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物质的分散系)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介绍什么是物质的分散系,包括分散系统和分散介质的概念。
2. 物质的分散系的重要性:解释物质的分散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3. 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介绍溶液、悬浮液、乳液、气溶胶等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散现象。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3.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作业与练习: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分散系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享。
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物质的分散系的理解。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浓度。
教学内容:1. 溶液的制备方法:介绍溶解、稀释、混合等制备溶液的方法。
2. 溶液的性质:解释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和浓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2. 讲解溶液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展示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3. 讲解溶液的浓度概念,并介绍浓度计算方法。
作业与练习:1. 学生完成溶液制备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溶液制备和性质的理解。
第三章:悬浮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悬浮液的性质,包括分散性、稳定性和沉降速度。
教学内容:1. 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介绍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机械搅拌、超声波分散等。
2. 悬浮液的性质:解释悬浮液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沉降速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 讲解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2. 讲解悬浮液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展示悬浮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3. 讲解悬浮液的沉降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物质分散系教案
物质分散系教案
教案标题:物质分散系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分散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质分散的方法和技术
3. 能够应用物质分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分散的定义和分类
2. 物质分散的方法和技术
3. 物质分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物质分散的原理
2. 掌握物质分散的技术操作
3. 能够灵活运用物质分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搅拌棒、滤纸等
2. 实验物质:盐水、沙子、糖水等
3. 教学课件:包括物质分散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混合物,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中的组成部分是如何分散在一起的,引出物质分散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物质分散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分散的基
本概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物质分散的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不同物质的分散方法和技术。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物质分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质分散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物质分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拓展应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物质分散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物质分散的过程中既能够理解其原理,又能够掌握其操作技术和应用方法。
3.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思和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散系》名师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一)——水作“溶剂”的混合物设计意图教学应促使学科思想方法与认识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分类是中学生应掌握的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思想方法。
分类涉及标准, 按照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过程。
化学概念学习需要学生建立在科学事实基础上,通过深刻理解并抽象形成自己的观念。
因此,本节课构建真实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将视角从纯净物转向混合物,关注到分散系统的价值和意义,初步树立分类的学科观念。
教材分析“物质的分散系”是普通高中化学1(必修)教材专题1第一单元的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分散系。
做为高考考查的非重点内容,分散系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往往被教师所忽略。
因此,本人在深入挖掘教材与初中化学的衔接点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溶液、胶体及浊液的微粒大小及胶体特殊的性质,自主建立这三种以水为分散剂的混合物分类的依据,从而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来建构化学观念做为衔接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化学第三章学习了微粒,建立了初步的微观概念,在此前的化学课又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对“溶液的性质”、“悬浊液和乳浊液”有了粗浅的认识。
这些为本节课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形成初步的“分散系”分类观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
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丁达尔现象能鉴别溶液与胶体;2.探究胶体溶液、胶体、浊液的微粒的大小差别,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三种分散体系;3. 了解三类以水为分散剂的液体混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以水为分散质的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及微粒大小,尝试应用过滤、渗析等常用的实验方法做为工具来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2.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来感受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助课堂对比实验,形成科学猜想要靠大量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品质;2.通过纳米技术的应用感受科学改变生活,及热爱科学的美好理想。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主备:上课时间:月日执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吸附等重要性质和应用。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区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
3.通过导电性实验,感受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进而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4.初步学会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方法。
能够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学会比较观察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学质疑】1.叫分散系。
它分为、、三种。
在水溶液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具体如,其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交流展示】(请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展示,并补充,质疑,矫正)【互动探究】2.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液体将变为色,得到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丁达尔现象是指: ,实验室中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与。
4.(1)在中或下能的叫电解质。
如:、等。
酸、碱、盐和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等都(是,不是)电解质。
(2)在中和下都不能的叫非电解质。
如:、等。
5.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 ==H2SO4==NaOH ==【精讲点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区别与判断。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矫正反馈】1. 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A.外观混浊不清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C.不稳定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2.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迁移运用】(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知识点来做学案上的练习,根据反馈自己总结自己的疑问地方)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氯化氢:硫酸钠:硝酸铜:氢氧化钡:氯化镁:明矾:4.将下列物质溶于等体积的水中,自由离子数目最多的是(),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高一化学教案13物质的分散系
1.3物质的分散系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
4.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胶体的判断及性质;2.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入,溶液的组成【生】溶质和溶剂【讲解】像溶液,是一种物质的分散系。
1.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溶液就是一种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展示】食盐水【问】其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生】分散质:溶质:NaCl分散剂:溶剂:水【展示】其他分散系,如云、有色玻璃、烟、珍珠等【问】其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生】云:分散质:水滴或冰晶;分散剂:空气有色玻璃:分散质: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剂:玻璃烟:分散质:固体小颗粒;分散剂:空气珍珠:分散质:碳酸钙;分散剂:水【展示】九种分散系【讲解】常见的物质分散系有三种【问】本质区别是什么?【生】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讲解】【问】如何制备Fe(OH)3胶体?【展示】Fe(OH)3胶体制备过程实验【问】如何鉴别胶体和溶液?【展示】鉴别实验视频【讲解】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展示】光线通过三种分散系时的路线图【讲解】溶液中只有分子和离子,粒子直径<1nm,光线课直线通过;胶体分散系1nm<粒子直径<100nm,光线发生折射;浊液分散系粒子直径>100nm,光线被返回。
【展示】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展示】溶液、胶体过滤的实验视频【生】溶液、胶体可透过滤纸【展示】溶液、胶体置于半透膜中的实验视频【生】溶液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
【讲解】胶体应用胶体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形成了化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胶体与表面化学。
教学案5物质的分散系
【总结】电解质包含哪些类别物质:酸、碱、盐和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等。
同时要注意的是
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10-4 g),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但溶于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钡却几乎完全电离(20℃时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离度为97.5%)。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对其他难溶盐,尽管在水溶液中难溶,但只要在融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也是电解质。
【板书】4、化合物
电解质:像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探究】电解质包含哪些类别物质:酸、碱、盐等。
【问题解决】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C2H5OHSO3、H2SO4、BaSO4、Na2O、Al2O3、Ba(OH)2、Fe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学会比较观察法
【教学重难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展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标本,请大家通过观察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
溶液:(如: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
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NaCl == Na++ Cl-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意见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等进行分类。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
本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物质的分散系,主要内容是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胶体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得出胶体的性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和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的为微观结构和不同性质,为分散系的分类和探究胶体的性质做了铺垫。
同样,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定义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分类的方法,如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知道如何利用运用不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对分散系的分类就容易理解了。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结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分散系的概念。
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初中时对胶体的接触很少,无法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胶体的性质,不了解因为胶体的直径的散射产生的丁达尔现象,不知道运用胶体的性质区分溶液和胶体,不能发散思维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2、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3、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分散的概念,学生学会了知识类比推理和信息共同点的概括2、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探究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学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如何运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学会活学活用的能力。
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目标与素养: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胶体的本质和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称为分散系。
(2)组成: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2.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2)吸附性:可以利用胶体的吸附性来净水。
3.胶体的用途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
当这些物质溶解于水后,产生的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微点拨胶体的本质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m(1~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2SO4的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2-4;NaOH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CuSO4的电离方程式:CuSO4===SO2-4+Cu2+。
(3)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③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1.CO2、SO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盐酸可以导电,它是电解质吗?[提示]CO2、SO3不是电解质。
因为在CO2、SO3的水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是CO2、SO3和水反应生成的H2CO3和H2SO4,CO2、SO3是非电解质,H2CO3、H2SO4是电解质。
初中化学分散系教案
初中化学分散系教案
教学内容:分散系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区分分散系和溶液。
2. 如何选择适当的分散剂。
教学准备:
1. 课件、实验器材。
2. 分散系样品和实验道具。
3. 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分散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
1. 首先介绍分散系的分类:胶体、乳液、溶胶等。
2. 然后讲解各种分散系的特点,如粒径大小、分散性能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展示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样品,让学生观察和体验。
2.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制备一种分散系样品并观察其特点。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分散系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分散系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散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实验操作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的分散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
2. 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形成原理。
2. 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概念: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剂和分散质的关系。
3. 讲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分别阐述溶液、浊液、胶体的定义、特点和组成。
4. 分析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区别:从粒子大小、稳定性、光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形成原理:介绍分散剂和分散质之间的作用力,解释不同分散系的形成过程。
3. 讲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从粒子大小、形成原理、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如海水、豆浆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物质的分散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具、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2.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区别。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散系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3. 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3. 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散现象。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4. 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的认识。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3. 理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教学内容:1. 溶液的制备方法。
2. 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2. 讲授法: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性质和浓度稀释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溶液的制备,引发学生对溶液的兴趣。
2.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
3. 讲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4. 讲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的认识。
第三章: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制备方法。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一、分散系:1、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
2、根据分散质直径分类: 1nm=10-9m分散质直径0~1nm 1~100nm >100nm分散系名称溶液胶体--(slg) 浊液--悬、乳能否过滤纸能能(液溶胶)不能实例盐水稀硫酸雾、烟、有色玻璃泥水、油水混合物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P14A、丁达尔效应:原理: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
如蓝天应用:鉴别胶体和溶液。
B、吸附性: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吸附杂质而沉淀。
如Fe3+、Al3+盐形成Fe(OH)3 、Al(OH)3用于净化水。
4、胶体制备:少量FeCl3滴入沸水→Fe(OH)3蛋清胶体、纯豆浆、淀粉胶体二、化合物的分类:看水溶液或熔化能否导电1、电解质:P15,依靠离子导电。
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等化合物非电解质:P15,在水中或熔化时以分子存在,不导电。
如乙醇、蔗糖、CO2、NH3等化合物2、电离:P153、电离方程式及书写:把电解质拆成离子。
练习:H2SO4= NaHCO3=KAl(SO4)2= Ba(OH)2= NaOH= NaHSO4=FeCl3= NH3.H2O⇌Al2(SO4)3= CH3COOH⇌思考:现有:1、铜2、石墨3、氨水4、熔化的氯化钠5、烧碱6、氨气7、空气8、苏打水9、水10、乙醇11、葡萄糖12、SO213、HCl气体14、CaO,其中能导电的是1、2、3、4、8、9属于电解质的4、5、9、13、14属于非电解质的6、10、11、12水溶液能导电的是3、4、5、6、8、12、13、14作业 P9---10剩余的题目。
分散系教案高中化学
分散系教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和解题。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特点、分类和应用教学难点:分散系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试剂、教学课件、板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散系吗?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分散系的定义:分散系是指将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物质体系。
根据分散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分为胶体、溶胶和悬浊液。
2. 分散系的特点:分散体颗粒大小在1-1000nm之间,具有分散性、不可过滤、表面活性、浑浊性等特点。
三、分类讲解(15分钟)1. 胶体:由两种物质组成,其中一种为固态颗粒,另一种为流体。
根据溶质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溶胶胶体、凝胶胶体和半固胶体。
2. 溶胶:溶质颗粒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并不会沉淀。
常见的有金溶胶、胶体二氧化硅等。
3. 悬浊液:溶质颗粒较大,无法通过滤纸,会在溶液中沉淀。
如石灰乳、铅(II)氯化物。
四、应用讲解(10分钟)1. 胶体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橡胶、涂料、工艺品等。
2. 溶胶的应用: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如纳米银、纳米二氧化硅等。
3. 悬浊液的应用:用于实验室制剂沉淀、分离实验。
五、实验操作(15分钟)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作胶体溶液或溶胶。
六、实践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题,巩固对分散系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八、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方式:以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测学生对分散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学习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知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主干知识】一.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分 散 系 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3.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与入射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 。
(2)如何区别溶液和胶体?(3) 胶体的应用: 例1.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到混合物具有的 性质是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具有丁达尔现 C .一定是无色透明溶液 D.不能透过滤纸例2.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正确的操作是 ( )A 、 将FeCl 3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 、 将FeCl 3 溶液滴入热水中,得到黄色液体即可C 、 将FeCl 3 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D 、 将FeCl 3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达标训练】: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 ,1nm=10-9m )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 .溶液B .悬浊液C .胶体D .乳浊液2.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 )A .明矾净水B 。
胶态磁流体治癌 C.粗盐潮解 D.氯化铁溶液止血3.能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 ( )C.能透过滤纸的是溶液D.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5.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烟、云、雾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C.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稀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6.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微粒直径都在1nm-100nm之间B.分散质粒子都能吸附杂质而净水C.都能通过滤纸D.呈红褐色7. 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A.透明程度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稳定性D。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07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3)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将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点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和电泳现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和电泳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图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资料搜索:知识再现于生活,查找有关胶体运用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利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界和周围生活中某些现象神秘的面纱,突出知识的价值。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一台;Fe(OH)3胶体、CuSO4溶液和泥水四、教学重点难点胶体的有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PPT展示】胶体现象图片【讲述】清晨的深林,雨过天晴后的云层缝隙都会有一缕明亮的光线;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会显得更加明亮;煮粥,熬汤,生活中的这些液体,虽然不是澄清的液体,但是可以在较长时间稳定的存在而不会很快的析出沉淀。
大家都知道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吗?这些和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有关。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分散系。
【板书】物质的分散系(一)2、复习巩固,传授新知【提问】同学们,分散系分哪三种呢?【回答】可能会回答:溶液、胶体、浊液。
【讲述】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物质的分散系》参考教案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学习重、难点:胶体概念的确立,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引入]在冬季时,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景象:早晨大雾笼罩。
或在某些地区,雨后出现晴朗的天空时,常会看见美丽的彩虹。
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物质的分散体系。
二、 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分散系板书]一、物质的分散系展示]泥水悬浊液、油水乳浊液、NaCl 溶液,请仔细观察、辨认。
提问]三种混合液的宏观特征是什么?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而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设问]三者又有何相似之处呢?讲述]以上三者都是由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板书]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思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分析]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呈分子或离子状态,肉眼直接看不到。
而悬浊液和乳浊液中分散质是由巨大数目粒子聚集成的肉眼可直观的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
显然,分散系 分散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去的物质分散剂: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其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正于此,使不同分散系的宏观特征和性质产生了较大差异。
溶液呈高度均一、稳定、透明态;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悬浊液静置产生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
板书]2、分类(1)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2)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3)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 ~100nm之间。
1104《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师院实习生用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五、教学过程【导入】大家看到了讲台上的这瓶是糖水,根据常识我们知道是它由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混合体系,这种混合体系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物质的分散体系。
【板书】一、物质的分散系【启发】这种混合物都是把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去。
它属于混合系的范畴,那么,根据此方法,请同学们归纳出分散系的概念,什么是分散系?【讲解】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板书】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很多分散系,比如:生理盐水、泥浆水、牛奶等。
【过渡】我们怎么来对这些分散系进行分类呢?【板书】2、分类:【讲解】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我们将分散系分为三种:浊液,胶体,溶液。
大于10-7m的分散质叫做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常见的浊液的浊液有泥浆,油水;胶体有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就更多了,有食盐水,蔗糖溶液。
【板书】浊液:d>10-7m 泥浆,油水分散系胶体:10-9<d<10-7 Fe(OH)3胶体,淀粉溶液:d<10-9食盐水,蔗糖溶液【讲解】胶体是介于10-9与10-7之间的分散系,具有一定特殊的性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板书】二、胶体的性质和应用【演示实验】①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通过小孔将光射向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现象。
②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板书】1、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的现象。
高中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教案
第1单元课时4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三、设计思路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为后续课程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
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我们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效应)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分散系教案
分散系课标要求1. 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系的概念。
2. 了解浊液、溶液、胶体的联系与区别。
3. 掌握溶液的组成,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
4. 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有关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教材精讲1.分散系(1) 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2)组成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其他粒子的物质。
(3)分类: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浊液、溶液、胶体。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3.溶液(1)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为g 。
(3)质量分数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4.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分类: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路”,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②电泳: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胶体的电泳。
这一现象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③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受到破坏而析出沉淀的现象叫胶体的聚沉。
一般可通过加热、加电解质、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的方法来使胶体聚沉。
这一现象说明胶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4)胶体的制备①物理法:如通过研磨,将分散质微粒研磨至直径达1~100nm 后,直接将其分散在分散剂中而制备胶体。
②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如水解反应,或调节溶液的浓度使反应生成的物质的直径达1~100nm 而制备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散系从容说课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课时的“物质的分散体系”的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胶体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
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在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具体做法是: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故采用实验、分析、讨论、归纳的综合教学方法,从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从初中化学学习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入手,得出分散系、胶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重点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三维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
2.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3.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4.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
5.掌握电离的概念。
6.能用物质的分散系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7.让学生欣赏胶体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冬季时,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景象:早晨大雾笼罩。
或在某些地区,经常出现雨后出现晴朗的天空时,常会看见美丽的彩虹。
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的分散体系。
推进新课板书:物质的分散系一、物质的分散系演示:物品准备:食盐、泥土、植物油、蒸馏水、玻璃棒、三只烧杯。
请三位同学参与演示,老师指导。
生甲将5 g食盐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乙将5 g泥土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丙将5 g植物油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甲食盐水是澄清、透明、均一、稳定的溶液。
生乙泥土水是浑浊、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
生丙植物油溶于水得到也是浑浊、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刚才三位同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生把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去。
师 那么,根据此方法,请同学们归纳出分散系的概念,什么是分散系?生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板 书: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分散剂去的物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分散质::师 上述三位同学实验中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是否为分散系?生 是,属于分散系。
师 是同一种分散系吗?生 不是,属于不同的分散系。
因为得到的是三种不同现象。
师 那么如何给分散系进行分类呢?板 书:2.分类生1 可以分成三类:溶液、浊液、胶体。
生2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 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小于10-9 m 的分散系叫做溶液,在10-9—10-7 m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板 书: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 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 m 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师 同学们都爱动脑筋,能够很快得出结论。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做实验,了解胶体具有的性质和与溶液的区别,以及胶体的应用。
板 书: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分组实验]学生按学习的4人小组(前后两排同学)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1.取一只烧杯,加5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
继续煮沸,待液体变成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2.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通过小孔将光射向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实验现象。
3.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 mL 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师 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
展示:实验报告单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师请同学们对比分析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
生胶体制备反应中,应注明哪一种物质是胶体,胶体后不能有沉淀符号。
师通过实验我们大家都看到一些实验现象,并得到一些结论,现我们用这些现象和结论帮助我们一起解释一些问题。
[问题与讨论]根据对以上实验现象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与溶液?2.氢氧化铁胶体有什么应用?(学生活动)讨论作答。
生1 以一束强光照射,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若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则为胶体,若没有光亮的通路,则为溶液。
生2 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溶液中悬浮的颗粒,因此可以作为净水剂使用。
师根据氢氧化铁胶体知识的应用,你能得到哪些启发,你能联想出胶体的其他方面的应用吗?请同学们一起看书,归纳出胶体常见的一些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看教材P12的资料卡“胶体的应用”。
生自然界的许多物质和现象与胶体有关,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胶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师我们得到的分散系中其导电性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实验。
[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
[实验内容]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和蔗糖溶液,按教材图示装置组装仪器,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汇报实验现象。
生盛有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的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可以导电,而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师NaCl、NaOH、稀盐酸三种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联想实验现象。
生NaCl、NaOH、稀盐酸三种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溶液能够导电。
师(追问)在NaCl、NaOH、稀盐酸三种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活动)学生沉思,小声议论。
师及时引导,提示、启发。
生三种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离产生的,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师(再追问)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生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转折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生1 水溶液中。
生2 水溶液或熔化状态可发生电离。
师请大家评价刚才两位同学的结论。
生第二位同学回答得较全面。
师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板书:2.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
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分散体系,同时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有一点初步的了解,还学习了物质的一种分类方式,知道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为非电解质,本节课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能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
布置作业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2.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的主要原因是()A.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B.同种胶体的粒子带有同种电荷C.胶体溶液显电中性D.胶粒是运动的3.下列各种物质中,常用渗析方法分离的是()A.CaCO3和Na2CO3B.NaCl和KNO3l4和水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溴水和汽油B.硫代硫酸钠和盐酸C.乙二醇和甘油D.鸡蛋清和甘油5.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②HCl③NaOH④HNO3⑤Cu(OH)2⑥AgCl ⑦Na2CO3⑧C2H5OH ⑨H2O ⑩Fe ○11SO2○12石墨(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详解1.解析:胶粒可以透过空隙较大的滤纸,但不能透过空隙较小的半透膜。
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B2.解析:胶体稳定的原因是其中的胶粒带电荷,并且同种胶体的粒子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而胶体稳定。
答案:B3.解析:渗析方法适用于胶体和溶液的分离。
答案:D4.解析:A 形成的是溴的有机溶液,B 形成的是单质硫沉淀和NaCl 溶液,C 二者物质互溶,D 形成的属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的范畴。
答案:D5.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⑨ (2)⑧ ○11 (3)②③④⑦板书设计物质的分散系一、物质的分散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分散剂去的物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分散质::2.分类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