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章 货币与国民收入决定:LS—LM模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章 货币与国民收入决定:LS—LM模

第十章货币与国民收入决定:LS—LM模型10.1复习笔记一、IS-LM模型:基本结构IS-LM建立了利率、货币供求、投资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此揭示产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关系及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1.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曲线。

它代表的是使产品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

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不考虑国际贸易):Y=C+I+G式中,Y代表收入,由于各经济主体的收入之和构成了产品的总价值,所以它实际上代表着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

C、I和G则分别代表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购买,它们构成了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

政府购买可以被认为是由政府决策所决定的,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外生变量(也就是不能由模型本身加以解释的变量);消费主要由收入与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收入越高,消费意愿就越强;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C/△Y越高,消费增长越快。

投资则主要受利率与资本的边际效率(即资本的预期收益率)影响,利率越高,投资意愿就越低,资本的边际效率越高,投资意愿越强,反之就越低。

其函数关系如下:C=C(Y)根据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可写为:C=a+bY而投资函数则可写为:I=I a+I(i),这样,产品市场的均衡由总供此外,政府支出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变量,即G G给(r)与总需求(C+I+G)的均衡所决定。

图10-1总供求均衡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然后,再把利率引入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过程,可以看到:利率变动通过影响投资支出水平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利率的变化与投资支出呈反向运动,即利率水平的下降,会引起投资支出的上升,而投资支出水平的上升,与投资乘数一起,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

这一过程的推导,可用IS曲线来体现。

IS曲线是一个投资等于储蓄的曲线,它反映了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变动对投资需求的影响,从而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图10-2IS曲线与产品市场均衡(1)IS曲线的斜率为负,它反映的是利率与投资需求的反向变化关系,而投资支出则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呈正向变化关系,因此,IS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货币理论(中)【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货币理论(中)【圣才出品】

2. 现金余额数量说
现金余额数量说是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的。在考察货币的作用时,采取了
和现金交易数量说不同的角度。剑桥方程式有许多形式,最常用的是: M KPR
式中,M 为货币数量,也就是所谓现金余额,P 为一般物价水平,K 是 R 中以货币形式持
有比例,R 为“真实资源”,在不同的形式中有不同的含义,有时代表财富存量,有时代表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八章 货币理论(中)
8.1 复习笔记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1. 现金交易数量说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 1911 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是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 作。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MV PT 式中,M 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 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 为交易中各 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 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费雪认为,在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与商品交换,因此,货币在一 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商品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交易方程式中右方为交易总值,左方为货 币总值,双方必然相等。
能够全部实现。一种商品的超额供给为其他商品的超额需求所抵消,通过价格调整,最后全 部市场都出清。
(3)资本市场 在古典理论中,利率也是一个实际值,是由资金的供给和资本的需求共同决定的,通过 利率的调整,储蓄实现向投资的顺利转化。如图 8-2 所示,SS 代表资本的供给,表示利率 越高,储蓄人愿意提供的资本越多。II 代表资本的需求,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所以 II 线向右下方倾斜。
古典的宏观经济模型可以概括如下:
劳动力市场
N
d
W P
N
s
W P
决定充分就业量
N*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货币理论(下)(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货币理论(下)(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九章货币理论(下)1.你是如何理解通货膨胀这一概念的?答: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即:(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同样,也不能把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价格下跌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贴上通货膨胀的标签。

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涨作为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为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3)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升,比如说0.5%,就很难说是通货膨胀。

不过,能够冠以“通货膨胀”的价格总水平增长率的标准到底是多少,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

2.衡量通货膨胀的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GNP平减指数各有何优缺点?答:(1)消费物价指数(CPI)。

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

其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收集,公布次数较为频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消费中的居民消费这一部分,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

一部分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品质的改善,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地表达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2)批发物价指数(WPI)。

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其优点是对商业周期反应敏感,缺点是不包括劳务产品在内,同时它只计算了在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的价格变动,没有包括商品最终消费时的价格变动,其波动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

因而,在用它判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关系时,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的现象。

(3)GNP平减指数。

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其优点是范围广泛,除了居民消费品外,还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等,因此能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收集,需要对不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因此公布次数不如消费指数频密。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 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 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第八章货币需求8.1复习笔记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里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量,是货币供应政策的基础。

从传统的货币理论看,其提出货币流通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因此,符合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就是货币必要量,即客观的货币需要量。

用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表述,即为M=P·Q/V在上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水平,Q为流通中的商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M为货币的需要量。

这个货币流通量,事实上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具有内在价值,一定价格水平的商品流量只能容纳一定的货币流通量,这就是货币的必要量,当实际的货币流通量大于或小于必要的货币流通量时,就会发生金属货币的退出流通与进人流通,以维持两者之间的均衡。

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货币必要量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传统的货币理论,货币必要量就是为了满足市场交易需要,维持价格稳定的货币需要量;而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出发,货币需求不仅基于交易的需要,而且还有投机与财富选择的需要,货币必要量不仅要考虑交易性需求,而且要考虑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即资源充分就业的货币需要量,这一政策目标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主义倾向;而货币主义的必要量则建立在最终产品价格水平稳定的基础之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只需考虑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

二、古典的货币数量学说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货币理论。

它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货币数量论分为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现金交易理论现金交易说的基本观点认为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主要是一种交易、支付工具,因而货币均衡的要求就是全社会货币交易、付总额应等于全部出售商品的总价格。

同时,由于货币具有流通速度,因而货币的交易、支付总量又应等于流通中货币数量与每一单位货币用于购买的平均次数的乘积;而用于交易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则等于这些商品的总量乘上其平均价格。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第十三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13.1复习笔记一、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制度1.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1)金融结构的演进,即金融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有巨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这是金融结构的进步可改善社会融资的条件,增大资本流量与投资规模,并大大地改进融资的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为资本的流动转移与合理配置创造有利的条件。

与此相应,一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也会对金融结构的演进与金融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现代发展经济学不仅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从数量上揭示与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提出了金融相关率指标。

金融相关率(FIR)是指某一时期内金融资产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

其中国民经济总量大致可用当期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而金融资产总量的决定因素极为复杂,它由5个主要的因素决定,其中3个为流量指标,即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和国外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还有2个为存量指标。

2.经济发展中金融制度的特征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可归结为以下方面:(1)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业发展受到抑制;(2)金融业存在双重性质,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3)储蓄不足,积累投资率低下;(4)政府对利率与汇率的管制,妨碍了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二、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1.金融压制而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存在着一种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恶性循环的现象,即金融制度的落后和政府当局不恰当的金融管制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阻滞作用,发展经济学称之为“金融压制”。

(2)金融压制的表现①金融当局硬性规定最高存款利率和放款利率(利率管制),使利率不能正确反映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现象,是金融压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金融压制的另一现象是对外汇市场的管制,使汇率无法真正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

③金融压制还表现为政府对金融体系发展的限制。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中央银行(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中央银行(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五章中央银行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答: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央银行是存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从商业银行发展为中央银行,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许多商业银行除了经营一般的存放款业务以外,都从事银行券的发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许多小的商业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做法有很大缺点:小的商业银行信用能力不强,他们分散地发行银行券,如果爆发经济危机或银行经营不善,从而引起银行券不能兑现,无法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及其流通的稳定,就会引致信用危机;同时,许多小的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他们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流通,这就给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很多困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财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权威的集中货币发行的银行。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受票据的数量日益增多,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了,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结清已发生困难。

这样,不仅异地结算矛盾很大,即使是同城结算也有问题。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公正的清算中心,这只能由中央银行来办理。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对贷款的要求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期限延长了。

商业银行如果仅用自己吸收的存款来提供放款,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将吸收的存款过多地提供贷款,又会削弱银行的清偿能力,有使银行发生挤兑和破产的可能。

于是就有必要适当集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在有的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支持。

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银行的“后台”,能够在商业银行资金发生困难时,给予贷款支持,这个“后台”非中央银行莫属。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利息论【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利息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利息论2.1复习笔记一、利息与利息率1.利息(1)利息的含义利息,从其形态上看,是因为货币所有者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贷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从今天的信用经济社会看,它是一种借贷成本,也是一种放贷收益。

(2)利息的来源从资本运动的表面看,一个人有一笔闲置货币,将它贷出,经过一个约定的时期后,借者把它收回,他在归还时,不仅还了本金,还支付了一笔额外的货币——利息。

这一过程可简记为G—G',G 为最初贷出的货币额,G'=G+△G,△G 即为利息。

从这里可以看到△G 是由G 带来的,或者说,利息是由货币生出来的,货币具有自行增值的能力。

实际上,货币资本若不转换成生产资本,不经过生产过程,绝不可能自行增值。

所以借贷资本的完整公式应当写成:这个公式可分成三个阶段:①G—G ,资本使用权的让渡;②......''m AG W P W G P --,资本生产和流通过程,即真正的增值过程;③G'—G',货币本金和增值额(利息)的回流。

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2.利息率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的比率。

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把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3.利息的计算(1)单利计算。

单利计算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借贷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其计算公式为:I=P·n·r式中:I为利息,P为本金,n为计算周期数,r为每期利息率。

我国居民储蓄和国库券都按单利计算。

借贷活动中,往往要求计算本金与利息之和,即借一笔款后,经过若干时间还款总额是多少。

这里的还款总额包括本金和利息,简称本利和。

以s记本利和,则单利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S=P·(1+n·r)为鼓励长期储蓄,稳定经济,回笼货币,并维护储户个人利益,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88年9月10日起,对3年以上定期储蓄给予保值贴息。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六章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6.1复习笔记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是指一家特定的商业银行在某一时点上对外部实体的债权指标与债务指标的总和。

根据会计学原理,资产负债表实际上是一张资金平衡表。

在一张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有两大项目,一个是资产项目,代表对资金的运用;另一个是负债项目,包括负债与净值。

净值在银行术语里又称“资本账户”。

负债项目说明了银行的资金来源。

1.资产项目(1)现金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最富流动性的部分,基本上不能给银行带来直接的收入。

它包括库存现金、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及各种应收票据。

这里,同业存款是指银行之间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存款,目的是为了能够顺利办理支票与票据交换、托收、汇款等事宜。

资产项目下的同业存款账户指的是本银行存于其他银行的款项。

(2)放款是银行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

放款分为工商业放款、消费放款、农业放款、不动产放款等等。

银行的盈利来源是借款人根据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上规定的固定或可变利率,到期支付给银行的利息。

(3)银行的投资主要是在证券上,多为政府公债、市政债券和高等级的企业债券。

政府公债信誉好,具有相当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以及一些免税规定,对银行很有吸引力。

(4)其他资产包括银行拥有的一些不动产。

2.负债项目(1)资本账户包括银行成立时所招募的股本,再加上储备金和未分配利润。

资本意味着股东产权,代表股东对银行资产要求权的账面价值。

银行的资本规模大,说明银行本身的规模也较大,这对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任、吸收存款有着重要作用。

(2)存款分活期、定期、储蓄三种,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对于这三类存款,存款人的意图、存款期限、利率的规定都有显著不同。

商业银行是惟一能够同时接受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的金融机构。

(3)商业银行的借款,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外借款来筹集资金。

我国规定,中央银行可以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可以向同业拆借,或者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的途径借入业务发展所需款项。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易纲《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第一章导论第一章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金”指资金,“融”指融通,“金融”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

资金主要以货币形式存在,而银行则是资金融通的主渠道。

如果把金融体系比作人体的循环系统,那么,货币就是血液,银行就是主动脉。

货币和银行是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二章第二章给出了货币的定义和职能,详细地讨论了货币这一一般等价物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性。

这一章的特点是除了讨论西方经济学中货币的规范定义和职能外,还结合中国过去计划经济的实际,讨论了货币与票证共存的情况。

第三章第三章讨论利率这一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概念,给出了计算各种金融工具利率的方法。

利息是资金的回报,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资金的费用。

人们把钱存在银行,意味着在一段时间里把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银行,所以银行要付利息。

第四章第四章讨论人们如何进行资产选择。

在给定的财富水平上,人们对各种资产的选择取决于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相对流动性和相对风险,收益高的资产风险也越高。

第五章在第五章中,将讨论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直接金融指用款者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从提供资金者手中得到资金;间接金融是指用款者通过金融中介组织融入资金。

第六章第六章重点介绍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存贷款业务。

金融市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既是最古老、又是最现代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管理有三个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贷款要能安全收回,按时还本付息: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要能随时作好准备兑付客户的提款,一个商业银行可以有高质量的贷款,但是贷款期限未到,而存款客户急需提款,就会产生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流动性问题;盈利性则指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该使其利润最大化。

第七章第七章全面介绍了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银行业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除了银行业以外,金融市场还包括证券、保险、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衍生物市场。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 金融体系 构成与发展【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 金融体系 构成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章金融体系:构成与发展4.1复习笔记一、金融体系的形成与演变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外部植入的过程,它是在商品生产与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内生产物。

(1)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庄银号等机构。

这是在近代工业和近代银行业产生以前的主要形式。

(2)在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典当业。

(3)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也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

(4)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革命,是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的主要动力。

(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逐步发展起来了。

(6)在近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体系也在逐步发展与完善。

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其他旧式金融机构也同时并存,只不过其地位与作用日益下降。

(7)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与业务的扩大,金融机构体系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现代经济中的金融体系构成目前,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它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功能。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一国的货币发行与流通,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与调控一国的金融、经济活动;同时它作为银行的银行,还对一国的金融业负有监督管理的使命,中央银行往往还是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财政融资,制定利率政策。

因此,中央银行更多地负有政府机构的职能,多数国家将中央银行实行国有化,并将其视为政府机构。

中央银行的机构组织在现代工业化国家中也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单元制中央银行,即一国只设一家中央银行,而有些联邦制国家则实行多元制中央银行,一国内部设有多家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其经营性质,也可称之为存款货币银行。

它的经营活动主要以吸收社会公众存款与发放贷款为主要内容,这也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标志。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三、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4)支付手段 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在现金交 易基础上往往产生商品的让渡与价格的实现相脱节的情况,于是买卖关系变成了债权债务关 系。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直接产生于以延期付款方式买卖商品的活动之中。 (5)世界货币 当商品流通越出国界,扩大到世界范围,货币的职能作用也随之发展。货币超越国内流 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马克思对世界货币的论述 是以金属货币流通为条、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然而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货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交换对货币的要求。因为许多实物货币 都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所以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2.金属货币 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称为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 割、易于贮藏等优势,更适宜于充当货币。金属采用过两种形式:①称量货币,②铸币。称 量货币是指以金属条块的形式发挥货币作用的金属货币。铸币是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 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3.纸币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货币符号。中国历史上流通过的纸币往往是和金属铸币一起 流通,虽然有些纸币发行初期禁止铸币流通,但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贬值速度快,最终还是 恢复铸币的流通。 4.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 主要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是一种银行票据。 信用货币还包括另外一种形式,即存款货币。 5.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在当代高科技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电子化、信息化的支付工具。目前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以各种卡片如:普通信用卡、芯片卡或 IC 卡等形式存在的卡式电子货币; 另一种是以计算机软件形式存在的,在网络电子支付系统中用于清算的数字化货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与经济发展1.货币的产生(1)现代经济学从物物交换的困难上指出了交换的发展是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

(2)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换的扩大,担当交易媒介的实物货币因其局限性而逐渐被排斥,而代之以更适合于担当交易媒介、价值衡量、财富贮藏的贵金属货币,而当金、银、铜等贵金属退出普通商品行列,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也就产生了。

(3)贵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成色均匀,易于携带、分割和不易腐烂变质的优良属性。

货币的形成,克服了传统实物交易的局限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货币与经济发展(1)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它是产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

现代经济活动离不开市场交易过程,家庭和居民等拥有生产要素的主体向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要素,而企业则用货币购买这些生产要素,而家庭和居民则再用所得货币收入购买企业的产品与劳务。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生产要素与产品劳务的交换都借助于货币工具得以实现。

因此,从这一角度看,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

(2)现代的经济,又是一种“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的大量债权、债务关系,都需要进行延期支付,交易行为的发生与实际支付行为相分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它对于市场的正常运行,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货币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储蓄与投资的重要工具。

货币为现代储蓄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而在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体系,都是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并通过它的资源分配及效率的提高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的产生,对于储蓄资源的再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货币的功能按现代经济学公认的标准,货币有四个基本的功能。

1.交易媒介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但流通中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甚至是纯粹的价值符号,只要其能担当起交易媒介的作用就可以了。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市场)【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市场)【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8章货币市场1.如果你是一位中央银行的决策者,你该如何考察货币市场的功能?又该如何考虑充分发挥货币市场的功能?答:(1)一般认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市场,其特有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货币市场是政府和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流动资金快速周转的特征决定了短期融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经常的融资需求,通过签发合格的商业票据,企业可以从货币市场及时、低成本地筹集大规模的短期资金满足这种需求。

②货币市场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指其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或满足必要的借款及对外支付要求的能力。

由此可见,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流动性的缺乏意味着偿付能力的不足,有可能引发挤兑危机。

③货币市场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是在货币市场中进行的。

④货币市场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基准利率是一种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被广泛用作各种利率型金融工具的定价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利率的风向标,货币市场交易的高安全性决定了其利率水平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发挥基准利率特有的功能。

(2)加强对货币市场的监管,如政府,相关部门,法律等都要加大力度进行规范货币市场,以保证它的功能正常发挥。

2.企业为何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答: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货币市场的这些特点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率:(1)交易期限短这是由金融工具的特点决定的。

货币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一般期限较短,最短的期限只有2小时,最长的不超过1年,这就决定了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2)流动性强此特点与货币市场的上一个特点紧密相连。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其偿还期限成反比,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强。

(3)安全性高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较高,只有具有高资信等级的企业或机构才有资格进入货币市场来筹集短期资金,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或机构发行的短期金融工具才会被主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投资者所接受。

货币银行学金的融学逢考必过含详细答案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货币银行学金的融学逢考必过含详细答案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第一部分填空题1、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因素总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银行的中介职能有和两方面,其中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3、测量经济货币化的三个常用指标、和。

4、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已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一种真正的。

5、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6、是用来反映使用资金的价格的,其变动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7、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实现的,发行现金,提供存款货币。

8、银行的功能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及的一种特殊功能。

第二部分是非判断题1、货币和财富是同一个概念。

()2、货币和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币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

()3、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金融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4、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也正在逐步转变为金融经济。

()5、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所以人们的收入就是他所持有的货币。

()6、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

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上升。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1、货币2、财富3、收入4、金融5、金融深化第四部分简答题1、简述货币、收入和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论述题1、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2、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第五部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货币2、信用中介支付中介支付中介3、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民生产总值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人均实际货币量4、资产5、金融深化6、利率7、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8、信用创造二、是非判断题:1、错2、对3、对4、对5、对6、错三、名词解释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章 货币供求和的基本界定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 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为满足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必须保存的货币 量,就是货币需要量。 所说的货币需求并不是指人们主观上“想要”占有多少货币,而是指由于生产经营等各 种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人们“不得不”占有一定量的货币,不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欲望,而是一 种由各种客观经济变量所决定的对货币的持有动机或要求。 2.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宏观角度 ①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②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③价格水平;④收入的分配结 构;⑤货币流通速度;⑥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⑦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结构等客 观因素。 (2)微观角度 ①收入水平;②收入的分配结构;③价格水平及其变动;④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⑤ 心理和习惯等因素。
二、货币需求理论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1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马克思从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关系出发分析和研究了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 马克思不仅揭示出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货币需要量问题的实质,而且阐明了在金属货 币流通和纸币流通两种条件下的货币需要量规律,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商品价格总额对货币必要量的决定 在暂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等于商品价格总额或商品 交易的总价格。 商品价格总额是商品的供应总量与商品平均价格水平的乘积,可表示为 Q·P。商品供给 总量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商品价格则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对比。在金属 货币流通条件下,存在着流通中货币量的自发调节机制。 当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对它的客观需要量,物价呈上涨趋势时,货币持有 者将会自发地贮藏货币,而不会拿货币与商品做不等价交换。结果就会使流通中过多的货币 退出流通,进入贮藏,使货币流通趋于正常,而不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当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商品多而货币少,物价呈下跌 趋势时,货币的贮藏者将会自发地去购买商品。这样做的结果,又会使贮藏的货币重新进入 流通,改变流通中货币量不足的状况,而不会导致物价普遍下跌。 (2)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必要量的决定 同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就可以多次使用,分次地去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虽然商品 价格总额越大,货币需要量也越多,二者成正比例变化,并不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一定要和 商品价格总额绝对相等。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小于商品价格总额的,也正反映了货币流通不同于商品流通的特 征。商品价格总额是由不断投入流通的商品价格发生额构成的。旧商品一般通过一次交换就 退出市场,新商品不断地补充进来,使商品价格总额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积累。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复习笔记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价值的货币形式,这也就是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

(1)简单的价值形式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

各部落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本身的消费需求外,还把多余的产品拿去交换。

由于当时社会尚未出现大分工,这种交换只是个别的,带有偶然性质。

(2)扩大的价值形式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某一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接近,商品价值的表现也比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的价值表现更完整、更充分。

(3)一般价值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中,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在某一种商品上得到表现,这种商品即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它拒绝任何其他商品与之并列。

它拥有特殊的地位,任何一种商品只要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成功,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便转化为价值。

(4)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分离出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货币,执行着货币的职能,成为表现、衡量和实现价值的工具。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这是为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了的结论。

但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②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圣才出品)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12.1复习笔记一、银行挤兑与系统风险由于银行挤兑具有突然性和猛烈性,在传统上它被描述为非理性行为,当一系列银行出现挤兑时,称为银行恐慌。

银行挤兑与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有关,并会在银行体系内迅速传染,造成巨大损失。

1.银行的缺陷银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银行业具有内在非稳定性相对于其他行业,银行业经营的独特性,决定了银行经营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①银行业资产负债流动性的不对称性,是其内在不稳定性的根源尽管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存款和贷款业务。

其资产运用主要依赖于外部资金来源,也就是各种存款。

按期限划分,可将存款分为活期、定期和定活两便等三种。

银行根据“顺序全额服务”的原则,随时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

②银行的高负债比率和低资本资产比率加剧了其内在不稳定性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将银行资金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两类。

内部来源指所有者权益,外部来源包括各类存款和其他资金来源等。

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具有很高的负债比率和较低的资本资产比率,加剧了银行内在的不稳定性。

③银行业面临的多种风险,是影响其内在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银行业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等。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力或不愿偿还贷款本息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体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

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对存款人提取存款的支付能力不足,严重时会发生支付困难,损害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

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变动所导致的利差变化对银行筹资成本和资产收益产生的影响,利差缩小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亏损。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动对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和相应资产运用的收益产生的风险,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2)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作为资金的真正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融资中介,既要保证存款人的提款要求,又要满足信用好的企业的融资要求,银行自身肩负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两任于一身。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章 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章 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三章金融市场3.1复习笔记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金融市场的特征(1)含义金融市场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需双方以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所形成的市场。

金融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是由货币资金的借贷、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外汇和黄金买卖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狭义的金融市场特指由债券与股票组成的证券市场,包括证券的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证券交易所。

(2)特征现代金融市场是资金交易的载体,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两点:①金融市场的原动力为信用活动,没有信用活动存在,各种资金的融通就无法进行;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为资金,其所使用的交易工具为各种金融工具。

(3)构成要素金融市场有两大构成要素:①金融市场的主体,即金融市场的参加者,也就是资金的供应者和需求者;②金融工具,即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形式出现,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自由买卖。

资金的价格(利率),反映的是资金的供求关系。

2.金融市场的主体在金融市场上,有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加者是金融中介机构,另外还有中央银行、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

(1)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加者,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

其中吸收存款的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它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办理投资的中介机构,如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它们出售股票,将所得资金用于金融资产投资,或向消费者、工商企业放款;保险公司、退休基金会等用契约方式向参加者提供保险、储存退休金等服务,借以集聚资金,然后投资于公债、股票、公司债券以及房地产等。

(2)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不是单纯的资金供求者,而主要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

因为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有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和负责管理金融市场的义务,其参与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

(3)政府部门政府是主要的资金需求者。

一方面,它通过发行公债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用于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其他支出,当财政收支出现临时性不平衡时,它发行国库券在金融市场筹资;另一方面,政府及政府机构在收支过程中也经常发生资金临时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它又作为资金供给者,将闲置资金或存于银行,或在市场上收回、买入短期证券。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 论)【圣才出品】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 论)【圣才出品】

1.1 复习笔记一、货币和货币政策货币是一种在商品和劳务交换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

货币、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利率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二、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使得金融市场得以运转的重要中介机构。

目前,在大部分国家中,间接融资仍旧占主导地位,而金融机构作为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对资金配置和金融市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从供给者转移给需求者的市场。

通过资金转移,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四、货币金融学的学习学习货币金融学需要具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知道需求、供给、均衡、信息不对称等重要概念,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方法,同时也熟悉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金融资产需求、金融结构等。

1.金融市场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金融市场是资金从供给者转移给需求者的市场。

金融市场,比如常见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是资金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资金转移,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2.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使得金融市场得以运转的重要中介机构。

目前,在大部分国家中,间接融资仍旧占主导地位,而金融机构作为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对资金配置和金融市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机构缺失将直接导致资金配置缺乏效率,继而使得整体经济运行低效率。

所以,金融机构对整体经济也有重要影响。

3.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答:货币是一种在商品和劳务交换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

货币与那些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变量密切联系,比如物价水平、股票价格等,进一步也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健康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货币、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利率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商业银行5.1复习笔记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组织形式1.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主要经营原则的信用机构。

商业银行是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银行的雏形逐步地显现。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最早的英国,银行最初是从高利贷者与金匠、金商中独立出来的。

以工商业贷款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

因为前资本主义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不能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信用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能汇集闲置货币资本并按照适度的利息水平提供贷款的银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商业银行与其当时因发放基于商业行为的自偿性贷款而获得的称谓相比,其内涵更为广泛而深刻。

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多样化,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竞争和盈利动机的激励,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内容、范围以及所具有的功能,都在不断地发展。

世界上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从事着多种综合性银行服务,被称为“百货公司式”的银行。

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各国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1)单元银行制度又称单一银行制度,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这种银行制度目前仅存于美国。

单一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吞并和垄断,缓和了银行间的竞争和集中,有利于协调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在业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但它在限制竞争的同时,也限制了自身的业务创新和规模的扩大。

(2)分支行制度指在各大中心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埠、国内、国外普遍设立分支银行的制度。

分支行制度是目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银行制度。

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瑞典等国均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尤以英国最为典型。

分支行制经营规模庞大,有利于展开竞争,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高效率和多层次服务,从而获得规模效益;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及时调度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由于放款总额分散,有利于分散风险。

但它在客观上形成了垄断,不利于同业公平竞争,在内部管理上由于层次多而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3)银行控股公司制度又称集团银行制,指由某一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的银行制度。

这种股权公司既可以由非银行的大型企业组建,也可以由大银行组建。

持股公司所拥有的银行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保持其自己的董事会,对股东负责,接受管理机构的监督,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由持股公司统一控制。

银行持股公司发端于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获得长足发展,在美国最为流行。

银行控股公司能够有效地扩大资本总量,增强银行的实力,提高抵御风险和竞争的能力,弥补了单元制的不足。

但它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不利于银行之间开展竞争。

(4)连锁银行制度指由同一个人或集团购买两家以上银行多数股票,从而控制银行的经营决策而又不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的一种银行组织形式。

连锁银行的成员一般都是形式上独立的小银行,它们一般环绕在一家主要银行的周围。

其中的主要银行确立银行业务模式,并以它为中心,形成集团内部的各种联合。

(5)跨国银行与银行业的国际化二战以后,随着新的国际经济与货币体系的建立,在各国经济恢复与投资的带动下,银行跨国经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主要工业化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的银行纷纷走向国际化。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银行的海外分行已超过了千家,机构遍设世界各国。

银行业务的国际化与跨国经营,是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贸易的自由化与扩张,投资的自由化与资本的自由流动,带动了国际间金融业务的空前扩张,银行的跨国经营形成了跨国银行,它们以国际舞台为背景,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金融业务市场份额,并影响各国的经济。

(6)银行业的合并与集中化趋势银行业的收购与合并,既有“以强并弱”的例子,大银行收购合并面临亏损、倒闭的银行,如荷兰国际集团购并英国的巴林银行;而更多的是银行业的“强强联合”,大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而进行合并,形成“巨型航空母舰”式的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与化学银行的合并、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的合并、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

1990年以来,银行业已形成了世界性的合并与集中趋势。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商业银行的性质从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以追逐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①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它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与其他工商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②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又有所不同。

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或者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

③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又有所不同。

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

而专业银行只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服务;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业务经营的范围相对来说更为狭窄,业务方式更趋单一。

2.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有着如下特定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本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单位。

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来实现资本的融通。

(2)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商业银行成为债权债务关系与支付的中心。

(3)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利用其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情况下,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了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商业银行不可能无限制地创造信用,更不能凭空创造信用,它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①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要以存款为基础。

就每一个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存款发放贷款和投资;就整个商业银行体系而言,也是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信用创造的限度,取决于原始存款的规模。

②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要受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率、自身的现金准备率及贷款付现率的制约,创造能力与其成反比。

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存款的派生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③创造信用的条件,是要有贷款需求。

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贷款就发放不出去,就谈不上信用创造,因为贷款才派生存款;相反,如果收还贷款,就会相应收缩派生存款,收缩的程度与派生的程度相一致。

(4)金融服务职能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

在激烈的业务竞争压力下,各商业银行不断地开拓服务领域,借以建立与客户的广泛联系,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领域。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创新1.银行业的集中、合并与国际化战后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市场的开放使其竞争日益激化,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使其竞争趋向国际化。

这种环境变迁导致了战后银行业的集中化趋势与银行业的合并。

从战后到90年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大的银行业合并浪潮。

从美国、欧洲到日本,银行业的集中化与合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监管与控制的放松,银行业集中化与合并的步伐更加快了,出现了全球金融业的重新整合。

银行业的集中与合并使银行的规模日益庞大,经营的领域与范围也日益增大,银行的经营朝国际化方向发展。

竞争的激化,监管与控制的放松,促成了银行业的集中与合并,形成垄断竞争的新局面,其经营业务也日益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2.银行经营的综合化与全能化分业制经营,是通过立法对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进行具体的分工。

有的从事长期金融,有的从事短期金融,有的专业从事证券业务,有的专业从事保险、信托等业务,而分业制的核心是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业务不能交叉,以防止资金与风险的交叉。

在分业制条件下,商业银行只能从事短期工商业贷款业务。

英国与美国以及战后的日本都是实行分业制经营的。

商业银行不得参与证券包销、代理,不得参股证券公司,不得向证券业融资,从而形成了一种严格的职能分工。

3.银行业的电子化电子技术发展可大大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与业务能力,并引导出新兴的业务项目。

目前最主要的电子自动化服务项目有自动柜员机(ATM)、售货终端机(POS)以及电子转账系统,更现代化的网络银行也正在建设之中。

这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划拨、结算更加迅速、安全、便捷,大大提高了银行业的经营效率,并使银行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户与企业进入银行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