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种心理防御机制(细化)

合集下载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这样可以让你不必与其他人靠近。

以前我做过一个案例:一位80多岁的男人生病住院康复之后,突然不吃不喝,也不与任何人说话,表示自己活够了,不愿再活了。

他的孩子和家人都很孝顺,为此事万分着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的孙女找到了我。

我在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我建议孙女把能反映爷爷过去辉煌经历的照片或者物品找出来,我指导她如何让爷爷给她讲讲这些照片或者物品的故事。

后来孙女反映爷爷又恢复了活力。

会有很多原因导致人们不愿与人接触,对于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说,生命的意义以及自身在周围人群中的价值感会是一个重要的值得探索的方向。

17、18.敌意的攻击“目标导向”的挫败感会引起敌意的攻击。

这种敌对状态随后可以被用来避开不愉快的感受和想法。

J·布莱克曼书中的例子:当妻子穿了一件性感睡衣上床时,被29岁的丈夫奚落为“穿着妓女服”。

这让他的妻子非常苦恼,以至于她独自睡在客房里。

他对妻子的性邀请所表现出来的敌对态度是无意识地企图把她推开,也就是说他把妻子赶走的这种敌对状态,扮演了一种防御机制从而让他避开了他对亲密和对性功能的多重焦虑。

青春期的男生对漂亮女生的欺负,也往往是为了避开他对亲密和性的焦虑。

所谓“目标导向”的挫败感是指,这名男生在追求这名女生的过程中,他要面临被拒绝的风险,这个风险会导致他的挫败感,他担心被拒绝。

17 间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禁止自己就两件事物产生连接(联想)。

因为把某些事情放到一起并看到它们的象征意义对你来说很可怕。

18 敌意性攻击(hostile aggression)你引发战争,从而隐藏某些会让你焦虑的情绪或欲望。

性蕾期的防御防御机制-外化、间隔、凝缩——精分笔记1、一个人越是能够接受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换句话说,他越是能够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他的人格的健康程度就更高一些。

2、爽透不能行防御机制——善始善终地做一件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是指人们应对内心冲突和焦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小编分享一些心理防御机制:口欲期(0岁至3岁)1. 投射你将你自己的东西归结在别人身上。

2. 内射你形成了他人的一个影像。

3. 幻觉你看见或听到一些你试图不去思考的东西——愿望、意见、幻想或者批评——不具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岁至5岁)4. 投射性认同这个属于有三种常见使用方式:a)投射了如此多的你自己在另一个人身上以至于你对他产生巨大的曲解。

b)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苦难的恋爱伙伴”)c)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表现得像那个曾经是你感觉如此糟糕的人一样。

5. 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 否认假定你自己已经感知到了现实(现实感是有功能的),否认有四个种类:a)本质否认:即使有大量的证据证实其存在仍对现实加以否认。

b)行为上的否认:通过行为象征性地表达出:“那个令人厌恶的事实并非是真的!”c)幻想中的否认:坚持错误的信念那么你就不必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一些特殊的字眼是你自己相信现实的虚假性。

7. 失区别(自体—客体融合)你变成了他人要你成为的那个人。

8. 分裂你把某些人看成是完全敌对的,而把另外的人看成是完全可爱的,或者,你现在痛恨你爱过的恶魔。

9. 泛灵论你把人的属性赋予非人类实体上。

10. 去生命化你所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类,所以你不需要担忧。

11. 反向形成你感觉到相反的。

12. 撤销与仪式你违背自己的良心(超我)。

或者你做一些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情,而后用另外一种象征性的行动惩罚自己来赎罪。

13. 隔离(情感的)你没有察觉到情感的感觉。

14. 外化你认为“社会”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觉到内疚。

15. 转向自身你对某人感到生气,但是却反而攻击/杀死自己。

16. 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居高临下地对待他人。

17. 分隔你阻止自己进行联结。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读书笔记防御在精神病理学诊断中的使用同样、全系列的防御机制都可能发生在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性状态中如果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抽象能力、整合能力、现实检验和观察自我、一些自我力量、一些共情、信赖和亲密的能力,以及足够的完整性,那么治疗师就可以使用分析下诠释技术去消除或修饰病态的(适应不良的)防御群防御的评估warm-ethics温暖(warm)——低-基调性(马勒),情感隔离,僵化共情(empathy)信赖(trust)抱持性环境(holdingenvironment)个性(identity)亲密感(closeness)稳定性(stability)三种人际功能水平低:自恋的——现实检验能力差,通过自己的幻想来看人,自闭中:需求-满足的——极少对亲密感有兴趣,很少关心其他人的感受和功能高:互助共情——关心彼此的心情、愿望、敏感度人际关系的内在心理基础的四个阶段自闭期(0-2个月)自体无法和客体区分开共生期(3-6个月)融合的渴望与焦虑交替出现分离-个体化阶段(7-36个月)自体恒定(3岁以后)常见的人格障碍群体所使用的防御壁花(局外人)——回避、言谈的抑制、疏离恶霸一一向攻击者认同(通过使别人感受到跟他一样的恐惧感来缓解焦虑)卑躬屈膝者——被动、禁欲主义、回避(避免其对自己攻击性的内疚感)唐璜一一性欲化(超我不足、虚无感)拜金女一一性欲化,回避(超我不足,自恋、口欲驱力)母夜叉——敌意(分离焦虑,控制)书呆子一一抑制,回避恶作剧者一一投射性认同,点煤气灯(阉割恐惧,防御受惊吓)“最适合距离”一一疏离感与自体-客体融合焦虑的折衷,防御性地与人保持距离但不会放弃感情上得联系系链一一“我会神奇般地使用这条链子,当我拉动它的时候,你就跑回我的身边。

当我不拉它,我就不需要你”隐形篱笆一一“我不能深入谈这些,我用一堵墙把你隔离在外”月亮——跟别人保持相对固定的情感距离彗星——一会儿享受情感上的亲密,一会儿产生自体-客体融合焦虑出逃的宾尼兔一一不断地在情感上逃离关心他们以及追逐他们的人防御和症状复合体101种防御机制1、投射一一把自己的情感、冲动或愿望归结到另一个人身上,扭曲了看待这个人的态度(最好在治疗的早期就让来访者面对自己的投射,让他们看到自己扭曲的想法)A对B生气,却认为B对A生气2、内射——在脑海里形成另一个人的心理表征B的观点对A很有意义,A就在脑海中形成B的形象,并在某些情景下拿出来使用3、幻觉——具有精神病性的人看到或听到一些现实中没有的东西4、投射性认同一一刺激对方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并让对方表现得像那个曾经激发你讨厌情感的人一样A从小被父母挑剔,A把挑剔投射给B,使B像A父母那样挑剔A5、投射性指责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公正地指责他人6、否认一一具有现实感功能的人,不承认事实的发生,包括本质否认、行动上否认、幻想上否认、言语上否认A“忘记”父母曾经的伤害7、失区别(自体-客体融合)一一变成他人想要你成为的样子(常因对丧失的恐惧)&分裂一一把某些事物视为完美,另一些事物视为极度可憎,常见与精神病与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中药当心那些一开始就赞美治疗师的病人,因为很快就会被他们愤怒地贬低)9、泛灵论一一把人类的属性赋予在非人类的实体上,常见于小孩与成年精神病人10、去生命化一一把一个人看作非人类,以此免去担忧,常见于精神病、严重的自恋性人格障碍、战争11、反向形成一一感受到事情的反面,常见是你如此友好以致无法说出自己是生气的A以嬉戏的方式描述童年被虐待12、撤销与仪式一一违背超我以使你从被道德驾驭的感觉中解脱出来(撤销);象征性地做让自己感到内疚得事情来对抗良知(撤销),然后又用另一种象征性行为惩罚自己来赎罪(仪式)13、隔离(情感)——从意识觉察中移除了对情感的感觉A轻描淡写地描述对丈夫忽视14、外化——一种特殊形式的投射,把内心的一部分体验成外界(常见于内疚感的外化,是治疗中常见的阻抗,把来自内心的苛责感受为来自治疗师的批评)15、转向自身一一无法接受自己对他人有愤怒,而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常见于有自杀倾向的人16、消极主义一一拒绝合作,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不靠近他人17、分隔一一阻止自己进行整合,因为把事情摆在一起象征着一些糟糕的事情18、敌意的攻击——进入争斗状态以掩饰不愉快的感觉19、置换——对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到另一个人身上A对B生气,无法表达,于是把愤怒表达在C身上20、象征化一一赋予心理功能某些不尽合理的涵义21、凝缩一一没有逻辑地把不同的想法、影像、客体表征联系在一起22、幻象形成或做白日梦一一有意识地想象一个忧愁或愉快得情景,并且知道那是一个幻想23、搪塞——有意识地撒谎24、虚构一一在没有意识到得情况下撒谎,常见于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用于防御低自尊25、压抑一一无意识地忘记一些感受和想法,用以避开任何负面的感受和想法,包括抑郁和愤怒26、否定性幻觉——对发生在面前的引起负面情感的事情视而不见27、力比多退行一一对性和独立感到害怕或内疚,而避免自己变得性感或具有攻击性,而退行到更早的时期28、自我退行一一包括干扰自我功能、使用早期防御机制、用无能防御内疚感29、现时退行——把注意力放在早年时光以便逃避当下的冲突30、形态学退行——通过睡觉做梦来逃避当前的痛苦31、压制——有意识地忘记一些感受和想法(在诠释性治疗里应该被解释,在支持性治疗里可以被鼓励,被视为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32、与幻想认同——像幻想中的英雄那样行事33、与父母潜意识愿望认同一一做父母禁止的事情,把他们堕落的付诸行动,然后遭受父母惩罚缓解内疚感34、向理想客体认同——模仿很棒的人,或被投射了全能感的人(如模仿父亲、迷信者)35、向攻击者认同一一因为曾经被虐待,而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他人,或者预感到敌意后抢先表现出不友善的态度36、向受害者认同一一认同早年家庭里的受害者,而容许自己被伤害,这是一种救赎的愿望,或者竭力白天愤怒或内疚感37、向丧失的客体认同一一重要人物去世,你表现得像他那样,以代替失去他的痛苦38、向内射物认同使一个内射物成为超我的一部分39、对攻击者诱惑一一以性或谄媚的方式诱惑攻击者以缓解恐惧(女人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可以改造一个坏男人,咨询师害怕来访者脱落而过度通融)40、升华——从事有益的活动以象征某种幻想,由此培养一种健康的嗜好41、挑逗/挑衅——表现出某种行为以使他人对你做某种事情,有时并没意识到42、合理化一一制造借口来缓解紧张,通常是在否认某些事实之后43、穷思竭虑一一通过过度分析来回避某些负面情绪44、逆恐行为一一越是害怕什么,就越去做什么,以证明自己并不害怕45、理智化一一沉浸在一种理论中,以逃避自己的情感,经常与隔离一起使用46、社会化与疏离一一用社交能力来缓解自体客体融合焦虑和孤独感的负面感受(彗星人,周期性地进入人际关系体验温暖,以及周期性地逃离)47、自我功能的本能化给一种自我功能赋予象征性的涵义48、自我功能抑制一一对一种自我功能赋予性欲或攻击性的象征,以致与超我发生冲突,引起内疚焦虑抑郁等,大脑关闭这些自我功能以远离这些感受49、理想化——认为某人是最好的,但事实上并不正确(自恋的投射、夸大自体与理想化双亲的融合、避免体验失望、理想化父母的移情)50、贬低一一瞧不起某人以维护自己的自尊(贬低、分裂、投射性指责组合的欺骗性渎职诉讼指控防御机制)51、幽默一一到处以开玩笑的方式来避免痛苦的感受(并不总是防御机制,但当比较突出时会成为轻躁狂)52、具体化一一使用“化学平衡”来诠释现实中的痛苦感受53、不认同一一试图让自己不跟自己的父母相似故意嫁给一个父母不认同的人54、团体形成一一让自己身边围绕着一群人,这样就不会为自己的情感亲密或性愿望有所行动55、禁欲主义一一避免跟别人接触以避免丧失的痛苦56、同性客体选择一一经常跟同性朋友在一起,以避免跟异性接触的焦虑,常见于潜伏期和青春期57、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一一把注意力放在一种情感上,以回避另一种引发焦虑或痛苦的情感对亲密变得愤怒,以防御自体-客体融合焦虑58、高度抽象化——荒谬地过度使用抽象原理,常见于精神病59、缄默一一停止说话以避免被看穿,一种特殊形式的压制60、饶舌一一喋喋不休,以阻止别人看穿而侵入自体61、回避一一远离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景以避免冲突性感受62、被动——面对攻击时自动采取一种唯命是从的态度63、自大感/全能感认为自己无比全能,全能感遭到威胁时可能引发强烈愤怒或自杀倾向64、转被动为主动一一因为担忧即将发生、无法控制的痛苦,而主动引诱痛苦事件的发生,以得到操控感被虐待的儿童,会主动引诱虐待事件的发生65、躯体化一一对自己身体及其功能有着意识上的象征性恐惧,尽管缺乏医学检查上的发现66、正常化一一相信自己没什么不妥,以逃避真实情况中的痛苦情绪(咨询中不必对使用正常化的成人过于操心,试着去寻找最小化、合理化、外化等伴随的防御,找到被避开的令人尴尬的事情)67、戏剧化一一在行为和言谈中逐日额外的情绪以缓解因未被注意而产生的内心冲突68、冲动化一一受到打击后,依照驱力行事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撤销的一种特殊形式69、物质滥用一一用药物或酒精等物质来镇压强烈的、不愉快的情绪70、黏人一一紧紧地抓住拒绝你的人,以缓解因失去他们造成的自尊下降抑郁或敌意71、哀怨一一因为自己幼稚的愿望得不到照顾而抱怨72、假性独立一一故作坚强与独立,以避免口欲期愿望(依赖及被照顾)的尴尬,通常伴随着自大感73、病理性利他主义一一否认自己的口欲愿望,并把它投射到贫困者身上,然后代理性地感到被滋养,常常与投射、向受害者认同、受虐性挑衅、反向形成、自大感一起使用74、点煤气灯——在其他人身上引起精神紊乱以摆脱自己的困扰感受75、最小化——意识到一个痛苦的现实却有意识地轻视这个现实76、夸大——在某件事情上渲染过头,包括灾难化和病理化77、普遍化一一把不喜欢的某个人看成是邪恶团体的一部分,以此回避对他的负面情绪78、现实重构一一否认现实以后,改变对所发生事情的印象79、移情一一无意识地将对以往情景和人际关系模式转移到当下的人身上80、解离一一整个人格面貌分离并变得无意识,以防御来自童年期被挑起的强烈情感81、恐光症一一对光回避,以回避窥视色情癖(偷窥)冲动82、冷淡一一对参加到活动中没有任何兴趣,以保护自己远离因私人信息暴露的沮丧或焦虑,回避口欲愿望被照顾的期待和关于控制的施虐性愿望83、恐吓/欺凌一一激起对方的敌意,以缓解恃强凌弱者因害怕失去爱而产生的负罪感和焦虑感来访者询问过多关于咨询师的培训及能力,激起咨询师的内疚感和报复性幻想84、弥补不足一一驱走那些比自己更能整合的人85、心因性抽搐——抽动以缓解紧张感或愤怒86、内省一一全神贯注与内在的沉思以缓解紧张或回避外在现实87、有保留的同意一一表达了部分的同意,以回避叛逆情绪88、自我弱点本能化——为自己的情感容忍度或冲动控制方面的弱点赋予一个性别内涵89、不真实习惯性地伪造事实,表面上给人一种联结感,实际上是保持真实情感距离90、超合理性一一使用现实检验或逻辑思维来回避情感91、含糊一一委婉地提到所想的,以致没人能真正看出隐藏的细节92、超唯美主义——陷入美和真理中,以回避现实的情感93、肤浅一一毫不犹豫地说着话,但并没想要表达很多94、躯体暴力一一通过毁灭一个客体,来消除它或其他置换客体带来的不愉快感95、与受伤客体认同——效仿受伤客体96、形式上的退行一一停止使用逻辑、时间导向等次级思维,取而代之使用象征性、精简的初级思维方式来思考97、超警觉一一总是随时留意着,哪怕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时候(超警觉保护人们远离充满焦虑、担心来自他人的攻击性、性欲等想法。

101防御机制-心理学重要学习材料

101防御机制-心理学重要学习材料

101防御机制大纲1.口唇阶段(0—3岁)的防御机制1)投射:把本属于自身的东西归属到他人身上。

2)内投射:形成一个对他人的意像。

3)幻觉:看到或听到自己正试图不去想的东西——愿望、意见、幻想或批评——并且没有现实检验能力。

2.肛门阶段(1.5—5岁)4)投射认同:通常有三种用法:◆把自身的东西投射到别的某个被严重歪曲了的人身上;◆以自己的不愉快情感去刺激别的某个人(“不幸的爱的同伴”)◆以自己的不快情感去刺激别的某个人,并且做出一些行为,就像是这个人使个体感觉如此不快一样。

5)投射谴责: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公平地谴责另外的某个人。

6)否认:假定个体已经觉察到了现实(现实感是功能意义上的概念),那么:◆根本上的否认:拒绝承认一种现实,尽管这一现实的存在有无可辩驳的证据;◆事实上的否认:表现出来的行为是象征性地说:“那个令人讨厌事实不是真的!”◆幻想的否认:坚持错误的信念,因而看不到现实;◆言辞上的否认:用一些特殊的说法来让自己确信现实在虚假的。

7)去分化(自体—客体溶合):变成任何其他的人想要他成为的样子。

8)分裂:把某些特定的人看成是完全敌对的,而另一些人则是完全充满爱意的。

或者,现在痛恨一个恶棍,而这个人是他所爱过的。

9)万物有灵:把人的品性归给了非人的存在物。

10)去活力:所看到的人不是人,所以不必担心。

11)反向形成:感觉到对立(比如,面对如此美好的东西,不能说自己愤怒)12)抵消和仪式:对抗自己的良心(超我)。

或者是,做了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以另外的象征性的行为来惩罚自己加以弥补。

13)隔离(情感的):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情感体验。

14)外化:认为“社会”将会批评他,但实际情形是他感到内疚。

15)转向自身:对某个人很愤怒,却代之以攻击或杀掉自己的行为。

16)怀疑主义:拒绝合作,并以谦卑的态度对等他人。

17)分隔:抑制自己与他人的联系。

18)敌意性攻击:沉侵在轻快当中,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3.第一生殖器阶段(2—6岁)19)置换(Freud, 1900a; Arlow & Brenner, 1964)感觉到一种对待某个人的方式,却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另一个人或情境。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为避免内心的情感冲突和焦虑反应,在无意识状态下,所自然或习惯选择的一种维持内心平衡的自我保护策略。

防御机制一词最早是由佛洛依德1894年提出的。

到1926年他又重提其概念,并总结了列举了常用的10种。

佛洛依德虽然发现了防御机制极其作用,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深入的加以研究。

后来,他的女儿安娜·佛洛依德不仅在父亲的基础上完善了防御机制的理论框架,而且增加防御机制的种类到18种,即:“压抑、否认、退行、幻想、置换、合理化与理智化、投射、摄入、反向、代偿、代偿、仿同、抵消、禁欲、躯体化、升华、幽默、利他”。

现代人又把其扩大到101种,浏览之后,觉得有些道理,所以罗列下来,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

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与非人类。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一、口腔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一、身体防御机制1. 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2. 皮肤屏障: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起着隔离外界环境的作用,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侵入。

3. 骨骼系统:骨骼提供身体的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对外界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通过鼻腔、气管和肺部等器官,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保持呼吸道的清洁。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通过胃和肠道等器官,将食物消化吸收,同时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二、心理防御机制6. 否认:个体拒绝接受令其不适或困扰的现实,以避免情感上的伤害。

7. 转移:将自己的情感或欲望转移至其他不容易引起焦虑或困扰的对象上。

8.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理念或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对自己的认可和承认。

9. 冲突解决机制:个体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冲突和紧张情绪,以保持心理平衡。

10. 转化:将个体的负面情感和欲望转化为积极的行为和成就。

三、社交防御机制11. 社交支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支持,缓解个体面临的压力和困扰。

12. 合作:个体积极与他人合作,以共同应对外界的威胁和挑战。

13. 社交规避:当个体面临社交压力时,选择避免参与特定的社交场合。

14. 侵略性防御:在面临威胁或攻击时,个体采取积极的行动,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15. 归属感:拥有一个支持和鼓励个体成长的社交群体,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

四、健康防御机制16. 锻炼: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和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17. 健康饮食:合理搭配食物,摄取各种营养素,维持身体的能量平衡和健康状态。

18. 睡眠保健: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和恢复能力。

19. 心理疏导:通过参与放松和减压活动,缓解紧张和焦虑,保持心理平衡。

20.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五、安全防御机制21. 安全卫生: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与卫生,减少病菌和细菌的滋生。

101种防御机制 曾奇峰

101种防御机制 曾奇峰

101种防御机制曾奇峰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在婴儿看来,把他喂养的很舒服的乳房(母亲)是好的,并且是一切好东西的代表。

此时,他觉得乳房(母亲)是好的,社会是好的,自己也是好的。

相反,如果婴儿经常被饿着活着没有得到适时的照顾,那么他会认为乳房(母亲)是坏的,社会是坏的,自己也是坏的。

长大以后,就变成自己是好的,社会是坏的,形成反社会型人格。

很多人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应该知道就是一种投射,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一位男士的父亲经常指责他,而且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无端的恶毒的指责,他想要自杀,心理咨询师告诉他这是想用自杀的方式报复他的父亲。

之后,在他再度想自杀的时候,他想到了咨询师的话,没有自杀。

这位男士形成了咨询师的意象。

内射与内化的对比:内化是指这个人的意象永远活在自己内心。

比如:一位父亲告诉儿子在生活中要坚强,当儿子遇到困难时,他想到了父亲的话,这是形成了父亲的意象,也就是内射。

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告诉自己要坚强,这就是内化,把父亲的教诲内化成自己的信念。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给B,B认同了A给予的投射。

a) 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例:父母反复说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孩子的数学成绩果然不好。

b) 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例:你不高兴,刺激别人跟你一样不高兴。

c) 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出现投射性认同时,咨询师要警觉,可以采用面质技术:你刚才指责我,让我很难受,我想知道你在以前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

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篇文章《投射性认同在夫妻治疗中的运用》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二)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二)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二)潜伏期:6—11岁40、升华:你积极参加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在象征层面使梦想成真。

一切艺术活动都是性驱力的变化层面。

41、挑衅:你诱惑他人发生性关系或者惩罚你,或者二者同时。

42、合理化:你找个借口来减轻张力,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

咨客在约定会面时总是迟到,他找到各种借口诸如“塞车、生病……”之类。

43、穷思竭虑:你“过度分析”和“徒劳无益”地试图解决问题。

44、逆恐行为:你越怕什么,越做什么。

爬摩天大楼,可能是恐高的人,把人际关系的敌意投射到了空间关系上,只有潜在的可伤害性。

45、理智化:你被一种特殊的行为理论所激励。

看励志书的人就是典型的运用理智化防御机制的人。

46、社会化与疏离:你用你的社交能力使你远离痛苦的想法。

社交就是让自己处于人群中,以免碰触伤口。

47、自我功能的本能化:你赋予一种自我功能以一种象征性的含义。

例如:“洗碗是女人的事情,”这是不合理地将一种特定的工作与性别等同起来。

48、某一种自我功能的压抑:你将自我功能转化为本能,并受到内疚感的冲击,所以你关闭了这一功能。

例如:你不能阅读,因为阅读等同于被禁止的性行为。

孩子都有弑母嫁父或者弑父娶母的想法,想独占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慢慢地知道这是不可以的,于是这些想法就压抑,长大后就转向其他方面。

考试焦虑症就是怕自己考好了,因为一旦自己考好了就是对父亲或者母亲的一种攻击。

49、理想化:你过高评价某个人,因为—a)自恋:减轻自己不完美而导致的耻感;自恋=自卑,我吹嘘别人,就是减轻自己不完美而导致的耻感。

b)自恋:你将此人与你过高的自我意象(自体客体)融合起来;吹别人就是在吹自己。

c)爱:避免体验失望;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就猛吹这个女人好,否则岂不是自己很没品?d)移情:他们就像你小时候的完美的父母一样。

50、贬低:你瞧不起某个人,以便保护你的自尊。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青春期和后青春期—第二生殖器期(13—20岁以后)51、幽默:你到处搞笑以回避痛苦的情感。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心理防御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困难或不愉快的情境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机制和策略。

以下列举了101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或真相。

2. 偏见: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带有主观偏见。

3. 投射:将自己的欲望、情绪或冲动归咎于他人。

4. 转移:将情感、动机或意图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5. 合理化:寻找理由或解释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情感。

6. 筛选:只接受与已有信念或期望相符的信息。

7. 扭曲:在自己的思考或记忆中扭曲和曲解事实。

8. 幽默:通过幽默来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

9. 分裂:在冲突情境中出现不一致和矛盾的行为或情感。

10. 隔离:将痛苦和不愉快的情感与自己的意识分离。

11. 逃避:逃避现实或不愉快的情境。

12. 逃避现实:通过沉迷于虚拟世界或幻想中逃避现实。

13. 抵抗:抗拒他人的干涉或指导。

14. 反抗:通过言语或行动反抗他人的要求或权威。

15. 退行:在压力或焦虑下重返幼稚或不成熟的行为。

16. 投降:放弃抵抗,接受他人的要求。

17. 逃避责任:回避或推卸对情境的责任。

18. 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不愿意妥协。

19. 隐瞒:故意隐瞒真相或感情。

20. 抵消:通过追求相反的行为或情感来抵消不适感。

21. 紧张过度:过度关注小事并放大其重要性。

22. 消极思维:将情境中的问题和障碍放大,忽略积极方面。

23. 安慰寻求:在面对困境时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安慰。

24. 自卫机制:通过攻击或伤害他人来保护自己。

25. 回避:避免与他人交往或参与特定活动。

26. 忽视:无视他人的存在或需要。

27. 做作:不真诚地表达情感或行为。

28. 避免:回避可能引起不适的情境或话题。

29. 自责:过度责备自己,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30. 理想化:将他人或事物过于理想化。

31. 看透皮肤:准确判断他人的动机和意图。

32. 强迫:过度控制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33. 适应:根据环境的需求和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1. 密码保护•使用强密码,包括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的组合。

•定期更改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

•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指纹、面部识别或短信验证码。

2. 防火墙•安装和配置防火墙来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3. 入侵检测系统(IDS)•监测和检测恶意活动和入侵尝试。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的威胁。

4. 入侵防御系统(IPS)•检测和阻止网络入侵。

•自动响应和防御恶意活动。

5.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存储备份数据在安全的位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6. 加密通信•使用加密协议(如HTTPS)来保护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防止恶意用户窃取数据或篡改数据。

7. 安全更新•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更新和补丁。

•防止已知漏洞被利用。

8. 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统和网络的弱点和漏洞。

•及时修复和加固系统以提高安全性。

9. 安全培训•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教育他们有关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和风险防范措施。

•增强员工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警惕性。

10. 账户管理•设定账户权限,限制用户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账户,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11. 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明确安全要求和控制措施。

•确保员工和系统遵守安全策略。

12. 安全监控•实时监控网络和系统的安全状态。

•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13. 强制访问控制•使用强制访问控制机制,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14. 防病毒软件•安装和更新防病毒软件,及时检测和清除恶意软件。

•提供实时保护以防止病毒感染。

15. 安全日志•记录和分析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日志。

•追踪和调查安全事件和异常活动。

16. 无线网络安全•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无线网络。

•禁用不必要的无线功能,如WPS。

17. 物理安全•控制和监控物理访问权限。

•安装监控摄像头和入侵警报系统。

101种防御机制1

101种防御机制1

101种防御机制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

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与非人类。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

11、反向形成:你有相反的感觉。

12、抵消与仪式:你做着违背良心(超我)的事情。

或者你做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作为弥补你又在另外的象征形式上惩罚自己。

13、隔离(情感):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转而攻击或者杀掉自己。

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

17、小团体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第一生殖器期:2—6岁19、替换:你感到跟一个人亲近,但却转变为亲近另一个人或者状态。

20、象征化:你赋予一些心理功能以不合理的意义。

101种防御机制-曾奇峰

101种防御机制-曾奇峰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的特征: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一、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一、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曾奇峰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在婴儿看来,把他喂养的很舒服的乳房(母亲)是好的,并且是一切好东西的代表。

此时,他觉得乳房(母亲)是好的,社会是好的,自己也是好的。

相反,如果婴儿经常被饿着活着没有得到适时的照顾,那么他会认为乳房(母亲)是坏的,社会是坏的,自己也是坏的。

长大以后,就变成自己是好的,社会是坏的,形成反社会型人格。

很多人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应该知道就是一种投射,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一位男士的父亲经常指责他,而且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无端的恶毒的指责,他想要自杀,心理咨询师告诉他这是想用自杀的方式报复他的父亲。

之后,在他再度想自杀的时候,他想到了咨询师的话,没有自杀。

这位男士形成了咨询师的意象。

内射与内化的对比:内化是指这个人的意象永远活在自己内心。

比如:一位父亲告诉儿子在生活中要坚强,当儿子遇到困难时,他想到了父亲的话,这是形成了父亲的意象,也就是内射。

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告诉自己要坚强,这就是内化,把父亲的教诲内化成自己的信念。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给B,B认同了A给予的投射。

a) 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例:父母反复说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孩子的数学成绩果然不好。

b) 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例:你不高兴,刺激别人跟你一样不高兴。

c) 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出现投射性认同时,咨询师要警觉,可以采用面质技术:你刚才指责我,让我很难受,我想知道你在以前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

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篇文章《投射性认同在夫妻治疗中的运用》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五篇范文)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五篇范文)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五篇范文)第一篇:101种心理防御机制101种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为避免内心的情感冲突和焦虑反应,在无意识状态下,所自然或习惯选择的一种维持内心平衡的自我保护策略。

防御机制一词最早是由佛洛依德1894年提出的。

到1926年他又重提其概念,并总结了列举了常用的10种。

佛洛依德虽然发现了防御机制极其作用,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深入的加以研究。

后来,他的女儿安娜·佛洛依德不仅在父亲的基础上完善了防御机制的理论框架,而且增加防御机制的种类到18种,即:“压抑、否认、退行、幻想、置换、合理化与理智化、投射、摄入、反向、代偿、代偿、仿同、抵消、禁欲、躯体化、升华、幽默、利他”。

现代人又把其扩大到101种,浏览之后,觉得有些道理,所以罗列下来,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

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隔离(情感)
• 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
– 在地震中,有些人的亲人已经遇难,但他仍能救人,这说明他已将自己的情感隔 离。 – 田二飞了起来,大头朝下奔着马路牙子就去了,拿脑袋跟石头做了一个轻微的较 量……田二输了 (谈笑间,田二血肉横飞)
外化
• 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
– 潜逃的罪犯往往一听到警车的声音,看见警察,以为都是抓自己的,其实是他自 己内心感觉应该被抓的。 – 这是投射的一种,把自己对自己的监视,变成了外界对自己的监视。把自己内心 的东西投射到了外在的世界。 – “你哭什么哭,你委屈了?你怪我了?我知道你心里一直恨着我……”
• 你像你喜欢的英雄一样行事
向父母潜意识的和意识的希望和 幻想认同
• 你父母禁止什么你就做什么,把他们堕落的愿望见诸行动,并受到惩 罚。 • 很多优秀的父母孩子却非常糟糕!原因可能是父母的潜意识中压抑了 很多堕落的东西,这些东西投射给了孩子。孩子向父母潜意识的希望 和幻想认同,就变成了如此糟糕的孩子。所以,教育孩子关键的是看 父母怎么想,而不是怎么做。 • 三种基本情绪:
• 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
– 有些人只和老乡,或者同学交往,这样的人“玩不出去”。中国自古以来,就存 在党同伐异的现象。
敌意的攻击
• 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 生活中有一些不扯皮就难受的人,这是满足攻击驱力和性驱力。 – 打人是有性快感的,尤其是父母打孩子。 – 张三买了瓶矿泉水,喝了一口骂道“假的”“怎么说是假的?”“兑水了”
压抑
• 你忘掉不应该忘掉的想法或情感。 • 我想和老爷子做一门亲戚,其实他女儿很喜欢我的,就是女婿反对。
否定性幻想
• 你对发生在你面前的灾难视而不见。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发就事论事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发就事论事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自我防御的特征: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一、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

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
口欲期:0—3岁
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
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
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
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
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
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

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与非人类。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

11、反向形成:你有相反的感觉。

12、抵消与仪式:你做着违背良心(超我)的事情。

或者你做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作为弥补你又在另外的象征形式上惩罚自己。

13、隔离(情感):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转而攻击或者杀掉自己。

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

17、小团体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第一生殖器期:2—6岁
19、替换:你感到跟一个人亲近,但却转变为亲近另一个人或者状态。

20、象征化:你赋予一些心理功能以不合理的意义。

21、凝缩:你把完全不同的想法聚在一起,使它们成了整体。

22、幻想形成或者白日梦:你持续地幻想一些沮丧的或者高兴的场景,并且知道那是幻想。

23、搪塞:你为了一个目的和因为某个原因撒谎。

24、闲聊:你对不知道的事情撒谎,以减少低自尊感。

25、压抑:你忘掉不应该忘掉的想法。

26、否定性幻想:你对发生在你面前的灾难视而不见。

27、力比多压制(精神上的性压制):你对性或者武断感到害怕,所以你变得依赖(口腔)或者固执。

28、自我压抑:三种使用途径
a)一种功能受到干扰:你的自我功能或自我强度停止工作,所以你不能感受某事导致的不愉
快;
b)退回到早年的防御机制:你开始使用心理发展早期的防御机制;
c)无效的防御措施:你的防御在不能切断情感,这样的失败通过惩罚你来减轻内疚。

29、现实压抑:你关注过去的时光,不考虑现实冲突。

30、形态学压抑:你通过做梦来回避痛苦的现实。

31、压制:你有目的地试图去遗忘。

32、向幻想认同:你向你喜欢的英雄一样行事。

33、向父母潜意识的和意识的希望和幻想认同:你父母禁止什么你就做什么,把他们堕落的愿望见诸行动,并受到惩罚。

34、向理想形象或者客体认同:你向你认为伟大的某个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35、向攻击者认同:你虐待一个人,因为别人曾经虐待过你;这使你不感觉到痛苦的情感。

36、向受害者认同:
37、向丧失的客体认同:你向一个你失去了的亲人一样行事。

如果你总是收集他的纪念品而从来没有悲伤过,那你就处于“确定的病理性哀伤”中。

38、向内射物认同:你使内射物成为自己的超我的一部分。

39、诱惑攻击者:你通过色情或者阿谀奉承诱惑他人,以减轻恐惧。

潜伏期:6—11岁
40、升华:你积极参加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在象征层面使梦想成真。

41、挑衅:你诱惑他人发生性关系或者惩罚你,或者二者同时。

42、合理化:你找个借口来减轻张力,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

43、穷思竭虑:你“过度分析”和“徒劳无益”地试图解决问题。

44、逆恐行为:你越怕什么,越做什么。

45、理智化:你被一种特殊的行为理论所激励。

46、社会化与疏离:你用你的社交能力使你远离痛苦的想法。

47、自我功能的本能化:你赋予一种自我功能以一种象征性的含义。

例如:“洗碗是女人的事情,”这是不合理地将一种特定的工作与性别等同起来。

48、某一种自我功能的压抑:你将自我功能转化为本能,并受到内疚感的冲击,所以你关闭了这一功能。

例如:你不能阅读,因为阅读等同于被禁止的性行为。

49、理想化:你过高评价某个人,因为—
a)自恋:减轻自己不完美而导致的耻感;
b)自恋:你将此人与你过高的自我意象(自体客体)融合起来;
c)爱:避免体验失望;
d)移情:他们就像你小时候的完美的父母一样。

50、贬低:你瞧不起某个人,以便保护你的自尊。

青春期和后青春期—第二生殖器期(13—20岁以后)
51、幽默:你到处搞笑以回避痛苦的情感。

52、具体化:你停止使用抽象思维(本来你有的);你谴责某种“化学失衡”,或者寻找一种病毒,以回避思考那些让你沮丧的关系。

53、反认同:你努力变得跟父母不一样。

54、小团体形成:你身处人群中以对抗性冲动。

55、禁欲:你回避与人交往。

56、同性客体选择:你的同性别的“伙伴”减轻了你对同性恋刺激的恐惧。

杂类:
57、一种情感对抗另一种:你专注于一种情感,而回避另一种。

58、过度抽象化:你滥用理论。

如果你也否认或者重建现实,那你有可能是精神病。

59、缄默:你停止说话以避免被发现。

60、饶舌:你说得太多,而没有顾及场合和话题。

61、回避:你远离某些环境,因为那些环境会制造冲突。

62、被动:在面临攻击时,你自动选择选择顺从的或者软弱的态度。

63、自大/无所不能:你是上帝给与地球的礼物,有着神奇的力量。

64、被动对主动:“你不能象我开火;我走了!”你掌控着你自己的谎言。

65、躯体化:你专注于自己的身体,以避免口欲、性和仇恨的冲动导致的冲突。

66、正常化:你不顾自己明显的精神症状,而确认自己是正常的。

67、戏剧化:你将你的情感投注到你的言论中,以减轻被关注的冲突。

68、冲动化:你用性、吃或者仇恨缓解张力或者不愉快的情感。

69、物质滥用:你使用某种物质来平息不愉快的情感。

70、依附:抓住一个拒绝你的人。

71、抱怨:牢骚满腹,你看不见你的婴儿般的希望被照顾的愿望。

72、假性独立:你变成了独行侠,不允许任何人帮助你。

73、病理性利他:实际上是向受害者投射和认同—你否认口欲期欲望,将其投射到穷困者身上,然后替代性地感到被滋养。

74、煤气灯:你引起他人精神紊乱,或者相信他人精神紊乱了。

75、最小化:你意识到了痛苦的现实,但你却轻视它。

76、夸大:你在某件事情上付出太多。

77、普遍化:不恨某一个人,将其视为魔鬼中的一员。

78、重建现实:你否认现实之后,重造一种情景。

79、移情:你将既往情景和关系的记忆转移到现实中的一个人。

然后你用旧的防御忘记过去,或者通过象征性生活其中来掌控它或者是改变它的后果。

80、分离:a)你完全忘记你自己;b)你让某个人评论你,然后你拒绝他或者她的观点。

81、拍照恐怖:你回避光线,以回避你的偷窥冲动。

82、冷漠:你对启动情感没有任何兴趣。

83、胁迫他人—欺凌弱小:你使别人处于警觉状态,以减轻自己的焦虑。

84、匮乏补偿:你排斥那些比你整合得更好的人。

85、精神性痉挛:抖动,以减少张力或愤怒。

86、内省:你全神贯注于内在反省以减少张力,或者回避外在现实。

87、限定协议:你部分同意以避免反抗。

88、弱化的自我功能的本能化:你的情感耐受力和冲动控制力(肌肉的或者性的)较弱,你赋予其温柔的内涵。

89、伪装:你骗人,或许是习惯性的
90、过度现实化:你使用次级过程以避免情感。

91、暧昧:你隐藏细节。

92、过度唯美:你沉溺于美与真理,以回避现实和情感。

93、油腔滑调:你说得很快,但内容空洞。

94、躯体暴力:你“废掉客体”,以终止你的仇恨。

95、与受伤客体认同:你弄伤一只你认识的(有时候是所爱的)小鸟,然后再模仿它。

96、形式上的退行:你停止使用逻辑的、时间定向的思维。

97、过度警觉:你永远睁着一只眼,尽管有时完全没有必要。

98、现实置换成未来:你想象“假如…”或者“有朝一日…”
99、疲乏:你感到疲劳,但你身体没生病。

100、坦白:你真诚而生硬,但这些掩盖了你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101、把自我批评转变为批评别人:你批评他人,以替代指责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