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和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1.2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著作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特征2.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3.3 剩余价值理论3.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4.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4.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宝贵经验4.4 实现共产主义的展望和任务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价值意义5.1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5.2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5.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5.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6.1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和问题6.2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问题的分析6.3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6.4 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代世界问题中的指导作用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7.1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背景7.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7.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宝贵经验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科学发展8.1 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8.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科学的关系8.3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贡献8.4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艺术9.1 当代文化艺术的现状与发展9.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关联9.3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与启示9.4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艺术创作与批评中的应用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发展10.1 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使命10.2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新要求10.3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状与挑战10.4 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机遇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需要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章节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1.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合作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章节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2.1 唯物史观2.2 剩余价值学说2.3 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章节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3.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3.2 剩余价值理论3.3 社会资本再生产3.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章节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4.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4.2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4.4 科学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章节五: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5.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5.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5.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巩固5.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章节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6.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践与挑战6.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6.3 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运动6.4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章节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7.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7.3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章节八: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8.1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8.2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运动8.3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问题上的指导作用8.4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章节九: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9.1 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9.2 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机遇9.3 马克思主义在科技革命中的指导作用9.4 当代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章节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挑战10.1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理论价值10.2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回应10.3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10.4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与责任重点解析本教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基本观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等多个方面。

马克思

马克思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除此乊外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和发展:(1)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本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2)发展: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②在实践中不断发展.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即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本质特征).①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②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④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内容及其重大意义:2.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①人类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②是贯穿质量互变觃律、否定乊否定觃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觃律和范畴的“钥匙”;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仸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5.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6.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的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务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乊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7.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觃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觃律的客观性为前提②在尊重客观觃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觃律和利用觃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觃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而实践是客观觃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如何让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觃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性作用,认识对实践又有能动作用.时间在认识中决定作用的表现是: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绝对性和相对性:①真理是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②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①从真理的本性杢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觃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质在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从实践的特点杢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不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检验的条件性5.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像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迚的6.一切从实际出发: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②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做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③原因及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性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不同.2.生产力与生产矛盾运动的规律:①生产力的状冴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觃定者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时候,它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迚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解决方式,并在根本上影响和促迚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迚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杢改变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迚了思维方式的变革.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7.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坚持用科学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特殊的具体劳动和抽象的一般劳动.2.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量回答的是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3.价值规律:价值觃律是贯穿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法则,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觃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觃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觃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觃律的作用表现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乊间的分配比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觃律在对经济活动迚行自发调节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4.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5.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商品二因素理论和创造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局有二重性:特殊的具体劳动和抽象的一般劳动)意义:①摒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②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觃律,为社会主义市场提供了理论指导6.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和两种基本方法:①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两者的统一.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的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冴下,由于延长工作时间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劳动时间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乊间的矛盾.可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它的深刻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迚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9.资本主义的国家职能与本质:职能:对内职能是政治统治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对外职能是对外迚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本质:是资产阶级迚行阶级统治的工具1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②他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必须一无所有,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杢维持生活.1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①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杢说,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所以解决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所必须的条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②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离开流通领域.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的产生: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杢,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觃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面带杢的损失越杢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乊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杢,实行垄断.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觃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在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觃制.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原因、实质:(1)新变化:①生产资料国有制的变化;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③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⑤政治制度的变化(2)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3)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在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能够陈各位另一种功能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觃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迚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迚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迚了社会迚步.资本主义的内容在矛盾决定了足额不能主义必然被社会所替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 3国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产业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并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

马克思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的产生和发展
试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
【摘要】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发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和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又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马克思恩格斯阶段、列宁斯大林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一、马克思恩格斯阶段
此阶段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典理论成型阶段。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国际古典的共产主义”阶段【①】。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其核心人物是马克思,代表人物有恩格斯及其同时代的工人运动领袖。研究核心则是无产阶级革命,即消灭私有制。因其历史使命和理论功能是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故其又可称为“醒世”学说。
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上三个阶段,便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
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新一代的人民更应该将这种生命力继续延续,使其为世人做出更卓越的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
来自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3.思想基础(马克思知道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优秀的成 • 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和法国,英国空想 • 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 • 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 (1).德国古典哲学-直接理论来源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 (2).英国古典政治学 • 劳动价值论 • 剩余价值学说 • (3).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④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论述 • 了政治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及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揭示了阶级、国家的 • 本质,论证了群众、领袖、阶级和政党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上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创造性地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阐述了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 义的绝对规律理论;系统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阐 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发展以及向更高社会制度转变的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民族化发展道路 • 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这种发展,既指马恩根据实践的 • 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也指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马 • 克思主义后继者对其理论的创新发展。 •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现实、社会、历史和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调 • 整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不同时代和 • 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其实质,涉及马克思主义对待 • 时代和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态度。 • (2).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性的学说,它不是针对某一国家或某个 • 局部地区的学说。它提供的是一般性原则,对其应用必须是具体的,必须与各国的 • 具体实践相结合,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 从实践上看,马恩逝世后,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根据本国的实践经验创 • 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其推向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使马克 • 思主义以各具特色的民族化的理论形态传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一)经济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段。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注意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实质。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2)一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二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是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探讨19世纪中叶的历史条件,如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资本主义的矛盾等。

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来源,如黑格尔、费尔巴哈等。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解释剩余价值理论,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

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到20世纪中叶的发展。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2.1 唯物史观解释唯物史观的含义,即物质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

探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力。

2.2 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分析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阐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即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

探讨辩证法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启示。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3.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实践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实际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观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价值观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

4.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兴起,工业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矛盾激化,19世纪30-40年代,法,英,德接连爆发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有其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一)经济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段。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注意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实质。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2)一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二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是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近代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参考课件

世界近代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参考课件

2、巴黎公社 、
• (1)背景: )背景:
A、国际:《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的成立 、国际: 共产党宣言》发表、 B、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 (2)革命:1871年3月18日 )革命: 年 月 日 • (3)成立:1871年3月28日 )成立: 年 月 日 • •
措施: 措施:
• A、政治: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 、政治: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 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 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 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了自己的治安、 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了自己的治安、 司法和立法机构;规定公社职员由民主 司法和立法机构; 选举产生;人民有监督权、 选举产生;人民有监督权、罢免权 • B、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 、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人合作社管理; 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 产规定公社职员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 的最高工资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 1、历史条件: 、历史条件: (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 )经济前提: (2)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 )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三大来源 )理论来源: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 )实践基础:马克思、 • 2、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 年 月
• (6)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 B、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 B、 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 C、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 的宝贵财富。 的宝贵财富。 • D、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 、 来的英勇不屈、 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 史册。 史册。

历史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

历史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
(2)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
普法战争 1870--1871
卖国
民族矛盾
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 崩溃
阶级矛盾
第二帝国
镇压工人运动
蒙马特 尔高地 被偷袭
(导火线)
1123、)))历民阶直史族级接背矛矛原马 过 个景盾盾因克是城::::思在市资反反说特的产动动巴殊起阶政政黎条义级府府公 件 ”政军镇社下--府队压-“的--投偷工不一降袭人卖蒙运国马动特 尔高地 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公社战士共 7.29万人在作战中牺牲,
2.98万人被枪杀, 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
巴黎公社社员殉难处
5、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材料: 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 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与 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 1871年的法国尚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 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1、历史条件
——第一国际;
阶级条件:
工人阶级的 进一步壮大
马、恩总结经验
主观条件 教训,并深入进

行理论研究。

社会条件:
1857年世 界性经济 危机,社会 矛盾激化。
工人 运动 高涨工 人 协源自会直接因素: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 博览会、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声援波兰 抗俄斗争,推动和促成国际工人联合。
圣马丁教堂集会
2、第一国际 (国际工人协会)
时间地点
领导机构 原则
指导思想 性质
斗争任务
1864年伦敦 临时中央委员会 《成立宣言》《共同章程》 马克思主义 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组织 一、反资产阶级…. 二、反非“马”思潮及派别

马哲产生条件

马哲产生条件

1845-1846年又一次合作写成《 1845-1846年又一次合作写成《德意志 年又一次合作写成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标志着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主义哲学的形成; 主义哲学的形成; 1848年,两人合作写成震惊世界的《共 1848年 两人合作写成震惊世界的《 产党宣言》 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 完整的科学体系的诞生. 完整的科学体系的诞生.从此开始了改变 世界近代历史发展方向的共产主义运动. 世界近代历史发展方向的共产主义运动.
2,马克思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1818年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 马克思1818 城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 城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 1835—1841 1841年 马克思先后在波恩大学, 1835 1841年,马克思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 大学学习法律,研究哲学和历史,并获得博士学 大学学习法律,研究哲学和历史, 位. 1842年起担任《莱茵报》撰稿人. 1842年起担任 1842年起担任《莱茵报》撰稿人. 1843年,马克思和燕妮结婚并迁居巴黎,开始 1843年 马克思和燕妮结婚并迁居巴黎, 1843 同工人接触 1844年初在巴黎创办《德法年鉴》. 1844年初在巴黎创办 1844年初在巴黎创办《德法年鉴》 1846年 和恩格斯合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6年,和恩格斯合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8年 和恩格斯公开发表《共产党宣言》 1848年,和恩格斯公开发表《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马克思:在大学开始信仰黑格尔哲学 起初, 起初,他很讨厌黑格尔哲学的稀奇古怪 的调子. 的调子. 后来一深入进去,就马上被迷住了, 后来一深入进去,就马上被迷住了,他 写道: 写道: 在这惊涛骇浪的思想海洋上, "在这惊涛骇浪的思想海洋上,我进行过 长期的巡游和探索, 长期的巡游和探索,我在这里找到了真理 的语言,并紧紧抓住了它. 的语言,并紧紧抓住了它."他开始信仰 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一事实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3.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

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

4.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伟大思想家们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

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研究社会和经济问题,并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法避免的经济危机。

他们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机制,并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马克思主义得到了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验证,在列宁的领导下成为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想。

随着苏联的建立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在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在20世纪初,中国学人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并且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路线。

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继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人民公社和大规模的集体经济组织。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错误的理论和实践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的混乱。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逐渐摆脱了这些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中国发展壮大,也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成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理论,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的几次历史性飞跃
• 第一次历史性飞 跃,是社会主义 从空想到科学,揭 示了人类社会历 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有三个 条件
第一,思想条件。 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
欧文) 第二,理论基石。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1.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 合起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 2.实践新民主主义理论,推翻了 “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
•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进行了 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确立了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
• 第四次历 史性飞跃,是 在中国社会主 义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中 形成的邓小平 理论。
• 对共产党人来说,对于马克思主义 的信心、信念、信仰应该是最重要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一定会胜利!
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由世界观和理论基础即哲学(辨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 产关系,提出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和归宿科学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运动\制度)三部分构成.
• 辨证唯物主义:(在吸收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 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辨证法中的辩 证法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 具有反作用.
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基础\“根本”利益)
党的十七大以明确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理论
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 第二、以人为本的发展 第三、可持续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来说,它不是一个 学派,而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旗帜。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1. 马克思主义:由马恩两位天才的科学巨匠兼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产生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学革命化,摆脱了一切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2. 马克思主义诞生:(1)产生历史条件:时代产物—自由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三大工人运动)(2)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唯物主义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A、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观点;B、阐述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揭示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E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及其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发展历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劳动价值观。

剩余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手稿’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剩余价值学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

1867《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内容》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特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

浅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条件

浅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条件

浅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一系列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在19世纪中叶,工人阶级运动的逐渐发展和缺点的暴露、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和危机、哲学观念的变化和惯性等因素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产生并迅速传播开来。

本文将就这些历史条件进行浅论。

第一个条件是19世纪中叶工业化和工人阶级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在欧洲工业化和工人阶级运动兴起的时期成长的。

工业化的带来了大规模生产和商品交换,资本主义因其高效的生产方式和强大的垄断力量开始成为主导经济的力量。

同时,工业化也加剧了阶级矛盾,工人阶级日益贫困,成为了市场的无保护对象。

这些因素使得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自己争取权益,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国际性的工人阶级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到工人阶级运动的影响,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借助于它发展自己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

第二个条件是经济学思想和危机的发展。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危机和变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847年爆发的股票崩盘,导致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这些经济危机和变化使得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作,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和理论。

例如,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的“货币资本论”和乔治·赛尔的“土地租金论”等。

然而,这些学说常常对实践出现的问题无力回答,因此未能完全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这些经济学思想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批评。

第三个条件是哲学观念的变化和惯性。

19世纪中叶,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哲学思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德国,黑格尔哲学成为了霸权思想,并在丹麦和其他国家得以传播;在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开始崭露头角;在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开始兴盛。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唯物史观。

这种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分析的必要性,认为人的行动和思想都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条件和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成阶段
(三)从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恩格斯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工业革命不仅造就了一个大工业资产阶级,同时也造 就了一个与近代大工业相联系的无产阶级,从而也就产生 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引发了工人的反抗。 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的斗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机器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欧洲资本主义 生产愈来愈社会化了,可是,这时候生产资料却仍然为私人所占有, 而且愈来愈集中在大资本家手中。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 盾,并导致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和充分暴露,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 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 条件和基础。
从 1842—1844 年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实 现 “ 两 个 转 变 ” 到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是马克思主义孕育和形成阶 段。《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此后,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丰富和发展过程。
(一)从1848年欧洲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和发展的阶段
课间休息Βιβλιοθήκη 目录前页后页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个人主观条件
(一)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向 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1、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 2、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 主义 3、恩格斯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 主义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个人主观条件
(二)马克思恩格斯具备了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实践经验和知识素养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看。19世纪上半叶欧洲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也 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 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环境和重要的思想材料。其中,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当时欧洲社会科学的最高 成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和主要的思想理论来源。
1、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憎恨和对劳动群众的深厚感 情使马克思恩格斯具备了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2、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运动使马克思恩格 斯具备了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验
3、毕生从事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使马克思 恩格斯具备了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素养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发展历程
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 台,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并为马克思主 义产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从自然科学方面看。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 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 而且总的说来也能够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 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 自然界联系的清晰的图画”。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恩格斯 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创立新的世界 观,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和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个人主观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课间休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及其经济的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