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水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
《水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
一、设计目标
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内容
1.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2. 水污染的成因及影响
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设计步骤
1. 学生自主进修:学生通过课前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水污染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污染的成因及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提出解决方案: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并进行讨论和修改。
4. 撰写报告:每个小组撰写一份关于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报告,包括定义、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内容。
5. 展示效果:学生进行报告展示,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并接受其他同砚和老师的评判和提问。
四、设计评判
1. 学生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合作。
3. 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4. 学生的报告展示是否清晰、有条理。
五、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水污染问题,还能够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次作业设计,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程基本信息概述课程名称:水环境保护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程学时:24学时学分:2分授课方式:面授课程关系:旅游环保、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二、课程目的和要求1.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水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掌握水环境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以此提高对水资源的认知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课程要求:(1)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3)了解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
(4)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 课程内容:(1)水污染成因和危害(2)水污染防治方法(3)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 教学安排:第一讲: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6学时)1.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第二讲:水污染防治方法(6学时)1. 生物法2. 机械法3. 处理法第三讲: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6学时)1. 国家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2. 地方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第四讲: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学时)1. 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3. 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合理分配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和交流(4)实地考察2. 评价方式:(1)期末考试(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和交流(4)参与度和课堂表现五、教学资源和保障1. 教学资料:(1)教材:《水环境保护》(2)教师课件2. 环境要求:教室要求通风设备齐全、课后保持教室卫生,保证授课展示的环境卫生安全。
六、参考书目1. 刘品宜.水环境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沈茂山.水环境污染防治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朱庆,肖鹏等.环境保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贾治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环境水利学课程设计
环境水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水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掌握水资源分布、利用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在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水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水利环境保护方案。
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水资源相关数据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水资源安全,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
3.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惜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水利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水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水资源评价方法、水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水利学导论2.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分布:介绍我国水资源总量、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我国水资源概况3.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对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利工程与环境4.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探讨水资源保护策略、节水技术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5.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环境水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分布第三周: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第四周: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含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水利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水循环的课程设计
水循环的课程设计导言:水是生命之源,而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循环过程。
了解水循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本文将针对水循环的特点以及相关环境问题,设计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一、水循环的概念介绍(15分钟)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水循环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是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循环运动,包括蒸发、凝结、降雨等过程。
同时,带领学生思考水循环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二、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解析(3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雨、入渗和径流等环节。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实例和动画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运行机制。
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条件下水循环的差异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水循环与环境问题的关系(35分钟)在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比如,浇水过度会导致土壤流失,雨水的酸化会对生物造成伤害等。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不同环境问题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实践活动:观察降雨过程(40分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可以安排一次观察降雨过程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开放场地,使用透明容器收集雨水,并观察雨水的蒸发、凝结和入渗等过程。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水循环的动态变化,同时增强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总结,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从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展开自由发言,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实践中。
最后,提醒学生需要继续加强对水循环的学习和关注,共同保护地球的水资源。
结语:通过本节课程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环境问题,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3.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3.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4.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5.环保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2.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环境保护规划》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环保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环保知识和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环保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2.作业:布置相关的环保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环保知识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4.小组项目:学生分组进行环保项目的实践和研究,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时间:安排适量的课堂时间,结合课外作业和实践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3.教学地点:选择适合的教室和实验室等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
水污染成为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各国政府和企业在处理水污染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在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上下功夫。
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立基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工程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污染治理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和工程模拟,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水污染防治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目标1.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水污染防治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操作技能;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满足其以下设计要求:1.日处理污水量为10万m³,采用生物处理工艺;2.除氮去磷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污泥产生量1000kg/d;4.设计年限20年;5.针对本工程,完成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设施布局和运行维护等设计任务。
设计过程1.技术论证。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确定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并通过仿真模拟、文献查阅和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工艺流程,设计生物滤池群、曝气系统和污泥回流等设备;2.设备选型。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生物滤池、曝气机和污泥回流泵等设备;3.设施布局。
合理安排污水进水、出水、污泥处理和设备维修等区域,保证正常运行;4.运行维护。
制定详细的运行规程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达标。
设计成果完成设计后,应提交以下成果:1.设计报告,包括技术论证、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设施布局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2.设计图纸,如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等;3.设计计算书,如生物滤池体积计算、曝气机电功率计算等。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探讨
1. . 1 6熟悉节约用水理论、 法律法规 、 节水指 标体系、节水技术与措施 ,污水处理再生回用技
术。 11 了解 污染 物 在水 环 境 中迁 移 转化 的 物 .7 . 化与生物学作用 ,污染水体修复的理论工程技术 措施 , 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律、 技术与工程措施 。 1 . 2教学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水资源分析 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使学生系统地 掌握水资源形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概 念、 理论与方法 ; 掌握取水工程的基本概念、 理论、
之涌现 出许多新理论、 新规范 、 新技术 、 新设备及 新设计方法等, 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但是教材内 容并没有加以更新或添加 。如教材中水资源的现 状及存在问题这些年有所变化 ; 室外给水设 , 像《 计规范》 《 、污水排放标准》 等也有新的变化 , 而教 材中这些 内容并没有更新 。这就给教学提出了挑 战。 23 -与给 排水 专 业相 关 的课程 内容不 突 出 本课程 中对给排水专业 的学生来讲重点是 取水 工程 的设计 计算 。 在讲 授 过程 中 , 但 由于教 材 内容多导致这部分内容所 占比例偏少,而且我校 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设置课程设计 ,从而导致学生 在做毕业设计时问题较多。 3教学改革 31 .充实 教学 内容 前已述及 目前本课程教材 内容滞后 , 需要教 师在授课时要把一些新理论 、 新规范、 新方法等新 内容充实到教学 内容中去,使学生既了解传统 内 容, 也能掌握新知识 。 此外教师也可收集一些工程 实例穿插讲授,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2 出教 学重 点 .突 依据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提 出的课程设 置与培养方案,可对该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整体
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了解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性,掌握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水资源规划方法,设计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2. 学生能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提高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以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以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水资源基础知识:- 水资源概念与分布特点(教材第3章第1节)- 水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教材第3章第2节)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教材第4章第1节)- 水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应用(教材第4章第2节)- 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估(教材第4章第3节)3.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教材第5章第1节)- 水资源保护策略与措施(教材第5章第2节)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周:水资源基础知识学习,认识水资源的分布与循环过程;- 第二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掌握规划原则与方法,学会设计水资源利用方案;- 第三周: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探讨保护策略与措施。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系统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水资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水资源课程设计
水资源课程设计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水资源课程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和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水资源课程设计展开讨论,介绍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水资源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水资源意识: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2. 掌握水资源管理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应包括水资源的来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等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启发性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水资源概论: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和重要性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水资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介绍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以及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和能力。
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包括节水技术、水资源回收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4.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介绍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资源管理实例、进行实地调研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的评价。
2. 作业和实验报告:通过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评价,考察学生对水资源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参与水资源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水污染与治理教案
水污染与治理教案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方法,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分类。
2.理解水污染现象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掌握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4.能够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建议。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水污染的现象和影响,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知识讲解(30分钟)
(1)水污染成因和分类
通过课件、图片和实例,介绍水污染的成因,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城市排水、生活污水等。
讲解水污染的分类,如营养物质污染、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等。
(2)水污染的影响
讲解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如使河流变成黑臭水体、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们健康等。
(3)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如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并讲解国家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3.案例分析(3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特定地区的污染情况,如某些地区的化工污染、农业污染等。
4.小组讨论(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并共同制定环保方案。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
通过班级讨论,总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指导性意见。
四、教学评估
1.以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为主要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环境保护和治理课程设计
环境保护和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和成因;2.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学生能掌握治理环境污染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解决;2. 学生能运用调查、研究等方法,收集和处理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3. 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2. 学生能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社会科学课程,旨在通过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对环境问题有一定了解,但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环保知识,提高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最终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保护概述2.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环保法律的实践应用;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 环境治理技术: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和资源化技术;教材章节:第三章 环境治理技术与实践4.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5. 环保实践活动:设计并实施环保小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章节:第五章 环保实践活动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保护基本概念、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第二周:环境治理技术;第三周:环境问题案例分析;第四周:环保实践活动。
水环境保护与规划课程设计梦.docx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水环境保护与规划姓名:梦学号:2011班级:2011指导教师:李庆云2015年1月16日一、基本资料某市某建设项目位于A河流左岸,该河流主要供区域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或区域娱乐用水。
该河流在项目所在地区域长度65km,流域面积478km2,年平均流量5.2m3/s,枯水期流量2m3/s,枯水期流速5m/s,河流宽度15-25m。
该建设项目下游12km处为项目所在地市水文站,水文站下游6km处有一条B河流汇入,该河流年平均流量2.4m3/s,枯水期流量1.0m3/s,河流宽度5-9m。
B河流汇入口上游B河流右岸有一养殖场,B河流汇入口下游9km处A河流上有一省监控断面,省监控断面水质目标:COD50mg/L、氨氮5mg/L。
该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35820m3/d,废水水质:COD178mg/L,BOD551mg/L,SS330mg/L,NH3-N25mg/L;养殖场废水排放量27580m3/d,废水水质COD267mg/L,BOD578mg/L,SS320mg/L,NH3-N35mg/L;A河流上游来水水质COD32mg/L,BOD58mg/L,SS120mg/L,NH3-N2mg/L;B河流上游来水水质COD27mg/L,BOD56mg/L,SS87mg/L,NH3-N1.5mg/L。
二、设计任务1、列表判断说明该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给出评价因子。
2、制定详细的水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时段、断面设置位置(列表)、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和频率等;根据导则要求确定现状调查范围;在图中标明监测断面位置。
3、A、B河流常态流速下,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计算A和B河流充分混合过程段各污染因子浓度,给出计算过程。
4、建设项目运营后,针对COD、氨氮二个污染因子,分别采用一维稳态模式、完全混合模式预测省监控断面处水质,判断断面处水质是否满足控制目标要求,给出判断过程(注意:选择最不利时期进行判断,一维稳态模式系数k取1)。
长江大保护校本课程设计
长江大保护校本课程设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市教育局围绕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培养,以绿色学校创建为抓手,通过实施有效德育、课堂教学和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一、强化政治担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市教育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压实政治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体系,印发课程计划,研制相关地方课程,出台关于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环境教育课程执行标准和要求,全面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
二、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提升长江大保护意识将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五大目标体系,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环节,加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情况的考核权重。
通过实施有效德育,引导学生文明雅行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培养学生绿色文明意识。
落实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全市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
将环境教育纳入市级地方课程,免费向全市义务教育学生发放,循环使用。
开展环境教育优质课评选,组织环境教育教师培训活动,提升环境教育质量。
培育各级各类中小学环保学生志愿者团队,组建了垃圾分类、小小河湖长、绿色小记者、湿地保护等学生社团。
组织保护江豚活动,举办了自然生态课题研学实践活动,采取课程研究、社会调查、科研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浸入生态环境探究活动。
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教育活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
三、创建绿色学校,推动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创建绿色学校,指导学校环境教育、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开展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倡导、落实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及减排化措施,推动师生环境保护意识提升。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设计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中水资源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资源。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危机。
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成为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发展战略,我们在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中增设了《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并组织了本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方面,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供需状况和安全性;•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2.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方面,我们将开展以下活动:•调查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资源的供求状况和管理模式;•模拟水资源管理的流程和决策;•制定针对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方案,并进行演练;•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了解生活污水的处理流程和技术;•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综合报告。
3. 讲座和研讨在讲座和研讨方面,我们将邀请以下专家和学者参加:•水资源专家,介绍国内外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状况;•污水处理技术专家,介绍最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应用案例;•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环保政策和法规;•天津市当地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当地水资源管理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课程设计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进行本次课程设计:1. 讲授在理论学习方面,我们将采用讲授的方式,介绍水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治理水污染的课程设计
治理水污染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定义、成因及主要污染物类型;2. 掌握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水污染的基本方法;3. 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水污染资料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分析水污染物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关注水环境,树立环保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3. 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污染及治理方法。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的基本概念:污染物类型、成因及危害;教材章节:第一章 水与人类文明,第三节 水污染及其危害。
2.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二节 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
3. 水污染防治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技术,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原理及方法。
4.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护、节能减排;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5. 实践活动:水污染实验分析,参观污水处理厂;教材章节:实践活动 水污染实验分析与参观实践。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水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第三课时:水污染防治技术;第四课时: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五课时: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第一、第二课时;第二周:第三课时;第三周:第四课时;第四周:第五课时。
ab法bodcod课程设计
ab法bod cod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ab法、BOD、COD等水质指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掌握ab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3. 了解BOD、COD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ab法对水体的自净能力进行初步分析;2. 能够独立进行BOD、COD的测定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水质监测的重要性;2.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生已掌握的水质指标知识,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
课程以ab法、BOD、COD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对水质监测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今后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ab法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法:- 水质指标简介:回顾已有水质指标,引入ab法;- ab法原理:讲解ab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及计算公式;- 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ab法的应用。
2. BOD和COD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操作:- BOD和COD概念:介绍BOD和COD的定义、意义及其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测定原理:讲解BOD和COD的测定原理,包括微生物降解、化学氧化等方法;- 实验操作:详细讲解BOD和COD测定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
3.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展示:展示实际水质监测案例,让学生了解ab法、BOD和COD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与反思: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
一、设计主题某项目工业废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计算二、基本资料某污染型建设项目2020年度医药中间体产品生产规模达12万t,年运营300d,采取每天三班三转工作制度,劳动定员250人。
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设施、行政及生活设施等。
根据项目生产工艺,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行政及生活设施、设备检修与清洗等运营过程产生废水。
其中,工艺纯水消耗量 1.2m3/t·产品,工艺废水产生量为1.0m3/t·产品,污染物包括COD、BOD5、NH3-N、SS。
公用工程包括循环水站、纯水站,循环水用量200m3/t·产品,自然蒸发量160m3/d,排水量平均80m3/d,排水为清净下水,污染物包括COD、SS,可以直排;纯水站主要为工艺过程提供洁净水,纯水得水率60%,浓水连续性排放,污染物包括COD、SS、盐分,可以直排。
行政及生活用水量约100L/d·人,排污系数0.8,污染物包括COD、BOD5、NH3-N。
项目运营过程定期进行设备检修与清洗,检修与清洗过程产生废水,废水产生量平均5m3/d,污染物包括COD、BOD5、SS。
项目设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规模达600m3/d,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砂滤+紫外线消毒”工艺,工艺废水、检修与清洗废水、生活污水进入处理设施进行处理,COD去除率达98%,BOD5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80%,SS 去除率达90%,污泥产生量约废水处理量0.4‰,处理过程污泥及其他损失约4‰。
项目废水水质浓度见表1。
根据环保管理要求,项目设总排口一处,出厂废水经区域排污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不考虑损失),二次处理达标后废水汇入区域纳污水系,城市污水处理厂收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要求见表2。
表1 项目废水水质一览表(单位:mg/l)表2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要求一览表(单位:mg/l)三、设计任务1、给出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3/d,数据保留1位小数),确定项目废水排放量(单位:m3/a,数据保留1位小数);2、项目出厂废水水质是否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收水水质要求,并给出判断过程;3、计算项目运营期对区域水环境最大污染负荷(COD、BOD5、SS、氨氮的污染贡献量)(单位:t/a,数据保留2位小数),并列出计算过程。
水的主题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教师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校决定开展以“水”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节水方法,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包括水资源的分布、类型、作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1月15日四、活动对象全校教师及学生五、活动内容(一)教师培训阶段1. 专题讲座: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享: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享,交流水资源保护的优秀教学经验。
3. 教学研讨:围绕水资源保护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讨如何将水资源保护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阶段1. 课程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以“水”为主题的教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
2. 课堂实施:教师按照课程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节水方法。
3.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三)实践活动阶段1. 节水宣传: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如制作节水标语、绘制节水漫画等,提高全校师生的节水意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了解水资源保护的实际工作。
3. 社区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节水实践活动,如开展节水知识讲座、发放节水宣传资料等。
六、活动安排(一)第一阶段:教师培训(10月15日-10月31日)1. 10月15日:召开活动启动大会,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内容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的影响,水污染控制工程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以解决水污染问题。
二、问题描述2.水处理技术选择: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点和污染物的属性,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技术,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3.工程设计与运行:根据水处理技术选择设计相应的处理设备和工艺流程,并确定工程运行的关键参数和监测指标。
4.技术经济分析: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评估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成本估算、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评估等。
三、方案设计1.污染源分析2.水处理技术选择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点和污染物的属性,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技术。
例如,对于农业排放的污染物,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湿地处理和生物过滤器等。
对于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可以考虑化学处理技术,如混凝、沉淀和吸附等。
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则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工程设计与运行根据水处理技术选择,设计相应的处理设备和工艺流程。
例如,针对农业排放的生物处理技术方案,需要设计湿地和生物过滤器的规模、布置和运行参数。
对于化学处理技术方案,需要设计反应槽、混凝剂投加系统和反应条件等。
根据设备和工艺的设计结果,制定工程运行的关键参数和监测指标,确保水处理工程能够稳定运行。
4.技术经济分析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评估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成本估算,评估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并与水处理效益相比较。
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如降低疾病发病率、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对于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有所了解后,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决策。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污染源分析、水处理技术选择、工程设计与运行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解。
希望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解决水污染问题做出贡献。
水环境监测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水环境监测设计方案学号:姓名:组员:指导老师:目录一、监测背景 (1)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2)三、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3)四、检测项目的确定 (4)五、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4)六、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4)6.1样品的采集方法 (4)6.2样品的保存 (4)七、样品的预处理 (5)7.1水温 (5)7.2 pH (5)7.3 浊度 (5)7.4电导率 (5)7.5 溶解氧 (5)7.6 化学需氧量 (5)7.7 生化需氧量 (6)7.8 高锰酸盐指数 (6)7.9 总磷 (7)7.10总氮 (7)7.11 氨氮 (7)7.12硝酸盐氮 (7)7.13 硫化物 (8)7.14石油类 (8)7.15大肠杆菌群 (8)八、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和实施计划 (8)8.1结果表达 (8)8.2质量保证 (9)8.3实施计划 (9)水环境监测设计方案一、监测背景水是人类维系生命的基本物质,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人类习惯于把水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廉价的自然资源,但随着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正在很多地区相继出现,水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形成威胁。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并不贫乏,但人均净流量较低,且存在着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周边的水环境情况,我们针对三号水体,即南京理工大学七号门外西侧桥向南的中间小桥向南至友谊河转弯处水体,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水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1、南京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
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
三号水体处于玄武区和白下区交汇处,丰水期为每年六月、七月、八月和九月,枯水期为每年冬季(一月、二月、十一月、十二月),其余月份为平水期。
三号水体自北向南汇入秦淮河,秦淮河汇入长江,所以每年长江汛期时,三号水体水位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马鞍山·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目录1.设计背景及其要求 (3)2.污染源评价 (6)2.1 评价过程 (6)2.2 评价结论 (7)3.水环境现状评价 (7)3.1 单因子评价法 (7)3.1.1 计算方法 (7)3.1.2 评价过程 (7)3.1.3 评价结论 (10)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10)3.2.1 计算步骤 (10)3.2.2 评价过程 (10)3.1.3 评价结论 (13)4.水环境影响评价 (13)4.1 计算方法 (13)4.2 计算结果 (13)4.3 水质指标沿程变化图 (16)4.4 评价结论及预期环保目标 (17)5.水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17)5.1 区域现状及其未来规划 (17)5.2 保护对策及建议 (18)1、设计背景及其要求某地拟建一个化工厂,生产几种化工产品,其地理位置见下图。
图1 化工厂位置示意图经过工程分析,取得如下资料: 1、 废水污染源表1 化工厂排放工业废水情况表废水名称 排放量(m 3/d )污染物名称 排放浓度(mg/L )含酚废水 500挥发酚30氨氮10 含氰废水400氰 0.6 酸碱废水5000DO3.0 BOD 5 120 COD 250 pH7.8全厂共有三股废水,分别是含酚废水、含氰废水、酸碱废水,每股废水的水质、水量如下表1所示,废水通过工厂的废水排放管排入连河。
2、 生活污水污染源3.2km3.2km2.8km30.8km北市区(人口:40000)拟建化工厂 公路废水排放管生活污水排放管取水口IIIIIIIVV连河鱼塘乡镇市区4万人排放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连河,其水量、水质情况如表2所示:表2 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表污水名称排放量(m3/d)污染物名称排放浓度(mg/L)生活污水6000 COD 200 BOD580 DO 4.03、水环境现状(1)河流名称为连河,全长40km,多年来市环境监测站对河流进行了丰枯季水质监测,其中,不利的枯水期水质情况如表3所示,水温10 C。
表3 连河枯水期水质情况断面污染物浓度(mg/L)DO BOD5COD 氰挥发酚氨氮pHI 7.0 3.0 15 0.04 0.003 0.4 7II 6.5 3.3 17 0.045 0.004 0.6 7III 5.0 3.6 22 0.055 0.006 1.2 6.8IV 4.0 5.0 29 0.050 0.005 0.7 7.8V 5.5 3.7 17 0.044 0.004 0.8 7.5(2)河流断面面积、流量、各断面特征值如表4所示。
表4 连河各断面特征值表断面号断面面积(m2)流量(m3/s)旁侧入流距离(km)BOD5耗氧系数k1(d-1)复氧系数k2(d-1)COD降解系数(d-1)酚降解系数(d-1)氨氮降解系数(d-1)氰降解系数(d-1)I 19.5 3.8 0 00.95 3.89 0.150.0210.10.03II 19.5 3.8拟建化工厂废水3.2 3.17 0.15 0.1III 37.2 3.868 0 6.4 2.30 0.15 0.1IV 37.2 3.868 生活污水9.2 5.690.17 0.1V 37.2 3.937 0 40 4.02 0.19 0.24、其它情况(1)城市周围是农田和树林,在拟建化工厂位置上是农田,这一带没有道路通向市区,没有输电线和地下管线。
(2)靠着拟建工厂的河边有很多芦苇,附近有不少小鱼塘,河内有各种常见家鱼、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
(3)化工厂建成后拟建一条公路通向城市区,工厂职工500人,随着化工厂的建设,附近将有不少配套工厂建设起来。
(4) 在连河V 断面处设置取水口,供应鱼塘养殖用水。
5、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见附表),单因子评价执行三级标准;化工厂排放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见表5)。
表5 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序号 污染物名称 标准限值(mg/l )标准来源1 化学需氧量(COD ) 100 GB8978-1996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30 3 挥发酚 0.5 4 氨氮 15 5氰化物0.56、 环境目标连河水质在V 断面处达到渔业用水要求,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 类标准。
7、课程设计内容(1) 污染源评价三股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确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序(DO 和pH 不考虑),列表计算,并画图表示。
(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价:1)单因子评价法: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断面排序,列表计算,并画图表示。
2)模糊综合评价法(不做PH )确定每一个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和隶属度; 确定权重向量;综合评价:对第IV 断面和第V 断面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采用模型1和模型2,并进行比较。
(3)水环境影响评价1) 以两个断面间参数的平均值代替两个断面间任一点的参数的数值。
2) I 断面各污染物的浓度作为起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
3) 数学模型: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计算BOD 浓度、DO 浓度、氧亏、COD 、挥发酚、氨氮、氰浓度沿程变化情况,编程计算,并列表、画图表示。
每一个评价因子浓度沿程变化曲线。
(7个) (4)评价结论1)污染源评价结论 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3)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化工厂能否建设,是否满足环境保护目标?5)水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2.污染源评价2.1 评价过程Pij Pj化工厂Pj生活污水∑Ki Pi KiP挥发酚328.5 0 328.5 0.08903291 COD0.546563158P氨氮 1.216666667 0 1.216666667 0.00032975 BOD5 0.364045 687P氰0.10512 0 0.10512 0.00002849 挥发酚0.089032 913PBOD5 876 467.2 1343.2 0.36404569 氨氮0.000329 752PCOD 1140.625 876 2016.625 0.54656316 氰2.84905E -05∑2346.44679 1343.2 3689.646787 化工厂0.635954 313K化工厂0.635954313K生活污水0.364045687 生活污水0.3640456872.2 评价结论主要污染源是化工厂,主要污染物是COD 和BOD5(累计污染负荷比等于80%左右)。
3.水环境现状评价3.1 单因子评价法 3.1.1 计算方法以下是单因子评价执行三级标准的数值及已知条件Dof(mg/L) 11.25 T(℃) 10挥发酚(mg/L) 0.005 Dos(mg/L) 5 BOD5(mg/L)4 氨氮(mg/L)1 PH 上 9 COD(mg/L) 20PH 下 6 氰(mg/L)0.1单因子评价指数的计算过程:os of oiof DO D D D D I --= ;os oi D D ≥ osoi DO D DI 9-10=;os oi D D 〈 0.7≤PH 下PH PHiI PH --=0.70.7 0.6=下PH ;0.7〉PH 0.70.7--=上PH PH I i PH 0.9=上PHiii S C I =;Ci 为第i 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观测值,Si 为第i 种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3.1.2 评价过程用以上这些公式可计算得下表:断面单因子评价指数断面污染和 DOBOD5COD氰挥发酚 氨氮pH∑I 0.68 0.75 0.75 0.4 0.6 0.4 0 3.58 II 0.76 0.825 0.85 0.45 0.8 0.6 0 4.285 III 1 0.9 1.1 0.55 1.2 1.2 0.2 6.15 IV 2.8 1.25 1.45 0.5 1 0.7 0.4 8.1 V 0.92 0.925 0.85 0.44 0.80.8 0.25 4.985对每个断面评价因子的单因子评价指数排序和对污染断面排序得下表: 断面 I 断面 II 断面 III 断面 IV 断面 V BOD 5 0.75 COD 0.85 挥发酚 1.2 DO 2.8 BOD50.925COD 0.75 BOD50.825 氨氮 1.2 COD 1.45 DO 0.92DO 0.68 挥发酚0.8 COD 1.1BOD51.25COD 0.85挥发酚0.6 DO 0.76 DO 1挥发酚1挥发酚0.8 氰0.4 氨氮0.6BOD50.9 氨氮0.7 氨氮0.8 氨氮0.4 氰0.45 氰0.55 氰0.5 氰0.44 pH 0 pH 0 pH 0.2 pH 0.4 pH 0.25断面单因子评价指数和IV 8.1III 6.15V 4.985II 4.285I 3.583.1.3 评价结论由于单因子评价执行三级标准,则所有评价因子的实测值都是与三级标准数值进行比较的。
若1≤I ,则表示评价因子满足三级标准,若1〉I ,则表示评价因子不满足三级标准。
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断面Ⅰ、断面Ⅱ和断面Ⅴ的单因子评价指数均小于1,即满足三级水质标准;断面Ⅲ和断面Ⅳ均有大于1和小于1的评价因子,但是断面Ⅲ的单因子评价指数和大于7,则可判断其不满足三级水质标准,断面Ⅳ的单因子评价指数和虽小于7,但其大于1的评价因子均是主要污染物,故也不满足三级水质标准。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2.1 计算步骤(1)建立评价因素集合及评语集合 (2)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R(3)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4)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3.2.2 评价过程(1)建立评价因子集合及等级集合 U={DO,BOD,COD,氰,挥发酚,氨氮} V={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 (2)建立单因子评价矩阵R测点1单因素评价矩阵1R ,即⎥⎥⎥⎥⎥⎥⎥⎥⎦⎤⎢⎢⎢⎢⎢⎢⎢⎢⎣⎡=⎥⎥⎥⎥⎥⎥⎥⎥⎦⎤⎢⎢⎢⎢⎢⎢⎢⎢⎣⎡=000286.0714.000667.0333.00000222.0778.00001000010000667.0333.01615141312111R R R R R R R测点2单因素评价矩阵2R ,即⎥⎥⎥⎥⎥⎥⎥⎥⎦⎤⎢⎢⎢⎢⎢⎢⎢⎢⎣⎡=⎥⎥⎥⎥⎥⎥⎥⎥⎦⎤⎢⎢⎢⎢⎢⎢⎢⎢⎣⎡=008.02.0000333.0667.00000111.0889.0006.04.00007.03.00000333.0667.02625242322212R R R R R R R 测点3单因素评价矩阵3R ,即⎥⎥⎥⎥⎥⎥⎥⎥⎦⎤⎢⎢⎢⎢⎢⎢⎢⎢⎣⎡=⎥⎥⎥⎥⎥⎥⎥⎥⎦⎤⎢⎢⎢⎢⎢⎢⎢⎢⎣⎡=06.04.00008.02.000009.01.0008.02.000004.06.00001003635343332313R R R R R R R测点4单因素评价矩阵4R ,即⎥⎥⎥⎥⎥⎥⎥⎥⎦⎤⎢⎢⎢⎢⎢⎢⎢⎢⎣⎡=⎥⎥⎥⎥⎥⎥⎥⎥⎦⎤⎢⎢⎢⎢⎢⎢⎢⎢⎣⎡=006.04.00001000001001.09.00005.05.00005.05.0004645444342414R R R R R R R测点5单因素评价矩阵5R ,即⎥⎥⎥⎥⎥⎥⎥⎥⎦⎤⎢⎢⎢⎢⎢⎢⎢⎢⎣⎡=⎥⎥⎥⎥⎥⎥⎥⎥⎦⎤⎢⎢⎢⎢⎢⎢⎢⎢⎣⎡=004.06.0000333.0667.00000133.0867.0006.04.00003.07.00005.05.005655545352515R R R R R R R (3)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① 确定评价因素集 {}氨氮挥发酚,氰,,,,COD BOD DO U = ② 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A⎥⎥⎥⎥⎥⎥⎥⎥⎦⎤⎢⎢⎢⎢⎢⎢⎢⎢⎣⎡=12/14/1664213/188********/18/19/1113/16/18/19/1113/14/15/16/1331A③ 计算重要性顺序求得判断矩阵A 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W ,W=(W1,W2,…,Wn)T即为所求的各指标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