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合集下载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的十大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拒绝承认或认为不存在。

2. 退行:在遇到挫折时,放弃成熟的应对方式,表现出类似幼儿的冲动行为。

3. 压抑:将不愉快的事情从意识中排除,不愿想起。

4.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态度、愿望等加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

5. 反向形成:对内心的感受、欲望进行相反的表达,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

6. 合理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以减少焦虑或避免面对真相。

7. 认同: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质,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8. 升华:将原本的攻击性行为或冲动转化为更建设性的行为,如艺术创作等。

9. 置换:将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10. 理他主义: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而按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

这些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发展出来的适应性行为,但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这些防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遇到压力、焦虑或不愉快情绪时,为了保护自己心理健康而自发产生的心理策略。

以下是16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1. 拒绝承认:对于不愉快或痛苦的经历或情绪,认为这些事情从未发生过或不存在。

2. 投射:把自己的情感或行为归咎于他人,而不是承认自己的责任。

3. 取笑:使用幽默或嘲讽来掩盖自己的不安或不舒适情绪。

4. 回避:避免与不愉快的情境或人接触,以免产生痛苦情绪。

5. 否认:否认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欲望,认为这些是不健康或不合适的。

6. 逃避:通过吸毒、喝酒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7. 隔离:将不愉快情绪或经历和其他经历和情绪分离开来,避免情绪交叉影响。

8. 理智化:对于不愉快情绪,通过逻辑分析、事实证明等方式来缓解情绪。

9. 借酒消愁:通过饮酒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0. 反抗:通过反抗或挑战有关自己的压力来源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1. 替代:通过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如吃甜食、购物等。

12. 转移:将情绪或需求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3. 供养:通过帮助他人或成为他人的赞助人来缓解自己的不快情绪。

14. 否认危险:对于危险或威胁,认为自己是无害的,没有必要采取行动。

15. 理性化:用逻辑和理性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16. 掩饰:用假象或伪装来掩盖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

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2、否定(denial)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

“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

唯“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譬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刀距大的伤痛。

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3、退回(regression)退回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

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受,通常我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以下是 7 条关于心理防御机制分类的内容:
1. 压抑呀,这就好比是把那些让人痛苦、烦恼的记忆和情感,使劲儿地往心里的小角落里塞!比如说,小红小时候经历了很可怕的事情,她长大后就很难想起那段经历,好像大脑自动把它藏起来了,这就是在压抑呢!
2. 否认可有意思了,就像是捂着眼睛说“我没看见、我不相信”!像小李,他的宠物狗去世了,他却一直说狗狗只是出去玩了还没回来,这就是典型的否认呀,不愿意面对现实!
3. 投射呀,就跟照镜子似的,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啥的都投到别人身上去。

比如小张觉得自己很懒,他看别人也觉得别人懒,其实那可能只是他自己的特质哦,他却觉得别人也是这样,这不是很有趣嘛?
4. 合理化可太常见啦!就像给自己找各种好听的理由来解释事情。

像小王考试没考好,他就说这次题目太难啦,大家都考不好,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呗,让自己心里好受点。

5. 退行哟,哎呀,这就像是一下子变回了小孩子的状态。

比如小赵在工作中遇到很大压力,回家后就开始撒娇、耍赖,像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退行啦!
6. 升华挺厉害的呢!把那些不好的情绪、冲动转化成有意义的事情。

像小周他内心有很多愤怒,他就去学拳击,把愤怒发泄在拳头上,还锻炼了身体呢,多棒呀!
7. 幽默也属于心理防御机制哟!用幽默的方式来应对困难和尴尬。

像是大家一起聊天,有人说了句尴尬的话,小吴马上开个玩笑化解了尴尬,这就是幽默在起作用呀!
我觉得心理防御机制真是很神奇的东西,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发挥着作用,帮助我们应对各种情况呢!。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挫折、内心冲突等一些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或机制。

这些机制往往在个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发挥作用,以帮助个体应对情绪困扰、保护自我形象与自尊、减少焦虑和痛苦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Denial):拒绝接受或否认现实存在的事实,以逃避对抗现实带来的负面情绪。

2. 转移(Displacement):将负面情绪从一个对象或情境转移到无关的对象或情境上,以减少自身的焦虑和压力。

3. 投射(Projection):将个体自身的负面情感、欲望或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认可和面对自身的内心冲突。

4. 退行(Regression):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回到更为幼稚或原始的行为模式,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和需求。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将自己真实的欲望或情绪转化成相反的行为和情感,以抑制与自我价值观不一致的欲望和情绪。

6. 显露(Expression):将内心的冲突和情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包括情绪爆发、言语攻击、大声哭喊等。

7.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自责,个体通过对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进行合理化解释,为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

8. 抵抗(Resistance):对于威胁到个体自我形象、心理安全或自我认同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抵抗,拒绝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困难。

然而,长期依赖这些机制可能会阻碍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社会工作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社会工作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在面临压力、冲突、危险或不愉快的情境时,借助于潜意识的方式来保护自我和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应对外界压力和情绪波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领域,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更需要了解与应对心理防御机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1. 拒绝:当个体面临不愉快的情境时,有时会倾向于逃避或否认现实,拒绝接受现实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个体带来安慰和平衡,但长期来说并不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和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使用投射可能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也可能导致个体自我的认知失衡。

3. 退行:在面临压力时,个体可能会退回到更为幼稚和安全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挑战。

退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依赖退行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成熟和独立性。

4. 否认:个体对不愉快的真相或情境进行否认,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

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体适应压力,但长期否认现实可能会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 转移:个体将自己的情绪或冲突转移到其他情境或目标上,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和焦虑。

转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转移可能会对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的影响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着重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同时要了解个体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加以应对和引导。

1. 有效倾听与理解: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有效倾听和理解,帮助个体认识和了解自己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同时引导个体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冲突,并寻找健康的应对方式。

2. 引导个体建立积极心理机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交流和心理指导,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个体面对压力和冲突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心理平衡和健康成长。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一、拒绝:这是一种行为上的防御手段,它通常发生在思维上。

通过拒绝,人们可以把一种担心或感受转变为不和谐或不可能。

比如,当一个母亲发现自己孩子把一杯茶弄得满地都是时,她可能会说这个破活都不会做,也不值得她教。

这是一种拒绝,它可以将母亲的担忧转化为不安,让她松口气。

二、移情:这是一种情绪防御机制,它指的是把自己的情感对象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它可以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真实情况的伤害,从而获得安全感。

比如,一个孩子承受着他父亲的持续抨击,面对父亲,他可能会通过将他的抑郁情绪转移到他的老师和班主任身上来获取心理上的安慰。

三、投射:投射是一种情感上的防御机制,它将内在的愤怒和压抑转移到外部。

例如,有一个男生从来不在家里待太久,每次他到家就发脾气,责骂家人,其实把自己的愤怒投射到家人身上。

四、压抑:压抑是一种行为上的防御机制,它有助于人们减少认知上的担忧。

例如,当一个女孩面对家人对她的严厉批评时,她可能不会咆哮,而是把一切压了下去,她甚至不会去思考家人批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五、消极思维:消极思维是一种思维防御机制,它有助于人们降低自己对一件事情的期待,使自己不会失望。

比如,有一个员工在工作中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无论他怎么试着去做到完美,他仍然会用消极的思维去覆盖所有可能的失败的情况。

六、反应酸化:反应酸化是一种情绪上的防御机制,它将愤怒和悲伤转移成愤怒、反愤或冷漠。

例如,当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批评,总是想借口回敬过来,而不是直面批评,试图让人害怕、怀疑或反愤,以此来达到转移责任或掩饰自己对自己失败的情绪的目的。

七、隔离:隔离是一种情感上的防御机制,指的是把不想面对的情绪与自己的真实情感分离开来。

例如,当一个人经历到曾经的悲痛时,他可能会把自己的感受隔离开来,不去认真思考,从而避免太多的痛苦和痛苦经历。

八、抗拒:这是一种思维上的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把可能对自己具有威胁、不利情绪的事情转变为别的思维活动,从而缓解压力。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1.投射(projection)投射也称推诿,是指把自己具有的为他人所不容的性格、观念、欲望和行为等转移到他人身上,以此来保持心理安宁,或者把自己遭受的困境、挫折和错误推诿和归咎于他人和客观原因,以维护自尊,减轻自身的焦虑和不安。

前者例如自己性格偏执,就说他人性格才偏执,自己考试作弊,就说别人也在作弊,作弊的手段也更为多样和老练,只是未被人发现而已等;后者例如考试成绩不佳,就归因于题目太难、复习时间不足、批卷太严格等。

2.否认(denial)否认是指否定已经发生的但又难以接受的事实,当作根本没发生,以逃避心理打击,减轻痛苦。

例如对亲人突然亡故、事业上出乎意料地遭到失败等事实不愿承认,不肯相信,以缓冲精神刺激,使心理上更有准备的在日后慢慢接受业已发生的痛苦事实。

所谓的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等就是否定的典型表现。

3.象征(symbolization)象征是指以自己已经拥有的或能够接受的事物来象征性地代表自己尚未拥有或不能接受的事物,以获得心理满足和保持心理平衡。

例如数学成绩虽不理想,但语文成绩良好,因而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数学成绩也一定能赶上去,以缓解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失落感。

4.退行((regression)退行是指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表现出早期幼稚的、与年龄不相称的行为反应,去应对困难和挫折处境,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照顾,从而减轻心理负荷和痛苦。

例如晋级受阻就号啕大哭,甚至吵闹、耍赖,或满地打滚等。

5.内向(introjection)内向是指把遭受困境、挫折和错误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不可抗拒的因素,以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忍受。

例如高考落榜就认为是命运使然;身患重病是天意等。

6.幻想(phantasy)幻想是指在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通过想象来满足成功的欲求。

例如学习成绩落后,想象自己将来一定能成绩优秀甚至名列前茅,目前的困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现在穷困潦倒,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等。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受到攻击、压力、挫折等不良情境下,通过自我防御来缓解负面情绪和不适感的心理机制。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否认可以减轻负面情感和痛苦,使人感觉似乎情况变得更好。

例如,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否认或贬低所听到的消息,以减少负面情绪和紧张感。

2. 转移:转移注意力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不良情境中摆脱负面情绪和痛苦。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或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缓解负面情绪。

3. 解释:解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理解自己情感和行为的原因。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悲伤时,他们可能会寻求他人解释和解释,以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4. 压抑:压抑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避免表达负面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个体感到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以避免发生冲突或伤害他人。

5.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解释和合理化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遭受攻击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受到攻击是合理的,以使自己感到更加安全。

6. 逃避: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摆脱不良情境中的压力和责任。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远离压力源,以逃避紧张感。

7. 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控制和改变负面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思考积极的事物来缓解负面情绪。

8. 转移注意:转移注意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不良情境中摆脱负面情绪和痛苦。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9. 投射: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他人的行为上。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嫉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的行为上,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10. 模仿:模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他人的行为和情绪中获取力量和安慰。

防御机制的概念

防御机制的概念

防御机制的概念防御机制的概念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自我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情况,并减轻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一、防御机制的分类1. 成熟型防御机制:包括幽默、同情和理解等积极健康的行为,能够使人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2. 病态型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投射、分裂等消极不健康的行为,会导致人们无法正常地面对现实生活,并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3. 中间型防御机制:包括升华、抑制和回避等中立型行为,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

二、常见的防御机制1. 否认:指一个人否认某个事实或情况存在。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紧张感和焦虑感,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现实生活与内心感受的脱节。

2. 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内心矛盾和紧张感,但也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3. 分裂:指一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划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复杂的环境和情境,但也可能导致内心冲突和自我认同问题。

4. 升华:指一个人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为。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挫折和失败,但也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与内心感受的脱节。

5. 抑制:指一个人抑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内心压抑和身体健康问题。

6. 回避:指一个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挑战。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紧张感,但也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与内心感受的脱节。

三、防御机制的影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情况,并减轻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但是,长期使用防御机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1. 防御机制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与内心感受的脱节,使人们无法正常地面对现实生活。

2. 防御机制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使人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和紧张。

3. 长期使用防御机制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我认同问题等。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种类很多,可归纳为20余种。

根据其形状可分为排他、幼稚、神经症及成熟性防御四大类。

1)排他性防御又称精神病性或自恋性防御,其特点是精神病态的自我中心,无视客观现实。

诸如:曲解:当挫折出现时,主观上将它歪曲解释,虚幻地满足内心的企求,如“打肿脸充胖子”便是曲解。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我国并不少见,阿Q的“精神胜利”也属于曲解,挨人打骂后便称“儿子打老子,活该!”否认:当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感觉实在受不了时,否认能挽一时之溃。

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均属于否认机制。

大凡意志薄弱而知识结构又单纯的人,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认机制。

2)幼稚性防御又称不成熟性防御,为幼儿中普遍使用,成年人中也常不弃尽。

幻想:受条件限制达不到主观上企求的目标而心神不宁时,不少人会“画饼充饥”或做“白日梦”,从幻想中求得满足。

退行:又称退化。

面对某尴尬与不幸时,一些人表现出幼稚的举动,大人象孩子一样,便是退行。

因为孩子不承认社会责任,其行动可任性些,故自己不自觉地成了孩子般后,生活会相对显得轻松些,紧张或苦恼也自然有所减轻。

3)神经症性防御此种防御机制有人认为神经症患者用得更多,具体分析时,非神经症患者也广泛使用。

转移:遇到冲突时,将对立面移向无争抗能力的他人它物,以方便地达到宣泄恨怒等紧张不安的情绪。

如窝囊的男人在社会生活上受了委屈后回家打骂妻子儿女,迁怒家人。

有些青年恋爱失败后,把悔恨泛化地推向所有异性,决定独身一辈子。

合理化:又称文饰。

这一防御机制或许是人们用得最多的,当际遇到不顺意时,会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文饰不愉快。

如丢了钱就说“破财消灾”,贫困拮据者尤为欣赏“知足者常乐”。

最出名的合理化防御是“酸葡萄”、“甜柠檬”心理。

4)成熟性防御这种防御机制是健康人主要使用的,不良副反应小,比较受称道。

升华:个人的欲念受到阻抑困扰时,跨越痛苦而不消极沉沦,转而焕发崇高的理念,把自我的不满足抛在一边,全身心投入某种有价值的活动,创造出卓越的成就。

常见的20种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20种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20种心理防御机制一、与分裂有关的防御机制:分裂、投射、投射性认同、病态理想化和贬低化、否认、解离、付诸行动、退行。

(1)分裂:来访者把好的情感与不好的情感分别分割到不同的人身上,用来保护好的情感。

来访者可能会把好的情感全部投注在母亲身上,而把所有不好的情感全部投注在父亲身上。

(2)投射:来访者自己不能接受的一些思维与情感,认为这些思维和情感是别人的。

来访者可能会认为治疗师对自己是有敌意的,而实际上是来访者对治疗师怀有敌意,只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敌意。

(3)投射性认同:来访者发出投射,治疗师体验到这种被投射的感觉,并且对投射情感的认同。

来访者认为治疗师是有敌意的,这是来访者的投射,当这种敌意发出以后,治疗师可能认同了这种情感,结果治疗师拒绝了继续治疗。

(4)病态理想化和贬低化:来访者可能会把会把治疗师进行理想化,对生活中的人会贬低。

理想化与贬低化会出现互换,现在会把一个人想得很好,可能过一段时间就觉得这个人什么都不是。

(5)否认:来访者可能通过拒绝承认自己难以接受的情感来保护好自己。

当治疗师与来访者面质时,来访者的沉默时对治疗师的愤怒和不满,来访者不愿意接受自己是可以表达愤怒的人,可能会否认自己的情感。

(6)解离:来访者可能难以承受当下的痛苦,因此选择与现实切断联系用来保护自己。

来访者可能被父亲毒打,为了保护好自己,进入解离状态,感受不到任何痛的感觉,就好像来访者看到一个父亲在打他的孩子一样,这个孩子与来访者没有关系。

(7)付诸行动:来访者用行动来逃避痛苦的感觉。

直接脱落不来了,可能是来访者的付诸行动。

(8)退行:来访者可能会退行到早期的母婴关系中。

来访者因为厌倦了职场的勾心斗角,于是回到了老家,每天享受父母亲的照顾。

二、与压抑有关的防御机制:情感隔离、理智化、合理化、替代、躯体化、抵消、反向形成、认同、过度情绪化、外化、性欲化、压抑、转向自我。

(1)情感隔离:来访者压抑自己的情感,但是思想还停留在意识层面。

心理防御的五大类型了解不同心理防御策略的特点

心理防御的五大类型了解不同心理防御策略的特点

心理防御的五大类型了解不同心理防御策略的特点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对于内外环境的压力、威胁或冲突等应激因素产生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

在心理学领域中,人们认为有五大类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回避和转移。

每种心理防御机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1. 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指将不愉快的、痛苦的或无法接受的思想、记忆或情感从意识中排除,使之无法进入意识。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阻断人对痛苦情感的体验,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然而,压抑并非完全消除了这些情感和记忆,它们可能在潜意识中存在,导致幻觉、梦境等形式的表达。

2. 否认(Denial)否认是指对于现实或真相的否认,将其拒绝承认或接受。

当个体面临威胁、丧失或痛苦时,否认可以帮助其保持自我安慰和心理平衡。

然而,否认并不能解决问题或消除困境,只是暂时性地逃避现实,可能导致问题的进一步积累和恶化。

3. 投射(Projection)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无法接受或难以面对的思想、感受、欲望或冲动归咎于他人或外部事件上。

通过将自己的内心体验转移到他人身上,个体能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同时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然而,投射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破裂,因为个体往往将负面情感和责任归咎于他人。

4. 回避(Avoidance)回避是指个体避开或逃避引起不适的情境、思维或感受。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通过避免与威胁或痛苦相关的刺激来减轻心理压力。

然而,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暂时性地缓解不适,可能导致问题的长期积累和逃避现实。

5. 转移(Displacement)转移是指个体将一种情感或冲动从原本的对象或事件转移到其他对象或事件上。

通过转移,个体可以将负面情感集中在相对无关紧要的对象上,从而减轻对原始对象的情感冲动。

然而,转移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暂时性地转移了焦点,可能导致情绪的反复转移和问题的进一步复杂化。

以上是心理防御的五大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点。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起内部心理活动具有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应激状态。

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同时出现,相互作用使反应加重或减轻。

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为良性心理防御机制,反之就是不良心理防御机制。

可分四大类:(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开心、快乐,使自我能够得到更完善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素质,建议大家要更多的运用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1)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其实说高尚些就是道德层面的升华,是超我在起作用,当你用诚心、爱心去关爱别人,同时又不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灵是净化的,心理也就不会有负担,所有的内心矛盾、冲突和痛苦就会被化解掉。

比如:本来你正处于失恋状态,内心郁闷、烦躁,当在银行门口帮一个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开银行沉重大门时,老人会衷心的感谢你,此时的你会发现你的阳光之处,就会减少失恋所带来的郁闷情绪。

(2)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尴尬和困窘。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幽别人的默,一定要幽自己的默,要学会自嘲。

一个人要是会自嘲了,说明他的心理就成熟了。

也说明他认识了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强了。

幽默很容易缩短你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

2. 移置: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时,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

3. 投射:把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

4. 合理化: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理由代替原来的理由。

5. 反向作用: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

6. 倒退:当个体遇到挫折时用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情,减轻焦虑。

7. 压抑:把引起焦虑的观念和冲动压到潜意识中去。

8. 升华:把本能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概念,是自我面临挫折或冲突时,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调解冲突、减轻内心不安的策略,但有时也会导致问题难以解决。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与解析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与解析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与解析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和冲突时采取的一种心理自我保护的方式。

通过了解和分析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本文将对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分类与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作用和应用。

一、否认机制否认机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对于现实中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事实、情感或欲望进行否认。

通过否认机制,个体可以避免面对痛苦和不愉快的现实,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平衡。

然而,过度的否认可能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投射机制投射机制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冲突、欲望和情绪转移给他人,认为他人拥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投射机制,个体可以将自己无法面对的问题和冲突推卸给他人,减轻自身的内心矛盾感。

然而,过度依赖投射机制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情绪问题的加重。

三、逃避机制逃避机制是指个体通过认知方式或行为方式来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冲突。

常见的逃避机制包括沉迷于幻想、逃避现实、借酒浇愁、沉迷于工作等。

适度的逃避可以帮助个体暂时缓解压力,但长期逃避将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四、回避机制回避机制是指个体面对压力和冲突时,选择回避和回避对应问题的策略。

个体可能选择回避与问题相关的情绪、人物或思维,以避免面对现实的挑战和困惑。

然而,回避机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将问题抛诸脑后,最终可能导致问题的积累和困扰。

五、合理化机制合理化机制是指个体为了自我保护和自我安慰,将不符合事实和逻辑的解释引入到自己的思维中。

通过合理化机制,个体可以降低对现实世界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然而,过度的合理化会导致对问题的忽视和现实的扭曲。

六、幽默机制幽默机制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个体通过将冲突和压力转化为幽默和笑声来减轻内心的压力。

幽默可以改变个体对问题的态度和情绪反应,更好地适应困境和压力。

适度的幽默机制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和积极情绪的产生。

七、升华机制升华机制是指个体将不满足的欲望或冲突转化为积极的行为或创造性的成就。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①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②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③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

④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

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⑥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⑧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

建立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在其心理活动中,需要与欲望是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遇到挫折或动机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和不安。

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现实的矛盾,设法求得解决;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

郑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的尴尬和困窘。

调节它不同于压抑,它不是否定人的欲望和自主状态。

它是当意识中出现想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冲动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暂且压制这种冲动,延迟行动。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认知型防御机制
1. 否认:拒绝承认不愉快或不舒适的事实。

2. 逃避:从现实中逃避来自外界的压力、焦虑和痛苦。

3. 理智化:在面对强烈情感时,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二、行为型防御机制
1. 反应形成:通过表现与自己真实想法相反的行为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

2. 投射:由于无法接受自己的某种情感,将其归咎于他人,认为他人具有这种情感。

3. 转移:将目标从现实中的不愉快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三、情感型防御机制
1. 抑制:把自己的情感或冲动压抑住,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退行:回到过去的行为和反应方式,以应对当前的压力和痛苦。

3. 合理化:通过寻找理由和解释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以上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些常见类型,每个人都会使用其中的一些方式来应对心理问题。

但长期依赖防御机制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建议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在形式分类上大概有十几种,如压抑、反向形成、隔离、抵消、否认、投射、认同、躯体化、退行、内射等等。

通过偶像崇拜或对某一类人物形象的认可来塑造自我,来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认同”;有人心里特别悲伤,但是她自己觉得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是“隔离”;特别爱一个人,但表现出不理睬的状态,这是“反向形成”……1、逃避性防卫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2、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

合理化作用的,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

抵消作用的,同合理化作用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

隔离、理想化及分裂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

3、攻击性防卫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

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4、代替性防卫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5、建设性防卫机制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1、否认否认: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

借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例 A、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

B、沙漠中的鸵鸟,在敌人追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时,便把头埋到沙堆里,当作没有这回事就是一种否认表现。

C、当面对亲人突然死亡、自己患了绝症、事业一败涂地时,就常会本能地说“这不是真的”。

论述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论述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论述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心理防御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大脑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情感伤害,采取的一些不自觉的“防守”手段。

这些机制通常发生在我们意识不到的地方,就像是“天生的保护盾”,让我们能在面对生活中那些不太容易承受的痛苦时,不至于直接崩溃。

举个例子,你考试不及格,心里特别难受,这时候,你可能会开始怪老师没教好,怪题目太难,甚至觉得运气不好。

这些反应并不是你有意做出来的,而是大脑的一种自动反应。

这些防御机制可多了,分类也挺复杂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一、压抑:情感的“下沉机”生活中的一些痛苦和挫折,真的是让人心碎。

你被朋友背叛了,或者做错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心里难受得想哭,但你又不敢,甚至觉得有些不值一提。

这时候,大脑可能就会开启“压抑”模式,把这些痛苦的情感暂时抛到脑后,让你无法清晰地记起它们的存在。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特别像我们把不想看到的东西丢进箱子里,再把箱子锁起来。

你知道里面的东西可能会很难堪,但你偏偏不想去面对,至少现在不想。

比如你经历了失恋,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你几乎完全忘记了那段关系中的痛苦。

回头再想,反而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淡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时到底有多爱过。

二、投射:把自己的问题甩给别人投射,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就是一种把自己的情感、冲突、甚至不好的习惯“推卸”给他人的心理现象。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最近心情不好,可能觉得自己有点焦虑,但你却不断指责别人,“你怎么这么烦啊!你怎么做事都那么不靠谱!”实际上,这种指责更多地是对自己内心焦虑的转移。

这就像是你在看别人做错事时,往往会下意识忽视自己的不足,觉得别人问题大得多。

再比如,某个平时做得很不好的同事,经常批评别人懒,结果你会发现,他的“懒”其实是自己无法承认的一种不安的表现。

三、否认:自欺欺人也挺舒服否认这个防御机制大概是所有心理防御中最“轻松”的一个了。

你和朋友闹别扭了,闹得不太愉快,心里不爽,但你告诉自己,“没事,真的没事,谁会在乎这些小事呢?”甚至一开始你真的相信自己没事,直到你开始想,怎么还是有点不对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

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

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2、否定(denial)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

“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

唯“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譬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刀距大的伤痛。

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3、退回(regression)退回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

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受,通常我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

例如:丁校长是个汽车爱好者,惜车如命,太太常常取笑他简直将自己的汽车当作了儿子。

一天早上,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不幸发生了交通意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客货车碰撞了一下。

当时丁校长只是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交换通讯电话,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

在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就要开始,而重要的事情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潜抑防卫机制。

(二)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1、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

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

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

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1)酸葡萄(sour grapes)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2)甜柠檬(sweet lemon)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

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

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适当地运用,能协助我们接受现实,但这种方法,如过分使用,会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的进步。

(3)推诿(projection)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个人心灵之平静。

例如,战败的将军不愿承认战败是因自己策略运用错误,而说是“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老师体罚学生,说“爱之深,责之切。

这些都是一种推诿用。

有一句台湾俚语:“不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当事情牵连他人,令他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的确会很内疚和自责,倘若我们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这种方式,称为仪式与抵消。

例如:一位有了外遇的丈夫,买轿车、送钻戒给妻子来消除心中的罪恶感,并且以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个尽责的丈夫;另外新年时节,打破东西说“岁岁平安”也是一样,都是采用“仪式与抵消”的防卫机制。

4、隔离(isolation)所谓“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

如人死了,不说死掉而用“仙逝”、“长眠”、“归天”,或“去苏州卖鸭蛋”,个体在感觉上就不会因“死”的感觉而悲伤或有不祥的感觉。

5、理想化(idealization)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

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

例如:方老师常常在朋友面前称赞自己的女朋友盈盈如何貌若天仙,以致大家都渴望早日可以见见他口中的美人。

在上周日大伙儿一同去旅行时,方老师手拖着一位又矮又瘦,相貌极为平凡的女士出现了。

当他热烈地向众人介绍那女士就是盈盈时,每个人都失望了。

在这事件中,方老师是将自己的女朋友理想化了。

6、分裂(dissociation)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

且有时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

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将意识割裂为二,在采用分裂防卫机制。

例如:富甲一方的田先生不但是一位社会知名的慈善家,他的妻子和三位早已成材的儿女,都常常在朋友面前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慈父,品德情操,都令他们景仰。

但是,在他的工作中,他对自己的下属却十分苛刻,冷酷无情,为此人人都批评他是刻薄成家的。

至于在商场上,他更加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也绝无道义可言。

田先生井非虚伪,只是他在生活,采取了分裂保卫机制。

(三)攻击性防卫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

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1、转移(displacement)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例如:“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不看僧面看沸面”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等,都是转移的例子。

2、投射(projection)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有一首诗“我见青山多妩媚,谅青山见我亦如是”,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羡鱼》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

(四)代替性防卫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1、幻想(fantasy)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称为“幻想”。

与常说的“白日梦”相似,例如,2、补偿(compensation)“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

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称为补偿。

就作用而言,补偿可分为消极性的补偿与积极性的补偿。

所谓消极性的补偿,是指个体所使用来弥补缺陷的方法,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甚或带来更大的伤害。

例如,一个事业失败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而无法自拔;一个想减肥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以暴饮暴食来减轻其挫折;所谓积极性的补偿是指以合宜的方法来弥补其缺陷。

例如,一个相貌平庸的女学生,致力于学问上的追求,而赢得别人的重视。

另有一种补偿方式,称为“过度补偿”(over,Compensation),指个人否认其失败或某一方面的缺点不可克服性而加倍努力,企图予以克服,结果反而超过了一般正常的程度。

例如,有一个在学校被人嘲笑为“男人婆”的女老师,为了向别人证明,她是个有“女人味”的女人,就大量的购买各种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每天一套新衣服,一反往昔衬衫、牛仔裤的打扮。

她的改变,为她赢得了他人的赞美,但也因而造成她入不敷出的经济窘状,而她在缺钱又想维持被赞美的形象,在百货公司行窃时,被当场逮住,移送法办,断送了她美好前途。

(五)建设性防卫机制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1、认同(identification)“认同”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

就定义来说,认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以为个人带来不易得到的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

例如:“狐假虎威”“东施笑擎”都是认同的例子。

2、升华(sublimation)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

例如:有打人冲动的人,借锻炼拳击或摔胶等方式来满足;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