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杂诗》全诗解读
王维《杂诗》全诗解读
王维《杂诗》全诗解读王维《杂诗》全诗解读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维《杂诗》全诗解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全诗注释⑴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⑵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⑶来日:来的时候。
⑷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⑸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⑹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全诗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全诗赏析杂诗三首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王维《杂诗》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杂诗》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王维(700—761,或谓698生、701生),字摩诘,排行十三。
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徙家于蒲州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
二十三年,张九龄荐为右拾遗。
天宝元年(742),改官左补阙。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安史乱起,陷贼,迫授伪职。
西京收复,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王维以《凝碧池诗》闻于行在,为肃宗称许,又得弟王缙力救,获免,责授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享年六十二。
两《唐书》有传。
王维奉佛,笃信禅宗,诗饶禅趣,故人称“诗佛”。
王维性喜山水,在蓝田营建辋川别墅,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长期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向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是一位艺术天才,也是一位艺术全才,他诗、文、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
仅就诗论,无体不备,诸体兼工,最妙田园山水,尤擅五言律诗。
贺裳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
”(《载酒园诗话又编》)徐增说:“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而庵诗话》)现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传世。
【原文】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1] ,寒梅著花未 [2] ?【注释】[1]来日:你来的那天,即从家乡动身的日子。
绮窗:雕画美观的窗户。
晋左思《蜀都赋》云:“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
”[2]著(zhuó)花未:花开了没有?【译文】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
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解读】诗题一作《杂咏》。
原诗共三首,这是第二首。
三诗皆写游子思乡之情,但各各不同。
诗中设定了一个问答氛围,却有问无答,令人仿佛看到了游子急切的面容,所谓“思乡之念,昭然若揭”(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
杂诗王维的古诗
杂诗王维的古诗
《杂诗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组五言诗,其中第二首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诗的意思是: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整组诗的第一首是:“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第三首是:“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
这组诗写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怀,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
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及翻译
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及翻译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赶紧来深入了解一下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古诗杂诗的意思,古诗杂诗王维赏析吧!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zá shī杂诗wáng wéi王维jūn zì gù xiāng lái君自故乡来yīng zhī gù xiāng shì ,应知故乡事。
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来日绮窗前,hán méi zhuó huā wèi寒梅著花未 ?古诗杂诗王维注释及译文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④选自《王维集校注》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赶紧来深入了解一下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古诗杂诗的意思,古诗杂诗王维赏析吧!古诗杂诗王维赏析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
《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作品介绍】《杂诗》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7卷第37首。
【原文】杂诗作者:唐·王维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注释】1、折杨柳:古典诗文中言及折杨柳,多称欲以之送别,或欲以之寄托别后的思念之情。
2、城:全诗原作“阳”。
3、“秦家”句: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4、传玉碗:指男子用玉碗盛酒,递送给女子。
“碗”全诗原作“腕”。
5、竹:全诗原作“烛”。
襦:短袄。
6、“人见”二句:《陌上桑》叙罗敷盛夸其夫曰:“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7、“持谢”二句:辛延年《羽林郎》:“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持谢,犹言奉告。
金吾子,胡姬对贵家豪奴的称呼。
提玉壶,指提上玉壶离开。
【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雜詩】王維朝因折楊柳,相見洛陽隅。
楚國無如妾,秦家自有夫。
對人傳玉腕,映燭解羅襦。
人見東方騎,皆言夫婿殊。
王维《杂诗三首》原文及赏析
杂诗三首[唐] 王维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分类标签: 描写梅花思念诗作品赏析《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
第三首:“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
这里所选的第二首,则是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
三首诗之间有一定的意蕴联系。
它们都用口头语,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正如宋人刘辰翁《王孟诗评》说:“三首皆淡中含情。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
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
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
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
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显然是他的妻子。
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
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
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
”体味精妙。
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
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
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
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
杂诗三首(王维诗作)
王维诗作
01 作品原文
03 创作背景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注释译文 04 作品鉴赏
《杂诗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 的五言绝句,暗含思念家乡的情绪。第一首诗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二首诗描写游子思念家人, 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第三首诗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三首诗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 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 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 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 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 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Fra bibliotek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一般的选者,只选第二首,也只对第二首评赏换言之,即选家对其一、其三往往不选,也更不加评赏。其实 三首,三个片断,大类蒙太奇的三个画面,既是独立的,又是连贯的,具有逻辑关系上的因果性。陈贻焮先生也 认为:“这三首诗虽然各自成章,而意思又互有关联,因此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解释”(《王维诗选》)。一般 的解释,认为这三首诗是写爱情的,陈贻焮先生就这么说:“这是一组描写男女爱人别后相思的诗”(《王维诗 选》)。陈铁民先生也持此说。但另一面讲,与其说是写人,不如说是自写;与其解读为写相思,不如说是写乡 愁。
谢谢观看
其一 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门前正对孟津的渡口。 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你有书信寄回家中否? 其二 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 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 其三 才见冬梅开过花,又听到春鸟嘤咛。 含愁思来看那新生春草,最怕它玉阶畔日渐青青。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维《杂诗三首》原文、译文与赏析(通用)
王维《杂诗三首》原文、译文与赏析《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
第二首,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
第三首,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
三首诗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杂诗三首作品原文杂诗三首其一家住孟津河⑴,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二君⑵自故乡⑶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⑷绮窗⑸前,寒梅⑹著花未⑺?其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⑻生。
[1]注释译文杂诗三首作品注释⑴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2]⑵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⑶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⑷来日:来的时候。
⑸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⑹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⑺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1][3]⑻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4]杂诗三首作品译文其一: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其二: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5]其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作品鉴赏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唐诗:王维《杂诗三首 杂咏三首》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维《杂诗三首杂咏三首》原文译文赏析《杂诗三首/杂咏三首》唐代:王维【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译文】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赏析】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
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
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唐诗三百首:《杂诗》王维
唐诗三百首:《杂诗》王维
导读:本文唐诗三百首:《杂诗》王维,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杂诗唐王维解析
杂诗唐王维解析杂诗三首王维〔唐代〕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译文: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赏析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
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
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赏析唐诗《杂诗》
赏析唐诗《杂诗》
《杂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全文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对故乡深深眷恋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王维在这首诗中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故乡事物的关注。
诗的前两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通过问话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问话中,以“故乡”为引子,引导读者去思考诗人对故乡的回忆。
诗的后两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以“寒梅”为中心,表现出诗人对故乡事物的关注。
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而是通过对“寒梅”的关注,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为在诗人的心中,“寒梅”是故乡的象征,它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故乡事物的关注。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王维《杂诗》三首诗意赏析
王维《杂诗》诗意赏析王维《杂诗》三首诗意赏析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
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
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
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
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1]。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2],寒梅著花未?其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3]。
【赏】这三首诗写两夫妇别后相思。
诗从男女两个方面写,由于着笔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够维妙维肖地传达出双方由心理、处境的不同决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异,所谓一种相思,两样别情。
这三首诗既独立成章,又语语相关。
诗的风格特点是微婉蕴藉。
夫妇分居异地,自然无法互相吐露别情;但彼此内心的思念就是没有出口的话语。
于是诗人代他们说出各自的心里话。
不难理解,双方的心理活动自有内在的关联呼应。
因此,诗人采取这种写法既新颖别致,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因为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打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或许有江南来的船吧!为什么她要关心江南来的船呢?因为她长久不归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
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为特殊情感的符号。
男主人公向来自故乡的客人询问“故乡事”,却只问“寒梅”是否已经开花,表层意思是关心故乡早春的情况,实则别有心曲。
“寒梅著花”藏着深层的情感信息。
因为第三首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说“已见寒梅发”。
王维《杂诗》赏析
王维《杂诗》赏析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王维《杂诗》赏析,欢迎阅读。
《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练习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来日:指从故乡动身前来之日。
着花未:开了花没有。
B、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C、“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D、全诗通过具体描写,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
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B、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C、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
王维古诗《杂诗》的意思
王维古诗《杂诗》的意思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王维古诗《杂诗》的意思,欢迎阅读。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
受降官处分。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注释]来日:指从故乡动身前来之日。
绮窗:雕镂花纹的窗。
着花未:开了花没有。
未:疑问词。
[译诗、诗意]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王维古诗《杂诗》的意思
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王维古诗《杂诗》的意思,欢迎阅读。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
受降官处分。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注释]来日:指从故乡动身前来之日。
绮窗:雕镂花纹的窗。
着花未:开了花没有。
未:疑问词。
[译诗、诗意]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王维《杂诗》翻译赏析
王维《杂诗》翻译赏析王维《杂诗》翻译赏析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文解释: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世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词语解释:来日:指从故乡动身前来之日。
绮窗:雕镂花纹的窗。
未:疑问词。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6.选自《王右丞集》诗文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古诗《杂诗三首》释义
古诗《杂诗三首》释义“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这组《杂诗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诗描写了闺中妇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三首诗则写了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
而这首第二首诗,则是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语。
这三首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意蕴联系,它们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了缠绵深婉的情感,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且不事雕琢。
正如宋人刘辰翁在《王孟诗评》中所说:“三首皆淡中含情。
”第二首诗以第一人称叙写,游子向故乡来人询问了一系列问题。
他离家日久,心中自然思念家人,但他并没有直接询问家中的情况,也没有问及其他重大的事情,而是问起了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
这一奇怪的问题,让人不禁感到疑惑。
然而,细细品味之后,就会发现这一问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窗前的“绮”字,暗示了窗中之人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这株寒梅或许是他们亲手所植,或许曾经见证过他们的山盟海誓,它是他们爱情的象征。
因此,游子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不直接表达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而是通过对寒梅的关注,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更加含蓄而深沉,给人留下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寒梅著花未”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游子对家中的诸多思念和担忧。
它可能代表着游子对妻子的关切,也可能暗示着游子对家中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句诗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诗意和美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游子内心的情感世界。
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的特点,善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
他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
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却透露出了无限的情味,引人生出无穷的遐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
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全诗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王维《杂诗》全诗解读
全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全诗注释
⑴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⑵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⑶来日:来的时候。
⑷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⑸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⑹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