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1)
心理防御机制(一)——逃避机制
⼼理防御机制(⼀)——逃避机制01接触过⼼理学的⼈想必对“⼼理防御机制”这个词既熟悉⼜陌⽣,熟悉是经常会看到它,⽽陌⽣是因为书本上对它总是⼀带⽽过,缺乏更详细的解释。
所以从今天开始,柠檬带⼤家⾛进⼼理防御机制专题,希望⼤家可以对此有些了解。
⼼理防御机制这个名词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指的是⾃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内疚等等⼼理,有意⽆意间使⽤的各种⼼理上的调整,⽽这个过程就是防御。
我们不能⼀概⽽论说它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它有积极的意义,⽐如让你避免痛苦,减轻焦虑,但同时它也可能会让你逃避现实,错误地指责他⼈。
如果按照⾏为性质分类,它可以分成五种类型:逃避型,⾃欺型,攻击型,代替型和建设型。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第⼀种逃避型防御机制。
02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它是⼀种⽐较消极的防御⽅式,指的是个体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法去减轻⾃⼰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它有四种形式:第⼀种就是压抑。
这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指的是个体将⼀些⾃我所不能接受或者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压抑到潜意识⾥⾯,是⼀种动机性遗忘。
柠檬之前就遇到过⼀个⾃称失忆的孩⼦,他转学后遗忘了他曾经最喜欢的⽼师,其他的同学⽼师他都能想起来,唯独这个⽼师的样⼦,以及之前跟这个⽼师相处的情况他⼀⽚模糊。
这是因为当他回忆这些的时候所带给他的感受是他不想承受的,所以潜意识⾥⾯让⾃⼰把它们都忘掉。
有的⼈失恋后也会出现这个情况,会忘记⾃⼰曾谈过恋爱,对于曾经的恋⼈也没有任何印象。
但这并不是⾃然遗忘,它仍然存在于你的记忆之中,所以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冒出来,做⼀些你⾃⼰都没办法理解的事情,⽐如突然喊了对⽅的名字等等。
与压抑很相似的叫做潜抑。
它们都是把不能接受的内容压抑到潜意识中,但压抑能被意识觉察,⽽潜抑⽆法觉察的。
⽐如⼤家所熟知的“俄狄浦斯情结”就是⼀种潜抑,⽽如果有⼈在你学习时⼤声说话或者不带⽿机放歌听你都忍了,这就是压抑。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在面对心理挫折、冲突和压力时,为保护自我免受压力和不适的影响而自觉或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模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减少焦虑、保护自尊、调节自我情绪和维持心理稳定。
下面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一、否认与回避1. 否认:当人们面临不愉快的现实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常常会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机制会使人忽视现实,对问题进行知觉上的遗忘或忽略。
例如,一个失恋的人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对于恋人的离开保持一种否认的态度。
2. 逃避:逃避是一种主动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将注意力从问题转移至其他事物,来减轻痛苦或逃避现实。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过度工作或沉迷于某种娱乐活动,以逃避焦虑和压力。
二、投射与转移1.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内心冲突、欲望或情绪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压力和焦虑感。
举例来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嫉妒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对某个方面感到不够满意,但他将这种情绪投射给他人,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优秀。
2. 转移:转移是指将情感或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排解冲突和焦虑,将压力从主要对象转移到次要对象上。
例如,一个受到工作压力的人可能回家后与家人发脾气,将压力转移到了家庭关系上。
三、幻想与逃避现实1. 幻想:幻想是人们通过创造虚假的情境、期望或愿望,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逃避现实困境,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例如,一个失败的作家可能会沉浸在自己创作的幻想世界中,以逃避现实的困境。
2. 逃避现实:逃避现实是指通过放松和沉迷于娱乐活动来暂时忘记或减轻对现实的焦虑和压力。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暂时逃避压力,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过度依赖电子游戏或社交媒体,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四、合理化与升华1.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寻找合理的理由或解释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感。
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恐惧症的方法
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恐惧症的方法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许多人在面对恐惧的情境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和焦虑。
为了应对这种心理压力,人们往往依赖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克服恐惧症。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并介绍应对恐惧症的方法。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心理冲突和压力时潜意识下采取的心理策略。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平衡情绪以及维护自尊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 否认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否认来避免面对现实中的不愉快事实,从而减轻焦虑感。
例如,一个人在失去亲人后可能会否认这一事实,暂时不愿接受这个现实。
2. 排斥: 排斥是将具有矛盾情况或不适感觉远离意识的一种策略。
通过排斥不愉快的情绪或思想,人们可以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排斥对某个痛苦回忆的关注,从而避免情绪上的痛苦。
3. 投射: 投射是将自己的痛苦情绪、欲望或冲突归咎于他人身上的一种机制。
这样做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并转移焦点。
例如,一个人在自己感到愤怒时,可能会将这种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责怪他人的行为。
二、应对恐惧症的方法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恐惧症,但在解决问题时并非最佳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应对恐惧症,并帮助降低焦虑:1. 深呼吸和放松训练:当感到恐惧时,尝试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训练。
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感。
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气,重复几次可以有效缓解焦虑。
2. 逐步暴露疗法:逐步暴露疗法是一种逐渐面对自己恐惧对象的方法。
将恐惧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逐步挑战每个步骤,从而帮助自己适应恐惧。
例如,对于恐高症,可以先从低矮的地方开始,逐渐向高处挑战。
3.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一种重新评估和改变思维方式的方法。
当恐惧症出现时,我们常常陷入消极、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通过重新审视和挑战这些负面思维,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事物,并减少恐惧感。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生命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难以承受的压力,或者情绪波动,如失恋、失败、悲伤等。
这些情绪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
因此,人们发展了许多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不利影响和抵御负面情绪。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自动产生的心理反应。
在应对内心的不安和困惑时,我们会采取各种心理防御机制,以减轻并控制我们的痛苦感。
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否认。
当我们拒绝承认事实的存在或者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时,我们使用了否认机制。
这是因为有时候我们无法承受真相的残酷和刺激,该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强烈的负面情绪。
第二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投射。
通过投射,我们会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转化为他人身上的情绪。
这是因为将自己的问题和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可以减轻我们自己的不适感。
例如,当我们感到被别人排挤时,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别人不喜欢我们,而不是探索自己是否有问题。
第三种心理防御机制是转移。
当我们感到无法应对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时,我们会通过转移机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例如,当我们遇到难以处理的事情时,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或者其他活动上。
第四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抑制。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情绪无法承受或者不适合表达时,我们会使用抑制机制。
这通常会导致压抑和沉默,有时会使我们的情绪积压成为身体的疾病。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五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幻想。
当我们遇到难以承受的现实时,我们会寻找一种幻想或者理想的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幻想来缓解感情上的压力。
这种机制可以带来短期的快感,但长期使用会伤害我们的内心健康。
第六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幽默。
通过幽默,我们可以用笑声和轻松来面对痛苦和不良情绪。
当我们使用幽默机制时,我们可以更加放松和自在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心理防御机制虽然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免受内心压力,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者滥用,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心理防御机制解读
防御机制的主要类型之二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此类防御机制在3—16岁的 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 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对使用者来说, 它能减轻或消除由于体验到亲密人际关系 受到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在旁观者看来, 他们的行为是适应不良的,甚至是令人讨 厌的。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4)
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应用者会 间接地(通过被动性的、受虐的)或直接地把应该针对别 人的攻击性,表达在自己身上。 这种表达是间接的,非
即刻显效的。如,拖延,失败,为引起别人注意而从事愚
蠢的或挑衅性行为或者为了避免处于竞争地位而一回小丑。 那些已形成施虐被虐关系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既有被动攻击
又有疑病性防御。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5)
见诸行动(acting out)发泄、(旧译:潜意识释放) :指无意识欲 望的直接表现,其目的是避免认识到所伴随的情感,它包括为了避免 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违纪性或冲动性动作和
“发脾气”( tempertantrum). 它也包括为了减轻紧张心情(即主观性
焦虑或抑郁)而长期滥用药物、失败、形变态或自伤。发泄也涉及以 下这种状况:为了避免产生因本能推迟表达所导致的紧张心情,于是
长期来听任自己冲动发泄。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6)
分裂样幻想(schizoid fantasy):采用幻 想及停留在孤独退缩(autistic retreat ) 中的防御方式来解决冲突,达到自我满 足,其表现常常是全面回避人际亲密关 系及用怪癖来排斥别人,分裂样幻想能 消除对别人公开的攻击冲动或性欲冲动。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摘要:一、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和作用二、自我防御机制的分类和例子1.自恋心理防御机制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3.神经性心理防御机制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正文: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焦虑和困境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潜意识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
这些策略通常是无意识的,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焦虑,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
然而,过度依赖这些防御机制可能导致心理成熟度下降,不利于个体成长。
本文将介绍自我防御机制的分类和例子。
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根据个体的心理成熟度分为四类:1.自恋心理防御机制(一级防御机制):这类机制主要出现在婴儿早期,包括否定、歪曲和外射。
婴儿时期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只关注自己,不会关心他人。
由于婴儿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他们常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
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二级防御机制):这类机制出现在青春期或成年人中,包括内向投射、退化和幻想等。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困境时,暂时逃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
3.神经性心理防御机制(三级防御机制):这类机制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儿童能够逐渐分辨自己的冲动、欲望和现实要求。
这类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否认等,可以帮助儿童在面对内心挣扎时,更好地应对和处理。
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四级防御机制):这类机制在个体心理成熟后才能表现,包括压抑、升华、补偿和幽默等。
这些防御机制更加有效,能够帮助个体处理现实困难,满足欲望和本能,同时被社会文化所接受。
总之,自我防御机制是潜意识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策略,旨在保护个体免受焦虑和心理疾病的困扰。
然而,过度依赖这些防御机制可能导致心理成熟度下降。
心理防御机制的名词解释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指个体在面临挫折、冲突等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要挣脱困境、摆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这种机制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但同时,心理防御机制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焦虑与心理自我防御机制(一)
焦虑与⼼理⾃我防御机制(⼀)——《健康⼈格⼼理学——能有效激活⼤学⽣成长潜能的9种模式》第三版书摘如果我们的⼿碰到开⽔,我们会怎么做?——瞬间,不⽤思考,我们就会把⼿缩回来。
我们的⼼理也⼀样,也存在类似的⾃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就是最先将⼈⼼理中⽆形的⾃我防御机制有形化,从⽽让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和把握⾃⼰与他⼈。
要介绍⾃我防御机制,就不能不先了解焦虑这个概念。
(anxiety),从症状上看,主要是是指⼀种复合情绪,它由紧张、不安、担⼼、恐惧等主观感受和⼀些,从症状上看,主要是是指⼀种复合情绪,它由紧张、不安、担⼼、恐惧等主观感受和⼀些焦虑(所谓焦虑所谓程度不同的躯体反应与外部表现,如:⼼跳加速、发热或发冷、胃肠不适、胸闷、发抖、头晕、脸发⽩或发红等构成。
焦虑使⼈警觉将要⾯临的问题,并对之作出相适应的反应或说是准备。
因此焦虑不⾜会使⼈在⾯临问题前准备不⾜,⽽焦虑过度,⼜会抑制⼈能⼒的发挥。
例如⼀个课本学习能⼒⼀般的学⽣在⼤考前⼀点都不紧张(焦虑不⾜),他的考试成绩通常会有问题,⽽另外⼀个学⽣在⼩考前都紧张得坐⽴不安(焦虑过度),他的考试成绩同样会出问题。
这说明,焦虑适时适度就好,⽽不⾜与过度都不好,这即所谓:过犹不及。
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作“客观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焦虑”。
客观焦虑好理解,是指现实困境或危险引发的紧张和担⼼;神经症性焦虑表现为毫⽆理由的焦虑甚⾄恐惧;道德焦虑表现为担⼼⾃⼰做出违反超我的事,道德焦虑最常表现为罪恶感和羞耻感。
弗洛伊德⼀⽣重点研究的是“神经症性焦虑”。
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与过度焦虑密切相关的⼀种⼼理过程和防御机制:即性⼒(⼒⽐多)受到现实约束不得不压抑⾃⼰,结果产⽣焦虑,为了缓解焦虑,⽆意识中发展出⼀套⼼理⾃我防御机制。
这就如同⼿碰到开⽔会⽆意识中缩回来⼀样,⼈的⼼⾥遇到“开⽔”也会产⽣⼀种⽆意识的⾃我保护机制。
⽤弗洛伊德是最早发现并且描述⼈⼼理上的⾃我防御机制的。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种类很多,可归纳为20余种。
根据其形状可分为排他、幼稚、神经症及成熟性防御四大类。
1)排他性防御又称精神病性或自恋性防御,其特点是精神病态的自我中心,无视客观现实。
诸如:曲解:当挫折出现时,主观上将它歪曲解释,虚幻地满足内心的企求,如“打肿脸充胖子”便是曲解。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我国并不少见,阿Q的“精神胜利”也属于曲解,挨人打骂后便称“儿子打老子,活该!”否认:当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感觉实在受不了时,否认能挽一时之溃。
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均属于否认机制。
大凡意志薄弱而知识结构又单纯的人,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认机制。
2)幼稚性防御又称不成熟性防御,为幼儿中普遍使用,成年人中也常不弃尽。
幻想:受条件限制达不到主观上企求的目标而心神不宁时,不少人会“画饼充饥”或做“白日梦”,从幻想中求得满足。
退行:又称退化。
面对某尴尬与不幸时,一些人表现出幼稚的举动,大人象孩子一样,便是退行。
因为孩子不承认社会责任,其行动可任性些,故自己不自觉地成了孩子般后,生活会相对显得轻松些,紧张或苦恼也自然有所减轻。
3)神经症性防御此种防御机制有人认为神经症患者用得更多,具体分析时,非神经症患者也广泛使用。
转移:遇到冲突时,将对立面移向无争抗能力的他人它物,以方便地达到宣泄恨怒等紧张不安的情绪。
如窝囊的男人在社会生活上受了委屈后回家打骂妻子儿女,迁怒家人。
有些青年恋爱失败后,把悔恨泛化地推向所有异性,决定独身一辈子。
合理化:又称文饰。
这一防御机制或许是人们用得最多的,当际遇到不顺意时,会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文饰不愉快。
如丢了钱就说“破财消灾”,贫困拮据者尤为欣赏“知足者常乐”。
最出名的合理化防御是“酸葡萄”、“甜柠檬”心理。
4)成熟性防御这种防御机制是健康人主要使用的,不良副反应小,比较受称道。
升华:个人的欲念受到阻抑困扰时,跨越痛苦而不消极沉沦,转而焕发崇高的理念,把自我的不满足抛在一边,全身心投入某种有价值的活动,创造出卓越的成就。
常见的20种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20种心理防御机制一、与分裂有关的防御机制:分裂、投射、投射性认同、病态理想化和贬低化、否认、解离、付诸行动、退行。
(1)分裂:来访者把好的情感与不好的情感分别分割到不同的人身上,用来保护好的情感。
来访者可能会把好的情感全部投注在母亲身上,而把所有不好的情感全部投注在父亲身上。
(2)投射:来访者自己不能接受的一些思维与情感,认为这些思维和情感是别人的。
来访者可能会认为治疗师对自己是有敌意的,而实际上是来访者对治疗师怀有敌意,只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敌意。
(3)投射性认同:来访者发出投射,治疗师体验到这种被投射的感觉,并且对投射情感的认同。
来访者认为治疗师是有敌意的,这是来访者的投射,当这种敌意发出以后,治疗师可能认同了这种情感,结果治疗师拒绝了继续治疗。
(4)病态理想化和贬低化:来访者可能会把会把治疗师进行理想化,对生活中的人会贬低。
理想化与贬低化会出现互换,现在会把一个人想得很好,可能过一段时间就觉得这个人什么都不是。
(5)否认:来访者可能通过拒绝承认自己难以接受的情感来保护好自己。
当治疗师与来访者面质时,来访者的沉默时对治疗师的愤怒和不满,来访者不愿意接受自己是可以表达愤怒的人,可能会否认自己的情感。
(6)解离:来访者可能难以承受当下的痛苦,因此选择与现实切断联系用来保护自己。
来访者可能被父亲毒打,为了保护好自己,进入解离状态,感受不到任何痛的感觉,就好像来访者看到一个父亲在打他的孩子一样,这个孩子与来访者没有关系。
(7)付诸行动:来访者用行动来逃避痛苦的感觉。
直接脱落不来了,可能是来访者的付诸行动。
(8)退行:来访者可能会退行到早期的母婴关系中。
来访者因为厌倦了职场的勾心斗角,于是回到了老家,每天享受父母亲的照顾。
二、与压抑有关的防御机制:情感隔离、理智化、合理化、替代、躯体化、抵消、反向形成、认同、过度情绪化、外化、性欲化、压抑、转向自我。
(1)情感隔离:来访者压抑自己的情感,但是思想还停留在意识层面。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起内部心理活动具有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应激状态。
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同时出现,相互作用使反应加重或减轻。
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为良性心理防御机制,反之就是不良心理防御机制。
可分四大类:(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开心、快乐,使自我能够得到更完善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素质,建议大家要更多的运用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1)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其实说高尚些就是道德层面的升华,是超我在起作用,当你用诚心、爱心去关爱别人,同时又不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灵是净化的,心理也就不会有负担,所有的内心矛盾、冲突和痛苦就会被化解掉。
比如:本来你正处于失恋状态,内心郁闷、烦躁,当在银行门口帮一个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开银行沉重大门时,老人会衷心的感谢你,此时的你会发现你的阳光之处,就会减少失恋所带来的郁闷情绪。
(2)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尴尬和困窘。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幽别人的默,一定要幽自己的默,要学会自嘲。
一个人要是会自嘲了,说明他的心理就成熟了。
也说明他认识了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强了。
幽默很容易缩短你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
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
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类:①自恋性防御机制(narcissistic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②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④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升华、幽默等。
其实通俗的说,所有的人都用“防御机制”将痛苦的感情和记忆排斥于意识之外,那些正在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也不例外。
可以说,防御机制是用来使自己适应来自心理内部(内驱力或超我)或心理外部(外在世界)的应激(stress)状态的。
在我们的实际咨询过程中,咨客的防御机制是造成阻抗的一种重要原因。
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策略,个体使用这种策略来应对内心的冲突、焦虑和压力,从而保持自我形象的良好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防御机制,个体拒绝接受某些痛苦的现实或事实。
例如,亲人去世的人可能会否认这个事实,认为亲人只是暂时离开,而不是永远的离别。
2. 压抑:当某些想法或情感被认为是不允许或不可接受的,个体可能会主动地将其从意识中排除。
例如,一个经历过严重车祸的人可能会努力忘记那个经历,以减少焦虑。
3.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感受或特质归咎于他人。
例如,一个经常感到内疚的人可能会指责他人有过错。
4. 反向形成:个体为了对抗某些不能接受的想法或情感,可能会采取完全相反的态度或行为。
例如,一个感到自卑的人可能会表现出过度的自信。
5. 合理化: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感,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到合理的解释。
例如,一个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
6. 升华:个体将不被社会接受或自我否定的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行为或创作。
例如,一个愤怒的人可能会通过运动或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7. 退行:在面对压力或焦虑时,个体可能会退回到更简单、更幼稚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成年人可能会在面临工作压力时变得像孩子一样任性。
8. 固着:固着是指心理发展停滞在某一阶段,这是由于过度的满足或者过度的挫折导致的。
比如过度溺爱导致一个人成年后还表现出幼儿的特征。
9. 认同:认同是一种无意识的防御机制,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征,以减少自身的焦虑或增加自我价值感。
例如,一个追星的人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偶像的行为和语言。
10. 幽默:个体使用幽默来减轻压力和焦虑,通过戏谑和玩笑来转化负面情绪。
例如,面对困境时,幽默的人可能会用自嘲的方式来化解紧张气氛。
11. 幻想:当个体无法处理现实中的困难或痛苦时,可能会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
例如,面对失恋的痛苦,一个人可能会通过幻想与恋人重聚来暂时缓解自己的痛苦。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认知型防御机制
1. 否认:拒绝承认不愉快或不舒适的事实。
2. 逃避:从现实中逃避来自外界的压力、焦虑和痛苦。
3. 理智化:在面对强烈情感时,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二、行为型防御机制
1. 反应形成:通过表现与自己真实想法相反的行为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
2. 投射:由于无法接受自己的某种情感,将其归咎于他人,认为他人具有这种情感。
3. 转移:将目标从现实中的不愉快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三、情感型防御机制
1. 抑制:把自己的情感或冲动压抑住,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退行:回到过去的行为和反应方式,以应对当前的压力和痛苦。
3. 合理化:通过寻找理由和解释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以上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些常见类型,每个人都会使用其中的一些方式来应对心理问题。
但长期依赖防御机制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建议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心理防御机制(最新版)
第六页,共109页。
第二层: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 (Immature Mechanism)
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 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 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
第二十页,共109页。
第二十一页,共109页。
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 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 避伤痛。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 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第十二页,共109页。
有一些曾遭受极悲伤或目赌惊恐事件的人,会把那次 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再回想起来。比如战场上的 士兵、从火里逃生的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 以失去记忆来免去面对的痛苦与悲伤。
选择性或目的性遗忘常表 现在失去记忆
第十三页,共109页。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 在十月份。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 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 了。可以说感情留在意识之中,而认知却被忽视了。这 些潜意识中的记忆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 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药物治疗也无效。
第十八页,共109页。
2、否定(denial)
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实,或者
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 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 。
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意志薄弱、知 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否认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焦虑、冲突和压力等心理困扰时,为了保护自我、减轻心理痛苦和维持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无意识的心理策略或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解释:
1. 投射: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冲突或欲望转移给他人。
个体可能会将自己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特质、感受或欲望,归因于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或责任感。
2. 否认:拒绝接受或承认现实或不愉快的事实。
个体可能会将令他们感到不安或无法接受的事情排除在意识之外,以避免面对现实引起的痛苦情绪。
3. 退行:在面对压力或冲突时,回到更为原始、幼稚或不成熟的行为或思维方式。
个体可能会表现出类似于儿童时期的行为,以逃避现实或寻求安慰。
4. 压抑:将令人不愉快的思绪、冲突或欲望压制到无意识中。
个体通过忽视或阻止对某些事情的思考或回忆,以防止与之相关的不愉快情绪的浮现。
5. 转移:将情感或冲突从一个对象或情境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情境上。
个体可能会将自己的情感或压力转移到其他事物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的紧张感或冲突。
6. 理性化:用理性或合理的解释来掩盖或解释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个体可能会用逻辑或理性的解释来安慰自己,以减少焦虑或内心的不安。
7. 反作用:用与真实感受相反的情绪或行为来掩饰或抵消自己
的真实感受。
个体可能会表现出与他们真正感受相反的情感或行为,以抵消或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应对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压力和冲突,但也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注意事项:
• • • • • • • 越多越好? 时机:先少后多 层次:低/高层次 普遍/特殊的共情 积极取向 共情的程度不恰当 共情对来访者的干扰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尊重(respect)
尊重是指治疗师能够接受自己的来访者,能够容忍、 接纳来访者的不同观点、习惯等。
强调:共情是双向互动的。
参与的因素:求助者及其文化背景,治疗师及其文化背 景。
普遍的共情与特定的共情: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共情方法:
(1)传递共情的言语手段:A、表示愿意理解,B、主动 讨论求助者认为重要的事情。C、应用语言来标明求助 者的情感。D、使用语言链接或补充求助者表达不明确 的信息。 (2)共情和求助者经历的确证:理解他的经历就能更好 地理解他的现在,使他减少压抑,得到发展。
(Sigmund Freud)
常见方式(弗洛伊德)
压抑 (repression) 退行 ( regression) 反向形成(reaction) 隔离 (isolation) 抵消 (undoing) 投射 (projection) 内射 (introjection) 转向自我(turn against the self) 逆转 (reversal) 升华或转移(sublimation,displacement)
投射
把本人不愿意承认的情感、意图和观 点等错误地归之于别人。
适应性的:世界多么美好/丑恶 病理性的:妄想 投射性认同:破罐子破摔,人际关系敏感。
否认
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 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 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常见方式
压抑 投射 否认 反向形成 抵消 合理化 转移 升华
美国《精神病学综合教科书》列举了30种。
压抑
把令人痛苦或困扰的问题(如欲望、 情感、心理冲突等)逐出意识之外的 心理过程。
适应性或成长性压抑:延迟满足。 自我否定性压抑:心理冲突尖锐、持久。 压抑与文化
2、治疗师应该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来访者。即应该 开诚布公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真 实的感受,而不要让来访者去猜测治疗师话语中的 真实含义,或去想象治疗师的做法中是否还包括什 么其他的信息。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真诚可以导致信任,促进治疗关系的发展和深 化。与此同时,治疗师的真诚可信也为自己 的来访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促使他们不再掩 饰、否认、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以 真实的自己投入治疗、对待生活。
问题讨论之十三:精神分析疗效机制
治疗关系:人本的、建设性的。 爱的氛围:给病人安全感,助病人退行。 回忆幼年经历:情感宣泄、解除压抑,意识化,建 立新体验。 医生的解释:让病人看到症状与幼年经历的关系, 给病人确定感,包含认知改变、暗示。 意识/潜意识沟通:特别是情感上的,重新内化认 同对象。 整合: 赋予新的意义:意义的人生。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简洁具体(concreteness)
治疗师与来访者的谈话要具体谈论某些具体的时间、 地点、人物、具体的事情、感受、概念等。
作用: 1、可以使治疗者的反应与来访者尽量一致; 2、便于短时间内理解、沟通; 3、促进对具体问题的理解,讨论具体感受。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真诚可信(genieness and athenticity)
问题讨论之十二:何为精神分析 及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理论: 1、经典: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梦 的理论等。 2、新精神分析学派:重视现实中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3、现代的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 和课题关系 (Object Relation)理论。 精神分析疗法 与其他疗法的关系 1、人本主义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2、系统家庭治疗 3、认知治疗 4、行为治疗
问题讨论之十四:精神分析治疗停滞的原因
治疗关系: 1、阻抗 2、移情 3、反移情:医生的问题。 理智化 严重退行 有尚未发现的症结 行动不足 家庭环境存在未发现的问题
丛 中
博士 北京大学 精神卫生研究所· 第六医院 Email: congzhong@
/
解释 归因 合理化:为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观念和欲望找一种合 理的解释。
隔裂
把自我隔裂成好的和坏的两部分而不 能整合起来。
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 儿童的思维方式 孤立: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 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
理想化
赋予自己或别人过分夸大了的优良品 质,以处理心理冲突。
替代性满足:偏好 象征化 升华:社会认可的较高层次的满足。 强迫性重复
退行
退回到心理发育的较早阶段之生活态 度、人际关系模式等,以回避现阶段 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适应性的退行 病理性的退行 治疗情境中的退性:移情。
理智化
过分使用抽象思维,或者,以普遍或 概括化的形式处理个体情感上的苦恼 或心理冲突,以掩盖个人生活中所感 受到的不快。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即时性(immediacy)
即时性是指治疗师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 ”的情况,从选择是否的情感、感觉、认知 出发,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澄清其问题。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即时性要求治疗师利用自己对来访者 在治疗过程中某些言行的感受与来访者进行 交流和讨论。即时性的作用在于鼓励来访者 更多地暴露自己,增进来访者对自己的感受 及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认识,促进来访者与 治疗师进行更为坦诚的交流。
Sigmund Freud (1856.5.6-1939.12.13)
心理防御机制
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
是用曲解和篡改现实的形式来减轻 痛苦和缓解心理冲突的潜意识心理过 程。 是Ego的功能。
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五种性质:
处理本能和情感的主要手段或措施 无意识的 各种防御机制是彼此分散的 是动力的和可逆的 是适应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真诚可信是指治疗师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的 、真诚的人
真诚可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要求治疗师以一个真正的人出现在治疗关系中,表现得开 放、诚实;不虚伪、不伪装,不是在扮演一个十全十美的治 疗师角色,而是表里一致,以真正的自己投入在一个真正的 关系当中。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真诚可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理想自我,实际自我,真实自我 挫折
代偿
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 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 卑感和不安全感。
自卑与超越 自我接纳
幽默
是指以潜意识的语言或象征来应付紧张的情 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 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 抵制。
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 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 想。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共情方法:
(3)共情和设置界限的反应:提供共情的部分工作是, 要反映出求助者的希望或愿望,但又不要实际去满足 这些需要。这就是共情的界限设置。 (4)共情与支持性环境:支持性环境意味着治疗师用言 语或行为向求助者来传递信息,表明他知道并理解求 助者最深层的情感和体验,同时表明治疗师可为求助 者提供一个安全而又有支持性的气氛。很多求助者在 幼年,没有得到倾听、理解、关注、尊重,而是被忽 视和拒绝。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对峙(confrontation)
对峙是指治疗师向来访者指出存在于他自身的 各种态度、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的矛盾之 处。
其目的不在于表现治疗师的敏锐、或表达治疗师的 不同看法,而在于使来访者认识到其自身存在的矛 盾之处,澄清矛盾,认识自我,学习新的思维方式。 因此,对峙与其说是揭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 不如说与其讨论这些矛盾更符合对峙的含义。 对峙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在建立了良好的 治疗关系的基础上使用曲解和投射等。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 制等。 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 等机制。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共情(准确理解, empathy ):是从求助者的角 度,而不是从治疗师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求助者。 要进入来访者的内心 , 同时还要能出来,以旁 观者的角度看待来访者。
反向形成
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 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 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 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 成。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 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转移
将情感或行动倾向从原来激起它们的 人或事物重新指向另外的较少情欲联 系的对象(人或事物)。
尊重具有以下内涵:
1、尊重来访者是独特的个体。 2、尊重来访者的个体价值。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3、尊重来访者是为了帮助他们改变那些不适应的
行为,一切为了来访者的利益,治疗师不能从自己 的好恶出发,不能期望着来访者改变好了,才去尊
重他。
4、尊重可以开启来访者的内部资源,是促进来访 者自我成长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