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头部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课件
颅部又分为颅顶和 颅底两部分。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局部解剖学课件:头部

局部解剖学课件:头部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颅部 Cranium 面部 Face
二、表 面 解 剖
体表标志
眉弓、眶上切迹 、眶下孔 颏 孔、翼点、颧弓、乳突 枕外隆突
翼点 硬膜外血肿
体 表 投 影
• 脑膜中动脉的投影 • 中央沟的投影 • 中央前后回的投影 • 外侧沟的投影 • 大脑下缘的投影
第二节 面 部
分支
下牙槽动脉
Inferior alveolar a.
脑膜中动脉
Middle meningeal a.
颊动脉 Buccal a. 上牙槽后动脉
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a.
眶下动脉 Infra-orbital a.
下颌神经
分支: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前内面-咬肌、下颌支、翼 内肌后部
后内面- 乳突、胸锁乳突肌、 二腹肌后腹、茎突及茎突诸 肌、颈内动静脉、第Ⅸ~Ⅻ 对脑神经
“腮腺床” Parotid bed- 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 脉、第Ⅸ~Ⅻ 对脑神经
返回
面静脉→眼静脉 →海绵窦
面静脉→面深静 脉→翼静脉丛→ 海绵窦
返回
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ein
nerve
翼静脉丛
Pteygoid plexus
位置:翼内外肌与颞肌之 间
收集静脉血的范围:上颌 动脉 的分支分布的区域
交通
面部的深静脉→面静脉 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
海绵窦
临床意义:口、鼻、咽感 染→颅内
上颌动脉
Maxillary artery
来源:颈外动脉 分段:
第一段:下颌段 第二段:翼肌段 第三段:翼腭窝段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
下颌下三角 下颌下腺深面
咬肌止点前缘处绕下颌骨体至面部(下颌缘支在其深面)
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更名为内眦动脉 45
压迫止血: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汇处。 分支: 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46
(2)面静脉facial vein
47
(2)面静脉facial vein 起点: 行程: 注入: 交通: 特点: ※危险三角区
15
第二节 颅 部
额顶枕区 颅顶 颞区
内面 颅底
外面
颅顶有软组织和 颅盖骨等构成
有重要的孔,是 神经和血管出入 颅的通道。
颅腔及内容物
16
一、颅 顶
(一)额顶枕区 1.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枕外隆凸和两侧上项线
两侧 上颞线
17
2. 层次 该区软组织分5层: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43
额腹
(二)面肌 表情肌,属皮肌,起于 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其功能活动与口裂、眼 裂开大或缩小及面部表 情有关。 受面神经支配。 包括: 枕额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帽状腱膜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44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 血管 (1)面动脉facial artery 起自:颈外动脉 起行: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
前 鞍结节 前外侧 视神经
前上 视交叉 后 鞍背
两侧 海绵窦 顶 鞍膈 下 蝶窦
30
①垂体前叶肿瘤,可 向前上压迫视交叉, 出现双眼颞侧半视野 缺失。 ②向上突入第三脑室 ,可导致脑脊液循环 障碍,颅内压增高。 ③向下发展,可使垂 体窝深度增加。进一 步发展可累及蝶窦。 ④向两侧扩展,可压 迫海绵窦,发生海绵 窦瘀血和脑神经受累 症状。

局部解剖学—头部

局部解剖学—头部

头部●概述●境界●头颈交界●分布●颅部●面部●表面解剖●颅部●颅顶●额顶枕区●境界●前界:眶上缘●后界:枕外隆凸及上项线●两侧界: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层次及结构特点●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间隙,颅骨外膜●皮肤●有大量汗腺、皮脂腺、丰富的血管●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

有许多垂直的纤维隔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形成许多小格●因形成许多小格,当浅筋膜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出现剧烈疼痛●帽状腱膜●两侧变薄续颞深筋膜浅层●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紧密相连称头皮●腱膜下间隙●为帽状腱膜与颅骨的骨膜之间的区域。

前达眶上缘,后达上项线●内有导静脉穿过,与板障静脉及脑膜窦相通,感染可向板障及颅内扩散,故此间隙称为颅顶的危险区●头皮与颅骨骨膜疏松相连,头皮撕脱伤多沿此层分离●颅骨外膜●在颅骨表面疏松贴敷,在骨缝处结合紧密。

骨膜下感染或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内●如何鉴别颅顶皮下、腱膜下和骨膜下血肿●皮下血肿:轮廓清楚,局部疼痛明显●腱膜下血肿:范围较广,形成较大的血肿●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某一块颅骨范围●颞区●境界●层次●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骨膜●颅顶的血管及神经●动脉主要来源于颈外动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和颈神经的分支。

分为前组、外侧组和后组●前组●滑车上血管神经●眶上血管神经●外侧组●耳前组●颞浅血管与耳颞神经●耳后组●耳后神经与枕小神经●后组●枕血管与枕大神经●特点●呈放射状分布,分布互相重叠●颅底●颅前窝●额骨眶板骨折:易造成球结膜下出血和眶周淤血●筛板骨折:常伴有脑膜和鼻腔顶部粘膜撕裂,引起鼻腔出血和脑脊液鼻漏,伤及嗅神经导致嗅觉丧失●颅中窝●蝶鞍区:主要为垂体,垂体窝和海绵窦●垂体及垂体窝●海绵窦●位置:位于垂体窝两侧●穿过的结构●穿过窦腔内的结构:颈内动脉,展神经●穿外侧壁内: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临床意义●前借眼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颅中窝外侧部:容纳大脑半球的颞叶●骨折:视神经管及损伤视神经●眶上裂骨折●蝶骨中部骨折●鼓室盖骨折●颅后窝●颅腔及其内容物●面部●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面部肌●面肌●重要的面肌有: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枕额肌●咀嚼肌●颞肌,咬肌,翼外肌,翼内肌●血管、淋巴及神经●血管●面动脉●静脉●危险三角●面静脉●颈内静脉●下颌后静脉前支●神经●三叉神经(咀嚼肌)●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面神经(表情肌)●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主要结构为腮腺及穿腮腺的结构●腮腺咬肌筋膜●腮腺鞘●形成●颈深筋膜浅层分两层包裹腮腺而成●特点●腮腺鞘与腮腺实质结合紧密●咬肌筋膜●腮腺●形态●以下颌支后缘或面神经为标志分为浅、深两部●位置●腮腺浅部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界:颧弓、外耳道●下界:平下颌角●前界:咬肌●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腮腺深部位于下颌窝内及下颌支深面●毗邻●上缘:外耳道,下颌关节●腮腺脓肿可蔓延至外耳道和中耳。

局部解剖头部

局部解剖头部

局部解剖学要点一绪论二头部三颈部四胸部五腹部六盆部与会阴七脊柱区八上肢九下肢绪论1.局部解剖学:在系统解剖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结构、形态、层次和毗邻关系。

第一章头部1.眶下孔1)位于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1㎝处2)眶下血管和神经由此孔穿出3)由此孔可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2.翼点(pterion)1)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2)由额、顶、颞、蝶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3)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有老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受暴力打击易发生骨折,并伴有上述动脉的断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3.乳突1)位于耳垂后方2)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后部的颅底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3)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治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3.头部体表投影6条标志线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门上缘连线;②上水平线:通过眶上缘且与下水平线平行③矢状线:鼻根沿着颅顶正中线到枕外隆突的弧线④前垂直线:过颧弓中点的垂线;⑤中垂直线:过髁突中点的垂直线;⑥后垂直线:过乳突根部后缘的垂直线脑膜中动脉投影:本干过前垂直线、下水平线交点;前支过前垂直线、上水平线交点;后支:过后垂直线、上水平线交点4.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可触及其搏动,面部潜出血可压迫止血5.面静脉:起始于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与舌骨大角高度注入颈内静脉。

6.危险三角:面静脉可经眼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相通,口角以上到鼻根处的一段面静脉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出现疖、痈时,可经上述途径到达海绵窦,造成颅内感染。

7. 颅部包括颅顶(额顶枕区、颞区),颅腔,颅底(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8. 额顶枕区A 境界:前界为眶上缘,后界为枕外隆凸及上顶线,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隔。

B 层次: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一)皮肤:厚而致密(尤在枕部),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皮脂腺、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好发疖肿和皮脂腺囊肿。

局部解剖学——头部

局部解剖学——头部

血管特点: 血管特点:
丰富 多源 吻合 放射汇聚
神经特点: 神经特点:
多源 重叠ຫໍສະໝຸດ 面一、表面解剖; 表面解剖; 1.眶上切迹(孔): 1.眶上切迹( 眶上切迹 2.眶下孔: 2.眶下孔 眶下孔: 3. 颏孔: 颏孔:

4.面动脉: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点至内眦的连线。 4.面动脉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点至内眦的连线。 面动脉: 5.面神经:以耳垂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于面部表情肌。 5.面神经 以耳垂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于面部表情肌。 面神经: 6.腮腺管:耳垂根部至上唇中点连线的中1/3段(鼻翼与 6.腮腺管:耳垂根部至上唇中点连线的中1/3段 腮腺管 口角连线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口角连线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四)颅顶部的血管、淋巴、神经: 颅顶部的血管、淋巴、神经: 1.血管、神经的位置:主干均位于皮下组织内。 1.血管、神经的位置:主干均位于皮下组织内。 血管 2.分组: 2.分组: 分组 额部:内侧组:滑车A 额部:内侧组:滑车A、V、N都从眶口内上角出眶 外侧组:眶上A、V、N都从眶上孔出眶 外侧组:眶上A 枕部: 枕部:枕A、V、枕大N 枕大N 两外侧部:颞浅A 两外侧部:颞浅A、V、耳颞N 耳颞N 耳廓后方:枕小N 耳后A 耳廓后方:枕小N、耳后A、V 3.特点( 3.特点(※): 特点 (1)由四周向颅顶集中,因此头皮作单纯切口时,应注意切 由四周向颅顶集中,因此头皮作单纯切口时, 口方向。 口方向。


以下颌底、下颌支后缘、乳突、上项线、 以下颌底、下颌支后缘、乳突、上项线、枕外隆凸的连 线与颈部分开。 线与颈部分开。
分 区
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线的连线分为颅部和面部。 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线的连线分为颅部和面部。

《局部解剖学》头部

《局部解剖学》头部

2. 分为外板、板障和内板三层
➢外板:厚,弧度<内板 ➢内板:薄,质脆 ➢板障:板障V
外伤易致内板骨折
3. 板障内有容纳板障V的板障管
➢板障管于X线片呈裂纹装 与骨折线区别
➢板障V分4组 止血?
额板障V 颞前、后板障V 枕板障V
第三节 颅部
二、颅底内面和颅腔
(一)颅底内面的结构、毗邻
分部 颅前窝 颅中窝
距前正中线约2.5cm
(三)血管、神经和淋巴
2. 神经 b.面N
茎乳孔出颅→向前入腮腺→分为上、下两干交织成丛 →扇形分出五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 颈支)支配面肌和颈阔肌
名称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分布范围 额肌和眼轮匝肌上部 眼轮匝肌下部和颧肌 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 下唇诸肌 颈阔肌
➢体表投影: 耳垂与鼻翼至口角连线中点的连线中1/3段
(一)腮腺咬肌区
e.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
➢纵行
颈外动脉 下颌后静脉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
上颌动、静脉 ➢横行 面横动、静脉
面神经的分支
(一)腮腺咬肌区
面神经 按行程可分为3段:
➢第1段:茎乳孔至腮腺,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 ➢第2段:腮腺内,位于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 脉的浅面, 分上下两干, 在发出9-12条分支,互 相交织成丛 ➢第3段:为穿出腮腺的部分
(三)血管、神经和淋巴
眶上神经
2. 神经
a.三叉N
颅内分 三叉N 为3支
眶上裂出颅
眼N
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
圆孔出颅
上颌N
眶下神经
下颌N 卵圆孔出颅 耳颞神经、颏神经、颊神经
颏神经
➢眶上神经:穿经眶上切迹(孔)→投影位置为眶上缘中、内1/3交点 ➢眶下神经:穿经眶下孔→投影位置为眶下缘中点下方0.5-0.8cm ➢颏神经:由颏孔穿出→投影位置为下颌第二前磨牙下方,下颌体上、下缘连线中点处,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头部解剖 概述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头部解剖 概述
走行: 开口:
3)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鞘特点
①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②纤维间隔分割腮腺
1、腮腺炎—咽周脓肿 2、腮腺小叶:引流不畅
2、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
由浅入深: 面神经的分支、 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 耳颞神经
面神经facial nerve
第一段:茎乳孔至 腮腺,位于乳突与外耳道 之间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为穿出腮 腺的部分;
颅顶的血管、神经 皆自周围部 向颅顶呈辐射状走行。
颅腔手术切口设计原则
离病变距离最近 利用自然解剖间隙 减少对神经、血管和脑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 面 部
The Face
一、面部概述
颜面部是人体 暴露的部位,与人 的生活密切相关。
1.面部支架— 颅骨
二 、表面解剖标志
睑裂 内眦、外眦
颞区
2.层次
(1)皮肤 (skin)
(2)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epicranial aponeurosis)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头皮撕脱伤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腱膜下间隙): 有静脉网,借 导静脉、板障 静脉与硬脑膜 窦交通,是颅 顶部的“危险 区”。
二颞 区 1.境界
2. 层次
(1)皮肤skin
(2)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3)颞浅筋膜
temporal superficial fascia (4)颞筋膜 temporal fascia (5)颞肌 temporal muscle (6)骨膜periosteum

局部解剖学头部

局部解剖学头部

腮腺 parotid gland (位置)
返回
腮腺的形态(水平断面)
返回
⑤腮腺管parotid duct:行程、体表投影、开口部位
腮腺管开口位置


③ 腮腺周缘浅出结构
上缘: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静脉,面神经 颞支、颧支 前缘:面神经颧支,面横动脉、 静脉,腮腺 管,面神经颊支 下端:面神经下颌缘支、颈支,下颌后静脉 (前→后)
第一章 头部 The Head
概述
面部 颅部

第一节
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 境界与分区
概述
境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
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分区:又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和乳突
的连线,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冠突 下颌头 下颌支 下颌孔 髁突 咬肌粗隆


④ 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 颌后静脉,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 面神经的分支 浅 深:面神经及其分支 、下颌后静脉、颈外动 脉、耳颞神经
腮腺床 :由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 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 经共同形成。
面 神 经 的 颅 外 行 程 及 其 分 段
①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乳突及胸锁乳 突肌上份前缘 上:颧弓与外耳道 下:下颌体下缘
内有腮腺、咬肌、血管和神经

②腮腺的位置及形态
位置: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颧弓、 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 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邻乳 突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
形态:呈不规则的楔形,底向外,尖向内 突向咽旁,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 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 深两部。

局部解剖学--头部

局部解剖学--头部
枕 外 隆 凸
颧弓
体表标
眶上孔、眶下孔、颏孔、颧弓 志
层次结构特点
面浅层
皮肤 薄,血供丰富。皮纹。 浅筋膜和表情肌 皮下组织较少、表情肌 血管 面动、静脉 颞浅动、静脉
神经 三叉神经、面神经
浅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
“危险三角 深筋膜 ” 薄而不发达。
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囊
层次结构特点
面浅层
皮肤 薄,血供丰富。皮纹。 浅筋膜和表情肌 皮下组织较少、表情肌 血管 面动、静脉 颞浅动、静脉
颅部: 额顶枕区、颞区软组织的层次
颅顶部的血管、神经的分组、名称和分布
海绵窦的位置、交通及通过的结构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形式
概念:头皮、帽状腱膜、腱膜下间隙、
颅顶部的危险区、小脑幕、海绵窦
第一节
一、境界和分区 头部与颈部分界 颈部与胸部分界 颅部与面部分界
概述
第二节 面 部 Face
分区: 眶区 鼻区
面部的筋膜间隙
颊间隙buccal space 位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 上 界 颧大肌、颧骨
下 界 下颌体下缘
前内界 与通过口角的垂线一致 后 界 内 容 浅 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面血管、面横血管 中 颊脂体、腮腺管、 深 颊动脉、颊动脉颊神经、 浅部为咬肌前缘
深部为翼下颌韧带
面部的筋膜间隙
咬肌下间隙submasseteric space
三叉N节 下颌N 眼N 上颌N
耳颞N
颊N 舌N
下颌下 N节
下牙槽N
颏N
(2)面神经:(面部运动) 分支:
颞支
损伤:面瘫
颌下区手术切 口:下颌骨下 缘1.5-2cm
(2支)
颧支
(2-3支)
面 动 脉

局部解剖学头部

局部解剖学头部
皮肤
浅筋膜
颅骨外膜
颅盖骨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
(3)帽状腱膜与枕额肌 帽状腱膜位于中央,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枕腹,两侧变薄续于颞筋膜。
*
帽状腱膜与枕额肌
*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腱膜下间隙) 位置: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特点: 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头皮移动性较大。头皮撕脱伤多在该层分离。 间隙范围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出血易蔓延成大血肿。 间隙内的静脉与颅骨板障静脉及硬脑膜窦相通,感染继发出现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
切除颧弓和下颌骨,示颞下窝
翼上颌裂
眶下裂
上颌骨颞下面
牙槽孔
上颌结节
翼腭窝
蝶腭孔
蝶腭孔
腭大孔
*
(二)面侧深区 1.翼内肌、翼外肌 翼内肌 起点:翼突窝,肌束斜向外下。 止点:下颌支内侧面的翼肌粗隆。 功能:单侧收缩,下颌骨向对侧移动;双侧收缩,下颌骨上提并前移。 翼外肌:有两头 起点: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头起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两肌束均斜向外后方。 止点:下颌颈前面的翼肌凹。 功能:单侧收缩,下颌骨向对侧移动;双侧收缩,拉下颌骨向前下(开口)。
*
(二)面侧深区 位置:腮腺咬肌区前部深面,颅底下方、口腔和咽的外侧,上部为颞下窝。 内容:翼内肌、翼外肌、上颌动脉、上颌静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
切除颧弓和下颌骨:示颞下窝
*
(2)颞下窝 位置:是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 窝边界: 前壁:上颌骨体和颧骨。 内壁:为翼突外侧板。 外壁:下颌支。 下壁与后壁:缺如。 交通情况: 向上: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 向前:借眶下裂通眼眶; 向内:借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局部解剖学)第一章、头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第一章、头部ppt课件

特 点
• 颅内外静脉间有吻合; • 无静脉瓣; • 挤压后易致血液逆流。
① 感染因子→面静脉→内眦静脉
感 →眼上静脉→海绵窦 染 ② 面静脉→面深静脉→翼丛→眼 途 下静脉、卵圆孔静脉丛及破裂孔 径 导血管→海绵窦
③ 三叉神经(Ⅴ)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④ 面神经(Ⅷ)
二、面侧区
(一)腮腺 咬肌区 (二)面侧 深区
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一章 头 部概述 面部 颅部
头部的概述
境界与分区 表面解剖 体表投影
一、境界与分区
头与颈的分界: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枕外隆凸
头部的分区:
颅部: —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乳突连线
面部: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 眉弓 • 眶上切迹 • 眶下孔 • 颏孔 • 翼点 • 颧弓 • 乳突 • 枕外隆凸
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颊脂体
※ 皮纹
由弹性纤维、肌纤维和皮肤真 皮层相连而成
2、面部肌
3、血管、淋巴及神经
① 面动脉 ② 面静脉 ③ 三叉神经 ④ 面神经
① 面动脉
行程: 分支: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鼻背动脉
② 面静脉
☆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面静脉与翼丛的交通
“危险三角”
① 翼内、外肌
② 翼静脉丛
③ 上颌动脉
④ 下颌神经
三、面部的间隙
(一)咬肌间隙 (二)翼下颌间隙
(三)舌下间隙
(一)咬肌间隙
(二)翼下颌间隙
③ 舌下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一、额顶枕区 二、颞区的局解 三、颅底的局解
一、额顶枕区

局部解剖学 头部

局部解剖学 头部

马的面横动脉

经腮腺前缘穿出至咬肌背侧部的浅面,沿颧弓 下方约1厘米平直地向前伸延

分布到咬肌及皮肤
在颧弓稍下方浅在,摸脉
6.角神经
眼神经分支,穿过眶骨膜沿额 骨外嵴延伸至角 分布:角基部、角真皮层
*断角手术常封闭此神经
第二节 头深部结构的观察
解剖的层次与结构 一、腮腺部深层结构
1.颈总动脉(见前) 2.面横动脉(见前) 二、颌间隙部的结构 三、鼻旁窦
第四层:肌肉、腺体、淋巴结和血管神经
1.面动脉
2.咬肌 3.角神经
舌面干 (颌外A)
1.面动脉
沿胸骨下颌肌止端腱的深 面前行,绕过下颌血管 切迹处至面部浅层,沿 咬肌前缘向背侧伸延, 至面结节下缘附近转而 向前伸延,最后延续为 鼻外侧前动脉 牛:摸脉
颈外A
面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2.咬肌
闭口肌 是磨碎食物的动力来源 位置:下颌支外面 起:面结节、颧弓 止:下颌支的外侧面
二、下颌间隙部的结构
1.下颌腺
2.下颌淋巴结(见前)
下颌腺

发达,呈长条状 淡黄色 部分被腮腺覆盖 导管开口于舌下肉阜
三、鼻旁窦
鼻腔周围的部分扁骨,其内外骨板之间的含气腔,称为 窦。有孔直接/间接与鼻腔相通,窦内表面衬以粘膜,与鼻 粘膜相延续。鼻粘膜发炎时→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症
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 (马)等 作用: 1.减轻头骨重量
第二章 头部解剖

头浅部结构的观察头深部结构ຫໍສະໝຸດ 观察第一节 头浅部结构的观察
左右两耳根的后缘连线
向下与地面垂直引出的假 想横断面,直至喉部皮褶
一、解剖的层次与结构
第一层:皮肤,牛较厚,有短毛(除鼻唇 镜和沿下唇游离缘的一窄带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1
22
2021/3/11
23
腮腺床: 位于腮腺深
面的茎突及茎突 诸肌(茎突舌肌 、茎突咽肌、茎 突舌骨肌)、颈 内动、静脉和后4 对脑神经(Ⅸ、 Ⅹ、Ⅺ、Ⅻ)共 同形成 。
2021/3/11
24
(6)咬肌 masseter muscle
起自颧弓下缘及
深面,止于下颌支的 外面。
后上部有腮腺浅 部,表面覆以咬肌筋 膜,浅面有面横动、 静脉、腮腺管、面神 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 横过。
第一章 头部
重点内容:
面部: 腮腺的形态、位置和分部,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及其
位置关系 面部神经、血管的走行、分支和分布 面部的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舌下间隙 概念:织的层次、颅顶部的危险区、
颅顶部的血管、神经的分组、名称和分布
海绵窦的位置、交通及通过的结构
2021/3/11
1
27
(2)翼静脉丛 pteryoid venous plexus 位置:在翼内、外肌和颞肌之间,上颌动脉周围。
2021/3/11
28
属支: 翼丛→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 面深静脉→面静脉 卵圆孔静脉网、破裂孔导血管→海绵窦
(3)腮腺淋巴结:
位于腮腺表面和 实质内。
注入颈外侧深淋 巴结。
2021/3/11
17
(4)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动脉、颞浅血管 、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血管、面横血管、 面神经及其分支。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
脉及耳颞神经。
2021/3/11
18
1)面神经 facial nerve 在颅外分三段 第1段:茎乳孔至腮腺,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 第2段:腮腺内 ,位于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的浅面, 分上下两干,由干在发出9-12条分支,互相交织成丛。 第3段:为穿出腮腺的部分。
(自学) 2021/3/11
2
第二节 面 部
一、浅部结构 (一) 皮肤、浅筋膜 颊脂体、面肌 、神经、 血管、腮腺管
(二)面肌
口轮匝肌
面 眼轮匝肌 肌
颊肌
2021/3/11 枕额肌额腹
3
(三)血管、淋巴、神经
1. 血管 (1)面动脉facial artery
内眦动脉。 分支至唇、鼻、颏部
2021/3/11
上平颧弓,下达下颌 角,前邻咬肌、下颌支、 翼内肌,后达乳突和胸锁 乳突肌上部前缘。
以下颌支后缘或穿腮
腺的面神经丛分为浅部 和 深部。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 可至咽侧壁。
2021/3/11
15
腮腺床:位于腮腺深
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
、颈内动、静脉以及
后四对脑神经共同构
成。
2021/3/11
16
2)腮腺管: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与至耳屏间切迹 连线的中三分之一段。
4
(2)面静脉facial vein
在下颌角下方与 下颌后静脉的前 支汇合,注入颈 内静脉。
经眼静脉、
面深静脉、翼静 脉丛与海绵窦交 通。
危险三角
2021/3/11
5
(一1 头)颈上部静腔脉静脉系
(1 面静脉facial vein 1) 行程 面部“危险三角”
(2)
retromandib vein 1) 组成 2) 分支及其注入 部位
(一) 腮腺咬肌区
包括腮腺、 咬肌及 有关血管和神经。
1、 界限
上界——颧弓及外耳道 下界——下颌体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及胸锁乳突肌前缘
2021/3/11
12
2、内容
(1) 腮腺咬肌筋膜 : 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 包绕腮腺,在腮腺前缘两层融合,形成腮腺鞘。融合 后覆盖咬肌表面的部分,称咬肌筋膜。
2021/3/11
25
(二)面侧区深部
1.境界
即颞下窝区
顶:蝶骨大翼下面
底:下颌骨体下缘
前壁:上颌骨体后面
后壁:腮腺深部
外侧壁:下颌支
内侧壁:翼突外侧板,
咽侧壁
内有翼内、外肌及
出入202颅1/3/1底1 的神经血管。
26
2.内容
(1)翼内 、外肌 翼内 肌 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内侧面。 翼外肌有2头,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头起 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止于下颌颈前面。
4) 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l n.
在腮腺内上行。因腮
腺病变受压时,产生
放射痛。
2021/3/11
21
(5)腮腺的毗邻 上缘: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 外面:耳大神经和腮腺浅淋巴结 前内面: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部 后内面: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及茎
突诸肌、颈内动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
前支→面静脉 后支→颈外静 脉
2021/3/11
6
2 .淋巴:丰富,形成网,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颏淋 巴结。
3 .神经:三叉神经和面神经
(1)三叉神经的分布:
1)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2) 眶下神经
3) 颏神经、 耳颞神经、 颊神经
2021/3/11
7




三内面 叉脏神
神 经
神 经 节
经 的
鼓 索

膝 神 经 节
2021/3/11
耳颞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叉N节
膝膝NN节节
下牙槽 神经
(切断)
翼腭N节 眶下神经
上牙槽神经 后支 颊 神 经 舌神经
下颌下N 节
颏神经
8
2021/3/11
9
2021/3/11
10
(2)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 颈支
2021/3/11
11
二 面侧区
2021/3/11
19
2) 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
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静内静脉;后支与耳后静 脉汇合,形成颈外静脉。
2021/3/11
20
3)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
在下颌后窝深方入 腮腺,行于下颌后静 脉的后内侧,至下颌 颈平面分为上颌动脉 和颞浅动脉。颞浅动 脉分出面横动脉。
腮腺鞘特点: 1)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间隔伸入腮腺,将腮腺 分成许多小叶。引流时注意小隔。 2)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和翼内肌间有裂 隙,腮腺深部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相通。
2021/3/11
13
腮腺和面侧区的水平断面
2021/3/11
14
(2)腮腺 parotid gland:
1) 位置、形态
垂体及垂体窝的毗邻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形式。
2021/3/11 概念:头皮、帽状腱膜、腱膜下间隙、小脑幕
1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和分区
以下颌体下缘、下 颌角、乳突、上项线和 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 为界。
以眶上缘、颧弓、 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 线为界,分为颅部和面 部,颅部又分为颅顶和 颅底两部分。
二、表面解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