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加强乡村学校班级文化创办-构建和谐班集体
乡村教育之梦——我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
乡村教育之梦——我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让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办学宗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校训: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办学理念:夯实基础强化德育精致管理促进和谐“夯实基础”就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取得可持续发展学力奠定基础。
“强化德育”落实德育为首,突出培养学生“有爱心、负责任、能选择、乐求知、会创新”,让学生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精致管理”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管理不断引向深入、规范、有效。
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将管理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做到人人尽职,事事到位。
“促进和谐”就是让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使校园组织结构要素和谐、教育环境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
办学目标:环境优、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环境优:1、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学校围墙、教学楼走廊、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德育墙、铭牌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
师资强: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质量高:1、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
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建立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建设班级共同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自我认知。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师生间的沟通搭建桥梁。
接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其在全方位发展中获得更多成长。
加强班集体凝聚力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师生的重要性在于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共同价值观、师生关系、学生全面发展、班集体凝聚力、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性。
1. 引言1.1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形成班级特有的精神风貌、核心价值观和共同行为准则,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班级成员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提升教学效果和师生情感沟通。
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勇于探索和创新,开拓自己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还可以加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的载体,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情感纽带,通过共同的活动和共识,让每个班级成员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部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师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还可以提升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为师生打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班级文化建设应该被重视和积极推动,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农村德育工作计划小学范文【五篇】
农村德育工作计划小学范文【五篇】导语: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以下是WTT 整理的农村德育工作计划小学范文【五篇】,仅供大家参考。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一】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在德育管理、学生教育中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促进德育工作者个人专业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韩召景副组长:李伟成员:刘向瑞韩红艳郭英杰杨宝春王传新徐庆宝刘延美李荣茂张义富姚秀田胡守真靳广玉孙启龙刘荣花三、工作目标及思路:1、要求全体教师本着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的育人心态共同创建出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并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四、主要工作措施:(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
全员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振兴乡村教育的具体目标
振兴乡村教育的具体目标近年来,乡村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为了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具体的目标必不可少。
本文将从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资源、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教育理念四个方面,探讨振兴乡村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措施。
一、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首要目标。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制定科学的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
建立适应乡村教育特点的教育标准,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以确保教育质量的科学性和可衡量性。
2.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学校设施、配备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学器材,为乡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乡村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
二、改善教育资源改善乡村教育资源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目标。
为了做到这点,应采取以下行动:1. 扩大教育投入。
加大乡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乡村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修缮和建设新的乡村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场所,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 促进信息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
为乡村学校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支持,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教育资源。
三、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之一是要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行动:1. 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加强乡村教师的激励政策。
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增强乡村教育的吸引力。
3. 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建立乡村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提供乡村教师的职业晋升渠道,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四、创新教育理念乡村教育振兴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提供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乡村教育打造农村特色学校
乡村教育打造农村特色学校乡村教育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纷纷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并积极探索一系列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以乡村教育打造农村特色学校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培育乡村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乡村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提升。
要打造农村特色学校,首先需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同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为乡村学校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乡村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参与农田劳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从小就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农村特色学校应该注重农业科技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的了解和认知。
学校可以开设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实训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农业生产实践,了解现代农业的技术与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引入农业科技教育App、建立农业科技实验室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育环境。
四、发展特色课程与活动为了打造农村特色学校,学校需要开设特色课程和活动,并突出农村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比如,可以开设农艺、农民文化、农村经济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农村发展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农村特色活动,如农民技能比赛、农民文化节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农村学校应积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可以邀请当地农民、农业专家和企业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和新技术。
学校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学校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标题:学校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导言: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计划中,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的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1. 加强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计划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
学校应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懂农业、热爱乡村、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学校可以开设农业专业班级,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实践,培养农村相关技术,帮助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
2. 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学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农村教育改革。
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教育环境,建设乡村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助力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3.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文化课程、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同时,学校还可以发动学生去乡村参与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发展,以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
4. 鼓励创新创业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人才。
通过开展创业指导课程、举办创业大赛、提供创业支持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乡村振兴的双赢。
5. 加强科技服务学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应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学校可以设立科技服务中心,为乡村提供技术咨询、产品研发等支持,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6.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乡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可以引进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名师、教材、教学手段等,以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和质量。
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7. 建设乡村少年宫乡村少年宫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学校可以借助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到乡村少年宫的建设中,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开展绘画、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丰富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
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乡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资源不足、设施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为了促进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乡村学校能够发挥自身特色,培养具有应对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学校特色打造1.培养乡村实践意识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实际认知。
通过开展农村实践活动,学生将亲身参与田地劳作、农产品加工等活动,了解乡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可以邀请农村企业家、农民合作社代表等人员来校分享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于乡村振兴的兴趣和热情。
2.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
建立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
同时,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资源,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推行全人教育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创造力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比赛、艺术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资源保障与合作机制1.提供资金支持为了保障乡村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应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资金可以用于更新教育设施、购买教学资源和培训教师等方面,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
2.建立合作机制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可以与城市的名校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交流合作,乡村学校可以借鉴城市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教育资源。
同时,可以派遣学生到城市学校交流学习,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3.社区支持与家校合作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应与社区建立紧密联系,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
可以邀请社区领导、业界专家等来学校授课或举办特色活动。
同时,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班集体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班集体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集体主义教育在构建和谐班集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的重要手段。
构建和谐班集体,需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班级中养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和思维方式。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友爱团结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运动会、文化展示等,让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加强班级管理,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班级是学生最直接的集体,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和交流的主要场所。
班主任应该加强班级管理,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共同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加强班级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提出活动建议和参与组织,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锻炼交际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加强班级理想信念教育。
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各类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更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学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集体中培养出相互帮助和理解的品质。
班主任可以通过讲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加强班级活动和班级荣誉的奖励机制。
班级的荣誉感是促进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的关键。
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集体事务,并在一定条件下对表现优秀的个人或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班级荣誉感。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学校、班主任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的意愿和能力,为构建和谐班集体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乡村学校 促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学校促进乡村振兴乡村学校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学校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发展乡村学校,以促进乡村振兴。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乡村学校的基础。
应该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
同时,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舒适的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提升教育质量其次,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发展乡村学校的关键。
应该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乡村学校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部分地区,应该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确保每个乡村学校都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同时,鼓励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通过建立教育合作机制,让城市的名校和乡村学校进行合作,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四、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乡村学校应该与社区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
可以通过开展家长会、社区教育讲座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成长。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当地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培养乡村教育人才乡村学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乡村教育人才。
应该加强对乡村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
同时,通过建立乡村教育人才库,为乡村学校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持。
六、加强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交流合作乡村学校应该与城市学校加强交流合作,借鉴城市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教育理念,推动乡村学校的发展。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促进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互动,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学校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学校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计划本学校位于乡村,深知乡村振兴是当今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
一、发挥教育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所教育机构,本学校首要任务是为当地村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将通过以下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1.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将增加教育投入,引入更多优秀师资,改善校园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农村教育振兴计划。
针对农村学生特点和需求,我们将推出专门的教学计划,帮助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
3.开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我们将与当地企业合作,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培养更多优秀的劳动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二、发展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本学校将通过以下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工作:1.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科技人才。
我们将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引入更多科技专家,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开展农村科技示范工程。
我们将选取一些典型农村,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推广优质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
3.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我们将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
三、加强文化传承,唤醒乡村活力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校将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文化传承,激发乡村活力:1.开展农村文化传统保护工程。
我们将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保护计划,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遗产。
2.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我们将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文艺表演等,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丰富农民生活。
3.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文化人才。
我们将加强乡村文化教育,开设文化课程,培养更多有文化素养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本学校将通过以下措施,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1.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经济。
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摘要】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的内涵,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文化建设策略。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阐述了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研究结论指出,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启示,为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文化建设、影响因素、策略、实践、重要性、启示、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开展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对于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作为特色班级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需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文化氛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针对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其内涵和特点,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文化建设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深对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为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最终目的是推动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乡村振兴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乡村振兴。
要实现乡村振兴,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乡村振兴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的编写和实施。
一、班会教案的编写1.教学目标本次班会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活动的体验和观察,让他们了解农村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变化和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从意识,增强其对乡村振兴建设的认识和支持。
2.教学重点本次班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学习了解乡村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变化和需求,了解乡村振兴的优势和难点,探究如何支持乡村振兴。
3.教学内容本次班会将涉及以下内容:(1)乡村振兴的定义、意义和现状(2)乡村振兴的政策和措施(3)培养支持乡村振兴的心理和意识(4)学习支持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
4.教学方式为了确保学习效果,本次班会采用主题讲座、图像教学、互动问答等模式。
二、班会教案的实施本次班会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自己对于农村的认知和看法,通过生动的图文材料,简要介绍乡村振兴的概念、意义和现状。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正文环节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乡村振兴实现的认知、对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认识、以及自己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
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生动的实例、图像等教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乡村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并引导他们就如何支持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建议。
3.总结环节在班会的结束时,教师介绍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意义,并重申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态度和努力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班会教案的实施效果通过本次班会的实施,学生不仅了解乡村振兴的概念、现状和趋势,还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强化了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了对乡村振兴建设的认同和信心。
乡村教育教育思想
乡村教育教育思想乡村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地区的学校承担着培养乡村孩子良好教育思想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乡村教育中值得关注的一些教育思想。
一、以爱为基石乡村教育的教育思想之一是以爱为基石。
乡村学校要以关怀和关爱孩子为出发点,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亲情关系。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只有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二、注重德育教育乡村教育另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是注重德育教育。
乡村地区的学校通常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孩子的家庭环境不稳定、学校资源缺乏等。
因此,德育教育在乡村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尊重他人、团队精神等。
三、强化实践教育乡村教育还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教育。
乡村地区的学生通常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如田园劳动、农业生产等。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实践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创新教育模式乡村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乡村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开展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
五、建立家校合作乡村教育的成功也需要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道防线,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非常重要。
乡村学校应该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关心、培养孩子。
“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理念应该贯穿乡村教育的方方面面。
六、关注职业教育最后,乡村教育还应该关注职业教育。
在现实中,许多乡村地区缺少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乡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
总之,乡村教育的教育思想涵盖了以爱为基石、注重德育教育、强化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模式、建立家校合作和关注职业教育等方面。
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班级
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班级作者:李祥女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50期建立平等、互助、協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
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培养并就造着中国的未来。
因此,构建和谐班级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每一名班主任的一种办学责任,也是一种办学使命。
一、班级文化与和谐班级和谐班级,主要是指以和谐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和谐班级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都与班级文化息息相关。
1.内涵的相融性。
和谐班级是以班级为载体,整体优化育人的氛围,以形成学生、教师和学校科学、互动发展为宗旨,协调运转班级教育的各个系统和要素,实现班级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班级文化则是班级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以班级为主要空间,以班级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班级环境等物化的形态内容,也包括班级的传统、班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
所以和谐班级和班级文化在内涵上具有相融性,班级文化是和谐班级文化的独特发展形态。
2.服务的统一性。
学校班级服务的主体是学生,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学校的人文水平,在育人大局中起着基础的灵魂作用。
让教育对象在和谐的氛围和感染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是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的班级的共同目的所在。
3.发展的一致性。
教育要面向未来的发展,和谐是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班级文化得到发展,也就是班级环境得以优化,师生的高尚情操得以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等。
然而这一切,都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因素,所以班级文化的发展必然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所以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具有一致性。
良好的班级文化,在和谐班级的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所以,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班级呢?二、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班级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服务中的和谐、管理因素中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班级发展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单元,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以及学习的基层组织,能否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团结、协作、勤奋、进取的班级精神,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班集体的形成是班级的社会心理结构等许多要素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结果。
作为班主任,切忌太过急切。
要知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教师用足够的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无比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一、以情动人,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其术”。
所以,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一定的感情。
教师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才能奠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师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不谈到师爱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样的箴言有许多。
爱学生是班主任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行之有效的手段。
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并且积极主动与他们沟通。
适时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深刻感受到真诚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因此,班主任要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只有真正这样去做,才会真正理解高尔基的这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小张是个性格孤僻的小男孩,不常与人交谈,总是独来独往,上课经常精神恍惚,成绩很差。
经过了解,我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他的父母离异,父亲去了外地,他与奶奶和常年患病的爷爷一起生活,对父母的想念及对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望无疑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浓厚的阴影,他就像一只孤独的小猫蜷缩在角落里舔着伤口,从来不主动走近别人,也不愿意与他人过多地靠近。
发展乡村学校 促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学校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学校促进乡村振兴一、背景介绍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承载着培养农村人材、传承乡土文化等重要使命。
因此,发展乡村学校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学校发展的意义1.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乡村学校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2. 培养乡村人材:乡村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有利于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材。
3. 传承乡土文化:乡村学校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可以保护和传承农村的文化遗产。
三、发展乡村学校的措施1.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加大对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2. 完善教育设施: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
4. 加强与城市学校的合作:建立乡城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5.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乡村学校发展的成效1. 教育水平提升:通过改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将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提高。
2. 人材培养质量提高:乡村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农村实际,他们将更有可能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 乡土文化传承:通过乡村学校开展的乡土文化教育,乡村的传统文化将得到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特色将得到展现。
五、发展乡村学校的挑战与对策1. 资金投入不足:加大对乡村学校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预乡村学校发展,提高乡村学校的资金保障。
2. 教师队伍短缺:加大对乡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师队伍质量。
3. 教育资源不均衡: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和配置,确保乡村学校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
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六要素
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六要素作者:唐梅来源:《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11年第12期建设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但是,几十个学生在一起上课,共同活动,还不等于班集体。
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确立共同目标,明确奋斗方向,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基本前提共同目标是班集体思想建设的灵魂的方向,是班集体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一个没有目标的集体必然是一盘散沙。
作为班主任,需要特别注意集体目标对集体建设的作用。
班集体目标分为近期和远期两种,要求班主任根据学校规划、结合班级实际来确定。
我任班主任时在明确“团结一致,共建和谐班集体”的学年目标后,又根据班级实际,提出“常规争优”,“争创红旗班”、“学业水平更进一格”、“文化活动更上一层楼”等经过短期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阶段性目标。
为此,我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健全班干组织,强化主人翁意识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手段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批能够团结同学、联系老师的积极分子——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带动全班学生实现班级目标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获得不同类型学生思想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
可以说,班集体建设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队伍建设。
我班坚持实行民主选举制。
通过选举产生的班干,都具有较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并且能够严格律己,在工作学习上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学生中有较高信誉,能够有效团结同学。
因此,对班级的许多事务,我只作指导作用。
这种做法,既锻炼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又培养了班干部的竞争意识,调动了他们为集体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重要保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参考学校常规积分法并结合我班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班《常规积分细则》。
乡村振兴主题班会振兴乡村共创美好
乡村振兴主题班会振兴乡村共创美好乡村振兴是中国党和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推进农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实现乡村全面复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班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共同探讨如何振兴乡村、共创美好未来。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必经之路。
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振兴乡村是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基础保障。
其次,乡村振兴是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进程中,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展全体人民。
农村是我国占绝对多数的人口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振兴乡村意味着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提升。
再次,乡村振兴是解决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前,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和差距不仅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因此,乡村振兴必须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实现城乡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针对当前农村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其次,要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由传统农耕型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农村乡愁之情和亲情为基础的农村旅游,推动乡村产业的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第三,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培养和引进优秀农村人才,推动乡村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引领乡村转型发展。
三、共创美好乡村的途径乡村振兴是全体农民的事业,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共同努力。
首先,加强组织建设,推动社会各界参与。
组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需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工作机构,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加强乡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加强乡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农村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核心,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也可以出现了叛逆“症状”。
要想促进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必须要把工作内容复杂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作为农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如何建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当前教育中一个关键的任务。
那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有效化,就必须对农村小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现状采取策略,确保农村小学的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接轨。
一、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在我们偏远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孩,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学习),而他们则长期寄宿在亲朋好友家中或学校,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孩人数高达到2300多万,其中农村留守孩占据了绝大部分。
经调查,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缺失父母关爱的环境中,留守孩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个班级而言,老师管理的学生是多样的:有听话和不让老师省心的,有生活不能自理和缺乏自觉性的,有态度懒散不听从老师教导的,更有粘上了不良嗜好,拉帮结派,抽烟等。
如果这部分学生不能好好地进行管理教育,不但会对班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甚至人生。
导致这部分学生小小年纪就染上了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由于长年在外谋生,孩子一般都是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等带,他们的教育模式与现在的截然不同,但是由于孩子长期与他们接触,这种隔代教育就会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生根,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容易陷入自暴自弃的困境。
二是因为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书本知识一知半解,对孩子的学习不进行细致分析,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导,失去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在农村,有的被孩子的一两句话就蒙混了,造成不诚实的品格。
农村中学办学理念
农村中学办学理念
农村中学的办学理念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德育为先: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质量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环境育人: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农村中学的办学理念还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特色进行具体制定。
例如,有些农村中学可能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些农村中学可能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乡土情怀。
总之,农村中学的办学理念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特色进行具体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乡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农村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核心,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也可以出现了叛逆“症状”。
要想促进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必须要把工作内容复杂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作为农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如何建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当前教育中一个关键的任务。
那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有效化,就必须对农村小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现状采取策略,确保农村小学的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接轨。
一、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在我们偏远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孩,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学习),而他们则长期寄宿在亲朋好友家中或学校,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孩人数高达到2300多万,其中农村留守孩占据了绝大部分。
经调查,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缺失父母关爱的环境中,留守孩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一个班级而言,老师管理的学生是多样的:有听话和不让老师省心的,有生活不能自理和缺乏自觉性的,有态度懒散不听从老师教导的,更有粘上了不良嗜好,拉帮结派,抽烟等。
如果这部分学生不能好好地进行管理教育,不但会对班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甚至人生。
导致这部分学生小小年纪就染上了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由于长年在外谋生,孩子一般都是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等带,他们的教育模式与现在的截然不同,但是由于孩子长期与他们接触,这种隔代教育就会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生根,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容易陷入自暴自弃的困境。
二是因为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书本知识一知半解,对孩子的学习不进行细致分析,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导,失去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在农村,有的被孩子的一两句话就蒙混了,造成不诚实的品格。
三是因为对孩子的过于溺爱,在21世纪中任然有“重男轻女”思想,容易造成过分溺爱,从而形成任性、固执、唯我独尊和依赖的性格。
二、采取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调动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就得找到能诱发并引发学生自主管理动机。
少先队是农村小学里面比较突出的校园队伍,教师们可以通过少先队的宣传作用,宣传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班级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共同为班集体荣誉努力。
其次,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职位轮岗制”,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各个职务,这样不但能让同学学会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形成“班级管理,人人有责”的班级氛围。
那些平日认为自己是“差生”的同学也在管理的过程中找回了自信,相信自己也可以很棒。
再次,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同学的了解,采集各方面建议,建立班规,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班规的制定对班级进一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自己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自己该如何去做。
(二)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农村小学里那部分骄横跋扈的学生,让很多的老师都素手无策,他们“软硬”不吃,对老师所说的大道理或者严厉批评都不放在眼里,不但知错不改,还屡教屡犯。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们可以在他们面前尝试一下表示出自己的无助,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三)深入分析了解每个学生,扬长避短
每个学生因为从小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他们存
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性。
老师可以从这些差异性入手对学生个性和性格进行分析,找到适合其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对学生有了全面了解后,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合适位置,比如喜欢运动的,就可让其在运动会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喜欢文章的,就可以让其写一些小文章给同学们欣赏;喜欢服务大家的,可以让其担任一些职务等。
通过这些行为让每个同学都可以扬长避短,增强信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四)促进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有效化性
“谈话式”交流方法是农村小学里面班主任用得最多的教育方法,但交流是否有效,是否能触动学生,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能否成功进行。
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一些“慈母”型老师,对待违纪学生总是苦口婆心,没完没了地说一大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难以理解的“大道理”,导致学生只是应付式的认个错,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还有一些“严父”型老师,学生犯错,不问对错,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语言尖锐,毫无学生插话空间,这种方式往往会引发学生的抗拒心,不但没有用心去分析自己有没有做错,还会产生对老师的厌恶感。
对于农村小学里面这些淳朴学生,更适
合的是“朋友”型交流方式,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劝告式”教育,教育与聊天相结合,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五)切实加强班级留守孩教育与管理
多与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行为表现,做到及时有效的教育。
不管是父母或代教养人,不能以金钱和物质的满足作为关爱“补偿”,而应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教育他们不贪、不馋、不懒,要有爱心,尊长辈和代教养者。
给留守孩多一份关爱,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课余时间,应深入了解留守孩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些鼓励,少点批评;多些安慰,少点责备;多些笑容,少点粗暴。
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和培养留守孩的学习兴趣,多给他们“开小灶”,减少学习困难,注意保护好已有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像父母般的关爱和温暖,让孤独的心灵得到滋润。
搞好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是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如果教育策略一味的固守不化,其所带来的效果是绝对有限的。
因此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努力构建和谐班集体尤为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