有着深邃的内涵。

唐代诗人卢仝认为饮茶可以进入“通仙灵”的奇妙境地;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代苏东坡将茶比作“从来佳茗似佳人”;杜耒说茶是“寒夜客来茶当酒”;明人顾无庆谓“人不可一日无茶”;近代鲁迅说品茶是一种“清福”;伟大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组织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例会,用边饮茶休息、边学习议论的方式研讨学问,被人称为“茶杯精神”;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赞美茶“精细如拉塔基亚烟丝,色黄如威尼斯金子,未曾品尝即已幽香四溢”;日本高僧荣西禅师称茶“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英国女作家韩素音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

俗话说“衣食足而礼义兴”,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促进文化的高涨,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茶文化热,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高雅与通俗的结合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并在高雅和通俗的统一中向前发展。

历史上,宫廷贵族的茶宴,僧侣士大夫的斗茶,文坛墨客的品茗,是上层社会高雅的精致文化。

由此派生茶的诗词、歌舞、戏曲、书画、雕塑,又是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这是茶文化高雅性的表现。

而民间的饮茶习俗,又是非常通俗化的,老少咸宜,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并由此产生了茶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谚语等,这是茶文化的通俗性所在。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传统文化探讨【论文】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传统文化探讨【论文】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传统文化探讨摘要:茶与酒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两朵璀璨耀目的奇葩, 在中华五千余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并在无数华夏儿女的血脉里深深扎下了根。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体系中, 一方面, 茶与酒作为若干世的“兄弟”, 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具有医药功效、都蕴含文人情结、都用于祭神祀鬼、都讲究公德礼制;另一方面, 茶与酒作为数千年的冤家, 又有其截然不同之点。

关键词:中国; 茶酒文化; 异同;茶与酒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两朵璀璨耀目的奇葩, 在中华长达五千余年的悠久文明历史长河中, 在无数华夏儿女的血脉里已深深扎下了根。

基于此, 笔者不揣谫陋, 以论从史出为圭臬, 借助对中国茶酒文化史料的爬梳钩沉, 谈出其所蕴含的异同, 以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研究和丰富茶酒文化内涵有所裨益。

1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相似之处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体系中, 茶与酒是若干世的“兄弟”, 将其放在一起品评, 会发现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1.1 两者都具有医药功效茶为万病之药,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 茶为万病之药。

”[1]此说法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 但茶最早被发现和利用, 的确是作为药用而进入人类日常生活的。

早在神农时代, 就发现茶具有解毒治病的功能, 汉代《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2]茶圣陆羽说得更有见地:“茶之为用, 味至寒。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 聊四五啜, 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3]传统中医学认为, 茶具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本草纲目》写道:“茶苦而寒, 最能降火, 火为百病, 火降则上清矣。

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 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

”[4]现代医学更进一步证明了茶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治疗辐射伤害、杀菌消炎、抑制心脑血管疾病、抗癌防癌、消食去腻、延缓衰老等显著疗效。

不仅茶具有医药功效, 酒也同样具有此功效。

中国茶道与中国茶礼仪

中国茶道与中国茶礼仪

中国茶道与中国茶礼仪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道和茶礼仪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融汇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与茶礼仪的起源、特点以及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茶道起源于古代中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茶的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最早被人们用作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茶叶的饮用价值,并开始研究如何最好地享受茶的味道和香气。

茶道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影响。

茶道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陆羽的《茶经》成为了茶道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陆羽强调了茶道中的净化身心、修身养性的意义,将茶道提升到了一种艺术和文化的高度。

此后,茶道逐渐成为了上层社会和文人墨客们追求精神境界的一种方式,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二、茶道的基本原则和流程茶道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流程展示茶的品质和精神内涵,同时提供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场所。

茶道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平和、谦逊、清洁和匀和。

茶道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准备:茶道的第一步是准备工作,包括清洗茶具、净化自己的心灵和准备茶叶。

茶具的选择和净化过程都需要细致的操作和心思。

2. 烹茶:茶道的核心环节是烹茶,这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经验。

烹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茶叶的风味和香气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

3. 品尝:在烹茶完成后,茶道的参与者会品尝茶叶,感受茶的味道和香气。

品尝茶叶需要细细品味,领略茶的不同层次和口感的变化。

4. 交流和分享:茶道过程中,人们可以交流彼此对茶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分享,人们可以增进友谊、促进思想交流,并且在茶道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三、茶礼仪的意义和形式茶礼仪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仪式,不同于茶道,茶礼仪更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层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礼仪是一种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的方式,它也被视为一种教化人心、提升修养的工具。

中国茶文化中渗透的儒学思想

中国茶文化中渗透的儒学思想

中国茶文化中渗透的儒学思想许 婧(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 430070)[摘 要]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构成了儒家以中庸和谐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反映了中国人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处世观、仁义礼信的道德观、清廉高洁的人生观,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统治阶级的主流文化意识,亦是茶文化的主体。

本文从“以茶利礼人,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三方面阐述了我国茶文化中渗透的儒家思想,挖掘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儒学思想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其来源脱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其组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结合了儒家的治世之慧、佛家的淡泊顿悟和道家的幽雅超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共同影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其中,儒家思想之精义在中国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均有体现,借品茗倡导和、美、廉、真的高雅精神,体现了儒家中庸之温良恭俭让的精神。

一、以茶利礼人在唐朝,宫宴、殿试和祭祀等大型活动,都有大型茶事礼仪活动;宋代,儒家引入茶礼,在婚丧、修屋、待客等大事环节,无不举行茶礼,其中“客来敬茶”是最为普遍的礼俗,是儒家“礼制”思想最为通俗的表现。

敬茶作为一种礼节,不仅表示了对别人的尊重,更彰显出主人的修养与气度,体现了儒家“仁礼”思想的核心内涵,由敬茶这种简单的行为表达出的深刻内涵,超越了敬茶本身这种行为,也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以传承弘扬的精华。

在茶进入人们生活并担当精神载体后,茶被看作是一种吉祥、高尚的礼品,是纯洁的化身,茶礼与婚姻的关系就是一例。

古人认为“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认为茶树只能植播,移栽即死,寓意爱情的坚贞、不迁,同时认为“茶树性洁多籽”,因此以茶作聘礼,寓意爱情的无瑕和婚后的多子多福,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三十二世藏王松赞干布到大唐请婚,唐太宗决定把宗室养女文成公主下嫁于他,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按照汉民族的礼节,她带去了陶器、纸、酒和茶叶等嫁妆,成为我国茶与婚礼联系的最早记载。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其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那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幽深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尽管“茶道”这个次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 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中国古代茶文化茶艺介绍一、茶叶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

二、水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

三、茶艺的技术。

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

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

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四、茶艺的礼仪。

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

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

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

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

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

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

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

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茶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每一个重要载体,是分不开的茶叶最高领奖台。

直到开始百草神农Bianchang茶,西周的周芦茶公爵扩大到私营部门,茶叶西汉王朝是国际贸易货物基料,魏晋时期的隐士,名士更Najiu和茶叶作为自己生活的风雅的具体体现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探究中国茶文化
课题小组成员:
班级:高一班
辅导老师:
结题时间:年月日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探究中国茶文化
1、摘要: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大力提倡并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然而至今绝大多数中学生却并不了解中国茶文化,这是极其不应该的。

所以我们对中国茶文化做了一些研究。

2、关键词:茶文化茶的用途中国传统文化
3、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
(2)、加强对中国茶文化知识的了解
(3)、运用茶的特性、用途,使生活更便捷
4、研究过程
(1)、观察我们及亲朋好友每天所饮茶几各类茶饮料
(2)、了解各类茶组成成分及分类方法
(3)、了解我们每天所饮茶几各类茶饮料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5、结果与讨论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的风采吧。

一、茶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

汉宣帝年间 (公元前57年-54年),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争,人口大迁徙,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和经济交流,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

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部再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 唐朝一统天下,修文息武,重视农作,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由于国内太平,社会安定,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迅速兴盛起来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元朝,茶叶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至元朝中期,老百姓做茶技术不断提高,讲究制茶功夫,有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茗茶。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过去某些弊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一措施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清末,中国大陆茶叶生产已相当的发达.据数据记载,1880年,中国出口茶叶
达254万担,1886年最高达到268万担,这是当时中国大陆茶叶出口最好的记载。

二、茶道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
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

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

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

”月之一轮,映像各异。

“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三、茶的种类的划分方法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

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

根据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

根据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

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四、喝茶的好处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具体作用有:有助于延缓衰老;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有助于预防和抗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有助于美容护肤;有助于醒脑提神;有助于利尿解乏;有助于降脂助消化;有助于护齿明目。

6、结论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