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导学案及答案
2019《口技》导学案与答案精品教育.doc
《口技》导学案与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课前预习】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就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口技。
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口技》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写作背景:《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
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细读《口技》,可以看出作者确实善于抓住三个场景,绘声绘色的描写一家四口人在一场火警前后的情景,使我们感到口技表演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
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
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
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
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
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1、读全文,注音。
少顷(shǎo )犬吠(fèi )呓语(yì)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意少舒(shāo)中间(jiàn)曳(yè)屋许许(hǔ)声几欲先走(jī)2.理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20口技导学案配答案
20 口技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艺术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1.诵读课文。
2.积累“会、少、间、名、奋、几”等文言词语。
3.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4.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5.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相声、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
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
(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少.(shǎo)顷呓.(yì)语叱.(chì) 中间.(jiàn) 曳.(yè)屋许.(hǔ)许声几.(jī)欲犬吠.(fèi) 齁.(hōu)声意少.(shāo)舒2.作者链接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
《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字铁崖,代表作品《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有一句话概述课文主要情节本文描写了京城口技艺人摹拟一家人由梦而醒、由醒复睡,火起慌乱的情形,叹赏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2.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每句标1处停顿)(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遥闻\深巷中犬吠(3)既而\儿醒(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5)俄而\百千人大呼(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虽\人有百手(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二)字词掌握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口技》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顺畅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语“会、但闻、乳、少、名”等,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
3、揣摩语言,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
结合的表现。
课时安排:3课时
导学过程:
【知识链接】: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
(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
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
表演的绝妙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
课前导学:
1、利用工具书解决字音
少顷()犬吠()呓语()夫叱大儿声()。
口技学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俄而:4、小组合作,把这篇文章说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
5、同学,你在预习中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写在下面吧。
二、课堂练习:(尽情展示你的才华吧!)A、整体感悟课文1、把课文认真读一遍,回答下面的几个小问题。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读一读,问一问(关于文章的内容和理解方面你还有问题吗?写下来。
)学习质疑:B、合作探究:课堂训练(合作学习最有效)1、再读课文,品一品口技表演者技艺之奇妙。
(1)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哪里最能体现?(2)找出一出来,写在下面。
(3)说说这一句好在哪里。
2、作者能用自己的笔把口技表演的场景充分表演出来,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做到的?说说你的观察和感悟。
观察一:我发现感悟一:再读课文,还有什么观察和发现。
观察一:我发现感悟一:3、把你从文中学到的方法写在下面:B、合作探究:三、课下作业:(老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少倾,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答: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答: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答:④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答: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2)根据课上学习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作()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原为名词),作()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原为名词),作()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原为名词),作()讲。
3、读一读、论一论(1)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2)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
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四、生活中有像口技表演者这样的人吗?试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下一个精彩的表演镜头。
初一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熟记“呓、齁、撤”等字的读音及“绝、善、走、坐、妙、以为”等词的含义和用法。
2.学习文中运用衬托和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描写口技表演和听众。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看法。
一、知识链接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朝顺治年间进士。
因事谪戍,后遇赦,客死于杭州。
著有《铁崖文集》,本文是作者为他的《秋声诗》作的序。
借口技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
而所谓“善画声”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描绘生活。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屏障.()哗.()呓.语()叱.()吠.()齁.()曳.屋()撤.()惊觉.()许许..声()中间.力拉()2.通假字满坐.寂然“”通“”含义:3.古今异义走古义:今义:儿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妇抚儿乳.:会宾客大宴.:不能名.其一处也:京中有善.口技者:妇手.拍儿声:遥.闻深巷中犬吠:5.一词多义绝以为妙绝.()妙以为妙.绝()群响毕绝.()众妙.毕备()指手有百指.()坐满坐.寂然()不能指.其一端()但坐.观罗敷()6.重点句子翻译(1)会宾客大宴(2)众宾团坐(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我的疑惑三、合作学习·探究1.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请分类填写。
表示突然发生:示几件事同时发生: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某个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2.在文中画出描写口技人表演时发出声音的句子,它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3.模拟如此千奇百怪、惊险万状的繁杂声响,表演者是通过哪些道具表演的呢?4.作者不仅用道具来侧面烘托表演者的技艺高超,还通过听众的反应表现演出效果,请找出三次描写观众的语句。
联系生活实际,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它是怎样表演的?四、检测反馈1.下列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妙绝. / 哀转久绝.B.京中有善.口技者 / 择其善.者而从之 C.陶后鲜有闻.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D.不能名.其一处也 / 并自为其名.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会宾客大宴。
(口技)导学案
(口技)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熟读课文,能准确流利地疏通文意。
2、了解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3、通过对表演者的表演,听众反应,道具使用的分析,学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找写夜的静的句子学习以动写静的写法。
【自主学习】【一】《口技》作者是朝的,文章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二】我会读:意少.舒犬吠呓..夫齁.声起..不止少顷..语夫叱.大儿声絮絮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中间.【三】我能解释这些单字:1、固有: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呓语虽...人有百手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当是.时2、一词多义指:手有百指指..其一端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3、经历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指其一端.奋.袖出臂众妙毕备...不能名.其一处曳.屋许许......声中间.力拉絮絮..不止意少舒妇拍而呜.之4、通假字:满坐.寂然A、以下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E、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B、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四】我会翻译句子学法链接·翻译文言语句的技巧翻译要求准确、通顺。
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
通顺是指译文要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
另外还要记住“五”字要领。
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动。
②“换”用相应的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③“补”补充古代简练说法中所省略的或隐含的内容。
④“删”删去文言句式中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⑤“调”把文言句中特别语序按现代汉语语序要求调换过来。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③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④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⑤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口技》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复兴学校彭蓉明确目标:1、检查学生是否了解课文作者,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养成积累文言词汇的习惯。
3、引导学生按“记--读--译”三步走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养成积累文言词汇的.习惯。
2、引导学生按“记--读--一译“三步走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谈话导入(略)1、解题: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 。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
2、预习反应(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集中表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2)、给以下字注音屏障()少顷()吠()叱()意少舒()撤()呓语( ) 齁()哗()中间()几欲先走()许许声()二、记一记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归类记下来,以便丰富我们的文言积累。
提示:可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多义字、词类活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分类。
1、小组分工:六个小组分别收集。
2、小组展示。
3、师生补充、交流三、读一读你是否读顺和读准了课文?1、试读课文(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力求朗读顺畅。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两人一起合作,一人读一人纠正。
2、听录音朗读。
3、选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停顿。
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四、同学们,你们利用工具书和课文下的注释自己能翻译课文吗?1.翻译课文。
要求:在学习小组中由一名学生借助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指出缺乏之处,如有争论,做好记号,以便全班讨论时提出。
2.学生质疑学生针对疑难词句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一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五、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口技导学案
口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7)八、经典语句解读 (8)九、预习检测答案 (9)十、全文翻译 (11)一、学习目标通过深入研读,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文章所传递的传统文化内涵。
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精准的用词,展现口技表演的精彩纷呈。
通过学习和体会《口技》一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民族艺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同时,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口技艺人高超技艺的表现是学习的重点,需要深入体会文章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口技表演的神奇魅力。
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难点,特别是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词汇和句式,将口技表演呈现得栩栩如生。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也是学习的重要方面,需要深入思考口技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口技》选自________,是____(朝代)________(编选人)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2.本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___。
二、注音题1.屏障()2.呓语()3.齁声()4.曳屋许许声()()5.几欲先走()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2.施八尺屏障()3.众妙毕备()4.会宾客大宴()5.众宾团坐()6.夫叱大儿声()四、选择题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A.juéB.jiào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A.jiānB.jiàn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A.jǐB.jī五、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解释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请改正。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舒:稍微舒展)()六、简答题1.文章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有什么作用?2.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通过声音描写来展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的?四、中心思想《口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围绕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展开。
《口技》导学案及答案
24、《口技》导学案编者:孟燕【学习目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作者作品;疏通字词,掌握必要实词虚词【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2、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一、知识导读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强化真实感。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XX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X,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读准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少.顷〔〕犬吠.〔〕呓.语〔〕夫叱.大儿声〔〕夫齁.声起〔〕意少.舒〔〕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2.二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解释以下加点字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群响毕绝.〔〕〔2〕文学常识累积《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第二课时三、互动探究〔一〕交流商量“预习导学〞局部的知识点。
〔二〕一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口技》导学案与答案
《口技》导学案与答案《口技》导学案与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课前预习】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就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口技。
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口技》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写作背景:《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
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细读《口技》,可以看出作者确实善于抓住三个场景,绘声绘色的描写一家四口人在一场火警前后的情景,使我们感到口技表演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⑦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⑧几欲先走:跑。
3、了解全文大意及结构。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
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合作探究】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思考: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口技》导学案
二十口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2间的词语;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4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知识链接】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畲(现驷岭村)。
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
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一、自主学习(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屏.障()呓.语()齁.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三)解释加点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众妙毕.备()众宾团坐.()夫叱.大儿声()宾客意少.舒()虽人有百手..妇抚儿乳.()奋.袖出臂()但.闻屏障()其夫呓语..((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1.众妙毕备,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宾客意少舒,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满坐寂然,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手有百指,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口技》学案(有答案)
20、口技第一课时学案导学整体把握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第三部分(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练习说明一、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口技》导学案
《口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善、会、意、虽、名、闻、奋、毕 2、培养学习积累言词语的好习惯 3、能结合文下注释和上下文,了解文章内容[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班上展示[学习过程] 一、作者和编者 1、作者:林嗣环 2、编者:张渤3、写作背:本文选自清朝人张颐编小说集的《虞面新志》。
原名《秋声赋自序》有删节,这篇自序是为他的诗集写的。
文章开头部分,写他处境艰难,团门不出,听到外边的谣言就写诗,写成后以秋声命名,有一次与客人谈作到什么样的声音最好。
其中一位客人就讲了这样一则关于口技的故事。
标题是偏书人另加的。
二、字词积累: 1、释义善()会()意()虽()名()闻()奋()毕() 2、正言(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曳物许许声()()(3)名其一处也()(4)几顾是走()三、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为什么内容? 2、全文共五段,各段写的什么内容?四、小结探究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1、难词乳:妙:坐: 2、辨析词义几未几()乳儿含乳啼()几欲先走()妇抚儿乳()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3、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1)京、中有善口技者(2)
遥闻涂苍中犬吠(3)宾客意稍舒。
(4)俄而百千人大呼 4、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加以分类表突然发生,表同时发生表相继发生表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5、自找对后互译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口技》导学案
编者:孟燕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作者作品;疏通字词,掌握必要实词虚词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2、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一、知识导读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少.顷()犬吠.()呓.语()夫叱.大儿声()
夫齁.声起()意少.舒()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
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也()群响毕绝.()
(2)文学常识积累
《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第二课时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一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满坐寂然
2、一词多义
坐:众宾团坐乳:妇抚儿乳满坐寂然儿含乳啼而:既而儿醒妙:众妙毕备妇拍而呜之以为妙绝指:手有百指绝:以为妙绝不能指其一端群响毕绝3、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古意但闻屏障中:古意今意今意
稍稍正坐:古意中间:古意
今意今意
两股战战:古意几欲先走:古意今意今意
当是时:古意虽人有百手:古意今意今意
不能名其一处:古意宾客意少.舒:古意
今意今意
4、词类活用
不能名.其一处也会宾客大宴.遥.闻深巷中犬吠妇抚儿乳.
妇手.拍儿声众妙.毕备
5、表示时间的词语
1、少顷
2、既而
3、是时
4、一时
5、未几
6、忽
7、俄而 8、忽然
6.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三)二读课文,疏通全文。
第三课时
(四)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1.感知文本
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2.研读文本
(2)文章首尾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3)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3.拓展延伸。
在林嗣环的引领下,我们欣赏了一场三百年前的口技表演,领略了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和表演一样精彩的文字,去感受《口技》这篇文章的魅力。
说说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的是什么。
(可从文章的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分析语言可以是一个词、
一个句子、一种修辞等)
(五)总结全文
本文描写了,生动再现了,高度赞扬了。
四、课堂练习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几欲先走.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五、课外作业
模仿《口技》写一段场景片段
要求: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注意对表演者声音的变化进行正面描写,注意突出声音所表现的精神实质;注意写出观众的反映,包括影片中的观众和周围的同学。
提示:可以写自己看电影、演出时的场景。
也可以写某节课的场景。
150-250字。
《口技》参考答案
二、自主预习
1.
少.shǎo 吠.fèi 呓. yì叱.chì齁.hōu 少.shāo 间.jiàn 曳.yè许.hǔ
2.
(1)
恰巧、适逢;设置;只;同“座”座位;喂奶乳头;稍微、略微;
其夹杂;即使;指明、说出;消失。
(2)
清林嗣环清涨潮《虞初新志》
三、互动探究
(二)
1.通假字
坐通座,这里指座位
2.词类活用。
(1)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3)呜.:动词为动用法,为---呜(4)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5)名:
..名词作动词,说出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会.古义:适逢今义:合拢、聚在一起
(2)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3)少.古义:稍微今义:与“多”相反
(4)股.古义:大腿今义:股份
4.翻译下列句子
(1)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2)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3)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用力拉倒房屋的声音
(4)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四)
(1)善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
“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
2
(1)重复开头作为文章结尾,呼应开头,再次突出道具简单,以反衬表演艺人技艺高超;
(2)这样的结尾起到了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作用。
(3)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前后呼应的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3
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
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
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
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扭力。
(3)
例:“遥闻深巷中犬吠”:以“犬吠”开场,既写出一家人由睡到醒的缘由,又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以致一些微妙的声响都能听得十分清楚,连“欠伸”“呓语”都能听得见;一个“遥”表现声音之远,营造出幽深、夜里宁静的气氛,暗示“深巷”显示人家之多,为后文表演失火、救火伏笔。
(五)总结全文
本文描写了精彩的口技表演,生动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高度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
四、课堂练习
1.⑴夹杂;⑵说出;⑶跑;
2.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
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3.(B)
五、拓展阅读
1.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
2. A
3.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4.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5.示例:唉,原以为她是个懂琴的,原来我是对牛弹琴了。
或:我自以为琴弹得特别好,原来在别人的耳里如弹棉花的,真惭愧。
(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6.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六、课外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