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方炮制及临时加工
在药学服务中中药临方炮制的重要性分析
在药学服务中中药临方炮制的重要性分析中药临方炮制即由专业中药师以中药处方为依据,结合临床实际诊疗情况与要求进行中药饮片再加工,是现代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中医药法》中就中药临方炮制的实施提供了支持与依据。
中药临方炮制是指中药师依据中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结合疾病治疗需要、中药饮片性能等,临时进行中药饮片的炮制,以更好的满足诊疗需求,与其他药学服务相比,中药临方炮制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伴随我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发展与建设,临床开展中药组方治疗时会存在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不涉及的中药炮制品的情况,如当归炭、萸黄连、米炒党参等,对中药处方遣药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而中药临方炮制在中药诊疗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现就药学服务中中药临方炮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 药学服务中中药临方炮制的价值分析1.1、符合中医学中辨证论治、因病施治理论要求:辨证论治、因病施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点,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结合病史资料、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资料等进行辨证论治,在进行中药处方开具时一般会结合具体病情、诊疗要求等拟定中药组方,其中不乏需要特殊炮制的中药。
而部分特殊炮制中药因临床需求量较少,无法大规模生产,因而需要由中药师进行加工炮制,通过不同方式炮制的中药饮片能够调整药性调整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实现引药直达病所、因病施治的目的,保障中药干预效果。
如大家熟知的大黄这味中药饮片,生品与炮制品的性能不同,各有偏重,熟大黄可活血化瘀泻下,大黄炭可凉血化瘀止血,生大黄则偏重泻下。
1.2、满足个体化治疗的要求:个体之间的病理、生理状态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医治疗讲求个体施治,这一理念也符合现代医学倡导的个体化治疗需求。
在中药治疗中,中医师会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拟定中药处方,不同病例对中药饮片炮制的要求不同,如需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病例宜采用酒炙当归,补血健脾的患者宜采用土炒当归,活血止血的患者则宜采用炒炭当归。
中药饮片主要由中药饮片生产公司进行炮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控制成本,因而中药饮片生产公司普遍会依据临床需求进行炮制,这就导致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供的中药饮片品种、炮制品等无法完全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需要中药师结合具体组方开展中药炮制,以满足个体化治疗的需求。
中药临方炮制技巧
中药临方炮制技巧
中药临方炮制技巧
中药临方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进行个性化的药方调配。
而中药炮制则是将中药材处理成易于使用的形态,以便于取用和服用。
中药临方炮制技巧是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临方炮制技巧。
1.清洗:将中药材放在流动的水下,用手轻轻搓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垢。
2.浸泡:将清洗干净的中药材放在清水中浸泡,一般浸泡时间为20-30分钟,以软化中药材,便于后续的处理。
3.切片:将浸泡后的中药材取出,去掉杂质,切成适当大小的薄片,以便于入药。
4.煮制:将切好的中药材放入煮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根据不同的药材和处方要求,煮制出不同的药液。
一般来说,煮制时间越长,药效越强。
5.过滤:将煮好的药液过滤掉渣,得到纯净的中药液体。
6.浓缩:将过滤后的中药液体放入专门的浓缩器中,利用加热
和蒸发的原理,将水分逐渐蒸发掉,使药液浓缩成一定浓度。
7.喷雾干燥:将浓缩后的中药液体喷雾到干燥室内,利用高温
高压的方法将水分蒸发干净,得到干燥后的中药粉末。
8.包装:将干燥后的中药粉末按照规定比例包装成小袋或小盒,以便于存储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中药临方炮制时,必须保证操作环境干净卫生,以免污染药材和药液。
同时,在选择和使用中药材时,也要注意其来源和品质,以保证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临方炮制技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医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炮制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治疗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中药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临方炮制”是指医师处方的特殊要求而进行的饮片质量的加工~以求转化药物的性能~降低毒副作用~以提高疗效。
药物的炮制必须严谨、遵章炮制~所用辅料及操作必须按“饮片炮制规范”进行。
第三条临方炮制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或分开不同的药用部分~使药材清洁纯净。
二、易于粉碎~便于配方、制剂和发挥药材有效成分的作用。
三、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制草乌~醋制芫花~可使毒性降低。
四、转变药材性能。
如生地黄味甘~性寒~清热凉血。
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滋阴补血。
五、增强药材的疗效~或引药归经。
六、矫正臭味。
动物类和其它具有特殊臭味的药材~通过炮制可以使气味有所改善。
七、便于贮藏~保存药效。
第四条炮炙应取净药材或切制品~进行加热或与辅料共同加热处理。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方法和要求如下:1、炒炒制时~应注意加热的温度(通常称“文火”、“文武火”和“武火”)、炒制时间和炒制程度的要求~炒时应火力均匀并不断翻动~勿使受热不均。
清炒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经炒制后~能缓和药性~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分解、破坏或者挥发一部分~能使药材松脆~易于粉碎或煎煮~并能矫臭矫味~利于贮藏。
炒焦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色变探~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一般用于增强健胃消食作用。
麸炒取麸皮~置热锅内~翻炒至微冒烟时~加入净药材或切制品~迅速翻动~至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麸炒能减少药材中的油脂或烈性~避免引起呕吐或其它副作用。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0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麸皮50—100克。
米炒取大米同净药材或切制品~共置锅内~加热拌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
米炒能增强药材健脾和胃作用~降低药材毒性。
每1000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大米200克。
2、煮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照该品炮制项下的规定~加水或规定辅料~拌匀~煮至吸干或药材透心时~取出~干燥。
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
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一、引言中药临方炮制是传统中医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对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中药临方炮制工作,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制定了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
本制度主要针对中药临方炮制过程中的配方管理、原材料管理、炮制工艺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规定和管理。
通过落实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确保中药临方炮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二、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配方管理(1)配方的确定应当参照相关中医药学教材,严格按照标准的方剂进行配方。
(2)配方应当详细记录并保存,包括各种草药的名称、用量、使用方法等信息。
(3)配方的修改应当及时记录,并得到医师的审核批准。
2.原材料管理(1)原材料的选择应当符合草药学的要求,具备明确的药品出处和质量标准。
(2)原材料的采购应当从可靠的渠道进行,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3)原材料的存放应当符合草药保管的要求,确保其不受潮、变质和虫害等损坏。
3.炮制工艺管理(1)炮制工艺应当参照相关中医方剂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炮制的质量和疗效。
(2)炮制过程中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温度、压力等条件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变。
(3)炮制过程中应当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避免外来污染对中药的影响。
4.质量控制(1)临方炮制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的检测,确保中药的质量符合要求。
(2)质量控制的检测项目应当包括药品的外观、色泽、气味等方面的监测。
(3)质量控制的检测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保存备查。
三、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的实施1.提高人员素质(1)中药临方炮制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中医药学的知识和技能。
(2)中药临方炮制人员应当经过规范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落实严格的操作规程(1)制定中药临方炮制的详细操作规程,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2)制定中药临方炮制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3.强化质量管理(1)建立中药临方炮制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整个炮制过程的质量可控。
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办法
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中药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湖南省炮制规范2010》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临方炮制”是指医师处方的特殊要求而进行的饮片质量的加工,以求转化药物的性能,降低毒副作用,以提高疗效。
药物的炮制必须严谨、遵章炮制,所用辅料及操作必须按《湖南省炮制规范2010》进行。
第三条临方炮制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或分开不同的药用部分,使药材清洁纯净。
二、易于粉碎、便于配方、制剂和发挥药材有效成分的作用。
三、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制草乌、醋制芫花,可使毒性降低。
四、转变药材性能。
如生地黄味甘、性寒、清热凉血。
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滋阴补血。
五、增强药材的疗效或引药归经。
六、矫正臭味。
动物类和其它具有特殊臭味的药材,通过炮制可以使气味有所改善。
七、便于贮藏保存药效。
第四条炮炙应取净药材或切制品进行加热或与辅料共同加热处理。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方法和要求如下:1、炒炒制时应注意加热的温度(通常称“文火”、“文武火”和“火”)炒制时间和炒制程度的要求,炒时应火力均匀并不断翻动勿使受热不均。
清炒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经炒制后能缓和药性,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分解、破坏或者挥发一部分,能使药材松脆、易于粉碎或煎煮,并能矫臭矫味、利于贮藏。
炒焦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色变深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一般用于增强健胃消食作用。
麸炒取麸皮,置热锅内,翻炒至微冒烟时,加入净药材或切制品,迅速翻动,至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麸炒能减少药材中的油脂或烈性,避免引起呕吐或其它副作用。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0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麸皮50—100克。
米炒取大米同净药材或切制品共置锅内,加热拌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
米炒能增强药材健脾和胃作用,降低药材毒性。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方法和作用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方法和作用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指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操作的过程,简称“临方炮制”,又称“小炒”。
中药店和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厂供应,但有的炮制品种无法供应,例如“当归炭”。
这类因治疗需要,要求临时加工的炮制品,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绝不能该炮的不炮,该制的不制,以生品代熟品,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是中药炮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中药炮制根据操作部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常规炮制”,由中药饮片厂承担;另一类为“临方炮制”,由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承担。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范围比常规炮制小,炮制方法比常规炮制少,一般以炒法、炙法、拌法为主,可分为清炒、麸炒、米炒、土炒、酒炙、盐炙、醋炙、蜜炙、姜汁炙、药物同炒等。
清炒是将药物置于锅内加热,不加辅料,不断翻动拌炒至规定程度。
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炒黄: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略深,或膨胀鼓起,种皮破裂,并透出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
目的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可缓和药性,如炒决明子能缓和滑肠之性,并易煎出有效成分;炒麻黄能缓和解表之性等。
炒焦: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断面颜色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
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如陈皮炒焦后,可缓和其辛烈之性,而增强其温健之力;防风炒焦后,辛散之力减弱,而止泻作用增强。
炒炭: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炒炭要注意“存性”,如成灰烬,则药力全失。
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如青皮炒炭后破气之力减弱,消食化滞和胃之功增强;或增强收敛止血之功,如当归炭、黄芩炭、防风炭等。
麸炒用武火将锅烧热,撒入定量麦麸或蜜制麦麸,待冒烟时,放入净饮片快速均匀翻动,炒至呈黄色或深黄色,麦麸呈焦黑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医院临方炮制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医院中药临方炮制工作,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 成立医院中药临方炮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
2. 设立中药炮制室,负责中药临方炮制的具体实施。
3. 药学部负责中药临方炮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4. 临床科室负责向中药炮制室提出临方炮制需求。
三、中药临方炮制流程
1. 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提出中药临方炮制需求,并填写《中药临方炮制申请单》。
2. 中药炮制室接到申请单后,对所需炮制的中药饮片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炮制。
3. 炮制过程中,炮制人员应严格按照炮制工艺进行操作,确保炮制质量。
4. 炮制完成后,炮制人员对炮制好的中药饮片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
5. 临床科室收到炮制好的中药饮片后,应及时使用,如有剩余,应妥善保管。
四、中药临方炮制质量控制
1. 中药炮制室应定期对炮制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炮制人员业务水平。
2. 炮制过程中,炮制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炮制质量。
3. 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不合格的饮片不得发放。
4. 中药炮制室应建立中药临方炮制质量档案,记录炮制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五、监督管理
1. 药学部定期对中药临方炮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2. 临床科室对中药临方炮制质量有疑问时,可向中药炮制室或药学部反映。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六、附则
1. 本制度由医院中药临方炮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连锁药店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
连锁药店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中药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临方炮制”是指医师处方的特殊要求而进行的饮片质量的加工,以求转化药物的性能,降低毒副作用,以提高疗效。
药物的炮制必须严谨、遵章炮制,所用辅料及操作必须按“饮片炮制规范”进行。
第三条临方炮制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或分开不同的药用部分,使药材清洁纯净。
二、易于粉碎,便于配方、制剂和发挥药材有效成分的作用。
三、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制草乌,醋制芫花,可使毒性降低。
四、转变药材性能。
如生地黄味甘,性寒,清热凉血。
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滋阴补血。
五、增强药材的疗效,或引药归经。
六、矫正臭味。
动物类和其它具有特殊臭味的药材,通过炮制可以使气味有所改善。
七、便于贮藏,保存药效。
第四条炮炙应取净药材或切制品,进行加热或与辅料共同加热处理。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方法和要求如下:1、炒炒制时,应注意加热的温度(通常称“文火”、“文武火” 和“武火)”、炒制时间和炒制程度的要求,炒时应火力均匀并不断翻动,勿使受热不均。
清炒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经炒制后,能缓和药性,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分解、破坏或者挥发一部分,能使药材松脆,易于粉碎或煎煮,并能矫臭矫味,利于贮藏。
炒焦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色变探,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一般用于增强健胃消食作用。
麸炒取麸皮,置热锅内,翻炒至微冒烟时,加入净药材或切制品,迅速翻动,至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麸炒能减少药材中的油脂或烈性,避免引起呕吐或其它副作用。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0 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麸皮50 —100 克。
米炒取大米同净药材或切制品,共置锅内,加热拌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
米炒能增强药材健脾和胃作用,降低药材毒性。
每1000 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大米200 克。
中药临方炮制工作制度
中药临方炮制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中药临方炮制的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药临方炮制工作流程,提高中药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中药房进行的中药临方炮制工作。
三、组织架构1.成立中药临方炮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药剂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药剂科副主任担任,成员包括中药师、中药技士等。
2.设立中药临方炮制工作室,负责具体的中药临方炮制工作。
四、工作流程1.处方审核:药剂人员接到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后,应认真审核处方,确保处方合规、药味齐全、剂量准确。
2.药材准备:根据处方,药剂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药材符合药用标准。
3.临方炮制:根据处方要求和药材性质,药剂人员应进行临方炮制。
临方炮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炮制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炮制质量。
4.质量控制:药剂人员应定期对临方炮制的中药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中药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中药,应立即进行整改或废弃。
5.发放配送:药剂人员应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将临方炮制好的中药及时发放给患者,并做好配送记录。
6.患者教育:药剂人员应向患者讲解中药临方炮制的优点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
五、管理制度1.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中药临方炮制培训,提高药剂人员的中药临方炮制技能和业务水平。
2.工艺规程:建立健全中药临方炮制工艺规程,确保炮制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设备管理:定期对中药临方炮制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环境卫生:保持中药临方炮制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5.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中药临方炮制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
六、考核与奖惩1.考核指标:设立中药临方炮制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等考核指标。
2.考核方式:定期对药剂人员进行中药临方炮制业务考核,评估其工作绩效。
3.奖惩措施:对表现优秀的药剂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违反规定的药剂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中药临方炮制浅析
中药临方炮制浅析中医是世界医学中一朵奇葩,而中药又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中药的配伍和炮制又是中药学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提高对它们的认识让它们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中药饮片炮制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医辩证用药的原则及调剂、制剂的需要,按照规定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
其目的: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
如川乌、草乌生用内服易于中毒,需炮制后用;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等。
2.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增强药物疗效,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
如地黄生用凉血,若制成熟地黄则性转微温而以补血见长;生姜偎熟,则能减缓其发散力,而增强温中之效等。
3.利于制剂、调剂和有效成分煎出。
如矿物、动物甲壳、贝壳及某些种于类药物的粉碎处理,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用时捣碎(打碎、研碎、粉碎、杂碎、剪碎)类中药87种[1]。
能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便于制成各种剂型。
4.便于贮藏保管。
有些药物在贮藏前要进行烘焙、炒干等干燥处理,使其不易霉变、腐烂等。
5.矫臭矫味,减少污染,纯净药物。
如动物类或有特异臭味的药物有碍患者服用,甚至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反应。
采用漂洗、酒制、醋制、蜜制等可以使药物气味得到调整。
6.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部位和趋向。
药物经过炮制,借助辅料的作用引药入经,改变其作用部位和趋向。
7.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物洁净度,使调配用量准确,或利于服用。
如一般植物药的根和根茎当洗去泥沙,拣去杂质;枇杷叶要刷去毛;远志去心;蝉蜕去头足;而海藻、肉苁蓉当漂去咸味腥味,以利于服用等。
“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2]。
所谓中药调配的“临方炮制”,就是指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的操作过程。
中药房临方炮制流程
中药房临方炮制流程
1、净制
净选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净药材”是药材通过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规定净度的质量标准。
2、切制
净药材的切制有鲜切或干切,都需经水润软化。
软化药材要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防止药材内在水溶药效成分的丢失。
切制的方法有切、剪、刨、铹、劈、捣、制绒等。
切制要求一定规格的厚薄度、粒度,切制后的饮片加以干燥,以利保存、保证质量。
3、炮制
炮制是指取用净制或切制后的净药材、净片,根据中医药理论制定的炮制法则,采用规定的炮制工艺制成药物的过程。
炮炙方法有:加热处理的:如炒制、烫制、煅制、制炭、蒸制、煮制、煨制等。
加入特定辅
料再经加热处理的:酒制、醋制、盐制、姜汁炙、蜜炙、药汁制等。
另外,还有采用制霜、水飞等工艺处理的。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方法和要求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方法和要求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指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要求,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操作的过程,简称“临方炮制”,又称“小炒”。
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厂供应,但有的炮制品种无法供应,例如“当归炭”。
这类因治疗需要,要求临时加工的炮制品,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绝不能该炮的不炮,该制的不制,以生品代熟品,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范围比常规炮制小,炮制方法比常规炮制少,一般以炒法、炙法、拌法为主,可分为清炒、麸炒、米炒、土炒、酒炙、盐炙、醋炙、蜜炙、姜汁炙、药物同炒等。
清炒是将药物置于锅内加热,不加辅料,不断翻动拌炒至规定程度。
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炒黄: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略深,或膨胀鼓起,种皮破裂,并透出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
目的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可缓和药性,如炒决明子能缓和滑肠之性,并易煎出有效成分;炒麻黄能缓和解表之性等。
炒焦: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断面颜色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
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如陈皮炒焦后,可缓和其辛烈之性,而增强其温健之力;防风炒焦后,辛散之力减弱,而止泻作用增强。
炒炭: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炒炭要注意“存性”,如成灰烬,则药力全失。
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如青皮炒炭后破气之力减弱,消食化滞和胃之功增强;或增强收敛止血之功,如当归炭、黄芩炭、防风炭等。
麸炒用武火将锅烧热,撒入定量麦麸或蜜制麦麸,待冒烟时,放入净饮片快速均匀翻动,炒至呈黄色或深黄色,麦麸呈焦黑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目的是赋色,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如麸炒山药、麸炒白扁豆等;或吸收部分药物的油分而减少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如木香经麸炒后,除去部分油质,增强实肠止泻的作用。
中药临方炮制的名词解释
中药临方炮制的名词解释
中药临方炮制是指按照医生开具的临床处方,由药剂师或中药
制药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选用适当的中药材,进行加工
炮制,制成成品颗粒、丸剂、膏剂、丹药等剂型,以便患者服用。
临方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临时
拟定的处方,用于治疗疾病或调理身体。
炮制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
工处理,以增加药性、改善药味、降低毒性或增加稳定性,使之更
适合患者服用。
中药临方炮制的过程包括药材的选择、清洗、研磨、配伍、加
工等环节。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和医生的处方要
求进行操作,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
卫生、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临方炮制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炮制
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便利性和
依从性。
同时,临方炮制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的特性,灵活调整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药临方炮制是指根据医生开具的临床处方,由药剂师
或中药制药工作者进行加工炮制,制成适合患者服用的中药剂型,以达到治疗疾病或调理身体的目的。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注重药材选择和加工方法,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临方炮制及临时加工
中药临方炮制及临时加工第一篇:中药临方炮制及临时加工中药临方炮制及临时加工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
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
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
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
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对有些炮制方法还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讨论。
继之,缪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
我院中药临方炮制工作实践探析
我院中药临方炮制工作实践探析一、引言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是中药治疗的基础。
我院中药临方炮制工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炮制技术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从实践出发,对我院中药临方炮制工作进行探析。
二、炮制工作的分类我院中药临方炮制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炮制药材:炮制药材是中药临方炮制的基础,是中药炮制的第一步。
我院中药房对炮制药材的选择非常严格,只选用优质的药材,并且在炮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
2. 炮制临方:炮制临方是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环节,是中药治疗的核心。
我院中药房对炮制临方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按照临床需要进行炮制,并且在炮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确保临方的质量。
3. 炮制制剂:炮制制剂是中药制剂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
我院中药房对炮制制剂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按照制剂标准进行炮制,并且在炮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确保制剂的质量。
三、实践探析1. 炮制药材的实践探析我院中药房在炮制药材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对炮制药材的选择非常严格,只选用优质的药材,并且在炮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
其次,我们对炮制药材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采用了多种炮制方法,如炒、炙、烤、煨等,以适应不同药材的炮制需要。
最后,我们对炮制药材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和评估,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
2. 炮制临方的实践探析我院中药房在炮制临方方面,也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对炮制临方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按照临床需要进行炮制,并且在炮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确保临方的质量。
其次,我们对炮制临方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采用了多种炮制方法,如煎、炒、炙、烤等,以适应不同临床需要。
最后,我们对炮制临方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和评估,确保临方的质量符合标准。
3. 炮制制剂的实践探析我院中药房在炮制制剂方面,也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
临方炮制 管理制度
临方炮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临方炮制管理工作,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及药房,包括各类药品的临方炮制,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内容。
二、临方炮制范围1. 临公司必须设有相应的土木设备(包括工作台、净化工作台、药品称量台等)、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天平、药品炉、制粉机等)及药材、药品等必需的原辅材料。
2. 临方炮制范围:中药、民族药、低毒药及氨肽类等具有危险性的药物,临方炮制均需按相关规定进行,不得擅自调整配方。
3. 临方炮制程序:对于涉及日常医疗、预制剂及基本药物等炮制,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准确无误、以确保用药安全。
三、临方炮制管理1. 药品配方:根据医师开具的医嘱,合理选药搭配,按相关药典进行配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 药材、药品的选用、验收、储存:药房药品使用前,必须经专人验收,检查药材、药品是否健康合格,储存于干燥、通风、阴凉处。
3. 设备维护及清洁:对临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实时清洁,避免污染药材、药品。
4. 药品生产记录及追溯:每次炮制过程中,需详细记录药材、药品配方、操作步骤、炮制数量等信息,以便追溯、排查问题。
5. 药品炮制过程监控: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作业人员数量、操作步骤符合制度规定,确保操作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6. 药品包装、标签、保存及交付:对炮制好的药品,必须按规章标准进行包装、标签,妥善保存,并交付患者或相关医疗机构。
四、质量管理1. 药品质量检测:对于临炮制好的药品,必须进行药理学、化学、微生物等全方位检测,确保药品符合国家标准。
2. 不合格药品处理:对于不合格药品,必须及时处理,不得投放市场,对问题负责人进行追责。
3. 药材、药品质量追踪:对于进入医药机构的药材、药品,需建立质量追踪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追溯责任。
五、安全管理1. 药品包装:药品包装必须符合相关规范,标签清晰、易识别,避免混淆、错误。
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中药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临方炮制”是指医师处方的特殊要求而进行的饮片质量的加工〜以求转化药物的性能〜降低毒副作用〜以提高疗效。
药物的炮制必须严谨、遵章炮制〜所用辅料及操作必须按“饮片炮制规范”进行。
第三条临方炮制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或分开不同的药用部分〜使药材清洁纯净。
二、易于粉碎〜便于配方、制剂和发挥药材有效成分的作用。
三、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制草乌〜醋制芫花〜可使毒性降低。
四、转变药材性能。
如生地黄味甘〜性寒〜清热凉血。
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滋阴补血。
五、增强药材的疗效〜或引药归经。
六、矫正臭味。
动物类和其它具有特殊臭味的药材〜通过炮制可以使气味有所改善。
七、便于贮藏〜保存药效。
第四条炮炙应取净药材或切制品〜进行加热或与辅料共同加热处理。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方法和要求如下:1、炒炒制时〜应注意加热的温度(通常称“文火”、“文武火”和“武火”、)炒制时间和炒制程度的要求〜炒时应火力均匀并不断翻动〜勿使受热不均。
清炒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经炒制后〜能缓和药性〜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分解、破坏或者挥发一部分〜能使药材松脆〜易于粉碎或煎煮〜并能矫臭矫味〜利于贮藏。
炒焦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色变探〜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一般用于增强健胃消食作用。
麸炒取麸皮〜置热锅内〜翻炒至微冒烟时〜加入净药材或切制品〜迅速翻动〜至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麸炒能减少药材中的油脂或烈性〜避免引起呕吐或其它副作用。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0 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麸皮50—100克。
米炒取大米同净药材或切制品〜共置锅内〜加热拌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
米炒能增强药材健脾和胃作用〜降低药材毒性。
每1000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大米20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临方炮制及临时加工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
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
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
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
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对有些炮制方法还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讨论。
继之,缪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中药炮制事业,使中药炮制事业发展很快。
各地有关部门都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文字整理。
并在此基础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制订、出版了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在药典中也收载了中药炮制内容,并相继出版了一批炮制专著。
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学》等。
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国有许多中医药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对中药炮制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队伍。
在生产方面,中药炮制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药物饮片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
随着我国技术的革新,炮制生产设备已逐步机械化,如滚动式洗药机,去皮机、镑片机、切片机,各种类型的电动炒药锅等。
这些将朝着自动化、联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
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
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
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
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
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2.1中药净制与疗效中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
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入药。
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
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入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2.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
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
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
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
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
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2.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
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
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
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
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
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
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
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2.4湿热炮制与临床疗效湿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
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
此外,还有提净法。
部分复制药物仍离不开蒸、煮的方法。
蒸法和煮法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较多,用得非常普遍。
清代《医方集解》云:“半夏用醋煮者,醋能开胃散水,敛热解毒也,使暑气湿气俱从小便下降。
”清代《本草新编》有“寒水制硫黄,非制其热,制其毒也。
去毒则硫黄性纯,但有功而无过,可用之而得宜也”的记载。
湿热法炮制药物,其特点是加热温度比较恒定,受热较均匀,因此较易控制火候,加热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煮法和煽法水量也很重要。
若上述条件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药物火候“不及”或“太过”,影响疗效。
火候不及,达不到熟用目的;火候太过,则会降低疗效或丧失疗效。
如何首乌,蒸制时间太短,服后可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腹痛现象。
桑螵蛸、天麻蒸的时间过长,则会“上水”,不但难干燥,且会降低疗效。
川乌煮制时间太短,则达不到去毒效果;水量应适中,若水过少,则水煮中后还砂到火候要求,水过多则损失药效。
2.5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用辅料制药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酒醋溃的记载。
以后辅料种类逐渐增多,较系统地阐述辅料作用的首推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但以明、清时期资料较多。
明代《证治准绳》在论述黄柏的炮制作用时指出:“生用则降实火,熟用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而不伤。
”这说明用不同辅料炮制后其适应症、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会发生变化。
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中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异致功效、用途发生相应的改变,运用于临床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三、中药炮制的作用与目的1.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 原药材含有非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夹有泥沙、杂物;动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残留腐肉、恶血。
使用前进行清除杂物,洗去泥沙、污垢,筛去灰屑,除去霉烂变质之物和非药用部位,可使药物清洁纯净,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2.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配制量和配方。
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如自然钢、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而且在短时间内又不易煎出有效治疗的成分,因此必须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使其质地变脆变酥,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部分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
为了达到医疗上用药安全,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非常重视,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如:草乌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医采用寒、热、湿、凉及辛、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
性和味如果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给病人带来不利的一面。
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
为了适应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病情的需要,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
中药往往通过炒、蜜炙等方法来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麸炒以缓其药性”的说法。
5增强药物的疗效: 中药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
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而增强疗效。
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俱要炒过,入煎方得味出。
”这便是现代“适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
因为种子被有硬壳,炒后种皮破裂,有效物质就便于煎出。
另一方面是药物之间相互配合起协同作用,起到增强疗效的效果,如款冬花和紫苑等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经蜜炙后其作用增强。
再: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分从而提高疗效。
如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作用是走而不守,但如经用酒制后,就能上行而清上焦热邪引起的牙痛、口舌生疮等,即转降为升。
又如紫胡入经分散(入心包、肝、胆、三焦),如果经用醋制后,就可专入肝经,让其专治肝脏疾病。
6.矫味矫臭,以利服用: 动物类或其它具有腥气异味的药物,往往不被病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