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 X X 重型锻造有限公司
热处理中心
文件名称:热处理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HT/GC-01-A
制定:日期:2010.9.10
审核:日期:2010.9.12
批准:日期:2010.9.15
版次:A/0 共12页受控号:生效日期:2010.9.15
热处理工艺规程
1.0热处理工艺规范
1.1退火及其目的
把钢加热到其一适当温度并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退火。根据退火的目的和工艺特点,可分为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均匀化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善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消除由于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以及铸件内残留的内应力,以减小变形和防止开裂。
(4)使碳化物球状化.降低硬度。
(5)改善或消除钢在铸造、锻造和焊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组织缺陷,防止产生白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退火一般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铸造或锻造之后.粗加工之前,目的是为了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组织,为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对于一些要求不很高的工件,退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消除内应力退火往往在铸造、焊接、压力加工或粗加工之后。
1.2均匀化退火
(1)定义:
均匀化退火也称扩散退火,是把钢加热到远高于Ac3或Acm的温度,经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
是使钢的成分均匀化,消除成分偏析。在高温下,钢中原子具有大的活动能量,有利于原子进行充分的扩散,从而消除成分偏析及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减轻钢在热加工时产生脆裂的倾向和消除铸钢件内应力,并提高其力学性能。
(3)范围:
适用于铸钢件及具有成份偏析的锻轧件。
(4)工艺:
加热温度为Ac3+150~200℃,保温时间为10~20h ,随炉缓冷至350 ℃以下出炉。由于退火的加热温度很高,保温时间又长,很容易引起晶粒长大,需在退火后进行细化晶粒的处理,如进行压力加工使晶粒碎化,或通过完全退火、正火使晶较细化。
1.3再结晶退火
(1)目的:
A、消除加工硬化,降低硬度。
B、消除冷塑性变形后的内应力。
(2)范围:
主要用于冷变形加工的工件。如工件经冷冲压或拉伸后,为降低硬度,便于继续进行冷变形加工,均需进行再结晶退火,也称工序间退火。对于某些冷变形加工零件,为消除加工硬化及内应力,再结晶退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3)工艺:
再结晶退火温度 Ac1-50~150℃。碳钢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一般为600~700℃。由于再结晶温度与钢的化学成分及冷塑性变形量有关,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温度太高,晶粒会明显长大;温度过低,再结晶过程不能完全进行,晶粒大小不均匀。保温后空冷。
1.4去应力退火
(1)定义:
处理工艺。
(2)目的:
是消除工件的内应力,以减少和防止工件在后续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开裂。
(3)范围:适用于铸件、锻件、焊接件、机械加工和形变加工后工件。
(4)工艺:
去应力退火温度为Ac1-100~200℃。在这一温度下,工件的内部组织不发生变化。加热温度越高,内应力消除得越彻底。当温度超过以600℃时,应力即可基本完全消除。机械加工中的去应力退火应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退火温度应取下限或更低些。对薄壁或焊接件,为防止其变形,退火温度应适当降低。对于淬火(经回火)或调质过的工件,去应力退火温度应低于回火温度,以免降低硬度和强度。保温时间与工件大小及装炉量有关,一般为 2 ~4h 。工件截面厚度较大或装炉量较大时,保温时间可取上限或适当延长。为避免冷却过程中造成新的热应力,保温后应缓慢冷却,通常随炉冷至300℃以下出炉空冷。
1.5完全退火
(1)定义:
把钢加热到Ac3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退火方法称为完全退火。
(2)目的:
A、降低硬度。完全退火后得到片层较厚的珠光体,消除了由铸造、锻造、焊接后由于冷却较快而造成了的硬度较高的组织,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能。
B、细化晶粒。铸件在浇铸后缓慢冷却,锻件在停锻时,温度过高,焊接件焊缝处温度过高,工件热处理时温度过高都会使组织出现晶粒粗大和组织不均等现象。采用完全退火,可以将粗大晶粒转变为细小晶粒。
C、钢在加热和缓慢冷却过程中,还可以消除在形变和快冷过程中产生的残留内应力。
(3)范围:
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碳钢和合金钢,包括铸钢件、锻轧件、焊接件等。完全退火不能用于过共析钢。
(4)工艺:
A、加热温度。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碳钢加热到Ac3+30~50℃,合金钢加热到Ac3+30~70℃。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或使高合金的碳化物充分溶解,可适当提高奥氏体化温度;但过高的加热温度是不可取的。常用结构钢的退火温度及退火后的硬度见附录
B、保温时间。确定保温时间的原则是保证奥氏体的充分均匀化,其时间长短与零件有效厚度、工件的排列方式和装炉量大小等因素有关。在箱式电阻炉中退火,保温时间可按有效厚度计算(1.5~2.5min/mm )。工件排列越紧密,装炉量越大,保温时间越长。
C、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对退火后组织及其性能影响较大,应根据钢种和要求的性能而定。退火后的组织应为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太快时,珠光体的片层太薄,硬度就偏高,不利于切削加工。若冷却过慢,则会出现大块铁素体且生产效率会降低。故冷却速度一般为30~120℃/h 。生产中通常采用随炉冷却方式,冷至500℃以下,即可出炉空冷。
1.6不完全退火
(1)定义:
是将钢加热到Ac1~Acm(过共析钢)或Ac1~Ac3(亚共析钢)之间,保温后缓慢冷却的退火方法。
(2)目的:
与完全退火相同。
(3)范围:
一般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及冲压件等。主要用于过共析钢的退火。对于亚共析钢来说,如果钢的原始组织良好,晶粒细小,只是为降低硬度或消除内应力,也可以进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