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游戏 三种态度 三种人生

合集下载

仰视俯视平视的三种人生态度

仰视俯视平视的三种人生态度

仰视俯视平视的三种人生态度
1. 仰视态度
仰视态度,就是以发展视野,居高临下的看问题,把事情放到更宏观
的角度来看待,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从高处望下去。

仰视态度的人,注
重从宏观上把握进行思考和判断,他的进取心非常的强烈,乐观至上,坚信梦想达成的可能性。

拥有仰视态度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
会坚持不懈地拼搏不懈努力,即使面对各种坎坷困惑,也会学会在有
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2. 俯视态度
俯视态度就是看问题不从宏观,而是从微观,具体,节奏慢一些的思
考角度,仔细看待,搞清楚每一个细节。

只有了解,把握了事情的细节,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只遵循高层施加的任务而做。

拥有俯视
态度的人,注重从微观上把握,把握具体实现切实可行的思考方向,
做实事,看实情,关注细节,是你成功的秘诀。

3. 平视态度
平视态度,就是坚持客观,理性,公正正义的态度,正视生活,正视
事件,正视结果。

客观的思维,一定的无私,去接受多样现实,不偏
不倚,能够独立思考,避免情绪化,有自己的观点,又有公平的判断,去客观分析,更靠谱的做出决策。

拥有平视态度的人,可以在每一件
事上,克服自私情感,一定要把一件事情看透,去做出最客观的判断,不指望结果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只希望做出最客观的决定,来完成自
己的使命。

九、人生剧本分析

九、人生剧本分析

九、人生剧本分析1.什么叫“人生剧本”所谓人生剧本就是一个人在父母、家庭等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在无意识中写成的关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2.“无形的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Decision-making),无论对大事还是小事都必须做出选择、决定。

几乎所有的人们都认为,这些决定是以自己的意志而做出的。

其实,小的时候受父母和周围人的影响而形成的价值观深深地左右着人们的"决定"。

这些价值观成为我们判断事物的基准、决定的基准。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父母(包括其他家人)的思想、观念对我们决定的影响。

可以说,人生剧本是引导人们在无意识中朝着某个方向发展的"无形的魔杖",或者说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父母赠送给我们的"人生设计图"。

3.三种人生剧本(1)“胜利者(成功者)剧本”(I AM OK,YOU ARE OK)(2)“失败者剧本” (I AM NOT OK,YOU ARE NOT OK)(3)“平凡者剧本” (I AM OK,YOU ARE NOT OK,or I AM NOT OK,YOU ARE OK)4.影响人生剧本形成的要素(1)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2)抚爱(STROKES)和漠视(DISCOUNTS)的接受方式(3)代用感情(RACKET FEELING)(4)人生态度的位置(5)父母的强化令和禁止令(6)心理游戏5.人生剧本的形成过程6.影响人生剧本新形成的12个典型禁止令∙不许存在!∙什么也不许做!∙不许是小姑娘/大小子!∙不许健康!∙不许有所归属!不许参加集体活动!∙不许接近我!离我远点!∙不要成为重要人物!∙不许长大!∙不要把自己当小孩子!∙不许成功!∙不许考虑!∙不许流露感情!7.五种“强化令”∙快点!∙再努力!(加油!)∙要完美!∙要坚强!∙讨好我(大家)!8.小人生剧本。

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

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

人际沟通分析学(简称TA)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

这个理论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套通俗、简洁的分析语言和便于操作的方法。

它的基础部分可以成为帮助公众改善自身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的心理学自助理论。

以下是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后的总结。

文章和以往的课堂讨论与训练有不同的地方,这一次,我将把对这种理论的简介和我的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后的体会相结合,尽可能地以有助于应用的方式呈现这个理论。

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三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

其中每一种自我状态都包括完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人们各自的“三我”之间的交往。

“三我”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是父母自我状态,指我们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和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

顾名思义,一个人处于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与人交往常常会表现出教育、批评、教训、控制的一面;而处于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人与人交往时则常常会表现出温暖、关怀、安慰、鼓励的一面。

人际交往中,那种特别喜欢教训别人的人,常常运用的就是自己的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而那些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别人的人,则常常处于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

二是儿童自我状态,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带着一个小小的儿童,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

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

处于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心、焦虑和自罪;而处于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则往往表现为活泼、冲动、天真、自发行动、贪玩、富于表情、爱憎分明等,像以自我为中心的婴儿一样追求快感并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感情。

三是成人自我状态,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指向于此时此地,具体表现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

人生的三种态度

人生的三种态度

人生的三种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

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度之深浅、曲折、偏正……各式各种都有;而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亦皆有其各种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笼统,而究难免于笼统。

我们现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过是比较适中的办法而已。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

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

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

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

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

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

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

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

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得人生太无意思。

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

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

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

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

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

最能发挥到家者,厥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个生活,完全为宗教生活。

三种人生态度

三种人生态度

三种人生态度作者:梁漱溟来源:《全国新书目》2010年第03期《人生的三路向》梁漱溟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1定价:28.00元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实践的结果,是他关于人生问题的最终思考。

他对人生本质的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并对世人面对问题的应对态度进行综合分析,洞若观火,直指世人万象。

梁先生系统讲述了他所选择的人生观:活在当下,一任直觉。

这是对儒家思想汲取又反哺的结论,也是针对中国人今日惶惶不可终日生活状态的点醒。

本文选编自该书代序。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

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

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

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

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

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

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

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得人生太无意思。

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

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

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

最能发挥到家者,厥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个生活,完全为宗教生活。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理论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理论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 PAC 理论?依照柏恩(Berne,1964)在他的专著《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所提的沟通分析概念,系指个体与他人沟通时,或个体面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是个体本身已有属于自己的一套PAC信念与行为,与他人沟通,即是所谓的自我状态(ego state)。

柏恩(Berne,1964)认为:每个人自我状态有三种,即P:就是父母(Parent)的字头-父母亲特性的自我,简记字母大写“P”。

A:就是成人(Adult)的字头-成人特性的自我,简记字母大写“A”。

及C:就是儿童(Child)的字头-孩子特性的自我,简记字母大写“C”。

柏恩认为:在个体健全与成熟的人格中,这三个自我的状态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且应是三者衔接而不重迭;亦是人格中脚本的起源,终其一生用来增强脚本的心理游戏(一)父母亲特性的自我状态(Parent ego state)父母亲特性的自我状态“P”,就是个体在孩提时代-从出生到五岁前,父母将自身体验、人生态度、是非善恶行为标准,塑造于子女,强加诸于子女身上,并存在于子女脑海中的记录器,在其脑海中转动,播出父母所留下之不容置疑的信息与规范。

换言之,一个人具有父母亲特性“P”言行态度表现的特征,主要是个体在早年时,受其父母对其教养指导、照顾并解决其需求等的影响,而以之来与人互动。

它通常就是自己父母行为的翻版,由继承、模仿或认同父母行为而来,做得像个体父母一样角色的表现,且会以个体之父母加诸于自己身上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进一步言之,当一个人处于父母亲亲特性“P”的自我状态时,在对待别人时,通常会受自己父母的制约,出现如“会指导”、“照顾”、“解决自己及别人的需求”,“会为自己及他人做许多有益处的事”的特性和姿态来。

另外,父母亲特性的自我状态“P”依其功能,再分为二类型:1.抚育性的父母(Nurturing Parent ego state,简称NP)存有权威判断、优越、增强确定、关爱体谅、同情照顾他人。

初中语文文摘(人生)三种人生态度

初中语文文摘(人生)三种人生态度

三种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

依中国的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度之深浅、曲折、偏正……各式各种都有,而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亦皆有其各种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笼统,而究竟难免于笼统。

我们现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过是比较适中的办法而已。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

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

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

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

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

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

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

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

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觉得人生太无意思。

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

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

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

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

最能发挥到家者,厥为印度人。

罗拉快跑 影评

罗拉快跑 影评

罗拉快跑,著名电影名称。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影片大约有1581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算每个镜头长2.7秒。

有趣的是影片结尾节奏相对变慢,这跟时下大多数电影正好相反。

同时为游戏副本名称。

【参考影评】罗拉快跑视听语言《罗拉快跑》是采用了三段式格局。

在罗拉营救男朋友的奔跑途中,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状况,都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从表面上看,《罗拉快跑》的主题是一个异常“陈旧”的爱情主题:罗拉为了救自己的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但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

《罗拉快跑》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影片的表层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自己的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也深层了影片的人类对世界的无奈。

《罗拉快跑》影片中有着快奏感与今天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合拍。

影片中有大量的电脑的应用,在局情中有了三次救人的经过: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板块式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现代剧作结构,是与通常电影的“常规剧作结构”不同的“非常规剧作结构”。

全片时间:75分钟。

开头:1分—10分;第一次奔跑:10分—30分;第二次奔跑:33分—53分;第三次奔跑:55分—75分。

影片结构示意:开头曼尼丢钱。

第一次奔跑超市抢钱。

罗拉身亡。

死亡第二次奔跑银行抢钱。

曼尼身亡。

死亡。

第三次奔跑赌场赢钱。

成为富人。

第一次跑时在脱离冥界:镜头从罗拉眼睛的大特写拉出来;色彩由纯红色逐渐变化为正常的彩色。

时光又倒回时:动作连接:在镜头中同样的物体降落的动作连接,现在的街道上空红色钱袋的降落,与20分钟前的罗拉房间红色电话话筒的降落连接;和红色的钱袋连接红色的电话话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游戏三种态度三种人生
你也可以投稿: . o 游戏,谁都玩过,但就在今天老师让我玩了“两分钟”的游戏。

这三种游戏让我知道了对于时间的三种态度,以及三种人生。

使我受益匪浅。

其实有时候我也在思量这短短的两分钟到底有长,没有人会刻意的去计量它,因为实在是太短太短了,短的让人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我想问:事实果真如此吗?
今天周老师满面春风的走进了教师,我心中产生疑问:周老师怎会如此高兴,莫不是又发生了什么事吧!周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三个有关于‘两分钟’的游戏。

”我心中打起了小鼓:周老师这是怎么了,好好的,不给我们上课玩什么游戏啊。

很快,疑问便被解开了......
第一个游戏是让我们爱两分钟写字,看谁写的多,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后,教师里一片寂静,只有同学们的笔在纸上写字的“沙沙”声与沉重的喘气声,仿佛一只小蚂蚁在地上行走的声音都能够听见。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写,生怕自己写的最少,我也不甘示弱,所以每写完看书时都要看一句话,生怕一字一字的看耽误时间,后来时间过的愈快大家的呼吸愈急促,看快在我们写到高潮的时候,周老师说了声“时间到”。

大家长叹一声“唉”,仿佛还没有写够似的,回想起刚才,短短的两分钟竟让我干了这么多事,看来还真不能小瞧这两分钟呢!
紧接着是第二个游戏了,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让我们在两分钟内定格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并保持两分钟,在老师的“ ”声后,我摆好动作心想:这个动作很舒服,两分钟应该不成问题。

但我错了,做这个动作手很快就酸了,我想把把它换一下,但惧于周老师就在眼前所以就不敢轻举妄动,我心想:酸就酸吧!反正两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渐渐的,教室里不那么安静了,很多人想笑又不敢笑,所以脸憋的通红通红的,像刚喝了酒似的。

很快,我们所期待的“时间到”这一声终于到来了,大家如释重负的长叹一声“舒服”。

我感觉这两分钟好长啊,好像过了千百万年。

终于,我们众所期待的第三个游戏来临了,它的规则就是我们在两分钟内自由活动,在老师的说起“ ”后,大家一窝蜂的跑出去,像是一群无头苍蝇似的,我也想出去玩,但碍于是上课时间所以也就没出去,我就借来了张译井的相册,看着她的相册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一下子,心思便飞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家乡......老师叫大家进来了,我的心也回来了,我感叹到:时间好快啊!转瞬即逝,抓也抓不住。

我想其实两分钟只有一百二十秒的时间,之所以有快慢之分,就是因为我们对于时间的态度不同,这三种游戏就是对时间的态度,也暗藏了三种人生,想要哪种人生,要看你的态度怎样和要玩哪种游戏了。

你也可以投稿: .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