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实录第1篇: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实录教师:上课!班长:起立教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教师:同学们,在*广大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其中,三峡像一颗瑰丽的明珠熠熠地闪烁着光芒。
三峡美景,无限风光。
三峡,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沉淀,成为长*文明的华*乐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共同领略这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了解了作家,扫清了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我们还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呢?学生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所以我认为应该能够流利的诵读这篇文章。
(教师出示目标1)学生2:能够通过一些优美的语句感受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对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出示目标2)学生3:学习文言文首先应该先明白写了什么,所以我认为第一要做的是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教师出示目标3)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师用幻灯片的方式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领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
教师:有了目标,老师就要引领同学们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略三峡的美。
首先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同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三峡》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l、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美。
2、体会语言的生动简练、精*优美。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
先自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三峡》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一、整体感知课文。
1、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遍课文。
(老师领读,同学跟读;留意节奏和停顿。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节奏大声的朗读课文三遍。
3、请两位同学读课文。
(有读错的地方师生一起订正)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二、疏通理解课文。
第一段:1、同学齐读第一段。
2、第一段重点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群山连绵不断的特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突出山势的险拔,3、同学齐读第一段,想象群山连绵、高耸如云的三峡美景。
第二段:1、同学齐读第二段。
2、、第二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突出大水猛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3、同学齐读课文第二段,想象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1、同学齐读课文第三段。
2、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的风光。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立超脱的画面。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用极为精炼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3、同学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立,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1、同学齐读第四段。
2、第四段写三峡秋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寒冷静寂的景象。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绵不断,特别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伤宛转,很久很久才消逝。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极言鸣声之少,“泪沾裳”极言泪水之多。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优秀7篇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案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三峡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体会作品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背诵全文。
2. 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第教时一、导入新课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优美风光吧。
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二、整体感知1. 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①据范读标出你误读或不会读的字的音。
②据范读划出朗读的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互相听一听)*展示字词(正音正字)(不举手,谁会了就大声读出来)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襄陵(xiāng)沿溯(sǜ)素湍(tuān)绝(yān)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哀转(zhuǎn)3.齐读: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还要注意语句的节奏三。
合作学习1.结合课下解释及工具书,圈点翻译文章(小组不会的字。
词。
句挑拣出来,我们共同解答)2.展示:检查检测结果①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②古今异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③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④重点词语重岩叠嶂(象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着清波;倒影: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3.大声读出你的译文,体会三峡的美。
余映潮《三峡》(八上10课)教学实录2024新版
精读指导
指导学生精读文本,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 深层含义。
略读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略读,快速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 构。
写作训练与提升
仿写训练
选取文章中典型的段落或句子,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春冬之时……良多 趣味”
此段写春冬季节的三峡景色。作者运 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的静景,再写“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相宜, 相映成趣。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 描写,“清荣峻茂”和“高猿长啸”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三峡的美景之中 。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
骈散结合
文章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既有整齐划一的骈句,又有灵活多变的散句,使语言 既具有韵律美,又富有变化。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 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 主题和内涵。
写作法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任 务,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精巧的布局
文章以三峡为描写对象,按空间 顺序进行布局,先总写三峡概貌 ,再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水流之疾;“高猿长啸”运 用拟人手法写出猿猴的哀鸣声,渲染了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PART 03
知识点与技能训练
REPORTING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1 2 3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学生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 出色,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和中心思想,对文章中的重点句 子和段落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三峡》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美丽壮观的地方呢?生 1:我去过黄山,那里的风景特别美!生 2:我去过海边,大海一望无际,让人心旷神怡。
师:那今天呢,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更加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三峡。
让我们一起跟随古人的笔触,去领略三峡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郦道元。
郦道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地理学家,他的著作《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名著,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锦。
《三峡》就出自《水经注》。
师:当时,郦道元为了撰写《水经注》,亲自考察了许多河流和山川。
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
三、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师:好了,同学们,接下来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谁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师:大家读得都很不错。
那接下来,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注意听老师的节奏和语调。
(教师范读)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学生再次朗读)四、课文解读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觉得三峡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 1:三峡的山很高很险。
生 2:水很急。
生 3:景色很美。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先来看看三峡的山。
文中是怎么描写山的呢?生 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师:很好。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山的什么特点?生 5:山多,而且连绵不断。
师:对,还有呢?生 6:山很高,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
师:没错,这里通过“隐天蔽日”“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
那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峡的水。
师:文中写水的句子有哪些?生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24最新-《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三峡》课堂实录篇一教学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峡》教学实录一等奖3篇
《三峡》教学实录1一、激趣导入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生:长江。
师:对了。
浩瀚的长江危崖壁立,水流湍急,那么长江景色中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屏显:三峡郦道元)【点评:导语简洁自然,由“长江”引入“三峡”,再到课题,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二、读一读,过把读书瘾师:现在请同学们听读课文。
在听的过程中,请你划出文中自认为重要的生字词。
准备好了么?(屏显:过把读书瘾)学生边听读边划字词。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划出的生字词?生1:曦、襄、御。
师:你为什么要划它们?生1:这两字的笔画多,容易写错。
师:哦,同学们会把它们写错吗?试着写写看。
学生写字。
师:谁再来说说?生2:还有湍、阙、属。
师:你为什么挑出这几个字?生2:这些字很容易读错。
师:那请你将这些字再读一遍,大家注意听。
生3:读:湍tuān、阙quē、属zhǔ。
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同时要求大脑中想象出三峡的景象。
生全体:自由朗读。
师:谁能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4:(朗读全文。
)师:再请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
生全体:(大声朗读课文。
)【点评: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同时看多媒体中三峡的画面,既让朗读有了示范,有给学生视觉的感受,这就会调动学生的情感。
听录音朗读后,接着就注意了学生的识字教学。
在公开课上注意这些细节,是难能可贵的。
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是很成功的。
让学生自由朗读,点名朗读,全体齐读,这样反复读,让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情感,读中想象画面,这样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情感。
】师:在诵读声中,三峡的美景也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可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真的读懂了吗?要翻译文言句子,我们有哪些办法呢?生3:看注释,查工具书。
生4:老师还讲过译文有六字口诀:“留、替、调、补、删、贯”。
《三峡》课堂实录(精选17篇)
《三峡》课堂实录(精选17篇)《三峡》课堂实录篇1师:我想和大家谈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我最近去了一趟三峡。
生:啊!(惊异)师:不信任啊!似乎每天和你们在一起,也没有去成。
但事实上到一个地方不肯定非要亲身去的。
我是从网上去的,你们也应当去了,是不是啊?生:是!(恍然大悟)师:要大家回家找一些关于三峡的资料,大家都拿出来沟通沟通。
(同学举手踊跃,似都有备而来,课堂气氛活跃。
)生:我找到一份关于课文、及《水经注》的资料。
生:介绍三峡中的三个峡的资料。
师:请你顺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挨次说说看是哪三峡。
生: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生:我找到的是正在建筑中的三峡大坝的资料生:我找到的是一些自古到今写三峡的诗。
师:其中有一些闻名的,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同学大声背诵诗歌)师:非常好,大家都查到了关于三峡的各种资料,我们来评价一下谁找的资料更好一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或认为新奇的,或认为丰富的,或进行补充的……)师:刚才大家找的资料真是丰富啊。
其实,我们说的书本、电视、电脑,还有大家手上拿的这些材料以及大家的发言都是获得信息的各种渠道,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要了解它的相关状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先查查资料,这个就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猎取大量的信息,关心我们更好的学习。
刚才大家通过沟通初步了解了三峡,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领会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风采。
(同学自由朗读,相互沟通,自己正音。
)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看看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
(一生朗读,沟通评价,明确读音,全班齐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留意朗读的节奏——读顺课文,哪位同学来试试?(根据课文的自然分段,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老师直接在power point 上用“/”划出文章的节奏,沟通评价,明确重点、难点。
全班再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顺节奏。
)师:大家刚才读得又准又顺,现在老师对大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参照解释,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那么几处自己处理一下,试着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意韵来。
《三峡》教学实录
《三峡》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4、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运用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见目标1、4。
【教学难点】见目标2、3【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明确任务。
第二课时:反馈效果。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别有风味(在激情中确定教学对象。
)在粗读课文后,提问:“假如你的好友要穿越时空隧道,浏览当年的三峡,你打算给些忠告或建议?”(要求:发言必须以课文为依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群情激昂,纷纷研读课文,片刻后发言。
(略)(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师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仔细想想学生的回答的确都是以课文为依据的,没有半点脱离课文。
经历了这样一次探究后,相信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更熟悉,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更深。
只不过创设了“朋友游览三峡”这样一个情境,而境界全新,既能让人感到新奇快乐,又实在有用。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在学生协商中选择教学内容:师:大家已经学过一些古文了。
那么,我想请教大家,怎么学,语文才好?教教我有效的学语文(这时指古文)的方法,好吗?(生笑。
)师:笑,可能是默认,那么《三峡》一文,我们主要学习什么东西呢?(生先答,师可适当点拨,补充。
)(略)(学生互相补充,纠正、完善、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确定学习内容,能够多克服选择不当的缺点。
)这是“生生互动”,是真正的“互动”学习。
2、在教师暗示中选择学习方法:师:面对以上任务,是不是都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呢?生(不合):不是,各有各的方法。
师:大家能具体说说吗?(略)(教师正反问的形式,暗示学生选择的指南。
教师有意识地问“先独立,后合作”的学习方法,以便穿刺合作的前提,以便突出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立学习。
)3、在个性爱好中选择学习过程:师:好,大家思考一下,要完成上述任务,你会怎样安排学习过程呢?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谈学习方法。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三峡》课堂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 强调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作者的欣赏之情。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释疑。
3. 课内安排一课时4.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5. 学法指导:①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用具:幻灯机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想象导入发挥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峡情景。
引入课题,组织学生交流。
“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课文,把握文章朗读方法,试读,评价,修正,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疏通文意词汇积累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归纳总结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理解成诵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力争当堂成诵。
鼓励学生背诵文言名篇。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作业搜集阅读三峡相关资料。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三峡》课堂实录篇二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
我制作的《三峡》课件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x 年第1期上,我执教的《三峡》荣获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教学实录一、谈话引入1、引子:多媒体播放歌曲《三峡情》2、师:在前面的语文学习之旅中,大家去欣赏过古朴的赵州桥,参现过宏伟的故宫,游览过如画的苏州园林,其实,中国有意思的地方说不尽道不清。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曾经有外国朋友问他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只说一个!他常常脱口而出的就是——三峡。
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大家抖擞精神,放松心情,无拘无束地随我开始三峡之旅。
二、众说纷纭话三峡1、师:我们都是三峡的孩子,谁会唱三峡的歌?(生纷纷举手)哪位来一展歌喉唱两句?生1:啊,三峡雨三峡云,故乡的景哟故乡的情。
生2:雀尕雀尕飞,雀尕雀尕飞,飞到三峡去看家家。
师:你的音色真优美!2、师:三峡的孩子不仅要会唱三峡,更要了解三峡。
你愿意把课前搜集到的三峡资料和同学们共享吗?(生:愿意!)好,请同学们分组交流,并推荐好中心发言人。
(生迅速热烈地开展小组交流,师巡视。
)3、师:好,我们来个三峡知识集锦,哪组先说?(生跃跃欲试。
)生1:三峡分为瞿墉峡、巫峡和西陵峡。
重庆奉节的白帝城是三峡西部的咽喉,宜昌的南津关是东部的门户。
三峡全长193公里。
两岸如大自然雕琢的画廊,我随爸爸去过一次,真使人流连忘返。
如果不去三峡你们一定会遗憾的!师:你的知识真丰富!说得大家都想去了!生2:我补充一下,我知道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滩多水急。
泄滩、青滩和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险滩。
过去是险象环生呢。
不过现在水位上升,航道条件大为改善。
巫峡则号称为三峡中的大峡,以其幽深秀丽著称。
生3:你说掉了瞿塘峡呢。
它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
师:你们俩真是三峡的好儿女,对它有这么多了解。
生4: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掌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巫峡翠屏峰下的青石洞里,住着十二条蛟龙。
它们为非作歹,人们不得安宁。
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从东海云游归来,见到这种状况,就用手一指,天上响起了炸雷,把十二条恶龙炸成了千万段碎尸,可是,恶龙的碎骨堆成了一座座崇山峻岭,填满了河谷,江水急剧上涨,淹没了村庄,瑶姬急忙请大禹来帮忙。
八年级上册《三峡》实录.doc
《三峡》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三峡风光,读(屏幕显示,生齐读)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围,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师: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屏幕显示:那道元《三峡》执教:余映潮)师:看咱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四个任务屏幕显示:识字、朗读、听记、欣赏师:谈到识字的问题,咱们也应有一些比一般的方法更有乐趣的识字方法。
我不知道你们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在认识《三峡》这一课字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呢? 你是怎样认识《三峡》这篇课文的生字难词的?哪位同学来讲一下?师:现在不是分析句子,这个字你怎么认它?用什么方法没有?好,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一种特别的方法,让我们结合课文来“识字”师:看老师的建议。
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屏幕显示,生读)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带"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师:这就是结合课文来认字,找一找带“山”的字,带“y旁的字,对比较难的要把它们圈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师:把老师圈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起读一读,我读标题,你们读下面内容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重岩叠嶂嶂:zha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绝嶂怪柏:yan,极高的山峰清荣峻茂峻:jun,高而陡峭的山峰师:注意"岩"这里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这里指山峰,带山”旁的字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峡景物方面的魅力,继续来:带“丫”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屏幕显示,生齐读)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飞漱其间漱:shu,冲荡林寒涧肃涧:此指峡谷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浸湿“裳”这个字我建议大家chang,。
衣裳的“裳”读轻声shang是古人穿的一种裙子,古代的裙子和我们现在的裙子不一样,一块布在腰下面围一下,男女都穿这样的裙子。
所以这个字读chang)o好,,好,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第10课《三峡》 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实录试讲借鉴教学过程一、“峡”字导入,整体感师:(板书:峡)同学们,看看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什么?生:山字旁,声旁是夹,“峡”跟山有关。
生:我觉得字形蕴含了这个字的意思-山夹着的是峡。
师:对,峡的基本特点就是两山夹水。
今天呢,我们要跟随北魏郦道元,一起游历三峡。
(板书补全题目)师:既然是三峡,那谁来告诉大家是哪三条峡?生:课下注释里有,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师:这个同学很会读书,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注释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峡中巫峡最长,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
瞿塘峡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
西陵峡则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
(屏显图片)师:同学们,《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又是怎样的一部书?生:是北魏郦道元为《水经》所做的注释。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一百多条,内容简略。
《水经注》名为注释,实则以《水经》为纲,大为补充扩展。
《水经注》介绍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原来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一部书的注释呀!你预习很充分,不但介绍了《水经注》,还介绍了《水经》。
后来,清代国学大师杨守敬又对《水经注》做了梳理、诠释,写成了《水经注疏》。
关于作者郦道元,谁来介绍一下?生: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
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就是《水经注》。
师:是的,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实录一、导入师:长江风光,三峡最美,然而,我国最早介绍水系的地理著作《水经》中关于三峡的只有十五个字:“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意思是长江之水向东流过巫县南边,盐水从县东南流注入其中。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以为这样过于简单,特地“践跻此境”,也就是实地考察,写成《三峡》一文(板书课题)。
二、听读美文师:让我们先来观其美景,听其美读。
(CAL播放配乐视频朗读)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读起来真是豪情满怀,回肠荡气啊!请同学们自己也试着读读《三峡》,碰到难认的字作一记号。
生自由读,边读边标出难认的字。
师:哪些字比较难认?生:阙,曦,襄,溯, *,漱。
(师一一指正其读音)师:联系词语来认识它们会更好,请看老师事先找好的(CAL显示):略无阙(quē)处不见曦(xī)月夏水襄(xiàng)陵沿溯(sù)阻绝乘奔(bēn)御风绝*(yǎn)怪柏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jùn)茂属(zh)引凄异(生读)师:有没有发现此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生:有很多四字短语。
师:是呀,这些四字短语读的时候,一般用二二节拍,比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现在我们把下面的四字短语读一读。
(CAL显)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生读师:要读好此文,除了要读好节拍外,还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读好领起词的拖音,二是读好特殊地方的顿音。
比如“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一句中,要在“至于”后有短暂拖音,以示领起。
大家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领起词呢?生: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师:哪些地方要有顿音呢?比如“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四样事物。
再比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教学实录3
《三峡》教学实录3三峡授课老师:xinyue7988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字词。
2、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意字词的锤炼。
3、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 师:上课!今日我们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生:长江。
师:对。
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丽的风光当属——生:三峡。
2师:好,今日,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板书课题及)〔由显入微,导入简洁、明快。
〕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3 出示识记字词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解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
留意同桌相互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细读。
重在读懂、读通。
〕4 (生高声朗读,之后CAI显现出重点字、词、句,供同学解答)〔释疑,扫除理解障碍。
〕师: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
全班同学一起监读,然后点评。
〔分别读。
感受、理解。
〕(同学朗读、点评)5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
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选自的《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一书做的解释,全书叙述了1350条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它历经战乱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三峡》是其中的代表作(CAI 显现古书《水经注》并翻页到选文处),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楚、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文总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证明。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我认为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师(板书文章结构)6 师:那么三峡毕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让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1段,请同学们稍稍思索一下。
生:我认为三峡的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我是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看出来的。
师:很好。
那么,假如我们把“略”字换成“俱”字可以吗?生:不行以。
《三峡》教学实录
《三峡》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二、教学准备:教材:《地理同步课堂》教材P24-26学具:世界地图、三峡图片、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长江三峡。
谁知道三峡在中国的哪个地方?你们对三峡有过哪些了解?2.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对三峡的自然风光留下初步印象。
二、探究(1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用5分钟时间利用教材的地图资料,找出长江的流经省份、河流特征、重要分支和通航情况等相关信息,并结合世界地图进行辅助观察。
2. 合作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所找到的信息,并与其他组员讨论比较。
其他学生可提出问题或补充信息,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建。
三、归纳总结(10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答辩的正确与否进行点评,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
2. 小结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合作情况,教师向学生提问:长江三峡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经过的地方,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形成与长江的气候因素有关吗?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示范引导:通过教师介绍,学生了解三峡在长江的哪个位置;以世界地图上的经纬度为参照,引导学生进行三峡的地理位置。
2.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三峡的文化遗产调查。
每个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搜索并找到三峡的文化遗产、历史沿革、名人故居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展示。
五、反思总结(5分钟)1. 思考问题: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哪个更吸引你?为什么?2.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三峡的认识与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长江风光,三峡最美,然而,我国最早介绍水系的
地理著作《水经》中关于三峡的只有十五个字:“又东过巫
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意思是长江之水向东流过巫
县南边,盐水从县东南流注入其中。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以
为这样过于简单,特地“践跻此境”,也就是实地考察,写
成《三峡》一文(板书课题)。
二、听读美文
师:让我们先来观其美景,听其美读。
CAL 播放配乐视
频朗读)
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读起
来真是豪情满怀,回肠荡气啊!请同学们自己也试着读读《三
峡》,碰到难认的字作一记号。
生自由读,边读边标出难认的字。
师:哪些字比较难认?
生:阙,曦,襄,溯, *,漱。
师一一指正其读音)
师:联系词语来认识它们会更好,请看老师事先找好的
(CAL 显示):
略无阙(quē)处 不见曦(xī)月 夏水襄(xiàng)
陵 沿溯(sù)阻绝 乘奔(bēn )御风 绝*(yǎn )怪柏 飞
漱(shù)其间 清荣峻(jùn)茂 属(zh )引凄异
(生读)
师:有没有发现此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生:有很多四字短语。
师:是呀,这些四字短语读的时候,一般用二二节拍,比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现在我们把下面的四字短语读一读。
(CAL显)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生读
师:要读好此文,除了要读好节拍外,还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读好领起词的拖音,二是读好特殊地方的顿音。
比如“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一句中,要在“至于”后有短暂拖音,以示领起。
大家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领起词呢?
生: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师:哪些地方要有顿音呢?比如“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四样事物。
再比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里的“泪—沾—裳”一字一顿,愁肠寸断。
三、情读美文
师:扫除了拦路虎,掌握了朗读技巧,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三峡》,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自由读。
师: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现在,老师关心的是,你从文中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了?
生:我从第一段里读出一种豪迈之情。
连绵的群山,一片壮阔、阳刚,还隐天蔽日,多么雄奇啊!
师:是的,面对巍峨的山峦,总会有豪情油然而生。
你认为这段中,哪些词应刻重读?
生:七百里,连,略无,重,叠,隐,蔽,自非,不见。
师: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话,让我们也感染一番豪情。
生读。
师:这段中,“略无”一词,“一点儿也没有”,极言山之连绵,可比用“俱无”一词有气势多了。
好,请继续发
表想法。
生:第二段中写到夏天水位上涨,漫上山陵,连上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也就是说航道不通,我想到电视上看到的关于洪灾的新闻画面,感到凶险。
而如果有王命急宣的话,那船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船速飞快,既惊险刺激,又惊惧不已。
师:惊惧不已,水涨得那么大,水流又那么急!请你读出一种惊险感。
生读。
师:建议读的语速可以快一点,因为水急呀!好,继续——
生:我从第三段中读出的是一种愉悦的感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文中直接有一句话叫“良多趣味”。
这里有素湍,有绿潭,有怪柏,有悬泉,有瀑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请读——
生读。
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处身其间,身心和悦。
生:第四段有点伤感,因为这里写到霜旦,深秋季节,树林和溪涧里一片寒意和肃杀,耳边还有猿的哀鸣。
师:请读一读。
生读。
师:泪—沾—裳,哀伤之情。
师:通过几位同学的感情朗读,咱们发现,三峡一文虽是写景之作,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波澜起伏,豪迈——惊惧——和悦——凄婉。
看来,此文“水”很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