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记叙文阅读
六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六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fdd9a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7.png)
六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 题目解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大致情节或中心事件表述出来。
2. 答题方法#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 题目解析文中的重要词语往往对表达文章的主题、刻画人物形象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理解其含义不能仅仅局限于词语的表面意思,还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
2. 答题方法分析修辞法:如果词语使用了修辞,要先点明修辞,再分析其深层含义。
例如“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阳光”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不仅写出了她笑容的明亮,还表现出她积极乐观的性格。
#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1. 题目解析重要句子可能是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描写生动的句子或者是含义深刻的句子等。
理解这些句子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答题方法# (四)分析人物形象1. 题目解析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分析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 答题方法从描写方法入手:# (五)分析记叙文的写作顺序1. 题目解析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了解写作顺序有助于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2. 答题方法# (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 题目解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记叙文的灵魂。
可以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描写手法、情节发展等方面来体会。
2. 答题方法二、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 题目解析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则是区别于其他事物或事理的标志。
2. 答题方法# (二)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 题目解析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用来介绍说明对象的手段。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
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 答题方法举例子:通过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作用是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五 记叙文阅读(一)(有答案,含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五 记叙文阅读(一)(有答案,含解析)(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70b783a98271fe900ef960.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专题五记叙文阅读(一)一、(2020·商丘市夏邑县·期末)那个星期天(节选)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那个星期天。
就在那天。
1.这个片段表现“我”_______的心情,从_______的变化,_______的到来“及母亲______的声音来表现的。
2.这个片段是写心情变化的,却不直接写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失望光线黄昏搓衣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阅读片段,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这个片段表现“我”失望、难过的心情,从光线的变化,黄昏的到来及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来表现的。
2.【答案】作者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变化,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自己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描写方法的辨析。
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这个片段是写心情变化的,却不直接写心情,而是通过环境描写,更能衬托出“我”失望、难过的心情,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二、(2020·安阳市殷都区·期末)阅读《匆匆》片段,完成习题。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选段中加点字“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 (4)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 (4)](https://img.taocdn.com/s3/m/919e4fe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8.png)
阅读技巧及解答4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
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①简略式:人物+事件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6.划分段落?(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六年级阅读训练之记叙文核心知识及解题技巧
![六年级阅读训练之记叙文核心知识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e633bafba1aa8114531d95c.png)
①写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②记事——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③细节——对人或事物进行一系列的细致描绘,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突出、鲜明。 【答题套路】
⑩常听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 愿意塑信, 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 望的心灵在飘飞。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较简单,只需要记住下面四种,考试时能够识别就可以,其中承上启下是
最易考。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做铺垫(伏笔)
插叙 容介绍完之后,原有故事和内容继
节的平淡。
续。
【注意】
①作用是必须记住的,重要考点
②倒叙和插叙是考试重点
③从文体知识来讲,还有一种平叙,但现阶段不需涉及。
【解题秘籍】
7
1. 常见问法: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简析这种记叙顺序的作用。
2. 答题公式: ①写清是哪一种顺序 ②要联系文中具体内容回答,可用先讲了……,再讲了……,从……过渡到……等
⑤槐花可食,但那时吃槐花不是像今天这样为了吃个新鲜,而是为了节省一点 粮食。每每槐花开时,许多人家都摘些槐花来充食。奶奶也会打发我去摘槐花。我 带着篓子和钩子来到北沟的槐林里,有时在地上钩,有时爬上树去摘。摘到傍晚, 自家饥肠辘辘,就撸下一把把槐花往嘴里吞食,那槐花可真是又香又甜呐。摘回槐 花,奶奶仔细地挑出夹杂在花中的青枝绿叶,撸下槐花瓣儿,再用开水一烫,即可 食用。奶奶总是变着花样把槐花饭做得可口一点。槐花最普通的吃法是蒸食,把槐 花合上一点面粉或是玉米面,放到锅里蒸熟,花瓣被面粉沾在一起,吃起来艮揪揪 的,香而又甜;有时和上玉米面做成槐花饼子,有时包成槐花包子; 还有时煮成槐 花粥。奶奶做槐花稀饭,舀净锅底的粥后,还要往锅里添一点水,然后再把落在锅 底的花瓣和刷锅水冲到粥里。
小学六年级复习记叙文阅读理解11篇带答案
![小学六年级复习记叙文阅读理解11篇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463c05336c1eb91a375d78.png)
一、《向日葵》阅读答案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②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6°C。
我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刺骨的寒风夺命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③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④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耶!⑤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⑥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
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⑦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⑧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
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
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
”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⑨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2c297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7.png)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一)掌心化雪丁立梅⑴那个时候, 她家里真穷, 父亲因病离世, 母亲下岗, 一个家, 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 雪花飘得紧密。
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 把自己裹在里面。
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 她把这个欲望, 压进肚子里。
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 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 一树银花, 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
她呆呆站看着, 世界是美好的, 寒冷却钻肌入骨。
突然, 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 看到她, 微微一愣, 问: “这么冷的天, 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 你的嘴唇, 都冻得发紫了。
”⑷她慌张地答: “我不冷。
”转身落荒而逃, 逃离的身影, 歪歪扭扭。
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 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 她拿出课本来, 准备做笔记。
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 就写外面的雪。
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 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 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 私下猜测, 会是什么呢?⑺很快, 同学们都写好了, 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
她也写了, 却写得索然, 她写道: “雪是美的, 也是冷的。
”她没想过得奖, 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 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
加上家境贫寒, 她有多自尊, 就有多自卑, 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 作文发下来, 她意外地看到, 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 “雪在掌心, 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
”这话带着温度, 让她为之一暖。
令她更为惊讶的是, 竞赛中, 她竟得了一等奖。
一等奖仅仅一个, 后面有两个二等奖, 三个三等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 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 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
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 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 她绯红着脸, 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
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 静悄悄地融化了, 湿润润的, 暖了心。
那个冬天, 她戴着那顶帽子, 裹着那条大围巾, 戴着那副棉手套, 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
六年级下册专项记叙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专项记叙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68a005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4.png)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2.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人物描写有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6.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课文知识要点归纳一、《北京的春节》(一)课文主题本文是作者描绘的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春节风俗习惯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二)写作特点1.按时间顺序结构全文。
2.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
3.结构安排紧凑,衔接自然,前后呼应。
(三)重点问题探究1.朗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何妙处?)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喻为“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比喻的特点是在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之中找到共同点。
农业产品展览会的特点就是展品丰富,应有尽有。
这里用它来比喻腊八粥,就抓住了腊八粥的特点,即腊八粥中的食材非常丰富。
用一个比喻,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非常形象。
而且,作者还用了“不是……而是……”的句式,强化了腊八粥所带来的富足美好的感受。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加点词语都是口语词,如果换成意思相近的书面语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零七八碎儿”意思就是零零碎碎的东西,“玩意儿”指玩具。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4513cd6294dd88d0d26bb9.png)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篇一:小学记叙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
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
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
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
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
“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用“ ”标出正确读音。
(2分)(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
(2分)(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
第一个是()句,第二个是()句。
(2分)(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那样的人”指()的人。
(2分)(5)、用“﹋”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分)(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3分)(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3分)参考答案:(3)、疑问设问(4)、看法或认识游手好闲,借钱不还(6)、“他”和“她”是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
(7)、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对于“他”来说,这希望就是来自一次信任。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29e0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6.png)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①医院的探病时间快结束了,我拽着病号服,心不在焉地四处游荡。
病号服宽松而肥大,走起路来像脚踩着两只装满水的袋子,阳光把这轻飘飘的布料照得格外明亮,这使我不能正视它。
②我绕过充满消毒水味的长廊,被一盆盆绿色的植物绊住了脚。
在转角处,我的视线被一盆茂盛的仙人掌吸引。
它翠绿的叶片像极了我病号服上的植物图案,那图案由于印刷问题,颜色是墨绿的,叶片边缘还翻卷着,有些扎手。
然而这仙人掌却不像图案那样规整,它的枝条向外伸展,有些连着叶片也向外弯曲。
仔细看时,发现仙人掌的顶端有些细小的绒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米白的光,像是新生的细软绒毛。
仙人掌脚下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灰色的石面反射出一层淡淡的银光。
仙人掌长得如此茂盛,却生长在不起眼的角落,病号服宽大而肥厚,而它脚下的石块如此灰暗,却能承托出它的生机。
③“它什么时候开过花呢?”我好奇地问着母亲。
母亲说:“它上个月开过了。
”我有些惊讶,这盆其貌不扬的仙人掌竟会开花!我细细打量这仙人掌,它的叶片边缘有些发黄了,叶间的绒毛也稀疏了许多。
然而顶端的花苞却格外显眼,粉红的花瓣一层叠着一层,花心黄澄澄的,顶端的小花苞鼓鼓的,有些涨破似的。
细看时发现花瓣有些微卷,像极了少女含笑的嘴角。
④然而母亲告诉我,仙人掌开花时间很短。
我有些怜惜这弱小的生命。
母亲说:“它每天都绽放微笑迎接阳光。
”我不禁对这仙人掌肃然起敬。
它不畏惧干涸的沙漠,不抱怨孤独的长夜,不羡慕沃土的繁花。
它向往阳光,向往活力,向往明天。
它用弱小的身躯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向往阳光、奋斗不止!⑤我衷心地感谢这仙人掌给我带来的启示。
我套上病号服走出医院。
阳光照在病号服墨绿的图案上,图案仿佛活了。
阳光把病号服上的绿色植物照得更加鲜绿了。
阳光照在我墨绿的眼睛上,我的世界也变得翠绿起来。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我”因为________而感到心不在焉,“我”的心情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1)文中“有些连着叶片也向外弯曲”一句中的“也”能否删去?为什么?(2)赏析下面的句子,“它”指的是什么?“它上个月开过了。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复习专题十一 现代文阅读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复习专题十一 现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58966da7cd184254a353577.png)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学习摔倒 ①入夜的公园,看小孩学轮滑。 ②都是学前的孩子,戴着头盔,小细腿上绑着护膝,穿好了轮滑鞋,全副行头, 站成一排,家长们站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家孩子。 ③只见教练喊道:“预备,起!”我以为他们要开始滑,没想到那些孩子朝着 右前方,齐齐地、狠狠地摔倒在地,我吃了一惊。教练却大声鼓励:“漂亮! 再来一次。” ④原来学轮滑,在没开滑练之前,必须先学摔倒,这是基础课,学会了,不怕 摔了,摔不坏了,方可开滑。
3. 第3 自然段并没有围绕题目“父亲的自行车”来写,这是否脱离了全文的中心? 为什么?
“父亲的自行车”只是全文的线索,并不是全文的中心。 全文中心是“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而第3 自然段的内容从不 同方面揭示了“我”崇拜父亲的原因,所以该段并没有脱离全文的中心。
了父亲的自行车和“我”之间的故事 强调了自行车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 说个不断,而父亲一向能一心两用,一边乐陶陶地听着, 一边小心谨慎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 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 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走。 可父亲好像有些怅然若失,儿子们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 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 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相片说:“这是我刚上
4. 读到“ ___自___责___”和“ ________苦___痛______”这两个词语, 就知道“我”打“你”时的心理感受。
5.“臂系千钧”是指“手臂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 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用这个词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主要形容母亲在每次打孩子的时候特别慎重,不轻易惩罚孩子。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592ae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a.png)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掌心化雪那时,丁立梅的家境非常贫困。
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失业,家里的情况非常困难。
在大冬天里,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
她很想有一件暖和的羽绒服,但看到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想法压在心底。
她只能穿着已经洗得很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直哆嗦。
当她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她看到了一棵大梧桐树。
这棵树上结满了银花,让人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但是,她突然遇到了她的年轻语文老师。
老师看到她,问道:“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看看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很害羞,回答说:“我不冷。
”然后她就匆匆地跑开了。
她是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她不想别人知道她的家庭贫困。
在语文课上,老师宣布了一个景物描写比赛,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外面的雪的文章。
这个比赛的奖品非常丰厚,同学们都变得很兴奋。
她写了一篇文章,但她的文章很平淡,只写了“雪是美的,也是冷的”。
她从来没有想过她会赢得比赛,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够好。
她也因为家庭贫困而感到自卑。
但是,当她收到老师的评语时,她感到非常温暖。
老师写道:“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
”这句话让她感到非常温暖。
她甚至赢得了比赛的一等奖,这让她非常惊讶。
她得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一条围巾和一双厚厚的棉手套。
当她从老师手中接过奖品时,她感到非常开心。
她觉得她心中的一些冰雪已经融化了,让她的心变得暖和了起来。
她戴着帽子,裹着围巾,戴着手套,安然地度过了这个冬天。
她一直做着好事,带着礼物去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们。
她不仅仅把礼物送给孩子们,还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让他们感到温暖。
他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将衣服送到一家高档服装店。
他向店主介绍了这件衣服的历史和他自己的故事,店主被他的坚持和勇气所打动,决定将衣服收购并展示在店内。
这件衣服最终卖出了三千美元,他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传奇。
⑤这个黑人青年的名字叫克里斯·加德纳,他后来成为了一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和慈善家。
他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成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励志电影。
2019年小学六年级复习记叙文阅读理解11篇带答案
![2019年小学六年级复习记叙文阅读理解11篇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5962f82b160b4e767fcfb9.png)
2019年小学六年级复习记叙文阅读理解11篇带答案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②早上岀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6 ° C。
我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刺骨的寒风夺命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③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岀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岀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④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耶!⑤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⑥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
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岀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⑦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⑧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
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
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
”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⑨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7512703b3567ec102d8a69.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母亲的唠叨宋向阳春生三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走了。
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总会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
母亲唠叨的时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
否则,母亲会叉着腰,用手点着他的脑门喊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春生长成了大小伙子,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做教师。
去学校报到那天,母亲老早就起来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
过了一阵,母亲将饭端上桌子,见他还没穿衣服,便开始唠叨:起来啦,捂在被窝里想孵鸡仔咋着?往后你要带一群娃子上进呢,这样懒咋行?我说话呢,你明白没?春生赶忙爬了起来,嘴里答应着:妈,我知道了。
母亲坐在他的跟前,瞪着眼睛问他:你知道啥?成天吊儿郎当的,你知道啥?当老师可是天大的事,误人子弟哪行?人家爹妈把孩子交给你,你就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
春生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地答应:妈,您放心吧。
春生吃完饭刚要走,又被母亲叫住了。
她猫下身子,把儿子左脚运动鞋带重新系了一遍,嘴里还说:看看你,鞋带系得松松垮垮,没一会儿就得开了,踩在脚下让人看了多不好,头一天上班,要给人留下好印象啊。
春生看着母亲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心里突然酸酸的。
春生结婚后,搬迸了学校的教师住宿楼。
只要一有机会,母亲的唠叨依然不折不扣地进行着。
这天,因为一件小事,春生和妻子发生了争吵。
回到老家,他一声不响地坐在炕头,脸上仿佛结了霜。
母亲皱了皱眉,盯着他的眼睛说:儿啊,跟你的媳妇闹意见了?春生说:吵了几句,没啥大不了的。
母亲拿了把凳子坐在他的对面,喝道:好日子过够了?人家萍子哪儿对不起你呀?春生道:妈,您别生气,我们没事儿。
母亲从他小时候一直说到结婚,语气慷慨激昂。
吐沫星子飞到了春生脸上,他却没敢去擦,时不时还要点点头。
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提醒他:我的话你要不进脑子,纯粹找打。
说完便伸过手来。
春生侧过脸,把耳朵对准了母亲。
六年级毕业考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策略
![六年级毕业考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a516f16a98271fe910ef9df.png)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
“我”与“老头”在列车上相遇,并误 认为他是一个小偷,最后他为“我”盖 上外套,“我”深受感动。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文中圈出要解释的这个词语。 2、仔细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考虑清楚
这个词语的基本意思。(结合语境) 3、确定要解释的这个词语的主语。 4、将主语带入,结合句子解释这个词语。
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 问、设问
• 1.比喻、拟人: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的感情。
• 2.排比: 答题格式:增强语势+内容(突出强 调……)
•
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 问、设问
• 3.反问: 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内容(突出强 调……)
描写了车厢内的黑暗与寒冷,烘托了 “我”因长时间戒备老头动手而产生的 紧张不安心理
四、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 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 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 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 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一是因为自己对误解女儿而内疚; 二是对女儿孝心的感动。
1、文章的结构 2、文章的写作顺序 3、这个词语能否替换成“?”——都是不能。 4、文中的选词填空(注意符号、不漏题) 5、文中的加标点(提示语在前,中,后) 6、划句子。(注意符号,划几句,划完整句, 不要多划,也不要漏划)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4513cd6294dd88d0d26bb9.png)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篇一:小学记叙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
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
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
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
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
“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用“ ”标出正确读音。
(2分)(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
(2分)(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
第一个是()句,第二个是()句。
(2分)(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那样的人”指()的人。
(2分)(5)、用“﹋”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分)(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3分)(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3分)参考答案:(3)、疑问设问(4)、看法或认识游手好闲,借钱不还(6)、“他”和“她”是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
(7)、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对于“他”来说,这希望就是来自一次信任。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练六年级语文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练六年级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43ef4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3.png)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练六年级语文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记叙文的阅读理解技巧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篇记叙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一件事》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事情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但有一件事却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寒风呼啸着,像刀子一样刮在我的脸上。
我把衣服裹得更紧了,加快了脚步。
突然,我看到路边有一位老奶奶在卖烤红薯。
她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我走上前去,想买一个红薯暖暖身子。
“奶奶,红薯怎么卖?”我问道。
“两块钱一个。
”奶奶回答道,声音有些颤抖。
我拿出钱,买了一个红薯。
当我接过红薯的时候,我感觉到奶奶的手非常粗糙,而且很冷。
“奶奶,您这么冷的天还出来卖红薯,多辛苦啊!”我说道。
奶奶笑了笑,说:“孩子,没办法啊,家里需要钱。
”听了奶奶的话,我的心里一阵难过。
我把红薯捧在手里,感觉它特别温暖。
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到奶奶的摊位上还有几个红薯没有卖出去。
我想了想,又拿出钱,买了剩下的几个红薯。
奶奶惊讶地看着我,眼里充满了感激。
“孩子,你真是个好心人!”奶奶说道。
我笑了笑,说:“奶奶,您早点回家吧,天太冷了。
”说完,我转身离开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每当我想起,心中依然充满了感动。
问题:1、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环境?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3、这件事为什么让“我”难以忘怀?答案:1、文中的“我”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从“我”看到老奶奶在寒风中卖红薯,不仅买了一个红薯,还把剩下的几个都买了,让奶奶早点回家,可以看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
2、文中描写环境的地方是:“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寒风呼啸着,像刀子一样刮在我的脸上。
”这样描写环境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我”看到老奶奶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艰辛做铺垫,也衬托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2019.1)班级:姓名:心灵之灯①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
②一次,我替表姐接了一位盲人小朋友回家过夜。
夜,很深了,四周静得可怕,只有头顶上那盏暗黄的灯传来些许温暖。
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
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吗?”这下真把我问住了。
思索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你感受过‘火’吗?吗‘火’是红的。
”“那‘红’一定很烫呀!”他说。
我又讲:“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太阳是‘红’的。
”“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带来光明了?”“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
”“那‘红’一定是流动的。
”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的颜色。
③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我愕然了,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许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④“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
”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
我茫然地沉默不语。
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叫。
⑤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
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声音。
⑥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
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
⑦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
幸运的是比我们多一份细腻的感情,比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美丽。
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
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熄的生命之灯。
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了方向,已经不能够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2.面对这位“盲童”,“我”受到震撼,情绪发生急剧变化。
请从文中摘录表现“我”情绪变化的词语并简要说明原因。
4.对“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
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
”这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针对文中“在正常人眼里,红色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颜色,而盲童却感受到了它是有生命的,美好的;正常人常常听到的是嘈杂声音,而盲童能从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这两个现象所发表的议论。
B.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既包含了“我”对盲童的赞美与敬佩,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我们这些正常人”的讽刺与批判。
C.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盲童因为看不见,没法用眼睛来感观世界,所以只得靠心灵去感悟;而我们感官健全,所以不需要像盲童一样用心灵去感悟世界。
D.这句话是“我”的内心独白,文中有多处这样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对表现文章的主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文章结尾时写了“瞎婆点灯”的故事,你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否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洁白的木槿花①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
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
”这里面有个故事。
②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
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
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
他医术好,心也善。
③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
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
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④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
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⑤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
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
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
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
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
钱的事,不要说起。
”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⑥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
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
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
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
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
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⑦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
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
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
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
”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
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
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⑧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
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
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
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⑨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
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
”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文章采用()的叙述方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 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流泪,请任选一处用“—”画下来,并试着体会母亲的情感。
3.品读句子,体会两个带点词“惊喜”所包含的意思的相同与不同。
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
4. 文章以“洁白的木槿花”为题,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吗?说说你的理解。
5.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谈谈你对他(她)的认识。
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作为评价依据(不少于两点)。
附参考答案:《心灵之灯》1.①“盲童向“我”询问“红”是什么样子的;②“盲童”听到小猫的叫声2.颓然:同情盲童的不不幸愕然:对盲童细腻的心灵世界的惊讶黯然:对自己感触不到生活美好的自责3. 环境描写。
烘托室内安静、沉闷的气氛,为下文盲童打破沉默向我提问做出铺垫。
4. C5. 不多余。
点明“盲童”的心灵有着一盏生命之灯(点题)、赞美身体残障、心灵光明的人生风范(深化主题)、反衬正常人缺乏生活激情的不良心态(引出“我”的反思)《洁白的木槿花》1.倒叙。
五岁那年,我得腿病,母亲带我到寥医生处治病。
由于缺钱,母亲便以鸡蛋、母鸡相赠表心意;廖医生不但从不计较医药费,反还编制了木槿花能做中药的谎言,使母亲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并坚持为我治好病。
寥医生去世后,母亲得知有关木槿花的真相,痛悔不已。
并在临终前让我在她坟前种上木槿花,以此来铭记廖医生的恩情。
2.第一处: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
”体会:这是对母亲的神态及语言描写,“眼含泪水”写出了母亲的伤心难过,两个“好糊涂”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后悔与自责,表达了母亲对寥医生的感激与怀念。
第二处: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
体会:这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鼻子一酸”说明母亲心里很难受,既有因穷酸带来的窘迫与尴尬,又有被拒绝后的自尊心受损,体现了母亲倔强、好强,不愿贪小便宜的淳朴善良本性。
第三处: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体会:这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默默”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无奈与心酸,同时用“流泪”表现了母亲的无助,想给孩子治病但又没钱,又不愿意白白接受寥医生的帮助。
体现了母亲淳朴、善良,宁愿自己和孩子吃苦也不愿贪图他人便宜(让他人吃亏)的本性。
第四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体会:这是对母亲神态和语言描写,“哇的一声”和“嚎哭”真实地反映了母亲得知真相后的伤心与痛苦,一句“我的恩人呀”更是用简单的语言准确表达了母亲对寥医生无以言说的感激之情。
3.相同:都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都含有激动、兴奋的意思,都体现了人物善良的本质;不同:第一个“惊喜”是寥医生灵机一动的喜(心生一计的喜),为后面寥医生编制谎言(木槿花是上好中药,可以卖钱)打下伏笔,体现了寥医生的智慧;第二个“惊喜”是母亲的真情流露,为终于有钱理直气壮地给我治病而如释重负,体现了母亲的淳朴(完全没发现这是寥医生精心编制的谎言)。
4.“洁白的木槿花”这个题目好。
一、洁白的木槿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这个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又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寥医生善良、纯洁无私的高尚品质,还象征着母亲拥有的一颗淳朴的感恩的心。
5. 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朴实、懂得感恩的人。
依据一,寥医生为我治病,因为家里缺钱,母亲便以鸡蛋、母鸡相赠表示谢意(用以抵除部分药费);依据二,当知道关于木槿花的真相后,临终前让孩子在她坟前种木槿花,以此来铭记寥医生的恩情。
文中的寥医生是一位善良、有爱心而又富有智慧的人。
依据一,为我治病从不计较医药费,反而偷偷给母亲钱;依据二,为让母亲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精心编制了木槿花是上好中药可以卖钱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