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2.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中 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目 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 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 失败告终。
【拓展延伸】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 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 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 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 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 封建统治。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 史观,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 (1) 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 习等。 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 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 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 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 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拓展延伸】 运用多元史观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是物质生活、交 通、通讯、大众传媒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时可以运用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不同的史观、不同的 角度来分析理解。 1.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是伴随着外国入侵而来的,也破坏了中国具有民族特 色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吸收西方优秀 、健康的文明成果,保留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物质生 活和文化特色成为重要的话题。
辛亥革命的鼓舞作用;一战期 为新民主主义
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改变了,由封建社会变为了半殖民底半封建社会,从此之后便进入了中国近代史,人民大众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
归根结底来说,它实质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当清王朝还在安于现状闭关锁国时,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他们来到了东方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当然国人并没有就此屈服于列强的胯下,而是不断得探索,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从而找到救国的良方,不论是曾经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先人们,还是如今人人称颂的英雄们,他们都是值得历史记下一笔的。
从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如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改变了夜郎自大的态度,他们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他们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军和海军。
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然而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在十九世纪末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闭塞心理和狭隘守旧的状态,否定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神圣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向西方学习的自发状态和被动局面。
维新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被诛失败告终。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计科B131 钟鹤立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随着鸦片战争,英军的一声炮响,打破了中国四千多年封建帝国,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状态。
让一直自以为天朝上国的清帝国从梦中醒来,让与世隔绝的中国被迫的与世界相连。
鸦片战争除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情的战争,使中华百姓深受战火屠戮之余,鸦片战争还使当时的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由此中国社会被迫的受到了从本质上的变化。
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后,清王朝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这就使中国领海的独立主权受到了侵略,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产发展得越来越快,这样积弱不堪的中国就成为了西方各个国家倾销商品的目标。
之后,洋人和中国百姓的通商交流越来越多,当时的中国百姓的礼仪,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特别的在五个通商口岸中,洋货大量涌入,使当时中国手工业受到影响,产生了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买办”阶级,领土问题中突出的影响是被迫割让英国的香港岛,这样,香港岛就成为了中国大陆与西方世界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开放口岸,通商越来越多,因为《南京条约》进出口关税的损失和巨额赔款,使得清朝廷流失了大量的白银,使得当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受到了冲击,这样,中国大量的农民成为了清朝廷的剥削对象,农民负担日益加重,这也为之后的太平天国等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埋下伏笔。
鸦片战争之后,持续的非法交易加剧了鸦片问题,白银大量外流,国民积弱加深,清王朝的统治开始出现危机,中华名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正如梁启超所说“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巨变”。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的开端,它使得与世隔绝的中国与世界相连,但是之后,由于英国成功的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抽取关税,割地赔款,这就开了一个给当时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例子,这使得之后西方列强狼狈为奸,侵略中国,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屈辱的时代。
中国手工业受到洋货的倾销影响,农民受到通商口岸,赔款的影响,鸦片的影响,使得中国越加积弱,让中国四万万民众走向一个屈辱时代。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中华文明的拐点总体阶段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一、政治: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主权遭到破坏:领土、贸易、关税、司法等主权⑴海关行政管理制度及政策变化材料一:一些殖民主义者敏锐地察觉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列强共同争夺的国家中建立一个完全殖民地性质的海关机构,事实上是很难行得通的。
”[6]咸丰九年(1859),在海关司税李泰国的紧逼下,清廷将总税务司升格为中国海关行政的最高首脑,并委任李泰国为近代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这位大英帝国的海关代表,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利,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司,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之最高长官。
此外清廷的海关系统还包括:海政局、同文馆和邮政局。
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武力、利诱官员等手段进一步控制了清廷海关大权,为其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及初级产品提供了便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海关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旧阶级及其变化①农民阶级:农民仍然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雇农转化,有的破产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农民阶级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探究: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影响(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2)反映了新时代特点:①《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②反侵略性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国际贸易的浪潮之中。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体系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和调整,改变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格局。
首先,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和技术。
中国的传统经济体制面临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开始与外国进行贸易,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租界和商店,为中国的商品出口提供了方便条件。
鸦片战争后,久隔离国交流的关门政策被打破,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殖民地剥削。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割让了香港等领土,削弱了中国的独立经济能力。
中国被迫支付巨额赔款,出口商品和原材料,提供廉价劳动力,使得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这种殖民地剥削的经济格局,深深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再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的浪潮。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思想理念。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商业和银行制度,并在各个领域推行改革。
私人企业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经济从传统的封闭和家庭经济转向现代的市场经济。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向外资开放,引进西方的技术、机械和设备,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最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中国与世界各国签订了大量的贸易协议,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参与了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交流,融入全球化的生产、交流和竞争体系。
中国的经济市场逐渐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资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国际贸易和资本主义的浪潮。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和改革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与国际接轨。
高中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高中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第1 页共1 页。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主题二
近代列强侵华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特征:(1)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列强侵略以发动战 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 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3)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 华”到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美、日;侵华主要格 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
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 经济侵略过程可从打开中国大 门——商品输出市场、 原料产地——资本输出这一主线来回 答, 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相关所学知识来回 答。
答案 侵略活动: ①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航 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中国 内地市场;③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发展外商在华企业,组织 洋行经营对华贸易等,扩大商品输出。
2.关系:(1)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 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 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 (2) 甲午中日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则是以扩大资本 输出为目的,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 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 综上所述,列强侵华的手段多样,但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必然产物。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相联 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彻底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陷入低谷,人民处于沉重的压抑之中。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因此被迫开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一、经济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了列强的排挤和割据,中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半殖民地状态。
为了摆脱这种情况,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措施。
首先,废除农业赋税和营业税,降低了各个行业的税收负担,保护民营企业的发展。
其次,开放了海关,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鼓励外商投资,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
这些措施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线——京张铁路开通,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后,自西向东修建的铁路陆续开通,拉近了各地之间的距离。
此外,中国还开发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兴产业,如电气机械、制药、纸张和化肥等。
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要滞后一些。
这是因为早期的政治现代化改革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阻碍。
但是,中国正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政治制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虽然这个政权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但它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经验。
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推进选举制度和制定宪法。
在新中国的成立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文化现代化进程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也是早于鸦片战争之前就开始了,但在鸦片战争后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相对滞后下,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改革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开端是在1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中国也相继出现了大量的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他们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鸦片战争后,著名的思想家严复所奏的《天演论》就提出了人类进化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不仅仅是在思想和文学方面的改革,同时也包括了语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改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其一,是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创立。
+ 其二,是1949 年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 其三,是1978 年的改革开放。
共和国
封建王朝
共和政治
现代文化 民主体制、民主意识 自然经济
传统政治
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 资本主义
+
广大人民群众虽然不完全理解和适应新的民主共和制度,但历史 潮流也不允许中国社会再倒退到封建王朝时代。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或 其后任掌权时代,虽然不断涌现一股股复辟逆流,妄图重现王权政治, 但是,皇帝偶像、君主尊严,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信仰。中 国政治不可能再开倒车,它只能以一种新旧混杂的面貌展现出来。因 此我们认为,北洋政府是一个具有两重性质的政权,它既保留了许多 传统政治的痕迹,同时,更多地采纳了新的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北 洋时期的中国政治逐步走向多元化。它的政治体制,采用欧洲的“责 任内阁制”,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的政治权力。但是, 北洋时期的军事分权政治,使国会、内阁等,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民主 效能,军人的专制独裁成为北洋政治的重要特色。北洋时期的军事力 量,虽然较多的为各军事集团所控制,与军队国家化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北洋的军制改革,军事训练的进步,它又标志着中国军事现代 化的起步。
+ 一、从政权结构看,
国注定了其灭亡的命 运 + 改良和革命在赛跑 + 人民的大觉醒 + 清末的仁人志士
共和政体不可动摇 + 二、从思想观念看,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 民族主义 + 民生主义 + 民权主义
+ 强制拆迁、征地、司
法不公、劳资纠纷等 问题引发的矛盾将继 续演变,权力与权利 的冲突不会消失,官 场腐败不会消失,普 通公民的不信任感会 持续加深。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毒气的使用
这场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格局。日本利 用欧洲列强忙于战场厮杀,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时机, 夺取了德国从清政府手中攫取的在山东的各种权益,并 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先进分子强烈地感受到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已失去光明的前途,并对西方文明价值产 生怀疑和动摇,由此开始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 思和批判。
落后就要挨打: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订立 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了圆明园。 1858年至1864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140多万平方公里的 土地。 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与法国订立了不平等条约。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进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北 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 陷入混战
北洋军阀的 黑暗统治,激起 了社会各阶层群 众的不满和反抗。 孙中山领导了护 法运动,蔡锷在 云南组织护国军, 发起护国战争。 图为护国战争时 的朱德
民族资本是 中国资本主义经 济中的中小资本, 同帝国主势力联 系较少,发展十 分缓慢。从行业 看,民族资本在 工业方面发展最 快的是棉纺织业 和面粉工业
以《新青年》 的出版为标志兴起 的新文化运动,使 20世纪初的中国, 开始经历一场深刻 的思想革命。在这 场激烈的思想文化 斗争中,陈独秀表 现得十分勇敢和坚 决,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将。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和 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 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实行文学革命。两大苦基本口号, 一日民主,二日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课题二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一、中国国情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二、中国道路探索及结果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以洪秀全为领导的太平天军进行了反对清政府统治的战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中外势力绞杀失败。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先进知识分子首先奋起抗争,疾呼“开眼看世界”,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掀起洋务运动。
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最终失败。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
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
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
5.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
宣扬“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
空前解放人们思想。
6.“实业救国”——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派。
主张:“实业救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实业救国”的道路不可能实现。
三、制约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3.后天畸形,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5.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四、实践出真知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都失败了。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正值新文化运动热烈进行,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宣传。
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赢得胜利。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文化百态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文化百态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和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国经历了从封闭落后到向西方学习和接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对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文化百态的探讨。
一、西化与传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接触西方文化,许多中国人希望能够借鉴西方文化以发展中国的国力。
与此同时,中国也保留了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文化中,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传统形式与西方文化的一些新思想和技术形式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混合文化。
二、文学与诗歌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学和诗歌创作大发展。
文学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各种新的文学流派和新思想的涌现,如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
三、科技和医学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医学。
西方医学成为主流,并在中国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使用西方的机械工具。
这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对中国的现代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宗教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宗教环境面临着巨大变革。
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开始普及,对传统宗教信仰施加了很大的影响。
而传统的儒教、道教和佛教依旧充满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信仰在中国社会也极其普遍。
五、教育和智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体系。
中国政府开始鼓励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赋予大学更多的权力,并建立多所大学和高等学院。
中国的知識分子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教育和科技。
在中国,教育与智识的发展被视为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六、演艺与音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演艺和音乐也受到了影响。
新的音乐形式和剧本被引入中国,如歌剧,音乐剧,钢琴和小提琴等西方音乐。
同时,传统戏剧和音乐形式依然流行在广大的民间艺术家和民众中。
总之,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文化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思想、技术和艺术形式从西方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场景。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在今天仍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挑战:鸦片战争后的现实情况
中国的挑战:鸦片战争后的现实情况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严重的挑战,这场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现实问题。
从这场战争开始,到现在时间的发展,中国的挑战仍然存在,但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聚焦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I.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些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些变化包括:国家体制改革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清政府开始逐步成立各种管理机构,与西方议会形式很相似,如山东、广东巡抚止、河北巡抚署等。
此外,在外交方面,中国也开始调整。
清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新约等,这些条约给予西方国家更多的特权和利益,降低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II. 社会问题的加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问题的加剧也是一大挑战。
第一,经济上的落后。
清朝时期的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农业,而且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这导致了中国在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发展缓慢。
第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在清朝时期,光绪帝颁布了《遗民录》,将自己的致力于改善农民和工人生活的想法写下,并交由皇太后审批。
但是他的此项改革永远没有得到实施。
第三,教育问题。
在清朝时期,教育是一项昂贵的事情。
在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中国的教育事业难以发展,这也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断出走。
III. 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政治制度改革是中国面对挑战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政治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必然要发生一些改变。
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机遇,例如,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也可以加速政治改革的进程。
此外,中国还应该重视民主制度的发展,政治权力的透明度和政治民主化都应重视。
IV. 双重挑战:中国的环境问题和饮食安全问题现在,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环境问题和饮食安全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由于大量的工业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引入的空气、水、土壤污染,中国的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
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迁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改变了,由封建社会变为了半殖民底半封建社会,从此之后便进入了中国近代史,人民大众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归根结底来说,它实质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当清王朝还在安于现状闭关锁国时,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他们来到了东方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当然国人并没有就此屈服于列强的胯下,而是不断得探索,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从而找到救国的良方,不论是曾经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先人们,还是如今人人称颂的英雄们,他们都是值得历史记下一笔的.从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如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改变了夜郎自大的态度,他们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军和海军.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然而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在十九世纪末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闭塞心理和狭隘守旧的状态,否定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神圣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向西方学习的自发状态和被动局面.维新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被诛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破产.从此,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兴起.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了同盟会,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他从中国自身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三民主义.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未能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最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失败后,面对袁世凯文化上的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新文化对中国封建主义旧文化展开了一次最猛烈的冲击,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五四运动,从学生到工人阶级都义无反顾进行反抗,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最终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地签字仪式,它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从此之后,中国革命就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从国共两次合作两次破裂,到抗日战争结束内战爆发,最终中国共产党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之后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天,虽然几十年中有过文化大革命、生产大跃进这样的倒退,但整体是前进的.并且经过改革开放,人民大众的生活已经与一百多年前的清政府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开始注重人的发展,人们真正做起了自己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到2008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整整延续了30年.毫无疑问,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细节上来看,我们伟大的祖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一个具有较强同质性的社会,而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市场化程度的增加更是使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变迁特征.并且中国政府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表现出的巨大的国家能力,以及“以人为本”的立国精神和开放心态,都为中国人民生活变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代背景.1:衣:由穿暖到个性化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人们的衣着原料和质地提高,成衣率也不断提高,购买原布自己动手做衣服的数量减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年服装生产量只平均每人一件,而今高档商场、品牌专卖店里的国际名牌服装琳琅满目,各种品牌、不同款式的服装争奇斗艳,使我国居民服装绮丽多彩.2.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而在粮食消费内部构成中,对玉米、高粱、红薯等粗粮消费明显下降,而对大米、小麦等精细粮消费上升.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方便食品的消费上升.3.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城镇居民住房,由缺房、拥挤逐步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平方米,2005年增加到平方米,增长了倍.住房的质量和配套性也不断提高.截止2000年末,有%的城镇居民家庭住上了单元配套住房;74%的家庭居室内有厕所和浴室,%的家庭用上了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的家庭有可取暖的空调或其他暖气设备.农村居民平均每户使用住房面积由1978年末的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末的平方米,增长了倍,人均住房面积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占81%,住房质量不断提高.4.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随着各种运输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各地的城市公用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地铁通车里程不断延伸,出租车随叫随到.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条件,使居民的生活比过去舒适和快捷.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动性增大,地区、城乡交往频繁,民族、国际往来增多,城乡二元结构已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打破,国人已经走出国门,日益和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打交道.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面向世界的大国.5.用: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城乡居民的用品消费,呈现出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主向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以日常生活用品等生存资料为主向彩电、冰箱、空调、微机等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以功能单一、低档用品为主向高科技、多功能中高档用品为主转化的趋势.同时,城乡居民家庭用品的更迭速度明显加快,经历了由“老四件”向“新六件”的转换过程.近几年又开始转向以电话、家用电脑、商品房、家用轿车等为主要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耐用消费品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城乡居民消费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从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探索经历了沉甸甸的一百多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下面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变化:
1.领土割让和剥夺:根据《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
岛,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等五个通商口
岸。
这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削弱和失去对自身领土的控制。
2.赔款和关税提高:根据《南京条约》,中国被迫支付大量
赔偿款项给英国,同时还需要提高关税以满足对外贸易的
需求。
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3.不平等条约签订:《南京条约》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
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开放外国驻在权、承认外
国在中国的司法管辖权等内容,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自主
权。
4.经济开放和贸易不平衡:鸦片战争后,中国迫于压力开始
进行经济开放,引入西方资本、技术和商品。
然而,这种
开放导致了贸易不平衡,中国逐渐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地位的经济附属品。
5.内外勾结和政治动荡: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内部腐败严
重,外国势力逐渐渗透,导致了政治动荡和分裂。
西方列
强通过与中国政府勾结,干涉中国内政,煽动分裂和动乱。
6.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中国渐渐开始反思和
探索自身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
激进的变革思潮涌现,中国进入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的时期。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领土割让、赔款和关税增加、签订不平等条约、经济开放和贸易不平衡、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等多方面的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促使了后续的历史事件和改革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有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变化:有原先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由农民的反封建斗争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集团,开始分化。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渗透侵略。
由于他们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上了巨大的变化。
下面我就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1、鸦片战争前的形势。
战前形势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统治已腐朽没落,经济上民生凋敝,许多地区的流民饿殍载道,军事上军备废弛,武器装备非常落后,为数不多的炮台年久失修,形同虚设,无力抵御外来侵略。
清朝的武官在思想上,陈腐的程朱理学,使人们只知纲常名教,沉湎于科举,思想文化非常落后。
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则在迅速发展,1840年,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外扩张,拥有大量的殖民地。
法、美、俄、德等国同样也都向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英国对闭关锁国的中国实行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鸦片本是从罂粟浆液中提炼而成的药材,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将鸦片特别调制,使其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然后由商人大量运往中国,让中国人吸食。
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了暴利,一箱鸦片的利润率,最高时可达924%。
依靠鸦片贸易,英国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财富,而给中国则带来了严重危害。
首先,鸦片输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1821到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1亿元以上。
第二,鸦片输入使清朝吏治更加腐败,官员利用鸦片走私和禁烟缉私牟取暴利。
第三,鸦片输入造成工商业的萧条和衰落。
因种植罂粟的利益数倍于种植小麦,十倍于种稻,因此大片良田被改种罂粟。
第四,吸食鸦片严重败坏社会风尚,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鸦片含有大量毒素,长期吸食者精枯骨立,无复人形,丧失谋生和育子能力,不少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
2、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其代表人物是龚自珍、魏源。
龚自珍对清朝统治的腐朽黑暗极为痛恨,为此他大力倡言变法改革,认为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他又主张以武力抵抗外国侵略。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一、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社会战后的变化①.政治上: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国家主权(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②经济上: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社会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战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2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①近代城市的出现:战后,在东南沿海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
其中以上海发展最快,自50年代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
在租界里外国侵略者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
②买办势力和早期产业工人的出现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他们与外国侵略者有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的利害关系,经济上又有相当的实力,受到清朝地方大吏的器重,买办商人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露头角。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之后呀,咱中国的社会生活那可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就说这穿着打扮吧。
以前咱中国人穿的都是长袍马褂,女的也是那种规规矩矩的传统服饰。
可鸦片战争之后呢,西方的服饰就慢慢传进来了。
那些洋装啊,看着可新鲜了。
男的开始穿西装,打领带,女的也有穿那种西洋裙子的。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守旧的老人还看不惯呢,觉得这是奇装异服。
但年轻人就不一样了,觉得可时髦了,一个个都想尝试尝试。
吃的方面也变了不少。
以前咱就吃自己本土的那些菜,什么八大菜系,各有各的风味。
但西方的食物也跟着洋人的脚步进来了。
像面包、蛋糕这些东西,以前可都没见过。
刚开始吃的时候,好多人还不习惯呢,觉得没有馒头、米饭香。
但慢慢的,也有不少人喜欢上了这些洋玩意儿,特别是那些小孩子们,对蛋糕那是情有独钟啊。
住的房子也开始有点不一样了。
以前的房子都是那种传统的四合院啊,或者是江南水乡的那种小楼。
西方的建筑风格传进来后,有些大城市就开始出现了那种洋楼。
又高又大,还有大窗户,看起来特别洋气。
不过呢,普通老百姓还是住自己的小房子,这些洋楼大多是那些有钱人或者外国人住的。
交通也变了好多呢。
以前就靠马车、轿子之类的。
鸦片战争后,火车、轮船这些西方的交通工具就慢慢在中国出现了。
火车轰隆隆地跑起来的时候,可把好多人吓了一跳。
但后来大家发现,这玩意儿能把人带到很远的地方,还特别快,就觉得很神奇。
在文化娱乐上也有变化。
以前咱就听戏曲啊,看杂耍。
西方的电影就传进来了,在那个大荧幕上能看到会动的人像,这对当时的人来说就像魔法一样。
而且那些西方的舞会啊,社交活动也开始影响到一些中国人,年轻人开始学着跳交谊舞之类的。
鸦片战争后的这些变化啊,对咱中国来说就像是一场大风暴,把原来平静的生活搅得七零八落的。
但也不得不说,这些变化也让咱中国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慢慢开始走向现代化了。
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固然好,但西方传进来的这些新鲜玩意儿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 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 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 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影响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 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南京条约》内容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 和平状态。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 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 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 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 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唯一一个赔款以 “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2017
1840-1919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清政府走私鸦片,引发鸦片战争,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 告终。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 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 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 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 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 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 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马关条约》影响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 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 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的过程。
武昌起义影响
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得到来;是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为 中华名国成立创造了条件。武昌起义的影响还在于促进了全国革命 力量的增长,在这次武昌起义中,武汉革命党人发挥了革命精神, 他们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更多的百姓发动武装战争。在短短四 十天时间中,陕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多个省市都获得了独立
《资政 新篇》
经济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吸 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 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 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提出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 除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 和社会福利事业。
思想文化
太平天国的影响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 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辛丑条约》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 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
01 03 05
02 04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 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 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 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 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英法联军
进入北京
北京条约
评
价
概括的说就是 1.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 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空想性,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 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 输入内容
《资政新篇》
政治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 法律、制度。
国家出路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起义
1951年一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 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 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同 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影响
《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幅沉重枷锁, 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 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 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 廷”。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 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 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 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清王朝结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 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巴黎和会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 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却 做主要送给日本。经过讨论和利弊权衡后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准备 签字承认这个条约。
01
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
01 02 03 04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1887年 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帝国侵略
18881年通过《改伊犁条约》
绪
论
国内
清政府软弱,腐败 落后,沉闷的思想
国外
大力发展科技,领先的科技
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的利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镇压了义 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浪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 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但实际上由于慈禧在6月21日时对11国宣 战以及之前义和团和清军一直围攻围困使馆区,导致这场侵略战争。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 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 家属自由居住。
《南京条约》内容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 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 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 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 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 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 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
准许英、法招募华 工出国
一 二
清政府承认《天津 条约》有效
三 四
万两白 银。
《马关条约》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1]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