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三 军 败 绩 ,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这副对联是慈禧过60大寿时,有人对 当时时局出于气愤而书写的,以此声讨慈 禧、李鸿章等人。上联说的是慈禧做寿, 下联的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指的是什么?与 慈禧做寿又有什么关系?要明了这些问题, 就要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是继鸦片战争 后,又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项目 割地
内容
影响和危害
辽东半岛、台湾、澎 湖列岛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 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 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 命脉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A )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 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C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赔款
军费2亿两
开放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 州、杭州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 厂,产品运销内地免 收内地税
其他权益
4、中国战败的原因 外因: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内因:清朝统治腐败——(根本原因) 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 备落后等。
知酣 有 国生 图 《 醒睡 人 主动 中 时 宜我 为 形 “ 局 今中 此 义象 不 图 醒华 画 列地 言 》 ,, 题 揭 而 是 莫哪 诗 强露 喻 近 待知 曰 对了 , 代 土爱 : 中清 一 爱 分国 “ 政 目 国 裂即 沈 国府 了 者 似爱 沈 的的 然 谢 瓜家 ( 侵腐 ” 缵 ”。 沉 败 的 泰 。国 沉 略和 对 所 人 ) 。帝 联 作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呢?
提示:可以结合以下情况来分析评价 ①义和团兴起的背景 ②义和团的组织、活动特点 ③ “扶清灭洋”的口号 ④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斗争 ⑤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⑥义和团与太平天国的比较
义和团运动 是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为主要目的的农民
运动,可以看作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失 败的背景下,由农民阶级发动的一场旧式的革命运动,不过这场 运动突出反映了外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以 之为运动的主导方向,这是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在内的以前的历次 农民运动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 “扶清灭洋” 的 口号,出自于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表 现出他们没有判别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之间关系的 能力。义和团运动最终被清政府利用并出卖,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同时,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造就了农民阶级分散、落后、狭隘、 自私、愚昧、迷信、保守的特性。他们也没有鉴别外来侵略与西 方先进文明成果之间区别的能力,而是一概加以排斥和打击,进 行了一场盲目排外的运动,这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方向背道 而 驰, 不具备任何先进性。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 然,同时也表明农民阶级因为其固有的局限性而既不可能成为中 国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成为自身的解放者。
课堂练习
1、上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这幅漫
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 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图一
图二
图一、图二、图三: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对手无寸铁 的平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给我们的启示

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给我们的启示

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给我们的启示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国耻。

我们追忆这场浸透着中华民族痛惜和悲愤的战争,决誓于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战争,捍卫世界和平,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结束于1895年4月17日。

这场战争以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战败、清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结。

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姑息妥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同时,甲午战争谱写了一部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烈传,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示一富国强军,增强复兴意识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中穷日富、中弱日强”的背景下爆发的,是一场穷国与富国、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战争。

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穷国”和“弱国”,这一点也不夸张。

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一个泱泱大国,但“穷”在意志上,“弱”在斗志上。

由于当时的清朝政府腐朽无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无心与日本交战,一再姑息投降,故而被一个蕞尔小国所击败,使中华民族蒙受历史上丧权辱国之耻。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侵略战争时必须要有“志”,要有威武不屈的意志,要有敢于亮剑的矢志,要有克敌制胜的壮志,首先在“志”上战胜侵略者。

此外,要使中华民族不再蒙耻,还必须要走富国强军的民族复兴之路,并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转化为“力”,即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军队的战争实力和战备潜力。

可以坚信:一个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壮志凌云的民族,一个国力盛、民力富、军力强的国家,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者,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启示二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中日甲午战争是从海战打响的,尽管当时中国清朝军队的总体军力强于日本军队,但在海战力量对比上,日本海军却处于相对优势,清军的北洋水师处于明显劣势,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清军的北洋水师建于1888年,初建时曾一度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但腐败的清廷统治者漠视海洋,轻视海军,奉行“大陆中心主义”,无意经营这支海军力量,致使北洋水师制度腐败、经费不足、训练低下、武备不力、战法落后,在短短的六年中却被后发崛起的日本海军所赶超。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使 日本侵略实力进一步增强
地 半 封 建 化 程 度
大 大 允许日本在通商 其他 便利列强资本输出;严重 口岸设工厂,产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加 特权 品免收内地税 深
开 增开重庆、沙市、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 苏州、杭州为通 中国内地 口 商口岸
满蒙 中国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2、甲午战争的经过
①丰岛海战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海战 ④辽东战役 ⑤威海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此后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邓世昌等牺牲。 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
列岛给日本
危害及影响
割 割辽东半岛(后赎 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 半 殖 地 回)、台湾和澎湖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 民 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赔 二亿两白银 款 三千万两赎辽费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图片资料
人物资料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 强瓜分中国一览表
租借地 德国 法国 俄国 日本 胶州湾 广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两广、云南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 割台湾、澎 福建 湖列岛 新界、威海 长江流域 卫 门户开放政 策
英国
美国
畅 想 天 地
两亿三千万两 中国三年的 国库收入 中国被迫向列强 大举借债,经济 倍受摧残 日本四年的 财政预算 日本用于发展 军事和教育
营口 天津 烟台
深入内地
重庆
南京 镇江 苏州 上海 汉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杭州 宁波 沙市 九江 福州 淡水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汇总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汇总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行 伍出身。1894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午中日战争爆 发,率所部自辽东渡鸭绿江开赴 朝鲜平壤,守北城玄武门。9月 日军分四路进逼平壤,平壤守军 总统叶志超企图弃城逃走。左宝 贵派亲兵监视叶志超,并登城指 挥与敌激战,身受重伤仍坚持督 战、燃放大炮,后中炮牺牲。
黄建勋,福建人。 黄海大战中,日 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 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 舰,黄建勋“为人慷慨,尚侠义,性 沈毅,出言憨直,不作世俗周旋之 态”。在他指挥下,全舰官兵无不誓 死作战,但“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 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 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 甚多,引起大火被焚没,黄建勋殉国, 时年43岁。
盖国家不得已而用兵,必须谋出万全;况与洋人决 战,尤多牵掣。刻下各国皆愿调停,而英人尤为著 力。 ----翁同龢等《覆陈会议朝鲜之事折》(1894年)
日本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全世界
1894年11月 1894年9月 1894年9月
1895年2月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日本 37.78万 4950万
改革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政体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经济 自然为主 资本主义
政策 避战求和 大陆政策 军费 政府挪用 积极扩充 备战 腐败懈怠 蓄谋已久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 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 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 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 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 以及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目标】列举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纲要】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日本推行扩张政策、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结果。

②导火线:朝鲜问题(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中日共同出兵,日本借机挑起战争)。

2.经过: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平壤陆战失利→黄海海战两败俱伤(邓世昌和致远舰),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大连、旅顺失守(旅顺大屠杀)→1895年山东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3.结果: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一厂: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二亿:赔款二亿两白银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割地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列强争相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结果。

②导火线: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发动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旗号,到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国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阻击退回天津→7月,八国联军增派兵力占领天津、北京,德国人瓦德西将联军司令部设到紫禁称内,慈禧太后和光绪西逃。

3.结果:1901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禁止华人居住; 拆北京—大沽炮台;准许驻兵北京—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归纳】中国是怎么样一步步的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中国社会半殖民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抢占土地 《时局图》 在华投资设厂 政治贷款 争夺中国铁路投资权 投资中国矿山
②资本输出
俄:东北、辽东半岛 日:胶州湾、福建 英:两广、长江流域、 香港、威海卫 美:提出“门户开放”
法:云南、两广、四川
2、( 反帝爱国 )的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爱国性、落后性
3、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 团运动
①八国联军进犯天津、北京
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
外国列强
清政府
反对、敌视
招抚、支持、利用

严厉 镇压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
“中国此次 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祥 数将永远不能 查出。” ----瓦德西
2、根本原因: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导火索(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3、民族英雄:邓世昌、刘永福、姜绍祖、徐骧 4、重要事件: 黄海大战 旅顺大屠杀 5、结果: 清军惨败,清政 府被迫与日本签 订《马关条约》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特点: 由沿海到内陆 由南方到北方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必考知识点背景:1、战前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对外实行“锁国政策”,黑色近代铁甲军舰1853年,美国海军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

倒幕运动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战前中国:(教材1864-1895年之间)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便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爱新觉罗·奕訢,地方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员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同治中兴”的景象。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分保守派、洋务派进行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运动(前期口号“自强”后期口号“求富”)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甲午战争过程:农历甲午-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7月底袭击清军运兵船-陆战失利-黄海大战保船壁战-1895年初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偿、通商、免税影响: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新通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在华投资设厂拓展对华资本输出途径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瓜分中国狂潮。

6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资料

6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资料

重难点一 史料
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
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
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
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 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 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新华网:某学者的评论
开埠通商类
攫取特权类
2.读表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
时 期
侵华特征
以武力为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 19世纪 要侵略方式;英 40~60 法为首,其次俄 年代 美;侵略势力局 限于东南沿海及 长江中下游地区
影 响 ①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 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③思想上,出现了向西方 学习的新思潮。 ④外交上,清王朝被迫打 开国门
第六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1)背景 ②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 ③ 西方列强默许纵容 ④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 击清军,挑起战端。 ②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 (2)过程 ③黄海大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④日军进攻辽东、山东半岛,攻占大连、 旅顺、威海卫等地。
思考:面对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 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回应呢
1、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激进派
2、地主阶级光绪皇帝
3、农民阶级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口号,发动的反帝爱 国运动日益高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阶段 朝鲜半岛 (1894.7-9) 黄海海域
平壤战役 海路 黄海战役 陆路 辽东战役
第二阶段 (1894.10— 1895.4)
辽东地区 海路 威海卫战役
山东半岛
合 作 讨 论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 样的民族精神?
3、战争的结果和危害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 《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你们的地盘, 我做主
画面中是一个身带血迹、瘦弱并颤
抖着的人代表的是当时受尽欺凌的
中国人。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
得像个木乃伊。
思考:
1840年至1900年,列强对中国发动
了哪些侵略战争?并且强迫清政府
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试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战争和条约给
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马关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 约相比,其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 于
世界
亚 洲
中 国
满 朝 蒙 鲜
台 日本 湾
日本“征朝侵华”的“大陆政策”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阶段
战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陆路
中日两国正式 宣战 平壤失守,战 左宝贵 火烧至华北 丧失黄海制海 邓世昌 权 林永升 占旅顺、大连,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 丁汝昌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割辽东半岛、 台湾和澎湖列岛 给日本。 赔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 国开设工厂。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刘永福
合作探究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了这场战争。这场战 争对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各是什么?
①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 败;②中国损失惨重, 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 展;③引起列强瓜分中 国的狂潮;④中国国际 地位急剧下降;⑤大大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
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 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 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 义倾向;④使日本国际 地位迅速上升。
进日

3黄海海战
邓世昌等牺牲, 双方损失相当。
府 第二阶段
4辽东战役
旅顺、大连失陷, 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5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1894.9.17 平壤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威海卫战役,提督丁汝昌自 杀殉国。清政府新建立的近 代化北18洋94海.7.军25全丰军岛 覆没,清 军败局已定.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5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 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 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战舰65艘,海军实 力全世界排名第八,日本战舰32艘,全世界排名第十一, 可以说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胜日本,而且在战争中,爱国 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 可是最终清政府却一败涂地,被迫签订城下之约—— 《马关条约》。至此,中日两国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 变化。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十
万 寿
大寿庆典,没有备战,
无 疆
希望对日“和平了事”。
普 天
李鸿章深知中国海军
同 庆
的实力和弱点,幻想通 过“以夷制夷”的外交
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
材料一: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 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 园。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颐和园工程和“三 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 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2)朝鲜:1894年,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3)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2.概况:(1)开始的标志:1894年7月丰岛海战(2)过程1894年9月平壤战役(回族左宝贵)黄海海战(“致远号”邓世昌)——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1895年1月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3)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4月(2)内容:记忆方法一二三四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影响:①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2.、概况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略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罪行累累。

3、结果:1.时间:1901年1月签订了《辛丑条约》2.内容:“外商带钱进宾(兵)馆”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②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沉思一:造成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列强的侵略
沉思二:为什么列强会在1840年后不断地发动大规 模的侵华战争?列强为什么以中国为侵略目标?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弱。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 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 的光辉,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世界: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1.背景
日本:扩张政策(根本原因)
(导火线) 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 腐败落后
2.经过(1894~1895)
爆发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全舰钢面铁甲,装甲最厚处为炮台与炮塔达356mm,舷侧 为305mm,装甲共重1461吨;装备四门305mm主炮,两门 150mm副炮,三具380mm鱼雷发射管。号称“东亚第一巨舰”.
⑵不同:
①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②政治:直接割地 资本输出为主 瓜分中国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895-1898年间,国 4、影响: 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对中国: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上就有六十多家,其 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中80%属于轻工业。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 广州、汉口、天津等 机空前严重;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发展,其他一些地方 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 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 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业。 义的发展。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4、影响: ◆对日本: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台北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 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这首诗写与那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台中
台南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 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 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山根信成少将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Leabharlann 本亚洲乃至全世界大陆政策
中偶清 国一政 的样府 工,就 具逐像 步列 成强 为手 侵中 略的 者扯 统线 治木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二、义和团运动
1、原因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过程 1898年—1900年,山东 京津 3、口号:“扶清灭洋” 进步:反帝爱国 局限:①盲目排外②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三、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 1900年
2、原因: 1)维护在华利益(根本)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 1)1900年6月,八国联合发动战争 2)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阻击 3)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 4)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出逃,并部 署镇压义和团,与联军议和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原因 根本原因: 日本为摆脱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对华侵略蓄谋已久 契 机: 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过程 1894年7月,丰岛海战;平壤陆战;黄海海战(英雄, 邓世昌;结果,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辽东 战役(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三>结果——《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国力的增强; ③ 战争没有赢家!!! 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 向。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沦为 甲午战争,中国失 “东亚病夫”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2、经过:
甲午风云
李默然 甲午风云
3、结果: 4、影响: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2)《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谈判
《马关条约》的签订
进一步破坏领土完整、刺激 瓜分狂潮到来
加重负担 侵略深入内地,扩大商品输出 拓展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 深入内地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大大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2、经过: 3、结果: 4、影响: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沦为 “东亚病夫”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1、背景:
2、目的: 3、经过: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统帅 瓦德西率军进 入紫禁城
慈禧太后携光 绪仓皇出逃
国 难 当 头, 统 治 者 居 然 选 择 逃 难
慈 禧
光 绪
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北京城在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 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 朝廷”,中国完全沦 动;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会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列强以华治华,扶植傀儡 政权共同主宰中国
1、背景: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2、目的: 做主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持续膨胀,侵华预谋已久;(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3)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过程:(1)1894年7月,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日本偷袭,挑起战争。

(2)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旅顺展开决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

(条约规定:(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3)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4、影响:(1)中国: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②外国资本防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巨额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④宣告了的破产;⑤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实行了军事改革;⑥各阶层展开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2)日本:促动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3)国际:①列强在远东矛盾激化;②“三国干涉还辽”拉开列强的序幕。

对该影响的进一步理解:(1)对中国国内局势: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国际地位骤然下降,民族危机愈益深重;②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③清政府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2)对日本:通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成为亚洲强国。

(3)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①日本占领台湾,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

②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

③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二)义和团运动(1900—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重。

(2)直接原因:19世纪末,人民群众反洋教斗争发展2、概况:(1)口号:(2)性质:(3)清政府态度:镇压——利用(扶而用之)——镇压3、意义:(1)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2)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3)一定水准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二、八国联军侵华
1、战争起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即镇压义和 团运动。 2、战争经过 3、《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标志中国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条约内容 危害 项 目 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经济 外交
项目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泰所作, 图中“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的对联, 生动形象地揭露了 清政府的腐败和帝 国主义列强对中国 的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沈沈(沉沉)酣 睡我中华,哪知爱 国即爱家。国人知 醒宜今醒,莫待土 分裂似瓜”。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 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 控制中国税收。 便于列强策划侵华。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 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 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中国社会便于武装监视清政 主要矛盾合二为一,表现为中国人民府。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 军事与反动政府之间的矛盾。 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 从内政外交上控制 线的战略要地。 清政府,使政府成 政治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 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反 工具。 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 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方式有何变化? 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_______,
没。
马关条约 》。 3.结果:中国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__________ 内 容 台湾 澎湖列岛 割辽东半岛、 _____及附属 危 害 势力 范围 列强在中国划分“ _____
岛屿、_________ 给日本 二亿两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条约的哪些内容?
提示:《辛丑条约》,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列强驻兵及禁
止中国人民反帝等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提示: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 向控制中国政府,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实行“以华治
华”。
【特别提醒】八国联军侵华与以往的列强侵华战争不同,以往 历次侵华战争都是出于经济侵略的目的,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 大门进行商品输出或资本输出,但八国联军侵华是以政治目的
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签订: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2.内容及危害: 内 容 危 害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 关税和盐税 亿两 ,本息合计9.8亿两,以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强控制
___________ 作抵押 东交民巷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
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不平等 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重点
难点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4.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思考:
1、19世纪末列强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 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2、这两次反侵略战争最后都以中国战败而告 终。 中国战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清政府腐败落后;资本主义列强实力强大;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 资本主义。 3、从这两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能从中 得到哪些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会亡国
清政府就 像列强手 中的扯线 木偶一样, 逐步成为 侵略者统 治中国的 工具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小结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
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程度
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变法;义和团运动)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 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 义倾向。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本:明治维新后,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 中的矛盾,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根 本原因、必然性)。 (2)清政府:政治腐败,不做战事准备,奉行妥 协投降政策。(可乘之机) (3)朝 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 供了有利时机。(直接原因、偶然性) (4)世 界: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 国主义过渡,列强默许、纵容日本的态度。 (有利条件、催化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

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二、难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方式
一、教学手段: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
二、教学方法: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言:由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引出课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与日本在外交上出现一个重大事件,这也直接导致中日关系更加恶化。

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遭日本巡逻艇冲撞,中方船长被日本政府逮捕扣押。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然而厚颜无耻的日本政府竟然宣称钓鱼岛的主权归他们。

2.导入新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从未宣称过拥有钓鱼岛的主权。

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暂时夺去钓鱼岛的主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二、教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日本: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出台了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
①亚洲:朝鲜: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直接原因)
中国:清政府执政,腐败无能。

知识链接: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②欧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内容: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钓鱼岛)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特权: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②影响:
提问:(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你能不能分析出它对中国的影响?)割地: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的严重丧失。

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清政府举借外债,列强对中国控制加强。

开埠: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陆。

特权: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远影响:对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国人,国内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

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对日本:增强日本侵略力量,促进日本国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使得日本对外扩张更加张狂。

对远东格局:“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一步,日本控制了朝鲜。

日本国际地位上升,中国下降。

对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思考:战争失败原因是什么?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提出无理要求,并要求准许修建铁路和采矿。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冲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

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

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

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之后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州湾(现在广东湛江)。

外国的进占,更激发起山东各地的排外情绪。

1898年3月,拳民活动在山汤加剧。

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

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义和团四处烧教会、杀教士;抵制所有外国事物和之前失败的“洋务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但是列强对此并不满足,妄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根本原因)
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

如口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

(直接原因)
(2)经过(1900~1901)【不计为教学重点,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给了西方列强侵略借口。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

八国联军增派兵力,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后果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内容
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抵押,中国财政被列强控制。

在北京设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成为“国中之国”。

拆北京至大沽炮台,京津到山海关一带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严惩反帝官吏,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参加反帝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课堂延伸: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