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

合集下载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一、背景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②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③国际因素: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④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爆发: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的战火从朝鲜燃起;二、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丁汝昌、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受损,李鸿章避敌保船,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主要不同:两国现代化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三、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四、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⑴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⑵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⑶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⑷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指出两个条约的侵略要求有何不同,分析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⑴不同①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②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⑵原因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趋势 是( )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 列强侵华在经济方面的趋势:从《南京条约》开口 通商,协定关税,体现了商品输出为主,到《马关条约》允许 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体现了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乙未以后”,清政府编练新军, 维新运动等爱国救亡运动相继兴起。这些事件都发生在 1895 年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故“乙未”应是 1895 年。 答案:B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 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 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 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 是( )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从赔款看:《马关条约》规定给日本的赔款为白银 2 亿 两,加上 3 000 万两白银的“赎辽费”,这样数额的赔款是空前 的。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 国的财政和经济。 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马关条约》新开的通商口岸,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 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2011 年广东佛山高一质检)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 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 B.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B )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单选题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在华投资设厂得到允许B.《辛丑条约》的签订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这些行动()A.说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成为两岸分裂源头C.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意在维护国家权益4.甲午一役,昔日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竟然大败于弹丸之地的“募尔岛国”,这给当时中国人精神上一记强击,从而引发了“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A.是西方列强联合侵华的开端B.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C.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启蒙作用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思想主流5.黄遵宪是一位对我国近代文学产生很大影响的爱国诗人。

他的《怨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与下列哪次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7.日本帝国主义割占台湾初期一直由武官实施军事统治。

1898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公布了《匪徒刑罚令》,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二.经过:
(1)1894年日军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 船只,挑起战争。 (2)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 作战,为国捐躯。北洋水师虽损失惨重, 但也沉重打击了日军。 (3)清政府坚持片面求和方针,终至战败。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再次显示出不 畏强暴、坚决御侮的斗争精神。
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继 《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 的《马关条约》:
天津望海楼大 教堂为法国天主教 传教士设立。由于 该教堂吸收恶棍入 教,拐骗幼童,强 占民地,激起民愤, 于1870年酿成群众 捣毁教堂,打死洋 教士的“天津教 案”。
天津望海楼大教堂
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
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扶保中国, 不单维护清朝。
• 揭帖: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 国人,再与大清闹。
• ①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 东半岛给日本; •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新的商埠; •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 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不仅破坏了中国的 领土主权,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危机,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 山东人民受外来教会 势力的压迫和清政府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的卖国行为。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 效,民冤不伸。……羽翼洋人。 …… 肆虐同群。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 材料三: 略造成下层人民破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产、生活更加贫困。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 启示: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 技术的道路走不通,从此开始了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的尝试。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 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 结合明治维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2. 让学生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且进一步理解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 掌握《辛丑条约》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

【学习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社会影响【学习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自主学习】一、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阅读教材P57第一、二段及第一段小字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过程:1894年,日军在偷袭清军运兵船;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爱国官兵北洋舰队丁汝昌、邓世昌反抗,壮烈殉国。

4、战后清政府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合作探究一】:结合课本p58 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口号:3、结果:4、性质:5、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直接原因:2、过程: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8月,攻陷北京。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特点和要求的是那两条规定?⑵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得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

”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⑶概括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拓展延伸】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怎样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从割地看:《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得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根源:明治维新及逐渐形成的“大陆政策”(朝鲜、东北、台湾、中国、世界)(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通过侵略战争转移国内危机;(3)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要求政治上瓜分世界,经济上资本输出。

2、过程:(1)1894年7月,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

(2)1894年9月,黄海海战。

(3)战场:由海外到海内,由海战到陆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内容影响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国际关系“三国干涉还辽”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开始编练新军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如公车上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二.义和团运动(1898年—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重。

(2)直接原因:19世纪末,人民群众反洋教斗争发展2、概况:(1)口号:“扶清灭洋”(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清政府态度:镇压——利用(扶而用之)——镇压(4)主要活动:先地方——后北京(5)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地点:廊坊——大沽3.启示: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时代局限,不能不提不出科学的纲领、统一组织和领导,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后的宗教信仰,所有最终失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

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

答案:C2.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解析:禁烟运动发生在1839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义和团运动对八国联军侵华进行了顽强阻击,故本题选B。

答案:B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

这反映了清朝( )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解析: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独立之言,故A项错误;列强对中国不可能和平相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总理衙门,英国设立使馆,设立外务部”体现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C项正确;对世界全面开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C4.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C.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解析:抓住关键词“20世纪初期”,A发生于1842年《南京条约》后,B发生于1895年《马关条约》后,C发生于1901年《辛丑条约》后,D发生于1856年《天津条约》后。

答案:C5.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其核心依据应是(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B.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解析: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符合材料“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故A项正确;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驻军京津地区、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只能反映列强获取权益,不能体现题干中的核心依据,故B、C、D项错误。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国侵华-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国侵华-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答案
返回
答案
4.影响 (1)主观 ①范围: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②经济: 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政治: 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狂序潮幕。 (2)客观 ①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军事改革。 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返回
重重点点难难点探点究探究
史料探究
主题一 中日甲午战争
理理解解··深深化化··探探究究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 明治维新后, 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 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支那, 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 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 进攻 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问题 据材料, 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6.阅读下面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 中国建构民族国家的兴衰荣辱始终与近邻日本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 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打乱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历史 发展脉络来看, 中国每一次现代化变革都受到日本的干扰和影响, 洋务运 动终于甲午战争, 民国新政终于抗日战争…… ——田庆立 宋志艳《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明甲午战争是如何干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
答案
2.八国联军侵华 (1)根本原因: 维护在华侵略利益。借口“助中国剿匪”。 (2)经过: 1900年,组成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北京。
隐性点读
教材引用了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一句话, 这句言论说明了八国联军之所以 没有将中国瓜分, 主要在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思考:根据材料和教材说明义和 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体现了……打击了..…推动了……
二、义和团运动(19C末)
• • • • • • • • 1、背景 (1)根本原因:民族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民教冲突。 2、口号:扶清灭洋 3、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安抚 剿灭 4、清政策转变:镇压 5 、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失败 6、意义:体现,打击,推动(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破产)
• 1、背景 • (1)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威胁列强在华 利益; • (2)根本原因: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 地。
• 2、经过
联军统帅英国人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一路烧杀抢掠,
犯下了滔天罪行!
侵略头目纷纷冲进紫禁城争坐龙椅
慈禧太后
光绪帝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 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 的斗争精神。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开拓万里之 波涛”,“布 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 皇《御笔信》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达标练习
2、近代一份传单这样写道:“神助拳,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细 看,鬼子眼睛都发蓝…神爷怒,仙爷烦,伊等下山把 道传…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下例说法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B:展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C:反映了盲目排外的倾向 D:反帝斗争带有迷信色彩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编:邱 审:王 时:11-11-12)【学习目标】1.《马关条约》内容、甲午战争的影响2.“扶清灭洋”口号、评价。

义和团运动:性质、意义?【预习·思考】1.中日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而蓄意发动。

战争爆发于:朝鲜海域。

不久中国就丧失了制海权,主要是因为:清政府腐朽。

2.《马关条约》⑴ 列强侵略势力先东南沿海,再到沿海、内地,又深入中国腹地?⑵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哪一项?原因是什么?外国资本挤压,指哪一条内容导致?其最大的危害?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2).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易错点】例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 .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 .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C .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D .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⑶ .《辛丑条约》1)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由哪一条内容导致的?《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最能反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2)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是什么?北京的防务由谁控制?《辛居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3)导致清政府在历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

5.【易错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带有盲目仇外的弱点。

【知识树】帝国主义 根本 序幕 借机 高 潮中国借口粉碎 94—95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对外扩张政策” 朝鲜东学党起义 经济:资本输出 政治: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农民阶级:义和【预习检测】A层1.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前检查
1、《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在经济 主张上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资政新篇》? 2、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与古代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有哪 些新特点?
从 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列举186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侵华: 抗争: 1894、甲午中日战争 1900、八国联军侵华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8义和团运动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 日本国内开始改革,被称为 “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制 定了侵略朝鲜,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 1890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它加 快了战争的步伐 材料三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 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 结合材料一、二、三归纳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有哪些?
B.赔二亿 C.通四口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 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 D.允办厂 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原因: 根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中国,民族矛盾激化。 直因:中国人民与外国 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的态度: 镇压——招抚——铲除 4、作用: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 英勇斗争精神,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 清政府的改革运动。
材料1: “最恨和约,祸国 官府在教案中袒护外国人。 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 中原。” 材料2:挑铁道,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 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必修1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 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 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馈训练 课时自测
[基础巩固]
【答案】 ①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 后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海军军费。
②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政策,外交上寄希望 于欧洲列强的调停。
【史论总结】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 (1)清政府极端腐朽,社会制度落后。 (2)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 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等。 (3)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 费,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综观 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 还在于政治制度上的腐败。
问题 据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朝侵 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 策。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 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是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 三海,共花费白银 600 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 建颐和园,耗资 1 000 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 万两。 材料二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 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 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问题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 国战败的必然性。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岳麓版必修11.(xx·德州)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是“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结合选项提供的四个条约和题干提供的信息综合判断,可以判断文中的“议约”是指《辛丑条约》。

另“疾愚暴之无知”应是指义和团运动。

3.(xx·德州)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

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下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①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④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重庆成为通商口岸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故①不正确,排除含①的A、B、C三项即可确定D项正确。

4.(xx·赣州)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台 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 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 外债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允设厂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 (资本输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四口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文字中反映的事实
日本侵略者在 旅顺对手无寸铁 的平民进行了四 天四夜惨无人道 的大屠杀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的《旅顺落难记》 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 竟辨不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 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只见 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 搅作一团。
• 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最近
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 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午战争 到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资料: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改革比较
日本
改革名称 明治维新
中国
洋务运动


在西方列强入侵、沦为殖民地的危 险加剧,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
明治天皇:以 饿肚皮的精神, 一天只吃一餐 饭,鼓动着他 的臣民为战舰 捐出口袋里的 最后一个铜板。
清政府: 甲午战后,列强掀
进行军事改革 起瓜分中国的高潮。中 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 资产阶级--危机。 维新派:戊戌变法 作为有责任心的中 革命派: 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 暴力推翻清政府 我们该怎么办呢?
小人物,大智慧 守小又求大 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征
武士像 相扑手 相扑运动 巨人运动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 近的邻邦。……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 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反思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反思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反思12月3日-4日的历史课上,在我2011级新疆班为学生讲了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我通过来PowerPoint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山东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的相关图片资料,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切中现实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学案导学”这一环节,我以《基础训练》中的“知识疏理”栏目为基础,利用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适合民族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总体较差的现实学情,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并结合“日本的大陆政策”、“甲竿海战”、“旅顺屠城”、“《马关条约》签订”、“小站练兵”等图片和文字材料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在引导学生分析中日甲竿战争的失败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时,当我总结“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的时候,有的学生表示失望和不满,小声嘀咕说:“我们(指新疆地区)落后,我们也要挨打吗?”针对这一质疑,我因势利导,辩证地分析了个人对于“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的认识,指出:在旧殖民主义时代,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的事实,亚非拉等广大的落后地区全部被纳入到以英美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当中,也为其自身的落后,负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战结束以后,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旧殖民体系瓦解并最终崩溃,那种弱肉强食的处理民族和国际问题的社会丛林法则,已不再适应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现代社会。

就我们中国来说,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方面,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不会因为少数民族地区落后就对他们进行歧视和压迫;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我们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社会制度怎样、发展程度如何,一律平等对待,不搞大国争霸,强调和平崛起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因此,“落后就要挨打”只是一个历史的教训,而不能作为一项历史的必然法则。

在讲“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这部分内容时,我也采取了与此相类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八国联军侵华”方面。

必修一 第四单元14、15、16 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名题分解

必修一   第四单元14、15、16 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名题分解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2重庆文综16)2.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辛丑条约》的内容: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因此选D(2012海南历史14)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4【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是1840-1900的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题干提到的传言意在斥责教堂胡作非为,结合时间,可以看出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导致民众与传教矛盾激化,教案频发。

所以B项正确。

1.(2011年北京卷,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考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从题干材料可以得出作者抨击和讽刺西方侵略者屠杀义和团的“文明”行为,因此选B项。

【答案】B2.(2011年重庆卷,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熟记列强侵华的史实,理解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分析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变化的关系。

3、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使帝国主义永远不可能灭亡中国。

【课前预习】
【深化拓展】
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1840到1900)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2.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成因和影响
(1)19世纪40年代——60年代——打开中国门户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①成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②方式: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为主要手段。

③国家:英法美俄
④影响:政治上,中国主权沦丧,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①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②方式: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文化上的侵略也日益加强。

③国家:除英法美外,后起的德日意等也加入,特别是日本。

④影响:政治上,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经济上,西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摧毁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思想上,维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外交上,反动政府成为列侵华的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巩固训练】
1、下面是18世纪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袍(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4)一个六边型的中国灯笼(5)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2、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
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4、“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嗣,万火丛中呼杀贼。

”根据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
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5、《申报》时事报道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

”该
报道最早可能发表于 A甲午中日战争后 B鸦片战争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6、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
园,……。

”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7、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
府。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

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
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

”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
9、“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哪指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0、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11、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
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2008海南高考)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该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甲午年
13.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
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 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4.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
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中世纪”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

”此评价最适合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5.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

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