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4、晶体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5、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6、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7、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8、变质岩:它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在诸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
9、岩浆: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10、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原生岩浆:是指由上地幔物质经局部熔融或壳层物质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岩浆。
14、岩浆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15、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成分发生了变化,称为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1、层理构造: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第4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
(4)斜层理 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细层的 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相互平行,与上下层面斜 交,上下层面相互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 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物中。 (5)交错层理 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 的。是由于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变化所造成的, 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
3.泥裂 滨海、滨湖沉积物暴露水面而干涸收缩而形成的 V型裂纹,平面上为网格状的龟裂纹。泥裂常见于粘 土岩和碳酸岩中。可确定岩层的顶底,开口方向为顶, 尖灭方向为底。 4.缝合线 岩石剖面中呈锯齿状起伏的曲线。缝合线的起伏 幅度一般是数毫米至数十厘米,总的展布方向与层面 平行。规模较大的缝合线代表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或 间断;规模较小的缝合线是压溶作用所形成的。主要 见于石灰岩和白云岩中。
2.非碎屑结构 (1)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 学沉积作用形成。 (2)无碎屑和填隙物及胶结物之分。 (3)为化学岩、生物化学岩所特有。 (4)类型有晶质结构(全又近等大的沉积晶 体所组成,如灰岩的方解石。常见的有碎屑结构、 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由丰富的生物化 石碎屑组成)。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4)新矿物的生长 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解或发生其他化学 变化,导致若干化学成分在成岩过程中重新组合变 成新矿物的作用。如硅质形成石英,磷质形成磷灰 石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普通地质学第八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描述岩石的颜色,常用复合名称描述,有时加以深浅
字样,如紫红色、蓝灰色、深紫色、浅灰色等。凡是复合 颜色,前面的是次要颜色,后面的是主要颜色。
现在油田上描述颜色时用数字代替:
0
1
2 紫 色
3 褐 色
4 黄 色
5 绿 色
6 蓝 色
7 灰 色
8 黑 色
9 10 棕 色 杂 色
白 红 色 色
+和-代表深和浅。 如:-57就是浅绿灰色。
沉积方式及沉积物: 1、机械沉积-碎屑沉积物:受重力的影响。重的物质搬运 距离近并先沉积,反之。 2、化学沉积(物):受化学反应的控制。在真溶液中,难 溶的物质先沉淀,反之;胶体质点沉积是通过中和作用或水 蒸发作用。 3、生物沉积(物):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
5、固结(成岩)作用 ——自然界的各种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1)影响成岩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1.内因:沉积物的原始成分和结构。 2.外因:压力、温度、水和水溶液中的物质以及微
四、沉积岩的构造
构造是指碎屑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后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 作用形成的。
(一)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 于沉积物表面(层面)方向变化而显示出来的一种层状 构造。是与岩浆岩、变质岩区别的重要标志。
层没有限定的厚度,其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可自 数毫米至数十米,但通常是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按厚 度可划分为: 块状层(>lm)、 厚层(1.0~0.5m)、 中层(0.5~0.1m)、 薄层(0.1~0.01m)、 微细层或页状层(<0.01m)。 说明:层可以根据它在成分和结构上的不连续性 与上下邻层区分开。
常见的层理构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1. 引言外力地质作用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力量,可以改变地貌形态、改变岩石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
沉积岩是由在地壳表面进行持续沉积和压实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理解为什么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外力地质作用的来源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和冰力等自然力量。
风力可以将沉积物搬运和沉积;水力可以通过河流、海浪以及洪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并形成新的沉积层;冰力主要通过冰川的形成和流动来改变地表形态,同时也可以将岩屑和沉积物堆积起来。
3. 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能够改变沉积物的运移路径和聚积地点。
河流的水力作用可以将岩石破碎并将沉积物搬运到下游的洪积平原上,形成河道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可以改变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深度。
风力作用可以将沙粒搬运到遥远的地方,形成风成沉积岩;积雪在冰川的作用下压实形成冰缝,随后再行搬运沉积的物质,最终形成冰缝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还可以改变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改变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
海浪的作用可以将碎屑物搬运到海滩上,并根据其大小和密度分选成不同层次的沉积物,最终形成沙岩。
4. 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存在内在的联系。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外力地质作用下进行沉积和压实形成的。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不断叠加、压实和固结的过程,外力地质作用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外力地质作用可以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沉积物进行分选和分层,最终形成不同种类的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的变化可以导致沉积环境的改变,从而对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5.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沉积岩形成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作用通过改变沉积物的运移路径和聚积地点,以及改变沉积环境和深度,最终影响沉积岩的形成。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五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教学目的与要求]与地球的内动力恰恰相反,外动力地质作用使得地区的表面趋于平坦,所涉及的主要过程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风化、剥蚀、搬运迁移是碎屑沉积物和化学溶解物质形成的必备条件,它们为地表分布最广的岩石—沉积岩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本章主要讲解风化作用类型及特征(物理、化学风化作用,风化壳与土壤),剥蚀作用(地面流水、海水的剥蚀作用,地下水、冰川、风的侵蚀作用简介);搬运作用(河流、海洋搬运作用,地下水、冰川、风的搬运作用简介);沉积作用(河流、海洋的沉积作用,其它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沉积岩的一般特征与分类(矿物成分特征、主要结构、构造、颜色、分类)。
重点:要求理解外动力地质作用分类及内涵,沉积岩形成过程,主要沉积岩的特征。
难点:要求理解外动力地质作用分类及内涵,沉积岩形成过程,主要沉积岩的特征。
沉积岩占地表岩石的75%,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7.9%。
是地壳表层最常见岩石,其中赋存有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许多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沉积岩的形成与外力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外因)1.大气:大气圈下部的组成物质即空气,它是氮、氧、CO2、微量气体的混合物。
大气环流:低纬度地带温度高而密度小的气团上升并向高纬度地带运动,而低纬度地带温度低而密度大的气团下降并沿着地面向低纬度方向运动,从而形成全球性的大气循环。
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空气),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在南半球向左。
大气圈具有的重要地质意义:第一,大气中的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以发生的物质因素。
如O2---氧化作用,生命存在的条件;CO2---植物制造有机质、参与生物成岩,参与化学反应等。
第二,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层。
第三,由于大气圈的存在,地球表面才具有适宜的温度。
S04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PPT课件
碎屑结构 非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鲕状、
球状、肾状等
32
₪ 碎屑结构
石灰岩溶洞中的石笋和石钟乳的形成也是这个道理
19
湖南黄龙洞
地 下 水 沉 积
20
成岩过程
₪ 成岩过程包含的物理过程
物理过程指释气、释水、压实与粒间机械摩擦和沉积体 的变形等
压实作用来自一定的沉积物累积厚度,30m以下的沉积 物相当于附加了65个标准大气压,粒间的机械作用能使 颗粒发生压塑变形,互相摩擦会在粒面上留下刻痕
₪ 成岩过程包含的化学过程
化学过程包括氧化环境、还原环境以及多种化学元素物 质的迁移,尤其是硅、铁、钙氧化物或盐类的加入,能 使松散颗粒产生胶结成岩
成岩过程的生物过程主要是生物分泌物和细菌的作用,
特别是缺氧环境下细菌的作用
21
压实 胶结
22
沉积作用
₪ 沉积作用
是地球表层地貌发育与生命过程的产物,在相宜环境条 件下的堆积过程
冰川沉积物有冰碛和冰水沉积两大类,冰碛物是冰川直接沉积的产 物,是未经分选、磨圆度很差、不发育任何层理的泥砾混杂物
冰川的搬运能力很大,它能将粒径和比重很大的物质带走 冰川在搬运过程中要发生磨蚀,并能在基岩和砾石的磨光面上产生
特殊的冰擦痕—丁字痕 冰川融化后,冰融水将冰碛物搬运后再沉积下来的是冰水沉积;冰
12
沉积物沉积
13
headwaters
mouth
Mountains
Gravel
River Sand
Plain
Silt and clay
14
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物质
沉积作用: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 件发生改 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地球科学概论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三、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1.风化作用
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崩解或 化学分解,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
2.剥蚀作用
在外力作用 下,岩石被 破坏并脱离 原地的作用。
3.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
4.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碎屑沉积物
化学沉积物 生物沉积物
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3.生物结构
岩石中含生物遗体或生物碎 片达 30% 以上。
四、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 分布和排列形式。
沉积岩根据岩层单层厚度分类: 块状层: 厚层: 中厚层: 薄层: 页片层: 显微层: >100cm 50-100cm 10-50cm 1-10cm 0.1-1cm <0.1cm
基质指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细粒机械混入物,包括
<0.01mm的粘土及细粉砂等细碎屑物,它们对碎屑颗粒也起 着胶结作用。
分选性
岩石中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
磨圆度
碎屑颗粒棱角的磨 损程度。 磨圆度分级: 1.棱角状 2.次棱角状 3.次圆状 4.圆状
2.结晶结构
各种溶解物质或胶结物质沉 淀而成,为化学岩中常见的结构。 按结晶颗粒大小可分为 粗晶结构: > 0.5mm 中晶结构: 0.25 - 0.5mm 细晶结构: 0.05 - 0.25mm
一、沉积物的来源
地表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动物骨骼和植物碎片、火山喷发物以及地下 热卤水物质 宇宙物质
二、沉积岩中的矿物
1. 在岩浆岩中常见的一些矿物,在沉积岩中 很少出现: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基性及中性斜长石 2. 有的矿物在岩浆岩与沉积岩中都比较常见: 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
普通地质学-第5讲. 外力地质作用3-沉积岩
长石砂岩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粗砂结构; 主要成分:长 石、石英。
岩屑砂岩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粗砂结构; 主要成分: 岩屑颗粒及石英。
单偏光
岩屑砂岩中有一个 大的沉积岩岩屑, 这个岩屑是由石英 颗粒组成。
正交偏光
2.2 碎屑岩的结构 一般包括碎屑颗粒的粒度、磨圆度、分选性等。
碎屑颗粒的粒度
冲积扇环境的块状砾岩
2.3.2层面构造
波痕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
波状起伏痕迹。
水流波痕
对称性的浪成波痕
岸的方向
不对称性的浪成波痕
泥裂沉积物暴露于暴 晒、干涸、收缩而成。 平面上多边形,剖面 上“V”形。
雨痕和冰雹痕:雨滴或冰 雹降落在松软的沉积物表 面所形成的小冲击坑。
含量为10-15%。从化学性质来看,长石容易水解;从物理性质来看, 解理发育,易于破碎。因此,在风化搬运的过程中,长石逐渐被淘 汰。但如果搬运距离近和快速堆积,长石可大量出现。
– 重矿物:密度大于2.86的矿物为重矿物。它们在岩石中含量一 般不超过1%。一般为稳定重矿物:锆石、金红石、石榴石等。
• 岩石碎屑:是母岩的碎块,又叫岩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
磨圆度
磨圆度好,反映搬运的距离长
2.3 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
和充填方式。一般包括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和层内构 造。
2.3.1层理:岩石不同部分的颜色、矿物成份、碎屑
特征及结构(分选性、胶结类型等)所表现的差异 而引起的在垂向上的变化。
层理是沉积岩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岩浆 岩的主要标志
槽状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
风成
粒序层理:从层的底部 到顶部,粒度由粗逐渐 变细。主要反映水动力 的逐渐变弱,多出现在 浊流环境。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1.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互相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谁、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6.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8.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9.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10.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
13.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表。
15.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16.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1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到30-40千米深度。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概念汇总第一章绪论1.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3.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第二章矿物1.元素:有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52.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53.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成为放射性同位素。
54.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55.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56.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67.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68.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69.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成为同质多像。
610.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成为类质同像。
611.矿物集合体:矿物晶粒的聚集体成为集合体。
矿物集合体往往具有某种习惯性的形态。
712.矿物的光学性质①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7②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7③颜色:是矿物吸收了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变现出来的互补色。
7④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713.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714.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普通地质学》课程总结
第七章 地质构造
23、侵入体形成以后地壳发生隆起并遭受剥蚀,结果是侵入 体暴露于地表,随后 有地层沉积覆盖其上。地层与侵入 体的这种沉积覆盖称为沉积接触。它同侵入接触具有完全 不同的构造和时间涵意。P104 24、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地质历史中是周期性出现的,因而构 造运动具有旋回性。重要的构造运动属于前震旦纪的有阜 平运动、五台运动、中条运动等(均为我国使用的名称); 属于震旦纪以后的有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 阿尔卑斯运动(属于国际通用的名称)、燕山运动、喜马 拉雅运动(均为我国使用的名称)。这些运动将地壳的演 化分隔成不同的构造旋回。P105-106
第七章 地质构造
15、断层是岩层的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滑 动。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盘、断层 位移等。P97 16、按两盘岩块的相对滑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 平移断层。逆断层中断层面倾角平缓者称为逆掩断 层。平移断层分为左旋、右旋两种。P98-99 17、按断层面走向同被断地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 层(纵断层)、倾向断层(横断层)、斜向断层 (斜断层)。P99
7、科马提岩有哪些特点?P20 8、基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包括喷发物的性质和特 征、喷发的规模、火山锥的类型和特征?)P20-21 9、解释: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溢流玄武岩。 P21 10、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参考第11题)?P2122
11、破火山口的成因如何?P22 12、解释:活火山、死火山、火山口湖。P22 13、试述世界火山分布的规律。P22-24 14、解释:安山岩。P22 15、解释:侵入作用、围岩、侵入岩、浅成岩、 深成岩。P24 1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它们对岩浆成 分的改变有何意义?P24
目
第一张 绪论 第二章 地球总论
【普通地质学】第04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4.1.1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
河西地区
兰坪地区
4.1.1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
河西地区
兰坪地区
4.1.2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
太阳能:使地表温暖,并引起大气的循环河、西地水区的 运动、生命的活动等,从而引发各种地质作用 的发生;
重力能:重力支配下形成风、流水、冰川、湖水 和海水的运动,物质降落和沉淀,山崩兰、坪地地区滑, 生物生长和演化等;
四、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沉积物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碎屑沉积物(Clastical Sediment):机械沉积
作用形成的物质。 ②化学沉积物(Chemical Sediment):化兰学坪沉地区积
形成的沉积物质。 ③生物沉积物(Biological Sediment):生物沉积
常见的胶结作用主要是碎屑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重结晶作用
——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因压溶和固体扩散等作用,
使物质中的质点重新排列组合的作用。
兰坪地区
能够使小的颗粒变成大的晶粒,也可使非晶质沉
积物变为晶质体。如:
蛋白石(非晶质)压固脱水玉髓(隐晶质)重结晶石英(显晶质 在碳酸盐沉积物中,
重结晶作用最为普遍。
五、固结(成岩)作用(Consolidation)
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4.1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4.1.1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
河西地区
一、大气
大气圈的地质意义:
①O2—氧化作用,生命的存在;
兰坪地区
CO2—植物制造有机质、生物成岩,参与化
学反应;
H2O—风化作用,流动成风,动力。 ②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圈。
③由于大气圈的存在,地表才有了适宜的温度。
普通地质学 4章沉积岩
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发生一8系5
中间列层的天无气线电现反象射层;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50
4、平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
流
层
10 对流层
臭氧层: 1、高度35-55km; 2、温度随高度缓慢递增,25km以上迅速递增; 3、气流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 4、存在多层含臭氧层,吸收99%以上的紫外
4、泥裂(mud crack):层面上多边形,剖面上 楔形。
● 成因:滨海、滨湖沉积物暴露出水面,失水 →变干→收缩而成;填充物与上复岩层相当。
● 用途: (1)确定地层的顶底; (2)指示古气候(干燥); (3)确定沉积相(陆相、海岸相)。
5、结核:
● 定义:沉积岩中,某种不同物质聚积而成的 核状体。
北半球向右,在南半球向左。
厄尔尼诺现象:
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 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
海水温度影响海水 上空大气的温度, 海水每升高1℃,则 大气温度升高6℃。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 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 水出现异常的降温现象。多出现在厄尔尼诺 现象之后。
3、波痕(层面构造)(ripple mark) :
波浪弯曲的层面,反映 沉积环境动荡。
● 水介质定向运动形成 不对称波痕:可确定流 向(从缓坡向陡坡),但 不能确定顶底。
● 水介质往复运动形成 对称波痕:不能确定流 向,但可确定地层顶底 (尖头朝顶)。
元古界团山子组白云岩表面发育的不对称波痕构造
一、沉积岩中的物质成分、来源
岩屑:母岩经风化、剥蚀下来的岩石碎屑。
矿
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 表生矿物:高岭土等粘土矿物
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外因)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有3个: 大气(大气圈) 水 (水圈) 生物(生物圈)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1.大气 大气圈下部的组成物质即空气,它是 氮、氧、CO2,H2O等的混合物。 O2---氧化作用,生命存在的条件; CO2---植物制造有机质、生物成岩,参 与化学反应; H2O---风化作用; 流动成风,动力;
重量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物沉淀作用受 化学反应的规律支配。 在真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搬
运近且先沉淀,易溶物质后沉淀;
水中胶体质点的沉积是通过与
电解质的中和作用或正、负胶体中 和作用,或水的蒸发作用等。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溶解度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4.沉积作用(被搬运物质的沉积)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如流水搬运物在河流转弯处、湖口
或河口因流速减慢而沉积;风的搬运 物因风力减弱或受阻拦而堆积。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恒河 三角洲沉积
沙漠
河流转弯处
沙漠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物按机械方式沉积, 受重力支配。重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积, 轻的搬运远而后沉积。(最明显的)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
碎屑结构肉眼鉴定特征
★砾状结构: (砾状--园状,角砾状--棱角状)肉眼可辨; ★砂状结构: 砂岩颗粒肉眼可辨; ★粉砂状结构 : 粉砂岩放大镜下可辨颗粒,手搓具粗糙感; ★泥状结构: 泥质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辨,手搓具 滑感;
5.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四章
1. 外力地质作用概述
二、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
1.太阳热能是地球外部能量的来源。它能使地表温暖,并 引起大气的循环、水的运动、生命的活动,从而引起各种 外力地质作用的发生。
2.重力能来源于地球的引力。空气、水和生物的存在及其 运动都离不开重力。在重力的支配下才有风、流水、冰川、 湖水及海水的运动,才有物质从空中降落和从水中沉淀, 才有山崩、地滑,才有生物界的正常生长和演化。 3.日月引力能来源与太阳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它是产生 海水潮汐现象的原因。潮汐具有强大的动能,对海岸地貌 的塑造、物质的搬运与沉积等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
1. 外力地质作用概述
1.生物有机体中聚集有60多种元素,其中O、C、 H等主要元素占98.5% 外,还有Ca、N、K、Si、 P、S、Na、Mg、Fe、Cl以及其它许多微量元素。 2.生物是形成煤、石油、天然气及部分石灰岩、 硅质岩、磷块岩等矿产和岩石的物质。 3.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岩石起着破坏作用。如微生物 和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可以促使岩石中的矿物分解, 岩石裂缝中植物根茎生长能促使岩石崩解。
第四章
3.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地球物理和深井钻探证实:现代和古代沉积物大 量沉积的场所为大陆边缘和大陆内部的拗陷带,在 这些地方可以形成巨厚的沉积岩层。 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矿产。根据第19届国际地 质学会统计资料,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85%是 沉积和沉积变质成因的。 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等可燃有机矿产以及 盐类矿产,几乎全部是沉积成因的。铁矿的90%、 铅锌矿的40%-50%、铜矿的25%-30%、锰矿 和铝矿的绝大部分以及其他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也都是沉积或沉积变质成因的。
第四章
3.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1.矿物成分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7、9%,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在地表出露的三大类岩石中,其面积占75%,是最常见的岩石。
沉积岩中赋存有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许多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是大气、水和生物。
它们构成了地球系统的三个外部层圈。
1、大气成分主要有氮气、氧气、氩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
大气圈从下向上依次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
对流层:顶面高度在10-16km范围,温度从地面由下而上逐渐降低。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平均每上升1km,气温约降6、5℃,其顶面温度约-55℃。
大气中的水汽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湍流最多的一层,喷射客机大多会飞越此层顶部(即对流层顶)用以避开影响飞行安全的气流。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约50km高度的大气层。
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
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中间层:自平流层(50公里)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
在中间层顶层,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
大气环流:低纬度地带气温高,高纬度地带气温低。
气温不同,导致空气密度不同。
气温高的密度小,气温低的密度大,使得低纬度地带温度高而密度小的气团上升并向高纬度地带运动,而高纬度地带温度低而密度大的气团下降并沿地面向低纬度方向运动,形成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大气圈的地质意义:①大气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以发生的物质因素氧气—氧化作用,生命的存在;二氧化碳—植物制造有机质、生物成岩,参与化学反应;水—风化作用,流动成风,动力。
②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圈臭氧层吸收了绝大部分紫外线,降低了透入地面的紫外线含量,保护了地面生物。
③由于大气圈的存在,地表才有了适宜的温度太阳热能通过大气进入地面时,约1/3的能量消耗于大气的扩散和云层的反射,直接返回太空,其余的能量通过大气吸收后再传导给地面,因而使地表白天的温度不至于过高。
同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捕获”地面辐射出的一部分热能,从而保持地表的昼夜温差不会很大。
④风的作用风化、搬运2、水自然界的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海洋与大陆表层之中。
地球水体中,海洋水约占 97%,大陆表面水约占2%,地下水为0、6%,大气水占0、001%。
水圈:地表水围绕地球表层构成连续的圈层。
水圈中各部分水体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3、生物生物圈:生物广泛分布于大陆和海洋。
生物的作用:①植物的根劈作用;②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③生物本身就是某种矿产和岩石的组成物质,如:煤、石油和生物碎屑灰岩等。
二、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①太阳能:使地表温暖,并引起大气的循环、水的运动、生命的活动等,从而引发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②重力能:重力支配下形成风、流水、冰川、湖水和海水的运动,物质降落和沉淀,山崩、地滑,生物生长和演化等;③日月引力能:形成海水潮汐,从而对海岸改造。
三、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①风化作用指地面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的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②剥蚀作用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离或蚀去的过程。
剥蚀作用按方式有机械、化学和生物剥蚀。
③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主要包括机械搬运(流水、风)和化学搬运(真溶液、胶体),生物搬运作用意义较小。
④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沉积单元。
沉积方式基本可分为3种类型,即机械沉积(流速、风速的降低)、化学沉积(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和生物沉积(生物遗体)。
碎屑物:通过机械方式破坏所形成的产物。
机械沉积作用受重力支配。
重的物质搬运距离近,先沉积;轻的物质搬运距离远,后沉积。
化学沉积作用受化学反应的规律支配。
在真溶液中,难溶物质先沉淀,易溶物质后沉淀。
生物沉积作用:如生物的钙质骨骼通过堆积变成石灰岩,植物被埋藏后变成煤。
沉积物: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物质。
沉积物大多是松散的,富含粒间孔隙。
在水中形成的沉积物富含水分,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碎屑沉积物: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
②化学沉积物: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物质。
③生物沉积物:生物沉积作用形成。
④生物化学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
⑤固结成岩作用:指从松散沉积物变为坚硬岩石的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的主要原因:a、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的自重使沉积物的孔隙减少、变小,其中的水分被挤出,从而使厚度变小,沉积物变硬。
b、胶结作用:某些化学物质填充到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胶结固化沉积物,使之变硬。
胶结物:起胶结作用的主要化学物质。
如硅质、钙质、铁质等。
基质:能起填充和固结作用的细碎屑物。
填隙物:胶结物和基质的统称。
c、重结晶作用:非晶质或结晶细微的沉积物因为环境改变,发生重新结晶,或使晶粒长大、加粗的作用。
使矿物紧密嵌合。
d、新矿物的生长: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解或发生其他化学变化,导致若干化学成分在成岩过程中重新组合变成新矿物的作用。
如硅质形成自生石英,磷质形成磷灰石,硅、铝质形成自生长石等。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一、沉积物的来源①绝大部分来自出露于地表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②其次是来自动物的骨骼和植物的碎片、火山喷发物质以及地下热卤水物质;③还有一些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等。
二、沉积岩中的矿物沉积岩的矿物及组成有四类:①矿物和岩石碎屑:岩石风化破碎后的产物。
②胶结物:胶结碎屑的物质。
③自生矿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生成的矿物。
④生物碎屑和化石:沉积物中的动、植物遗体或碎片。
沉积岩的常见矿物:石英、白云母,黏土矿物、钾长石、酸性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铝土矿等。
①岩浆岩和沉积岩共有矿物: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白云母。
②岩浆岩常见、沉积岩很少见: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中性及基性斜长石。
③岩浆岩难见、沉积岩常见:方解石、白云石、黏土矿物、石膏、硬石膏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指沉积岩中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沉积岩的结构分为两类:碎屑结构、非碎屑结构。
1、碎屑结构碎屑物包括:岩屑、矿屑、生物碎屑、火山碎屑。
碎屑结构由碎屑物质、基质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
胶结物包括:钙质、硅质、铁质、泥质。
颜色根据成分而定:①铁质胶结——红色②钙质、硅质胶结——白、灰色③含炭质——黑色。
胶结物:氧化环境——红色;还原环境——黑色2、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组成物质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其中大多数为晶质或隐晶质,少数为非晶质,或呈凝聚的颗粒状结构。
四、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和排列形式,一般在沉积岩形成的同时或成岩早期形成。
沉积构造的类型有: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等。
1、层理指沉积岩的成层性。
是由岩石不同部分的颜色、矿物成分、碎屑及结构等所表现出的差异而引起的,反映了不同时期沉积作用性质的变化。
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岩)成层性的表现,是沉积物(岩)最基本、最特征的构造类型。
可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交错层理、斜层理等。
层理中各层纹相互平行者,可形成于两种不同的环境:一是形成于平静的水介质中,成分以泥质、粉砂泥质颗粒为主,称为水平层理,质地细腻,层理面易剥开;另一种是形成于不稳定的水体条件下,成分以砂质颗粒为主,称为平行层理。
交错层理:层纹倾斜或相互交错者。
层面:分隔不同性质沉积层的界面。
由层面分隔的各层岩石的厚度是不等的。
块层:厚度>1m;厚层:厚度1-0、5m;中厚层:厚度0、5-0、1m;薄层:厚度0、1-0、01m;微层:厚度<0、01m。
五、缝合线岩石剖面中呈踞齿状起伏的曲线。
发育于易溶蚀的石灰岩、白云岩及钙质砂岩。
规模较大的缝合线是沉积作用短暂停顿或间断时在沉积物表面发生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沟、溶槽及石牙,后被同类沉积物充填覆盖而成。
第三节常见的沉积岩一、沉积岩类型沉积岩:在地壳表层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宇宙物质等,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按照岩石成因,沉积岩分为三大类:1、陆源碎屑岩:包括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和黏土岩(页岩、泥岩)两种。
2、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
3、内源沉积岩:包括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生物化学岩(硅藻岩、放射虫岩)以及硅质岩、铁质岩、可燃性有机岩等。
二、常见陆源和内源沉积岩及其特征碎屑岩:由机械沉积作用产生的碎屑沉积物所形成的岩石。
分为:砾岩与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1、砾岩与角砾岩:指具有砾状或角砾状结构,由>30%岩石含量的砾石、基质、胶结物组成的岩石。
砾岩:以圆-次圆状砾石为主。
角砾岩:以棱角-次棱角状砾石为主。
再根据砾石的主要成分作进一步命名,如砾石主要是石英,称石英质砾(角砾)岩。
砾岩属于山麓洪积和河流搬运堆积的产物。
山前、近源、快速堆积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砾岩往往砾石成分复杂,分选与圆度均差;经过远距离搬运沉积而成的砾岩往往砾石成分简单,以石英、硅质岩为主体,分选与圆度俱佳。
2、化学岩(内源沉积岩):由化学沉积作用,产生的硅质、钙质、白云质、铝质、铁质、锰质、磷质等化学沉积物,形成的岩石,称为化学岩。
化学岩按其主要成分分类有:硅质岩、灰岩、白云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等。
碎屑结构的灰岩按碎屑及胶结物特征命名:1、竹叶状灰岩(内碎屑灰岩):内碎屑形状似竹叶;2、球粒(团块)灰岩:由球粒(团块)构成;3、鲕粒(豆粒)灰岩:由鲕粒(豆粒)构成;4、生物碎屑灰岩:由生物碎屑构成。
白云岩与灰岩的化学成分相近,又成因上有联系,因此两者中存在许多过渡类型,按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的大小进行命名: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方解石100%→→→→→→→ 0%白云石0%←←←←←←← 100%沉积环境:不同的沉积岩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因此可以根据沉积岩判断这些岩石形成时的沉积环境。
如石灰岩形成于海相沉积环境;而红色砂岩形成于干旱的陆相沉积环境。
地层的岩相变化及厚度:沉积地层往往是在一定的地表沉积环境(如浅海、滨海、湖泊、河流等)中形成的,不同的沉积环境形成不同的岩石特征及生物化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