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杂诗

合集下载

王维《杂诗》全诗解读

王维《杂诗》全诗解读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古代诗歌
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全诗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古诗《杂诗》王维

古诗《杂诗》王维

古诗《杂诗》王维全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朱珠窗前,寒梅著花未。

全诗注释⑴君:对对方的称呼,您。

⑵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⑶来日:去的时候。

⑷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⑸寒梅:冬天盛开的梅花。

⑹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全诗译者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全诗赏析杂诗三首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就是作者),就是一个长在异乡的人,忽然碰上源自故乡的旧友,首先引起的自然就是猛烈的乡思,就是着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结尾两句,正是以一种不提润色、吻合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抒发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到,正整体表现出来乡思之殷:“其经”云云,迹近噜?,却整体表现出来介绍乡事之情的迫切,透漏出来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平易近人。

尾纹白描记言,却简约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整体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就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想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存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连结在一起。

所谓“乡思”,全然就是一种“形象思维”,显露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就是一个个具体内容的形象或画面。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应该想念。

但引发平易近人抵墨的,有时往往就是一些认为很平时、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就是一例。

杂诗王维古诗解释

杂诗王维古诗解释

杂诗王维古诗解释杂诗王维古诗解释:
其一
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门前正对孟津的渡口。

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你有书信寄回家中否?其二
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

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其三
才见冬梅开过花,又听到春鸟嘤咛。

含愁思来看那新生春草,最怕它玉阶畔日渐青青。

原文:
杂诗三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杂诗王维古诗赏析

杂诗王维古诗赏析

杂诗王维古诗赏析杂诗三首王维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古诗简介《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

第二首,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

第三首,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

三首诗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翻译/译文其一: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其二: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其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⑴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⑵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⑶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⑷来日:来的时候。

⑸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⑹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⑺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⑻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赏析/鉴赏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

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

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杂诗三首其一其二其三。

杂诗三首其一其二其三。

杂诗三首其一其二其三。

《杂诗三首》唐王维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其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译文: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王维的《杂诗三首》,杂着三种忧伤的味道,却因此流传千古。

第一种忧伤的味道,即是第一首诗,描写了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

此乃游子复杂而微妙的家园之思,诗人久居京城,怀念故土,然怀归不得而生乡愁,连自己是否寄过家书都记不得了。

此诗内涵丰厚,具有格外撼人心魄的魅力。

第二种忧伤的味道,即是第二首诗,描写了游子思念家人的急切心情,向故乡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

其对于家园的断肠之思,凝练于一个“问梅”的细节上。

一种精神煎熬后的过望大喜,是一种久处孤独后而急于消渴的情感冲动。

第三种忧伤的味道,即是第三首诗,描写了家中妇女给丈夫回信中的话,是问“梅”过后,承“梅”而发。

“已见”“复闻”,不仅是动作的连续,也是程度的加深,是心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加剧的过程“寒梅”开过,“春草”又生,人生进入了乡愁的季节,心愁如春草猛长。

这种心理刻画,非常独特而微妙,骨子里都有一种孤独情结,是一种渴望还乡的期待。

《杂诗三首》是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

虽然“杂”,但是这是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暗含思念家乡的情绪。

三首诗写出三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因此流传千古。

杂诗 王维

杂诗 王维

杂诗王维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

下面一起来赏读一下吧。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参考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

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但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可能还在于它其实还有另一种情绪在,或者说,诗歌包含了几种情绪的缠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可以是一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游戏性问答。

回答者大概会很自信,会说:当然,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但是诗人当然知道,问哪些问题,对方会对答如流。

诗人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偏不问人事,而问物事。

这一问不知对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那么便是相当于自问自答,明知故问。

花开不开不因人事,只因气候季节,是一种自然规律。

到了时候就会按期开放,这还用问吗?可是诗人就这么问了,那么回答者如何回答?无非两种答案:开了,或者未开。

但直愣愣地回答,会多么无趣呀。

想必,现实生活中的对方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回答。

而是会愣在那儿,傻半天。

如果那样,就中了诗人的妙计,引发一场大笑。

因为,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倚窗前的寒梅开不开并不是其真正的关心所在。

多少诗歌读者在这里犯了傻乎乎的毛病,说什么诗人对于梅花的欣赏、关心在此可见一斑。

王维《杂诗三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维《杂诗三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杂诗三首唐·王维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注释⑴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⑴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⑴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⑴来日:来的时候。

⑴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⑴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⑴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⑴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翻译其一: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其二: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其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赏析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

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

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王维《杂诗》三首诗意赏析

王维《杂诗》三首诗意赏析

王维《杂诗》三首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

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

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

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

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1]。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2],寒梅著花未?其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3]。

【赏析】这三首诗写两夫妇别后相思。

诗从男女两个方面写,由于着笔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够维妙维肖地传达出双方由心理、处境的不同决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异,所谓一种相思,两样别情。

这三首诗既独立成章,又语语相关。

诗的风格特点是微婉蕴藉。

夫妇分居异地,自然无法互相吐露别情;但彼此内心的思念就是没有出口的话语。

于是诗人代他们说出各自的心里话。

不难理解,双方的心理活动自有内在的关联呼应。

因此,诗人采取这种写法既新颖别致,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因为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打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或许有江南来的船吧!为什么她要关心江南来的船呢?因为她长久不归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

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为特殊情感的符号。

男主人公向来自故乡的客人询问“故乡事”,却只问“寒梅”是否已经开花,表层意思是关心故乡早春的情况,实则别有心曲。

“寒梅著花”藏着深层的情感信息。

因为第三首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说“已见寒梅发”。

王维《杂诗》赏析

王维《杂诗》赏析

王维《杂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6.选自《王右丞集》【韵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赏析一: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唐诗:王维《杂诗三首 杂咏三首》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维《杂诗三首 杂咏三首》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维《杂诗三首杂咏三首》原文译文赏析《杂诗三首/杂咏三首》唐代:王维【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译文】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赏析】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

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

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王维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王维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诗三首/杂咏三首唐代:王维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标签思念、组诗译文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著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赏析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

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

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唐诗三百首:《杂诗》王维

唐诗三百首:《杂诗》王维

唐诗三百首:《杂诗》王维
导读:本文唐诗三百首:《杂诗》王维,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王维《杂诗》原文译文鉴赏

王维《杂诗》原文译文鉴赏

王维《杂诗》原文|译文|鉴赏《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

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杂诗》原文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及注释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鉴赏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

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

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

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

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

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

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

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

”体味精妙。

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

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

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

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

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

杂诗(唐·王维)

杂诗(唐·王维)

诗意解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 人情世态。
诗意解析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课后练习
• 展开想象,说说诗人除了问及窗前的寒梅, 还可能会询问故乡的那人简介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 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 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
古诗赏读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字词注释
• 来日:来的时候。 •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 著花:开花。 •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杂诗王维 王维《杂诗》原文(优秀4篇)

杂诗王维 王维《杂诗》原文(优秀4篇)

杂诗王维王维《杂诗》原文(优秀4篇)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赶紧来深入了解一下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古诗杂诗的意思,古诗杂诗王维赏析吧!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细心的小编沧海红颜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王维《杂诗》原文【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沙河公园作文600字篇一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沙河公园,我常常到那里去玩。

今天天气晴朗,天高气爽。

我来到了大沙河公园,啊!一幅清新秀丽的画卷立刻展现在眼前:温暖和煦的太阳挂在天边;一片片树林随风舞动,像是在和我们打招呼;那一棵棵木棉树巍然直立着,真像一个个坚守岗位的'哨兵,时时刻刻保卫着公园。

我漫步走进林间小路,只听见林中的小鸟竞相唱着优美动听的歌。

他们像一位位优秀的小歌唱家,纵情歌唱着悠扬的歌曲。

一片片黄叶随着阵阵秋风,伴着小鸟的歌声,像跳着集体舞似的飘落下来。

瞧!他们载歌载舞,一起迎接秋天的到来。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位于山顶的放飞坪,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广的大草坪。

放飞坪,顾名思义就()是人们放飞风筝的大草坪。

这里聚集了从四面八方来游园的人,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的在做运动,有的在玩游戏,还有的在聊天……当然有许多的人的手里都拿着细细的风筝线逆风奔跑着。

顺着风筝线往上望去,空中飞着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风筝:有的像一只凶猛的老鹰,有的像一条美丽的美人鱼,还有的像一只温顺的蝴蝶。

看!调皮的樱桃小丸子和机智勇敢的喜羊羊美羊羊正在天上聚会呢。

我还看见有一个叔叔竟然拿着四根线放风筝,这个风筝真是独特呀!它虽然不能飞上高高的天空,但是它有一个别的风筝不能做到的功能,那就是翻跟头。

很神奇吧?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放风筝的行列。

我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静静地看着蓝蓝的天空。

只见蔚蓝的天空上漂浮着洁白的云彩,偶尔有一对排**字形或一字形的大雁在天上飞过。

唐王维杂诗三首古诗赏析

唐王维杂诗三首古诗赏析

唐王维杂诗三首古诗赏析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注释: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翻译: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赏析: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

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

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2、学习欣赏诗歌作品。

3、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诗的内容,明白句意。

教学难点:诗中意境的体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学习《杂诗》
1、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2、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
3、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复,倒反而觉得亲切有味。

接着进一步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又这样充实。

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丰厚的生活内容和多么美好的思想情操。

赵殿成评这首诗说:“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