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明月镇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明月镇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明月镇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月镇的环境规划,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明月镇环境规划的基本情况,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明月镇的环境规划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明月镇环境现状、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明月镇环境现状,介绍明月镇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环境问题。

2.第二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讲解环境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3.第三章: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4.第四章:明月镇环境规划案例分析,分析明月镇环境规划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明月镇环境规划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月镇环境规划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明月镇环境规划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

2.参考书:环境保护相关的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环境保护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所需的设备,如检测仪器、防护用品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环境感知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了解环境规划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评估和规划。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环境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展示。

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环境感知与规划相关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感知概念:介绍环境感知的定义、作用和方法,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环境信息收集与分析:讲解如何收集环境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参考课本第二章第二节。

3. 环境规划原则:阐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依据课本第三章第一节。

4.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我国环境现状,探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课本第三章第二节。

5. 环境规划实践:介绍环境规划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规划的实施过程,参考课本第三章第三节。

6. 解决方案评估:教授如何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运用课本第四章内容。

7. 环保意识与行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

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涵盖了环境感知与规划的主要知识点。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模版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模版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模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影响。

2. 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列举并解释常用的环境规划工具。

3. 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理解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环境数据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规划方法,提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方案。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倾听他人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激发参与环境规划的积极性。

3. 增进学生对我国环境政策的认同感,培养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进行环境规划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基本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环境规划的定义及内涵。

2. 环境问题分类及影响:介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类型,分析其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环境规划原则与方法:阐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介绍常用的环境规划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容量分析等。

4. 环境规划工具: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5.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解读《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政策法规,了解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6. 环境数据分析:运用GIS等工具进行环境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7. 环境规划实践:结合案例,学习环境规划报告的编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 环境规划概述- 环境规划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目标2. 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环境评价方法- 环境预测方法-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方法-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测3. 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国内外环境规划成功案例- 环境规划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讨论与经验总结4. 环境规划相关政策与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环境规划相关标准规范5. 环境规划实践与实训- 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实训成果展示与评价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训项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规划工作中。

3. 课外学习: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籍- 环境规划教材- 环境规划相关书籍- 学术期刊与论文2. 网络资源- 环境规划相关网站- 学术论坛与博客- 政策法规数据库3. 实训基地- 环保企业- 环境规划机构- 政府相关部门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训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环境规划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实训成果评价:根据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七、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入国内外成功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第1-4周):环境规划概述、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2. 第二阶段(第5-8周):环境规划案例分析、环境规划相关政策与法规。

3. 第三阶段(第9-12周):环境规划实践与实训。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及方法,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知识体系。

2. 了解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3. 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方案。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环境规划与设计,具备一定的绘图、制图能力。

3. 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环境规划与设计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规划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导论2.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则及方法:绿色环保、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等原则;系统分析、空间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现状及政策法规:介绍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解读相关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三章 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现状与发展4. 环境规划与设计流程及步骤:项目策划、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流程与步骤5. 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特点:城市环境规划、乡村环境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特点6. 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

环境规划学教学设计

环境规划学教学设计

环境规划学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环境规划学作为城市规划学基础和理论部门,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不仅涉及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等领域,而且与人类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环境规划学的教学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环境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掌握相关技能,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环境规划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了解城市情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并能够进行城市方案设计。

3.具备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能力,独立完成一个城市方案。

4.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城市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内容3.1 理论课程1.环境规划学概述2.城市规划学概述3.建筑与环境设计基础4.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5.城市生态学基础6.城市交通规划与规划方法1.城市情境分析与城市方案设计2.城市规划案例研究与实践3.环境规划实地考察4.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既注重基础理论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基础理论讲解清晰明了地传递给学生。

4.2 课堂讨论通过对课程中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4.3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4 课外阅读通过推荐课外阅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形成对全局的把握和认识。

五、考核方式5.1 平时表现平时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课堂和实践表现为主要依据,包括思考质量、讨论和交流、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课程作业包括实践报告、论文、方案设计和成果展示等。

5.3 学期末考核学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中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方式包括笔试、论文撰写、方案设计和答辩等。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目录:前言 (1)1.编制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路线、指导原则………………………………1.1.编制规划的法律保障………………………………………………………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规定、远景规划、控制计划等法律文件的名称、编号等。

1.2.编制规划的技术路线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规划的技术路线1.3.编制规划的指导原则2.北环市基本情况2.1.北环市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址地貌等;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2.3.能源消耗及SO2污染状况(1)一次能源消耗状况(2)市区SO2污染状况3.北环市SO 2污染控制规划方案3.1.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3.2.二氧化硫浓度预测3.3.污染控制目标4.综合防治规划的控制措施一:前言1..编制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路线、指导原则1.1 .编制规划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二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国务院关于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扩大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北环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和2020年长远规划》1.2 技术路线:1.3 编制原则:⑴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示范区总体遵循“总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把生态环境、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三方面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保证生态示范区域在这三方面得到稳步、和谐、持续的发展,这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最高目标,也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思想。

而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就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此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永恒目标和原则。

在示范区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把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突出特色原则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山水兼备、交通区位优势),以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有新沂特色的生态型产业,在带动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使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显著成效。

环境规划课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课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规划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环境规划的定义、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工具。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环境规划原则和方法,进行简单的环境规划案例分析;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环境规划设计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环境规划的流程和工具。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介绍环境规划的定义、目的、原则和方法。

2.第二章: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介绍环境规划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现状。

3.第三章:环境规划的流程和工具,介绍环境规划的基本流程,以及常用的规划工具和方法。

4.第四章:环境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的环境规划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2.讨论法:用于讨论环境规划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环境规划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环境规划设计和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规划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环境规划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阅读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课堂教学。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让学生能够进行环境规划设计和模拟实验。

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3.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3.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4.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5.环保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2.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环境保护规划》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环保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环保知识和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环保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2.作业:布置相关的环保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环保知识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4.小组项目:学生分组进行环保项目的实践和研究,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时间:安排适量的课堂时间,结合课外作业和实践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3.教学地点:选择适合的教室和实验室等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环境现状分析方法,并运用相关技术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

3.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认识到环境规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案例提出合理的环境规划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GIS等,进行环境规划制图和空间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定义、原则、类型及作用。

2. 环境现状分析:环境问题识别、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调查与分析技术。

3. 环境规划流程: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设计、规划实施与监测、规划效果评估。

4. 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及主要政策。

5. 环境规划实践:案例分析、规划方案设计、小组讨论与汇报。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及原则第二课时:环境现状分析技术与方法第三课时:环境规划流程及实施要点第四课时: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及主要政策解读第五课时:环境规划实践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系统性地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和政策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感知的基本概念,理解环境规划的重要性,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2. 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进行环境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环境问题进行感知、分析和规划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环境规划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意见交流。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软件,进行环境数据处理和规划方案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规划实践中。

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敢于面对环境问题,勇于探索解决方案。

本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感知与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为今后从事环境保护和规划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感知基本概念:环境的概念、环境感知的含义、环境感知的方法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保护2. 环境规划基础知识:环境规划的定义、原则、类型及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3. 环境数据收集与处理:环境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处理技术、GIS软件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环境信息系统4. 环境问题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现状、主要环境问题类型及成因。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问题与案例分析5. 环境规划实践:环境保护规划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估。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环境规划实践6.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环境感知基本概念、环境规划基础知识第3-4周:环境数据收集与处理、GIS软件应用第5-6周:环境问题分析、环境保护规划方案设计第7-8周: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与评估、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第9-10周:课程总结与复习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感知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第一篇:《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1、设计名称:湘潭天易示范区战略发展研究与规划(2012-2022年)2、包含的主要内容:(1)湘潭天易示范区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研究(2)湘潭天易示范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3)湘潭天易示范区环境与生态建设战略研究(重点)(4)湘潭天易示范区要素与资源发展战略研究(5)湘潭天易示范区文化、品牌与形象发展战略研究3、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是从发挥湘潭天易示范区的整体优势出发,结合区域发展新形势,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对湘潭天易示范区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若干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为提高湘潭天易示范区的区域竞争力,把握发展机遇,加强区域营销力度,提出推动区域整体良性发展的思路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意见。

4、内容要求:设计报告需包括湘潭天易示范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及说明,并对湘潭天易示范区发展战略提出依据提供充分的资料说明和佐证。

设计既要立足现在面临的全球经济调整大环境和创建“两型”社会时期的现实基础,解决目前湘潭天易示范区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还要着眼未来,把握中长期发展趋势,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对示范区工作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意见。

设计内容以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整体协调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为重点,需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新、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题的设计。

5、设计说明(1)概述:“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时代的要求,是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将加快构建区域规划体系,立足“两型”促进“两新”,“两新”带动“两型”,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落实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上,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龙头。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掌握环境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环境规划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实例。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环境规划案例分析,能够制定简单的环境规划方案,并能够对环境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规划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方法、环境规划的步骤和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和内容等。

2.环境规划的方法:包括环境规划的编制方法、实施方法和调整方法等。

3.环境规划的步骤:包括环境规划的准备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等。

4.环境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规划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规划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与环境规划学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与环境规划学相关的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与环境规划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4.实验设备:准备与环境规划学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学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中学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中学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估、资源调查和规划方案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现代技术手段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设计等形式,解决实际环境规划问题。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环境规划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环境规划对于区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中学环境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环境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 环境规划的内涵与外延- 环境问题的分类与影响- 可持续发展原则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规划概述2. 环境规划方法与步骤-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资源调查与数据分析- 规划方案设计及优化-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测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规划方法与步骤3. 实际案例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案例- 乡村环境规划案例- 工业园区环境规划案例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环境规划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第二周:环境规划方法与步骤第三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案例第四周:乡村环境规划案例第五周:工业园区环境规划案例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环境规划的知识和技能。

安阳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安阳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安阳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安阳市的基本环境状况,掌握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安阳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安阳环境规划中提出的具体措施,如节能减排、绿化建设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运用地图、数据和图表分析安阳市的环境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环境规划方案,提出改善安阳环境的具体建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环境规划的实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安阳环境规划,培养热爱家乡、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 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环保等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善于观察、思考,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安阳环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安阳的环境规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安阳市环境现状分析:介绍安阳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相关教材章节:地理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2. 城市环境规划基本知识:讲解城市环境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相关教材章节:环保教材第三章“城市环境规划”。

3. 安阳环境规划内容与措施:详细解读安阳市环境规划的政策文件,分析规划中的具体措施,如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绿化建设等。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与设计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3.能够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讲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现状分析、目标设定、方案设计等。

3.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领域:介绍环境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4.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和实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环境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收集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环境规划与设计所需的实验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城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城市水环境规划中的关键指标,如水质、水量、生态等。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城市水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认识城市水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城市水环境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水环境规划方案。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保护城市水环境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2. 学生对城市水环境规划产生兴趣,激发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热情。

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到城市规划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水环境规划基本概念:介绍城市水环境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城市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城市水环境面临的挑战,如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结合教材第二章进行讲解。

3. 城市水环境规划方法:讲解城市水环境规划的具体方法,包括水质预测、水量计算、生态规划等,涉及教材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

4. 城市水环境规划实践:分析典型案例,如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结合教材第五章进行讲解。

5. 城市水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城市水环境规划方案,涵盖教材第六章内容。

赋石水库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环境科学)

赋石水库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环境科学)

赋石水库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环境科学)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分析赋石水库的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

课程内容涵盖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环境保护政策、环境评价方法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1. 了解赋石水库的地理和环境背景;2. 研究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熟悉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4. 掌握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技巧;5. 学会制定赋石水库的环境保护规划;6. 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章:赋石水库环境概况1. 赋石水库的地理和环境背景;2. 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

第二章:环境科学基础1. 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环境要素和环境变量的基本概念;3. 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第三章: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1.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概述;2. 赋石水库周边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第四章:环境评价方法1. 环境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 环境评价的基本步骤;3. 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第五章:赋石水库环境保护规划制定1. 环境保护规划的概念和作用;2. 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3. 制定赋石水库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和方法。

授课方法1. 理论课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幻灯片和演示实例,介绍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小组项目: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制定赋石水库的环境保护规划,并进行汇报和评审。

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项目汇报:评估小组制定的赋石水库环境保护规划的质量和实用性。

3. 期末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1. 环境科学教程,XXX,XXX出版社;2. 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指南,XXX,XXX出版社;3.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XXX,XXX出版社。

以上是《赋石水库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的简要介绍和内容大纲,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市环境规划报告书二、设计目的1、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的原理、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手段查阅、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重点掌握环境规划目标确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编写环境规划文本的初步能力。

2、要求每位同学接到任务书后,查阅有关资料、收集有关数据;最后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单独的完成并编制规划文本。

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选定的实习内容,明确要求,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图片,收集积累调研资料(数据表格、图片、文字资料等),调研资料应整理归类,例如: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特征;2、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计划;3、能源现状和发展计划;4、污染源调查评价与污染负荷分担率;5、环境污染现状评价;6、环境保护投资、防治措施及环境经济评价;7、环境管理的现状;8、市区远景规划。

资料收集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1、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农业、环保、园林、统计局等)和研究机构,获取研究专题的资料。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统计年鉴、地方志、期刊、学报等。

3、通过图书馆的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文章和研究成果。

四、设计内容1、实施规划的法律保障和技术路线;2、了解城市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状况及市区污染现状;3、城市区域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分析;4、制定城市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五、设计要求1、与正式规划一致,每章内容尽可能详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2、总字数:12000字左右,不低于10000字;提交打印版及电子版设计书。

3、设计时间为1/2周,设计地点为教室或图书馆。

4、实习期间注意安全。

人员分配情况:邯郸市(1,2);邢台市(3,4);衡水市(5,6);石家庄市(7,8);沧州市(9,10);廊坊市(11,12);保定市(13,14);唐山市(15,16);秦皇岛市(17,18);承德市(19,20);张家口市(21,22);太原市(23,24);临汾市(25,26);天津市(27,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封面环境规划课程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设计题目:菱塘乡环境规划编制方案设计工作内容:1、编制方案编写提纲2、环境规划编制方案3、规划所需数据资料清单设计指导书: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指导老师: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形式40分,内容50分,排版10分)成绩: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XX镇环境规划编制方案”二、设计情景某城镇要编制环境规划,在互联网上公开进行编制单位的招标,要求投标单位提出各自的编制方案。

你要设计该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方案,重点是从技术方面解释你将如何编制这个规划,显示出你们具备编制该乡镇环境规划的能力。

三、设计要求(1)编制方案章节与正式规划一致,每章内容尽可能详细。

总字数在12000字左右,不低于10000字;(2)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作为规划指标体系;(3)资料准备: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互联网等尽可能掌握该城镇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

在做好资料调研,完成规划编制方案后,对于规划中还需要的资料,列出资料清单,要求对方提供。

所需清单应列表,内容包括:序号,数据或资料名称,提供方,用途等。

表的格式如表1所示:表1 XX镇环境规划项目所需资料清单四、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五天(1月9日-13日),考核时间节点为:(1)周二下午提交“设计提纲”、“资料清单”;(2)周三下午中期检查;(3)周五上午提交完整课程设计。

五、提交成果规划编制方案初稿须经老师批改,修改后打印(小四字,1.5倍行距,A4纸)。

六、乡镇选择两人一个地点,各自独立做方案,城镇及对应学号如下:高邮市:高邮镇(1,2)、龙虬镇(3,4)、马棚镇(5,6)、车逻镇(7,8)、汉留镇(9,10)、汤庄镇(11,12)、卸甲镇(13,14)、三垛镇(15,16)、甘垛镇(17,18)、横泾镇(19,20)、界首镇(21,22)、周山镇(23,24)、菱塘乡(25,26)、临泽镇(27,28)、送桥镇(29,30)、郭集镇(31,32)、天山镇(33,34)江都区:仙女镇(35,36)、樊川镇(37)七、课程设计材料装订时,请将本任务书置于毕业设计封面后。

一、菱塘乡环境规划编制方案提纲1总则1.1任务的由来1.2编制依据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3.1指导思想1.3.2规划原则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1.5规划重点1.6技术路线2基本概况2.1总体概况2.2自然状况2.3社会状况2.4经济发展状况2.4.1农业方面2.4.2建设管理方面2.4.3工业发展方面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污染源调查评价3.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2.1监测方案3.2.1.1监测区域3.2.1.2监测因子3.2.1.3监测时间和频率3.2.2现状评价标准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4.1监测方案3.4.1.1噪声监测点位置3.4.1.2监测时间与频率3.4现状评价标准4预测与规划目标4.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4.1.1总人口的预测4.1.2经济发展预测4.2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预测4.3水环境容量计算4.4环境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4.4.1环境规划的目标4.4.2 指标体系5环境功能区划分5.1划分依据5.2水环境功能区划5.4声环境功能区划6环境综合整治6.1水环境控制重点6.2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措施6.3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措施7可达性分析7.1规划目标的可达性7.2技术可达性7.3经济可达性二、菱塘乡环境规划编制方案1总论1.1任务的由来江苏省扬州市菱塘乡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开征集乡镇规划方案,根据菱塘乡要求和自身、周边环境特点,设计环境规划方案,参与投标。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7)《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8)《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9)《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10)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相关要求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3.1指导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针对小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小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 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 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

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本项规划的范围为菱塘乡全部,包括全乡6个行政村。

总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000人。

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为了更好地与菱塘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划时限相吻合,同时考虑到创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阶段性,规划期分为近中期和远期:近期:2012年-2016年;中远期:2017年-2021年。

1.5规划重点根据菱塘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生态环境现状,确定以下重点:(1)规划重点时段放在近期(2012—2016年);(2)规划重点区域放在菱塘乡的光缆新型工业开发区,菱塘鹅、双孢蘑菇、高邮鸭蛋等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区,历史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区;(3)规划重点内容放在:现状调查和预测;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完成镇区内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6技术路线规划根据小城镇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结合菱塘乡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辨识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菱塘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为基础,确立菱塘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的合理方向和目标。

并对菱塘乡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应措施。

本次规划技术路线框架见图1-1。

图1-1 菱塘乡环境建设规划技术路线框架图2基本概况2.1总体概况菱塘回族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北郊,高邮湖西畔,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毗邻,南倚神居山。

东经110°15′,北纬32°43′,海拔最高点19米,最低点4.3米。

菱塘回族乡交通便捷,扬菱公路串通全乡南北,东可通向京沪高速公路,西可通向宁连高速公路,南可通向沪宁高速公路,北可由高邮湖水上运输与京杭大运河连接,通向四方。

菱塘回族乡距南京禄口机场180公里,车程约2小时;距南京120公里,车程约1.5小时;距上海280公里,车程约3小时,距北京1000公里,车程约8.5小时。

2.2自然状况位于扬州北郊,高邮湖西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主要是丘陵地带,气候湿润,日照充足,雨量丰沛。

因为三面环湖,土地肥沃,沿湖有辽阔荡滩绿地。

2.3社会状况1988年5月12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全省唯一的民族乡。

全乡现辖6个行政村、1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53平方公里,23000多人,其中回民70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0%以上。

2010年,全乡实现经济总量100亿元,GDP19.5亿元,财政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被命名或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可持续发展百强乡镇、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百强乡镇、全国绿色小康百佳乡镇、长三角城乡一体化建设范例乡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文明乡镇标兵、江苏省绿化先进乡镇、扬州市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八连冠"、扬州市"零信访"乡镇、高邮市首批和谐乡镇和全面小康乡镇等。

2.4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菱塘回族乡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发展主题,带领回汉干群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和"建设美好江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树好民族牌、建强回族乡、造福菱塘人的特色发展思路,着力主攻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全乡现有工业企业近300家,已初步形成了电线电缆、光伏、服装玩具、精细化工、节能灯具和以菱塘鹅、双孢蘑菇、高邮鸭蛋等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这六大产业的产品发展前景阔,市场容量大,生命力强,特别是电线电缆产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年年有新产品被国家和省批准列项为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省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了为国内外各类建设工程的配套能力,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和全国特种电缆生产基地,被誉为远近闻名的"电缆之乡"。

2.4.1农业方面菱塘回族乡三面环湖,土地肥沃,沿湖荡滩绿地辽阔,无任何污染,为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

近年来,菱塘回族乡农业经济坚持传统产品高新化、高新产品产业化的方向,按照净空、净土、净水的要求,不断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创造了为大力发展特色加工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条件,如开发和建设了近万亩水产养殖水面,被省、市列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可以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业和加工业;如近万亩的沿湖荡滩是大力发展养鹅业、养鸭业的天然牧场,可年饲养商品鹅150万只,蛋鸭100万只以上,已实施国家计委小城镇经济发展鹅业产、加、销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兴办的鹅肉制品加工厂、蛋品加工厂已成为鹅业、鸭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等等。

2.4.2建设管理方面菱塘回族乡按照建设现代小城镇的要求,加快集镇建设和管理,集镇呈现出一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楼房林立、路道宽敞、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具有民族特色的繁荣景象,先后被命名和表彰为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绿色小康百佳乡镇、中国最具魅力穆斯林城镇等,加强了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是扬州市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和高邮市和谐乡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