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国摄影史上失踪的大师作品

合集下载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ppt课件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ppt课件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中国摄影大师——陈复礼摄影作品赏析
摄影大师作赏析
这幅作品是两底合成放大的, 大海和渔船是一底,天空的白云又是 一底。由于海景的天空是浅色,可以 比较容易利用分底放大的方法,将两 者合而为一。放大时,先放小舟与海 面,用遮挡法减去天空部分的曝光, 之后放大白云时,再将海面的曝光减 去。
该作品还采用黄金分割法把主 体置于视觉中心突出主体。
《搏斗》 陈复礼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主体突出,构图新颖,用光 也很讲究。一条独自流浪街头的黑狗,在 竖画面的右上方,衬以晨光映照的高白色 调背景,主体十分突出。
占画面三分之二的空旷路面前景,地 皮剥落,露出一条条石块,更显得道路崎 岖和艰难。画面以竖幅剪裁,前深后淡, 使整个画面有无穷的深度感。远处的人物 及海边船桅显得浅淡,不但加强了雾的气 氛,而且也加强了远近对比。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流浪者》 陈复礼
谢谢大家的聆听!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消失的她》畸形秀真实案件是什么?

《消失的她》畸形秀真实案件是什么?

《消失的她》畸形秀真实案件是什么?《消失的她》畸形秀真实案件电影《消失的她》的上映,再次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的黑暗面。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与“泰国孕妇坠崖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不少观众不寒而栗。

而案件当事人王暖暖(化名)也看到了这部电影,并回忆起了自己当时的绝望心情。

2019年6月9日,怀孕3个半月的王暖暖在泰国登山时,被丈夫俞某冬推下34米高的悬崖。

该案经过三轮审判,俞某冬最终被判有期徒刑33年零4个月。

该案件当事人王暖暖(化名)表示,三年前电影制作方曾到南京找她授权。

这两天她鼓起勇气看完了电影,想到了自己当时在崖底的绝望。

希望年轻人择偶时擦亮眼睛,找到真正的幸福。

电影中有一段剧情非常“惊悚”,那就是东南亚畸形秀。

这个故事不寒而栗。

虽然和电影中的《消失的妻子》案件联系不是很大。

但是对于渲染人物内心,营造惊悚悬疑氛围还是很有用的。

在电影中,男主角妻子“消失”,他找来了倪妮扮演的大律师为自己打官司。

倪妮就给他讲述了一段有关于“畸形秀”的故事。

一对新婚夫妻来到了泰国旅游。

妻子要去试穿新衣服,结果在逼仄的试衣间里直线消失。

丈夫苦寻无果。

下一个镜头就是几年之后了,丈夫再度来到泰国。

朋友邀请他去夜店看畸形秀,他却看到了只有头的妻子,还发出低微的呜呜声。

电影《消失的她》真实故事原型消失的她是泰国真实事件故事原型改编的,就是新婚夫妇异国蜜月旅,然后老婆丢了,结果畸形展上看见了,他老婆被砍手砍脚,眼睛也瞎了,拴着个狗链子。

这是继《误杀》《误杀2》分别获得13.33亿和11.21亿元的票房佳绩后,陈思诚再一次以监制的身份参与悬疑犯罪类型片创作,为电影《消失的她》保驾护航。

消失的她翻拍的是前苏联的悬疑犯罪类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讲述了何非的妻子李木子在结婚周年旅行中离奇消失,在何非苦寻无果之时妻子再次现身,何非却坚持眼前的陌生女人并非妻子,妻子拿出了身份证明进行自证,夫妻二人似乎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随后金牌律师陈麦介入到这起离奇案件。

介绍圆明园流失的东西

介绍圆明园流失的东西

介绍圆明园流失的东西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最豪华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园曾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许多宝贵文物在19世纪遭遇了严重的劫掠和破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巨大损失。

以下是圆明园流失的一些重要文物和艺术品:1.卢浮宫三大名画之一《蒙娜丽莎》的中国版《西施图》:《西施图》是一幅明代名家郑燮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人物画。

这幅珍贵的画作在圆明园遭受火灾时被烧毁,使得中国艺术史丢失了一件重要的文物。

2.《郑和下西洋图》:这幅由宫廷画师姚熙所画的作品描绘了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壮丽场景,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辉煌成就。

然而,这幅画作在圆明园火灾中遗失。

3.著名的赵孟頫《李白诗卷》:据说,这卷珍贵的《李白诗卷》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写,他以擅长楷书闻名于世。

这卷卷轴是圆明园流失的另一件重要书画之一4.文物和艺术品:圆明园内还有许多其他流失的文物和艺术品,例如古玉器、瓷器、铜器、珠宝等。

它们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

5.文化遗产:圆明园本身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座园林以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风景秀丽而闻名于世。

然而,它在19世纪遭受的洗劫摧残,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圆明园的流失文物和艺术品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物宝藏的命运。

无论是因为战争、洗劫、盗窃还是其他原因,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流失一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

但与此同时,这也提醒着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和教育,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得以传承和保护,使他们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纽带。

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欣赏

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欣赏

1973年应邀参加美国旧金山市义卖 救灾影展,旧金山市长赠予荣誉之钥。 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首届颁赠世界 十大特艺专家荣衔,被列为第三位,赠 “集锦派专家” 当年美国的尼亚波利斯
美术馆为纪念他七十年来摄影艺术活动, 特邀请他举行个人艺术影展一个月。
1981年法国国家图书馆邀请他展出 五十幅作品,他应邀去法国参加开幕式, 并作集锦文苑,法国各大报都登了影展 盛况,又在第二十届国际影展上获文化 奖状。
陈复礼摄影作品题材广,风景、人物、
静物等无不涉猎,尤其风景摄影的表现技 法独树一帜。先后获200多个国际摄影沙龙 金奖、银奖和铜奖。代表作有《坚毅》、 《流浪者》、《搏斗》、《矣乃一声山水 绿》、《朝晖颂》、《千里共婵娟》等。 主要著作有《中国画意和风景摄影》、 《再论中国画与摄影》、《陈复礼摄影作 品集》和《中国风景》。1959年开始在香 港、越南、泰国、印度及中国各地,举办 过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82年春在美 国波士顿举行个人作品展览,观众为之倾 倒,展期一再延长,竟达14周之久。
报》画报上发表,这是他第一幅公开发 表的作品。
当时上海各报刊还不重视新闻照片,
偶而刊用的多为宝记、汇山、心心等照 相馆技师所拍.他在工作 之余,也时为 《申报》拍些新闻照片。1920年拍摄的 《苏州园林》、 《乡村落日》参加了英 人DENT主持的上海摄影会在上海亚洲文 会举办的影展.翌年,被虹口俭德储蓄 会摄影部聘为摄影指导.后黄伯惠接办 《时报他被聘为该报第一任摄影记者。 他又邀好友蔡仁抱业余合作,先后到杭 州采访远东运动会、西湖博览会和全国 运动会。
朗静山的父亲,郎锦堂是清朝驻淮
阳府武官,喜爱戏曲、绘画和摄影.在
家庭的影响下,朗静山自幼对绘画和摄 影具有浓厚的兴趣.1904年在上海南洋 中学预科读书时,曾经常随美术老师李 靖兰学习摄影和暗房制作技术.1910年 到上海《申报》馆业务部任职.他所拍

老照片:被忽视的摄影大师郑鸣玉

老照片:被忽视的摄影大师郑鸣玉

老照片:被忽视的摄影大师郑鸣玉展开全文郑鸣玉,字国容,1901年出生于北京东郊涯子村。

1927年在北京学习摄影。

郑鸣玉对摄影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刻苦钻研,技艺精进。

他又酷爱并精通中国历史和各地文物遗迹,且善书法,将西洋摄影技法专注于记录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成果颇丰。

民国时期,郑鸣玉大师拍摄的4英寸×5英寸西岳华山聚仙坪照片。

郑鸣玉于1941年来到我国文物古迹胜地陕西汉中,在张良庙创办了中国艺华古迹名胜摄影研究社,由民国政府行政院院长于右任先生题写社名。

这期间他跋山涉水,拍摄了大量自然和人文景观照片。

1943年先后在西安、成都举办“风光摄影艺术展”。

其优秀作品中的《石门》《古栈道》《张良庙》等组照影响较大,于右任院长再次为他题词“技艺超群”。

1950—1956年,郑鸣玉大师拍摄的6厘米×6厘米陕西临潼骊山晚照照片。

1949年政权更迭后,饮食服务行业的饭店、剃头店、澡堂、脚踏车行、汽车修理店、照相馆等,都成为被改造的对象。

郑鸣玉的摄影研究社和其他私营企业一样经逐步改造,成为公私合营的陕西省咸阳市摄影部。

1950—1956年,郑鸣玉大师拍摄的6厘米×6厘米陕西临潼骊山长生殿处照片。

到1956年,全国的私营照相馆悉数完成了国有化的转制,所有照相馆全部被划入工商饮食服务系统,实行统一管理。

1956年12月,中国摄影学会(后改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被改造的饮食服务行业中的照相馆,自然不在中国摄影学会的视野范围之内,郑鸣玉就难免被埋名于中国摄影界,官方的摄影专业刊物均没有报道或介绍过他。

郑鸣玉1981年在北京病故,终年八十岁。

1950—1956年,郑鸣玉大师拍摄的6厘米×6厘米陕西临潼鸿门宴处照片。

郑鸣玉终生坚守传统的“纯摄影”技法,每一张照片均系手工1∶1印晒而成,以确保照片的高清晰度和秋毫毕露的细腻影调。

再加上每一张照片白边的下方均印有由他本人撰写、编辑、排版、印制的文字说明,以及“郑鸣玉摄”或“鸣玉摄”的落款,与照片合为一体。

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

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

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绝不是因为一两张照片拍得好而已。

能够在摄影史上留下名字的大师,通常都是某种风格的开创者,有着自己个性鲜明的摄影语言并对一个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供大家参考!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一《铁路边的商店》——阿拉巴州的一座铁路边的普通商店,再现了美国30年代乡村富有的一面!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二《裸奔者》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英女皇伊丽莎白在内聚集在看台上,这个体形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跑过球场来到看台前,这尴尬的场面让女王差点晕倒!我实在是佩服他的创造力与勇气。

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三《撤退》——这是在撤退中的美国的海军士兵,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

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

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母亲的(此乃程子文邹邹的翻译,英文原文为shit)!我们打错了方向...”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四《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

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优素福-卡什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什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什的举动激怒了。

就在他怒视卡什的一剎那,卡什按下了快门。

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大师人像摄影作品赏析五《旋转的温达》这张照片是杜瓦诺1953年在一条大街上拍的。

这期间,他拍摄大量温达的照片。

温达在她父母的马戏团工作,实际上她是一个脱衣舞表演者,被称作“激情的蜗牛”。

对“温达”的着迷来源于她的表演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表演场里黑乎乎的,条件极其简陋,连街头苦力都可以进去看她的表演。

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欣赏

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欣赏

陈复礼摄影作品题材广,风景、人物、
静物等无不涉猎,尤其风景摄影的表现技 法独树一帜。先后获200多个国际摄影沙龙 金奖、银奖和铜奖。代表作有《坚毅》、 《流浪者》、《搏斗》、《矣乃一声山水 绿》、《朝晖颂》、《千里共婵娟》等。 主要著作有《中国画意和风景摄影》、 《再论中国画与摄影》、《陈复礼摄影作 品集》和《中国风景》。1959年开始在香 港、越南、泰国、印度及中国各地,举办 过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82年春在美 国波士顿举行个人作品展览,观众为之倾 倒,展期一再延长,竟达14周之久。
1965 年美国FEILDNTGRPRICESCO RPORATION出版的《世界百科全书》 选刊了他的作品,并被列为世界著名艺 术摄影家之一。1968年美国摄影学会授 予他高级会士。国际摄影界赠予“亚洲 影艺协会之父”光荣称号。
1971年他又获法国宝多国际影展的 荣誉会员的称号。同年,出版《六十年 摄影选辑》。
《 松 荫 高 士 》
郎 静 山
一 九 六 三 年 摄
《 呦 呦 呼 伴 》
郎 静 山
一 九 七 零 年 摄
《 鹤 》
《 中 国 式 大 学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小 鸟 》

森 林 之 鹿

《 启 航


齐 白 石 》
《 于 右 任 肖 像

《 华 溪 盐 井

《 晓 汲 清 江 》
《晓 市》 1923年
拍摄于江苏, 是吴印咸的 早期作品, 拍的是他的 家乡江苏沭 阳承辉门, 是他最喜欢 的作品之一。
《 嬉 戏 》
一 九 三 三 年 拍 于 江 苏
《 少
女 》

中国摄影大师作品鉴赏

中国摄影大师作品鉴赏

广焦镜头应用
正因为视角极大的特性,最适 合运用在狭窄环境中,不但能 拍摄模特儿全身,还能纪录周 围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拍摄 时,模特儿通常会塞满整个画 面,若是将头、脸、手臂、大 腿等处,放在画面的周围,容 易因画面扩张,而看起来肥胖。 要解决这个状况,最简单的方 法就是至于画面中央,且画面 中央的身体位置,相对周围的 肢体,稍微远离镜头,这样的 拍摄角度,自然能拍出修长身 形。
(1)用长焦头拍摄远处景物,影像 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大,紫外线、尘埃 和水汽都会使影像清晰度下降、反差 变弱和色彩不饱和。因此,用长焦头 拍摄远处景物时,最好要选择反差较 大、色彩较饱和的景物做拍摄对象。 (2)摄影时可用UV镜、天光镜或偏 振镜来提高影像清晰度;若是黑白摄 影,还可选用黄色、橙色或红色滤镜, 这对清晰度的提高效果会更好。同时, 别忘了使用遮光罩,它能有效地防止 杂光弱化影像的反差。 (3)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是产生空 间透视压缩感。利用这一特点,原来 有相当距离的前后景物,可拍得好像 紧紧相邻在一起。所以用长焦镜头是 很容易表现紧凑拥挤的画面效果的。
胡黎明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广州市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顾问
1981年开始从事广告摄影工作。1987年两幅作品代表中国广告摄影作品第一次刊登在《世 界广告摄影年鉴》上。1988年中国首个在棚内拍摄汽车的摄影师。1994年著作《创意广告 摄影实例》出版,国内首次出版商业广告摄影专著。2007年荣获摄影界最高荣誉奖第七届 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
解海龙生于1951年,1990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 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其中有广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为希 望工程的标志。1992年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 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任记者、信息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广角摄影学会副会长、 《大众摄影》杂志编委。

中国知名摄影师庄学本

中国知名摄影师庄学本

中国知名摄影师庄学本中国知名摄影师庄学本曾任上海《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画刊特约摄影记者。

长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摄影工作,拍摄了大量有关西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社会风貌的图片资料。

建国后,历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民族出版社画刊编辑室、《民族画报》社编辑部副主任等职务。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有关他的具体介绍,分享给你们!中国知名摄影师庄学本生平:庄学本(1909-1984),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

于1934至1942年间,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并于1941年举办西康影展,20万人前去参观。

他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但直至今年,他的影像才被逐步发觉,其在摄影史上的贡献和地位被重新定义。

1941年,庄学本举办了“西康影展”,以真实的形象介绍了西康的山川、地理、民族、物产,吸引观众二十万余人次,其中有国民党高官如孙科、于右任、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等。

据庄学本在《筹办西康影展经过》一文记载,“总计影展材料的搜集占23县,费时3年。

举行影展的都市3个(重庆,成都,雅安),会场8处,陈列9次,展览37天,观众约20万(重庆10万,成都10万,雅安8千)”。

在1941年2月到5月,重庆新民报、重庆大公报、成都中央日报、成都中国日报等十数家报刊杂志还报道了西康影展。

庄学本在1949年开始了明显的转变:他依然重点拍摄肖像照,还会利用在《民族画报》外出采访的机会,到各地开展考察,但“他不再是完全个人的拍摄,而是根据政治的需要开始做选题,他的照片变得很阳光,高歌猛进,意气风发”。

1965年4月8日,身任《民族画报》编辑部副主任的庄学本和他的妻子被以“开除公职,清洗回乡,自谋生计”的处分,被迫离开北京,回到上海浦东的老家,终止摄影生涯。

卢广:拍摄真相的纪实摄影家

卢广:拍摄真相的纪实摄影家

卢广:拍摄真相的纪实摄影家一、初识卢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卢广这个名字,如果说他是湖南籍的纪实摄影家,很多人可能并不太熟悉,但其实他早已跻身于国内顶级纪实摄影师的行列。

卢广生于196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是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师之一。

因为拍摄的獐子岛事件,被誉为“真相拍摄”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主题独特,风格鲜明,被誉为摄影的一股清流。

卢广获过不少荣誉,“十大年度摄影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但这些荣誉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当属他的拍摄作品,这是他用自己的双眼、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传达出来的情感、故事、真相。

二、卢广的作品### 2.1 獐子岛事件獐子岛事件是卢广的代表作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獐子岛事件,但卢广的摄影作品却往往被人遗忘或者不够重视。

但正是他的这组作品,让人们在很多年后依然感受到了当时的惊恐和痛苦。

獐子岛事件于2013年5月开始爆发,是中国钓鱼岛争端的一部分。

在那段时间里,中国渔民在獐子岛附近做业务,却遭到了日本政府的逮捕。

而卢广恰好在事情发生后选择前往采访并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事件。

卢广的镜头记录了那些被抓捕的中国渔民的惊恐、羞愧,也有那些走投无路的天真、孩子般的笑容。

更有那些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的似是而非的交锋,却又繁琐且冷酷的表面,甚至贪婪。

卢广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还原了事实真相。

那些疑惑、矛盾、甚至抵触的情绪在他的作品中被尽可能地凸显。

这样的作品带给人们的是深刻的反思与感慨,让人们明白生活并不只是美好的,人类社会需要正义和良心的存在。

2.2 其他作品除了獐子岛事件外,卢广的作品还有许多亮点。

比如他拍摄的扶贫群众的生活故事,人与自然的关系,亚洲风景等等。

卢广用他的独特视角,记录下了许多平凡却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卢广的特点3.1 纪实与艺术并重卢广的摄影作品不会死板地刻板地去追求真实感,他的作品是有艺术性的。

这个艺术性体现在他在拍摄角度、人物、色彩等方面的处理上。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风光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风光摄影师。

他们通过镜头捕捉到中国的美丽景色,并将其展现给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1. 陈逸飞陈逸飞是一位著名的风光摄影师,他擅长捕捉中国的自然景观。

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展现出中国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例如,他的作品《黄山云海》展示了黄山的美丽和奇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他通过运用光线和构图等技巧,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 王维东王维东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风光摄影师。

他的作品描绘了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他的作品《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构图而闻名,展现了桂林壮丽的山水风光。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受到中国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敬畏和热爱。

3. 杨舒平杨舒平是一位以拍摄中国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敦煌莫高窟》以其精湛的技术和细腻的表现力而著名。

他通过捕捉莫高窟独特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带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人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4. 李昌平李昌平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城市风景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上海夜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细节而著名。

他通过运用长曝光和灯光效果,将上海的夜景展现得如诗如画。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还传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5. 赵博赵博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民俗风情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西藏朝圣者》展现了西藏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朝圣文化。

他通过捕捉朝圣者虔诚的面容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西藏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他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以上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他们通过镜头记录下中国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风景和文化。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中国自然和人文之美的真实记录。

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城市风景,他们的作品都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1、《疏松幽岫亭》曹知白元代立轴纸本水墨纵48厘米横36.4厘米(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前景是挂满藤蔓的参天松柏,中景、远景的山峰层叠而巍峨。

山间有飞流的瀑布,瀑布下有平常的人家。

虽然仍能找到宋代山水画的遗风,但曹知白也将自己的个性色彩加了进去。

由于家中雄厚的财力,曹知白的日子过得舒心如意,与倪瓒等人同为太湖一带的著名文人。

传世之作有《疏松幽岫亭》《群山雪霁图》《溪山泛艇图》等。

2、《花卉图》陈遵明代立轴绢本设色纵136.8厘米横57.8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溪流自左至右贯穿着画面,岸边繁花似锦,色彩缤纷。

花草以没骨法画成,色彩浓淡层次丰富。

轻柔的笔法,完美地表现出小溪边的清新景致。

陈遵,生平不详,明代画家。

字汝循,浙江嘉兴人。

擅长描绘花鸟,栩栩如生。

传世作品有《三友图》《枇杷图》《蓼花蛱蝶图》。

3、《陶渊明故事图》陈洪绶明末清初长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308厘米(美)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喜好在宁静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这幅画抓取解印、种秫、归去、无酒等几个特写镜头来描绘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清馨生活(此选两幅)。

作者陈洪绶(1598—1652)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家,少年时得到北宋李公麟所作《孔门七十二贤》的拓本,关门在家终日鉴习。

到晚年已突破前人陈规,自成一派。

4、《仙山图》陈汝言元代长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102.9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山峦层叠起伏,错落有致。

山顶和山脚都配以墨色厚重的松树,它们压住了山峰鲜亮的绿色,使画面趋于沉稳。

山峦中安排了小桥、村落、浮云、人物,左下角两人正在看山羊戏耍,右边有高士与童子,一片世外仙境的境象。

陈汝言,元末画家,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好友。

传世之作有《仙山图》《百丈泉图》《荆溪图》等。

5、《猿图》法常宋代立轴绢本水墨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日)京都大德寺藏一棵枯松斜插天际,猿猴的重色稳定了画面的重心。

寻找手艺

寻找手艺

寻找手艺作者:余辉泉来源:《知识窗》2018年第03期有这么一个杂牌团队,靠着三个人和走到哪拍到哪的拍摄方式,记录下了199位手艺人和144项传统手艺的故事。

近期,这部曾被20多家电视台拒绝播出的关于中国传统手艺的纪录片《寻找手艺》火了起来。

他们拍出的画面粗糙,配音业余,故事混乱,没有多余的套路和炫技,却全凭真诚打动了无数人心,全网点击量在几天内就突破了数百万。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团队最初有四人,分别是导演张景、司机何思庚、一名摄影师,以及接头人兼灯光师、录音师的喻攀。

导演张景在卖掉房后,才筹来少得可怜的拍摄资金,何思庚和喻攀是他临时雇来的。

然而,开拍第一天,团队里最具有专业性的摄影师,在治疗完鼻炎后意外离开了。

无奈之下,导演张景只得让司机何思庚做了摄影师。

就这样,只有三个人的拍摄组驱车数万千米,从北京到新疆,从西藏到云南,从贵州到湖南,再到浙江、福建,走过大半个中国,终于艰辛录制出了《寻找手艺》。

这部纪录片实在太平凡了,因为在人人都是“拍客”的当下,这部片子实在乏善可陈,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流光溢彩,它在叙事创作上又缺乏铺垫、悬念、抒情等技巧,导演甚至无心处理随处可见的穿帮镜头。

可就是因为这些笨拙的摄制加上平凡的内容,这部纪录片显示出了纯朴与诚意,契合了观众对于真实才艺的深层次需求。

在纪录片《寻找手艺》里,无论是纪录片团队还是那些“艺术家们”,他们都在做着平凡的事情。

其中,纪录片中的一段对话让人听着特别感动。

在拍摄黄河边上大叔制作完羊皮筏子后,拍摄者说:“现在,想象一下乘坐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是什么感觉吧。

为了省钱,我们只好靠想象来漂流黄河了。

”在戈壁漂流撒欢儿的他们,此刻看起来不是拍摄者,而像极了那些想吃糖却眼巴巴看着别人吃糖的孩子。

贵州小黄村里会制作侗族白皮纸的一对老姐妹,名字分别为真和养号,她们打算把剩下的原料全部用完,做完此生最后一次白皮纸,恰巧被拍摄组遇到了。

因为销路不畅,她们岁数也大了,做不动了。

【听我说黄山故事】江志伟:孙传哲——第一套黄山邮票的设计者

【听我说黄山故事】江志伟:孙传哲——第一套黄山邮票的设计者

【听我说黄山故事】江志伟:孙传哲——第一套黄山邮票的设计者景区气象: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多云转小雨,东南风3到4级,气温13到19℃;明天日出时间5时48分可见概率40%;云海概率45%;森林火险2级。

编者按:从轩辕黄帝在黄山升天,到唐玄宗为黄山命名,千百年来,黄山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精彩故事。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是我们领略风光之美后,真切感受黄山神韵的长久记忆。

这里编选三篇小故事,从石涛的黄山之旅、云谷寺的尘封往事,到黄山建设鲜为人知的小插曲,告诉我们一个文化黄山的真实印象。

【听我说黄山故事】关德军:从《黄山八胜图》检索石涛的黄山之旅施春生:黄山云谷寺的石刻故事王国银:一段蓝图与现实的往事江志伟:孙传哲——第一套黄山邮票的设计者江志伟:张大千的黄山缘江志伟:赖少其的最后一次黄山之行作者简介:江志伟,男, 1947年9月11日生(农历),安徽黟县人。

中共党员,副研究员职称。

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山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连心锁》、《皖南风景线》、《老街与少女》、《黄山松宣言》、《花山谜窟揭谜》、《黄山恐龙之谜》、《算神大位》、《花山谜窟》、《珠坛撷韵》、《算神大位》、《郑寒砚集赏析》、《徽菜飘香》、《走近程大位》、《韩再芬》、《周诒春》等多部,合著的有《黄山与徽文化》(与朱万曙、程亚星合著)等。

此外,编有《旅游文学讲义》及其配套教材《旅游文学作品选》各一部。

孙传哲——第一套黄山邮票的设计者第一套黄山邮票的设计家孙传哲大师孙传哲(1915-1995),自号南雁,第一套黄山邮票(特57)《黄山风景》特种邮票的设计家。

浙江省宁波市人,先后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大师,新中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家。

电影消失的她真实事件原型

电影消失的她真实事件原型

电影消失的她真实事件原型消失的她真实事件原型《消失的她》改编自前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故事原型事件为泰国坠崖案。

2019年6月9日,怀孕3个月的中国籍女子王暖暖(化名)在泰国乌汶帕登国家公园游玩时,从约34米高的悬崖坠落。

王暖暖很快被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后奇迹生还。

她对媒体讲述了事发的真相:“是丈夫把我从悬崖边推下去的。

”消失的她真实故事原型是泰国真实故事改编的,就是最初发生于1994年,新婚夫妇异国蜜月旅,然后老婆丢了,结果畸形展上看见了,他老婆被砍手砍脚,眼睛也瞎了,拴着个狗链子。

消失的她该片改编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讲述何非(朱一龙饰)的妻子李木子(文咏珊饰)在结婚周年旅行中离奇消失,在何非苦寻无果之时妻子再次现身,何非却坚称眼前的陌生女人并非妻子。

电影《消失的她》主要围绕何非和失踪又归来的真假妻子李木子,以及跨国女律师陈麦之间的故事。

是一部紧张刺激、反转不断的悬疑犯罪片,它不仅展现了一场智力和心理的对决,也探讨了人性、道德和正义的主题。

妻子消失,他竭尽全力寻找。

出于真爱,还是贼喊捉贼?李木子给足了身份证据,他依旧不信。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患有精神分裂症,妻子失踪是他的臆想,或者妻子根本就不存在?李木子,她出场后,多次被丈夫何非质疑。

委屈、包容、愤怒……种种反应都是人之常情。

可随后,她多次展露风情,有时还笑得狰狞可怖,多么像蛇蝎美人。

她究竟是不是李木子?没想到消失的她原型是真实故事,这部悬疑片真的是太烧脑了。

朱一龙何非到底经历了什么,和李木子究竟怎么了,太想知道真相了。

《消失的她》这部国产悬疑片为啥领跑端午档期刚刚过去的2023端午档期表现抢眼。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全国电影票房三天假期累计9.09亿元,观影人次为2249万,几乎追平2018年的端午档最高票房纪录,位列中国影史端午档票房第二,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80.08%。

《消失的她》《我爱你!》《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分列票房前三位。

著名摄影大师简介及作品欣赏

著名摄影大师简介及作品欣赏

《夜之巴黎》(ParisByNight)
《夜之巴黎》
(ParisByNight)
NO.2
爱德华.韦斯顿 Edward Weston 美国 1886-1958
一开始,爱德华.韦斯 顿将注意力集中在微观世 界,常拍摄蔬菜、昆虫、 水果、贝壳之类平凡事物 的表面质感和形态。
《青椒 第30号》
1927年,韦斯顿在访问 一个画家朋友时,他带回了 一批贝壳。他对它们进行长 时间的曝光,试验各种可能 想到的组合安排,布光,运 用背景。这些贝壳照片带着 一种强有力的形体感和神秘 的内在生命。这使得它们跟 以前出现过的静物照片具有 了显著的区别。
反观我们的一些摄影创作, 经常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行 加诸对象当中,我们从一些 照片中很明显地可以感觉到 对方是多么嫌恶被摄影者任 意攫夺。这样的作品,被作 者自己解释成现代人在空虚 生活中的愤怒表现,是强辞 夺理的。唯有对象真确的在 表现生活压力的情景,才会 使作品掌握到那种力量。摄 影需要诚实的对人对己,才 会成为时代生活的见证工 具。
NO.1
久拉.阿拉兹.布拉塞 Gyula Halasz Brassai 法国 1899-1984 他于1933年出版的画册 《巴黎之夜》轰动一时, 被著名作家亨利 . 米勒 称为“巴黎之眼”。 夜间摄影的鼻祖。
“我从来就没认为摄影是一 种艺术。在艺术当中,摄影是侵 入者,是一个扰乱其他艺术和谐 性的不统一记号。摄影带给我们 一些什么呢? 是一口新鲜空气、 一股强烈的现实味道?它给予事 物的几乎是一种实体的表现,摄 影完全更新了人和宇宙的关系。 在摄影发明之前,没有任何一样 东西不是经过无穷尽的艺术来传 达给我们。而这个世界不期然的 被相机捕捉着而泄漏给我们。”
他强调自己是理想主义者希望自己按下的每次快门都能伴随着希望每张照片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他们警惕回顾和醒悟在他去世后其生前好友建立了w史密斯纪念基金以奖励那些象史密斯一样不受商业利益驱使而拥有独立声誉的青年摄影师

中国优秀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优秀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优秀摄影师及作品——体现中国摄影艺术大成的代表中国摄影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具备着很高的地位,这得益于诸多优秀的摄影师及其杰出的作品。

他们发掘了自然的美、发掘了人民的精神风貌,在照片中刻画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而这些杰出的摄影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富有表现力的符号,更是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著名的摄影家、华语世界第一摄影大师——邹建秋就是中国摄影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门徒之一、悠闲者摄影社第一代成员之一的潘大为,是中国摄影界的著名人物之一。

潘大为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多个奖项。

他的摄影风格独特,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对城市的思考。

潘大为的一张作品《上海的蓝天和白云》被誉为是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中,街道、河流、天空、云朵等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所运用的构图和色彩处理技巧,让这幅作品看上去十分的平淡,但同时也非常的美丽。

潘大为的《新疆之恋》、《长安夜雨》、《寻找雪山》、《牵牛花梦》等作品,同样反映出了他斑斓的艺术感受与卓越的技术造诣。

与潘大为并列的,是著名的中国摄影家、中华儿女摄影家代表人物——李小虎。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儿童摄影师,还是一位社会纪实摄影的大师。

他的摄影作品展现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老工业基地的工业遗址、黄河等流域的环境保护等诸多内容。

李小虎的摄影作品获得过众多奖项,是国际上摄影爱好者追捧的艺术品。

李小虎的代表作之一,是《小渔村里的孩子们》。

他在摄影中刻画了一个贫穷、落后、并且偏僻的小渔村,而在这个小渔村里却有一群奋斗、努力、自信的孩子们。

他们即使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也能产生出美丽和希望。

李小虎的另一部作品,《最后的缅甸仪式》则是他在缅甸旅行时所拍摄的。

照片中,缅甸的普通人们正在举行一个庄重而神圣的仪式,在这个场面中他抓住了生命的瞬间,表达出了对生命和人性、文化和信仰深刻而内敛的理解。

李小虎和潘大为是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艺术中体现了中国摄影艺术大成的特征,而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美丽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失海外的中国名画

遗失海外的中国名画

这些耳熟能详的国画瑰宝你知道在哪吗?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原始时期的岩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发展到后来绘制于不同载体的多元艺术形式,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绘画体系。

先辈画家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绘画精品和思想体系,为我们学习中国绘画以及了解政治历史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的线索和依据,这些绘画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发扬与传承。

但由于列强入侵,中国很多绘画精品的保存与传承却无法一帆风顺,尤其清末,遭到了国外侵略者的破坏和侵占,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侵略者大肆掠夺,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入英、法、美、日、俄等国,他们将其陈列在博物馆、展览馆,向世人昭示其罪恶的侵略行径,同时将中国文物纳为自己国家博物馆引以自豪的经典收藏。

据有关统计,流失海外的国画名品有记录可查的就达2.3万件,这其中,美洲(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英、德、法、比利时、瑞典)各占三分之一,未能查实的还有很多。

接下来,就让我们盘点10幅流失海外的国画代表作品。

1、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

原作已失,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

《女史箴图》局部2、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最早摹本,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

这幅画是依据曹植《洛神赋》而创作,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

《洛神赋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洛神赋图》局部3、唐代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现存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此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

丢失文物介绍

丢失文物介绍

丢失文物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文物丢失的事件,这些珍贵的文物就如同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无数的文化与艺术精华。

本文将介绍几个知名的丢失文物案例,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些失落的宝藏。

我们将聚焦于埃及艳后克利奥佩特拉的丢失文物。

克利奥佩特拉是古埃及最后一位法老,她的美貌和智慧令人神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与克利奥佩特拉有关的珍贵文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中最著名的丢失文物是她的皇冠和珠宝,这代表着她的权力和地位。

虽然有人声称在埃及的某个地下墓穴中发现了这些文物,但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接下来,我们转向中国的丢失文物。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许多珍贵的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丢失文物之一是乾隆皇帝的“乾隆御笔”。

乾隆御笔是乾隆皇帝的亲笔字,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然而,在一次火灾中,乾隆御笔不幸失去。

虽然许多人试图找回这件丢失的文物,但至今未果。

我们还要提到法国卢浮宫丢失的文物。

卢浮宫是全球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拥有无数宝贵的艺术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卢浮宫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一些不幸的文物丢失事件。

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蒙娜丽莎》的丢失。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被誉为达·芬奇的杰作。

然而,在一次博物馆窃贼的袭击中,这幅画作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这一事件震惊了艺术界,也引发了对文物保护的更大关注。

我们要提及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丢失文物。

该博物馆以展示飞行历史和太空探索为主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飞行器和航天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一些重要的文物在展览或储存过程中丢失了。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阿波罗11号登月舱的丢失。

阿波罗11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登月的航天器,然而,由于一次意外,登月舱在运输中不慎丢失,至今仍未找回。

以上是几个知名的丢失文物案例,这些丢失的文物无疑是人类文化与艺术的重要遗产。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寻找失落的宝藏,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撼!中国摄影史上失踪的大师作品
庄学本(1909-1984),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

他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图为嘉绒少女,四川理县,1934 年。

庄学本1909 年出生于上海市郊浦东,父亲务农兼教私塾。

1934 到 1942 年间,他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吸引观众二十万余人次。

图为得荣藏族姑娘,四川得荣,1939 年。

1949 年,庄学本的创作风格开始了明显的转变:他依然重点拍摄肖像照,还会利用在《民族画报》外出采访的机会,到各地开展考察,但“他不再是完全个人的拍摄,而是根据政治的需要开始做选题,他的照片变得很阳光,高歌猛进,意气风发”。

图为搓麻线的羌女,四川理县,1934年
1965 年 4 月 8 日,时任《民族画报》编辑部副主任的庄学本和他的妻子被以“开除公职,清洗回乡,自谋生计”的处分,被迫离开北京,回到上海浦东的老家,终止摄影生涯。

图为藏族妇女,甘肃夏河,1936 年。

文革期间,庄学本将家中私有财产包括几千张照片悉数上交,其办摄影展的愿望一直未遂。

图为四川理番,1934 年。

他一生历尽千辛万苦拍摄的上万幅西部少数民族的影视作品、人文资料在文革中中已损失过半,部分现保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宫、民族画报社、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处。

图为羌族妇女,四川理县,1934 年。

即使到了 1984 年,庄学本在上海浦东家中去世时,这位摄影师的悼词上,“著名摄影家”的字句也依然被要求删改。

图为羌族少女,四川理县,1934 年。

直到 20 世纪末,这位被公众、也被摄影史淡忘的摄影师,却开始被附加上了“摄影大师”、“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的头衔。

李媚、萧亮中、顾铮、李公明、邓启耀、杨小彦、冯原等活跃于知识界的学者,纷纷撰文纪念庄学本。

图为藏族母子俩,青海玉树,1937 年。

摄影理论家李媚说,“庄学本完全有足够资格成为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大师级人物”。

由此,其作品开始广为人知,他在摄影史上的地位才得以重新确立。

庄学本在他的《羌戎考察记》里写到:“我觉得险地一定多奇事,多趣事,有研究的价值,有一探的必要。

而‘开发西北’是‘失掉东北’后指示青年动向的坐标,并不是空喊口号,要开发整个西北,必先明了这个关系重大的腹地。


他的摄影考察从一开始就专注于那些“白地”(地图没有之地),他的目光从社会组织、生产方式、贸易到自然生态、文化、宗教、习俗等,几乎囊括了整个社会形态。

拍摄性质决定工作方法,他没有像现在一些以社会考察方式工作的摄影师一样,走过一条从艺术创作到社会工作者的之路。

摄影于他,自然、直接、朴素,就是一种记录。

当他拍摄一个人的肖像时,他会同时拍摄正面,侧面,背面。

显然,他是对一个民族从人种到服饰的记录。

难得的是他的目光不仅有平民,还有统治阶级和贵族;不仅涉及当地的生活形态婚丧嫁娶,还涉及税收制度与教育。

他在《十年西行记》中这样写道:与这些边地民族“相处即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依然,反觉其精神高洁。

有自诋同胞为野番正者,为大缪”。

正因为如此,他的图片与西方考察者的图片体现出一种态度上的根本差异。

在西方摄影者的眼中,这些边民几乎千篇一律的目光呆滞,表情木纳,衣服破烂不堪,实属“野番”。

庄学本的照片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人的丰富,看到了一种优雅、美丽与尊严,无论贫与富。

应该说,他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摄影评论家李媚如是说,“庄学本的图片是其中最有艺术和人类学双重价值的;当我有幸看到庄学本的数千张照片时,最震撼我的是他拍摄的肖像。

搜寻记忆,似乎还没有那一位中国当代摄影家的肖像作品像他的这些作品一样对我具有那么深刻的震动。

”图为黄河皮船,青海,1936 年。

“我想即使就凭这些肖像作品,庄学本就有足够的资格成为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大师级人物。

那一张张面孔具有巨大的疑聚力,只要疑视就会被感动,哪怕目光只是匆匆而过,你都无法不驻足停留。

”图为绝壁险道,四川得荣,1939 年。

“我们被触动的是内心的柔软之处而不仅仅是眼球。

庄学本的图片有一种摄影人梦想中的境界:自我的消失。

”图为康定老城雪景,四川康定,1937 年。

“我很难想象当那些人们与他双目相对的时候,他们是怎样超越了眼前陌生的照相机和这个汉地男人,而独自存在的?”图为喇嘛寺住持,108 道门的大佛塔,1934 年。

“肖像是摄影中最具有检验力也是最有难度的摄影方式,那些面孔总能让人窥破一个摄影者与被摄影者的关系、摄影者的心理与姿态。

”图为老街,四川理塘,1939 年。

“对于庄学本在艺术上的造诣我想与天赋有关。

而令我感兴趣另一面则是他的工作方式。

庄学本似乎在掌握了照相技术之后,便一直坚持社会考察的摄影方式。

”图为理县喇嘛寺,1934 年。

“庄学本的摄影考察从一开始就专注于那些“白地”(地图没有之地),他的目光从社会组织、生产方式、贸易到自然生态、文化、宗教、习俗等,几乎囊括了整个社会形态。

”图为青海玉树,1937 年。

“拍摄性质决定工作方式,庄学本没有像我们现在一些以社会考察方式工作的摄影师那样走过一条从艺术创作到社会工作者的之路。

摄影于他,自然、直接、朴素地就是一种纪录。

”图为抬神出庙挡冰雹,青海,1936 年。

200787.jpg[/img]
当他拍摄一个人的肖像时,他会同时拍摄正面、侧面、背面,显然,他是对一个民族从人种到服饰的纪录。

难得的是他的考察对象不仅有平民,还有统治阶层和贵族,他的目光不仅涉及当地人们的生活形态婚丧嫁取,还涉及税收制度与教育。

图为天葬时喇嘛诵经超度,青海玉树,1937年。

他不是猎奇者,而是一个态度严谨,工作深入的考察者。

他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侵入者,他努力地溶入当地人的生活,在情感上走近他们,从精神层面认识他们。

图为穴居的蒙人,青海海晏,1936 年。

庄学本在他的《十年西行记》里这样写到:与这些边地民族“相处既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盎然,反觉其精神高洁。

有自诋同胞为‘野番’者,为大谬”。

正因为如此,他的图片与西方考察者所拍的图片才体现出一种态度上的根本差异。

图为一对土族老人,青海上水磨沟,1936 年。

庄学本(1909-1984),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

他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