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案例分析
局解案例分析
![局解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f29e54be23482fb4da4c3d.png)
第一章头部病例一:面神经麻痹( 面瘫)患者女性, 18 岁, 学生; 夜间开窗, 靠窗而睡, 早晨醒来后觉右耳内及耳后疼痛, 右侧面部麻木, 发胀。
起床后发现面部歪斜, 变形, 右眼不能闭合, 说话、进食均有困难, 咀嚼时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隙内, 舌前右侧半味觉障碍, 患者虽无吞咽困难, 但有唾液自右口角流出。
检查见患者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表情动作丧失, 右侧额纹消失, 右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右眉下垂, 右下眼睑松弛下垂。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不能皱额、皱眉, 右眼不能闭合, 鼓腮时右侧唇闭合不紧, 不能吹口哨, 露齿时嘴歪向左侧。
诊断为右侧面神经麻痹。
问题: 复习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径及分布。
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眼睑不能闭合和下睑松弛下垂?患者为什么咀嚼时食物会滞留于齿颊间隙内, 且病人不能吹口哨?患者为什么露齿时嘴歪向左侧?患者为什么出现味觉障碍?病例分析: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或Bell氏麻痹, 后一名称系纪念英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CharlesBell, 是他于1821年首先描述了该病。
此病的确切原因尚未明了。
面神经麻痹多由于颞骨岩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发炎所致。
发炎时, 即使面神经轻度肿胀, 也会使面神经纤维受到损伤性压迫。
一些学者认为突然的面神经损伤是由于寒冷刺激引起供血的血管收缩缺血所致。
本病例出现的运动障碍显示是右侧面神经支配的面肌的功能丧失。
面肌数量较多, 其随意运动可以做出各种表情, 因此, 面肌又称为表情肌。
一侧大面积面肌瘫痪多是面神经干受损所致。
额肌收缩可使额部产生额纹、举眉。
颊肌维持颊部的张力和防止食物进入齿颊之间, 还可防止颊黏膜在咀嚼时被咬伤。
颊肌瘫痪后这些功能都会丧失。
口轮匝肌的整体或部分收缩可使唇前突、噘嘴或拉唇贴近牙齿。
许多小的面肌功能障碍也可导致微笑和大笑等表情消失, 这些小面肌包括颧肌、笑肌、鼻肌和提上唇肌等, 它们都止于皮肤。
上述面肌瘫痪后由于对侧面肌功能完好, 患者在微笑时口唇被拉向左上方。
局部解剖学课后病例分析详解
![局部解剖学课后病例分析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db1ab0d763231126edb1181.png)
1 第 一 章 头部 病例一: 面神经麻痹(面瘫)患者女性, 18 岁, 学生; 夜间开 窗, 靠窗而 睡, 早晨 醒来后 觉右 耳内 及耳 后疼 痛, 右 侧面 部麻 木,发胀。
起床后发现面部歪斜, 变形, 右眼不能闭合, 进食均有困难, 咀嚼时食物滞留于病 侧齿颊间隙内, 舌前右侧半味觉障碍, 患者虽无吞咽困难, 但有唾液自右口角流出。
检查见患者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表情动作丧 失, 右侧额 纹消 失, 右鼻唇 沟变 浅, 口角下 垂, 右眉下垂,右下眼睑松弛下垂。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不能皱眉, 右眼不能闭合, 鼓腮时右侧 唇闭合不紧, 不能吹口哨, 露齿时嘴歪向左侧。
诊断为右侧面神经麻痹。
问题: 复习面神经的纤维行径及分布。
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眼睑不能闭合和下睑松弛下垂? 患者为什么咀嚼时食物会滞留于齿颊间隙内, 且病人不能吹口哨? 患者为什么露齿时嘴歪向左侧? 患者为什么出现味觉障碍? 病例分析: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或Bell 氏麻痹,后一名称系纪念英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 Charles Bell,是他于1821年首先描述了该病。
此病的确切原因尚未明了。
面神经麻痹多由于颞骨岩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发炎所致。
发 炎时, 即使面神经轻度肿胀, 也会使面神经纤维受到损伤性压迫。
一些学者认为突然的面神经损 伤是由于寒冷刺激引起供血的血管收缩缺血所致。
本病例出现的运动障碍显示是右侧面神经支 配的面肌的功能丧失。
面肌数量较多, 其随意运动可以做出各种表情, 因此, 面肌又称为表情肌。
一侧大面积面肌瘫痪多是面神经干受损所致。
额肌收 缩 病例二:三叉神经痛 患者女性,48岁,干部检查见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各脑神经功能正常, 三叉神经感觉无障碍。
患者发作时面部呈 抽搐扭曲状, 其他无异常。
诊断为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痛。
问题: 复习三叉神经的为什么患者拔除上颌牙后仍未终止疼痛?根据所学知识, 思考解除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病例分析: 三叉神经痛为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的感觉 分布区 的阵 发性疼 痛。
局解案例分析
![局解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9608b902d276a200292ed8.png)
第一章头部病例一:面神经麻痹( 面瘫)患者女性, 18 岁, 学生; 夜间开窗, 靠窗而睡, 早晨醒来后觉右耳内及耳后疼痛, 右侧面部麻木, 发胀。
起床后发现面部歪斜, 变形, 右眼不能闭合, 说话、进食均有困难, 咀嚼时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隙内, 舌前右侧半味觉障碍, 患者虽无吞咽困难, 但有唾液自右口角流出。
检查见患者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表情动作丧失, 右侧额纹消失, 右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右眉下垂, 右下眼睑松弛下垂。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不能皱额、皱眉, 右眼不能闭合, 鼓腮时右侧唇闭合不紧, 不能吹口哨, 露齿时嘴歪向左侧。
诊断为右侧面神经麻痹。
问题: 复习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径及分布。
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眼睑不能闭合和下睑松弛下垂?患者为什么咀嚼时食物会滞留于齿颊间隙内, 且病人不能吹口哨?患者为什么露齿时嘴歪向左侧?患者为什么出现味觉障碍?病例分析: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或Bell 氏麻痹, 后一名称系纪念英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CharlesBell, 是他于1821 年首先描述了该病。
此病的确切原因尚未明了。
面神经麻痹多由于颞骨岩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发炎所致。
发炎时, 即使面神经轻度肿胀, 也会使面神经纤维受到损伤性压迫。
一些学者认为突然的面神经损伤是由于寒冷刺激引起供血的血管收缩缺血所致。
本病例出现的运动障碍显示是右侧面神经支配的面肌的功能丧失。
面肌数量较多, 其随意运动可以做出各种表情, 因此, 面肌又称为表情肌。
一侧大面积面肌瘫痪多是面神经干受损所致。
额肌收缩可使额部产生额纹、举眉。
颊肌维持颊部的张力和防止食物进入齿颊之间, 还可防止颊黏膜在咀嚼时被牙咬伤。
颊肌瘫痪后这些功能都会丧失。
口轮匝肌的整体或部分收缩可使唇前突、噘嘴或拉唇贴近牙齿。
许多小的面肌功能障碍也可导致微笑和大笑等表情消失, 这些小面肌包括颧肌、笑肌、鼻肌和提上唇肌等, 它们都止于皮肤。
上述面肌瘫痪后由于对侧面肌功能完好, 患者在微笑时口唇被拉向左上方。
局解病例分析
![局解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ffc8f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4.png)
局解病例分析1.帽状腱膜下血肿这名34岁的男性在被钝器击中头顶3小时后恢复知觉。
头皮上有瘀伤,头骨顶部有压痛。
头皮软,范围广,波动明显。
头部X光片未发现骨折。
问题:(1)为什么头皮肿胀有大范围波动感?(2)分析头皮损伤后不同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分析:覆盖于颅部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其中,浅部3层紧密连接,因此,临床上的所谓“头皮”,即此3层的合称。
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帽状腱膜前连额肌肌腹,后连枕肌肌腹,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形如帽子盖于颅部,因此,帽状腱膜下的血肿,范围较大,甚至可延及全头。
颅骨外膜则受颅缝限制,因此颅骨外膜下血肿则比较局限。
2.颞部硬膜外血肿男性,35岁,因体位性晕厥倒地,右颞部撞于硬物受伤后6小时入院。
患者伤后一度昏迷,随后完全清醒,未引起重视。
于伤后4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并再度陷入昏迷,家人遂将其急送医院。
查体:右侧瞳孔稍散大,头颅侧位x线摄片显示颧弓骨折、颞骨线性骨折。
问题:(1)为什么颞部容易受伤?(2)伤者为什么会先昏迷,后清醒,再昏迷的症状?(3)为什么会影响到瞳孔?(4)出现症状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5)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做出明确诊断?分析:在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称为翼点。
此处颅骨较为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到打击,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脑膜中动脉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进行性意识障碍是颅内血肿的主要症状,其变化过程与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和血肿形成的速度密切相关。
患者伤后一度昏迷,随后完全清醒,但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颅内压升高,便出现恶心、呕吐,并再度陷入昏迷。
由于动眼神经受压,故出现右侧瞳孔散大。
ct检查可明确诊断。
3.左侧听神经瘤患者为48岁女性,两年前左耳偶发耳鸣,在过去六个月内逐渐恶化。
一个月来,她的听力明显减弱,伴有左脸麻木,但疼痛和体温感仍然存在。
局部解剖上肢病例分析PPT课件
![局部解剖上肢病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e1b77bf111f18583d05aa1.png)
11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12
13
14
•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 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1814年由A.Colles详加描述。跌倒时腕
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 处而引起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 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骨折,骨折端 因嵌压而短缩。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面或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及下 尺桡关节脱位。 •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 较少见,由R.W.Smith在1874年首次描述。骨折发生原因与伸直型骨 折相反,故又称反Colles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 尺侧移位。 • 3.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 • 系指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伴有腕关节脱位者。由 J.R.Barton1838年首次描述。跌倒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暴力向上传递, 通过近排腕骨的撞击引起桡骨关节面骨折,在桡骨下端掌侧或背侧形 成一带关节面软骨的骨折块,骨块常向近侧移位,并腕关节脱位或半 脱位。
➢部位:手背部
➢穿刺法:行直刺或侧刺
➢注意事项:体质肥胖者皮
肤上表浅静脉走行不明穿刺
前需先用手指摸清走行与深
浅度
33
滑动静脉 ➢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 乏支持,血管在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见于消瘦者及 老年病员
1
• 三 边 孔 trilateral
foramen • 上界:肩胛下肌
和小圆肌 • 下界:大圆肌 • 外侧界:肱三头
肌长头 • 内有旋肩胛血管
通过。
2
• 四边孔
quadrilateral foramen
• 上界:肩胛下肌和 小圆肌
局部解剖案例2课件
![局部解剖案例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b1424b0b4c2e3f56276329.png)
第二小组
章佩佩 钟灵亚 聂琴琴 钱颖超 林琰琰 吕望远
2020/2/19
案例2 某患者,男性,50岁,最近因吐血而入院。患者主诉, 痔痛日甚一日。体检发现有腹水,直肠检查发现患者兼有内、 外痔,这些指征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已安排作胃镜检查, 以确定上消化道出血部位。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 张伴出血”。诊断:“上血,肝硬化”,收住入院。
3. 该病人食管静脉曲张是由于门静脉直接分流至上腔静脉,经 什么途径分流的?
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 上腔静脉
案例2 某患者,男性,50岁,最近因吐血而入院。患者主诉, 痔痛日甚一日。体检发现有腹水,直肠检查发现患者兼有内、 外痔,这些指征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已安排作胃镜检查, 以确定上消化道出血部位。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 张伴出血”。诊断:“上血,肝硬化”,收住入院。
2. 由于门静脉系统没有静脉瓣,所以门脉高压时可导致门静脉 经门—腔静脉吻合支流入腔静脉系统,这些吻合支包括
1.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 脉 2.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3.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丛→胸、腹壁浅、深静脉丛→ 向上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向下经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5.处理门脉高压的方法之一是作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以 便降低门脉高压。手术时,外科医生必须应在何处既能够找到 门静脉而又不引起组织创伤?
1.切口 上腹部横切口。 2.显露门静脉 将肝脏向上牵引,于肝十二 指肠韧带处常有肿大淋巴结,最好予以切 除。纵行分开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腹膜层, 将胆总管拉向左侧,在胆总管的后方很容 易找到门静脉。将门静脉钝性分离一周, 一直分离至胰腺上缘。继续向下显露肠系 膜上静脉,用无损伤直角血管钳夹闭门静 脉的上下端。
局部解剖实验总结
![局部解剖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c699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6.png)
局部解剖实验总结导言:一、实验目的:本次局部解剖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人体头,颈部和上肢的解剖结构,了解其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有机解剖实验的方法,并配合使用了解剖模型和标本,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解剖结构。
1.头部解剖:在头部解剖实验中,我们首先观察了头皮,骨骼和肌肉的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的辅助,我们发现头部主要由颅骨和面部骨组成,头皮下有颈动脉和其他重要血管,头皮上覆盖着不同的肌肉。
在解剖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头骨骨骼的各个构成部分,并观察了各个骨骼之间和其他组织的连接关系。
2.颈部解剖:在颈部解剖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颈椎和颈部肌肉的结构。
我们通过解剖模型和标本观察到颈部有七个颈椎,呈现出一定的弧度。
颈部肌肉的覆盖不仅保护了颈椎,还参与了呼吸和咽喉的活动。
我们还学习了气管和食管的位置关系,理解了它们在颈部的解剖结构。
3.上肢解剖:在上肢解剖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上肢骨骼和肌肉的结构。
我们通过解剖标本和解剖模型,观察到上肢有胸骨、肩胛骨、肱骨和尺骨等骨骼组成。
肩部和手部的肌肉参与了上肢的运动和功能。
我们还学习了上肢动脉和静脉的分布,了解了它们在上肢的供血和排血功能。
三、实验收获:通过本次局部解剖实验,我们对头,颈部和上肢的解剖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人体解剖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也培养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验反思: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对于初学者来说,人体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一种挑战。
在解剖实验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找不到特定的结构,或者难以理解结构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来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次局部解剖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头部,颈部和上肢解剖结构的了解,还提高了实际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局部解剖学案列分析
![局部解剖学案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0d5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4.png)
析病人哪些神经可能受损? 受损伤运动神经可致使哪些肌肉瘫痪? 依据臂丛组成, 分析可能是臂丛哪一个别
受损?
第2页
依据病人运动和感觉障碍出现部位, 试分 析病人哪些神经可能受损?
臂丛及其分支 主要分支:
①胸长神经
②胸背神经
③肌皮神经
④正中神经
⑤尺神经
⑥桡神经
局部解剖学案列分析
第16页
局部解剖学案列分析
第17页
假如掌中间隙感染得不到控制, 会蔓延到 何处?
掌中间隙位于中间鞘尺侧半深方。其前界自桡侧起, 依次为中指、环指和小指屈肌腱, 第 2 ~4 蚓 状肌 和 手掌 血 管神经; 后 界为 掌中间 隔后 部, 第 3 和第 4 掌骨、骨间肌及其前面骨间掌侧筋膜; 内侧界为内侧 肌间隔; 外侧界为掌中隔前部。掌中间隙向远侧沿第 2 ~4 蚓状肌鞘与第 2 ~4 指 蹼间 隙相通, 可 通向 手 背。掌 中间隙 近 侧可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交 通。故间隙内感染可经上述渠道蔓延。掌中间隙感 染, 多是中指和环指腱鞘炎引发, 也可因直接刺伤而 发生感染。
局部解剖学案列分析
第10页
说明掌中间隙位置与境界?
手掌深筋膜分浅、深二层。 浅层分三部,即: 鱼际筋膜 小鱼际筋膜 掌腱膜
深筋膜深层分三部,即:
骨间掌侧筋膜和拇收肌筋膜。
局部解剖学案列分析
第11页
掌腱膜
呈三角形, 近端与掌长肌腱相续, 远端附于指腱鞘。
掌腱膜向深面发出三 个纤维隔: 内、外侧肌间 隔和掌中隔。内、外侧肌 间隔将手掌肌肉分三群:
问题: 掌中间隙感染诊疗依据是什么? 说明掌中间隙位置与境界? 假如掌中间隙感染得不到控制, 会蔓延
局部解剖学病例分析概要
![局部解剖学病例分析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6065ea0f3169a4517723a35a.png)
解剖学病例分析题一、头颈部1.男,12岁。
简要病史:2小时前与玩伴玩耍是不慎头撞击硬物,当时除碰撞部位疼痛外并无大碍。
后头顶逐渐肿胀,眼眶出现淤青前来就诊。
检查所见:颅顶部右侧有压痛,无破口和出血。
颅顶大面积肿胀,手指按压有明显波动感。
眼眶皮下淤斑,右侧明显并有轻度肿胀。
分析:(1)什么病症?(2)要与什么损伤鉴别,如何鉴别?(3)如果颅顶软组织外伤伤口深达本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会有什么表现和危险?2.女,19岁。
简要病史:3天前上唇右侧长疖肿,用手反复挤压。
昨天开始头痛、发烧,今天开始伴有呕吐入院。
查体所见:T38.5℃,P 100次/分,BP 100/70mmHg。
神清,但颈项强直。
右眼睑有轻度水肿,结膜瘀血,眼球前突,外展受限,上睑下垂,视力障碍。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3)头颅周围有很多的类似危险区,你能举例吗?3.男性,50岁。
主诉:今穿一立领冬服,因天气较冷,最上面的扣子也被扣上。
上午约九点半左右低头批改文件时突然眩晕、虚脱、耳鸣,放弃工作后大约5分钟缓解,不放心前来医院就诊。
平时颈部被刺激后亦有此情况发生。
检查所见:神清。
生命体征正常,颈部外观正常。
用手刺激甲状软骨平面处的颈部时,患者有明显不适,此时测量BP 82/60mmHg,P 56次/分。
余无异常。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和解剖学知识解释?(3)如果刺激加重,患者可有何危险?4.女,40岁。
主诉:脖子变粗约2年。
近来脾气明显较以往急躁,爱发脾气,消瘦,同时自觉在休息亦气急,吞咽时自觉有梗阻感。
检查所见:颈部可见明显增粗,在喉部可触及肿块,质软,表面有结节状,肿块右侧大于左侧,能随吞咽上下活动,听诊有轻微的血管杂音。
右侧面部潮红无汗,眼睑略为下垂,吞钡X 线检查可见食道右侧受压。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和解剖学知识解释?(3)如果施行手术,要注意什么?5.男,37岁。
简要病史:2个月前因呼吸道急性梗阻行气管切开术抢救。
局部解剖学 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6ade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7.png)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人体局部解剖学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的开展,我们将能够对人体的各个部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为医学和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数据支持。
首先,我们将对人体头部结构进行解剖,包括颅骨、颅脑、颅神经等部位的详细解剖。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将能够了解头部各个部位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功能。
这将为我们对头部疾病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我们将对人体胸部和腹部结构进行解剖,包括心脏、肺部、胃肠道等重要器官的详细解剖。
通过实验,我们将能够了解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将为我们对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最后,我们将对人体四肢结构进行解剖,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等部位的详细解剖。
通过实验,我们将能够了解四肢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运动。
这将为我们对骨折、肌肉损伤、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详细和具体的数据支持。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某患者,女性,23岁,突然发生脐周围疼痛,一小时后局限于右下腹,伴有呕吐、发烧和白细胞增高,右下腹部压痛明显。
诊断:“急性阑尾炎”,需立即手术。
1. 简述阑尾炎手术的切口位置及层次?
2. 打开腹膜腔后,寻找阑尾最可靠的标志是什么?
3. 在手术中,必须首先结扎阑尾动脉,该动脉来自那条动脉?
案例2 某患者,男性,50岁,最近因吐血而入院。
患者主诉,痔痛日甚一日。
体检发现有腹水,直肠检查发现患者兼有内、外痔,这些指征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
已安排作胃镜检查,以确定上消化道出血部位。
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伴出血”。
诊断:“上血,肝硬化”,收住入院。
1. 此患者由于肝硬化伴有门脉高压,使门静脉的血液不能回流入肝。
正常时门静脉收集哪些静脉的回流?
2. 由于门静脉系统没有静脉瓣,所以门脉高压时可导致门静脉经门—腔静脉吻合支流入腔静脉系统,这些吻合支包括
3. 该病人食管静脉曲张是由于门静脉直接分流至上腔静脉,经什么途径分流的?
4. 该病人的内痔是门静脉直接向髂内静脉分流所致,此分流途径是什么?
5.处理门脉高压的方法之一是作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以便降低门脉高压。
手术时,外科医生必须应在何处既能够找到门静脉而又不引起组织创伤?
6. 由外痔所引起的疼痛,其传导由途径是什么?
案例3
第一部分:
某患者,男性,18岁,在一次搬动家俱时,感到右腹股沟区剧痛,数小时后又发展为脐区疼痛,并伴有恶心,为此来院就医。
体检发现: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突起,咳嗽或紧张腹壁时,突起增长且腹肌沟区疼痛加剧。
该突起向内下行,进入阴囊上部,以手指压迫不可回纳,诊断为:“腹股沟疝”。
第二部分:
对此急症,立即安排了手术: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切口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并与之平行,深达腹外斜肌腱膜。
在腹股沟管浅环可见精索穿出,异常肿胀。
第三部分:
手术过程中,在精索前面发现一神经,该神经穿经浅环,但不慎切断。
切开疝囊,将小肠轻
柔复回腹腔,进行腹壁再建术。
最后闭合切口。
术后伤口经换药,10天后伤口为Ⅰ期愈合,患者出院。
第一部分:
1. 者初步诊断为腹股沟疝而不是股疝,为什么?
2. 该病人疼痛扩散至脐区并恶心,可能原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
1. 对腹股沟疝一般要作疝修补术,因此掌握腹股沟管的构成至关重要,简述腹股沟管的构
成?
2.该患者腹壁切口的层次有哪些?
3.手术过程中,在腹股沟区应找出哪些动脉?
4. 在腹股沟管浅环可见精索穿出,异常肿胀,该疝突出途径是如何?
第三部分:
1. 手术误伤神经的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2.精索内除输精管外还有哪些结构?
3. 在疝修补术中,适合缝合的结构有哪些?
案例4
第一部分:
患者,程琳,女性,46岁,两天来腹痛严重、恶心、呕吐,故急诊入院。
医生通过追
问病史,患者过去5年中有类似发作史,疼痛始自上腹部,向两侧放散,围绕胸廓和肩胛下
方,随后局限于右季肋部。
触诊显示在右季肋部有明确的痛觉敏感区,腹肌轻度紧张。
X线
显示胆囊区有大量结石阴影。
患者无黄疸指征。
第二部分:
医生根据程琳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结石”收住入院,急诊
手术处理。
麻醉医生给患者做了全麻,准备行“胆囊切除术”,右肋下切口,切口始自剑突
附近,紧贴肋弓下缘直达腋前线,横切腹直肌和腹直肌鞘。
第三部分:
切开壁腹膜进行腹腔探查,发现胆囊异常扩张,可以触到大量结石。
以手指插入网膜孔,
胆总管内也可摸到结石。
仔细解剖胆道系统,暴露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在距胆囊管与肝总管
结合处0.3厘米处结扎并分离胆囊管,然后自肝下面钝性分离胆囊,游离并切除之。
紧靠小
网膜边界切开小网膜,显示胆道系统并作钝性分离使之游离。
胆囊的液体内容用注射器抽吸,
切开胆囊底,取出结石。
对胆道系统进行仔细探查,发现结石阻塞了一支胆管。
然而手术野
突然充满动脉血。
医生通过压迫止血、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肝右副动脉不慎被撕裂,只有结
扎此动脉而无其它选择。
第四部分:
在闭合切口前,必须在腹腔内置引流,以便发现自缝合残端或自意外损伤的胆道系统漏出的胆汁。
逐层缝合平行于肋弓前缘的肋下切口。
术后第一天允许患者起身,第三天拔出引流(未见胆漏),第十天患者出院。
第一部分:
1. 急腹症,通过触诊以确定胆囊底,其体表标志是什么?
2. 弥散性痛归于上腹且围绕胸廓扩散,经什么神经传导?
3. 后来,疼痛局限于右季肋部,这说明炎症刺激沿下列什么神经传导?
第二部分:
1. 过幽门平面,腹直肌鞘前壁由什么构成的?
2. 在本病例,如结扎腹壁上动脉,不会引起腹直肌部分缺血性坏死,为什么?
第三部分:
1.网膜孔(Winslow孔)的周围结构有什么?
2.结合症状体征及手术探查,患者结石阻塞最可能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3. 手术中出血,为尽快定位准确结扎出血动脉,其办法是什么?
4. 该手术中结扎了肝右副动脉,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第四部分:
1.在腹腔哪个位置摆放引流管引流的有利?
2. 据切口的方向与位置,估计预后的结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