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是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案。
通过对主体结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个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的示例:一、观测点的布置1.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主体结构的形状、结构特点等因素,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方案。
观测点应覆盖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如基础、柱子、梁等,以全面观测主体结构的沉降情况。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进行合理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主体结构的尺寸和变形情况来决定,一般为5米-10米。
3.观测点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以减小观测误差。
同时,观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的临时结构和荷载情况,避免对观测结果的干扰。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1.主体结构沉降观测需要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测距仪、测角仪、水准仪等。
2.观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高精度的测量精度,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3.在选择仪器和设备时,还应考虑到工地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性,选择具有防尘、防水、抗干扰等功能的仪器和设备。
三、观测方法和频次1.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高斯仪测量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施工进度、主体结构变形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施工周期或者变形速率来决定观测频次。
3.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措施,避免沉降过大或过快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和趋势。
2.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校正等步骤,以消除人为误差和其他干扰因素,得到准确的观测数据。
地下室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地下室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引言地下室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实时监测地下室的沉降情况,为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下室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包括选点原则、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选点原则1.应选择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上方靠近地下室的区域作为观测点,以保证观测点能够准确反映地下室的沉降情况;2.观测点应尽量远离可能引起沉降的影响因素,如施工设备、挖掘等;3.观测点的位置应均匀分布在地下室的不同区域,以全面了解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
施工方案步骤一:确定观测点位置1.在地下室区域绘制网格线,并确定每个网格的尺寸;2.根据选点原则,在每个网格内选择一个观测点,并用永久性标记标记其位置。
步骤二:准备测量设备1.测量设备应包括沉降仪、水准仪等;2.定期检查和校准测量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步骤三:安装观测设备1.根据选点位置,在每个观测点处挖掘一个足够深的孔洞,孔洞直径约为30cm,深度约为50cm;2.在孔洞中放置沉降仪,并使用固定设备将其固定,确保其稳定性;3.在孔洞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以防止人为破坏。
步骤四:测量和记录数据1.按照预定的测量频率,进行沉降观测;2.使用水准仪对每个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记录数据;3.每次测量后,及时将数据记录到电脑或纸质表格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1.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量;2.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地下室的沉降情况;3.如果某个观测点的沉降量超过警戒值,应立即采取行动,并根据需要调整施工方案。
结论通过合理选择观测点位置、正确施工观测设备以及科学分析测量数据,地下室沉降观测能够对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地下室的稳定和安全。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工程背景和目的沉降观测是土地沉降现象的监测手段之一,通过对特定地点的沉降进行观测,可以监测土地沉降的情况,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提出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沉降观测点布置方案1.选取观测点位置:观测点应选取在需要监测的区域内,且能够代表该区域的沉降状况。
选取时应考虑地质条件、工程活动情况等因素,选择处于地层变化明显的地点,并避免选取近期施工活动频繁的区域。
2.确定观测深度:观测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来确定,通常需要选择相对于地表深度较小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深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沉降的特点。
3.确定观测点间距: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确定,通常要求观测点间距均匀、分布合理。
观测点间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沉降的特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布置监测设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设备的布置方式。
观测设备应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包括测量仪器、观测仪器、数据传输设备等。
同时还应充分保护和防护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土地调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土地调查,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地貌特征等情况。
包括地表形态、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
2.确定观测点布置方案:根据前期的土地调查资料,结合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布置方案。
包括观测点位置、观测深度、观测点间距等。
3.施工准备:根据观测点布置方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组织人员、编制工程施工计划等。
4.观测点开挖:按照观测点布置方案,在选定的位置进行观测点的开挖工作。
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地层的完整性,避免破坏或扰动地层。
5.安装监测设备:在开挖好的观测点中,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
包括测量仪器、观测仪器、数据传输设备等的安装。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稳固性和防护措施。
6.数据采集和处理:安装完设备后,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目录目录 0第一章工程概述 (2)1.1工程概况 (2)1.2技术依据 (2)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3)2.1人员配备 (3)2.2测量仪器配备 (3)2.3内业计算 (4)第三章观测点设置 (4)3.1制作方法 (4)3.2设置方法 (5)3.3保护方法 (5)第四章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5)4.1布设规定 (5)4.2布设位置 (6)第五章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线路............................................................. 第六章技术要求. (6)6.1观测要求 (6)6.2观测等级及要求 (7)6.3观测注意事项 (7)第七章观测次数及数据处理 (8)7.1观测次数 (8)7.2数据处理 (8)第一章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
总建筑面积61324.67m2,其中:B-1#楼住宅面积11449.31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2#楼住宅面积6222.22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 B-3#住宅面积6190.07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8#住宅面积12501.72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9#住宅面积11526.6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车库2面积: 13434.75m2,地下1层,层高3.80m。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0.5左右。
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1.2技术依据1.2.1工程依据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1.2.2国家规范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2007建设单位提供来了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点。
沉降观测如何设置与测量沉降点
沉降观测如何设置与测量沉降点沉降观测可以提供土壤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资料。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监测土壤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土壤的沉降变形情况可以反映土壤的质量,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判断土壤质量。
一、沉降点的设置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需要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应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和变形量测要求进行布网,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或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
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应按二等几何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每次观测应记录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值;各次观测的线路、仪器、尺垫和方法均应尽量一致;观测人员、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应尽量一致;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时间段内进行观测。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
二、沉降点的测量1、测量工具:本工程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2、测量频次: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3、观测方法: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ZS3-1及配套的水准尺做为沉降观测仪器。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现场水准点不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每栋楼根据现场设置的3个专用水准点进行校核。
3结构的沉降及位移变形观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经常对结构进行观测,以检查结构变形。
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沉降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1沉降观测的次数○1基础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应立即进行观测或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在某一段时间内,若沉降量较大,应对观测次数进行加密。
○3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过2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3.2工作要求: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用安全应做到四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路线固定,外界条件固定。
4观测点的布置4.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4.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4.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观测与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施工单位:XX施工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XX省XX市XX区
工程规模:
二、工程目标
(1)汇总工程地点的地基沉降情况,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依据。
(2)判断施工对现有的地基沉降是否会有影响,能够准确地估算出施工所造成的沉降量,并及时监督和采取措施。
三、施工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为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基沉降情况,主要进行沉降观测的点布置,按照需要安装沉降观测仪,组成沉降观测网络,满足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密度应该在每平方公里50—80个,确定每个观测点的经纬度,高程,必要时还需要确定地质构造,岩性,节理,含水量等。
2.沉降观测要求
通过沉降观测仪,实时观测沉降变化,采集沉降数据,采用集中自动记录仪,每半小时记录一次,以小时为单位,连续记录沉降变化,采集数据质量要求高,沉降量的具体范围要结合工程需要确定。
3.沉降结果分析
结合实测结果,进行沉降情况分析,包括时间沉降分析,空间沉降分析,局部沉降分析,以及各种沉降方式的分析。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
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
929米.二、工程概况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
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
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1、测量人员配备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测量组。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1、制作方法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⑴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⑵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⑶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
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2、设置方法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地下室柱墙结构钢筋绑扎完毕后,在地下室顶板50线标高值处将准备好的电线盒固定在观测点位置,用电弧焊将观测点的盒子固定在柱或墙上,封闭模板时,注意检查观测点的盒必须紧贴模板。
模板拆除后,可以看到观测点的盒子。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用于监测地表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二、施工方案2.1 目标与原则沉降观测点施工的目标是建立稳定、准确的沉降观测点,以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
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原则:施工过程中应确保观测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
2.准确性原则:观测点的建立和使用应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表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3.稳定性原则:观测点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或损坏。
2.2 施工流程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观测点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在地表或工程结构上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置。
观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程的重要部位,以更好地监测沉降情况。
2.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主要包括:杆子或标志物、水平仪、测量工具等。
3.施工观测点:将选定的观测点位置进行清理,确保表面平整。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杆子或标志物固定在观测点位置上。
在固定时,要保证杆子或标志物的良好连接性和稳定性。
4.进行观测点标高测量:在观测点旁边设置参考点,并使用水平仪等工具进行标高测量。
标高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观测点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差。
5.进行沉降观测:根据设定的观测周期和要求,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水准仪、测微杆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无线传感器等设备。
2.3 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在施工沉降观测点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事项:1.执行规范:依据相关规范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确保观测点的建立和使用符合要求。
2.定位精度:观测点的位置应精确测定,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定位时可以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设备。
3.观测频率:根据工程要求和沉降情况,合理确定观测点的观测周期和频率。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施工方案设计直接影响到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基于实际工程需求,设计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2. 目标和要求沉降观测点施工的目标是获取土地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数据,以便及时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如下: - 沉降观测点数量合理,能够覆盖需要观测的区域; - 观测点位置准确,能够反映整个施工区域的沉降情况; - 观测点设置牢固稳定,能够长期保持观测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观测点设置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测。
根据需要观测的区域大小和形状,一般采用网格式布点和单点布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点的选择。
在网格式布点中,观测点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等间距排列。
在单点布点中,观测点单独设置在特定位置,重点观测该位置的沉降情况。
3.1 网格式布点网格式布点适用于需要覆盖较大区域的沉降观测,能够提供整体的沉降情况。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不大于50米。
3.2 单点布点单点布点适用于特定位置的重点观测,如建筑物的基坑、临近管线等。
这些位置通常是施工过程中风险较高的区域,需要更加精确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4.1 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不应设置在可能发生滑坡、坍塌或其他不稳定情况的地方。
4.2 土地或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特性不同,需要设置相应的观测点。
如软基土地通常沉降较大,可以设置较密集的观测点;而刚性结构的建筑物沉降相对较小,可以设置较稀疏的观测点。
4.3 施工过程中的便捷性观测点的设置应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测。
观测点应尽量远离施工设备和材料堆放区域,以免对观测点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5. 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5.1 选址和测量根据前期调查和设计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点的选址。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是工程地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监测土地表面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确定。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观测任务:明确观测任务,包括监测对象、观测时间、观测周期等。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观测任务的时长和频率。
2.观测项目: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需要观测的项目,例如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等。
3.观测方法:确定观测方法,包括采用水准仪观测、全站仪观测、GPS观测等。
根据观测准确度和经济性的要求来选择观测方法。
4.观测参数:确定观测参数,包括水准点的位置、高程、坐标等。
根据观测任务的要求来确定观测参数。
5.数据处理:确定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结果的总结和报告。
6.资金预算:根据观测任务的要求,预估观测所需的人力、设备和材料等费用,制定合理的观测施工方案。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平整地点:选取地面平整、无明显隆起或下凹的地点作为观测点,避免有施工活动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地面变形。
2.稳定基础:确保观测点的基础稳定可靠,避免土体松动或沉降。
3.多点布置:根据工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常用的布置方式包括等间距布点、紧密布点、等高差布点等。
考虑到工程的不同部位,可以采用多种布点方式组合使用。
4.控制测量点:在布置沉降观测点的同时,还需布置一些控制点,用于校正观测数据,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控制点可以选择在观测点附近的地表或建筑物上。
5.校正因素:在布置沉降观测点时,还需考虑到各种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例如,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土体的沉降,需要选择与地下水位变化相一致的时间段进行观测。
综上所述,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是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制定合理的观测施工方案,并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布置观测点,才能确保沉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1. 引言建筑物的沉降是指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荷载作用等原因,导致建筑物发生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现象。
为了及时监测和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建筑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
2. 观测点的选择在选择观测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建筑物的结构2.地质条件3.周边环境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整个建筑物,并且应在不同部位设置观测点,以确保有效监测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 观测点的布置在确定好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布置的原则如下:•观测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于建筑物周围•观测点应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良好•观测点的数量应足够,以覆盖整个建筑物的沉降情况4. 观测点施工步骤观测点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4.1 确定观测点位置根据前期策划和设计的布置,确定各个观测点的具体位置。
4.2 土方开挖根据观测点位置的设计要求,使用挖掘机或手工工具进行土方开挖,保持观测点周围的地基稳定。
4.3 基础处理观测点的基础需要进行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和连接性。
具体的基础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土质条件和观测点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4.4 观测点设置观测点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在观测点位置开挖孔洞,孔洞的深度和直径应满足观测要求。
2.清理孔洞内的杂物和泥土,保持孔洞的干净。
3.在孔洞底部设置基准点,可以选择金属或混凝土材料作为基准点。
4.进行孔洞的回填,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回填,并进行加固,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
5.设置观测设备,将测量仪器固定在观测点上。
4.5 完善观测点设置观测点设置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和测试,以确保观测点的完善性。
5. 结束语通过合理的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测和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观测点的稳定和有效性。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土地或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一、施工区域划定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确定施工区域的范围和边界。
一般来说,施工区域应包括待观测的土地或土地基础以及周边一定距离的范围。
具体范围的确定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
二、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施工区域内,以充分反映整个区域的沉降情况。
2. 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每个观测点的间距不应超过50米。
3. 观测点应选择在无干扰的地方,尽量避免水体、高原、斜坡等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
三、观测点施工观测点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面准备:清理施工区域,去除杂物和障碍物。
如果地表土层较厚,可以进行土层开挖或表层剥离。
2. 底板构筑:在每个观测点的基准点位置,采用混凝土基础或钢板基础进行底板构筑。
底板面积一般为1平方米左右,厚度在20厘米左右。
3. 启动设备:在底板上安装沉降仪器和测量设备。
根据具体项目要求,可以选择激光仪、自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设备。
4. 数据传输:将测量设备与计算机或数据记录器相连接,确保观测数据能及时传输和存储。
5. 沉降观测:启动测量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具体项目需要确定,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四、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结合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理,包括去除异常数据和噪声。
2. 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数据,进行沉降计算和分析。
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进行评估。
3. 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观测结果,评估土地或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判断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对后续工程提供参考建议。
以上是一份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和数据处理,能够准确评估土地沉降情况,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
施工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沉
降
观
测
点
布
置
及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工程概况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
总建筑面积,其中:B-1#楼住宅面积,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B-2#楼住宅面积,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 B-3#住宅面积,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B-8#住宅面积,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B-9#住宅面积,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B-车库2面积: ,地下1层,层高。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左右。
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技术依据
工程依据
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国家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
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2007
建设单位提供来了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点。
其高程分别为米、米,经复核符合要求。
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人员配备
为了确保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测量组。
沉降观测是施工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测量的监督实施。
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和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激光垂准仪。
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见一览表。
本工程沉降观测仪器配备一览表
钢卷尺5m 8台距离丈量注:仪器均在计量局检验规定周期内检定。
内业计算
采用奔腾PⅣ计算机配相应的计算及绘图程序,CAD软件,现场计算采用卡西欧CASIO fx-4800p计算器,该计算器己输入有关计算程序来进行数据处理。
以求高效、准确地进行测量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章观测点设置
制作方法
一个7070的电气预埋盒,一个20直螺
纹套筒穿过盒底。
PVC或镀锌铁皮盒盖,
可以用螺丝将盒盖固定在电线盒上的螺丝
孔上。
用20钢筋制作成90度弯头的观测
头,水平段套丝,长约6cm,垂直段长约
4cm,端头用砂轮机打磨成锥形,锥尖即为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设置大样如右图。
设置方法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地下室柱墙结构钢筋绑扎完毕后,标高值为左右(即地下室顶板50线标高值)将准备好的电线盒固定在观测点位置,直螺纹套筒从电线盒底穿过,用电弧焊将20直螺纹套筒焊在观测点内柱或墙的主筋上,封闭模板时,注意检查电线盒必须紧贴外模。
结构模板拆除后,即可看到预埋的电线盒及盒中的直螺纹套筒。
保护方法
沉降观测点做好后,为了防止冲撞而影响数据统Array计,要采取一定保护措施。
在其周围砌转围护可避免
观测时因重物水平冲撞或高空下落而引起的点的破
坏。
观测完毕后,取下弯头,盖上盖子,盖子面上可
以用红色油漆标上标记或观测点好,以表明用途,并使外观美观,如右图所示。
第四章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布设规定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能够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该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宜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交接处;
3.人工基地和天然基地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布设位置
按规定,本工程沉降观测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的四个角点、中点、转角处。
沿建筑物周围每隔10-20米布设一个工作测点,设置有沉降缝的建筑物,在缝的两侧或伸缩缝的任一侧布置工作测点,其内部有承重墙或支柱时,也应步设工作测点。
第五章技术要求
观测要求
1.在施工中采用相同的图形和观测方法;
2.为了确保观测的精度和稳定,整个观测过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
3.为防止人为误差积累,观测工作固定观测人员;
4.每次观测应选择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观测等级及要求
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如下: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观测注意事项
在观测中若出现建筑物发生突然的大量沉降,或出现不均匀的沉降,还有裂缝出现时应立即进行汇报,并及时通报建设、监理及设计单位,同时进行日夜连续观测,从取得的资料中进行分析和决定处理办法。
第六章观测次数及数据处理
观测次数
沉降观测点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两个测回,精度符合后填写记录表。
主体结构施工时每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砌墙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观测一次。
竣工后,由业主继续观测。
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两次,以后每年一次到不下沉为止。
数据处理
沉降观测结束后,根据工程需要,提交以下有关资料:
垂直位移量成果表;观测点位置图;
荷载、时间、位移量曲线图;等位移量曲线图;
变形分析报告。
如沉降量大时缩短周期,及时整理施测数据,编制成果表,作为竣工资料存档。
昆山万和苑2标工程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