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波特竞争三步曲

合集下载

解释说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基本竞争战略

解释说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基本竞争战略

解释说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基本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基本竞争战略包括以下三种:
1. 成本领先战略: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可以通过提高效率、优化流程、使用低成本材料等方式实现。

2. 差异化战略: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设计、功能、可靠性、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吸引那些对特定产品或服务有特殊偏好的顾客。

3. 集中化战略: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上,为这些客户提供特殊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在狭窄的市场上建立强大的地位,吸引那些需要特殊产品或服务的顾客。

这些基本竞争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其产业中获得竞争优势。

但是,实施这些战略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资源和组织文化。

此外,这些战略也必须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实施,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波特竞争三部曲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代提出的理论框架,用于解析企业竞争和战略选择。

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对企业战略规划和竞争优势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波特竞争三部曲的核心概念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

第一部曲:行业结构分析波特竞争三部曲的第一部分着重分析行业的结构特征,即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波特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即威胁新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关系。

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市场情况,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

例如,对于威胁新进入者这一竞争力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壁垒来减少新进入者的威胁,比如专利技术、品牌认知度和规模经济等手段。

对于买家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企业可以选择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行业结构分析,企业可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二部曲:竞争战略选择波特竞争三部曲的第二部分是竞争战略选择。

在了解了行业结构之后,企业需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制定最适合的战略。

波特提出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注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以价格低于竞争对手来吸引消费者。

差异化战略则是通过在产品、服务或品牌上的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并以此建立竞争优势。

专注战略是指企业选择在特定市场上专注经营,以满足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通过对波特竞争三部曲的第二部分的理解和应用,企业可以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策略,避免盲目跟风和竞争混乱。

第三部曲:价值链分析波特竞争三部曲的第三部分是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分析,找出降低成本和提高价值的关键点。

价值链分析将企业的各个活动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类。

主要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分销、营销推广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支持活动包括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简介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

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

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3)认真的劳动监督;(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3.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与风险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在于:(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4)形成进入障碍;(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波特的三种战略

波特的三种战略

波特的三种战略波特的三种战略,分别是成本领导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注战略。

成本领导战略是指企业通过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来获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这种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实现产品价格的低价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成本领导战略适用于市场上价格敏感度较高,对产品的要求主要是价格较低的消费者。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独特、有特色的产品或服务,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获得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差异化战略的关键在于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使得消费者愿意为其付出更高的价格。

这种战略适用于市场上对产品的特性和品质较为关注的消费者。

专注战略是指企业选择专注于特定的市场细分或产品细分来进行经营,并在这些细分领域中取得竞争优势。

专注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集中资源,对特定市场或产品细分推出高度适配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满足这一细分市场的特殊需求。

专注战略适用于市场细分较为明确、竞争对手相对较少的情况下。

这三种战略在实践中可以相互结合运用。

成本领导战略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提供价格竞争力,差异化战略则可以通过产品的独特性来吸引消费者,而专注战略则可以在特定的市场细分中深耕细作。

选择合适的战略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定位战略的目标。

继续前述内容:成本领导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追求低价优势的一种战略选择。

该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来提供价格竞争力,吸引大量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消费者。

为了实现成本领导战略,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运作效率的优化、供应链的整合等。

同时,企业也需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持续改进,以避免仅追求低价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市场声誉受损。

与成本领导战略相对应的是差异化战略,该战略的核心在于为消费者提供独特、有特色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在市场中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达到竞争优势。

与成本领导战略不同,差异化战略注重的是为消费者提供超出他们预期的价值。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迈克尔·波特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他出生于1947年,196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航空机械工程学士,1971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973年获哈佛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5年开始在哈佛商学院讲授“经营政策”(Business Policy)课程,至1990年完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保持优异业绩》、《国家竞争优势》,先后花了15年时间,其中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已58次重印,被译成17种文字,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也已35次重印。

三部曲的出版奠定了波特教授在世界战略研究领域的大师地位。

由2002年哈佛商学院的网站资料可见,波特共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但据我所知,国内理论及实业界对于波特的了解,主要还是从其《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开始的,因为对于这两本书,在华夏出版社于1996年获得中文简体版权正式出版前,早在1988年国内就已有多家出版社的译本在读者中流行。

至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尽管国内的战略学者们通过原版文献以及波特自己的论文早有所闻,但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的中文版,那也已经是2002年的事了。

对于波特的“三部曲”,尽管国内购买者人数并不少,但能真正静心通读全书的人实际并不多。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目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较快,更为喜欢快餐式的阅读材料,波特三部曲实在太过厚重与琐细;二是由于波特三部曲延袭了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思路,有点太重经济理性而轻管理人性,不太容易阅读;三是由于前些年我国许多管理实践者客观上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尚未真正遭遇企业发展的战略瓶颈制约,所以缺乏认真精读的心境与压力。

就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的状况而言,经济改革开放已有几十年,许多企业在做大后正逐渐面临做强、做长的战略困惑,从这个角度看,华夏出版社这次重印波特的三部曲可谓正逢其时。

但即使如此,为了真正读懂西方语境下写就的波特三部曲,也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波特成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波特三大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竞争战略

集中化战略分析
形成了业内领先的主导优势,而且充分地 显示了10多年来,该企业的专业化技术积 累、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和经济效益再增 值的潜在能力! 如果说格力在经营上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那么首先是格力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 成绩。这种成绩突出的表现在他们对集中 化战略认识上的深刻,贯彻中的坚定和实 践中的准确把握。
格兰仕简介
格兰仕前身是梁庆德在1979年成立的广东顺 德桂洲羽绒厂。1991年,格兰仕最高决策层普遍 认为,羽绒服装及其他制品的出口前景不佳,并 达成共识:从现行业转移到一个成长性更好的行 业。经过市场调查,初步选定家电业为新的经营 领域(格兰仕所在地广东顺德及其周围地区已经 是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进一步地,格兰 仕选定小家电为主攻方向(当时,大家电的竞争 较为激烈);最后确定微波炉为进入小家电行业 的主导产品(当时,国内微波炉市场刚开始发育, 生产企业只有4家,其市场几乎被外国产品垄断)。
集中化战略分析
格力的集中化战略并不是“一篮子鸡蛋”的 战略,把集中化战略当成“一篮子鸡蛋”的战略 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糊涂、逻辑上的混乱。截至 2013年,当不少厂家都在为产品的出路犯难,甚 至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惜祭起降价大旗的时候, 格力向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投放 了一款高档豪华的空调新品--“数码2000”, 它以其智能化的人体感应功能、安全环保的一氧 化碳监测功能和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受到了各 地消费者特别是中高收入阶层的空前欢迎,掀起 了一轮淡季空调市场少有的抢购热潮。
集中化战略分析
不仅如此,该产品还将“彩色背光液晶显示技 术”、“塑料外观电镀镶件技术”以及“直流变 频技术”等国际领先技术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到了 格力“数码2000”上。凝聚了众多新技术的“数 码2000”这款新品,历经5年的技术攻关潜心研 究和360多天恶劣环境的可靠性试验,不仅功能 卓越、外观精美,而且其稳定性技超群雄。事实 雄辩地说明:面对空调市场混乱无序的竞争,一 贯坚持集中化经营的格力,不仅产品已涵盖了家 用空调和商用空调领域的10大类、50多个系列、 500多种品种规格,成为了国内目前规格最齐全、 品种最多的空调生产厂家,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3篇)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3篇)

第1篇一、引言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是当代最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之一,他的竞争战略理论对全球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和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本文将深入解析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并探讨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启示。

二、波特竞争战略理论1. 五力模型波特认为,一个行业中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平衡,这五种力量分别是:(1)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指新进入者进入该行业可能带来的竞争压力。

(2)替代品的威胁:指行业内产品或服务的替代品可能带来的竞争压力。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供应商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力。

(4)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指购买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力。

(5)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指行业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压力。

2.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企业通过降低成本,使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差异化战略:企业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独特的认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集中化战略: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某一细分市场,通过满足该市场的特定需求,实现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三、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启示1. 明确行业竞争态势企业应充分了解自身所处的行业竞争态势,运用五力模型分析行业中的竞争力量,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2. 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源、市场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

如成本领先战略适用于资源丰富、市场容量较大的行业;差异化战略适用于市场细分、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行业;集中化战略适用于资源有限、市场细分的企业。

3. 强化内部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成本领先战略。

同时,注重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差异化战略。

此外,关注细分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实现集中化战略。

波特三大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聚集化是管理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著名的三大竞争战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及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竞争因素。

正在和必将改变以往的竞争格局,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竞争需要对波特的三大战略进行新的解读。

专一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专一化战略(Market focus/focus strategy),也称集中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目标聚集战略、目标聚集性战略专一化战略概述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

正如差别化战略一样,专一化战略可以具有许多形式。

虽然低成本与差别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围内实现其目标,专一化战略的整体却是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它所开发推行的每一项职能化方针都要考虑这一中心思想。

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这一战略依靠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

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别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

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普遍水平。

这些优势保护公司抵御各种竞争力量的威胁。

但专一化战略常常意味着限制了可以获取的整体市场份额。

专一化战略必然地包含着利润率与销售额之间互以对方为代价的关系。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还对三种通用战略实施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一列举。

波特认为,三种战略是每一个公司必须明确的,因为徘徊其间的公司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

这样的公司缺少市场占有率,缺少资本投资,从而削弱了“打低成本牌”的资本。

全产业范围的差别化的必要条件是放弃对低成本的努力。

而采用专一化战略,在更加有限的范围内建立起差别化或低成本优势,更会有同样的问题。

徘徊其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所以它必须做出一种根本性战略决策,向三种通用战略靠拢。

一旦公司处于徘徊状况,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状态往往要花费时间并经过一段持续的努力;而相继采用三个战略,波特认为注定会失败,因为它们要求的条件是不一致的。

波特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基本竞争战略指的是麦肯锡咨询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战略。

第一种是成本领先战略,它的核心是通过在生产、采购、物流等方面的高效运作,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等手段,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

这种战略适用于市场需求大、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行业,如零售、超市等。

第二种是差异化战略,它的核心是通过创新、研发等手段,让产品在质量、功能、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不同,从而吸引目标客户群体,获得高利润。

这种战略适用于市场需求变化快、顾客对品牌和质量有高度认知的行业,如高端电子产品、奢侈品等。

第三种是专注战略,它的核心是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通过深耕细作、了解目标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手段,从而在小而专注的市场中建立优势地位,获得高利润。

这种战略适用于市场需求分散、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手工艺品、高档餐厅等。

以上三种战略并非孤立的选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组合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竞争效果。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

解读波特“竞争三部曲”迈克尔·波特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他出生于1947年,196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航空机械工程学士,1971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973年获哈佛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5年开始在哈佛商学院讲授“经营政策”(Business Policy)课程,至1990年完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保持优异业绩》、《国家竞争优势》,先后花了15年时间,其中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已58次重印,被译成17种文字,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也已35次重印。

三部曲的出版奠定了波特教授在世界战略研究领域的大师地位。

由2002年哈佛商学院的网站资料可见,波特共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但据我所知,国内理论及实业界对于波特的了解,主要还是从其《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开始的,因为对于这两本书,在华夏出版社于1996年获得中文简体版权正式出版前,早在1988年国内就已有多家出版社的译本在读者中流行。

至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尽管国内的战略学者们通过原版文献以及波特自己的论文早有所闻,但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的中文版,那也已经是2002年的事了。

对于波特的“三部曲”,尽管国内购买者人数并不少,但能真正静心通读全书的人实际并不多。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目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较快,更为喜欢快餐式的阅读材料,波特三部曲实在太过厚重与琐细;二是由于波特三部曲延袭了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思路,有点太重经济理性而轻管理人性,不太容易阅读;三是由于前些年我国许多管理实践者客观上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尚未真正遭遇企业发展的战略瓶颈制约,所以缺乏认真精读的心境与压力。

就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的状况而言,经济改革开放已有几十年,许多企业在做大后正逐渐面临做强、做长的战略困惑,从这个角度看,华夏出版社这次重印波特的三部曲可谓正逢其时。

但即使如此,为了真正读懂西方语境下写就的波特三部曲,也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波特成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波特三大竞争战略分析

波特三大竞争战略分析

集中化战略分析
不仅如此,该产品还将“彩色背光液晶显示技 术”、“塑料外观电镀镶件技术”以及“直流变 频技术”等国际领先技术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到了 格力“数码2000”上。凝聚了众多新技术的“数 码2000”这款新品,历经5年的技术攻关潜心研 究和360多天恶劣环境的可靠性试验,不仅功能 卓越、外观精美,而且其稳定性技超群雄。事实 雄辩地说明:面对空调市场混乱无序的竞争,一 贯坚持集中化经营的格力,不仅产品已涵盖了家 用空调和商用空调领域的10大类、50多个系列、 500多种品种规格,成为了国内目前规格最齐全、 品种最多的空调生产厂家,
贝因美简介
贝因美于1992年11月成立,目前总 部位于杭州,业务方位主要涉及婴儿产 品及服务。贝因美的使命是通过持续研 发,制造,经营科学安全的孕婴童产品, 以及温馨,专业,亲切的母婴服务,以 爱的企业精神,帮助中国宝宝和全球儿 童健康成长。
差异化战略分析
一、产品成份及包装的差异化
贝因美率先在国产婴儿奶粉中添加“DHA+AA”营 养成份,与普通配方奶粉相比,构成明显的品质差异 化。“DHA+AA”的合理配比,能更加促进宝宝智力和 视力的发育,此营养配比是目标顾客购买奶粉的重要 动机。同时,贝因美在奶粉包装形态上寻求新的突破, 将有封口拉链的立袋作为袋装奶粉的包装,因为封口 拉链包装,卫生、安全,还能更防潮;并且立袋正面 面积大,有利于终端陈列面的抢占,陈列醒目,有利 于顾客眼球的吸引;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竞品奶粉尚 无一采用立袋包装,能突显产品包装的与众不同。
成本领先战略分析
格兰仕集团在微波炉及其他小家电产品市场上 采取的是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的规模经济表现在生产规模上。 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 降低,成为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环节。格兰 仕规模每上一个台阶,价格就大幅下调。当自己的 规模达到125万台时,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 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此时,格兰仕还有利润,而 规模低于80万台的企业,多生产一台就多亏一台。 除非对手能形成显著的品质技术差异,在某一较细 小的利基市场获得微薄赢利。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 格兰仕又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 线以下,使对手缺乏追赶上其规模的机会。

管理学笔记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管理学笔记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思想三部曲: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战略、价值链1、《竞争战略》:(1)首次分析了竞争的五种力量,提出了“五力模型”(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产业的利润率;(2)系统提出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缝隙市场战略(3)将产品寿命分析引入产业寿命分析,预测产业演变过程的概念是产品生命周期,产业的增长是S型,经历推出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异同、产业周期的演变会非常不同)2、《竞争优势》: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弱势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对竞争优势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并最终能提升竞争优势;(1)价值链把企业运营的各种活动划分为五大基本活动——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交货等独立领域(2)四大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进而鼓励企业在价值链中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3)公司的价值链进一步延伸出去可以和上游供货商与下游买主的价值链相连,构成产业的价值链。

(4)竞争优势: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用相对的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而有余”。

(5)问题:如何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如何使自己与对手相比标杆立异?如何选择细分市场,以便通过企业的集聚战略创造竞争优势?如何在相关产业中通过战略协调以获取竞争优势?在追求竞争优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何影响?企业如何保护其竞争地位?3、《国家竞争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新成果结论:仅强调自然资源及其他成本因素的比较利益的传统理论早已失去生命力,一个国家把它们的现存优势提高到技术和生产力具有高度的能力是国际化成功的关键;钻石模型: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四大特征: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机遇与政府是四个要素之外能影响国家菱形条件的变量三、迈克尔波特的主要贡献1、五力模型: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价格谈判、客户价格谈判(1)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价格、广告、性能、特色、质量、售后服务、品牌形象。

波特竞争战略的经济学解读

波特竞争战略的经济学解读

波特竞争战略的经济学解读波特认为,有三种提供成功机会的最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集,企业必须选择其一,才能在产业中获得成功。

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中指出:对“什么是战略”这一问题的回答又增加了一个新视角——取舍。

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

为什么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必须选择其一?应如何选择?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走出战略迷思,做出战略选择。

以下,作者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三种竞争战略的选择如果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企业存在,那么它就具有绝对垄断力量,它总可以找到一个或一系列产品,通过价格和产量决策,达到利润最大化。

战略的本质是取舍,而这个企业可以尽其所能地攫取这个行业的所有利润,直到出现竞争对手,因此这种情况不在讨论之列。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假设某行业有甲和乙两个竞争企业,它们自然状态的成本曲线如图一所示。

横坐标“V”代表差异化价值,纵坐标“C”代表总成本。

其中“差异化价值”是指客户感知的差异性价值,包括实质性和非实质性的差异化。

而“总成本”是指“广义成本”。

以雪铁龙专用润滑油为例,法国“道达尔”润滑油自1968年至今,一直是雪铁龙的专用润滑油,深受雪铁龙车手的信任。

在中国,“长城”和“道达尔”同时入选为雪铁龙售后服务市场的“专用润滑油”,可是同样是“SJ”级别的机油(车用润滑油俗称“机油”,在本文中含义相同),“长城”每罐的零售价要比“道达尔”低20元左右。

可见,即便是同样品质的“专用机油”,“长城”的客户感知的价值要比“道达尔”低20元左右。

客户感知的价值与产品的真实价值的差距取决于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行业和产品的特质、客户对产品的了解深度及信任成本等。

因此,“长城”的雪铁龙“专用润滑油”如要达到“道达尔”相同的客户价值,必须提供更好的品质或服务,经历更长的时间过程,投入更多的广告和推广,也就是说,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等等等,因此统称为“广义成本”。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概述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概述

迈克尔。

波特竞争战略概述摘要本文通过对波特的相关理论的学习,总结了波特竞争三部曲的逻辑关系和主要内容,以及其后发表的论文《什么是战略》的主要观点,并对实践中如何应用波特的相关理论提供一些建议.关键词战略;竞争;一、竞争三部曲的逻辑结构波特的竞争三部曲,即《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以及《国家竞争优势》,分别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诠释了他的战略竞争思想。

《竞争战略》是竞争三部曲的第一部著作,主要从行业和企业层面分析了制定竞争战略所要考虑的五种因素,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书中,波特进一步总结出三种一般性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因此,这本书被认为是写给CEO们的;《竞争优势》一书是三部曲的第二部,波特在该书中,弥补了第一本书的不足,或者说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了《竞争战略》,他从更微观的层面指出如何去创造竞争优势,也就是如何寻求竞争优势的来源,这就是他的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法,如果说《竞争战略》给CEO们指出了一个战略方向的话,那么《竞争优势》就是给管理者们提供去往那个方向的道路;《国家竞争优势》则从更高更广泛的层面不仅讨论了企业行业以及国家的竞争优势,在该书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为国家或地区或行业企业的全球竞争提供了全方位的思路和方法.二、竞争三部曲的主要内容(一)《竞争战略》的主要内容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总结出了行业存在的五种竞争力,这就是所谓的五力模型,如图1,五种竞争力分别是行业中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的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商品或服务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和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指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波特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卓越成效的通用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业务聚焦战略,并指出了三大战略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线路.图1 五力模型图2 五力模型与一般战略的关系(二)《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主要讨论了企业可能获得成功的三种战略,以及企业获取成功的两种优势,即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则主要论述了企业如何创造这两种优势,换句话说这些优势的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波特通过价值链分析法,阐述了将一般性战略转化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

竞争三部曲

竞争三部曲

26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合理与国内竞争激烈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竞争 力。不同国家的公司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都大不相同,国家优 势来自于对它们的选择和搭配。

波特认为,强大的本国竞争对手是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并得以长久保持 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他反对“国内竞争是一种浪费”的传统观念,认 为国内企业的竞争在短时期内可能会损失一些资源,但从长远来看, 利大于弊。国内竞争对手的存在,会直接削弱国内企业可能享有的一 些优势,从而迫使它们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竞争力。
D.一国的产业要素要在国际竞争中保 持优势地位,就必须进行要素创造
国家需要不断地进行要素的开发 和创造,克服要素上的劣势对于 竞争优势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 持竞争优势地位。
24

需求状况
需求状况是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国内 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能够在激烈竞争中生存 并发展壮大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统目标。轴条处是用来达到这些 目标的主要经营方针。在轮盘的
每一栏目下,应当根据公司的活
动简要说明在该职能范围中的主 要经营方针。
竞争战略轮盘
6
► ►
整体架构
第一篇提出了分析产业结构及其竞争者的一般框架,这一框架的基础 是对作用于一个产业的五种竞争作用力及其战略含义进行的分析。
第二篇论述如何将第一篇介绍框架用于几种重要的类型产业环境,从 而制定出竞争战略。考察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趋于成熟的过渡 型产业、衰退型产业及全球性产业。
供方
买方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替代品
9
► ► ► ►
进入壁垒
1.规模经济——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2.产品差异化 3.资本需求 4.转换成本——客户从原供应商处采购产品转换到另一供应商那里时所遇到的一 次性成本。 5.获得分销渠道 6.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 *专有的产品技术 *原材料来源优势 *地点优势 *政府补贴 *学习或经验曲线

基本竞争战略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简介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着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

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

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3)认真的劳动监督;(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3.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与风险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在于:(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4)形成进入障碍;(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波特三部曲的阅读启示

波特三部曲的阅读启示

波特三部曲的阅读启示波特三部曲的阅读启示文:邱恒明处在财富导向阶段的国家,人们对其他领域的工作兴趣远大于在产业界,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逐渐消失。

目前的中国离这个阶段还较远,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工作兴趣还停留在产业界。

波特教授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是经典之作,三者先后出版、阶梯进级、浑然一体,值得推荐给大家。

《竞争战略》对有关企业外部的产业与竞争者进行了分析,《竞争战略》探讨的是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与成本驱动因素;《国家竞争优势》探讨以国家、州(省)等地域为对象的“产业集群”,及整体竞争力构建等问题。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的镇校之宝,是哈佛商学院近100年时间里仅有的四位被授予“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荣誉头衔的人之一。

不仅是企业领导者能从三部专著学到竞争优势相关的理论及实操技巧,产业、地区、国家的决策人群也能系统习得战略思维,并详细了解企业微观运作程序。

作为对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产生兴趣的普通读者,《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有关对国家竞争力发展四个阶段深入论述的章节,尤其打动我,在此与大家共享。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

深入阅读,我们或许思考得到,中国产业竞争的阶段或坐“二”望“三”。

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政府、企业、个人分别该具备怎样的心态。

哪些是各自的责任义务,哪些则属相互谅解的范畴,波特都阐述得非常清晰。

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

这个阶段,只有生产要素具备优势。

这些基本生产要素可能是天然资源,或是适合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或是众多廉价的一般劳工。

本地企业完全以价格条件进行竞争,自身尚无能力创造技术。

第二阶段、投资导向阶段。

国家竞争优势以从政府到企业之间积极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为基础,政府和企业会大量投资兴建现代化、高效率与大规模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努力在全球市场上获取找寻更精密的外国产品和制造技术,并致力于改善外来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指出了三部曲所隐含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应用局限,探讨了未来我国企业战略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他出生于1947年,196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航空机械工程学士,1971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973年获哈佛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5年开始在哈佛商学院讲授“经营政策”(Business Policy)课程,至1990年完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保持优异业绩》、《国家竞争优势》,先后花了15年时间,其中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已58次重印,被译成17种文字,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也已35次重印。

三部曲的出版奠定了波特教授在世界战略研究领域的大师地位。

由2002年哈佛商学院的网站资料可见,波特共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但据我所知,国内理论及实业界对于波特的了解,主要还是从其《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开始的,因为对于这两本书,在华夏出版社于1996年获得中文简体版权正式出版前,早在1988年国内就已有多家出版社的译本在读者中流行。

至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尽管国内的战略学者们通过原版文献以及波特自己的论文早有所闻,但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的中文版,那也已经是2002年的事了。

对于波特的“三部曲”,尽管国内购买者人数并不少,但能真正静心通读全书的人实际并不多。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目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较快,更为喜欢快餐式的阅读材料,波特三部曲实在太过厚重与琐细;二是由于波特三部曲延袭了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思路,有点太重经济理性而轻管理人性,不太容易阅读;三是由于前些年我国许多管理实践者客观上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尚未真正遭遇企业发展的战略瓶颈制约,所以缺乏认真精读的心境与压力。

就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的状况而言,经济改革开放已有几十年,许多企业在做大后正逐渐面临做强、做长的战略困惑,从这个角度看,华夏出版社这次重印波特的三部曲可谓正逢其时。

但即使如此,为了真正读懂西方语境下写就的波特三部曲,也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波特成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三部曲理论基础——经济学家眼中的竞争战略波特长期从事产业组织理论与竞争战略的研究,致力于在经济理论与企业实践间架设桥梁,其所完成的竞争三部曲既存在着相互联系,又各自包含有独立的主题,但在本质上所反映的都是一种基于经济学比较静态研究的假设与思路。

首先,隐含假设了市场资源的稀缺性,从而相对强调了战略的竞争特性而忽视了合作可能。

对于这一点,从宏观整体的资源配置看,做短期静态考察,一种资源用于甲企业就不能用于乙企业,似乎竞争是占主导的;但从微观局部的企业运作看,做长期动态考察,一方面就单个企业所需而言,可以认为资源供给是无限的,另一方面资源总量也是可变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合作求发展的可能。

第二,隐含假设了信息完全性,从而强调了战略的全面事先规划而相对忽略了战略的动态调整学习。

对于这一点,从波特三部曲所提供的细节俱全的分析框架,如五力竞争模型、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驱动因素、价值创造活动、产业环境细分、完整钻石体系、国家分类研究等,可以略见端倪。

在实践中,若要按此思路进行分析,一方面信息收集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操作时间太长,结果有可能造成由于战略思考分析太多,反而使得人们没有时间考虑如何行动。

更不要说,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一旦分析完成,可能现实状况又已变化。

正是由于波特试图提供无所不包的理论框架,而将战略实践中对于理论的简化应用工作留给了实践者,结果却使得许多人读了波特三部曲,总觉得理论上找不出毛病,但实践上还是找不到战略出路。

第三,隐含假设了经济人目标,从而强调了战略的个体竞争逐利性而忽视了战略的群体合作互惠性。

这一点在《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两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尽管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强调了“产业集群”的作用,看到了众多企业之间存在的互惠、互赖、互动关系,但这只是他在考虑国家、州(省)等地域层次竞争对抗时,提出的基于更广泛范围的竞争优势构建框架。

由此可见,波特三部曲研究重心在于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地位,而不管这里提及的“自身”到底是个别企业、还是国家或区域。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不太倾向于人们将波特的三部曲称为“战略三部曲”,而更赞成将其称为“竞争三部曲”。

三部曲内在逻辑——体现哈佛传统的匹配战略阅读波特的“竞争三部曲”,有必要了解他所在的哈佛商学院的战略研究特色。

哈佛商学院早在1911年就设立了“经营政策”课程,1965年出版教程《经营政策:内容与案例》,至1982年出版该书的第5版(波特作为五人合著的第5位作者首次参与了该书的写作),[1]从中可以看出哈佛战略教授们的研究风格。

根据该书的观点,战略以整个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由最高管理者负责,需要全过程管理能力,可以作为一种专业活动来看待。

企业的使命目标可以独立于战略形成及实施而存在,战略制定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弱点与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即SWOT: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分析工具,通过内外环境要素的匹配寻求战略出路。

在战略方案形成后,再根据一系列标准,进行方案优劣评价选择,从中确定最终付诸实施的战略。

所以,战略形成与实施作为战略管理整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可以相互独立运作,经过有序分解后交由不同的部门去完成。

按照以上观点,似乎战略管理可以简化为一个正式的规划过程,能够分解为多个明确的步骤,使用类似核查表的形式界定研究范围,由计划人员运用各种开发出来的战略管理工具与技巧,按照一定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一是确定企业战略目标与方向,二是了解外部环境态势,三是分析内部实力状况,四是提出、评价与选择战略方案,五是组织战略实施。

这种对于战略管理过程的结构化处理,也体现在许多哈佛式的见物不见人、重理不重情的冷酷竞争案例讨论上,它在提升战略研究与咨询工作专业化水平的同时,无形之中割裂了战略管理过程各环节之间所存在的有机整体联系。

波特“竞争三部曲”秉承了哈佛战略研究的这种传统,体现的是SWOT分析的内外匹配思想,只是在思路上强调了企业定位问题,在分析工具与研究深度上做了进一步的拓展。

如《竞争战略》涉及的有关企业外部的产业与竞争者分析,《竞争优势》讨论的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与成本驱动因素,《国家竞争优势》探讨的以国家、州(省)等地域为对象的“产业集群”与整体竞争力构建问题。

“竞争三部曲”之间一脉相承的思路,集中体现在波特1991年发表的论文“战略动态理论”中。

[2]按照波特《竞争战略》的观点,关于战略研究的重心,即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或者说不同企业业绩差异成因,可以分为行业结构与企业定位两方面,其中行业结构说明跨行业的业绩差异,企业定位说明行业内企业的业绩差异。

企业定位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而定位本身又由企业战略所决定,如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等。

那么影响与决定行业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波特在《竞争优势》中将其归结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认为这是竞争优势的基本单元,并进一步认为价值创造活动受初始条件与管理决策的影响,而初始条件与管理决策又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指出,竞争优势最终受制于企业内外环境。

他以学习调适能力解释内部原因,以“钻石理论体系”说明外部原因。

这样,最终似乎又回到了初始条件与企业定位的解释上。

所以,波特认为从动态的角度看,进行战略的时序过程研究,追溯竞争优势的成因,很难回避循环解释问题,不太可能建立严格数量化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模型,只能给出以解释、判断为基础的描述性框架。

三部曲应用局限——重解构轻综合的工具战略应该说,波特的“竞争三部曲”对企业战略相关的内外竞争环境,从企业内部活动成本、外部产业结构、地域产业集群等不同层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剖,这为人们了解竞争本质提供了广泛的视角。

但问题在于,这种解构分析的做法并不能很好地提供解决战略实践问题的答案。

解决战略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解构方法,特别注意平衡协调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波特所提供的许多方法实际上均属于工具战略,它只解决战略可能途径,而并不提供途径选择的准则。

如波特《竞争战略》中提出的五力竞争模型,作为行业竞争驱动力解剖的经典方法,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地位,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

但并没有解决模型实际运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怎样处理五力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如何应对行业战略运作的竞争趋同等。

另外,波特从产业经济学研究入手提出的五力模型,实际上采用的有点类似政府视角,从中得到的有关结论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对该行业中的所有企业都适用,似乎不可能提供企业特色构建思路。

对于这些问题,波特在其1996年发表的论文“战略是什么”中给出了解决对策。

[3]当然,在将波特三部曲引介给国内广大读者时,受当时研究水平所限,理论界也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的错误认识。

首先,认为各类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就是竞争关系,并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图示做了表面化的理解,觉得企业处于五种竞争力量的作用中心,同行企业、替代品厂商、潜在进入者是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竞争对手,企业的供方与买方也是企业的讨价还价对象,企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量。

那么现实中到底谁有可能作为企业的短期或长期的合作者而存在呢?显然,这不是五力模型所能回答的,也不是波特作为行业分析工具提出五力模型时所试图回答的。

如果从跨期动态的角度考察行业内各种市场力量的关系,也许可以发现除了竞争以外,其中还可能存在着多种形态的相互依存、共生互应的关系。

对于这一点,也正是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所重点关注的。

第二,认为竞争战略就是企业战略,而实际上竞争战略与合作战略一样,只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手段,它本身作为一种工具并不是追求的目标,需要在战略指导下运用。

不容否认,单个经济实体的一时竞争力增强,可以通过剥夺他人利益而实现,但是全球经济网络的长期生存力保存,却需要依赖互惠多赢来维系。

因此,在进行企业、国家或地域竞争优势及内外环境分析时,如果过分关注“竞争”而不是“优势”,也许会造成指导思想上的错误。

一是,若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考虑对手做什么上,可能会在无意中使企业忽视自身特色的建设,甚至还有可能没有时间思考自己该做些什么。

二是,就竞争者分析所依据的信息而言,要么得不到,要么不准确,因为别人是不会主动将有用信息透露出来的。

三是,即使能够得到信息,也许更多的只是关于过去而不是未来的,而未来是以企业与竞争者的互动为基础的,难以事先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