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说明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Word 文档
本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原任课教师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个教案)
实习学校
实习班级
实习科目
化学
教学课题
物质的分散系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苏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册,第一章节,第1课时
自用
参考书
课时安排
1
教学用具
教学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运用。
我们也可以根据分散剂的状态的不同将胶体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展示几种生活中的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胶体和浊液在我们生活中使用比较少,我们较多使用的是溶液。我们可以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现在大家快速阅读课本,找出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电离方程式
现在我们来试着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NaCl、H2SO4和NaOH的电离过程。
电离方程式的一般步骤是先写出化学式,如NaCl。然后写出其对应的阴阳离子,如Na+、Cl-,要注意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要与相对应的化合价相符合。接着要配平,阴阳离子前面要配上相应的系数,最后要检查等式两边的质量、电荷是否守恒。
今天的作业是课本P16的练习与实践的1、2两题。
……是泥水
对,看来大家对初中学过的溶液和浊液掌握的不错,其实之所以我们将这瓶称为浊液另一瓶称为溶液是根据它们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来分类的。
分类的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那么它们具体是怎么划分的呢?
表格
从表格我们知道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称为溶液,大于10-7
的称为浊液,现在老师手上有一瓶NaCl溶液和一瓶泥水,大家仔细观察它们在外观上有什么不同。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迁移应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能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NaCl溶液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C:Cu能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
【学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板书】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教学过程
修改与建议
分散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去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
【教师】上述三位同学实验中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是否为分散系?
【学生】是,属于分散系。
【板书】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教师】同学们都爱动脑筋,能够很快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做实验,了解胶体具有的性质和与溶液的区别,以及胶体的应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E:BaSO4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2、下列物质
⑴液态氯化氢 ⑵硫酸 ⑶熔融MgCl2⑷胆矾晶体 ⑸食盐水 ⑹酒精
⑺铁 ⑻BaSO4⑼SO3⑽石墨
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有,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
H2SO4=
【板书】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学生】看教材P14的资料卡“胶体的应用”。然后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中分散系教案的设计与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中分散系教案的设计与应用一、教案概述化学教学中的分散系是内容丰富、难度适中、涵盖面广,同时是容易被学生忽略或者理解不清的知识点。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分散系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分散系的概念和基本理论;2、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散系的定义:分散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各物质保持着独立的状态,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互相稳定的系统。
2、分散系的分类:可分为亲水性分散系和疏水性分散系。
3、分散系的应用:例如,黏土制备、染料、油墨等方面均运用分散系。
四、教学方法1、引入新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介绍实际应用场景引入新课题,例如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2、课堂互动:老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活动,例如“三人小组-简述一种分散系的应用场景”,从而增加学生参与度。
3、案例分析: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些分散系应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和分析。
4、实验操作:如果条件允许,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分散系特性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反思在实施教学计划后,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好:1、引入新课题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
2、采用课堂互动的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验操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希望能够在教学方法上做得更好,例如增加探究和实验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进展,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总结分散系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运用,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介绍什么是物质的分散系,包括分散系统和分散介质的概念。
2. 物质的分散系的重要性:解释物质的分散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3. 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介绍溶液、悬浮液、乳液、气溶胶等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散现象。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3.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作业与练习: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分散系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享。
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物质的分散系的理解。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浓度。
教学内容:1. 溶液的制备方法:介绍溶解、稀释、混合等制备溶液的方法。
2. 溶液的性质:解释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和浓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2. 讲解溶液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展示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3. 讲解溶液的浓度概念,并介绍浓度计算方法。
作业与练习:1. 学生完成溶液制备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溶液制备和性质的理解。
第三章:悬浮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悬浮液的性质,包括分散性、稳定性和沉降速度。
教学内容:1. 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介绍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机械搅拌、超声波分散等。
2. 悬浮液的性质:解释悬浮液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沉降速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 讲解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2. 讲解悬浮液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展示悬浮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3. 讲解悬浮液的沉降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物质分散系教案
物质分散系教案
教案标题:物质分散系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分散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质分散的方法和技术
3. 能够应用物质分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分散的定义和分类
2. 物质分散的方法和技术
3. 物质分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物质分散的原理
2. 掌握物质分散的技术操作
3. 能够灵活运用物质分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搅拌棒、滤纸等
2. 实验物质:盐水、沙子、糖水等
3. 教学课件:包括物质分散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混合物,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中的组成部分是如何分散在一起的,引出物质分散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物质分散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分散的基
本概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物质分散的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不同物质的分散方法和技术。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物质分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质分散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物质分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拓展应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物质分散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物质分散的过程中既能够理解其原理,又能够掌握其操作技术和应用方法。
3.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思和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化学0902 张胜《物质的分类》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4、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用分类法进行分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科之间的渗透,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概念、信息。
(从胶体、浊液、溶液的本质归纳得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划分标准)2、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设置三个情景---胶体三个重要性质(彩虹、电泳、胶体制备实验)贯穿这节课)3、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时自己多动手做一些验证性、探究性的实验。
(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验证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1、分散系的概念;2、胶体的概念;3胶体的重要性质与应用五、教学难点:1、胶体与溶液的区别;2、胶体与浊液的区别;3、固态、液态、气态分散系的区别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区别六、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在上节课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要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研究来总结出能代表这类物质的性质的物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1、物质的分类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是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4、电离方程式:NaCl = Na ++Cl - 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 Na + + OH -(二)、本节知识点: 1、分散系定义: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主备:上课时间:月日执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吸附等重要性质和应用。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区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
3.通过导电性实验,感受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进而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4.初步学会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方法。
能够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学会比较观察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学质疑】1.叫分散系。
它分为、、三种。
在水溶液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具体如,其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交流展示】(请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展示,并补充,质疑,矫正)【互动探究】2.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液体将变为色,得到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丁达尔现象是指: ,实验室中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与。
4.(1)在中或下能的叫电解质。
如:、等。
酸、碱、盐和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等都(是,不是)电解质。
(2)在中和下都不能的叫非电解质。
如:、等。
5.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 ==H2SO4==NaOH ==【精讲点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区别与判断。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矫正反馈】1. 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A.外观混浊不清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C.不稳定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2.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迁移运用】(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知识点来做学案上的练习,根据反馈自己总结自己的疑问地方)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氯化氢:硫酸钠:硝酸铜:氢氧化钡:氯化镁:明矾:4.将下列物质溶于等体积的水中,自由离子数目最多的是(),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物质的分散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分散在另一个介质中。
分散系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体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的分散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分散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分散、溶剂、溶质、分散剂和胶体的概念。
(2)掌握常见分散系统的特点和分散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3)了解分散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和观察,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散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教学内容:物质的分散系教学步骤:第一步:激发兴趣(5分钟)1.引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哪些分散系统?”2.学生回答问题。
第二步:知识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物质的分散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分散系统的概念。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溶剂、溶质、分散剂和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一些常见的分散系统,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以观察不同分散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实验1:制备淀粉溶胶,加入不同浓度的碘溶液观察其变化。
3.实验2:制备洗衣粉溶液,加入硬水和软水分别观察其变化。
4.实验3:用透明胶纸制成胶体溶液,加入盐水观察其变化。
5.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总结实验结论。
第四步: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观察总结,解释分散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和胶体溶液的形成。
分散系教案初中化学
分散系教案初中化学
课题:分散系
年级:初中
主要内容:分散系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分散系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散系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
难点:分散系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课件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态的分散系,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散系的制备方法;
3. 分散系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实验(20分钟)
1. 实验一:制备分散系;
2. 实验二:观察不同分散系在同一试剂中的不同作用。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分散系的作用和应用。
五、小结(5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检测(5分钟)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分散系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散系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也让
他们对分散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下节课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继续讲解分散系的应用。
高一化学教案13物质的分散系
1.3物质的分散系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
4.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胶体的判断及性质;2.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入,溶液的组成【生】溶质和溶剂【讲解】像溶液,是一种物质的分散系。
1.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溶液就是一种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展示】食盐水【问】其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生】分散质:溶质:NaCl分散剂:溶剂:水【展示】其他分散系,如云、有色玻璃、烟、珍珠等【问】其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生】云:分散质:水滴或冰晶;分散剂:空气有色玻璃:分散质: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剂:玻璃烟:分散质:固体小颗粒;分散剂:空气珍珠:分散质:碳酸钙;分散剂:水【展示】九种分散系【讲解】常见的物质分散系有三种【问】本质区别是什么?【生】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讲解】【问】如何制备Fe(OH)3胶体?【展示】Fe(OH)3胶体制备过程实验【问】如何鉴别胶体和溶液?【展示】鉴别实验视频【讲解】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展示】光线通过三种分散系时的路线图【讲解】溶液中只有分子和离子,粒子直径<1nm,光线课直线通过;胶体分散系1nm<粒子直径<100nm,光线发生折射;浊液分散系粒子直径>100nm,光线被返回。
【展示】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展示】溶液、胶体过滤的实验视频【生】溶液、胶体可透过滤纸【展示】溶液、胶体置于半透膜中的实验视频【生】溶液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
【讲解】胶体应用胶体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形成了化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胶体与表面化学。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意见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等进行分类。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
本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物质的分散系,主要内容是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胶体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得出胶体的性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和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的为微观结构和不同性质,为分散系的分类和探究胶体的性质做了铺垫。
同样,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定义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分类的方法,如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知道如何利用运用不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对分散系的分类就容易理解了。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结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分散系的概念。
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初中时对胶体的接触很少,无法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胶体的性质,不了解因为胶体的直径的散射产生的丁达尔现象,不知道运用胶体的性质区分溶液和胶体,不能发散思维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2、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3、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分散的概念,学生学会了知识类比推理和信息共同点的概括2、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探究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学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如何运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学会活学活用的能力。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的分散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
2. 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形成原理。
2. 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概念: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剂和分散质的关系。
3. 讲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分别阐述溶液、浊液、胶体的定义、特点和组成。
4. 分析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区别:从粒子大小、稳定性、光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形成原理:介绍分散剂和分散质之间的作用力,解释不同分散系的形成过程。
3. 讲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从粒子大小、形成原理、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如海水、豆浆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物质的分散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具、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2.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区别。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物质的分散系实验教学
实 验 教 学 方 法
史,堂实验与装备 21 年第 4 J 、 02 期
第 2 卷 2
物 质 的 分散 系实 验 教 学
湖 北省房 县一 中(4 10 陈 勇 42 0)
1 教 学 目标
1 1 认知 目标 .
[ 提示 ] 合 物 可 以理 解 为某 些 物 质 分 散 在 某 混 种物 质 当 中。 [ 阅读] 了解 什 么是 分 散 系—— 化 学 中把 由一
种 物质 ( 或几 种 物 质 ) 以粒子 形 式 分 散 到 另 一种 物 质里 所形 成 的混合物 , 统称 为分 散 系 。分散 质— — 分散 系 中分散 成 粒 子 的物 质 。分 散 剂 —— 微 粒 分
①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 , 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
的大小 , 把分散 系分 为溶 液 、 胶体 和 浊液 ; 知道 用 ② 丁达尔 效应 区分 溶 液 和胶 体 ; 通 过 学 习 , 学 生 ③ 使
2 2 多媒 体辅 助 . 主要 是 用 Fa h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理 解 丁达 尔 l s
楚, 知其 然不 知 其所 以然 , 映 了学生 概 念 的不 清 反 晰, 在后 面 的讲 解 当 中应 具有 针对 性 。 ) [ 总结] 哪些例 子是 正确 的 , 究竟 是什 么 分 散在
液体 , 该如何 鉴别 ?
使学生能了解更多的关于胶体应用的知识 , 并能感 受 到胶 体化 学 广 阔 的发 展 前景 ; 过 小 组 活 动 , 通 培 养同学们查阅资料、 收集资料、 筛选信息的能力 , 培
养 同学们 团结协 作 的精神 。 课堂 上让各 组学 生展 示成果 , 绍知 识 。若 时 介 间不 够可 以 出一 期专题 墙 报或者 班级 专 刊 , 可 以 也 开专 题汇 报班 会课 , 同学 生 的劳 动 , 励 他 们 继 认 鼓 续 自主学 习 。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散系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3. 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3. 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散现象。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4. 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的认识。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3. 理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教学内容:1. 溶液的制备方法。
2. 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2. 讲授法: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性质和浓度稀释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溶液的制备,引发学生对溶液的兴趣。
2.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
3. 讲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4. 讲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的认识。
第三章: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制备方法。
分散系教案高中化学
分散系教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和解题。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特点、分类和应用教学难点:分散系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试剂、教学课件、板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散系吗?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分散系的定义:分散系是指将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物质体系。
根据分散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分为胶体、溶胶和悬浊液。
2. 分散系的特点:分散体颗粒大小在1-1000nm之间,具有分散性、不可过滤、表面活性、浑浊性等特点。
三、分类讲解(15分钟)1. 胶体:由两种物质组成,其中一种为固态颗粒,另一种为流体。
根据溶质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溶胶胶体、凝胶胶体和半固胶体。
2. 溶胶:溶质颗粒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并不会沉淀。
常见的有金溶胶、胶体二氧化硅等。
3. 悬浊液:溶质颗粒较大,无法通过滤纸,会在溶液中沉淀。
如石灰乳、铅(II)氯化物。
四、应用讲解(10分钟)1. 胶体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橡胶、涂料、工艺品等。
2. 溶胶的应用: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如纳米银、纳米二氧化硅等。
3. 悬浊液的应用:用于实验室制剂沉淀、分离实验。
五、实验操作(15分钟)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作胶体溶液或溶胶。
六、实践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题,巩固对分散系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八、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方式:以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测学生对分散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分散系教案
高中化学分散系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关于高中化学中的分散系。
分散系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其中一种物质以粒子形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
本节课将围绕分散系的分类、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测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溶液、浊液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但在分散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分散系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了解分散系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3)掌握分散系的稳定性、动力学、光学性质等基本性质;(4)学会运用分散系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5)掌握分散系的表征方法,如粒径分析、沉降速度测量等;(6)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分散系相关知识;(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散系制备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设计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分散系的制备与表征方法;(5)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对科学研究的信心;(4)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绿色化学观念;(5)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耐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师大附校朱学东)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朱学东【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物质的分散系》是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的第一单元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化学体系的教材重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元素与物质分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混合物知识的运用,为进入高等学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掌握胶体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业生产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混合物、浊液、溶液的概念,高中学习了分类法的思想,有了这些知识作为铺垫,学生能自学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浊液、溶液等这些概念。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分散系概念;2.运用实验、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自主学习胶体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胶体的性质【教学方法】自学一交流一展示,诱思一探究一实验,分析一推理一归纳【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7套):氢氧化铁胶体、硫酸铜溶液、豆浆、鸡蛋清、肥皂水、盛有少量氯化铵固体的小试管、装满水的喷雾器、激光笔、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小烧杯1个、火柴一盒、盛有少量硫酸钾固体(或氯化钠)的塑料袋。
2、演示实验:盛有泥浆水的大烧杯、氢氧化铁胶体、500ml的烧杯2个。
【教学设计】上g mn 补* : KIL “!■ G曰* .上Bai猛百載刮* 4 ,«J々打・】鼻tJ ■> *■:#?Wt C^HI 腔悼十了解胶体了解胶体常见胶体*阿OHh狡也AIQHb跤帕硅餾胶臥淀粉胶纶蛋白质胶瞅豆景、E、艰“雾、星水-涂料、A Q L Ag^, A S;S3・有色蜩・杲取’庸商r血液零." |[过渡]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独特的结构对胶体的性质有怎样的影响呢?[板书]二、了解胶体[投影]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激光笔的红色激光照射,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实验现象。
第一单元 课时5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分散系”是“物质的分类”内容的延续,其核心是通过学习“分散系以及胶体性质”来构建和完善物质的分类观,为以后研究物质世界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材重点:悬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教材难点:胶体性质的探究。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通过“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了溶液是混合物的知识,并且在拓展中对乳浊液和悬浊液有所了解。
另外,他们在生活中也具备对牛奶、豆浆、合金、有机玻璃等胶体的初步感性认识,所以学生有能力将前概念迁移到化学中。
因为本节内容与生活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本节课将现实生活实例与科学探究实验现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能够突破课本上实验、实例的单一性,也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3、教学设计重点及基本思路本节课设计着重于引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且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学会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其设计重点在于分散系概念的应用以及对胶体性质的探究。
设计思路如下:①通过一组混合物液体的丁达尔现象对比实验,创设情境使学生确立本堂课学习重心。
②学生由分散系概念及其分类出发,对比胶体、溶液、悬浊液性质分组动手实验,构建出胶体的概念。
③学生实验与现实生活实例相结合,探究胶体性质。
另以胶体的实物和图片强化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①通过与溶液概念的对比学习,掌握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几种分类。
②通过胶体的一系列探究性试验,掌握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了解胶体的一些其他性质(介稳性、电泳、可凝聚、布朗运动)③在体验胶体性质的过程中,加深对胶体概念的认识,强化探究意识,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④体会胶体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教学方法讲授法:对原理性知识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
实验探究法: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悬疑为出发点,展开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三、设计思路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为后续课程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
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我们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效应)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意见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等进行分类。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
本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物质的分散系,主要内容是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胶体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得出胶体的性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和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的为微观结构和不同性质,为分散系的分类和探究胶体的性质做了铺垫。
同样,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定义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分类的方法,如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知道如何利用运用不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对分散系的分类就容易理解了。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结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分散系的概念。
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初中时对胶体的接触很少,无法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胶体的性质,不了解因为胶体的直径的散射产生的丁达尔现象,不知道运用胶体的性质区分溶液和胶体,不能发散思维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2、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分散的概念,学生学会
了知识类比推理和信息共同点的概括
2、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探究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学生提高了科
学探究的能力,如何运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学会活学活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胶体性质的丁达尔现象和吸附性,学生树立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实践的意识
2、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增加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准备
实验试剂:NaCl溶液、泥沙悬浊液、植物油乳浊液、CuSO4溶液、Fe(OH)3胶体、泥沙
实验仪器:激光笔、玻璃棒、烧杯
五、教学过程
导课:在PPT上展示黄山云海的图片
教师:我们班有同学去过黄山吗?有没有看过黄山的云海呢?图片上就为大家展示了气势磅礴、云雾缭绕的黄山云海。
大家知道吗?这美丽的云海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分散系。
下面进入到我们今天的学习。
板书:物质的分散系
教师:实物展示:NaCl溶液、泥沙悬浊液、植物油乳浊液请学生观察并回忆溶液的概念。
学生: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的混合物。
教师:回答正确。
而泥沙悬浊液是由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植物油乳浊液是由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PPT上展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并用不同颜色标注共同点)同学们发现这三者有什么公共点吗?
学生:都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正确。
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系,
板书: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系)形成的混合体系
教师:那么如何区分分散质和分散剂呢?看混合物的相对成分,分散剂大于分散质
(PPT中展示表格)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填出刚刚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学生:回答并填写表格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老师知道这个也难不倒大家,那么20%酒精和75%酒精分散质分别是什么?点名回答。
XX学生:20%酒精分散质是乙醇,分散剂是水;75%的酒精分散质是水,分散剂是乙醇。
教师: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
我们已经接触过了很多种分散系,如此多的分散系,如何将其归类呢?第一种方法根据分散系和分散质状态的不同分为9种。
那么黄山云海的属于哪一种呢?(呼应开头,对导课留下的疑问解答)(PPT上展示9中分散系,让学生简单看一下,不必掌握)
学生:云海的分散质是小水滴,液态,分散剂为空气,气态。
教师:第二种方法根据分散质大小的不同,分为溶液、浊液、乳浊液,这是三者本质的特征。
(重点强调)
板书:溶液<1nm(10-9m)
浊液>100nm(10-7m)
胶体1-100nm(10-9-10-7m)
演示动画:滤纸的孔径=10nm,半透膜的孔径=1nm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对分散质大小有深刻的认识。
)
教师:前面两种分散质初中时已学习相关知识,而胶体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学习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板书: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的分散系
教师:胶体的性质又有哪些呢?让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
演示实验1:让学生拉上窗帘,实验需要黑暗的环境,用激光笔照射CuSO4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没有任何现象
再同样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啊,这种现象称之丁达尔效应
板书: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教师:那么同学们现在知道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了吗?
学生:利用丁达尔效应
演示实验2: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泥沙,再向其中一只烧杯加入适量的Fe(OH)3胶体,搅拌后静止片刻,比较两只烧杯的浑浊程度。
学生:加入胶体的烧杯变澄清了。
教师:很好,这是因为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生活中用Fe(OH)3胶体净水。
板书:胶体具有吸附性
教师:学习完了胶体,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比较一下溶液、浊液和胶体
请同学们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完成表格。
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和表格的完成情况,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没有掌握的同学积极请教别人噢。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回答胶体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非常好,让我们趁热打铁,随堂练习一下。
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A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
教师:XX同学回答的很正确,没有忘记老师强调的知识点。
本节课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相关联系,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系)形成
的混合体系
溶液<1nm(10-9m)
浊液>100nm(10-7m)
胶体1-100nm(10-9-10-7m)
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的分散系
性质: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具有吸附性
七、形成性评价
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A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