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实录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4a19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e.png)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
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⑴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⑴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
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776c72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4.png)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实录第1篇: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实录教师:上课!班长:起立教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教师:同学们,在*广大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其中,三峡像一颗瑰丽的明珠熠熠地闪烁着光芒。
三峡美景,无限风光。
三峡,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沉淀,成为长*文明的华*乐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共同领略这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了解了作家,扫清了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我们还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呢?学生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所以我认为应该能够流利的诵读这篇文章。
(教师出示目标1)学生2:能够通过一些优美的语句感受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对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出示目标2)学生3:学习文言文首先应该先明白写了什么,所以我认为第一要做的是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教师出示目标3)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师用幻灯片的方式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领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
教师:有了目标,老师就要引领同学们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略三峡的美。
首先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同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三峡》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l、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美。
2、体会语言的生动简练、精*优美。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
先自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三峡》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cca13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4.png)
《三峡》课堂实录一、整体感知课文。
1、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遍课文。
(老师领读,同学跟读;留意节奏和停顿。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节奏大声的朗读课文三遍。
3、请两位同学读课文。
(有读错的地方师生一起订正)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二、疏通理解课文。
第一段:1、同学齐读第一段。
2、第一段重点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群山连绵不断的特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突出山势的险拔,3、同学齐读第一段,想象群山连绵、高耸如云的三峡美景。
第二段:1、同学齐读第二段。
2、、第二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突出大水猛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3、同学齐读课文第二段,想象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1、同学齐读课文第三段。
2、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的风光。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立超脱的画面。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用极为精炼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3、同学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立,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1、同学齐读第四段。
2、第四段写三峡秋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寒冷静寂的景象。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绵不断,特别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伤宛转,很久很久才消逝。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极言鸣声之少,“泪沾裳”极言泪水之多。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9a31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1.png)
《三峡》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三峡》教案《三峡》教案(精选13篇)《三峡》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余映潮《三峡》(八上10课)教学实录2024新版
![余映潮《三峡》(八上10课)教学实录2024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b2b2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7.png)
精读指导
指导学生精读文本,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 深层含义。
略读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略读,快速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 构。
写作训练与提升
仿写训练
选取文章中典型的段落或句子,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春冬之时……良多 趣味”
此段写春冬季节的三峡景色。作者运 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的静景,再写“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相宜, 相映成趣。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 描写,“清荣峻茂”和“高猿长啸”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三峡的美景之中 。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
骈散结合
文章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既有整齐划一的骈句,又有灵活多变的散句,使语言 既具有韵律美,又富有变化。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 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 主题和内涵。
写作法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任 务,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精巧的布局
文章以三峡为描写对象,按空间 顺序进行布局,先总写三峡概貌 ,再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水流之疾;“高猿长啸”运 用拟人手法写出猿猴的哀鸣声,渲染了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PART 03
知识点与技能训练
REPORTING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1 2 3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学生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 出色,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和中心思想,对文章中的重点句 子和段落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19760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8.png)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峡》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c8714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0.png)
《三峡》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美丽壮观的地方呢?生 1:我去过黄山,那里的风景特别美!生 2:我去过海边,大海一望无际,让人心旷神怡。
师:那今天呢,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更加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三峡。
让我们一起跟随古人的笔触,去领略三峡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郦道元。
郦道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地理学家,他的著作《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名著,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锦。
《三峡》就出自《水经注》。
师:当时,郦道元为了撰写《水经注》,亲自考察了许多河流和山川。
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
三、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师:好了,同学们,接下来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谁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师:大家读得都很不错。
那接下来,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注意听老师的节奏和语调。
(教师范读)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学生再次朗读)四、课文解读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觉得三峡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 1:三峡的山很高很险。
生 2:水很急。
生 3:景色很美。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先来看看三峡的山。
文中是怎么描写山的呢?生 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师:很好。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山的什么特点?生 5:山多,而且连绵不断。
师:对,还有呢?生 6:山很高,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
师:没错,这里通过“隐天蔽日”“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
那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峡的水。
师:文中写水的句子有哪些?生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24最新-《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
![2024最新-《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a526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c.png)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三峡》课堂实录篇一教学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峡》教学实录一等奖3篇
![《三峡》教学实录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d83bb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d.png)
《三峡》教学实录1一、激趣导入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生:长江。
师:对了。
浩瀚的长江危崖壁立,水流湍急,那么长江景色中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屏显:三峡郦道元)【点评:导语简洁自然,由“长江”引入“三峡”,再到课题,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二、读一读,过把读书瘾师:现在请同学们听读课文。
在听的过程中,请你划出文中自认为重要的生字词。
准备好了么?(屏显:过把读书瘾)学生边听读边划字词。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划出的生字词?生1:曦、襄、御。
师:你为什么要划它们?生1:这两字的笔画多,容易写错。
师:哦,同学们会把它们写错吗?试着写写看。
学生写字。
师:谁再来说说?生2:还有湍、阙、属。
师:你为什么挑出这几个字?生2:这些字很容易读错。
师:那请你将这些字再读一遍,大家注意听。
生3:读:湍tuān、阙quē、属zhǔ。
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同时要求大脑中想象出三峡的景象。
生全体:自由朗读。
师:谁能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4:(朗读全文。
)师:再请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
生全体:(大声朗读课文。
)【点评: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同时看多媒体中三峡的画面,既让朗读有了示范,有给学生视觉的感受,这就会调动学生的情感。
听录音朗读后,接着就注意了学生的识字教学。
在公开课上注意这些细节,是难能可贵的。
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是很成功的。
让学生自由朗读,点名朗读,全体齐读,这样反复读,让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情感,读中想象画面,这样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情感。
】师:在诵读声中,三峡的美景也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可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真的读懂了吗?要翻译文言句子,我们有哪些办法呢?生3:看注释,查工具书。
生4:老师还讲过译文有六字口诀:“留、替、调、补、删、贯”。
《三峡》教学实录
![《三峡》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abeaff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6.png)
《三峡》教学实录(课前播放“三峡风光”视频短片。
)一、初读课文,读正确师:同学们,今天能够与大家共同学习《水经注》中的《三峡》一文,我特别激动。
我来自涿州市实验中学,与郦道元是真真正正的老乡。
以“郦道元”命名的道元村就坐落在我校东侧。
郦道元的故事在我的家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屏显图片。
)这是村中的郦道元故居。
在涿州百姓的心中,郦道元是一位正直的官员,是伟大的爱国志士,是不知疲倦的旅行家,是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师:下面,我们就走进美文《三峡》。
哪位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一女生朗读。
)师:我找一名同学点评一下她的朗读。
生1:我认为她读得很有感情,很流利。
师:确实,她读得很准确。
你点评得也很好。
下面,请看大屏幕,注意老师着重标示的几个字。
(屏显字词。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夏水襄陵素湍绿潭绝巘飞漱其间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师:请大家齐读这几个词语。
(生齐读。
)师:有两个字需要大家注意。
“阙”这个字读作———生(齐):“quē”。
师:什么意思?生2:通“缺”,是缺口的意思。
师:说得好。
再看“猿鸣三声泪沾裳”,最后这个字读作———生(杂):“cháng”“shāng”。
师:到底应该读什么呢?《说文解字》中说,“裳(cháng),下裙也”,古代人穿衣和现在人不一样,裳(cháng)是古代人的下裙,与现在的“衣”和“裳(shāng)”都不一样。
所以,这里应该读作———生(齐):cháng。
师:好的,下面老师也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读一下,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拿笔划分停顿。
(师有感情朗读课文,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大家。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句话,大家要注意它们的节奏。
齐读开始———(屏显。
)自三峡/ 七百里中清/ 荣/ 峻/ 茂每至/ 晴初霜旦师:大家读得非常好。
这证明你们的热情已经开始燃烧。
现在,请大家以个人为单位,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生大声读课文,气氛热烈。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eb456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a.png)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第一篇: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时间:2007年11月3日地点:淄博市临淄实验中学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三峡风光,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师: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
(屏幕显示:郦道元《三峡》执教:余映潮)师:看咱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四个任务。
(屏幕显示:识字、朗读、听记、欣赏)师:谈到识字的问题,咱们也应有一些比一般的方法更有乐趣的识字方法。
我不知道你们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在认识《三峡》这一课字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呢?你是怎样认识《三峡》这篇课文的生字难词的?哪位同学来讲一下?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你怎样认识它的,用什么方法认识它的?生:这两个词写出了三峡的特点。
师:现在不是分析句子,这个字你怎么认它?用什么方法没有?好,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一种特别的方法。
让我们结合课文来“识字”。
(屏幕显示:识字)师:看老师的建议。
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
(屏幕显示,生读)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师:这就是结合课文来认字,找一找吧。
带“山”旁的字,带“氵”旁的字,对比较难的,要把它们圈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师:把老师圈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起读一读,我读标题,你们读下面内容。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怪柏巘: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峻:jùn,高而陡峭。
师:注意“岩”字,这里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一般说山上的大石头叫岩,这里指山峰。
带“山”旁的字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峡景物方面的魅力,继续来: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febe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2.png)
《三峡》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三峡》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
《三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诵读法。
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较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较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
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新课:2分钟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有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作者及作品简介2分钟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三峡》课堂实录(精选17篇)
![《三峡》课堂实录(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d156e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d.png)
《三峡》课堂实录(精选17篇)《三峡》课堂实录篇1师:我想和大家谈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我最近去了一趟三峡。
生:啊!(惊异)师:不信任啊!似乎每天和你们在一起,也没有去成。
但事实上到一个地方不肯定非要亲身去的。
我是从网上去的,你们也应当去了,是不是啊?生:是!(恍然大悟)师:要大家回家找一些关于三峡的资料,大家都拿出来沟通沟通。
(同学举手踊跃,似都有备而来,课堂气氛活跃。
)生:我找到一份关于课文、及《水经注》的资料。
生:介绍三峡中的三个峡的资料。
师:请你顺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挨次说说看是哪三峡。
生: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生:我找到的是正在建筑中的三峡大坝的资料生:我找到的是一些自古到今写三峡的诗。
师:其中有一些闻名的,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同学大声背诵诗歌)师:非常好,大家都查到了关于三峡的各种资料,我们来评价一下谁找的资料更好一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或认为新奇的,或认为丰富的,或进行补充的……)师:刚才大家找的资料真是丰富啊。
其实,我们说的书本、电视、电脑,还有大家手上拿的这些材料以及大家的发言都是获得信息的各种渠道,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要了解它的相关状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先查查资料,这个就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猎取大量的信息,关心我们更好的学习。
刚才大家通过沟通初步了解了三峡,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领会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风采。
(同学自由朗读,相互沟通,自己正音。
)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看看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
(一生朗读,沟通评价,明确读音,全班齐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留意朗读的节奏——读顺课文,哪位同学来试试?(根据课文的自然分段,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老师直接在power point 上用“/”划出文章的节奏,沟通评价,明确重点、难点。
全班再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顺节奏。
)师:大家刚才读得又准又顺,现在老师对大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参照解释,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那么几处自己处理一下,试着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意韵来。
《三峡》教学实录
![《三峡》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87ee1a2680203d8ce2f24c1.png)
《三峡》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4、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运用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见目标1、4。
【教学难点】见目标2、3【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明确任务。
第二课时:反馈效果。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别有风味(在激情中确定教学对象。
)在粗读课文后,提问:“假如你的好友要穿越时空隧道,浏览当年的三峡,你打算给些忠告或建议?”(要求:发言必须以课文为依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群情激昂,纷纷研读课文,片刻后发言。
(略)(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师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仔细想想学生的回答的确都是以课文为依据的,没有半点脱离课文。
经历了这样一次探究后,相信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更熟悉,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更深。
只不过创设了“朋友游览三峡”这样一个情境,而境界全新,既能让人感到新奇快乐,又实在有用。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在学生协商中选择教学内容:师:大家已经学过一些古文了。
那么,我想请教大家,怎么学,语文才好?教教我有效的学语文(这时指古文)的方法,好吗?(生笑。
)师:笑,可能是默认,那么《三峡》一文,我们主要学习什么东西呢?(生先答,师可适当点拨,补充。
)(略)(学生互相补充,纠正、完善、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确定学习内容,能够多克服选择不当的缺点。
)这是“生生互动”,是真正的“互动”学习。
2、在教师暗示中选择学习方法:师:面对以上任务,是不是都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呢?生(不合):不是,各有各的方法。
师:大家能具体说说吗?(略)(教师正反问的形式,暗示学生选择的指南。
教师有意识地问“先独立,后合作”的学习方法,以便穿刺合作的前提,以便突出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立学习。
)3、在个性爱好中选择学习过程:师:好,大家思考一下,要完成上述任务,你会怎样安排学习过程呢?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谈学习方法。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6726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c.png)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三峡》课堂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 强调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作者的欣赏之情。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释疑。
3. 课内安排一课时4.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5. 学法指导:①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用具:幻灯机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想象导入发挥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峡情景。
引入课题,组织学生交流。
“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课文,把握文章朗读方法,试读,评价,修正,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疏通文意词汇积累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归纳总结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理解成诵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力争当堂成诵。
鼓励学生背诵文言名篇。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作业搜集阅读三峡相关资料。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三峡》课堂实录篇二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
我制作的《三峡》课件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x 年第1期上,我执教的《三峡》荣获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郦道元《三峡》备课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备课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ec49f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5.png)
郦道元《三峡》备课教案〔优秀6篇〕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篇一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拟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
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表达其独特的审美观。
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
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设计篇二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板书文题〕[教学步骤]篇三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布置作业篇四背诵并默写《三峡》。
课时篇五[教学要点]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拟阅读的能力。
初中语文《三峡》郦道元教案设计篇六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用简洁语言描绘景物特征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预习〔自修阶段〕[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嶂隐蔽晨曦襄上溯御湍揣喘潭漱口峻竣浚骏茂盛元旦山涧属引凄凉衣裳巫峡重叠疾风鸣叫朝[2]查找资料,解释词句。
第10课《三峡》 教学实录
![第10课《三峡》 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fd735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e.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实录试讲借鉴教学过程一、“峡”字导入,整体感师:(板书:峡)同学们,看看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什么?生:山字旁,声旁是夹,“峡”跟山有关。
生:我觉得字形蕴含了这个字的意思-山夹着的是峡。
师:对,峡的基本特点就是两山夹水。
今天呢,我们要跟随北魏郦道元,一起游历三峡。
(板书补全题目)师:既然是三峡,那谁来告诉大家是哪三条峡?生:课下注释里有,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师:这个同学很会读书,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注释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峡中巫峡最长,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
瞿塘峡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
西陵峡则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
(屏显图片)师:同学们,《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又是怎样的一部书?生:是北魏郦道元为《水经》所做的注释。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一百多条,内容简略。
《水经注》名为注释,实则以《水经》为纲,大为补充扩展。
《水经注》介绍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原来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一部书的注释呀!你预习很充分,不但介绍了《水经注》,还介绍了《水经》。
后来,清代国学大师杨守敬又对《水经注》做了梳理、诠释,写成了《水经注疏》。
关于作者郦道元,谁来介绍一下?生: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
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就是《水经注》。
师:是的,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三峡》教学实录
![《三峡》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e44b8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f.png)
《三峡》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二、教学准备:教材:《地理同步课堂》教材P24-26学具:世界地图、三峡图片、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长江三峡。
谁知道三峡在中国的哪个地方?你们对三峡有过哪些了解?2.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对三峡的自然风光留下初步印象。
二、探究(1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用5分钟时间利用教材的地图资料,找出长江的流经省份、河流特征、重要分支和通航情况等相关信息,并结合世界地图进行辅助观察。
2. 合作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所找到的信息,并与其他组员讨论比较。
其他学生可提出问题或补充信息,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建。
三、归纳总结(10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答辩的正确与否进行点评,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
2. 小结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合作情况,教师向学生提问:长江三峡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经过的地方,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形成与长江的气候因素有关吗?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示范引导:通过教师介绍,学生了解三峡在长江的哪个位置;以世界地图上的经纬度为参照,引导学生进行三峡的地理位置。
2.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三峡的文化遗产调查。
每个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搜索并找到三峡的文化遗产、历史沿革、名人故居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展示。
五、反思总结(5分钟)1. 思考问题: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哪个更吸引你?为什么?2.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三峡的认识与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教学实录
《三峡》课文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②,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
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
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
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
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视听想象中,锻炼
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
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
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
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
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
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
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
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
位提高到139米。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
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
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
/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
和不足之处。
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
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
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
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
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
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
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
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
枯的时候。
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
程来安排的。
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
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
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
“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其描绘手法
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
而作者的情感则
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
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
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
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
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