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三江平原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 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返回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 农林开发 ,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
用,导致 农业生态环境 退化。
返回
去产品以自己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 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劳动 力数量、机械化水平等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劳动力素质、 生产技术决定农产品的品质,人口密度影响农产品商品率
高低,政策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
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改善则会促进商品农业的发展。 返回
返回
2.发展方向及重点 区域 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 品需求市场,继续 发展重点 ①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平原 强化 、豆等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商品粮 区 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条;③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 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建设 绿色食品 基地
条件
③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使本区农业经营的
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 农业 返回
[特别提醒]
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在 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热量条件决定 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地形、地势决定了利用类型和 耕地面积大小以及农产品外运能力,水源条件决定枯水期 农业产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
求
返回
区域
发展方向 围绕 生态建设与 增加
发展重点 ①强化 人工草地 建设, 发展草业经济;②推动
西部 农牧民收入 两大主题,
草原 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退牧和 围栏限牧
区 的实施,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 和舍饲畜牧业 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 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返回
区域
发展方向 以 森林资源保育 为核心,多 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围湖 造田,湖泊面积减小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空气湿度减
小,干旱、洪涝频率增大,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第(2)
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辽宁西北部地区,纬度较高, 不利于种植水稻和甘蔗,所以该地不能推广蔗基鱼塘和水 稻种植,该地有湖泊水灌溉,耕地较多,不适宜发展大牧 场放牧业,应该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答案] (1)A (2)C 返回
返回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 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商品农业出
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 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 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 化、草场退化、土壤污染等。
返回
问题
成因和危害
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 几十年大力开发,湿地功能 环境 失调,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
农产品不适应市场,农业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畜牧 内部结构不合理 水土流失严重 业商品化程度低
黑土层流失近半,土地生产
力下降,引发生态问题
返回
[例2]
(2011·安徽高考)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
)
解析: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甲省是最大的木材调出 省,该区大部分是春小麦区。 答案: C 返回
5.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
)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例1] 各题。
(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 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
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
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 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 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返回
返回
解析:对林业来说,因为当初的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 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 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在今后的开
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
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
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据此完成(1)~(2)题。
1—耕地
11 33
2—居民地
33 31
3—湖泊
11
11
31
33
31
33
31
31
Hale Waihona Puke Baidu11
22
12
31
31
31
11
11
11
11
11
11
11 返回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件归纳其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越条件。第(3)题,这是一
道开放性试题,选择赞成或不赞成均可,关键是理由要与 观点相统一。选择赞成应从有利方面总结,不赞成要从不 利于桑蚕生产的因素去分析。 返回
[答案] (1)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 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 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 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发展重点
特色经济 作物为 主,实现由原料型 生产向原料及产品 加工并举的转变
山区 区实现“ 立体开发 ”,在山
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 加工业
返回
[“三点”必背] 1.(常考点)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和东西向 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
3.近十几年来,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 原因是 A.全球变暖 B.雨热同期 ( )
C.市场扩大
D.交通改善
返回
解析: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的耕地多,是我国重 点建设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 其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春季的持续低温常会影响春播的
正常进行。目前该省的水稻在市场扩大的因素影响下种植
返回
(2012·盐城模拟)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
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完成
1~3题。 1.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土地肥沃 C.人均耕地多 B.雨热同期 D.可垦荒地多 )
返回
2.2010年该省小麦在晚种了3~5天的情况下,仍然获得
了近640斤/亩的好收成。小麦晚种的主要原因是( A.年均温偏低 C.春季降水偏少 B.春季气温偏低 D.春季积雪融水偏少 )
(3)广西桑蚕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试题主要以“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
的省区分布图”呈现信息。既有时间变化的比较,又有空 间分布的对比。通过读图,将地图信息用语言文字从时空 两个方面总结概括出来。第(2)题,阅读题干文字信息可 获得桑蚕饲养所需的条件。再结合广西自然、社会经济条
面积逐年扩大。 答案: 1.C 2.B 3.C
返回
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回答4~5题。
返回
4.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 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返回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
多种经营 。 ②土壤: 黑土 、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 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 较低 。
返回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 农业生产方式 异及
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返回
2.(易混点)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还是劣势?
提示: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 的劣势,但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 区的优势。 3.(常考点)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提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面 积大,人均粮食产量高。
返回
返回
返回
由点 商品粮基地、农业布局、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 忆面 区、畜牧业区 1.列表对比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和山地丘陵地区 由纲 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忆知 2.列表比较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的分布及农业发展方向。
返回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B.推广水稻种植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由图文材料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该地区的位置——辽宁西北部,纬度较高。 (2)该地区耕地、居民地、湖泊从1979年到2005年的变化 情况,耕地增加,湖泊面积减小。
的不同。
返回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 松嫩 平原、B 三江 平原、 C 辽河 平原;主要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 大兴安岭 ,E 小兴安岭 ,
F 长白山地 。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及 部分林区草地。
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
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返回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及发展方向
返回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问题
成因和危害
农业耕作比较粗放, 土地生产力低,低产田占多数, 耕地破坏严重 开垦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 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
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 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 年以西部最多)。
返回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
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
平原地区
西部高原区
①地广人稀、耕地 ①宜牧面积广;
自然 面积广;②地形平 ②降水较多,草
条件 坦;③土壤肥沃; 类茂盛;③畜种 ④雨热同期 优质
源丰富
返回
农业活动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①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 机械设备、化肥等,一些工业以农产品为原 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返回
区域商品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
某区域商品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 进行: (1)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 发展哪些类型的产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
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 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返回
(5)要确定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 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返回
返回
返回
考纲点击 区域农业生
重难提示
产的条件、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重点)
布局特点、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问题,农业 (重点) 持续发展的 3.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难点) 方法与途径
返回
返回
农业
活动 地形 区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山地、丘陵地 区 ①宜林面积大; ②森林物种资
返回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 成?简述理由。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由图文材料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桑蚕的生长习性及地区分布。 (2)我国桑蚕养殖业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